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小费现象对比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小费现象对比探究

国教院汉语国际文化教育专业16 顾娟

【摘要】本文介绍了小费的产生与类型,并描述了小费在中西方的不同表现,继而从自我意识和社交意识两方面阐述了中西方小费观不同的原因。

【关键字】中西小费差异原因

一、引言

(一)、什么是小费

小费(tip),又称“小账”,是服务性行业中,顾客按规定价格付费外,给为其提供快捷、周到、热情服务的服务人员一定的赏金。小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伦敦。当时,那里酒店的餐桌上一般都摆放着写有“To Insure promptness”(保证服务迅速)的碗,顾客座后,就会将少量的零钱放入碗中,以保证得到侍者热情、周到的服务。可见,最初的小费是顾客为了保证迅速的服务。如今我们所熟悉的“tip”(小费)这个英文单词也是‘To insure PromPtness”中每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的。

(二)、小费的类型

小费主要有三类:自愿、强迫和竞投。

1、自愿小账:

可以不付,付多付少。原则上,这种小账的出现是要让顾客判断服务的质量如何,事后才付。又或者是进宾馆房间,先付一点小费可期待更好的服务。

自愿小帐又有“私有制”和“共产制”之分。在餐桌上,小费由该桌的侍应所有,这叫“私有制”。若先集中在一起交与老板或经理,然后摊分,这种叫做“共产制”。

2、强迫小费:

直接加在账单上,西方称之为服务费。一般只有档次较高的宾馆、酒店等场所才会有这种强迫附加的费用。

3、竞投小账: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

一九七八年,老师阿尔钦访港,在街上见到计程车招之不停。摆明是空车,但一律不停,问我何解,我教他双手各出一指,打个「十」字,车会停下来。果然灵光,阿师回美后把这件琐事几番跟朋友说了。原来当时香港的计程车供不应求,用两指打个「十字」是说在计程表之价上补加十元小账。这是竞投的小账了。

简言之即价高者得。在餐厅满座等位时,你塞一百元小费给经理,必有奇效。这也是竞

投,亦可称为暗标。

二、中西方不同的小费观

(一)、中国的小费观

中国是东方大国,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在我国服务行业发展史学中,小费支付虽然也有文字记载,但从来没有形成传统,小费属于额外收入;在薪酬文化中,小费不纳入薪酬也由来已久。大致说来,中国大陆和其他东方国家如日本、新加坡都没有付小费的习俗。

在我国,支付小费通常意味着高消费,在高级餐馆用膳要付小费,而在普通餐馆用膳就没有这种习惯。我国饭店的餐厅和其他高级餐馆通常加收服务费,但实际上这一成服务费不是给侍者的,只是资方的另一种收费方法。当然,中国香港和澳门,由于历史原因,受西方文化影响颇深,他们的小费行为沿袭西方惯例。

(二)、西方国家的小费观

虽然西方各国服务行业实行和支付小费的行业数量和规定有差异,但是,小费在西方社会相当普及。从数量上看,在美国有35个服务行业支付小费,西班牙有29个、加拿大25个、意大利24个、丹麦和瑞典有10个。

从支付小费的金额上看,西方各国也有不同的表现,在美国纽约,餐馆的小费一般为客人所付帐单的15-20%,服务员代泊车、搬运行李,叫出租车付1美元等。英国虽然小费规矩比较混乱,但是大部分服务人员一般会收取小费,通常支付帐单的10%-15%。

三、中西小费观差异的文化根源

仔细分析中西不同小费文化的原因,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心理差异是关键。文化心理,是一定的群体(民族等社会集团)在长期创造文化的历史过程中积淀在个体心灵深处的文化意识形态的集合,包括各种文化观念(宇宙意识、人生意识、价值观、宗教观、伦理观、审美趣味、风俗习惯)等的大系统。

由于地理环境、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因素的不同,中国传统文化和以欧洲文化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不同的中西文化经过人的心理折射后,又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心理。

文化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中西方对小费的不同认识,正是在这种有差异的文化心理影响下形成的。中西方存在的自我意识、社交观念等文化心理差异是中西方不同的小费文化的根源。

(一)、自我意识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中西方文化具有相当不同的自我概念、以及自我和他人之间的不

同关系。在西方文化是个人主义的、以我取向的、自我中心的外倾的文化,是以罪感为典型的社会;而中国文化是集体主义的、社会取向的、情景中心的,是内倾性的文化,是以耻感为特征的社会。

所以,在西方文化背景下,人与人是相互独立的;而中国文化中,人与人之间是相互依存,并随环境变化而变化。这种文化不同而导致的中西方人自我感的不同,相对西方人,中国文化要求人们不断地去扮演他人角色,设身处地去替别人考虑,即主动地去感觉和考虑他人的愿望和能力,帮助他人满足其愿望,实现其目标。要维持关系,需要抑止“我”的观点而代之以对方的观点,要了解他人心理,了解他人在想什么,他的感情怎么样。

中国文化影响下的这种“自我”观,体现在服务行业上,就形成了服务人员要主动想客人所想,急客人所急,而作为客人,也会心安理得地接受服务人员的热情服务,而不需要为此不安。中国文化倡导人与人之间热情友好互助,人人以此准则对待他人,人人享受他人的如此对待,这一切是顺理成章的。因此,小费,作为服务人员热情服务的价值标准,在中国就失去了准绳,失去了根基。

而西方文化倡导人的独立性,当收到超过应有热情后,人们就要为这种热情给予回报,这就是小费。

(二)、社交观念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中,人们特别重人伦。在处理事务时,总是注重“感情投资”,常常把大清当作交易的手段,对人不对事。中国人认为“人情为一线,日后好相见”,一旦感情破裂,撕破了脸,就再没有弥补的机会。也就是说,如果人与人之间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再往来了。

“重人伦”在中国饮食文化中表现得特别明显,大家不分你我地从一个盘子里夹菜,吃完后,纷纷抢着付钱。朋友之间如果AA制或算账算得太清,就会被视为不近人清,不够“哥们”。因此,中国人即使在餐桌上付给服务员小费,也绝不会各掏腰包。

西方人则讲个人、轻人伦。在处理事务时,讲究公事公办,分清是非和你我,“人”和“事”两清,很少顾及人情。朋友之间,亲人之间,甚至恋人之间的情义和利益也是各占一半的。西方人,一群朋友一起去饭店吃饭,各付餐费,分别付小费是很正常的,每个人应付的费用甚至会精确地计算到几毛几分。

在英国,有学者亲眼目睹了一对恋人在快餐店吃饭的情景:点完菜后,两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又亲吻又拥抱。付钱时,小伙子竟然摸了上衣口袋又摸裤袋,然后向女友又耸肩又摇头的,表示无力付餐费。那位金发碧眼的英国女友也不示弱,她拍拍男友裤子后边的口袋说:“Youhavethemoney。”最后,小伙子才很不情愿地掏出五英磅。

在理智、逻辑能超越感情的西方,“等价交换”是一切行为的基本准则,他们最怕的就是欠他人人情。西方客人在接受服务员的热情服务后会自觉主动地支付小费,他们认为这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