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近年来,在国内外复杂经济文化形势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我国文化产业的存量释放和增量开发快速发展,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主题,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被正式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之中。随着全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领域。文化产业发展正在从自发阶段转向自觉发展阶段。河南省政府、省委高度重视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适时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性规范,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河南的文化产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亟待改进的诸多问题。对此,试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展开讨论。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市,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适度阐释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概述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与环境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东接驻马店和信阳市,西倚秦岭与陕西省商洛市相连,北靠伏牛山与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接壤,南接湖北襄樊和十堰市毗邻,下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1.44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阳早在西汉时期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素有“南都帝乡”之称。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以汉画馆、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园、南阳府衙、
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淅川荆紫关、邓州花州书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玉雕、黄石砚、烙画、手工织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桐柏皮影戏、镇平民间舞蹈、淅川、桐柏民歌、南召灯谜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以伏牛山、桐柏山、丹江水库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为南阳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阳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发展,不仅在此留下了众多珍贵史迹和文化遗产,而且形成了以自然生态文化、汉文化(汉画像)、明清衙门文化、传统戏曲、玉雕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结构的具有鲜明南阳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构造体系,为南阳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战略性资源基础。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南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空间。以汉画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汉文化,伏牛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卧龙岗为代表而形成的三国文化遗产,以及以桐柏革命老区为代表形成的红色文化,充分体现着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层次的丰富性,而且具有文化资源属性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南阳市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发展环境与经济基础都能够进一步助推文化产业更快更好更加高效的发展。
(二)当下南阳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综述
一是文化产业较好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南阳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9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4年增加37.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7.4%,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长幅4.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第三产业增幅2.1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4.79%,提高到5.6%;到2008年底,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23.08万人,比2004年增加9865人,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到3.56%;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4.0万元,较2004年增加2.01万元,年均增长19.1%。文化产业已经成长为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最富有活力的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二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行业进一步健全,产业层次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2008年,作为“核心层”的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实现增加值49827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4%;作为“外围层”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545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7%;作为“相关层”的文化产业,主要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01847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6.9%。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5.4:7.7:86.9,从业人员之比为9.9:6.8:83.3。
三是文化旅游产业潜力较大,发展空间广阔。据统计,2008年全市(包括所辖县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8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旅游总收入56.13亿元,增长24.4%。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人数的成倍增长,有效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是出版发行业得到了稳步发展,逐渐呈现繁荣态势。目前,南阳市公开发行的报纸有《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南阳师范学院报》、《南阳理工学院报》、《河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河南石油报》、《中学生作文报》等8家报纸;还有《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躬耕》等公开发行的期刊8家,连续性内部资料近50家。值得注意的是,南阳日报社已经向集团化发展,经营业绩喜人,发行量已达15万份,发行量居全省地市报前列。据统计,2008年出版发行业从业人员已有14120人,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
五是近年来,南阳市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明显提高。集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白垩纪游乐园、恐龙高科技游乐园等于一体的“中国西峡恐龙博览苑”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一期工程(投资近7000万元),已经初显成效,目前正稳步推进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在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石佛寺,由万正企业集团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的国际玉城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融文博、旅游于一体,成为国内最大的玉雕及相关工艺品批发、零售交易中心。由南阳市拓宝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玉文化博览苑项目已经建成。中原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社旗县赊店古镇修复项目,已经投资3000万元,项目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六是印刷复制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南阳市全市县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255家。其中出版印刷企业20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5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90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据统计,2008年全市印刷产值7亿元左右,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共3家;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6家。
七是其他类型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市互联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网吧迅速从城区向乡镇延伸。截止到2008年,全市互联网用户已超过250万户、共有网吧725家。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广告经营单位363户、从业人员3026人,广告年经营额9783.28万元。近年来,南阳市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南阳玉文化节、中国南阳医圣张仲景科技文化节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八是随着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对文化市场发育的推动作用明显。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文化市场日益活跃。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对南阳市文化市场的发育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