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产业结构分析
09经管系市场营销班赵婷20091112102
青岛位于山东半岛南端(北纬35°35'-37°09'东经119°30'-121°00')、黄海之滨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东、南濒临黄海东北与烟台市毗邻西与潍坊市相连西南与日照市接壤。青岛市作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一直坚持加工制造业,旅游业,海洋资源产业以及创新型工业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现在已经形成依托海洋,海路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和科技先导的基本特征。作为蓝色搬到降级区的中心城市,青岛拥有着无可比拟的海洋资源优势,海岸线长,具有见车深水大型码头的港口资源,海水质良好,海洋中海洋生物,矿产资源风骨。青岛还是中国海洋科研教育机构的聚集地,海洋科技资源优势突出,力量雄厚。青岛集中了全国三分之一的还有那个科技开发机构,三分之二的海洋科技人才。
青岛经济主要靠大企业支撑名牌企业几乎都是国有企业或者国家控股企业。如海尔、海信等十大集团他们的贡献占整个青岛工业经济的50%以上体现了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势与活力而民营经济却不怎么发达。青岛的大企业以品牌产品为基础致力于实现国际化经营向世界品牌目标迈进。青岛模式的优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拥有实力极强的大企业。这些大企业的生产领域大多是高新产业企业开发能力强产品走出国门远销海外有融集外资、赚取外汇的能力在市场竞争乃至国际竞争中具有抗御风险的能力拥有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能在企业的经营中做出理性的决策等等。但就整个青岛经济而言其缺点是民营企业不发达市场经济活力不足人们受传统儒家的“重本抑末”、“官本位”思想意识的影响不愿脱离集体安于现状市场意识差因此青岛的打工者多老板少市场培育不成熟市场经济不发达。
纵览青岛市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大幅下降, 第二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但由于第三产业起步较晚, 资源配置集中在工业化方面, 经济发展形成了以工业为主导的二三一模式。
1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低,青岛产业结构合理性较低朝阳产业比重小; 产业整体竞争力较经济发达城市有较大差距, 产业体系中存在一定比例竞争力强的高端产业, 产业地位不断上升; 青岛的产业整体增长优势较弱。
3从三次产业构看, 青岛第一产业结构较完善, 但竞争力差; 第二、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水平落后于上海和深圳等经济较早发展的城市,但是在第二和第三产业竞争力方面, 尤其是建筑业方面青岛竞争力较高; 综合各产业的整体增长优势, 青岛第一产业优势明显, 建筑业优势较大, 但其他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缺乏优势。
4产业结构生态化水平差, 青岛资源和能源集约化水平不高, 万元工业增
加值耗水是世界先进水平的4 倍, 万元GDP 综合能耗为0. 94 吨标准煤, 亿元工业产值耗原煤是上海的 4 倍, 耗油是上海的119% , 经济增长的资源代价偏大。
5从生态环境保护看, 青岛粗放型、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特征明显。工业废水治理水平没有明显提高; 气治理设施数量小幅减少, 排放量增加幅度大于治理能力的提高; 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水平没有提升; 城区绿化覆盖率仅为38%, 比国际水平( 48% ) 差10 个百分点。
6结构贡献低, 与资源和消费结构矛盾尖锐,资源短缺与资源浪费并存, 相对过剩与消费不足并存, 生产能力受制于短线部门的供给能力。
7构趋同造成过度竞争和市场分割, 资源区域配置违反比较利益原则, 产业结构呈现虚高度化现象。
8 业比例不合理, 资本密集型和资源消耗型产业比重高, 导致经济增长代价日增, 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失衡, 无法为经济和生态的良性互动提供环环境。
( 9) 以传统技术为基础的工业比重较大, 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 科技进步对产业优化的贡献低。同时, 所有制结构的不完善成为经济发展的挚肘力量。
( 10) 贸易结构不合理影响产业结构优化, 出出口主力为外国投资企业, 贸易风险加大。
( 11) 投资结构不符合循环经济模式, 第一和第二产业的产出增长未能与投资增加匹配, 说明其投入产出转化能力不足。第三产业投资比重减小, 市场需求不足, 产出水平降低.
解决措施:
1. 产业结构比例的合理化调整( 1) 提高产业结构对能源结构的适应性。优先发展低耗能、高附加值产业, 提高单位能耗产出; 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减少一次性能源的使用, 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重; 建立循环型资源价格体系, 减少资源无效需求, 提高资源有效供给。( 2) 优化三产比例和效益。降低第一产业比重,优化农业结构, 延长农业产业链; 调整第二产业的部门和技术结构, 加快重污染产业改造, 发展高新技术及环保产业, 加速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结构的转变; 持续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增强产业结构的软化效果。( 3) 根据非均衡协调和区位优势选择主导产业。着力提升电子信息产业为先导, 家电、交通运输设备、新材料工业为支柱的结构升级[ 6] 。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链缺失环节招商力度, 建立专门链接配套服务机构。
2. 产业组织关系的合理化调整( 1) 构建有效竞争的市场体系。通过生态成本内部化构建高效的市场结构; 变革管制模式, 利用经济、技术、环境、安全、节约等准入标准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实现经济规模; 加快保障体系建设, 降低企业退出壁垒; 建立自然资源产权制度, 实现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2) 建立产业生态链( 网) 组织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加快低水平产业的转移调整, 强化产业共生关系。优化产业布局, 延长与闭合产业链, 抓住关键环节建立高效的生态产业网络, 形成物能高效循环利用的生态组织模式, 增强产业的战略协同能力。
3. 传统硬件产业的知识化改造( 1) 加快农业生产现代化改造。物质投入以高效机械工具代替手工工具, 以能源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生产技术方由依靠简单经验转变为现代科技; 生产方式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提高农业市场
化程度; 生产组织管理建立集约化企业, 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2) 调整工业结构的高度化。加速重工业化进程, 使资源消耗水平会趋于稳定, 并提升工业整体技术水平; 加速高加工度化过程, 弱化工业增长对物质资源的依赖; 大力发展微电子、新材料、海洋工程等高新技术产业, 加速向技术密集型的工业结构形态转变。( 3) 全面推动服务经济发展。交换环节在价值链中最具降低成本的空间, 因此, 要提高服务业比重, 对传统服务业进行信息化与知识化改造, 优化和软化服务业结构, 促进服务业的高效化、集约化运作。
4. 逐步确定新兴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 1) 推进产业结构的信息化。增加信息部门比重, 推动产业信息化发展, 尤其是服务业的信息化,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信息技术推广和使用为重点, 加强信息技术对与相关服务产业的提升。( 2) 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水准和效率。建立服务行业准入制度, 引入竞争机制, 允许更多外资、民营企业参与现代服务业。深化服务企业改革, 在市场整合中扩大企业规模, 扶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发展。扩大对现代服务的需求, 引导企业将核心竞争力之外的附属服务推向会。大力推进服务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优先发展技术含量高、关联性大的现代服务业。
5. 传统硬件产业的生态化改造( 1) 研发绿色技术。通过原材料绿色技术、生产加工绿色技术、废弃物处理绿色技术的创新, 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生态成本最小。产品设计要注重质量功能开发、材料选择、制造装卸, 全面平衡产品的可生产性、可装配性、可维护性、可循环性和环境友好性。( 2) 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迅速开发可再生能源; 减少生产的危险因素, 采用废物循环利用、再资源化和综合利用技术; 改善产品使用功能和寿命, 减少产品对生态的不良影响; 设计污染预防分析的系统程序, 进行清洁审计或废物最小化机会的评价。( 3) 开发绿色产品。增加产品的绿色质量, 如节能、减少污染、可重复使用等; 增加产品绿色特性, 增加产品环保可信度; 引导绿色消费, 如开发可复用产品、提供绿色服务等。( 4) 建立生态工业园区。开发引进基于循环经济的技术, 利用物能流和信息流的优化完善产业生态链; 实现产品链延伸, 构建类封闭物质循环路径,并积极引进废弃资源再生利用的补链企业, 在园区外建立废弃物交易的网络虚拟平台; 建立园区内物质循环利用、换或运转系统, 鼓励从事二手货买卖或贸易公司、从事养护修理的公司加入。
6. 大力发展新兴生态产业发达国家为取得绿色技术和产品的制高点和占领世界绿色市场进行激烈的争夺战, 因此, 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根本任务是使区域绿色市场和生态产业得跨越发展, 使生态产业成为新世纪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此, 需要大力发展三类生态产业部门: 一是生态环境科学和技术的研发部门; 二是直接作用于生态产品生产的环保和环建部门; 三是间接作用于非生态环境部门的环保和环建部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