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清园林赏析

合集下载

中国历代明园简介剖析

中国历代明园简介剖析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一):总论陈友冰第一编总论一、中国园林发展历程及其在世界上影响中国、西亚和古希腊这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

法国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代表作家维克多·雨果称赞中国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说:“一切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的原型(如果幻想也有原型的话)。

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如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库,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

”18世纪英国宫廷建筑师威廉姆·钱伯斯也称赞说:“中国花园的实际设计原则,在于创造各种各样的景,以适应理智的或感情的享受的各种各样的目的。

”1、在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中,中国的园林文化成熟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代。

最初的形式是“囿”或“苑囿”。

即圈出一块空地,让草木鸟兽在其中自然生长繁育,并挖池筑台,供帝王和大臣们狩猎和游乐。

此时的“圃”、“园”和“苑”、“囿”呈现不同的价值功能:前者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囿”“苑”则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园林艺术虽然和精神文明密切相关,但物质文明是它的基础,园林的建造和管理,必须依赖于蓄养、种植乃至建筑等物质生产技术。

商周时代的园林文化带有原始古朴的特点,基本上是天然状态的地形、地貌和自然风物,人工因素极少,具有浓厚的自然野趣。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园林开始有了成组的风景,即有土山又有池沼和台。

自然山水的主题开始萌芽,并且在园林中构亭营桥、栽花种树,中国园林的构成要素都已具备,不再是简单的“囿”了。

在中国园林美的历程中,秦、汉以前是第一大阶段,而秦、汉的苑囿体现了第一阶段的最高成就。

秦统一中国后,在国都咸阳大兴宫室,以炫耀文治武功。

又在渭南建上林苑,置离宫别馆。

但一座阿房宫,就“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史记·秦始皇本纪》)。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品味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品味

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与文化品味在中国古代的建筑文化中,园林建筑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园林建筑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中国人文化内在的深度和高度,还体现了中国人在审美和品味上的高超水准。

其中,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堪称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中的一朵奇葩。

园林建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园林文化。

中国古代有着非常丰富的园林文化,这种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这个地位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园林建筑的数量和规模的壮观程度,而更是因为它所体现的中国文化底蕴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与价值观。

若想了解中国文化,想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品味和审美趣味,那么,园林建筑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园林建筑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在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中,最著名的是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和杭州西湖的园林建筑不仅在建筑和景观设计上体现了中国园林文化的精髓,还反映了中国文化历史的变迁。

苏州园林是一个典型的江南私家园林,其建设始于南宋时期,经历元朝、明朝、清朝不断演变发展,最后形成了诸如拙政园、留园、虎丘山庄、沧浪亭等著名的园林。

其中最有代表性和最著名的当属拙政园了。

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园林建筑中的巅峰之作。

拙政园在设计、造园和细节处理上都很精湛,整个园林中的景致都呈现了一种完美的和谐和美学审美。

拙政园的建筑和园林都有很高的价值。

拙政园内有一座如泼墨山石般的“太虚观”,散发着沉静神秘的气息;拙政园内最著名的“迎春亭”与“醉翁亭”,更是中国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

杭州西湖是中国南方园林文化中另一项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国全国性的著名园林。

杭州西湖的建设始于南北朝时期,经过了唐、宋、元、明、清等不同时期的重新治理和装修,形成了规模宏大、景观独特、风格优美的园林建筑。

西湖中著名的三孤亭、岳庙、断桥、雷峰塔是中国古代园林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堪称中国园林文化的杰出代表。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课件 (一)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课件 (一)

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课件 (一)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课件中国的古典园林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园林艺术,其形成和发展历经了数千年。

尤其是明、清两代,中国古典园林迎来了全盛期,出现了众多经典的园林,深受世人喜爱。

下面我们来看看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的一些特点和代表性园林。

一、全盛期的特点1.气韵清新:明、清时期的园林以自然为依托,把自然风景与人工景观融合在一起。

在园林中,水、石、树木等自然元素被大量采用,强调自然和谐,氛围清新自然。

2.技艺精湛:园林的布局、风水、植物配置、装饰材料的使用等都需要园林师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精湛运用。

从园林的设计到施工,都需要高超的技艺和经验,因此明、清时期也出现了许多园林师和工匠,他们用心打造了一个个经典的园林。

3.文物珍藏: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园林中大量融合了中国传统的诗词、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和文化元素,很多园林还藏有许多具有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的文物,显示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广泛深厚。

二、代表性园林1.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明代文人主掌的园林之一,素以其水、石、草、木等各种自然和带有文化艺术价值的景观而著名。

2.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是清代皇家园林,有“皇家园林博物馆”之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具代表性的之一。

3.留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沧浪岗以西的留园路上,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因为庭内留有一株千年古树而得名,古树连枝,园林雅致、精美。

4.圆明园:位于北京市西北的海淀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总的来说,中国古典园林全盛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艺术、文化和历史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一直被中国人世代传承,绽放青春之花。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

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唐宋时期的庭院与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园林艺术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是人们对自然追求和表达的体现,还是中华文化和审美理念的真实写照。

唐宋时期的庭院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分别展示了不同的风格和特色。

一、唐宋时期的庭院1. 背景与特点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园林的鼎盛时期。

这个时期的庭院以山水景观为主题,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和谐统一。

它们通常由山、水、建筑和植物等元素构成,形式上注重规模宏大和布局奇特。

2. 数据与例证据历史记载,唐代的庭院有众多精品。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大明宫,它是当时皇帝的行宫,庭院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壮观。

另外,还有池塘、假山和花园等特色构件,为唐代庭院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3. 影响与意义唐宋时期的庭院对后世影响深远。

它们的设计理念和建筑形式为后来的园林艺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庭院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在日本等邻国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二、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1. 背景与特点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又一个高峰期。

在这个时期,园林主要体现在私家园林上。

明代私家园林注重原生态的再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而到了清代,私家园林更加注重绘画和建筑的结合,追求自然山水的完美再现。

2. 数据与例证明代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包括苏州的拙政园,以及扬州的瘦西湖等。

这些园林以布局精巧和植物景观的精美而著名。

而到了清代,景德镇的圆明园和苏州的留园则成为了代表作品,它们集中体现了清代私家园林的特点和风格。

3. 影响与意义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对于中国园林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们的建筑风格和园林布局不仅成为了后来的园林设计的重要参考,还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私家园林的营造,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得以充分表达。

总结中国历史上的园林艺术在不同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各时期园林特点

各时期园林特点

中国生成期先秦至西汉(前11世纪-220年)转折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全盛期隋唐(589-960)成熟前期宋元明清初(960-1736)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1736-1911)生成期秦汉时期园林的特点1,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

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功能多样,驳杂,造园极不规范,体现皇家气派。

私家园林甚少而且大多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

2,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身,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观赏游憩为主。

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似乎并无密切关系。

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经营设计。

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心目中尚保持着一种浓重的神秘感。

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以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

园林仅仅是大自然的客观写照,虽本于自然却未必高于自然。

商周时期沙丘苑台灵台灵诏灵囿章华台(楚)姑苏台(吴)秦上林苑(阿房宫)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范围辽阔山木环绕,集锦式总体布局,多功能)建章宫(它的园林区是历史上第一座具有完整的三仙山仙苑式皇家园林)兔园(又称梁园)东汉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园圃(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奢华的私家园林)隐士庄园(张衡,仲长统)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的功能已经退化或保留象征意义,主要以有赏活动为其主要功能,并纳入都城总体规划之中。

2.私家类型更丰富,庄园别墅得到较大发展,私家园林作为一种独立的类型出现。

3.寺观园林出现,形成了三大类型园林并行发展的局面,中国古典园林体系略具雏形。

4.造园活动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息。

5.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

6.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以初具形式,园林建筑作为园林的一个建景要素,与其他自然要素协同融合。

魏晋南北朝皇家园林特点1.规模小,规划的更趋于精密细致2.有摹拟神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追求皇家气派,但透露自然之美。

宋代园林的风格

宋代园林的风格

宋代园林的风格
宋代园林的风格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
1. 精致雅致:宋代园林追求简洁、精致、雅致的风格,注重空间的布局和比例的协调。

园林中常见的元素有曲水流觞、碧水丛花、假山叠翠等,用来营造出幽静、宁静的氛围。

2. 人文意蕴:宋代园林注重将人文意蕴融入园林设计中。

园林中常以文人雅士的居所为主题,或以名句诗词为园林命名,营造出一种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

3. 重视自然景观:宋代园林注重树木植被的布局和运用,常以假山、水景、花草等自然元素为主要特色。

通过营造折衷的自然景观,使人们能够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美妙与宁静。

4. 强调视觉效果:宋代园林在视觉效果上追求意境和情调的表达。

通过运用特定的建筑和景观元素,营造出丰富多样的景色和景致,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

5. 注重空间布局:宋代园林注重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功能性。

园林的布局一般以中轴对称的方式进行,注重空间的开合和过渡。

同时,在空间布局中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空间更加和谐、舒适。

总之,宋代园林的风格以精致雅致、注重人文意蕴、重视自然景观、强调视觉效果和空间布局为主要特点,体现了当时人们对自然与人文的追求和欣赏。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1.前朝后寝
指园林的后园式布局,与日本园 林、岭南园林不同。前朝后寝在 园林中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 园与宅关系上,园林居于宫殿、 住宅的后部或侧位,如故宫的御 花园、景山、宁寿宫花园(乾隆 花园)、慈宁宫花园都是在后部。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2.轴线对称
是北方园林最明显的特点。 既有轴线,就有对称,在大型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园林里的门和窗,图案设计、雕镂琢磨繁琐细致,匠心独运,不但有 美感而且有很浓的生活气息。可以称得上工艺精湛、匠心独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布局设置
江南园林所拥有的古典艺术及传统历史文化是任何建筑 形式不可代替的,作为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采用了诸 多的造园手法,例如平面的布局、空间的组织、意境的 创造等。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有三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叠石理水。 第二,花木种类繁多,布局有法。 第三,建筑风格淡雅、朴素。
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她具有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各种 各样的建筑赋予 了江南园林无穷无尽的美。江南园林是我国传统文化 的艺术瑰宝,是我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这些建筑里面可以学 习到一些精湛的工艺,从美学的角度认识江南园林点滴,更加有意义。
墙大多白色,屋檐和房瓦等
门窗、柱和栏杆大多漆广漆。
淡灰色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中国四大园林的赏析
江南园林的工艺技术
江南园林建筑从外观造型,立面形式到细部装饰处 理,远比北方的轻巧,纤细,玲珑剔透,其建筑空 间既满足生活居住需求,又作为感情生发和延续场 所,布置按“风水风骨,量体裁衣,烘云托日”去 提高自然山水的艺术感染。诸如虚心高节的修竹, 疏影横斜的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等植物,均 为烘托主题和寄托情感而设。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阶段及特点稿子一:嗨,亲爱的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古典园林的那些事儿。

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啊,那可是经历了好几个有意思的阶段。

先秦时期呢,这算是园林的萌芽阶段。

那时候的园林主要是给帝王们打猎游玩用的,面积超大,没啥太多讲究,就是一片大的自然区域。

到了秦汉时期,园林开始变得有模有样啦。

皇帝们修建了好多华丽的宫苑,像秦始皇的阿房宫,那叫一个壮观!这个阶段的园林,建筑多,装饰豪华,彰显着皇家的威严。

魏晋南北朝的时候,文人雅士们开始参与进来。

园林变得更有诗意和文化内涵,追求自然之美,不再只是华丽的堆砌。

隋唐时期,那可是园林的繁荣期。

不仅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私家园林也发展起来啦。

园林里有各种各样的景观,山山水水,美不胜收。

宋元时期,园林更注重意境的营造。

小小的一块地方,能通过巧妙的布局,让人感受到无尽的韵味。

明清时期,那是古典园林的鼎盛阶段。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像颐和园、拙政园这些,简直就是园林艺术的杰作!它们的布局精巧,细节处处透着精致,每一处都让人陶醉。

朋友,你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是不是特别有趣呀?稿子二:嘿,小伙伴!咱们来扯扯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呗。

你知道吗?很早很早以前,在商周时期,就有园林的影子啦。

不过那时候很简单,就是围起来一块地,养养动物,种种树啥的。

后来到了秦汉,不得了,皇帝们可威风啦,建的园林那叫一个大,亭台楼阁多得数不过来,走在里面感觉自己像神仙。

再往后,魏晋南北朝,人们的想法变了,不再只追求大而豪华,开始欣赏自然的美,园林里也多了些山水的味道。

到了隋唐,哇塞,那简直是园林的狂欢!皇家园林那叫一个气派,私家园林也不甘示弱,各有各的美。

宋元的时候,人们更厉害了,在小小的园林里做出大大的文章,讲究意境,让人一进去就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到明清,这可是巅峰时刻!园林的设计精妙绝伦,每一块石头,每一株花草,都好像有故事。

什么借景、对景,各种手法用得那叫一个绝!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就像一部精彩的大片,每个阶段都有它独特的魅力,让人忍不住拍手叫好!怎么样,是不是很有意思?。

元明清时期造园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元明清时期造园特点、中国古典园林史总结

中外古典园林史25.明清时期造园理论著作(《园冶》、《长物志》、《一家言》)主讲 杨向青•一、元明清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二、中国古典园林史学习的总结。

一、元明清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一)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艺术造诣达到了历史高峰。

出现了里程碑意义的优秀大型园林作品。

•(二)私家园林沿袭前代高峰水平,最终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

•其他地区的园林几乎都受到这三个地方风格的影响,或作为它们的余波而呈现。

•少数民族地区中的藏族园林已初具雏型。

•同时还出现了文人园林的多种变体,民间造园活动广泛而普及。

明清私家园林建造较为集中地区的示意图•(三)寺观园林建设在两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

尤其清政府对藏传佛教的重视,皇家园林里多会为此开辟一隅礼佛,以贯彻清政府“怀柔”之政策,使得梵刹营建更为兴盛。

清 香山昭庙琉璃塔•(四)宫廷、民间的园居活动更为频繁,园林游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

•受封建末世过分追求形式、技巧的艺术思潮的影响,园林里的建筑密度较大、山石用量较多;运用建筑来围合、分隔园林空间;或在建筑围合的空间内经营山池花木。

清 院本《十二月令图轴》十一月 局部•(五)明至清中叶这个阶段,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了全面的系统化的理论总结,但到了清末造园技艺失却了进取、开创的精神。

•另外,中、西园林文化,开始交流。

这为后续进入近、现代园林做了铺垫。

颐和园内西式石舫清慈禧在北京万胜园建的巴洛克式大门二、中国古典园林史学习的总结•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优美的环境一直是人们不断追求的梦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杨向青《园林规划设计》学习《中国古典园林史》课程收获的关键•(一)回归自然,不忘初心。

园林是一种生活态度,追求雅趣是中国人的处世智慧。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渐而成为中国园林艺术遵循的原则。

明 马轼 《归去来兮图——问征夫以前路》 辽宁省博物馆藏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虽由人做,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核心价值•(二)园林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是高层次精神追求的结果。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
坡度平缓
唐宋元明清建筑特点赏析
(1)唐代建筑特点:单体建筑的屋顶坡度平缓,出檐深远、斗拱比例较大、柱子较粗壮、多用板门和直柩窗,风格庄重朴实。

代表建筑:山西五台山的南禅寺和佛光寺的部分建筑。

(2)宋代建筑特点:屋顶的坡度增大,出檐不如唐代深远,重要建筑门窗多采用菱花隔扇,建筑风格渐趋柔和。

代表建筑:山西太原晋祠圣母寺、福建泉州清净寺、河北正定隆兴寺、宁波保国寺。

(3)元代建筑特点:使用辽代所创的“减柱法”,梁架结构有新的创造,大构件多用自然弯材稍加砍削而成。

代表建筑:山西芮城永乐宫、洪洞广胜寺、浙江武义延福寺。

(4)明清建筑特点:建筑出檐较浅,斗拱比例小,除小型建筑,重要建筑已不采用“减柱法”。

代表建筑: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

明清江南私家园林造园艺术风格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逐步进入成熟时期,由于自然,人文等个方面因素,使得江南私家园林在造园艺术方面有独特的风格特色,这些风格特色在空间布局,建筑营造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引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东方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对世界园林的进步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已达到了鼎盛,兴盛的造园活动和精湛的造园技艺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本文主要讨论明清时期的私家园林由于其区位地形,气候水文,经济,教育,宗教等人文环境等的影响,造成其造园手法在园林布局,建筑营造,景观组织等各方面的突出风格特色。

一、形成明清私家园林造园风格的影响因素(一)区位因素江南地区位于中国大陆的南北之间,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明清时期,江南成为文人荟萃,经济昌盛的核心地区,此时的江南私家园林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风格融汇了南北的造园精华,为康熙,乾隆皇帝建造皇家园林提供了素材。

(二)地形因素中国辽阔的地域面积和复杂的地形条件产生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资源,为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江南地区平坦的地势,发达的水系,优雅的自然环境奠定了江南园林诗情画意的艺术风格。

(三)气候水文因素江南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因此在造园时注意了园林与气候的相呼应,考虑了夏季的通风排水和冬季的保温节能。

(四)文化因素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是全国的文化艺术中心,文化艺术氛围浓郁,这为江南园林的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

文学,戏曲,书法,绘画等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对江南园林都产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五)经济因素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使江南地区的经济迅速发展,并成为全国工商业的中心,为江南园林的蓬勃发展奠定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六)宗教因素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是高度的君主专制,对宗教有严格的管理,佛教和道教思想理论退化,政府限制不合理,而儒教作为政府附属组织而得以发展。

江南园林的造园技巧在很多方面都收到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影响。

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影响

元明清时期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影响中国园林艺术是独特而精致的,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塑造,更是对人文价值的呈现和传承。

其中,元、明、清时期是园林艺术发展的黄金时代,为后来的园林艺术奠定了基础和影响。

本文将就此展开论述。

一、元代园林艺术的特点元代是蒙古帝国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

园林艺术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注重自然和人文的共同表现。

元代园林不仅是皇家园林,还出现了民间园林的兴起,园林艺术逐渐向民间传承。

元代园林以山水融合的手法制造出若干“洞天福地”,以达到意境上的超凡脱俗和灵性的追求。

元代诗人贾仲明在《皇览》中记述,大都的古园雅致众多,以水与山林相结合,特别是陶然亭、望京楼等皇家园林。

此外,元代园林以石料为主,山石布置精致而自然,通过大小、高低、倾斜等组合变化来营造山水、建筑和道路。

其间还加入了许多小桥流水,这些水系饰以岛屿,细形似乎真实流动。

元代园林观赏的修身养性、尊崇自然,强调的是心灵的宁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明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明代是中国文化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

与元代园林相比,明代园林更加注重造园技艺和人文思想。

它强调人文性、主观性和实用性,堪称中国园林艺术的黄金时期。

明代园林常以景点串联起来,将小山小水、假山亭台、桥梁廊榭、花木池塘相组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造园之美。

明代园林常常运用柿子,以大理石等美石材料为基础,对石进行各种加工、制造出各种石制品,然后在园林中进行装饰。

如苏州的拙政园、留园、贞观园等,它们都是由许多小景观组合而成,为园林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维。

明代的园林中,并不是一味的以景观为主,更多的是以人文为基础,强调的是景观的气氛、意境与环境统一。

三、清代园林艺术的特点清代的园林在构造意境和思维氛围方面更为侧重,与元代的山水胜景和明代的工笔精细相比,它的构造、安排、考虑都更为周全细致,更讲究空间感和整体感。

清代的园林特别注重雕刻艺术,通过不同阶段的雕刻装饰,加强园林空间的变化与和谐,达到一种协调、深远的视觉效果。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

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艺术的黄金时期,许多优秀的园林建筑如拙政园、颐和园、苏州园林等精美的园林建筑物留传至今。

这些园林建筑物以其独特的构建形式、艺术特色、独特的地理环境等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和研究人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全面探讨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的发展与变革。

一、园林建筑物的设计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物,讲究“形似自然”,即“造园取法于景物之真”,追求自然的真实感,将自然的景物加以转化,最终呈现出一种人类创造的“人造自然”。

园林建筑物设计的创新性也使得整个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处于领先地位。

例如,苏州园林与其他大多数园林不同,其园林中不仅设置景点,还有山石、树木、水池等景物相映成趣。

并将“寓景于庭,景入庭境”作为它的核心美学,将景观的布局和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从而营造出一种极具韵味、宁静、美好的空间。

同样的,颐和园和拙政园的设计也以“天人合一”为主题,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根而融合自然风光,形成了一种富有中国特色的园林建筑物。

二、园林建筑物的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物具有很强烈的艺术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出了园林建筑物的灵魂和核心。

其一,重视对景色的感觉与处理。

在园林中,不仅强调景点布局的创新性,也强调了景色的感觉与处理,精致的景点处理和精妙的景色组合给游人带来极致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这些在苏州园林中的最为明显,如枫桥书院的建筑物,它不仅展现了古人的文化底蕴,同时将自然与文化相结合,将书院与景致紧密联合起来,形成了一个美好的仙境。

其二,重视对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较为深远和悠久,园林建筑物则是其最好的传承载体。

在明清时期,园林建筑物的设计构思不仅注重美学和视觉效果的营造,更注重文化底蕴与深厚的哲学思想。

比如颐和园中的长廊,它不仅是园林建筑物的设计精华,也代表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中式文化。

同时,颐和园作为整个明清时期最大,最精美的皇家园林,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和风格。

文章首先详细介绍了汉代的园林建筑形式,再以宋元明清时期的特点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风格。

关键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汉代、宋元明清时期正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形式。

汉代的园林建筑往往是结合宫殿、园林、庭院及其他景观的,它也被称为“带景观的宫殿”。

它以结构复杂、园林装饰花草布置多样、朴素自然、精美绝伦及对称布局为代表。

而宋元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建筑,尤其是明清时期, 是历史上最为旺盛的时期,也最受人们推崇。

它以其特有的建筑风格,如满墙绣、穿插镜像,融合了中式、西式风格,形成了独特的多样性文化气息。

综上所述,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和风格具有明显的特点,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历史名胜。

现今,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应用涉及很多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可以树立文化认同感。

即使是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也可以通过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来认同自己,从而满足人们对文化认同感的需求。

其次,它能够更好地提升和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体现出人与自然、欣赏和感恩的文化精神,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欣赏美景、品味文化的机会,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此外,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还可以作为有形的文化遗产,被传承至后代,从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最后,它也可以为当代文化提供灵感和创新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故事、设计和技术,都可以为当代创作者提供灵感,为当代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和精力,从而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发展速度。

总之,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国文化,并为当代文化提供灵感和创新空间。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典型案例,有故宫、模范村庄、皇园等。

1.故宫是中国古代帝王以及皇室家族居住的宫殿,也是中国古代一种综合性的园林建筑,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园林建筑之一。

《建筑学史》认为,历代的皇室建筑,从唐代的白鹿洞到清代的太和殿,其中融入了不同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形式和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史元、明、清皇家园林●一、总说●1. 元明清初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成熟期的第二阶段,上承两宋第一阶段又有所发展●(1)皇家园林规模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2)士流园林全面“文人化”●(3)在某些发达地区,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4)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出现,民间造园活动频繁,文人广泛参与造园,成为江南民间造园艺术成就达到高峰的另一个标志●(5)写意山水园进一步发展●2. 元明清初的造园家与造园理论著作●造园家●1. 缩移摹拟:张南阳、戈裕良●2. 平岗小坂:张南垣、张铖、张然●计成:文人的工匠化●造园理论著作●1. 明·计成《园冶》●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不仅是系统论述江南园林的一部著作,也是一部很好的课徒教材●世界造园名著之一●第一卷●(一)兴造论●泛论造园要旨,是全书的总纲●提出造园的一个先决条件:有能够主持其事、内行的造园家●好的园林评判标准:“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是手段,体、宜是目的●(二)园说●提出两个规划设计原则:一、景到随机;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第一篇:相地●可选择的地段:山林地、城市地、郊野地、村庄地、宅旁地、江湖地;山林地最好●第二篇:立基●即园林的总体布局●第三篇:屋宇●即园林建筑●第四篇:装折●即装修●第二卷●栏杆●第三卷●第一篇:门窗●第二篇:墙垣●第三篇:铺地●第四篇:掇山●第五篇:选石●第六篇:借景●计成非常重视借景,认为是“园林之最要者”●提出“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五种借景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2. 明·文震亨《长物志》●共12卷,其中室庐、花木、水石、禽鱼四卷与园林关系最大●(1)“室庐”卷●对建筑类型与装修提出雅、古两个标准,建筑设计应“随方制向,各有所宜,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2)“花木”卷●描写了42种园林常用观赏树木与花卉●(3)“水石”卷●“石令人古,水令人远”;提出叠山理水的原则:“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4)“禽鱼”卷●3. 清·李渔《一家言》(又名《闲情偶寄》)●(1)一拳代山,一勺代水●(2)窗栏提出“尺幅窗,无心画”●(3)山石推崇“以质胜文,以少胜多”●补充:尺幅窗无心画●清·李渔《一家言》在窗栏一节中指出开窗要“制体宜坚,取景在借”,借景之法乃“四面皆实,唯虚其中”,就是所谓“框景”的做法,李渔称之为“尺幅窗,无心画”,意在强调通过框景,将园外之景借入园内●清中叶清末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清中叶清末是中国古典园林全部发展历史一个终结时期,取得了辉煌成就,同时也暴露出封建文化的末世衰颓迹象●(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侧面反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末世盛衰消长●乾嘉时期,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2)私家园林●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3)公共园林●有了长足发展,但多半处于自发状态●(4)“娱于园”倾向显著●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休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过分追求形式美和技巧性●(5)造园理论停滞不前●(6)西方园林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二、大都、北京都城规划●1. 元大都的都城规划●(1)元大都的都城规划●三套城垣、宫城居中、中轴对称●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供水系统●西北郊的玉泉山泉水,供应宫苑用水●昌平神山白浮泉水●2. 明清北京的都城规划●供水系统●引玉泉山之水,一股南流入太液池供给宫廷御苑用水,另一股东南流入通惠河●三、元、明、清的皇家园林●(一)元、明、清大内御苑:西苑●1. 西苑(元)●(1)“一池三山”模式●一池:园林的主体“太液池”,太液池水面遍植荷花●三山:万岁山、圆坻、屏山●(2)太液池中最大的岛屿●金代的琼华岛——>万岁山●保持金代摹拟艮岳万岁山的旧貌●(3)太液池中其余二岛●均较小,圆坻为土筑高台;屏山最小,上植木芍药●2. 西苑(明)●即元代太液池旧址,是明代大内御苑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占皇城面积三分之一●明代天顺年间扩建(与元代相比的变化):●(1)圆坻:●填平圆坻与东岸之间水面,岛屿——>半岛●土筑高台——>砖砌城墙“团城”●与西岸之间的木吊桥——>玉河桥(石桥)●(2)增加南海●扩大太液池水面,奠定了北、中、南三海布局●(3)西面兔园为制高点●3. 西苑(明后期)●(1)水面占二分之一,水域包括北海、中海、南海;北海种植荷花,南海芦苇丛生●(2)北海中有大岛琼华岛,琼华岛南端太液桥与团城相连,桥南北两端建牌楼“堆云”、“积翠”,故命“堆云积翠桥”●(3)团城西面大型石桥,桥东西两端建牌楼“金鳌”、“玉蝀”,故名“金鳌玉蝀桥”●(4)南海中堆筑大岛“南台”●4. 西苑(清初)●(1)毁琼华岛南坡殿宇改建为佛寺永安寺,山顶建“小白塔”,琼华岛又名“白塔山”●(2)张然主持改南台为瀛台●5. 西苑(清乾隆)●改建最大的一次,重点在北海●陆地面积缩小,建筑面积增大,水面占三分之二●改建后主要形成琼华岛景区、濠濮间—画舫斋景区、园中之园—静心斋景区●(1)琼华岛景区●岛、桥、城轴线关系的确立●堆云积翠桥南北两端分别与团城、琼华岛对中,加强了岛、桥、城的轴线关系●琼华岛东、西、南、北四面因地制宜创设不同景观:●a. 南坡●南坡的永安寺,是一组布局对称均齐的山地佛寺建筑群,具有明显中轴线,构图严谨,具有皇家气派●b. 西坡●地势陡峭,建筑物体量小,依山就势●总体随宜高下曲折●着重创造山地园林的气氛●乾隆《塔山西面记》●c. 北坡●上部体现山地景观●下部建弧形廊●d. 东坡●已植物为主,建筑比重最小●半月城上可远眺北海东岸、钟鼓楼及景山之借景●(2)濠濮间—画舫斋景区●a. 第一部分●位于水系南端,筑土为山,爬山廊串联●b. 第二部分●是以水池为主体的小园林濠濮间●c. 第三部分●位于石坊以北,平地筑土山如岗坞丘陵状●d. 第四部分●即画舫斋,是一组多进院落的建筑群●总结●四个部分自南而北依次构成山—水—丘陵—建筑的序列,是一个富于变化、有起结开合韵律的空间序列,把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3)园中之园—镜清斋(清乾隆为镜清斋,光绪改为“静心斋”)●小中见大,咫尺山林●a. 总体布局●主要部分靠北,是一个以假山和水池为主的山池空间●以静心斋为正厅,是私家园林典型的“凡园圃立基,定厅堂为主”的布局方式●山池空间南面和东南面分布四个相对独立的小庭院空间●b. 小中见大的空间处理手法●放收放的空间序列●多层次空间的处理●主轴空间的对比:以四个小空间突出主空间之大●c. 主次轴线的控制●沁园廊为构图中心,与正厅静心斋构成南北的主轴线●枕峦亭东面的汉白玉小石拱桥,构成东西的次轴线●d. 园林小环境的营造●e. 园中借景●叠翠楼上可极目远眺园外的什刹海和北海的借景●f. 四个小庭院的处理手法(小中见大)●除方整水院外,园内另外三个小庭院罨画轩、抱素书屋、画峰室,均以水池为中心●(二)明大内六苑●明大内御苑共六处:御花园、慈宁宫花园、万岁山、西苑、东苑、兔园●1. 西苑(见前面)●2. 御花园●(1)地理位置●紫禁城中轴线的尽端,前宫后苑●(2)总体布局●平面略成方形,建筑为主,呈中轴线对称格局●(3)建筑●主次相辅,左右对称,虽左右对称而非完全均齐●采用烘托、反衬手法●(4)园路●纵横规整的几何式布局●(5)植物●山池花木配置比较自由随宜,仅作为点缀●(6)假山●稍欠考虑●3. 东苑●其在皇城东南,又名“南内”●是一处富于天然野区、以水景取胜的园林●4. 兔园●(1)地理位置●在西苑之西、皇城西南隅,在元代“西御苑”基础上改建而成●(2)布局●布局规整,有明确的中轴线●(3)山顶的清虚殿,是皇城内一处制高点●5. 万岁山(景山)●(1)地理位置●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中轴线上●(2)布局●对称均齐式布局●(3)有山道可登临,每年重阳节皇帝登高的地方●6. 慈宁宫花园●是皇太后、皇太妃的居所●(1)布局●平面为长方形,中轴对称格局●(2)建筑布置●建筑密度较低,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3)园路布设●纵横均齐的几何式,是极少见的规整式庭院●(4)庭院空间●开朗●(三)清中叶清末大内御苑●1. 建福宫花园●(1)总体布局●非均齐对称,主辅分明,中轴线突出●(2)建筑格局●三个院落南面为园林主要部分,居中偏北的延春阁为主体建筑物●(3)造园特色●没有水景,是以山石取胜的旱园,建筑密度较高,大量使用空廊联系各殿宇●2. 宁寿宫花园●(1)造园特色●总体规划采取横向分割为院落的方法,弥补了地段过于狭长的缺陷●有明显中轴线但并非一气贯穿南北纵深,院落错开少许,错中的做法●五进院落各有特色,互不雷同,步移景异●建筑物命名如遂初堂、符望阁、倦勤斋等,直接反映乾隆归政的愿望●(2)不足之处●建筑过密,比较壅塞●(3)五进院落●第一进:建“流杯渠”,寓意“曲水流觞”●第二进:三合式住宅院落●第三进:建三友轩,取“岁寒三友”之意●第四进:主体是两层的符望阁(借景)●第五进:正房是倦勤斋●(四)清代的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集群●康熙时的北京西北郊●按地貌景观的特色可分为三大区,西区以香山为主体,中区以玉泉山、翁山和西湖为中心的河湖平原,东区即海淀镇以北●香山行宫—静宜园,作为临时驻跸的行宫御苑●玉泉山以泉水著称●明清第一座离宫御苑——畅春园●明清第二座离宫御苑——避暑山庄●清代第三座离宫御苑(北京西北郊第二座离宫御苑)——圆明园(雍正扩建)●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是清初的三座大型离宫御苑,集中反映清初宫廷园林艺术的水平特征●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乾隆十六年,在圆明园东面建成长春园、东南面建成绮春园,至此圆明三园形成●乾隆二十九年,清漪园建成,至此三山五园形成●三山●万寿山、香山、玉泉山●五园●圆明园(人工山水园)●畅春园(人工山水园)●香山静宜园(天然山地园)●玉泉山静明园(天然山水园)●万寿山清漪园(天然山水园)●三山五园汇聚了中国风景式园林的全部形式,代表后期中国宫廷造园的精华,是历史上罕见的皇家园林特区●(五)北京西北郊的三山五园●1. 香山静宜园(行宫御苑)——清乾隆年间●静宜园是香山行宫,位于香山的北坡,包括三个景点:香山寺、西山晴雪、见心斋●(1)香山寺●是著名的古刹,静宜园内最大的寺院●(2)西山晴雪●是燕京八景之一;一说是静宜园冬天的雪景,另一说是指千树万树梨花盛开时,好像白雪覆盖山上一样●补充燕京八景●居庸叠翠、玉泉垂虹、太液秋风、琼岛春萌、蓟门飞雨、西山晴雪、卢沟晓月、金台夕照●(3)见心斋(园中之园)●总体布局●顺应地形、划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半部以水面为中心,建筑围合水景;西半部为三合院●理水●东半部水面呈椭圆形,西北角延伸出曲尺形水口,宛若源头疏水无尽之意●建筑●东半部的正厅见心斋坐西朝东●西半部建筑集中,正厅正凝堂与东面的见心斋和西面的方亭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三合院北侧为畅风楼,是全园制高点,也是观景点●●2. 玉泉山静明园●以山景为主、水景为辅;前者突出天然风致、后者着重园林经营●1. 总体布局●山嵌水抱,山景为主●五个不同性格水景园以水道连缀:含漪湖、玉泉湖、裂帛湖、镜影湖、宝珠湖●2. 分区规划●全园可分为三个景区:南山景区、东山景区、西山景区●(1)南山景区●a. 南山景区是全园的建筑精华荟萃之地●b. 山的主峰与其西南面的侧峰构成客山拱伏,主山始尊的呼应关系;遮挡西北风,形成小气候●c. 湖中三岛为“一池三山”格局;乐成阁与湖南岸宫廷区建筑群形成南北中轴线●d. 居中的玉峰塔是仿镇江金山寺塔的形制;玉峰塔是全园制高点,与南侧峰顶的华藏塔、北侧峰顶的妙高塔,成犄角之势●(2)东山景区●a. 包括玉泉山的东坡和山麓●b. 重点在镜影湖,呈狭长形●c. 山地建筑不多,主要为北侧峰顶的妙高寺;位于马鞍形山脊的最低处的景点峡雪琴音,是观景的好去处●(3)西山景区●a. 即山脊以西的全部区域●b. 山西麓的开阔地段建置最大的一组建筑群,包括道观、佛寺、小园林●c. 含漪斋之西即园之角门,泉水在此穿水门而汇入玉泉水系●补充●a. 玉泉山的泉水●被誉为“天下第一泉”●三组泉眼●最大的一组泉眼是玉泉,以玉泉而得名的玉泉垂虹为元、明以来的燕京八景之一●另一组泉眼是裂帛泉,在山的东南麓●第三组泉眼是龙泉,在山的东面●c. 玉峰塔影得之于江南风景的启迪●d. 玉泉山的佛寺景观●摹拟中国历史上名山藏古刹的传统而创造一个具体而微的园林化山水风景名胜区●3. 畅春园●(1)总述●明清以来第一座离宫御苑,建在明代皇帝李伟的别墅“清华园”的废址上●是一座大型的人工山水园●明清以来首次较全面地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皇家园林●江南叠山名家张然主持叠山工程●园林景观以植物为主调●(2)宫廷区●位于南面偏东,中轴线左右对称格局●(3)苑林区●以水面为主体的水景园●水面以岛堤划分为前湖和后湖两个水域,外围环绕河道●(4)苑林区建筑布局●建筑布局疏朗,按纵深(东、中、西)三路布置●(5)西花园是畅春园的附园●园内大部分为水面,穿插以大小岛堤●4. 圆明园(圆明三园)●圆明园(雍正时期)●是北京西北郊的第二座离宫御苑,,也是清代的第三座离宫御苑●宫廷区●共三进院落,第一进为大宫门、第二进为二宫门出入贤良门,第三进为正殿正大光明殿(皇帝上朝听政的地方)●筑山●西北角的紫碧山房,堆筑有全园最高的假山,是昆仑山的象征●理水●水自西北角流向东南角,正合于堪舆家所确认的天下山川之大势●圆明园(圆明三园)(乾隆时期)●圆明园包括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又叫做圆明三园●乾嘉两期是圆明三园的全盛时期,规模在三山五园中居于首位,内容丰富也为三山五园之冠●是平地造园的杰作,体现了“小中见大,咫尺丘壑”的筑山理水之法●集中国古典园林平地造园的筑山理水手法之大成,被称为“万园之园”●(1)布局特色●园中有园的集锦式规划布局●成组的建筑群和能成景的个体建筑共123处,其中圆明园69处、长春园24处、绮春园30处●(2)理水●圆明三园都是水景园,园林造景大多以水面为主题,因水而成趣●环绕的河道把大小水面串联为一个完整的河湖水系,构成全园的脉络和纽带●(3)叠山●叠山占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一●叠山与水系相结合,把全园划分为山复水转、层层叠叠的近百处自然空间●“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4)建筑●建筑与园林自然环境比较协调●室内装饰、装修和陈设非常富丽堂皇●(5)植物●以植物为主题命名的景点很多●如: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天然图画的竹林、洞天深处的幽兰●A. 圆明园●(1)宫廷区●共三进院落●(2)九州景区(后湖景区)●九州清晏●是最大的一处景点,这九处景点呈九岛环绕的布局,是“禹贡九州”的象征,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寓意●茹古涵今●建筑围合庭院;论古今、谈诗作画●坦坦荡荡●模仿杭州的玉泉观鱼●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杏花春馆●观花场所,因地随形布局●上下天光●取法于云梦泽之景●慈云普护●天台山的缩写,寺庙园林●碧桐书院●读书场所●天然图画●从后湖的天然图画,透过隔湖西岸的坦坦荡荡,能看到园外万寿山后山借景●镂月开云●观牡丹花之地●(3)福海景区●以福海为中心的大景区,一池三山格局(三岛串接)●(4)北部景区●万方安和:呈卍字形●武陵春色:表现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写的场景●鸿慈永祜:标榜孝心●西部景区(集锦式散点区)●B. 长春园●(1)人工喷泉●当时叫做“泰西水法”或“水法”,共三组●(2)西洋楼景区●造园手法●一反中国园林的传统,突出表现了欧洲勒诺特式的轴线控制,均齐对称●建筑风格:巴洛克风格●历史意义●西洋楼是一座欧式宫殿和园林,体现欧洲园林对中国的影响●是欧洲和中国园林体系结合的首次尝试,体现中西文化的交流●植物配置●采用欧洲规整式园林的传统手法,如整齐的绿篱●园林小品●中国色彩较重,如水法运用中国宝塔的形式●C. 绮春园●具有水村野居的自然情调●补充:圆明园中小园林的主题取材●(1)摹拟江南风景的意趣●(2)借用前人的诗、画意境●“夹镜鸣琴”(福海景区)取李白“两水夹明镜”诗意●“武陵春色”取陶渊明《桃花源记》的内容●(3)移植江南的园林景观,有些小园林甚至以江南某园作为蓝本●“四宜书屋”模仿海宁“安澜园”●“小有天园”模仿杭州小有天园●“狮子林”模仿苏州狮子林●“如园”模仿南京瞻园●(4)再现道家学说中的仙山琼阁、佛寺所绘的梵天乐土的形象●方壶胜境●(5)运用象征性寓意的方式来宣扬有利于帝王封建统治的意识形态●“九州清晏”寓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鸿慈永祜”标榜孝行●(6)以植物为主要内容,或突出某种观赏植物的形象、寓意●杏花春馆的文杏●武陵春色的桃花●镂月开云的牡丹●天然图画的竹林●5. 清漪园(颐和园)●(1)在北京西北郊修建清漪园的原因●实际原因●a. 圆明园、畅春园为平地起园,无自然山水基础,虽有写意缩移摹拟江南水乡风姿,仍缺少身临其境之感;静宜园为纯山地园林;静明园缺少大水面●b. 西湖为西北郊最大水面,稍加改造可成为天然山水理想建园基地●c. 该基地位于圆明园、静明园之间,三者可连贯为一个整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d. 清漪园可完全按照乾隆的意图修建●借口●为母后祝寿,同年将翁山改为万寿山●西北郊水系整理工程,开源节流,增加西湖蓄水能力,改善山水格局●(2)乾隆时的北京西北郊水系整治工程●开源节流:扩大昆明湖(蓄水库)、增加养水湖、高水湖(辅助水库)●疏浚长河,北京西北郊形成了以玉泉山、昆明湖为主的一套完整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3)清漪园结构(模仿西湖建造)●清漪园包括宫廷区、前山前湖景区(占88%)、后山后湖景区(占12%),以贝阙——赤城霞起为分割线●A. 前山前湖景区●水体布局●湖面分为三块水域●一池三山格局●一池:昆明湖●三山:西部水域的“治镜阁”、“藻鉴堂”,东部水域的“南湖岛”●颐和园是中国最后一座一池三山仙苑式皇家园林,也是硕果仅存的一个●湖面另有三个小岛●小西泠、知春亭、凤凰礅●建筑布局(屋包山处理手法)●主轴●佛香阁主体建筑群;智慧海——佛香阁——排云阁●次轴●西侧宝云阁(五方阁)——清华轩●东侧转轮藏(湖山碑)——慈福楼(介寿堂)●辅助轴●云松巢——寄澜亭●写秋轩——秋水亭●●意图●第一自中轴线向两侧逐渐减少建筑密度和分量,出现虚实变化,运用“正变虚实”的手法逐渐减弱左右均齐的效果●第二自中心向左右的“退晕式”的渐变,烘托中轴线的突出地位●造景手法●a. 反衬烘托的手法●东西两侧零星分布的景点烘托中央建筑群,凸显皇家气派●b. 借景的手法●西面山脊尽端的湖山真意,可俯瞰玉泉山、养水湖、高水湖的借景●东侧山脊尽端的昙花阁,既是点景建筑,又可俯瞰圆明园、畅春园的借景●c. 对景的手法●昆明湖东水域南湖岛北侧望蟾阁摹拟黄鹤楼,与佛香阁呼应成对景●d. 意境的含蕴●南湖岛平面形如满月,结合岛上建筑命名望蟾阁、月波楼等,是以月宫仙境作为意境主题●B. 后山后湖景区●即万寿山北麓,整体环境幽闭●建筑布局●建筑布置随宜,惠山园、霁清轩是典型的园中之园●(4)清漪园建成后的北京西北郊●静宜园的宫廷区、玉泉山主峰、清漪园的宫廷区,构成一条东西向的中轴线,把三山五园串联为一个整体的园林集群●一园建成,全园皆活●●(5)颐和园(光绪年间)●颐和园沿袭清漪园的规划格局不变●重建●按原状修复,如勤政殿易名仁寿殿●改建,望蟾阁改为单层的涵虚堂●扩建●增建●沿湖三面加筑宫墙,园内园外浑然一体的恢宏气势有所削弱●植物配置大体保持原貌●(6)园中之园——惠山园(乾隆)—>>谐趣园(光绪)●惠山园(模仿寄畅园)●a. 选择与寄畅园相似的建园基址●b. 寄畅园内的土石假山宛若园外真山的余脉,惠山园也有类似情况(建在万寿山东麓,与万寿山气脉相连)●c. 都以水面为构图中心,知鱼桥(惠山园)与七星桥(寄畅园)的位置走向相同,有水尾●d. 寄畅园建筑疏朗,以山水林木之美取胜,惠山园也具备这样风格,成为当时清漪园内最富于江南情调的园中之园●谐趣园●建筑比重增大●增加庞大的建筑涵远堂,打破了建筑的疏朗●建筑用游廊串联●可取之处●建筑秩序感强,建筑虽多但不流于散乱●涵远堂——饮绿亭构成南北主轴线,往北延伸到小园林“霁清轩”●(六)避暑山庄(明清以来第二座离宫御苑)●1. 避暑山庄选址的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成要素(山、水、平原)●起伏的峰峦、幽静的山谷、平坦的原野、大小溪流和河湖罗列●(2)由于地形地貌形成了三大景区的格局,彼此之间互为成景,能发挥出画论中高远、深远、平远的观赏效果●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远景区●(3)狮子河北岸的远山层峦叠嶂,武烈河东岸一带多奇峰异石,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水景形式多,提供场地水源,构成完整的水系;水是最精彩的一部分●(5)西北的山岭挡住了冬季寒风侵袭,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优越小气候条件●(6)山岭、平原、湖泊三者的关系,体现了“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整体的布局烘托出帝王之居的磅礴态势●2. 避暑山庄的特点●(1)总体布局●是清代皇家园林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占地564公顷●总体布局为前宫后苑●宫廷区●正宫、松鹤斋、东宫●苑林区●山岳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2)宫廷区●最后一进院落为万壑松风,地势陡然下降约6米,举目北望,苑林区景观尽收眼底●从封闭的宫廷区到苑林区,豁然开朗的“欲放先收”的手法●(3)苑林区——湖泊景区●面积不到全园六分之一,却集中了一半以上的建筑,是全园精华所在●采用堤岛划分形式●以江南水乡河湖为创作蓝本,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情调●完全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地●整个湖泊以洲、岛、桥、堤划分为若干水面,有大小岛屿8个●金山亭为总览全局的重点,发挥点景和观景作用●金山亭与山岳景区的“南山积雪”、“北枕双峰”呼应成对景●金山为一个小岛,采用“屋包山”的做法●三条游览线路(定观与动观相结合的组景方式)●东路:卷阿胜境殿——水心榭——文园狮子林——戒得堂——金山亭●中路:万壑松风——芝径云堤——如意洲——烟雨楼●西路:岫云门——驯鹿坡——文津阁●(4)苑林区——平原景区●建筑物很少,主要为四个亭子●莆田丛樾●濠濮间想●莺啭乔木●水流云在●(5)苑林区——山岳景区●建筑布置不求其显但求其隐,不求其密但求其疏朗,突出天然野趣●对景●南山积雪(与金山亭对景)●北枕双峰(与金山亭对景)●借景●四面云山(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锤峰落照(远借园外自然山景,远借外八庙之景)●(6)象征寓意●湖泊景区象征江南情调●平原景区象征塞外风光●山岳景区象征北方名山。

明清园林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明清园林的特点主要是什么

明清园林的特点主要是什么明清园林的特点主要是什么明清园林代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最高成就,也是现存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明清园林的特点,希望能帮到大家!明清园林的特点明清园林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师法自然,巧于因借;含蓄内秀,小中见大;诗情画趣,无限意境。

师法自然中国古代园林的营造体现在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园林中的自然景观是华夏大地锦绣河山的浓缩。

比如说山的表现,或者像杭州西湖群山、四川峨眉山那样的蜿蜒起伏、苍翠欲滴,或者像黄山、庐山的奇峰怪石、悬崖峭壁、高峰峡谷,或者像桂林石林神秘洞府那样的灵秀神秘;园林的水或者表现如太湖、西湖那样的海阔天空,或者再现河流那样的迂回曲折,或者表现瀑布溪流那样的奔腾欢跳等等;园林中的树木花草是山林野趣、荷塘秀色、鸟语花香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的提炼和写照。

这一切自然景观虽是人工创造,但也是师法自然的,故而象是天生地就的一样。

正好像是明代造园艺术家计成在他的书《园冶》中所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园林中的厅、堂、轩、榭、亭、廊、桥等等建筑是源于生活的,是地方民居建筑的升华、再现,它们的形象通透轻盈、变化多端,大小相间、错落有致融化在自然山水之中,使建筑和自然和谐统一,进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巧于因借巧于因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的环境,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例如,叠山理水,面对高低不平的地形,采取低处挖土成湖,高处筑土为山,运用因势利导的方法顺理成章地创造自然山水景观。

园林建筑随地形变化而灵活布置,随地势变化而高下曲折有致。

当方的就方,该曲的就曲,就是半亭半廊也能恰到好处。

对于古树名木更加珍惜爱护,当建筑和古树名木矛盾的时候,宁可建筑移位,即使万不得已也只修剪几根枝杈,保全树木,以取得雕梁画栋和古树庭荫相得益彰的效果。

与西方古典园林讲究对称、规整,甚至是对有生命的植物也要修剪成几何图案,以表现人是自然的主宰是完全不同的。

含蓄内秀含蓄内秀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园林里就是高筑园墙,屏去园外的闹市繁景,使之成为一个与世隔绝,闹中取静的人间天堂。

8 第六章 元明清时园林

8  第六章  元明清时园林

第三节 小结
• 一、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 • 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使私家园林 达到艺术成就的高峰;市民园林兴盛起来,并 产生了各种地方风格 • 二、出现一批优秀的造园家,并有理论著作; • 三、园林创造更注重技巧—积极、消极; • 四、皇家园林规模又趋于宏大,并充分吸收江 南私家园林的养分; • 五、公共园林更加普遍。
李园壮丽,米园曲折;米园不俗,李园不酸 • 8、勺园
• 园主人米万钟为明末著名 诗人、画家和书法家。 • 规模较小,以水取胜,景 点多变,成堤环水抱形势 • 建筑物外形朴素 ,并接近 水面
• 植物与地形配合形成若干 群组 • 充分考虑借景—西山
• 几个楼台游不尽,一条沚水乱相缠 • 亭台到处皆临水,屋宇虽多不碍山 • 更喜高楼明月夜,悠然把酒对西山 • 先生亦动莼鲈思,得句宁无赋水山
钦安殿
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 院墙较矮,突出大殿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
平面十字形, 上圆下方 基座四周围以 汉白玉石栏杆 门窗朱油彩绘 黄琉璃瓦攒尖 屋顶
千秋亭
绛雪轩梁坊为绿色竹纹彩画,门窗为楠木本色, 朴素雅致
堆秀山与御景亭
建筑布局在保证中轴对称原则前提下尽量在体形、 色彩、装饰、装修等予以变化
4、万岁山(景山)
复习题
• 1、元、明、清初时期著名的园林有哪些? • 2、简述元、明、清初时期园林的主要特点。
• 3、简述“三山五园”的名称和分类
• 4、举例简述私家园林形成的不同地方特色
• 5、简述寄畅园的造园特色。
山池花木为点缀供奉道教神像的地方院墙较矮突出大殿作为全园的构图中心千秋亭平面十字形上圆下方基座四周围以汉白玉石栏杆门窗朱油彩绘黄琉璃瓦攒尖屋顶绛雪轩梁坊为绿色竹纹彩画门窗为楠木本色朴素雅致建筑布局在保证中轴对称原则前提下尽量在体形色彩装饰装修等予以变化位于紫禁城之北皇城的中轴线上园林采用均衡对称的布局

明代、清初时期古典园林特点

明代、清初时期古典园林特点




园 林

园 林









其 他







明末时期的皇家园林特点
都城
规划布局:沿用元大都城的规划布局,整体略近长方形, 布局规整; • 有明显的中轴线,北部为景山; • 城为传统的三重环套配置形制:外城、皇城、宫城。 • 整个宫城呈“前朝后寝”的规制,最后为御花园,主要宫
殿为“三大殿”; • 皇城为“左祖右社”的传统规制;
第二部分,就原赐园的北、东、西三面往外拓展,利用多泉的沼泽 地改造为河渠串缀着许多小型水体的水网地带;
第三部分,把原赐园东面的东湖开拓为福海,沿福海周围开凿河道。
圆明园
第四部分是沿北宫墙的一条狭长地带,从地形和理水的情况看来, 扩建的时间可能晚于前三部分。扩建后的圆明园,面积扩大到200余公顷。 园内具体的建置情况已无从详考,但据《日下旧闻考》的记载,乾隆时期 的“四十景”中有二十八“景曾经雍正题署过。这就是说,雍正时期的 圆明园已经有二十八处重要的建筑群组,即:正大光明、勤政亲贤,九洲 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 坦坦荡荡、万方安和、茹古涵今,长春仙馆、武陵春色、汇芳书院、日 天琳宇、澹泊宁静,多稼如云、濂溪乐处,鱼跃鸢飞、西峰秀色,四宜书 屋、平湖秋月、蓬岛瑶台、接秀山房,夹镜鸣琴、廓然大公,涧天深处。 除了这二十八“景”之外,其他许多景点如同乐园,舍卫城、紫碧山房, 深柳读书堂等,这时候也已建成了。它们分布在原赐园及上述四部分扩 建地段之内,已大体上接近乾隆时圆明园之规模
[]
前 言
背景
一、政治背景: 明代废除宰相制,把相权和君权集中于皇帝一身。清代以满族人入主中原,皇帝的集权更有过之。绝对集

明清时期的传统园林

明清时期的传统园林

明清时期的传统园林明清时期是中国园林史上最为灿烂的时期之一,也是传统园林的巅峰时期。

在这一时期,传统园林以建筑、景观、文化为特色,以造园技艺为手段,形成了独具特点的园林艺术。

明清时期的传统园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明清时期园林的基本特点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以江南园林为代表,这些园林以庭院为主体,建筑设施布局合理,富有文化内涵和情趣。

从构造上看,传统园林分为规则构造和非规则构造两种。

规则构造是把空间按照一定的比例和精心设计的造型构造分隔开来,如"围屏障"、"回廊桥"、"流水功"、"芝园"等,它们的造型都是圆、方、五角、六角等几何图形。

非规则构造则是按照一定的自然情趣或人文特色,选取天然石、植物等构成各种形态和意境的景观,如"借景法"、"灵感景法"、"奇景法"、"迂回景法"等。

二、明清时期的代表性园林江南是中国的传统园林发源地之一,它的园林文化受到了深远的影响。

江南园林以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杭州西湖为代表,这些园林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技艺的高超水平,还融合了中国文化的思想、艺术等方面的精髓。

苏州园林是中国最有名的园林之一,以横琴园、留园、拙政园和网师园为代表。

这些园林的建筑布局非常精细,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坐落造型、园林环境、景观特点和文化内涵。

扬州园林以个园、瘦西湖、瘦西湖别墅为代表,它们以庭院式建筑为主,富有空间变化,点线面的雕工让游人在其中无穷无尽地发现新奇之处。

杭州西湖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以天目山、灵隐寺、花港观鱼为代表。

杭州西湖采用了山水相间的布局和"视如画、梦如幻"的设计理念,每周围的景色独具特色,构成了宏伟壮观的景观群。

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传统园林以其新颖独特、韵味悠长、内涵丰富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根基、核心和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园中最大的主体建筑是假山东南部面阔三间的“明道 堂”。明道堂取“观听无邪,则道以明”意为堂名。为 明、清两代文人讲学之所。堂在假山、古木掩映下,屋 宇宏敞,庄严肃穆。墙上悬有三块宋碑石刻拓片,分别 是天文图,宋舆图和宋平江图(苏州城市图)。 • 竹是沧浪亭自苏舜钦筑园以来的传统植物,亦是沧浪亭 的特色之一。现植各类竹20余种。“翠玲珑” 馆连贯 几间大小不一的旁室,使小馆曲折,绿意四周,前后芭 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竿摇空,国著名古典园林,位于江南古城苏州,以园 内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而知名。与苏州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并称中国四大名园。 • 留园内建筑的数量在苏州诸园中居冠,厅堂、走廊、 粉墙、洞门等建筑与假山、水池、花木等组合成数十 个大小不等的庭园小品。 • 其在空间上的突出处理,充分体现了古代造园家的高 超技艺、卓越智慧和江南园林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特色。
整体布局
• 为了体现皇权的至高无上,表现以皇权为核心 的等级观念,中国古代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 轴贯通,左右对称的布局方式:中轴线上的建 筑高大华丽,轴线两侧的建筑相对低小简单。 • 颐和园虽然是行宫,依山傍水、随坡就弯而建, 设计师还是千方百计地体现了这种传统的审美 观,最明显的就是万寿山南麓一佛香阁为中心 的建筑群:从昆明湖北岸的中央码头开始,经 云辉玉宇牌楼、排云门、金水桥、排云殿、佛 香阁等九个层次,层层上升,从水面到山顶构 成一条垂直的中轴线,两边布局也是严格对称 的。
植物配置
• 苏州园林的植物配置基调是以落叶树为主,常绿树为 辅。用竹类、芭蕉、藤萝和草花作点缀,通过孤植和 丛植的手法,选择枝叶扶疏、体态潇洒、色香清雅的 花木,按照作画的构图原理进行栽植,使树木不仅成 为造景的素材,又是观景的主题。 • 许多树木的种植与园林建筑和诗词匾联、人物典故相 呼应,喻情于草木。狮子林的植物配置亦照此理,东 部假山区以古柏和白皮松为主,西部和南部山地则以 梅、竹、银杏为主。配植色香态俱佳的花木,疏密相 间,错落有致,不仅增加了林木森郁的气氛。更使山 石、建筑、树木溶合一体,而成为真正的“城市山 林”。
建筑特点
• 效法自然的布局 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有起伏高低;水
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 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异种奇名,枝叶扶疏, 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 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有自然天成之理, 有自然天成之趣。
苏州狮子林
•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 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 的历史,为元代园林的 代表。 • 因园内“林有竹万,竹 下多怪石,状如狻猊 (狮子)者”,又因天 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 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 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 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 子座之意,故名“狮子 林”。
造园手法
• 狮子林虽缀山不高,但洞壑盘旋,嵌空奇绝;虽凿池 不深,但回环曲折,层次深奥,飞瀑流泉隐没于花木 扶疏之中,古树名木令人叫绝,厅堂楼阁更是精巧细 致,无愧为吴中名园。 • 狮子林的古建筑大都保留了元代风格,为元代园林代 表作。园以叠石取胜,洞壑宛转,怪石林立,水池萦 绕。依山傍水有指柏轩、真趣亭、问梅阁、石舫、卧 云室诸构。主厅燕誉堂,结构精美,陈设华丽,是典 型的鸳鸯厅形式;指柏轩,南对假山,下临小池,古 柏苍劲,如置画中;见山楼,可览群峰,山峦如云似 海;菏花厅雕镂精工;五松园庭院幽雅;湖心亭、暗 香疏影楼、扇亭等均各有特色,耐人观赏。园内四周 长廊萦绕,花墙漏窗变化繁复,名家书法碑帖条石珍 品70余方,至今饮誉世间。
苏州沧浪亭
• 沧浪亭,始建于北宋, 在苏州现存诸园中历史 最为悠久,为文人苏舜 钦的私人花园,称“沧 浪亭”。 • 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 波光倒影,景象万千。
造园手法
• 沧浪亭主要景区以山林为 核心,四周环列建筑,亭 及依山起伏的长廊又利用 园外的水画,通过复廊上 的漏窗渗透作用,沟通园 内、外的山、水,使水面、 池岸、假山、亭榭融成一 体。园中山上石径盘旋, 古树葱茏,箬竹被覆,藤 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 自然,景色苍润如真山野 林。
• 置石
• 理水 园内形成一套完整的水系,几乎包罗了内陆天
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沼、溪、涧、瀑、潭等 的缩影。
• 植物配置 有孤植、丛植、混交,大量的则是成片的
栽植。
• 建筑
布局绝大多数从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 “点景”和“观景”的作用,但就园林总体而言,则 又是从属于自然景观
• 艮岳称得起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 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它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 高水平。
• 诗情画意的构思 诗情画意为强调意境,造园如同绘画,不
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最好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境 界。所以评论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 还要看有否 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寓意於景,使人能见景生情,因 景联想,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 园中有园的手法 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
• 沧浪亭以清幽古朴见长,融园内外景为一体,园外水面 宽广,自西向东,环绕园周之一半后向南流去。水流澄 澈,鱼戏莲叶之间,夏日莲花盛开,一水皆香。水上有 曲桥斜渡,桥头有“沧浪胜迹”坊耸立,坊两侧沿池北 岸,种植碧桃垂柳,树荫下石凳成排,可供游人休息观 景。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 静,落落大方。
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 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 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 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 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 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 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
是一座叠山、理水、花木、 建筑完美结合的人工山水园, 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 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 水平;
艮岳总体格局
• 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大体上成“左山右水” 的格局,山体从北、东、南三面包围水体。主山“万岁山”先筑 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为大型的土石山。大体轮廓模仿杭州凤凰山, 主峰高九十步是全园的最高点,上建“介亭” 。山上蹬道盘纡 萦曲,南坡怪石林立。从主峰之 介亭遥望景龙江,景界极为开 阔。万岁山的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上建巢云亭,与主 峰之介亭东西呼应成对景。万岁山的东南面,小山横亘二里名 “芙蓉城”,仿佛前者的余脉。水体南面为稍低的次山“寿山” 又名南山,双峰并峙。从园的西北角引来景龙江之水,河道入园 后扩为一个小型水池名为唐长安的“曲江池”,可能是模拟唐长 安的曲江池。 • 池中筑岛,岛上建蓬莱堂。—折而西南,名曰回溪,河道至万岁 山东北麓分为两股。—绕过万松岭,注入凤池;沿寿山与万松岭 之间的峡谷南流入山涧—大方沼,池中筑二岛—雁池—从东南角 留出园外,构成完整的水系。
• 全园布局,自然和谐,堪称构思巧妙、手法得宜的佳作。与狮 子林、拙政园、留园列为苏州宋、元、明、清四大园林。 • 全园景色简洁古朴,落落大方。不以工巧取胜,而以自然为美。 所谓自然,一是不矫揉造作,不妄加雕饰,不露斧凿痕迹;二 是表现得法,力求山水相宜,宛如自然风景。 • 沧浪亭园外景色因水而起,园门北向而开,前有一道石桥,一 湾池水由西向东,环园南去清晨夕暮,烟水弥漫,极富山岛水 乡诗意。而园内布局以山为主,入门即见黄石为主,土石相间 的假山,山上古木新枝,生机勃勃,翠竹摇影于其间,藤蔓垂 挂于其上,自有一番山林野趣。 • 建筑亦大多环山,并以长廊相接。但山无水则缺媚,水无山则 少刚,遂沿池筑一复廊,蜿蜒曲折,既将临池而建的亭榭连成 一片,不使孤单,又可通过复廊上一百余图案各异的漏窗两面 观景,使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自然地融 为一体,此可谓借景的典范。
• 筑山
北面主山万岁山是先筑土、后加石料堆叠而成 的大型土石山。西面隔溪涧为侧岭“万松岭”,东南 的芙蓉城则是延绵的余脉。南面寿山居于山系的宾位, 隔着水体与万岁山遥相呼应,这是一个宾主分明、有 远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即把天然山岳作 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 经过优选的石料千姿百态,大量运用石的单块 特置。 石峰,尤其是太湖石峰的特置手法,在宋代园 苑里面已普遍运用。
皇家园林
• 颐和园原是清朝帝王的 行宫和花园,前身为清 漪园,为三山五园中最 后兴建的一座园林。 • 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 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 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 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 的皇家园林。
造园手法
• 颐和园借景周围的山水环境,充分体现了皇家园林独 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饱含恢弘富丽气势,又充满自然 之趣,形成“园林化的风景名胜区”,高度体现了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造园准则。 • 在景观建筑上采用了“因山筑室”“以寺包山”的方 式,以大报恩寺为中心,佛香阁为标志建筑,构成全 园风景的主体和观赏中心。 • 在建筑上,以殿堂为主,亭台楼阁为辅,中国皇家园 林中的宗教建筑占有很大一部分,这一点与皇家的积 德求寿有关。
园林赏析
宋元明清园林
2010级城市规划 张雨 100107053
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中,无论经济治、文 化方面两宋都占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文化方 面则尤为突出。 园林作为文化的重要内涵之一,之所以能够继 隋唐全盛之后而臻于成熟的境地。
皇家园林
• 宋代著名皇家园林艮岳 艮是八卦名称之一,在《易 经》里表示东北方。宋徽宗 的艮岳就建造在汴梁的东北 方;
私家园林
•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 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 林,称为私家园林。 • 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 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 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 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 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私家园林集中 在南京、苏州、无锡等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