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需求与供给
需求与供给分析
![需求与供给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3aa3b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4.png)
需求与供给分析市场经济中,需求与供给是两个核心概念。
需求表示市场上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能力,而供给则反映了市场上生产者愿意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水平,因此分析需求与供给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需求的分析是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主要关注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购买欲望和购买能力。
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包括价格、收入、个人品味、预期等。
需求曲线展示了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需求曲线呈现递减的趋势,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会减少,价格下降时需求量会增加。
供给的分析则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关注生产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价格。
供给量的大小取决于一系列因素,比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税收政策等。
供给曲线展示了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通常来说,供给曲线呈现递增的趋势,价格上升时供给量也会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量则会减少。
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平衡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当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时,市场达到了均衡状态。
在这种状态下,市场价格和数量不会出现大幅波动,供需双方都能够实现最大程度的满足。
如果需求量大于供给量,市场会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价格会上升;相反,如果供给量大于需求量,市场会出现过剩供给,价格会下降。
需求与供给的分析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消费者可以通过对需求的分析来决定购买何种商品或服务以及价格的接受程度。
同时,生产者可以通过对供给的分析来决定生产何种商品或服务以及价格的制定。
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需求与供给的分析来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平衡和稳定。
需求与供给分析也可以用于预测和解释市场现象。
通过对需求和供给因素的变化进行分析,可以预测市场价格和数量的走势。
同时,需求与供给分析还可以解释市场的波动和价格变动。
比如,当需求量增加,供给量持平时,市场价格往往会上涨;而当供给量增加,需求量持平时,市场价格则会下降。
总之,需求与供给分析是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市场运行的规律和机制。
供给与需求
![供给与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b97fecef4b73f242336c5fcf.png)
供给量QS
25.0 46.0 77.5 100.0 115.0 122.5
价格P
20 40 60 80 100 120
需求量Qd
110.0 90.0 77.5 67.5 62.5 60.0
❖ 表中,当价格低于60时,需求大于供给,这时价格必 然上升;当价格高于60时,需求小于供给,这时价格 必然下降;只有当价格等于60时,需求等于供给,这
2020/12/27时才能实现均衡,均衡价格为60,均衡产量为77.5。 24
2.3.2 均衡价格的决定
——⑵图形法分析均衡价格的形成
❖ 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的情况
P
D
超供
S
P1
F
G
D
S
P
E Pe
Pe
❖ 所谓需求曲线是表示商品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几何图 形。
❖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
❖ 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可以是线性关系,也可以是
非线性关系。
❖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了价格和需求量二者变化的趋势: 一种商品的价格上涨时,这种商品的需求量下降;相反,价格下
降时,需求量上升。微观Biblioteka 2020/12/275
2.1.2 需求函数 —⑴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 除了随机因素之外,经常起作用的影响因素有:
❖ ①商品价格(price):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 价格越高,需求量越小。
❖ ②消费者的收入(income):指人均国民收入。一般来说,收入越 高,需求量越大。
❖ ③消费者偏好(comsumer,s preference):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 品的偏好程度增强,需求量就大,偏好程度减弱,需求量就小。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f489e81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b.png)
经济学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它们相互作用,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以及市场的运行机制。
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提高经济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供给与需求的定义、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以及供给与需求的调节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供给与需求的定义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为了获取利润而愿意提供给市场的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企业规模、生产要素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愿意购买的特定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需求受到收入水平、人口变动、消费习惯、价格期望和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二、供给与需求的关系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可以用市场供求曲线来表示。
市场供求曲线是由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而形成的,交点就是市场的均衡点。
在均衡点上,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市场价格也就确定下来。
1. 市场均衡与价格当市场供给大于市场需求时,供过于求的情况出现,价格往往会下降;当市场供给小于市场需求时,需求过剩的情况出现,价格往往会上升。
只有当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相等时,市场才能达到均衡状态,价格也稳定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上。
2. 市场均衡与数量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均衡点不仅决定了价格,还决定了商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和需求数量。
在均衡点上,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市场资源得到了最佳配置。
三、供给与需求的影响因素供给和需求的数量和价格并非静态不变的,它们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价格影响价格是供给和需求的核心影响因素之一。
当价格上升时,生产者会因为预期获得更高利润而增加供给数量,消费者会因价格上升而减少需求数量。
相反,当价格下降时,生产者会减少供给数量,消费者会增加需求数量。
2. 个体和市场因素个体的供给和需求决策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个体收入、个体的期望、个体的偏好等。
同时,市场因素如市场信息、市场竞争情况等也会对供给和需求产生影响。
四、供给与需求的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将引起经济运行异常,因此调节供给与需求的均衡至关重要。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
![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基础》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fbb466a0116c175e0e4809.png)
eM 0 ----正常品;
eM 0 ----低档品;
eM 1 ----必需品;
eM 1 ----奢侈品。
例:50元的衬衫 当你的工资由600元提高到1000元时,你对 它的消费由1件变为2件,它是正常品,也是 奢侈品。
当你的工资由1000元提高到1600元时,你对它 的消费由2件变为3件,它是正常品,也是必需 品。
需求规律
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 降,需求量增加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商品的需求表:是一张表示某种商品的各种价 格水平和与各种价格水平相对应的该商品的需 求数量之间关系的数字序列表。
需求曲线:在平面直角坐标内用曲线来表达需 求量和价格的关系。
第三节 供给曲线
一、供给
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 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该种 商品的数量。
第四节 供求均衡
一、均衡的含义
市场均衡是指市场中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达到一致,商品的价格和产量达到相对静止, 不再变化的状态。也被称为市场出清的状态。
二、均衡价格的决定 均衡价格: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价格。 均衡数量:供给和需求相等时的数量。
三、需求、供给变动对均衡的影响 (1)需求变动的影响:
4、关于消费者的偏好。当消费者对 某种商品的偏好程度增强时,该商品的 需求量就会增加。相反,偏好程度减弱, 需求量就会减少。
5、关于消费者对商品的价格预期。当消 费者预期某种商品的价格在将来某一时 期会上升时,就会增加对该商品的现期 需求量;当消费者预期某商品的价格在 将来某一时期会下降时,就会减少对该 商品的现期需求量。
若两种商品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则一种 商品的价格与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之间成反 方向的变动,相应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系 数为负值。
经济学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
![经济学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https://img.taocdn.com/s3/m/341115c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c.png)
经济学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供需关系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稳定与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影响经济学供需关系的因素。
1.人口因素人口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供需关系有着重要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长会带来市场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经济发展。
例如,人口增加会导致食品、住房和医疗服务等基本需求的增加,从而拉动相关行业的供需关系。
此外,人口结构的改变也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年轻人的增加可能带动娱乐、教育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2.收入水平人们的收入水平对供需关系也有着重要影响。
当人们的收入增加时,他们对高品质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加。
例如,高收入人群可能会对奢侈品、旅游和高端服务有更高的需求,从而影响相关行业的供需关系。
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的增加可能会引发对廉价商品和基本服务的需求增长。
3.物价水平物价水平是供需关系的关键因素之一。
当物价上涨时,消费者购买力下降,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可能会减少,从而影响市场供需关系。
然而,物价的变化也会导致供给方的调整。
当价格上涨时,生产者可能会增加产量,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这可能导致供需关系的变化,直到市场重新达到均衡。
4.政府政策政府的经济政策对供需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
政府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对市场需求和供给进行调控。
例如,通过实施减税政策和增加政府支出来刺激需求,或者通过货币紧缩政策来抑制通胀。
此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也可能对特定行业的供需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5.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供需关系有着深远的影响。
新的技术和科学发现可以改变生产方式和产品设计,从而影响市场的供给。
例如,新技术的应用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供给增加,同时也可能创造新的需求。
此外,技术进步也可能导致某些行业的就业需求减少,从而影响市场劳动力供需关系。
6.外部环境外部环境的变化也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例如,自然灾害、战争和全球经济危机等事件都可能扰乱市场供需关系。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1b110f4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565a468.png)
04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IS-LM模型简介
• IS-LM模型定义:IS-LM模型是描述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结 构。在产品市场上,国民收入决定于消费C、投资I、政府支出G和净出口X-M 加合起来的总支出或者说总需求水平,而总需求尤其是投资需求要受到利率r影 响,利率则由货币市场供求情况决定,就是说,货币市场要影响产品市场; 另 一方面,产品市场上所决定的国民收入又会影响货币需求,从而影响利率,这 又是产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可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相互联系的, 相互作用的,而收入和利率也只有在这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才能决定.描述 和分析这两个市场相互联系的理论结构,就称为IS—LM.
宏观经济学第10讲总需求与总供 给
目 录
• 总需求概述 • 总供给概述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失衡及调整 • 案例分析: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实践应用
01 总需求概述
总需求的定义与构成
总需求定义
总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 价格水平上,全社会对商品和劳 务的需求总量。
预期因素
预期因素对总需求的影响比 较复杂,包括对未来价格、 收入和利率等因素的预期。
总需求的变动规律
价格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价格水平 上升,总需求量减少;价格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增加。
收入水平与总需求量的关 系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收入水平 提高,总需求量增加;收入水 平下降,总需求量减少。
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 影响总需求,如降低存款准备 金率、降息等。
产业政策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技术 创新等来影响总供给,如扶持 新兴产业、推动技术改造等。
收入政策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经济学原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e7eabb54a58da0116d174956.png)
(四)需求和供给的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供求曲线
的移动) 1.需求曲线的移动 ①区别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商品的 价格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的价格不变的情况下,由于 其他因素变动引起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
D S
P
E
P1
0
Q1
Q Q2
过剩需求:0Q2-0Q1=Q1Q2
2.限制价格的作用
• 有利于社会平等的实现。 ★消极后果: 造成短缺; 造成过剩需求; 出现黑市和寻租。最终也导致数量管制。
●市场配置商品和要素的过程
产品市场
供给
产品价格
厂商
要素价格
需求
要素市场
需求
居民
供给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需求和供给?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是什 么?
四、政府对价格的干预
(一)支持价格
1.定义:政府为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商品 的最低价格。支持价格是高于均衡价格的价格。实施结 果会带来供给的增加。 S
D
P1
P
0
Q1 Q Q2
过剩的供给:OQ2-OQ1=Q1Q2
2.支持价格的运用
许多国家的政府为稳定农业生产对农产品实行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的作用:
130
e 20
50
150
P
过剩供给
S
16
E
过剩需求
D
Q
当市场竞争使市场上 某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 一致时就形成了供求 均衡,处于供求均衡点 上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 此时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相等即称为均衡数量。
微观经济学第3章需求与供给PPT课件
![微观经济学第3章需求与供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302d2f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1.png)
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交叉弹性
衡量两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彼此需求量 的影响程度。
衡量收入变化对需求量的影响程度。
供给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衡量价格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程 度。
供给收入弹性
衡量收入变化对供给量的影响程度。
供给交叉弹性
衡量两种商品价格变化对彼此供给 量的影响程度。
06
案例分析
市场均衡的案例分析
总结词
价格调整与市场出清
• 总结词:当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会随之调整,以实现市场的出清。市场出清意味着在任何给定 的价格水平上,市场都能够实现供求相等的状态。
• 详细描述:当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时,价格会相应地调整,以重新实现市场的均衡。如果需求增加而供 给减少,价格会上升;反之,如果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价格会下降。这种价格的调整过程是自动的,通过价 格的涨落来调节市场的供求关系。市场出清意味着在任何给定的价格水平上,市场都能够实现供求相等的状态。 这意味着市场上不存在过剩或短缺的现象,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因此,价格调整是市场出清的 重要手段,它能够保证市场的有效运行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THANKS
学习目标
掌握需求与供给的基 本概念及影响因素。
学会运用需求与供给 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 题。
理解市场均衡的形成 及意义。
02
需求理论
需求的定义与性质
总结词
描述需求的定义和性质
详细描述
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市场上的商品和劳务有购 买愿望并且有购买能力,从而形成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需求具有时效性、价 格敏感性和购买力三个基本性质。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愿意并 能够出售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的性质 包括时间、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技术 、预期等因素对供给量的影响。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6f1c4087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a.png)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市场中商品的交易和定价过程。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取决于商品的价格和生产成本。
当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两者相等时,就达到了市场的均衡。
此时,供给者愿意出售的商品的数量等于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这个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市场清算价格。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可以用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需求曲线是由价格和需求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减少。
供给曲线是由价格和供给量之间的关系绘制而成的曲线。
通常情况下,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表示随着价格的上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增加。
当需求和供给两条曲线相交时,就形成了市场的均衡点。
在这个均衡点上,市场的需求量等于供给量,没有供过于求或者求过于供的情况出现。
均衡价格是指在这个点上的商品价格。
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将超过需求量,市场将出现供过于求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降低价格,以刺激更多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相反,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将超过供给量,市场将出现求过于供的情况。
这会导致供给者提高价格,以抑制消费者购买,直到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对于市场经济的运作至关重要。
它们反映了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易,帮助决定了商品的合理价格和市场的稳定状态。
通过了解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市场运作的规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维护市场的健康发展。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市场运作和制定经济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交易通过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来确定价格,并达到市场的均衡。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价格和消费者的收入。
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与供给
![经济学第二章需求与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d02dd32e4b73f242336c5f52.png)
P素的变化,并使来自个曲线发AB生移动。
Q
供给增加,S向右方移动; 供给减少,S向左方移动。
P
三、 均衡价格
均衡价格:商品的供给量等于需求量时 的价格。此时的数量叫做均衡数量。
条件:必须存在着充分的市场竞争。
均衡价格的含义:
这时,商品的需求量等于该商品的供给量;
此时,既无剩余也无短缺。虽然会有 不少需求者与供给者对这个价格表示失望。
E1
R
D2 D1
Q
2、需求减少
P
D2
D1
同理,价格下
降所导致的均衡
产量的减少量,
小于需求的减少
量。
Q
3、供给增加: P
S1
S2
同样要注意,
均衡产量与供给
变化量的不同。
D Q
4、供给的减少:
P
同样要注意,
均衡产量与
S2
S1
供给变化量
的不同。
D Q
小结:供求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需求变动分别
Price controls 价格控制
如果市场价格受到政府行为的影响(干 预)会发生什么?
1、支持价格
支持价格就是政府为 了扶持某一行业的生产 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 最底价格。
手机费
平价收购与农业补贴
最低限价
P
需求缺口
S
也即生产者保护 价,如粮食价格。
D Q
2、限制价格
限制价格就是政府为 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 的物价上涨而规定的这 些产品的最高价格。 火车票 邮费 房租
二、 供给理论
(四)供给定理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的供 给量和价格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即供给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 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
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模型及其应用
![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模型及其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43a0bd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82.png)
经济学中的供给需求模型及其应用在经济学领域,供给需求模型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分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市场研究和政策制定等方面。
供给需求模型旨在描述商品或服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为理解市场机制和预测市场走势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本文将介绍供给需求模型的基本原理,探讨其应用范围,以及相关的实证研究。
首先,我们来了解供给需求模型的基本原理。
供给需求模型主要包括两个核心概念:供给和需求。
供给是指市场上不同价格对应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生产成本、技术水平、政府政策以及期望收益等因素的影响。
需求是指市场上不同价格对应的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它受到个人偏好、个人收入、相关商品价格以及市场推广等因素的影响。
通过对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即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时的价格和数量。
供给需求模型的核心框架是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汇处。
供给曲线是指随着价格的上升,供给数量逐渐增加的曲线,反映了供应者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
需求曲线是指随着价格的下降,需求数量逐渐增加的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
当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交汇时,价格和数量达到均衡,市场实现供需平衡。
除了描述市场供给需求关系外,供给需求模型还可以用于预测市场走势和分析政策效果。
通过观察供给和需求的变化趋势,我们可以对市场进行预测和分析。
例如,如果供给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供给增加,将导致价格下降和数量增加;如果需求曲线向右移动,意味着需求增加,将导致价格上升和数量增加。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市场的变动以及供应商和消费者行为的动向。
供给需求模型在实际应用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市场调研和业务决策中,供给需求模型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确定产品定价和销售策略。
同时,政府部门和决策者也可以利用供给需求模型来评估经济政策的效果。
比如,调整商品价格、增加税收或补贴、改变市场准入政策等举措都可以通过供给需求模型来预测其对市场的影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
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
![经济学课件(第二章 需求和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dfcfa44069eae009581becce.png)
案例
消费者今年收入为2万,今年的物价比去年同 期上涨了10%,物价指数是多少?消费者实 际收入为多少?实际购买力下降了还是上升 了?下降了或者上升了多少?
第一节 需求
五、需求与需求量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既影响需求 量,也影响需求。但在经济分析中为了方便起见, 我们要区分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
互补品
上升
下降
替代品
下降 上升
上升 上升
下降
下降
影响需求的因素
4.消费者偏好: F
消费者对某一商品的爱好发生变化,也会影响到需 求量的变化。 (成正向变动)
5.商品预期未来的价格: Pe
当你预期某商品在近期会涨价时,为了避免未来支 付更高的价格你会增加现行需求量(成正向变动)
6.人口: PO
当市场中的人口增加时,对大多数商品的需求量会 有所增加。 (成正向变动)
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自身价格: P 成正向变动
2.相关商品价格: Pr
替代品 成反向变动 互补品 成正向变动 3.生产成本: C
如果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意味着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
业便会减少供给量;反之,企业会增加供给量。 (成反向 变动)
影响供给的因素
4.生产技术水平: T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即效率的提高,隐含着生 产一定产量所需成本的下降,或者在给定成本时产 量会有所增加。这样企业就会在相同价格情况下增 加供给量。 (成正向变动)
因素变动
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需求曲线的移动
影响需求(量)的因素
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变动
自身价格的下降 自身价格的上升 收入增加 替代品价格上升 互补品价格下降 消费者偏好增强 预期价格上涨 人口的增加 收入减少 替代品价格下降 互补品价格上升 消费者偏好减弱 预期价格下降 人口的减少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https://img.taocdn.com/s3/m/650caf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d.png)
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供给与需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们影响着市场的运行和资源的配置。
本文将从供给和需求的定义、影响因素以及市场均衡等方面进行探讨。
1.供给的定义和影响因素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为市场提供的特定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的数量取决于若干因素,其中包括市场价格、生产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者的预期等。
市场价格是供给数量的重要驱动因素。
当价格上升时,供给的数量通常会增加,因为生产者能够获得更高的利润。
而当价格下降时,供给的数量可能会减少,因为生产者的利润会受到影响。
生产成本也是影响供给的重要因素。
当生产成本上升时,生产者的利润会减少,导致供给的数量减少。
相反,生产成本的降低会刺激供给的增加。
技术进步也对供给产生影响。
技术的进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促使供给的增加。
生产者的预期也会影响供给。
如果生产者预期未来市场的需求将增加,他们可能会增加生产能力,提高供给的数量。
反之,如果生产者预期市场需求将下降,他们可能会削减供给。
2.需求的定义和影响因素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特定物品或服务的数量。
需求的数量取决于若干因素,包括市场价格、消费者收入、价格相关物品的可替代性以及消费者的偏好等。
市场价格是需求数量的主要驱动因素。
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通常会减少,因为消费者会寻找更便宜的替代品或减少购买。
而当价格下降时,需求的数量可能会增加,因为价格更低使得更多的消费者能够购买。
消费者收入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
通常情况下,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购买力也会增强,导致对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
价格相关物品的可替代性也会影响需求。
如果有更便宜或更好的替代品可供选择,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对某个物品或服务的需求。
消费者的偏好也是需求的重要因素。
尽管价格可能相同,但消费者对不同物品或服务的需求可能不同,取决于他们的个人喜好和需求。
3.市场均衡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状态。
当供给与需求相等时,市场达到均衡,价格也被称为均衡价格。
经济学供需关系
![经济学供需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e159d9f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d.png)
经济学供需关系在经济学中,供需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或劳务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相互关系。
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价格的形成和市场的运行。
本文将以经济学供需关系为主题,探讨供需关系的概念、影响因素以及其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
一、供需关系的概念和基本原理1. 供给的概念和特点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卖方愿意以一定价格提供的商品或劳务的总量。
供给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生产成本、技术进步、资源供给量等。
供给关系呈正相关,即供给量随价格上升而增加。
2. 需求的概念和特点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劳务的总量。
需求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收入水平、人口数量、消费习惯等。
需求关系呈负相关,即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减少。
3. 市场均衡的供需关系市场均衡指供给量和需求量相等的状态。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即为均衡价格。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均衡的价格和数量。
二、供需关系的影响因素1. 价格水平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水平是供需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
价格上升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从而使市场达到新的均衡状态。
反之,价格下降会导致供给量减少,需求量增加。
2. 收入水平买方的收入水平也是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收入水平提高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供给量减少;收入水平下降则会导致需求量减少,供给量增加。
3. 人口变动和消费习惯人口数量的变动以及消费习惯的改变也会对供需关系产生影响。
人口数量的增加会导致需求量增加,供给量相应增加;而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导致需求量对某种商品或劳务的变化。
4. 技术进步和生产成本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成本也是供需关系的重要因素。
技术的进步能够降低生产成本,从而使供给量增加;反之,生产成本的增加会使供给量减少。
三、供需关系的市场运作机制1. 短期供需关系在短期内,供给和需求的变动对市场价格的影响较小。
当需求量增加时,价格会上升,供给量也会适当增加,从而使市场恢复到新的均衡状态。
相反,当需求量减少时,价格会下降,供给量也会适当减少。
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
![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https://img.taocdn.com/s3/m/e0b347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8f.png)
经济学中的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曲线是经济学中经常使用的工具,用于描述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和供给关系。
市场需求曲线反映了消费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市场供给曲线则反映了生产者在不同价格下愿意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这两条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一、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描述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达。
它是通过将不同价格下的消费者需求总和到一起所得出的曲线。
在市场需求曲线上,价格通常作为横轴,数量作为纵轴。
根据需求理论,当价格较低时,消费者愿意购买更多的商品或服务,需求量相应增加;当价格较高时,消费者愿意购买较少的商品或服务,需求量相应减少。
因此,市场需求曲线呈现出向下倾斜的趋势。
除了价格,市场需求曲线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收入、商品相关性以及消费者偏好等。
这些因素可以在需求曲线上进行平移,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
二、市场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是描述生产者在一定时间内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的图形表达。
它是通过将不同价格下的供给者提供数量总和到一起所得出的曲线。
在市场供给曲线上,价格仍然作为横轴,数量作为纵轴。
根据供给理论,当价格较低时,生产者愿意提供较少的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相应减少;当价格较高时,生产者愿意提供更多的商品或服务,供给量相应增加。
因此,市场供给曲线呈现出向上倾斜的趋势。
与市场需求曲线类似,市场供给曲线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生产成本、技术水平、生产者预期等。
这些因素同样可以在供给曲线上进行平移,反映不同条件下的市场供给变化。
三、市场均衡市场需求曲线和市场供给曲线相交的点即为市场的均衡点。
在市场均衡点上,供需两者相等,既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满足了生产者的利益。
当市场处于均衡状态时,价格会自动调整到一定的水平,该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与均衡价格相对应的数量即为均衡数量。
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
![微观经济学-需求与供给](https://img.taocdn.com/s3/m/8f8f20886bec0975f465e2ee.png)
E2 P1
P0
E0
The supply curve shifts to S1S1
If price stayed at P0 there
S1
would be excess demand
S0
D
So the market moves to a
Q1 Q0
Quantity new equilibrium at E2.
Ed=P/Q* ٥Q/ ٥P =tg ß/tg ą
Ed > 1
Ed=1 C
Ed < 1
ß
O
ą
BQ
3、需求弹性的分类
1)需求完全无弹性completely inelastic, 即Ed=0 2)需求有无限弹性infinitely elastic,即 Ed无限大 3)单位需求弹性unit elastic,即Ed=1 4)需求缺乏弹性inelastic,即0 <Ed<1 5)需求富有弹性elastic ,即Ed>1
第二章 需求与供给
§2.1 需求和供给 §2.2 供求模型 §2.3 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
§2.1 需求和供给
一 需求 二 供给
一、需求
1、需求量的含义 ▪ 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消费者在某一
时期,某种价格水平时,愿意并可能购买的产 品与劳务的数量。 ▪ 欲望(preference)和支付能力(affordable)
consumer incomes
consumer preferences
Changes in these other things affect the position of the demand curve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https://img.taocdn.com/s3/m/9375275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1.png)
微观经济学之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概念,用于解释市场中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和定价。
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均衡价格是一个点,即市场上消费者需求与生产者供给相等的价格。
需求的决定因素包括商品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消费者偏好等。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消费者购买该商品的意愿减弱,需求减少;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消费者购买商品的愿望增加,需求增加。
消费者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商品需求的增加,而收入减少则会导致商品需求减少。
此外,消费者的偏好也会影响需求,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越感兴趣,需求就会增加。
供给的决定因素包括商品价格、生产成本、制造能力等。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生产者会愿意生产更多的商品以获得更高的利润,供给增加;相反,当商品价格下降时,生产者减少了生产该商品的动力,供给减少。
生产成本的上升会导致供给减少,而生产成本的下降会导致供给增加。
制造能力也会影响供给,如果生产者能够生产更多的商品,供给就会增加。
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
当需求和供给相等时,市场就处于均衡状态,这个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
在均衡价格下,消费者希望购买的数量等于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
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供给将超过需求,市场将出现过剩。
如果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需求将超过供给,市场将出现短缺。
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是市场经济中商品和服务交易的基础。
通过理解和分析这些概念,政府和企业可以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以实现市场的高效运行。
同时,消费者也可以根据需求和供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消费行为,以获得更大的福利和满足。
微观经济学通过对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作机制。
需求、供给及均衡价格是微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是解释市场交易和定价的重要工具。
在市场经济中,人们以买卖商品与服务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需求和供给的关系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改委约谈白酒企业 要求不能再涨价
国庆节临近,白酒旺季 到来,五粮液及洋河宣 布提价,市场预期茅台 也将在"十一"之前上调 出厂价20% ~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说过: 学习经济学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你只要掌握两件事, 一个叫需求,一个叫供给。
❖ 替代品价格的变化:如果某种产品的替代品价格上升, 那么该产品的需求增加;如果某种产品的替代品价格 下降,那么该产品的需求减少。也就是说,某种产品 需求与其替代品的价格呈同向变化。
❖ 互补品价格的变化:如果某种产品的互补品价格上升, 那么该产品的需求减少;如果某种产品的互补品价格 下降,那么该产品的需求增加。也就是说,某种产品 的需求与其互补品的价格呈反向变化。
2. 当除价格之外的任何一种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发生变 化时,就会产生需求的变化(change in demand)
3. 能够引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相关产品的价格; 收入;预期;购买者的数量;偏好。
图 4.3 需求的变化
除产品自身价格变化之 外的,影响买者购买计 划变化的任何一种因素 的变化都会改变需求, 并且导致需求曲线的移 动: 1. 当需求减少,需求 曲线D。向左移至D1 2. 当需求增加,需求 曲线D。向右移至D2
4.1.2 需求表与需求曲线
❖ 需求是指当影响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时,一 种产品的需求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 需求量是特定价格下的一个数量,而需求是不同价格 下的一系列数量,可以用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来表示。
❖ 需求表是当影响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时, 在每一个不同价格下的需求量的一份列表。
图4-2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4.1.4 需求的变化
❖ 需求的变化:需求曲线描述了在影响购买计划的所有 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需求量随着价格的变化 而变化的情形。
1. 当价格变化时,我们称由此引起的购买计划的变化为 需求量的变化(change in the quantity demanded).
第四章 需求与供给
本章要点
学完本章之后,你将能够:
1 区分需求量和需求,解释需求的决定因素 2 区分供给量和供求,解决供给的决定因素; 3 解释需求和供给如何决定市场价格和数量,
并解释供给和需求变化的影响。
4
竞争性市场
❖ 市场:出售产品或提供服务的地方
❖ 一个市场包括两个方面:买者(需求者)和卖者(供应者)。
能够引起需求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相关产品 的价格 收入
预期
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可以引起对相关产品需求的变化。 相关产品可以是替代品也可以是互补品
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减少, 我们就称之为正常品(normal good);如果一种产品的需求随着收入的增加 而减少,随着收入的减少而增加,我们称之为劣等品(inferior good)。
对未来收入和价格的预期也会影响到需求。
购买者的数量 市场中买者的数量越多,需求量就越大。
偏好
兴趣,或者经济学家所谓的偏好,也会影响到需求。
替代品和互补品
❖ 一种产品的替代品(substitute)是指可以替代这种产 品消费的另一种产品。
❖ 一种产品的互补品(complement)是指必须和该产品一 起消费的另一种产品。
❖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购买计划,其中之一就是价格。
4.1.1 需求法则
• 需求法则(law of demand):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 况下,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则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减 少;如果产品价格下降,则对这种产品的需求量增加。
• 为什么? • 答案:面对有限的预算,人们往往愿意寻找能够实现
的最优交易。
❖ 供给表(supply schedule)是当影响销售计划的其他 因素都保持不变时,在每一个不同价格下的供给量的 一份表。
❖ 供给曲线(supply curve)是当影响销售计划的所有其 他因素保持不变时,表示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图形。
❖ 课堂:p87,应用题 4.1 ❖ 课后:练习题 4.1
4.2 供给
❖ 一种产品、服务或资源的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 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和特定价格下,人们愿意并且能够 销售的数量。
❖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销售计划,其中之一就是价格。
4.2.1 供给法则
❖ 供给法则(law of supply):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 下,如果产品价格上升,则这种产品的供给量增加; 如果产品价格下降,则这种产品的供给量减少。
❖ 为什么? ❖ 面对稀缺性资源,供给者会有一种激励,希望这些资
源能够带来最大的回报。
4.2.2 供给表与供给曲线
❖ 供给(supply) 是指当影响销售计划的其他因素保持 不变时,一种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供给 量是特定价格下的一个数量,而供给是不同价格下的 一系列数量,可以用供给表和供给曲线来表示。
4.1.5 需求小结
❖ 任何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的变化都会导致需求量的变 化,或者导致需求的变化。
❖ 如果某种产品价格变化,其他因素保持不变,则需求 量发生变化,它沿着该产品的需求曲线移动。
❖ 如果价格以外的因素发生变化,需求便发生变化,需 求曲线便发生移动。
图4-4 需求量变化和需求变化
检查站 4.1
❖ 需求曲线是当影响购买计划的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时, 表示需求量和价格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图4-1 需求表和需求曲线
4.1.3 个人需求和市场需求
❖ 市场需求(market demand)是某一市场所有买者需求 的总和。
❖ 在某一给定的价格下,市场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等于 个人需求曲线上的需求量的水平和。
股票市场
货币市场
旅游鞋市场
在本章,我们将研究一种竞争性市场。在这种市场中,由于有 足够多的买者和卖者,所以没有人可以影响市场价格。
4.1 需求(demand)
❖ 对任何产品、服务或资源的需求量(quantity demand)是指在某 一特定时期和某一特定价格下,人们愿意并且有能力购买的数 量。
❖ 需求量用单位时间内的数量来衡量,如果没有时间的尺度,一 个单纯的数字没有任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