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名称由来
名称由来
地质资源与地质勘探 教育部"地矿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地质工程分会"在2004年9月武汉会议上,经过充分的讨论,一 致认为,教育部颁发的普通专业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划分为"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工程 "2个专业、在引导性目录中将工科地质专业统一在"地质工程"专业中,这种专业划分违背了教学 规律,存在很多弊端。因此,建议采用"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这一名称代替原"地质工程"专 业。
目的意义
当前,中国教育如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同时又要尽可能排除市场经济对教育的消极影 响,如何建立起既符合教育规律又符合市场竞争规律的新体系和新模式等问题是中国教育战略面 临的时代课题。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可能是盲目的实践",所以开展并加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理论基础的研 究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当务之急。
教育问题
4)基础工程地质问题 主要包括人类工程(水利设施、路桥、核电站、大型民用建筑等)的地质基础研究与环境保护等。 5)全面深入认识地球 加强学科综合研究,全面了解地球系统的作用原理,为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提供指导。 6)加强高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和学科发展。 国情与经济发展需要 首先,中国经济体制正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并且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完善,尤其是中 国加入WTO后,地质工科教育原来面向的地矿行业也在经历体制上的根本性转变,国土资源部的 政府职能和运行机制已完全不同于原地矿部。
教育问题
地质科学发展趋势 1)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主要包括:能源与矿产资源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发现、勘查、开发和保护。 2)地质灾害的预测与防治 主要包括地震观测与预报,泥石流、滑坡发生规律与防治等。 3)生态环境与地球化学环境 主要包括对不同类型的生态、地球化学环境(湿地环境、城市环境、草原环境等等),进行评价 和预警,为社会规划与发展提供依据。
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与实践——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
第40卷第5期2021年5月Vol.40No.5May.2021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D01:10.16276/51-1670/g.2021.05.022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与实践——以绵阳师范学院为例林孝先▽,叶立',陈浩V,严霜2,董廷旭1,2(1.绵阳师范学院国土资源研究中心,四川绵阳621006;2,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06;3.绵阳中学实验学校,四川绵阳621000)摘要:以资源整合与开发为核心的校本实践体系研究是自然地理课程实践改革的重要方向.以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的自然地理实践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校本实践资源的调查、整合与开发,取得如下成果:①搭建了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分类体系,将研究区校本实践资源整合并划分出7类学科门类,15项实践内容,33种实践点类型,以及66个实践点;②提出了简洁的课程室外实验、现场教学、翻转课堂或翻转实验与学生社团活动等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开发方案,在研究区地质学基础、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与学生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改革与开发活■动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可为校本实践资源整合、开发以及自然地理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关键词:校本资源;课程实践体系;自然地理课程;绵阳师范学院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21)05-0120-060引言近二十年来,我国在校本课程、校本资源等研究领域取得了长足发展,“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⑷的校本理念已深入人心,校本研究也在各个层面持续开展但仍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①缺乏体系建设:学校多没有由下至上或由上至下的体系设计国,常靠教师依据课程或爱好自由探索,局限性较强;②校本资源挖掘有待加强:以前多注重校本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而对校本资源挖掘不够,更未形成规模的、数字化的校本资源库;③研究深度不够:多停留于描述层面,缺乏实践,缺乏反馈,示范性、借鉴性不强,无法推广&刃;④校本内涵教育有待加强:校本不仅限于校本课程的专业知识传授,更要体现学校文化、特色与定位少],关注学生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价值观教育;⑤教师潜力挖掘不够:教师未发挥主动性,为完成校本任务多流于形式,无校本教研的意识与决心[11:.在这种背景下,校本与地理相结合,多偏向于地理校本课程、教材案例⑴〕、乡土地理资源[⑷等相关研究,而对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整合、开发、体系建设等系统性研究相对较少,实践性不够,深度、内涵挖掘不足•基于此,本文以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的自然地理实践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资源调查、整合与开发,尝试搭建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并依此进行课程开发与实践,以期为自然地理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借鉴•1研究区概况研究区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绵阳师范学院(高新校区)内部及周边,学校内部为河流地貌,学校周边为中丘地貌,海拔485~585m(图1).研究区内自然地理资源丰富,为相关课程的校本实践资源整合、开收稿日期:2020-10-19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8ZB0292);绵阳师范学院校级自然科学类项目(MYSY2017QN02);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启动项目(QD2018A002);绵阳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研究项目(Mnu-JY18182);绵阳师范学院高等教育校本研究课题(XBYJ202024).第一作者简介:林孝先(1985-),男,四川广汉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120・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发及教学改革提供了的理想场所.研究区开设的自然地理相关课程主要有地质学基础、地貌学、水文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土壤地理学、植 物地理学、地球概论与自然地理学等专业必修课,主要针对地理科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遥感科学与技术 等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2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2.1校本实践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针对上述校本课程、校本资源等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选择以实用主义为核心,以认知教学理论、建构主 义理论与情感教学理论等为基础,构建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以实用主义为核心,强 调了实用型人才培养、“从做中学”的实践内核•认知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与情感教学理论髓]等保证了学生学习兴趣、专业知识的同化与顺应以及情感价值观教育•2.2校本实践资源调查与整合方法(1) 对研究区实验室内相关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调查,筛选出适合各类自然地理课程的实践资源•(2) 对研究区教室外、实验室外的各种自然、人为事物进行调查,筛选出适合各类自然地理课程的实践资源•(3) 将筛选出的校本实践资源,对照各类自然地理课程的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与实验大纲,整合出适合课程实验、现场教学等各类实践活动的资源,组建出统一的校本实践资源库,然后依据各类课程实际,从资源库中挑选实践点,设计出详细的实践实施方案,重点细化实践路线的设计及实践点实践内容、意义的挖掘•2.3校本实践体系建设图1研究区位置及实践点分布图 Fig.l Location of the study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the practice points (注:图中实践点名称详见表1)在上述研究区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详细调查、整合基础上,依据实践资源与课程特点,构建了自 然地理课程校本资源实践体系,并将研究区校本实践资源划分为7类学科门类,15项实践内容,33种实践点 类型,以及66个实践点(表1).2.4主要实践资源特征2.4.1地质学基础实践资源地质学基础实践资源是研究区最为丰富的校本实践资源,共整合、划分出5项 实践内容、35个实践点-① 矿物(图2-a 、图2-b ):主要为纯净的石英,常作为景观石分布于草溪河畔;其次为大理岩中的方解石、花 岗岩中的长石,其颗粒较大、肉眼可见■② 岩石(图2円~图2-h ):三大岩类齐全,类型丰富,实践点18个,常以景观石、雕刻(雕像)、板面饰材、石 墩等方式分散在整个研究区中.③ 构造(图2-h ):有1个非常典型的断裂(断层)实践点,其发育于灰岩中,并错断纹层,另外,其中还可见 节理发育.④ 地质剖面(图2-c ):其为地层剖面,可见泥岩、粉砂岩互层,因发育于草溪河畔,可见陡立谷坡及因其而 发育的崩塌危岩体、节理等.⑤ 地质样品展柜:由师生共同整理完成,其内放置有丰富、典型的矿物、岩石、化石、构造等手标本样品为公 众开放.2.4.2地貌学实践资源 地貌学实践资源也是研究区十分丰富的校本实践资源,共整合、划分出3项实践 内容、19个实践点.①河流(河谷)地貌(图2-i 、图2-j ):草溪河呈蛇曲状贯穿研究区,形成丰富的边滩、心滩、河漫滩、凹岸 侵蚀凸岸沉积等地貌与现象,另外,在河流两侧还可识别出陡立的谷坡及河流阶地发育,其中河流阶地至少 • 121•林孝先,等: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与实践发育二级,在龙潭坡顶可见河流相砾岩发育.② 重力地貌(图2-k ):其主要为草溪河陡立谷坡导致的滑坡与崩塌危岩体,每年雨季都有或多或少的崩 滑现象,如ZH1实践点为2018年雨季长生的滑坡及其治理工程•③ 地貌模型:主要为各类地貌的实物模型,放置于实验室中供师生实验与公众开放使用•表1研究区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分类体系Tab.l The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hool-based practicalresourc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courses in study area学科门类实践内容实践点类型矿物石英、方解石、长石 岩浆岩KW1-石英、KW2-方解石、KW3-长石YY1-花岗岩53YC1-砾岩、YC2-粗砂岩、YC3-细砂岩、地质学 基础岩石沉积岩YC4-粉砂岩、YC5 -泥岩、YC6 -灰岩、YC7 _白云岩18变质岩YB1-大理岩、YB2-千枚岩、YB3-石英岩6构造断裂GZ1-断裂1地质剖面地层剖面DPI-地层剖面1地质样品展柜典型矿物、岩石、化石等YP1-地质样品展柜1河流(河谷) 地貌谷坡HP1-谷坡、HP2-河流阶地6谷底HD1-心滩、HD2-边滩、HD3 -河漫滩、HD49地貌学-凹岸侵蚀凸岸沉积重力地貌滑坡ZH1-滑坡及其治理工程1崩塌危岩体ZB1-崩塌危岩体2地貌模型各类地貌模型MX1-地貌模型1水文学河流水文要素水位、流速、流量等SW1-河流水文要素2气象学与气候学气象园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气压、云等QX1-气象园1土壤 地理学土壤要素土壤类型、结构、质地、剖 面等TR1-土壤要素3植物地理学校园植物景观植物类型、器官等ZW1-景观植物2植物群落不同地理环境植物群落类 型、特征、分布等ZW2-植物群落2地球概论天体月相、月面、星象观测,当 地经纬度测量等DG1-天体1天象馆天球坐标、天体运动、天象等DG2-天象馆1注:自然地理学未纳入上表,因其可由表中各学科门类实践内容组合而成.2.4.3水文学实践资源 水文学实践资源主要沿草溪河分布,只有2个实践点,主要进行河流水位、流速、 流量等水文要素的实验测量•2-4.4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资源气象学与气候学实践资源主要整合于气象园1个实践点中,其内可进行 温度、湿度、降雨量、风向、气压、云等专业监测与实验•2.4.5 土壤地理学实践资源土壤地理学实践资源有3个实践点,主要是对土壤类型、结构、质地、剖面等 的观测.2.4.6植物地理学实践资源 植物地理学实践资源整合、划分出2项实践内容、4个实践点.① 校园植物:主要对校园内的景观植物的类型、器官等进行观测-② 植物群落:主要对河流、丘陵等不同地理环境的植物群落类型、特征、分布等进行观测■2.4.7地球概论实践资源 地球概论实践资源整合、划分出2项实践内容、2个实践点.①天体:主要对月相、月面、星象等进行观测,以及对当地经纬度进行测量等,观测仪器为折射式、折反射式小型天文望远镜,观测地位于DG1点,该点光污染最小、且面向东方,方便上半夜进行观测.• 122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②天象馆(图2-1):主要进行天球坐标、天体运动、星象的观测与模拟等,供师生实验、天文社团活动、公众科普开放使用•图2研究区典型实践点照片Fig.2The photographs of typical practice locations in study area注:a.(米黄)大理岩,其内见方解石矿物晶体(KW2+YBl);b.花岗岩,其内可见石英、长石等矿物晶体(YY1+KW1+ KW3);c.(钙质)砾岩(YC1),砾石颗粒明显;d.细砂岩(李白雕像)(YC3);e.地层剖面,可见粉砂岩、泥岩互层,崩塌危岩体及河流谷坡(DPI+YC4+YC5+ZB1+HP1);f.灰岩(YC6);g.千枚岩(YB2);h.断裂构造造成灰岩中的纹层错位(GZ1+YC6);i.凹岸侵蚀岛岸沉积,凸岸发育边滩(HD2+HD4);j.心滩与河漫滩(HDl+HD3);k.滑坡治理工程(ZH1);1.天象馆(DG2).3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实践3.1实践方案传统的自然地理课程实践活动多为室内的课程实验观察•在系统进行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调查、整合基础上,若有条件,可尝试进行多种实践资源开发与实践教学改革活动•3.1.1课程室外实验将实验场所搬到校园室外,利用校本实践资源进行实验.3.1.2现场教学可将理论课内容也搬到室外,用校本实践资源作为实际材料进行现场的理论案例或样本或实物讲解,使讲解内容更形象、深刻-3.1.3翻转课堂或翻转实验事先将课堂或实验内容通过视频或文稿讲解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后时间收集相关的校本实践资源作为素材,最后在课堂或实验中进行相关内容的分组讨论、试讲、实验或检查.•123•林孝先,等: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建设与实践3.1.4其它实践活动利用相关校本实践资源作为开放实验、学生社团活动、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微格课堂、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等的实验或活动素材•3.2实践案例目前,在研究区利用校本实践资源(库)开展了实践活动的自然地理课程主要有地质学基础(图2-e、图3-a)、地貌学(图2-k、图3-b)、自然地理学(图3-c)、水文学(图3-d)、地球概论(图3-e)、植物地理学与土壤地理学等,实践活动形式以室外课程实验和现场教学为主.以地质学基础实践活动为例,在前期矿物、岩石室内观察与鉴定基础上,设计了“矿物、岩石室外观察及鉴定”的室外课程实践活动(图3-a、图3-c),在实践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负责对每个实践点的(卫星地图APP)定位,实践点实践内容的识别、特征观察、鉴定、照相与记录,以及最后的路线总结与实验报告撰写,而教师只负责简单的路线引领与常见问题现场指导;在课程最后,还设计了一次“地质学野外综合实习”,重点对学校周边的龙潭坡进行沉积岩石学、地质灾害、古地理、古环境与地史演化等的综合考察,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专业素养与实践动手能力;这两次利用校本资源库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强调了专业知识的应用与实践,与学校应用型定位一致,还提高了学生专业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吃苦耐劳、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地质学专业精神•此外,开展较好的其它实践活动主要是学生社团活动,在学校与教师引领下,学生组织成立了瀚宇天文社,每学期都会组织进行月球、星象、特殊天文现象的观测活动,也会定期开展中小学生科普培训与研学旅行活动(图2-1、图3-f).图3研究区基于校本实践资源开展的实践活动Fig.3The completed practical activities based on school-based practical resources in study area注:a.地质学基础实践活动,对实践点(YY1+YB1+YC2+YC3)图书馆文化墙进行岩石类型判别;b.地貌学与地质学基础实践活动,在实践点(HP2)(ZB1+HP1)龙潭坡进行河流地貌、重力地貌、地质学野外综合考察;c.自然地理学与地质学基础实践活■动,对实践点(YB2)千枚岩(图2-g)进行岩石特征鉴定;d.水文学实践活■动,在实践点(SW1)进行草溪河水文要素测量;e.地球概论实践活动,在实践点(DG1)利用小型天文望远镜进行月球表面特征观测;f.天文社学生社团活动.4结论与讨论(1)本文展示了各类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调查、整合,资源库组建,以及开发应用的完整过程,搭建了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体系,将研究区校本实践资源划分为7类学科门类,15项实践内容,33种实践点类型,以及66个实践点,并在地质学基础、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地球概论与学生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改革与开发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实践效果•(2)本文依据课程团队积累,以学校应用型定位为指导,以弘扬校园文化与学生情感价值观教育为方•124•绵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向,对自然地理课程校本实践资源进行了整合与开发,初步形成了特色的自然地理课程校本资源库与校本实践体系,具有一定的示范与推广价值•但是,值得提出的是,自然地理课程校本资源库与校本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工作,需要不断更新资源、实践反馈与完善体系,任重道远•参考文献:[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6):11-14.[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家重点课题“初中阶段校本课程开发与校本化课程实施行动研究”研究成果述评[J].当代教育论坛,2006(4):5-&[3]段兆兵,付梅.校本课程开发: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的内生点[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14(12):47-51.[4]范涌峰,戴德桥.从校本课程到特色学校:可能与方法:基于一所农村小学的行动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19(5):66-71.[5]林孝先,陈浩,董廷旭.基于绵阳师范学院校本资源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以“灾害地理学”为例[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39(5):117-121.[6]周嬪,韦婷婷,钟桢•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困境及其反思、展望[J].现代教育科学,2019(7)=146-151.[7]张奉霞.新课改背景下校本资源库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开发[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8]高铁刚,朱建.校本资源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13):59-61,[9]叶波,范蔚.课程改革十年: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问题与展望[J].教育科学研究,2012(4):47-52+56,[10]田茂,王凌皓.课程的校本化与学校文化传统[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19):61-64,[11]吴立宝,栗肖飞.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困境、成因与突破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9,39(6):125-130.[12]涂少红.基于地理实践力培养的校本课程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9.[13]孙琦.指向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校本课程开发:以《遇见•节气》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20.[14]黄荣昌,郑云清.基于乡土资源培养地理实践力的校本实践:以德化陶瓷产业主题研究性学习为例[J].地理教学,2018(4):21-24.[15]黄东涛,梁颖彦核L、素养视域下运用自然地理整体性原理进行高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研究[J].热带地貌,2019,40⑵:76-81.[16]范云龙.天文学校本课程体系建设及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School-based practice system of Physical Geography Courses:A CaseStudy of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LIN Xiaoxian12,YE Li3,CHEN Hao12,YAN Shuang2,DONG Tingxu12(nd and Resources Research Center,Mianyang Teachers'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6;2.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Mianyang Teachers'College,Mianyang,Sichuan621006;3.Mian Zhong Experimental School,Mianyang,Sichuan621000)Abstract:The study of school-based practice system with the core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physical geography curriculum practice reform.Taking the practical resourc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in Mianyang Teachers'College(Campus in Gaoxin District)as the obje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integrates and develops the school-based practical resources,and obtains the following results:(1)A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hool-based practical resources of physical geography was established.The school-based practical resources in the study area were integrated and divided into7disciplines,15practice contents,33practice point types and66practice points.(2)put forward the simple outdoor experiments,live teaching,flipped classroom or flipped experimental class,student club activities,such as natural geography school-based practice resource development plan,based on the study area geology,geomorphology,physical geography,an introduction to the earth, student club activities such as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activities.This paper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practical resources an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geography related courses.Keywords:school-based resources,course practice system,physical geography course,Mianyang Teachers' College(责任编辑:陈桂芳)・125・。
湖南省地质测试研究院简介
湖南省地质测试研究院简介(国土资源部长沙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一、研究院概况(一)简介湖南省地质测试研究院(国土资源部长沙矿产资源监督检测中心)。
成立于1957年,以资源环境检测及科研为主导,集无机分析、有机分析、岩矿鉴定、贵金属珠宝玉石检验检测、选冶试验、环境监测、岩土检测、人防工程和岩石力学等多专业为一体的综合性实验研究机构。
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40人,正高级职称6人,副高级职称32人,中级职称42人。
装备先进,现有X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ICP-MS、ICP全谱、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仪、气相色谱仪、气相质谱仪、离子色谱仪、IS10红外光谱仪、GM3000紫外可见光谱仪、阴极发光仪、珠宝成像发光仪(SD)、钻石切工比例仪等几十台套大型进口先进分析检测设备。
我院主要业务范围:生态地球化学调查、环境地质、农业地质样品(水、土、气、岩石、矿物、沉积物、生物等)成分(无机、有机)分析及检测方法研究;绿色食品产地评价;环境监测与评价;标准方法制定、国家标准物质研制;宝玉石、贵金属及产品的鉴定与研究;金属矿、非金属矿选冶试验与应用研究;其他相关社会服务与研发。
我院资质建设情况:检验检测机构国家资质认定证书、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证书、检验检测机构湖南省资质认定证书、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中国地质调查局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样品测试资格(52种元素)证书、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资质证书和人防工程检测资质证书。
2017年经环保、国土、农业三部委严格考核与筛查,评选为首批土壤详查国家级实验室, 获“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用地样品分析十佳实验室”称号。
(二)组织机构二、服务项目(一)地质实验测试地质实验测试是我院的传统主导核心业务,以开展不同类型、不同赋存状态、不同个体属性样品中无机、有机项目的检测分析为主要工作内容。
可为地质矿产、国土资源、农业、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有色、建材、化工、冶金等行业提供相关检测服务,一直以来具有良好的业绩和声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简介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五大院系及2009-2011年分省录取分数统计一、地学院07060地质学基地班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地质学专业成为全国4个地质学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之一,重点培养地球科学领域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学校对“基地班”制定了特殊的优惠政策,如高额奖学金、专用计算机室、享有研究生同等标准的图书阅览等待遇。
其课程体系包括自然科学、地球科学、人文科学三大部分,重视培养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基础。
基地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创新型、研究型,毕业生将有90%左右进入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深造。
通过硕士和博士的培养,为高等学校和科研单位输送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理科基地实行分流—补进的动态优秀人才选拔模式,补进时在全校范围内择优选拔。
0706地质学类(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本专业学生掌握地质学的野外工作技能、物质成分分析测试技术及基本的地球科学实验和鉴定技术,学习地球化学、环境科学、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具备从事构造地质、岩石矿物、地层与古生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研究、掌握环境及地球化学、环境监测与环境质量评价、资源环境规划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能。
面向地矿、能源、环境、国土等行业的教育、科研和生产部门培养研究型、应用型人才。
地质学(地质调查,工科培养,面向行业就业)本专业学生具备地质学基础理论、数理基础、计算机与外语实用技能及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毕业生能成为科研机构、地勘部门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的专门人才,适应21世纪地球科学发展和国家在资源、环境、灾害、国土规划以及国民经济其它相关领域对地质学人才的需要。
二、资源学院0801地矿类(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1996年经国土资源部(原地矿部)批准创办资源勘查工程基地班,是为适应地球科学发展和实现全球找矿战略需要,探索培养适应国外、国内两个市场的宽口径外向型、复合型人才而开设的;是我国地质工科面向现代化、国际化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公告(第5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公告
(第5号)
(2004年3月27日通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授予暂行条例》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2004年3月27日会议审议通过,决定授予邵伟文等202名同学硕士学位。
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名单、培养单位和学位证书编号如下:
学位证书编号前带汉语拼音缩写“T”字头的,为具有研究生毕业同等学力人员所获学位证书编号。
特此公告。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
二○○四年三月二十七日。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领域,研究地球的自然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关系。
该领域的研究包括地球的结构与组成、地球的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地质资源与能源的形成与开发等方面。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球结构与组成:研究地球的内部结构、岩石组成以及地球表面的地质特征,探讨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壳运动。
2. 地球自然灾害与环境变化:研究地球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活动、洪涝、风暴等)的规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探究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等环境变化现象。
3. 地质资源与能源:研究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包括金属矿、非金属矿、石油、天然气等的形成与分布规律,探索可持续利用的方式。
4. 地球与环境保护: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对策,以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
地球科学与资源环境的研究对于认识和保护地球环境、合理利用和管理地球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地质与环境关系研究
地质与环境关系研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成因和演化的一门学科,而环境学则是研究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学科。
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它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地质与环境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和一些典型案例。
首先,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地质灾害研究得到体现。
地质灾害如地震、火山喷发、滑坡等对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通过对地质灾害的起因机制、预测方法和防治措施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有效减少地质灾害对环境的破坏和人类社会的危害。
例如,日本作为地震多发区,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防震经验和技术,有效减少了地震带来的损失。
其次,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环境变化研究得到展示。
地球历史上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环境变化,如古生物灭绝、冰河期和温室期等。
通过对地质记录的解读,可以了解环境变化的原因和演化过程,为预测未来环境变化提供参考。
例如,过去几十年来,人们通过对孢粉、岩心和冰芯等的研究,发现了全球变暖的迹象,并提出了一系列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
第三,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矿产资源研究得到体现。
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而这些资源的分布和形成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
通过对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矿产能源,并促进经济的发展。
然而,矿产资源的开发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因此,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研究可以提供一种可持续的矿产开发模式,即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地质资源。
第四,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通过建筑工程研究得到展示。
建筑工程是人类活动中与地质最为密切相关的领域之一。
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质环境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制定合理的建筑设计和施工方法,为人们提供安全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例如,在地震多发区,建筑物的抗震设计成为了关键,地质调查的精细程度直接影响着人们在地震中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地质与环境关系研究涉及地质灾害、环境变化、矿产资源和建筑工程等多个领域。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与地质学专业对比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与地质学专业对比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与地质学专业都是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学科,但在一些方面存在一些不同。
1. 学科定位: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资源分布、全球变化等问题,着重于研究自然地理现象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
- 地质学专业:该专业主要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演化过程,以及与地球表层和地下资源的相关性,着重于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和资源形成机制。
2. 研究内容: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主要涉及地理学、环境科学、资源学等学科内容,如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学、生态学、环境影响评价等。
- 地质学专业:主要涉及地质学相关的内容,如地质勘探、岩石学、地球化学、古生物学、地震学、矿床学等。
3. 就业方向: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环境保护、资源规划、自然灾害防治、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方面的工作。
- 地质学专业:毕业生可以从事地质勘探、矿产资源开发、能源勘探与开发、环境咨询等方面的工作。
总体而言,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更注重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环境与资源问题,而地质学专业则侧重于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岩石的性质、演化过程。
尽管两个专业有一些不同,但它们都是与地球科学相关的学科,对于探索地球及其资源的性质和问题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中国地质勘查(勘探)队伍现状以及常用地质网站
中国地质勘查(勘探)队伍现状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地勘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地勘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17、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地质院校:1、中国地质大学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5、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6、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
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简介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简介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是依照国务院«地质勘查队伍治理体制改革方案»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关于江西地矿局属地化治理会商纪要等文件精神,于1998年7月组建的一支精干的地质工作专业队伍。
一、差不多情形1998年7月14日,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下称〝省地矿局〞〕在所属原〝地质调查研究大队〞和〝赣西地质调查大队〞单位重组的基础上,成立了〝江西地质调查院〞〔赣地局字[1998]132号文〕。
同年9月经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定编80人,要紧职责和服务范畴为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国土资源调查和规划等,经费来源为财政拨款,隶属于省地矿局,为县〔处〕级事业单位。
1999年9月30日,经原江西省地质矿产厅同意〔赣地厅字[1999]147号文〕和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赣编办发[1999]51号文〕,〝江西地质调查院〞更名为〝江西省地质调查院〞。
2003年8月19日经省地矿局决定〔赣地矿字[2003]95号文〕并报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赣编办发[2003]122号文〕,〝江西省地质调查院〞更名为〝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座落在南昌县向塘镇内,属事业法人单位,具有事业法人营业执照和独立的组织机构。
江西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具有覆盖国土资源大调查区调、矿产、水工环、物化遥、信息技术等项目的组织实施治理能力,同时还具备了为政府职能和省区经济与社会进展提供技术服务能力。
2003年9月,省地矿局对我院队伍进行了调整,增设了6个地域地调分院和4个专业分院,地域〔专业〕分院业务上由我院指导,经济上独立,人员定编为560人。
截止到2004年10月底,我院现有职工121人,其中退休职工3人。
平均年龄40岁,其中党员57名,专业技术干部108人,大专以上学历64人〔在读博士后1人;博士及在读博士3人;硕士及在读硕士14人〕。
中高级技术职称86人〔教授级高工4人,高级工程师41人〕。
环境地质学-水资源与地质环境
环境地质学-水资源与地质环境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也是维持生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而地质环境则是影响水资源分布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地质学研究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资源。
首先,地质环境对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质构造和地层结构决定了地下水的形成,岩石的渗透性决定了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能力。
地表地貌和河流的形成决定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的交互关系。
地球化学特征也会影响水中的矿物质含量和水质情况。
其次,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会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大规模的地下水开采会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引起地层的沉降和地表地貌的变化。
过度开采还会引发地下水污染和地下水倒灌等问题。
另外,水库兴建和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影响周围的地质环境,如水库坝体的稳定性和工程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
此外,地质环境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调查和勘探可以提供水资源分布、储量和质量等方面的信息,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互作用,可以制定合理的水资源管理措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地质环境评价也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水资源规划的基础,减少水资源的开发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在一些具体的案例中得到了体现。
比如,河流的改道和河道的疏浚可以改变水资源的分布和质量,但也会对河床稳定性和岸边地质环境产生影响。
地下水排泄作为一种处理废水的方式,对地下水质量和地下水位有一定的影响。
另外,地质环境的变化也会导致水资源的变化,如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影响水资源供应等。
综上所述,环境地质学研究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合理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需要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要素,合理规划和管理水资源。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的压力,水资源与地质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更加紧密,因此,深入研究水资源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简介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室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室简介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研究室主要从事第四纪地质与环境和古地磁两个领域的研究工作。
第四纪地质与环境主要以我国不同类型的陆相沉积记录为对象,研究第四纪以来以中国为主体的东亚地质环境的形成、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化特征及其与全球变化的动力学联系,探索人类及生物演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地质灾害易发区新构造、环境变迁等地质过程对地质灾害形成发育的控制作用。
古地磁主要开展显生宙以来全球古大陆再造、古地理重建、古环境重塑和重要时期地层磁性年代学等研究工作。
数据与事实
研究室现有科研人员19人,其中研究员7名,副研究员4名;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导师4人。
近年来承担国土资源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科技部、中国地质大调查、中石化、所基本科研费及国际合作等项目累计近50项。
研究人员在黄河上游考察留影
研究人员在河北采集古地磁样品
研究人员在古地磁实验室进行样品测试
14C实验室。
《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指导委员会暨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第35卷第1期2021年2月资源环境与工程Resources Environment&EngineeringVol.35,No.1Feb.,2021《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指导委员会暨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指导委员会顾问(2人):金振民中国科学院院士毛景文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委员会主任(1人):胡道银湖北省地质局党委书记、局长指导委员会副主任(12人):夏亚灵湖北省自然资源厅杜耘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李瑞勤湖北省生态环境厅杨光武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副厅长一级巡视员党委委员、副厅长刘侃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副校长教授邢光福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徐振坤湖北省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马元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熊保成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易万元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阎忠宁武汉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指导委员会委员(24人):(以姓氏笔画排序)王华品宜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牛志军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研究员李琳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永生湖北省地质局办公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刘劲松湖北省地质局质量监督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奇志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刘群神农架林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孙仁先湖北省地质局环境地质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陈冰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杨明银湖北省地质局城乡地质处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张炜湖北省地质局发展规划处处长经济师郑忠明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总工程师钟贤华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业权管理处处长贺晓军荆门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清乐湖北省地质局地质勘查处处长高宏发孝感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秦训松湖北省地质局财务处处长曾沂湖北省自然资源厅矿产资源保护监督处处长蒋少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校长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董意群湖北省地质局工程地质处处长蔡俊雄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蔡志勇湖北省地质局科技处处长薛明黄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一级调研员戴光忠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党委书记、院长编辑委员会委员(63人):丁步桓鄂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王国斌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岩土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王泽华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总地质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方邵平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院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石长柏湖北省地质局第五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龙清武荆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田望学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包雄斌水利部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冯劼东湖北省地质局冶金地质勘探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朱燕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固废所负责人(主持工作)高级工程师刘伟十堰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副主任刘冬勤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刘传逢武汉市测绘研究院副院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刘红亮湖北省地质学会秘书长刘坡拉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地路院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江振寅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湖北煤炭地质局首席专第1期《资源环境与工程》第五届指导委员会暨编辑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133家组组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孙四权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兼总工程师苏昌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兼总工程师李永华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地震和地质灾害救援处处长李成香湖北省地质局地球物理勘探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李建威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军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杨涛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党委委员、副站长杨永宏襄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吴专湖北省地质勘查装备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吴骏湖北省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处长吴晓煦武汉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土壤环境研究室主任高级工程师吴祥红仙桃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会主席汪卫国黄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张文胜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张玉明随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华成湖北冶金地质研究所(中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办公室主任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陈国祥湖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陈金国湖北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副队长、工会主席欧阳继胜湖北省地质局武汉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周洪恩咸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周从军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副校长赵中元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调查修复处处长赵克烈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勘察一所所长高级工程师赵德君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胡起生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钟明湖北省城市地质工程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聂开红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党委委员、副队长晏鄂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光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徐杨青中煤科工集团武汉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正高职高级工程师涂秉峰湖北非金属地质公司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黄河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规划建设处处长黄长生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黄定强湖北省水利水电规划勘测设计院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斌湖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岩土专业主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三国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地质调查中心正高职高级工程师彭艳鹏湖北省国土测绘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舒志国江汉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研究员曾艾平湖北省海外地质事业中心副主任兼工会主席谢代树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谢俊刚荆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雷贵华湖北省地质灾害防治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蔡耀军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水利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所长正高职高级工程师谭睿湖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熊保成湖北省地质局党委委员、总工程师潘献义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新能源公司总经理瞿声华湖北省核工业地质局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主编(1人):熊保成副主编(1人):孙四权。
地质学与环境保护的关联研究
地质学与环境保护的关联研究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地球历史和地球表面地貌等现象与过程的科学。
环境保护则是指保护和改善环境,使其对人类和生物有益,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地质学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因为地质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环境。
首先,地质学提供了关于地球的基本信息,这对环境保护决策和规划至关重要。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质历史、岩石组成、地下水和地表水循环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以及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例如,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面,地质学家可以提供关于地质灾害潜在风险的信息,从而指导建设和开发的决策。
其次,地质学有助于对环境中的自然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地球内部的矿产资源、地下水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等对于人类生活至关重要,而地质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这些资源的产生、分布和储存条件。
通过深入研究地质情况,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确保其可持续发展。
第三,地质学研究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环境变化的影响。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地壳运动、气候变化等现象,可以获取地球变化的重要线索。
这些信息对于预测未来的环境变化、制定适应性策略以及保护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例如,通过分析地质记录,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情况,从而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轻其影响。
另外,地质学研究对于环境污染和灾害的预防和治理也具有重要意义。
地质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地质构造和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发现并预测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和修复。
例如,在地下水污染治理方面,地质学家可以通过研究地下水流动规律和地下水污染扩散机制,提供污染防治的科学依据。
最后,地质学研究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的监测手段和评估方法。
地质学家可以利用各种地质仪器和技术手段,对环境中的地质和地球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和监测。
这些数据可以用于评估环境状况和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环境地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引言: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地质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和地表的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应对环境地质问题带来的挑战。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人心。
本文将探讨环境地质学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领域1. 土壤与水资源土壤是地球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地质学致力于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化和污染等问题,以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对水资源提出了巨大挑战。
环境地质学通过研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探索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可持续开发,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灾害与风险评估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
环境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和预测研究,提供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决策的科学支持。
3. 环境污染与修复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环境地质学通过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寻找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提供环境修复技术和策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地质勘查与遥感技术地质勘查是环境地质学的基础,它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样,获取地质信息并分析地下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观测手段,获取地表信息,对地表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地下水流、物质迁移等过程,分析环境问题的演化和趋势。
实验研究则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试验,验证和改进数值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三、环境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地质学研究正从传统的野外调查向遥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转变。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1. 工程地质学: 研究将地质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包括土壤稳定性、岩石
力学、地下水流动等。
2. 水文地质学: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污染等。
3. 地质灾害学: 研究自然灾害中与地质相关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
形成机制、预测与防治。
4. 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环境中元素的循环、迁移和转化,包括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以
及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地表过程与地貌学: 研究地质过程对地表地貌形成的影响,包括风蚀、河流侵蚀、海岸侵蚀等,以及地貌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 环境资源地质学: 研究地质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 地球系统科学: 综合运用地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系统各组
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
以上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些重要分支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了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保护环境、预防灾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_企业报告(供应商版)
目录 企业基本信息 .................................................................................................................................1 一、业绩表现 .................................................................................................................................1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30 日 生成
3 / 17
1.4 地区分布
近 1 年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中标项目主要分布于 广东等省份,项目数量分布为 7 个,占比企业近 1 年项目总数的 100%。从中标金额来看,广东的中 标总金额较高,表现出较高的地区集中度。
主要资质:
一、业绩表现
1.1 总体指标
近 1 年(2022-08~2023-08):
中标项目数(个)
7
同比增长:-22.2%
中标率
100.0%
同比增长:11.1%
中标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1969.9
同比增长:92.6%
平均下浮率
3.5%
同比增长:218.2%
注:平均下浮率是指,项目下浮金额与预算金额的比值的平均值。(下浮金额=项目预算金额-中标金额)
300.0
3
深圳市生态系统碳汇提升路径与应 用技术服务采购项目中标(成交) 结果公示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 (深圳市海洋渔业局、深圳 市林业局)
资源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
地址 :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 南三段5 号
邮编 :6 0 4 10 1
电话 : ( 2 ) 5 9 3 0 8 8 5 2 1 1
1 万 矿 调 、 成 矿 区带 矿 产 调 查 等 基 础 公 益 性 项 :5
目,为 各类矿 山业主提供资源 ( 储量 )核实、 图件汇
资源与环境地质研究中心 ( 简称 资环 中心)是集矿石工艺矿物 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与地 质环境评 价研 究为一 体 的综合性研 究中心 。我 中心拥 有一支具有 强烈创新意识 的科研 团队 , 具有配套 齐全、居 国内领先水平的科 研装备 ,以务实的创新精神 ,为矿业界提供优质服务 。
矿石 工艺矿物学研 究作 为我所传统 优势学科 ,具有 国家 甲级资质 ,装 备有全套矿物 分
析ML 分析仪 、高精 密光学显微镜 、扫描 电镜、 电子探针 、x 射 线衍射仪 、红外 光谱仪 、差 A 一 热热重分析仪 、激光粒度 分析仪 等数 十台套 具有 国内领先水平 的测试设 备 。在 四十 多年 的科
研实践 中 ,先 后对 包括攀 西钒钛磁 铁矿 、 自云鄂博稀
人才队伍 。 可为 业界 提 供 :水 文地 质 、工 程地 质 、 环 境地 质、灾害地质 调查 ;固体矿 产勘查 ; 危机 矿 山接替 资
传真 : (2 ) 5 9 5 2 0 8 8 5 4 8
E m : Zi u n m mr o - ai I h a @i u . n
编及矿 业权 申请、咨询等技术服务 。
联系人 :熊述清
张
贻
、\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邮 编 :6 0 41 10
电话 : ( 2 ) 5 9 31 0 885 调查 、危 机矿 山找 矿 以及矿 5 山地质 环境 、矿床成 因、成矿模式 、 区域成矿规律 研 究和不 同比例尺各类 图件 的编制等技术服 务 。
传 真 : (2 ) 5 9 5 2 0 8 8 5 4 8
E aII Zi an mu . .m : hu @i mr cn
联 系人:熊述清
热热重 分析仪 、激光粒 度分析仪 等数 十 台套 具有 国内领 先水 平 的测试 设备 。在 四十多年 的科 研实践 中 ,先后对 包括攀 西钒 钛磁铁 矿 、白云鄂博稀
及 国家资源补偿费项 目等 国家和部级 项 目带 出了一 支 规 模适度 、结构合理 的科研人 才队伍 。
可为业界提供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 质调 查 ;固体矿产勘查 ;勘查工程施工 ( 坑探 ) ;1: 万 5
资源与环境地 质研 究中心 ( 简称 资环中心)是集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 与地 质环境评 价研 究为一体 的综合 性研 究 中心。我 中心拥有一 支具有 强烈创新 意识 的科 研团 队, 具有配套齐全 、居 国内领先水平 的科 研装备 ,以务实 的创新精 神 ,为矿业界提供优质服 务。 矿 石工艺 矿物学 研究作 为我所传 统 优势学科 ,具有 国家 甲级 资质 ,装 备有全套矿物 分 析ML 分析仪 、高精密光学显微 镜 、扫 描 电镜 、 电子探针 、x 射线 衍射 仪、红外 光谱仪 、差 A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