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教学秩序的维护、学生的教育管理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营造积极向上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团队合作能力。
本文将讨论几种常见的班级管理方法,并对其进行初步探讨。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级管理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班级管理的成败。
教师在平时应该及时与学生建立亲密的关系,做到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尊重学生。
如果教师一味地以严厉和严肃的姿态管理班级,往往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反而会导致班级管理的失败。
而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兴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设计班级管理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建立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它可以规范学生的行为,维护班级的正常秩序。
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规章制度要切合实际,不宜过于苛刻。
规章制度要经常宣传,让学生充分了解班级规章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自觉遵守规章制度。
教师还可以通过制定一些积极向上的奖励机制,激励学生遵守规章制度,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三、倡导班级自治管理班级自治管理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式。
在班级自治管理中,教师可以将一些班级管理的工作委托给学生自行处理,例如班级公共卫生、班级安全等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己动脑,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班级议事会、班干部选举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四、采用差异化管理策略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兴趣、特长、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该采取差异化管理策略,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比如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自主权和鼓励;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指导。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管理是教师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方法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班级秩序,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对于班级管理方法的探究和实践却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下面将从班级管理的概念、重要性以及一些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初探和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指教师对班级内学生的行为、学习和生活进行有效的组织、指导和规范,以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一种工作。
班级管理既包括对学生行为的规范和纠正,也包括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促进。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教学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
班级管理对于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控制班级秩序,保持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当一个班级的秩序混乱,学生行为不受控制的时候,教师的教学工作将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班级管理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关心和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教学效果。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对于一个班级的教学工作来说尤为重要。
2. 个别辅导个别辅导是一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对学生个别辅导来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改善学生的行为。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些个别辅导方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同时也能够调整学生的行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3. 班级管理会议班级管理会议是一种常用的班级管理方法,它的核心思想是通过班级管理会议来对班级的管理工作进行规划和讨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教师可以定期召开班级管理会议,通过会议来讨论班级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共同制定班级管理工作的计划和方案,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班级管理的一些初探和探讨,并没有将所有的班级管理方法都包括进来,实际班级管理工作中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和做法。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管理是每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管理学生,使教学工作更加顺利和高效。
在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常常需要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班级管理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目标、方法和实践中的问题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班级管理的目标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秩序井然的环境中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个好的班级管理方法应该能够帮助老师有效地引导学生,使他们遵纪守法、团结友爱,共同进步。
班级管理也需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学校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1. 建立规章制度班级管理的第一步是建立规章制度,明确班级的纪律要求和行为规范。
规章制度应该明确规定学生在学校中的基本行为规范,包括学习纪律、行为规范、生活作息等内容。
规章制度也应当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的保护,不能过分约束学生的自由。
2. 激励引导班级管理中的激励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老师可以通过及时表扬、奖励等方式激励表现良好的学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于一些表现不佳的学生,老师也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能够有所改正。
3. 沟通协调在班级管理中,老师还需要与家长和学校进行良好的沟通协调。
与家长的沟通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个性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管理。
与学校的沟通协调也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融入学校的管理体系,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4. 班级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也是班级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
通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增强班级凝聚力,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班级活动也可以让学生在放松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促进全面发展。
5. 自我反思对于班级管理来说,老师也需要进行及时的自我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改进方法,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是一个教育组织的基本单位,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环节。
为了保证班级教育的顺利开展,需要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
本文就班级管理方法进行初探,以期提升班级教育的质量。
一、班内组织管理1. 班委会的建立班委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织。
班级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组建起班委会,并负责指导其工作。
班委会的主要职责包括领导班级日常生活事务,组织集体活动,号召班级成员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促进班级和谐稳定的氛围。
2.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准确明确的规章制度能够规范班级生活秩序,减少班级纠纷,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班委会应该草拟班级规章制度,并确保班级成员认真遵守。
班级教师应该及时调整规章制度中的不合理之处。
3. 班级会议的召开班级会议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形式和手段。
班级会议的召开应该定期进行,内容包括班级工作计划和进度、班级成员表现和意见交流等。
班级教师应该控制好会议的时间和效率,确保班级会议的顺利进行。
二、学业管理1. 班级考试的积极引导班级考试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环节之一。
班级教师应该认真规划班级考试,并及时通知班级成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考试结束后,及时反馈考试成绩和答案,帮助学生及时修改差错。
2. 学生作业的批改与评价学生作业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必要作业。
班级教师应该认真批改和评价学生的作业,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和改进的机会。
班级教师还应该总结学生作业的常见错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
3. 课堂考勤的有效管理课堂考勤是管理学生出勤情况的主要手段。
班级教师应该创造各种条件,保证课堂考勤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班级教师还应该留意学生的出勤情况,及时关注缺勤学生的学习动态,帮助学生及时克服学习困难。
三、班级文化建设1. 班级建设的目标与规划班级建设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班级教师应该制定班级建设的长期目标和规划,帮助学生在多个方面成长和发展。
班级教师还应该确保班级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普及,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关注的热点话题。
班级管理是学生能否良好学习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教育质量的基础。
班级管理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如何去管理好班级,让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这是班主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就班级管理方法初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
一、班级管理方法的基本要素班级管理的方法,一方面由于每个人自身的性格、经历和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其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由于环境、时间、资源等方面因素的不同,班级管理实施的方法,自然也不一样。
但是,班级管理方法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必须要有明确的目标,要让自己和学生心中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来引领班级工作,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才能有效地开展班级工作。
2.规划:对于一个班级,要有相对应的规划方案,走出每一步都要有一个相对的逻辑剖析,这个规划方案不是僵死的制度标准,而是可以灵活调整的。
3.协调:协同合作是组织与实践有效实现的前提,班级管理就是要协调班级中教师之间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和整体效应。
4.引领:班主任要时刻引领学生,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中的每一个方面,把学生融入到班级建设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推进班级管理。
1.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好的班级氛围是学生学习生活的最佳环境,对于一个班级,良好的氛围非常重要。
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主要需要做的是:(1)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学生们都希望自己是成功的,班主任要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勇于尝试,迎难而上”的信念。
班主任可以从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引导学生明确“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增强学生的士气和自信心,让学生在具有压力的情况下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加强班级沟通沟通是班级管理的基础,班级里的人员要保持良性互动,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创造多种渠道,让大家即使有代沟,也能互相体谅。
班主任可以鼓励班级里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高中班级精细化管理初探
高中班级精细化管理初探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中班级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问题。
如何进行有效的班级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每一位班主任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将从精细化管理的角度出发,探讨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和方法。
一、班级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高中班级管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学生个性差异大、学习压力大、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家庭背景复杂等。
这些问题给班级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也对班主任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策略精细化管理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数据为依据、以流程为基础的管理模式。
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策略包括:1.强调人文关怀: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
2.数据驱动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学生的各种数据,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优化管理流程:明确班级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制定班级规章制度与目标制定明确的班级规章制度和目标,是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规章制度应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等方面,目标则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班级特点制定。
四、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需求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为每个学生制定个性化的培养方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五、落实分工与责任制度在班级管理中,要明确各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落实分工与责任制度。
通过合理的分工,提高班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六、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至关重要。
精细化管理要求班主任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七、强化团队建设及沟通能力培养班级是一个团队,强化团队建设及沟通能力培养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方面。
班主任应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了解和信任,提高班级的凝聚力。
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和交流。
八、动态调整管理措施以提高效果精细化管理是一个持续优化的过程。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班级管理是教育活动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教师教育能力和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
在我国的教育实践中,班级管理模式有着多种形式和方法。
本文将从传统管理模式、发展管理模式和合作管理模式三个方面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初探。
传统管理模式是传统的教育管理形式,它注重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服从性。
在这种模式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
教师通过约定班级规则,设定学生行为的底线,强调纪律和秩序。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清晰明确,可以快速建立起班级秩序。
然而,传统管理模式也有一些缺点。
首先,它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其次,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强调一刀切的统一管理。
最后,传统管理模式往往使班级关系简单粗暴,缺乏互动和沟通。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发展管理模式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发展管理模式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自主性。
在这种模式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
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提供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环境和条件。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鼓励。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同时,它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然而,发展管理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知识和管理能力,才能有效实施这种模式。
其次,学生的自主性和自律性也需要不断培养,否则管理难度会增加。
合作管理模式是目前较为流行的班级管理模式之一。
它强调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班级管理的核心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体现学生的参与性。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朋友。
教师要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鼓励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学生也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和组织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合作管理模式的优点是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和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初探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采取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班级被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由小组长负责,通过小组长的领导和协作,达到对班级的管理和教育目的。
下面是本人对小组合作班级管理模式的一些初步探讨。
一、小组管理模式的优点1、发扬学生主体性。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学生更多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育中,可以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主动性。
2、培养学生协作和领导能力。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小组长,可以通过小组长的带领和指导,提高学生协作和领导能力,培养他们成为优秀的团队合作者。
3、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由于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任务和职责,对于班级管理和教育有着很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分配,更好地提高了班级管理的效率。
4、加强师生互动。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小组长与班主任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更多,班主任可以通过小组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和需求,从而更好地开展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二、小组管理模式的实施方法1、班主任角色的转变。
在小组管理模式中,班主任的作用从单纯地管理转变成了指导、帮助和协助的角色,需要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引领学生、帮助学生成长的作用。
2、小组的组建。
小组的组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合理规划,每个小组的人数也需要适当控制,在保证管理效率的情况下,避免学生团体中的个人难以发挥作用。
3、小组成员的分配。
小组成员的分配要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和兴趣等因素进行合理分配,避免小组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4、小组长的选拔和培训。
小组长的选拔应以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主标准,选出优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同时也要为小组长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三、小组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小组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地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和协作能力。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可以互相学习、磨合关系,不仅能够更好地解决班级管理和教育问题,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摘要】本文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了初探,首先介绍了班级管理方法的概述。
接着分析了实施班级管理方法的具体步骤,并对其效果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学生参与度调查,发现学生对于班级管理方法的认可度较高。
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引导和激励学生的积极参与。
提出了建立良好班级氛围的重要性,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学习环境。
结论部分对班级管理方法进行了总结,强调了其在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重要性,为实施班级管理方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班级管理方法初探、引言、实施班级管理方法、班级管理方法效果分析、学生参与度调查、教师角色转变、建立良好班级氛围、结论、班级管理方法初探总结。
1. 引言1.1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概述班级管理方法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管理班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班级管理方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级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
本文旨在探讨班级管理方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及其对班级管理效果的影响。
通过对实施班级管理方法的过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各种管理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班级管理水平。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的调整和改进班级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
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也是班级管理方法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可以为教师们提供一些关于班级管理方法的新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班级,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2. 正文2.1 实施班级管理方法实施班级管理方法是保证班级秩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实施班级管理方法时,首先需要确立清晰的规则和纪律,让学生知道权利与责任。
设立学习和行为规范,明确规定学生在课堂上应该保持安静、互相尊重等行为。
建立奖励制度和惩罚机制也是促进班级管理的重要方式。
对于表现良好的学生可以进行表扬或奖励,而对于违规或表现不佳的学生则要进行相应的纠正和惩罚。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摘要班级管理模式是指在学校中对班级组织和管理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通过探讨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功能以及实施方法,初步探索班级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1. 引言班级管理模式在学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够有效组织班级学习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班级管理模式的合理设计和实施对于班级建设和学生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
2. 特点和功能2.1 特点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包括:•组织性强: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合理的组织结构和分工,使班级成员之间协调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实现班级的目标。
•参与性高:班级管理模式鼓励班级成员参与决策、提出建议,并将其纳入到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增强班级成员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弹性度大: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根据班级的特点和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不同的情况和环境。
•效果可测量: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对班级管理的效果进行评估,从而及时发现问题和改进。
2.2 功能班级管理模式的主要功能包括:•班级组织与协调:通过班级管理模式,可以合理安排班级活动、任务和项目,提高班级的组织性和协调性,促进班级成员间的合作与沟通。
•学生发展与培养: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水平。
•班级氛围与文化:班级管理模式能够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和文化,营造和谐的班级关系,促进班级成员的交流与交流,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
3. 实施方法3.1 班级干部制度班级干部制度是一种常见的班级管理模式。
通过选举产生班级干部,明确各个干部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实行分工协作,有效推动班级事务的开展。
3.2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和合作的班级管理模式。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意识。
3.3 班级评价与奖励机制班级评价与奖励机制是一种激励和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班级管理模式的发展及变化,通过比较分析传统班级管理模式与现代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势,并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
研究发现,现代班级管理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规范学生行为、传授知识等方面仍然有其重要性。
结论部分对不同管理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启示和展望,指出班级管理模式初探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思考如何运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班级管理模式、传统班级管理、现代班级管理、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结论总结、启示和展望、班级管理模式初探的贡献、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如今,在教育领域,班级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它决定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的方向。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教师们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习动机不足、行为规范不明确等问题,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探讨和研究班级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变得尤为迫切。
如何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中融入现代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课题。
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现代班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探讨其优缺点及适用场景,从而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班级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教学的影响,通过对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和现代班级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深入研究不同管理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劣势,从而对班级管理实践提出有效建议。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和局限性,探讨其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的适用性,为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提供参考。
2. 探讨现代班级管理模式的新特点和优势,探讨其在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为教师和学校管理者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户县二中高三十四班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及反思班主任:聂广收高三学生面临毕业,又即将参加高考。
学习任务重、压力大。
普通班学生学习基础差异较大,两级分化现象较为突出。
这些都对班级管理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做细、做实,而且要有一个整体的安排和部署。
因此,构建科学、高效的班管模式就显得特别重要,下面是本人在班管模式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做法,和同行共同探讨: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㈠、培养良好的班风、学风:具体目标是班级积极向上,学习勤奋、踏实,学习气氛浓厚、活跃,成绩稳步提高。
㈡、形成良好的纪律卫生面貌:具体目标是学生行为符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遵规守纪。
环境卫生清洁整齐,做到环境育人。
㈢、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个性发展:具体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特长,促使其个性健康发展。
二、班级网状管理模式的建立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㈠、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
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㈡、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
.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
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
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
三、优化网状管理模式的具体措施㈠、建立高素质的班干部队伍,形成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开学初,通过学生民主选举和班主任任命相结合的方式组建班委会。
班委会共由6人组成:两名班长,学习委员、文体委员、生活委员、治安委员各一人。
另外,还成立了由团支书、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组成的团支部,协助班委会做好宣传、文艺工作。
每组设小组长一人,各科设科代表一人,每宿舍设社长一人。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管理一支班级,对于班主任来说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任务。
需要管理学生的学习生活,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学生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是班主任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有效地管理班级,使得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成长,是每位班主任都在思考的问题。
SCR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学生、班主任、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作,实现班级管理的目标,可以说是一种创新的班级管理模式。
SCR班级管理模式中的SCR是学生、班主任、家长的首字母缩写。
该模式强调学生、班主任、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各自的作用,实现班级管理的优化。
下面我们将从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三个方面来初步探究SCR班级管理模式。
首先是学生。
在SCR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体。
学生是班级的主要组成部分,他们的学习、行为、情绪等都直接影响到班级的氛围和发展。
班主任需要通过有效的管理手段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SCR模式中,学生需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遵守学校纪律和班级规章制度,对自己的学习和行为负责,发扬团结互助的班集体精神,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其次是班主任。
在SCR班级管理模式中,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核心。
他需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的关心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班主任应该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态,及时指导学生,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
班主任还需要与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况,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关心学生的成长。
SCR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班主任和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和有效沟通的班级管理模式。
该模式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班级管理的优化,强调班级中各方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能够有效解决班级管理中的问题,使班级管理更加有序和高效。
所以,我们相信通过SCR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班级管理工作将会更加顺利和有效,学生的成长也会更加健康和快乐。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进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班级和谐。
对于初级班主任来说,对于班级的管理方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发挥班会的作用每周召开班会,就是一种有效的班级管理方式。
在班会上,可以传达主题教育的内容,进行班级工作报告和学生学习状态情况的传达,同时,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了解同学们的活动、困难、问题和想法等。
班主任还可以通过班会组织讨论班级内部的规则和制度。
二、制定章程班级章程是学生自我管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是鼓励学生自主管理,维护班级秩序。
班主任可以与学生共同协商制定班级章程,并定期修改和完善。
该章程应该包括班级内部的规定、班级纪律、惩罚措施等。
三、班级卫生检查班主任们应该定期检查班级的卫生状况,定期清洁班级公共场所,消灭害虫。
班级内的卫生状况关系到同学们的健康,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重视。
四、及时处理班级问题班主任应该及时处理班级中遇到的问题,这包括家长反馈问题和同学意见。
班主任可以通过班会或上课时进行解决,如果问题较为严重,可以联系校方进行处理。
五、利用网络平台班主任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信息化管理,例如通过在线签到、在线通知等方式,方便管理。
同时,班级微信群也是一个管理班级的重要工具,班主任可以利用微信群发布学校通知、班会通知、班级活动通知等。
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级管理不仅仅是一些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要留意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表现,有需要时可以及时进行心理辅导。
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们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成长为有灵魂的人。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
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班级管理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和课堂效果的提高。
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学生的多样性增加,传统的班级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因此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班级管理方法。
本文将从班级管理的概念、意义和目标入手,探讨班级管理方法初探的相关内容。
一、班级管理的概念班级管理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对班级学生进行规范、指导和引导,以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管理活动。
它包括课堂纪律管理、教学组织管理、学生情绪管理、学生教学表现管理等内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优化教学环境,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保障教学秩序的良好进行。
它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发挥其职能作用,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良好的班级管理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良好的班级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建立和谐的教学秩序,提高教学效果。
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学生学业水平;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纪律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我们应该重视班级规章制度的建立。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制定出统一的班级规章制度,包括日常的纪律要求、学习目标和规范以及一些其他的责任性强的规定。
制定规章制度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学生的规章制度,要鼓励学生参与制定过程,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权利,并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有更强的责任感。
注重建立和维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
班主任应该能及时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和发展情况,给学生以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人际关系。
要注重与学生沟通、交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
通过教学手段,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教学手段,从而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小学班级管理模式初探云县幸福完小杨达岚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最基层的组织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最直接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级管理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教育教学效果的好坏,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因此,加强班级管理是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井然有序进行的重要保障。
下面,本人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就如何实施小学班级管理谈几点初浅的看法:一、拟定一个制度在班级管理中,制度是不可缺少的。
制度是强化学生的法规意识,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力保证。
教师要根据“学生守则”“教学常规”“行为规范”的要求,建立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公约,“公约”的内容要切合学生实际,条款要便于学生记忆,要便于检查落实。
例如:在我的班级“公约”中共有18条内容,学生一条一条的记很难;为了便于学生记忆我把“公约”分成“安全纪律七不准”、“文明礼貌六做到”、“勤奋好学五坚持”等三方面内容,这样一来,学生只需记“七不准”、“六做到”、“五坚持”,相对就容易多了。
通过制度化管理。
下面是我常用的班级“公约”内容:(一)安全纪律“七不准”1、不准在教室、走廊、公路和公共场所以及施工地附近追逐打闹。
2、不准触摸电路、玩火、下水(池塘)洗澡、攀爬高处和做其它危险的游戏。
3、不准抽烟、喝酒、赌博、辱骂他人和打架斗殴。
4、不准吃腐烂、过期、变质、有毒以及不卫生或陌生的东西。
5、不准随意拿或弄坏他人的东西以及破坏公共设施。
6、不准到别班教室和他人宿舍吵闹以及搞拉帮结伙的事。
7、不准骑自行车或乘坐三轮车、拖拉机等非客运车辆上学(回家)。
(二)文明礼貌“六做到”1、做到对老师有礼貌,团结同学,不说脏话、臭话,不给他人取绰号。
2、做到爱护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和不在教室吃零食。
3、做到常剪指甲勤洗澡,不涂指甲油和不古怪打扮自已。
4、做到积极配戴红领巾,会使用礼貌用语,遇见外宾不围观尾随。
5、做到对人诚实,不说谎话、大话,知错就改。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SCR(Small Class Reform,小班化改革)是指教育领域中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即将学生按照固定人数划分为小班级进行教学。
SCR班级管理模式是在SCR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出来的一种班级管理方式。
SCR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主体,以个性化教育为导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育目标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性化。
SCR班级管理模式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小班化教学:SCR班级管理模式要求将学生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小班化划分,每个班级的学生人数一般在30人以下。
这样可以保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更加密切,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科学化管理:SCR班级管理模式强调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学校也需要提供必要的管理资源和支持,确保班级管理的顺利进行。
3. 个性化教育:SCR班级管理模式注重发掘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
教师要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通过个性化教学,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SCR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地体现和发挥。
4. 合作学习:SCR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和互助互学。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SCR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需要教育机构、学校和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
教育机构应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制定科学的管理规范。
学校应积极探索和实践SCR班级管理模式,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SCR班级管理模式的思想和方法,实现教育目标的有效达成。
SCR班级管理模式以小班化教学为基础,以科学化管理和个性化教育为核心要素,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是当今教育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在SCR(Scaled Agile Framework)中,班级是指一群有着相同目标的个体组成的团队。
SCR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旨在提高团队效率和合作能力的管理方式。
本文将探讨SCR班级管理模式的基本原理和实施方法。
SCR班级管理模式的核心原理是以班级为单位来组织和管理团队。
每个班级由多个团队成员组成,这些成员共同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
班级的管理者负责协调和指导团队成员的工作,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地合作,并帮助他们通过SCR方法来增强团队的效能。
SCR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团队协作和自组织能力的重要性。
班级中的团队成员需要互相合作,并在工作中共享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通过SCR仪式(例如日常站会、例行评审和迭代计划会议等)来交流和协调工作,以确保整个班级的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在SCR班级管理模式中,每个班级会有一个班主任或者教师,他们负责指导和支持团队成员的工作。
班主任会进行培训和指导,帮助团队成员掌握SCR方法,并解决他们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班主任还会监控团队的进展,并提供反馈和建议,以促进团队的发展和成长。
SCR班级管理模式还鼓励团队成员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
团队成员可以通过参加培训课程、阅读专业书籍和参与社区活动等方式,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知识水平。
他们可以与其他班级的团队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以促进彼此的学习和成长。
在实施SCR班级管理模式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班级中的团队成员需要充分理解和接受SCR方法,并愿意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和工作。
班主任需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和指导能力,能够有效地协调和管理团队成员的工作。
班级需要为团队成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以激励他们积极参与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初探班级有效管理的措施
初探班级有效管理的措施班级有效管理是指通过各种措施和方法,使班级的组织和运行更加有序、高效,并且能够持续地促进班级的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本文将对初探班级有效管理的措施进行详细介绍。
一、建立良好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制度是班级管理的基础,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升学生的纪律,为班级的管理提供依据。
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以班级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为基础,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并且要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可操作性。
班级规章制度的实施需要得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共同支持和认可。
二、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团队班级管理团队由班主任、任课教师和班干部组成,他们共同负责班级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责任人,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能够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制定合理的管理计划和策略。
任课教师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并与班主任密切合作,相互支持和配合。
班干部要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协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完成各项管理任务。
三、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良好的班级管理需要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和互相理解。
班级可以建立班级网站或微信群,发布班级管理和教育相关的信息,定期召开班级家长会,与家长面对面交流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班级管理工作。
在日常的教学和管理中,教师要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建立有效的奖励和惩罚机制奖励和惩罚是班级管理中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进步。
班级可以设立班级积分制度,对班级中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和表彰,设置奖励活动和奖项,增加学生的动力和参与度。
对于违反班级规章制度的学生,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惩罚,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五、建立良好的班风班纪班风班纪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律和合作精神,促进班级的秩序和发展。
班级可以组织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SCR班级管理模式初探SCR班级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治理和合作学习的班级管理模式,它的核心理念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参与者和管理的参与者。
SCR管理模式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发展为目标,通过建立学生自治组织、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和责任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和学校管理。
本文将对SCR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初探,探讨其优势和实施过程。
在SCR班级管理模式中,学生自治组织扮演着重要角色。
学生自治组织由学生自主组织,负责班级事务的管理和决策。
组织成员通过选举产生,担任不同职位,如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等,学生通过参与自治组织建设和实践,不仅能够提高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SCR班级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往往是教师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作为被动的接受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SCR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班级和学校事务中,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还能够参与决策和管理。
这样的参与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SCR班级管理模式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互动。
SCR班级管理模式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互助,学生通过自主组织和参与互动活动,能够相互帮助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学生们还能够通过与教师和家长的合作,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这样的环境能够让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和问题解决者,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施SCR班级管理模式需要教师的支持和指导。
教师需要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指导,帮助学生组织和实施各项活动。
教师还需要注意学生自治组织的平衡发展,避免集权和轻视学生的决策;也要及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保证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家长也应该积极支持和参与SCR班级管理模式的实施。
家长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参与学生自治组织的建设,与教师和学生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管理模式初探
目前中师班级管理中有哪些常见类型?怎样进行理性的思考?对于这样一类问题,有必要从实践的认识到理论的分析进行深入探讨。
一、班级管理目标的设定
班级管理目标的建立,是班级管理操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应该说任何管理模型的构建仅仅是一种方式方法,只有达到规定的目标,才能衡量一种模式的优劣甚至是成立与否。
因此管理目标的设定和管理模型的建立、操作有着决定性的关系。
中师的学生在校三年,这期间正是他们的身心向成熟发展的过渡性的关键阶段。
就大多数情况而言,学校的管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
实际上,这个基本单位具备着多种功能,它既是进行教学、组织活动、纪律规范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进行交往和个性成长的最小环境。
在这样一个具有社会意义和生态意义的组织单位中,班主任担任着多重的角色。
班主任既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教者,又是指导者、联系者和参与者。
同时,管理的对象和目标的终端实现者又是学生,而且不同年级的师范生有着不同的阶段特征。
因此班级管理的目标应该具有层次性,它相应的模式也应该具有系统性和整体性。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理论认为:在集体的教育目标中既有远景性的,又有中景性的和近景性的。
这个理论启示我们,在班级管理的目标建立中,要考虑到其层次性和递进性。
也就是说后一个目标的开始必须建立在前一个目标达到的基础上,前一个目标的实现又推进着更高层次目标的实现。
例如,根据中师生培养规格,设定某班级一年级以“形成专业意识,打好专业基础”为管理目标;二年级以“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专业能力”为目标;三年级以“树立教育理想,具备职业素质”为目标。
这个目标体系的设定是以形成专业特色为主线,以形成集体意识为核心,以形成教育理想为最高境界。
班级的管理主要是通过管班活动使这个群体组成的异质性班级过渡成为具有纪律性和共同目标的班集体。
这就告诉我们,要避免把班主任仅仅看作是一个“管教者”,纠正学生违纪行为、对学生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这只是班主任工作职责的一部分。
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通过集体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形成他们的崇高理想与职业信念。
要使班级管理成为生动的、全面的、高层次的管理。
二、班级管理的“理论——操作”模型
为什么要称之为“理论——操作”模型呢?因为任何一种“模型”的建立都必须要有全面的实践基础和深刻的理论背景。
本文提出的几种模型结构尚属初步认识。
它主要是体现由实践认识到理论分析的一种思路。
下面根据班级管理过程中的人际关系结构和主要影响通道提出四种“理论——操作”型的模式。
1.树状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结构是以班主任为班级管理中的主干。
班主任并不直接参与对全班学生的管理,他是通过对班委会的管理,再由班委会具体参与班级管理。
并且由班委会将学校、班主任的管理意图渗透到学生中去。
在这种模式中,班主任扮演着一个“导演”的角色。
其主要特点是管理结构层次分明、程序清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锻炼学生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
但这种管理模式不利于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
这种模式的操作要点是注重先行培养班委会成员的管理能力,正确看待和发挥班委会的中介作用,使他们成为管理过程中的“主角”。
2.网状模式在这种模式的结构中,班主任起着担纲作用,学生处在这个整体的管理网络中。
它的实质是:班主任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由被动接受管教变成主动参与管理。
由此使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管理关系的网络,以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其主要特征是:以班主任为纲要,以班委会为骨干。
这种结构是一种动态的整体,在这个网络里每个学生的位置、角色在不断变化着。
例如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一些具有体育才干又有较强组织能力的学生就处在管理者的地位。
在班会活动中,一些表达能力强或者
是具备艺术能力的学生又可处在管理者的位置。
可见这种模式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主动性和潜能。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自主性,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在集体互动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但这种模式对班主任能否起到“ 纲领”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处理不好学生容易处在自由状态。
其关键是班主任要充分研究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别特征,注重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发挥不同学生的作用。
3.交叉模式这是指在管理过程中班级里的学生要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
例如,在学习、活动和生活中要受到来自班主任、教务处、政教处、团委、总务处等多方面的管理。
这种模式是把班级管理放到学校整体环境中去考虑,因为班级是不可能脱离学校环境而存在的。
其主要特征是:结构倾向于开放,有利于学生接受全方位的管理和多方面规范化的发展。
当然这种模式要求各方面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造成管理上的混乱。
还会形成一管就“死”,一放就“散”的局面。
4.轴辐模式这种模式是以班主任为中心,整个班级的管理工作都围绕班主任的中心意图运作。
这样在结构上就以班主任为原点将管理影响辐射到每个学生身上,形成明确的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班主任直接参与每个学生、每个事件的管理。
班级中出现的各种事件也可以直接了当地反馈到班主任这里。
其特点是:模式结构呈圆周式,带有闭合倾向。
这种管理比较细致,能深入到每一个学生的细微之处。
可以及时掌握班集体发展的动态,其控制性较好。
但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很难达到更高层次的管理目标。
其操作要领是班主任要全面关心学生,以情感交流作为联系学生的纽带,逐步形成教师的权威性。
切忌“婆婆嘴”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以上四种模式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理论而言,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
这里主要是以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定位、作用发挥的形式途径来加以区分。
因此不可能是运用某一种模式就能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
除了这种构建的方法还可以根据管理者的风格、管理内容等参照标准进行模型建立和理论分析,这就另当别论了。
我们倾向于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主导模式操作和辅助模式操作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就可以照顾多方面的因素,使操作模式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如何建立具有现代教育意义的哲学层次的理论模型,这不仅是理论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更是中师教育实践有待探索的新领域。
三、建立优化模式的“质性材料”
在每个不同的班级所处的环境中有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影响因素。
一些具有确定性的或量化的影响材料且不去关注它。
这里之所以把另一些因素称为“质性材料”,正是因为这些影响因素具有不确定性,而且这种“材料”有一个开发、利用、组合的过程。
正如有了砖头,还需要泥浆来粘合一样,有了一定的管理关系还需要情感作为“融合剂”。
在这些材料中有“显性材料”,有“隐性材料”;有“刚性材料”,也有“弹性材料”。
作为“质性材料”主要是指以下几方面内容。
1.确立管理关系、赋予基本型态。
班级中的基本关系可以从多角度来看,如组织关系、教学关系、交往关系,正式关系、非正式关系,团体关系、个人关系等。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管理与接受管理的关系、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成员与环境的关系、运作过程中的主从关系等。
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确立班级的组织结构、目标结构、角色结构、管理关系,班级的基本形态才能形成,管理模式才能具备操作的内在机制。
2.营造班级氛围,注意管理者人格特征的作用。
良好的班级氛围显示着班级中各种成员共同的心理特征或倾向性。
它在形成集体意识和班级特色中起着渲染的作用。
班级气氛形成的凝聚点就是每个成员都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高级情感的激发与培养是朝向更高管理目标迈进的群体动力。
一些学者认为教师的领导方式也影响着班级气氛的形成和学生的意向。
教师以他的理智的(如劝诫、指导、说教等),情感的(如关心、热爱等),个性的(如风度、气质、坚毅等)心理因素融进管理的影响通道中去起隐性作用。
班主任民主式的领导
帮助学生学会自动解决问题,乐意为班集体贡献力量,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并起到监督和调节作用。
3.创造班级文化特征。
这是一种与班级管理有着直接关系的校园文化,在中师还应包括宿舍文化。
它是指作为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
例如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人际关系的环境、班级气氛、审美情趣等。
它又是通过环境的改变体现出来的,例如墙报、手抄报、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宿舍环境布置等。
班级文化既是影响班级管理的环境因素,又是班级管理成果的物化标识。
学生思想品德、个性特征、专业意识、知识才能、情趣情操也反映班级文化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合格中师毕业生。
完善的管理机制应该能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使他们既具有共同的信仰、价值观和人生观,又具有个人的风格特征;既具备中师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又能显示自己的一技之长。
在一个班级中应该有校园级的“歌手、演说家、艺术家、教育家、生物学家、诗人”等各具特色的人才。
而所有这些都离不开班主任进行有系统的、有指导性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