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一、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学习动机、个性差异等,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基础。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四个阶段。
教师应根据学生所处的发展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例如,在教授具体概念时,对于具体运算期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直观教学法,而对于形式运算期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其次,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教师应当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的社交和尊重需求,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合理的目标、提供及时的反馈和奖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学生的个性差异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且这些智能的发展是不均衡的。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因材施教,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机会。
例如,对于具有音乐天赋的学生,教师可以增加音乐相关的教学内容,而对于数学逻辑能力强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挑战。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创新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也在不断创新。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当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操作。
在项目式学习中,教师提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主题,学生则需要通过小组合作、独立研究等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
教育领域的基础知识试题和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知识的传授B. 技能的培养C. 性格的塑造D. 全部都是答案:D2. 下列哪个是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B. 教学相长C. 寓教于乐D. 全部都是答案:D3.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A. 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B. 培养学生的能力C. 塑造学生的品格D. 全部都是答案:D4. 下列哪个不是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实验法C. 讨论法D. 广告法答案:D5. 下列哪个是教育评价的方法?A. 考试B. 观察C. 问卷调查D. 全部都是答案:D二、判断题1. 教育只是一种知识的传授,不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品格。
(错误)2. 教学方法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正确)3. 教育评价只有考试这一种方法,其他方法并不有效。
(错误)三、简答题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培养、性格的塑造和价值观的培养,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为未来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2. 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哪些?教育的基本原则有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寓教于乐等,这些原则都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3.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能力、塑造学生的品格,以及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成为有用的社会人才。
4. 教学方法有哪些?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5. 教育评价的方法有哪些?教育评价的方法有考试、观察、问卷调查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改进提供依据。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开发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考试题(含答案)
2023年辽宁省锦州市开发区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考试题(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02分,共61.2分。
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学说丰富多彩,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期间涌现了很多教育学家。
下列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的是()。
A、孔丘B、孟轲C、荀况D、李悝2对于很多人而言,尽管其家庭背景不同,对教育的期望也有所不同,但他们试图通过教育增加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或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阶级属性,扩大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享受生活。
这主要体现出教育具有很强的()。
A、永恒性B、相对独立性C、目的性D、历史继承性3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上好课的基础。
备课的首要环节是()。
A、明确教学目的B、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C、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D、熟悉课程标准4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行为范例,学生会习惯性地进行模仿,并朝着这样的行为而努力,这属于行为控制策略中的()。
A、社会强化B、活动强化C、行为协议D、替代强化5教学反思是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
A、成长=经验+反思B、反思=成长+经验C、经验=反思+成长D、教育过程=优秀教师+反思6袁老师为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价值观,运用多媒体将“一诺千金”“曾子杀猪”等经典故事的背景资料及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并展开课堂分析。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分组教学模式B、发现教学模式C、暗示教学模式D、范例教学模式7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正确有效进行教学的重要问题。
下列相关说法有误的是()。
A、儿童认识始于间接经验,并通过个人的间接经验不断扩大对世界的认识B、学习间接经验必须以学生个人的直接经验为基础C、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间接经验学习的活动就是教学D、在处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时,要避免割裂学生掌握知识过程中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之间的内在联系8为增强学生防溺水意识,保证学生生命安全,某班级打算开展一次主题班会。
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知识模拟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现象B. 教育问题C. 教育规律D. 教育方法答案:B2. 教育的本质是()A. 一种社会制度B. 一种生产活动C. 一种文化现象D. 一种经济行为答案:C3. 以下哪项不属于教育的基本要素?()A. 教育者B. 学习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环境答案:D4. 教育目的的核心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发展D. 社会服务答案:C5.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学习与教学的互动D. 教育评价答案:C6.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7. 以下哪项是布鲁纳提倡的教学原则?()A. 发现学习B. 接受学习C. 机械学习D. 重复学习答案:A8. 教育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人才B. 鉴定成果C. 促进学生发展D. 监督教师工作答案:C9. 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 逻辑思维B. 形象思维C. 直觉思维D. 批判性思维答案:D10.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之间的关系是()A. 主导与从属B. 相互独立C. 相互促进D. 相互排斥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教育的构成要素包括()A. 教育者B. 学习者C. 教育内容D. 教育手段答案:A, B, C, D12. 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A. 知识技能的掌握B. 思想品德的培养C. 身体素质的提高D. 创新能力的激发答案:A, B, D13.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案例分析法答案:A, B, C, D14. 以下哪些属于教育的功能?()A. 促进社会进步B. 传承文化C. 促进经济发展D. 塑造个体答案:A, B, D15. 影响个体学习的因素包括()A. 智力因素B. 非智力因素C. 社会环境D. 学习策略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
教育理论测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测试试题中学部分(含高中、职中、初中)填空题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
2.个体克服障碍、施展才华、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和趋势的内在动力称为(成就动机)3.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4.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三个阶段。
5.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
6.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为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_和态度五个方面。
7.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最高级的是(自我实现)需要。
8.从动机的生理基础来看,动机最佳水平应是(中等)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
9.皮亚杰认为,守恒是(具体运算)儿童具备的能力。
10.归因理论是从_(结果)来阐述行为动机的。
11.(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奠基人。
12.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3.完形—顿悟说认为完形是一种(心理)结构,是对事物关系的认知。
14.班杜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
15.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记忆和长时记忆。
16.态度结构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成分,(情感)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17.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
18.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属于(习俗)水平。
19.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表现为(客观)性、计划性和可比性。
20.学习“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是(命题)学习。
多项选择题1.想像的基本特征有(AE )。
A.新颖性B.离奇性C.生动性D.现实性E.形象性2.下面哪些是属于一般能力(ABC )。
A.记忆力B.注意力C.观察力D.色彩鉴别力E.节奏感知力3.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认为基本的需要包括(BCD )。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A. 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B. 教育和教学的具体实践C. 教育和教学的案例分析D. 教育和教学的实证研究答案:A2. 教育教学理论研究的目的是:A. 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B. 制定教育政策C. 改善学校管理D. 推动教育发展答案:A3.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是:A. 个性化教学B. 教师主导教学C. 学生参与教学D. 任务驱动教学答案:C4. 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学习评价C. 教师角色、学生角色、学习环境D. 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答案:A5.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A. 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B. 升学选拔C. 评估教学质量D. 激励学生学习答案:C二、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答案: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是教育和教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
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意义在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指导实际教学活动,促进教育的发展。
2. 请简述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
答案: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个性化教学、教师主导教学和学生参与教学。
个性化教学强调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教师主导教学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学生参与教学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3. 请简要说明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
答案:教学设计的核心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是明确的学习成果,它指导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教学内容是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它需要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和组织;教学方法是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途径,它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来选择和运用。
4. 请简要阐述教学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答案: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评估教学的质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提供改进教学的依据。
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一、判断题1、目前我国正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2、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链接:我国在教育方面制定了哪些法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巩固;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一直把教育立法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自1980年制定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学位条例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教育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它作为国家教育的根本大法,为我国实现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落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维护学校、教师以及受教育者等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作出了法律规范;义务教育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法对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应当履行的职责,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以及家庭、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用法律来保障我国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保障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和地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待遇和教师的管理制度以及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全面具体的法律依据;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该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条件、标准和审批,以及全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等重大问题,对于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各种应用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知识的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一步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此外,国务院制定了十几个有关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规,如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单独或者与其他部委联合发布了数百个有关教育的规章;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以及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也制定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与这些教育法规和规章共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束了在教育领域中无法可依的现象;5、教学就是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的;6、2005年盐城市教育局积极引导超大规模学校,科学缩小办学规模,下移管理重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7、我国目前新课程的设置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8、健全的人脑必能产生正常的心理;×9、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省字是提醒我们多思考,于是出现了“反省”;三省即是多次反省自己,在内心多次思考和追问自己的精神或者是灵魂;11、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人际关系交往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1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明家长和教师应满足儿童的一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二、选择题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常逢生局长在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该题过时,删去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式教学孔子的至理名言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这一思想反映了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度重视;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一样,学记中反复强调“喻”的原则:“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道而弗牵”,就可能使学生摆脱依附性,从面逐步形成独立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强而弗抑”,则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心情舒畅,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在此基础上,就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开而弗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自求自得,自我消化学习内容,由此则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既是班主任教育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精心组织和培养.第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第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第三,组织开展集体活动.5、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因为知觉具有: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1.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三、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6、推动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推动学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7、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其时间是: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8、下列观念中,不符合德育原理的是:三、案例分析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时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里,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他叔叔绝望的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要求:1、以上关于三个孩子的介绍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这对你参加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践有何启示以下启示凡新课改方面题目都可以不变应万变:启示之一:全面发展的素质观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工作者首要的是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观,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学生发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等等;启示之二:关注差异的育人观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很突出的特点要求每一位学生的素质都能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承认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尤其是要关注弱势群体,真正做到因材施教;1、关注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智力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最主要因素;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智力差异是很大的,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教师必须了解每一个孩子智力发展的水平与特点,有针对性地施教,并指导他们根据自己的智力特点去从事学习和其它各种活动,扬长避短;值得一提的是,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快有慢,教师不能凭主观来断定学生的智力水平,不能随意评判出哪一个学生属于低智商,更不应该作为学生分班的依据;人们怎么能随意断定一个孩子是聪明还是愚蠢,在未来是有发展还是没有发展呢实践已经证明,不同的人,把不同的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去完成某一活动,仍然可以活动同样的成绩;2、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体差异;中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差异不仅表现在智力因素方面,也体现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教师往往只是关注智力因素的作用;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事实上,非智力因素在学生的学习上也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教育培养人不仅是给学生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也要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磨练他们的坚强意志,锤炼他们的个性,激起他们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和动机;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在语言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运动技能和情感态度等五类知识中,情感态度在其它四类知识的获得过程中能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但就学习而言;非智力因素绝对不可缺少,很难想象一个缺乏学习兴趣、意志薄弱的学生会取得学习上的成功;"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一分的灵感",这句话很恰当地评价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教师不仅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且要从学生的差异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全面健康发展,切实使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整体性得到落实;启示之三:以人为本的教学观我们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必须关注人和人的发展,而不只是分数;必须体现出尊重关爱,关注个体;必须体现对人的价值的重视,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必须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实践证明,只有民主型的教师才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好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心中有学生",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与学生积极主动,共同发展,正确处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兴趣,推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会学习,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启示之四:多元评价的发展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选与选拔的功能,这是这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现行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与当前实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的功能;评价的内容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而忽视全面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差异,评价方法单一;过分关注结果而忽视过程,同时尚未形成健全的教师、学生评价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着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因此,改革评价与考试制度已成为当前课程实验大恶意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如何建立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过程,促进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是当前广大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大课题之一;对学生的评价要坚持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解放学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要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每一位学生发展为评价理念,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更加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的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要转变从单纯通过书面测验,考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为运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变化与发展;。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基础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事业规律性与教育工作方法的学科。
A. 学生的B. 教师的C. 教育的D. 社会的答案:C. 教育的2. 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
A. 培养优秀的教师B. 培养高素质的学生C. 掌握教育的规律D.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答案:C. 掌握教育的规律3. 儿童教育学是研究()儿童教育规律性的学科。
A. 幼儿的B. 小学生的C. 高中生的D. 初中生的答案:A. 幼儿的4.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A. 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B.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C. 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D. 塑造学生的行为习惯答案:B.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5. 教育学研究的主要范围包括()A. 教育思想理论B. 教育心理学C. 教育方法与教学评价D. 以上全部答案:D. 以上全部第二部分:问答题1. 请简要介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事业,包括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的规律性和方法。
教育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掌握教育的规律,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培养高素质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
2. 请简要介绍儿童教育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儿童教育学是研究幼儿教育规律性的学科。
它主要包括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幼儿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内容。
儿童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在于指导幼儿教育实践,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3. 请简要介绍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教育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和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分析教育实践中的数据,探究教育问题的规律性。
理论研究是通过对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教育政策的分析和综合,提出教育理论和教育政策的原则和方法。
4. 请简要介绍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包括客观性、科学性、全面性、连续性和差异性。
客观性要求评价结果客观准确,科学性要求评价过程符合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全面性要求评价内容涵盖教学全过程,连续性要求评价能够指导教学改进和提高,差异性要求评价能够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评价。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基础知识练习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A. 知识传递- B. 技能培养- C. 社会化过程- D. 个人发展答案:C. 社会化过程2.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教育现象- B. 教育过程- C. 教育方法- D. 研究心理答案:D. 研究心理3. 下列哪种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A. 讲授式教学- B. 探究式教学- C. 被动研究- D. 小组合作研究答案:B. 探究式教学4. 下列哪种评价方式是对学生长期发展过程的全面评价?-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综合性评价答案:D. 综合性评价二、填空题1.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 答案:教育目的性、教育适应性、教育参与性和教育效果性2.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至少存在______种智能。
- 答案:九3. 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层次。
- 答案:认知、情感、动作技能4.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 答案:学科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能力、职业道德发展、研究能力发展三、简答题1. 请简述教育的社会功能。
- 答案: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包括筛选和传承文化、培养社会成员的社会化、促进社会流动、推动社会进步等。
2. 请简述课程标准的构成。
- 答案:课程标准主要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和附录构成。
四、案例分析题1. 某班学生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成绩不佳,作为班主任,你该如何帮助这些学生提高数学成绩?- 答案:针对学生数学成绩不佳的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了解学生研究困难的原因,提供针对性的辅导;- 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定期进行反馈和评估,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进度和不足。
教育理论测试题及答案
教师年度教育理论测试模拟题及答案(一)一、高效课堂的目标是什么?答: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高效课堂追求的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
二、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哪三个环节的工作?答:观课要有较好的收获,要做好三个环节的工作,即:课前的准备、观课中的表现和观课后的交流探讨。
三、备课基本要求中,备课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答:1、教学目标2、教学资源3、教学重、难点4、学情5、学习过程6、教学媒介7、课堂流程8、作业练习9、课后反思四、评课的一般标准包括哪几个方面?答:议(评)课建议采用综合评析法,指参与者对所观察的一节课从整体上做全面、系统性评价。
通常做法是先分析后综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2、从处理教材上做出分析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1)看教学思路设计。
(2)看课堂结构安排。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6、从学生学习效果上分析五、高效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三个精讲”和“三个不讲”分别是什么?答: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
三个不讲:学生已掌握的内容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讲也不会的不讲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四个基本特征: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的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七、高效教学和有效教学是同一回事吗?答:不是同一回事。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高效教学:就是高度符合时代和个体的价值取向,效率在一定时空高于平均水准的教学。
八、谈谈如何进行教学后的补救和教学后的反思?答:1、课后,任课教师应抓紧对课堂中具有不良现象的学生(包括迟到、早退,不遵守课堂纪律等)进行必要的查询和教育,对于较为严重的违纪现象,课任教师应主动和班主任联系,配合教育。
特别注意,不能对学生进行侮辱和打骂。
2023年初级教师教育基础考试真题与答案
2023年初级教师教育基础考试真题与答案一、选择题1. 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a. 专业技能b. 创造力c. 社交能力d. 思辨能力2.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
a. 提供知识b. 激发研究兴趣c. 纠正错误d. 进行评估3. “大班额”指的是班级人数超过()人。
a. 30b. 40c. 50d. 604.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
a. 推理思维能力b. 记忆能力c. 计算能力d. 听觉能力5. 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具的目的是()。
a. 提高研究效果b. 节约教学时间c. 引起学生兴趣d. 减轻教师工作负担二、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和作用。
教育基础考试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初级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基础能力。
通过考试,可以了解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掌握情况,从而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能力。
2. 请简要介绍教育基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
教育基础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考试形式通常为选择题和简答题,选择题考察考生对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简答题考察考生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3. 请简要说明如何备考教育基础考试。
备考教育基础考试的关键是系统研究和深入理解考试内容。
可以参考教材、教育法律法规、相关学术文章等资料,理清知识脉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同时,刷题也是备考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做选择题和简答题来提升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三、解析题1. 阐述学生自主研究的重要性及其培养方法。
学生自主研究是指学生通过自我规划、自我实施和自我评价等方式主动参与研究过程,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动力和主体性。
它的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研究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提供研究目标和研究资源,引导学生制定研究计划和目标。
- 建立良好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 (1)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一、判断题1、目前我国正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2、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链接:我国在教育方面制定了哪些法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巩固。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一直把教育立法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自1980年制定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学位条例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教育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它作为国家教育的根本大法,为我国实现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落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维护学校、教师以及受教育者等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作出了法律规范。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法对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应当履行的职责,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以及家庭、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用法律来保障我国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保障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和地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待遇和教师的管理制度以及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全面具体的法律依据。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试题一、选择题1. 教育教学理论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理性思考和科学研究的知识体系。
以下属于教育教学理论的内容是:A. 教育目标的确定B. 教育制度的管理C. 学校建筑的设计D. 学生心理的研究2. 以下关于教育教学理论的描述正确的是:A. 教育教学理论是固定不变的B. 教育教学理论是没有指导意义的C. 教育教学理论是实践中不断发展的D. 教育教学理论与现实教育无关3. 课程设计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关于课程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课程设计只涉及教师的工作B. 课程设计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无关C. 课程设计是根据教材编写的D. 课程设计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进行的计划安排4.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和主观能动性。
以下关于学生主体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知识B.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对知识的选择性C.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不需要参与课堂活动D. 学生主体性是指学生只需要听讲就可以掌握知识5. 课堂教学中的激励策略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重要影响。
以下哪种激励策略是指通过给予奖励或者表扬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A. 惩罚策略B. 冲突策略C. 奖励策略D. 直接教导策略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以下教育教学理论术语的含义:a. 教学目标:b. 教学方法:c. 评价方法:2. 请列举并解释几种常见的教学方法: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实验法:三、论述题请结合实际例子,论述“学生主体性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学生主体性?”(字数不限)。
教师理论测试题库及答案
教师理论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选题1.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
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塑造人格D. 培养创新精神2. 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是()。
A. 多媒体教学B. 网络教学C. 信息技术D. 教学设计3.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 爱岗敬业B. 尊重学生C. 诚实守信D. 公正无私二、多选题4. 以下哪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A. 教学技能的提升B. 学科知识的更新C. 教育观念的转变D. 教学方法的创新5. 教育评价的类型包括()。
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过程性评价三、判断题6. 教师的专业知识只包括学科知识。
()7.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同等质量的教育。
()四、简答题8. 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五、案例分析题9. 阅读以下案例:某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玩手机,采取了没收手机并批评学生的做法。
请分析该教师的做法是否妥当,并提出改进建议。
六、论述题10. 论述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对教师角色的影响。
答案:一、单选题1. C2. C3. A二、多选题4. ABCD5. ABCD三、判断题6. ×7. √四、简答题8.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通过以下方式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设计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 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和协作。
- 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机会。
- 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进行自我评价。
五、案例分析题9. 该教师的做法虽然出于维护课堂纪律的考虑,但没收手机并批评学生可能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改进建议如下:- 私下与学生沟通,了解其玩手机的原因。
- 引导学生认识到课堂纪律的重要性。
- 采取更为积极的管理策略,如设置手机存放区,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
六、论述题10. 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A. 传授知识B. 培养能力C. 促进个体全面发展D. 选拔人才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的功能?A. 社会化功能B. 个体发展功能C. 经济功能D. 娱乐功能答案:D3.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A. 教师、学生、教材B. 教师、学生、学校C. 学生、教材、教学环境D. 学生、教师、教学方法答案:A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育与学习的关系D.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答案:B5.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评价的目的?A. 诊断学习问题B. 促进学生发展C. 选拔优秀学生D. 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答案:C6.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A. 提高国民生产总值B.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C. 扩大教育规模D. 提升社会地位答案:B7. 教育公平的内涵包括:A. 机会公平B. 过程公平C. 结果公平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的基本原则?A. 因材施教原则B. 循序渐进原则C. 创新性原则D. 应试教育原则答案:D9. 教育的类型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可以分为:A. 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B. 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C. 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D. 学前教育、特殊教育、职业教育答案:B10. 教育的发展趋势不包括:A. 信息化B. 个性化C. 标准化D. 国际化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理想、道德、文化2. 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启发式教学3. 教育评价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观察法、测试法、自我评价法4.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最新版的教育基础知识测试题与答案
最新版的教育基础知识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题
问题:
什么是教育?
答案:
教育是一种系统性的活动,通过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第二题
问题:
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并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题
问题:
教育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案:
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知识传授、人格培养、能力培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题
问题:
教育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
教育的类型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终身教育等。
普通教育是指对一般学生进行的综合性教育;职业教育是指为培养特定职业
所进行的教育;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不同阶段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教育。
第五题
问题:
教育的评价标准有哪些?
答案:
教育的评价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
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发展和价值观等因素。
第六题
问题:
教育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案:
教育的发展趋势包括信息技术的应用、个性化教育的推广、跨
文化教育的发展等。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变化,教育将更加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以上是最新版的教育基础知识测试题与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教育学常识
教学理论、教育理念、新课改精神、班级管理知识及教学案例专业知识主要考察考生所报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程度。
按综合知识占30%、专业知识占70%的比例计算笔试总成绩。
选拔“教学能手”教育教学理论测试题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强调()A教师教学生学 B学生自学 C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D完成教学任务2、教学关注的对象是()A学科 B学生 C教学内容 D教学目标3、“元认知技能”也叫()A反省认知能力 B智慧技能 C动作技能 D协调技能4、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人际相互作用形式,学校应该培养()的人。
A具竞争能力 B团结合作,不搞竞争 C既勇于竞争又善于精诚合作 D非竞争非合作5、班集体形成与巩固的关键因素是()A班主任 B集体目标 C铁的纪律约束 D班级小干部培养6、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7、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是指学生的()A身心发展 B德智体全面发展 C个性所有方面的发展 D知识与能力的发展8、“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提出这个观点的教育家是()A杜威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卢梭9、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作业布置 D课外辅导10、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实现的。
()A生活经验 B生产经验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二、简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新课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2“在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总结出的知识重点直接教给学生,既避免了学生走弯路,又减少了学生不必要的盲目尝试”,请结合学习策略的有关知识,评析此观点。
三、案例分析题(30分)案例1李老师经过一定的学习,认识到教会学生学习的重要性。
于是,他在上课时总是先拿出5分钟的时间专门给学生讲解各种学习方法,如如何划重点、如何加深理解、如何复习和归纳整理所学知识等,然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学习成绩并没有得到什么显著的变化。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测试题
新课程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测试题一、选择题、填空题:1.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A.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B.知识、情感、意志C.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D )A.复杂性、创造性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D.主体性、示范性3. 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A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C.基础知识,基本理论D.基础理论,基本原理4.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 C )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5.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是( C )A.发现教学B.情境教学C.个别化教学D.愉快教学6.福建师范大学余文森教授撰写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在《中国教育报》发表,文中谈到“速度、收益、安全”是有效教学必须考虑的三个要素;从教师教的层面来讲,优质教学具备以下基本特征:①深刻、②独到、③广博、④启发、⑤机智、⑥绝招。
7.余文森教授的一篇文章《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什么样》中指出有价值的教学情景具备以下几个特性:①生活性、②形象性、③学科性、④问题性、⑤情感性。
8.教学手段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9.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各科教学渗透德育。
10.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像的倾向性,即教师要有创造性思维。
二、问答简述题11.教师怎样才能上出一堂好课?我们应从哪几个方面提升和完善自己的能力?答:(1)略(2)①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②让个性飞扬在你的课堂③使课堂充满诗意与情感④深情地关注每一个学生。
12、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答: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对于21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部分测试题一、判断题1、目前我国正进行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推行素质教育。
(√)2、我国的课程体系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包括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3、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培养人。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教育领域的基本法律。
(√)链接:我国在教育方面制定了哪些法律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在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需要从法律上加以确认和巩固。
为了更好地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一直把教育立法放在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自1980年制定第一部有关教育的法律学位条例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教育方面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育方面的法律。
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它作为国家教育的根本大法,为我国实现依法治教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据,对进一步落实教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维护学校、教师以及受教育者等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发挥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1986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作出了法律规范。
义务教育是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适龄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
义务教育法对人民政府作为实施义务教育的主体应当履行的职责,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实施义务教育中的责任,以及家庭、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都作出了明确规定,用法律来保障我国适龄儿童、青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一部保障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义务和地位;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的待遇和教师的管理制度以及侵犯教师合法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进一步提高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全面具体的法律依据。
199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该法规定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机构的设立、条件、标准和审批,以及全社会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等重大问题,对于建立职业教育制度,培养各种应用人才和具有专业技能知识的劳动者,提高劳动者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进一步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发展,为高等教育的健康、全面发展,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的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切实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此外,国务院制定了十几个有关教育方面的行政法规,如《教学成果奖励条例》、《残疾人教育条例》等。
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单独或者与其他部委联合发布了数百个有关教育的规章。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以及有地方立法权的城市,也制定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与这些教育法规和规章共同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法律体系的框架,结束了在教育领域中无法可依的现象。
5、教学就是提升学生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教学是以促进学生能力发展为最终目标的。
6、2005年盐城市教育局积极引导超大规模学校,科学缩小办学规模,下移管理重心,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7、我国目前新课程的设置是:小学以综合课程为主,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初中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顺应当前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潮流,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构建了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综合与分科并行,供地方和学校自主选择。
地方和学校可选择以综合为主的课程,也可选择以分科为主的课程,还可选择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鼓励各地选择综合课程。
8、健全的人脑必能产生正常的心理。
(×)9、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以一贯十”是思维发散性的表现。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省”就有自我观察的意思。
(×)省字是提醒我们多思考,于是出现了“反省”。
三省即是多次反省自己,在内心多次思考和追问自己的精神或者是灵魂。
11、教育培养青少年儿童的过程就是德育过程。
(×)德育过程是引导学生在活动和人际关系交往中接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过程。
12、“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说明家长和教师应满足儿童的一切需求,这样才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发展。
(×)二、选择题1、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2、常逢生局长在2005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该题过时,删去)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启发式教学孔子的至理名言是:“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一思想反映了孔子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高度重视。
同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思想一样,《学记》中反复强调“喻”的原则:“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
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道而弗牵”,就可能使学生摆脱依附性,从面逐步形成独立的自主意识和独立自主的能力。
“强而弗抑”,则能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心情舒畅,从而增强对学习的自信心。
在此基础上,就可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
“开而弗达,”无疑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做到自求自得,自我消化学习内容,由此则可以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精神。
4、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班集体既是班主任教育对象,又是班主任工作依靠的教育力量.一个好的班集体,需要班主任进行长期工作,精心组织和培养. 第一,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 第二,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第三,组织开展集体活动.5、教师上课时讲到重要的地方,声音适当放大放慢,使学生听得清楚,这是因为知觉具有:一、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选择性在于把一些对象(或对象的一些特性、标志、性质)优先地区分出来。
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人总是有选择地以少数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对它们的知觉格外清晰,被知觉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出现在“前面”,而其他的事物就退到后面去了。
与此相关的生理基础是:大脑皮层中一个兴奋中心占优势,同时皮层的其余部分受抑制。
知觉的选择性揭示了人对客观事物反映的主动性。
知觉的选择性依赖于个人的兴趣、态度、需要以及个体的知识经验和当时的心理状态;还依赖于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强度、活动性、对比)和被感知对象的外界环境条件的特点(照明度、距离)。
二、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表现为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它、判断它,把它归入一定的事物系统之中,从而能够更深刻地感知它。
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
从事不同职业和有不同经验的人,在知觉上是有差异的。
如工程师检查机器时能比一般人看到、听到更多的细节;成人的图画知觉与儿童相比,能更深刻地了解图画的内容和意义,知觉到儿童所看不到的细节。
影响知觉理解性的条件有三个。
1.言语的指导作用言语是语言在交际过程中的应用。
人的知觉是在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活动中实现的,词的作用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使知觉更迅速、更完整。
例如,天空中的云彩,自然景色中的巨石形状,在感知时加以词和言语的指导,很快就能知觉到。
2.实践活动的任务当有明确的活动任务时,知觉服从于当前的活动任务,所知觉的对象比较清晰、深刻,任务不同对同一对象可以产生不同的知觉效果。
比如,对天安门的素描和用文字的描写,任务不同,感知效果就不同。
3.对知觉对象的态度如果对知觉对象抱着消极的态度,就不能深刻地感知客观事物;只有对知觉对象发生兴趣,抱积极的态度才能加深对它的理解。
三、知觉的整体性人在知觉客观对象时,总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反映,这就是知觉的整体性。
知觉对象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具有不同的特征,但是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许多个别的、孤立的部分,而总是把它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客观对象的许多部分形成的复合刺激物,大脑皮层对复合刺激物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反映客观对象各种属性的关系,形成关于对象的完整映象。
例如,走进教室,人们不是先感知桌椅,后感知黑板、窗户……而是完整地同时反映它们。
知觉的整体性是多种感知器官相互作用的结果。
知觉的整体性与感知的快慢,同过去经验和知识的参与有关,阅读速度就是随着人的阅读经验的积累及把较小的单元(词)组成较大的单元(句子)而逐渐加快的。
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改变时,知觉的映象仍然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
例如,对过去认识的人,决不会因为他的发型、服装的改变而变得不认识;一首熟悉的歌曲,不会因它高八度或低八度而感到生疏,或因其中个别曲子走调,就认为是别的歌曲;教师判断学生的错别字,如“尖瑞科学”,不会因“端”字写成了“瑞”字,而不去感知尖端科学。
知觉的恒常性对生活有很大的作用,正确地认识物体的性质比单纯地感知局部的物理刺激物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它可以使人们在不同情况下,按照事物的实际面貌反映事物,从而能够根据对象的实际意义去适应环境。
如果知觉不具有恒常性,那么个体适应环境的活动就会更加复杂,在不同情况下,每一认识活动,每一反应动作,都要来一番新的学习和适应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使适应变为不可能的了。
6、推动学生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是:推动学生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
7、教育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活动,从生产劳动中分化出来,其时间是: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
8、下列观念中,不符合德育原理的是:三、案例分析有三个这样的孩子:一个孩子4岁才会说话,7岁才会写字,老师对他的评语是:“反应迟钝,思维不时合逻辑,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幻想。
”他曾经还遭遇到退学的命运。
一个孩子曾被父亲抱怨是白痴,在众人的眼里,他是毫无前途的学生,艺术学院考了三次还考不进去。
他叔叔绝望的说:“孺子不可教也!”一个孩子经常遭到父亲的斥责:“你放着正经事不干,整天只管打猎,捉耗子,将来怎么办?”所有教师和长辈都认为他资质平庸,与聪明沾不上边。
这三个孩子分别是爱因斯坦、罗丹和达尔文。
要求:1、以上关于三个孩子的介绍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2、这对你参加我国第八次课程改革实践有何启示?以下启示(凡新课改方面题目)都可以不变应万变:启示之一:全面发展的素质观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工作者首要的是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观,把以知识传授为中心、忽视学生发展,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方向,注重学生潜能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在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态度的培养;加强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