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缺陷及改进对策
——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为例
近年来,在国内外复杂经济文化形势背景下,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在国家总体战略中得到进一步确认,我国文化产业的存量释放和增量开发快速发展,以体制创新和政策创新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主题,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2009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标志着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被正式纳入了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体系之中。

随着全国文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的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成为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重要领域。

文化产业发展正在从自发阶段转向自觉发展阶段。

河南省政府、省委高度重视文化文化产业的发展,适时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先后制定了《关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意见》、《河南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05—2020年)》、《关于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等一批重要的政策性规范,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河南的文化产业得到了相当程度的重视和发展,文化产业发展的力度加大、步伐加快。

但是,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亟待改进的诸多问题。

对此,试以河南省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为例展开讨论。

作为人口超千万的大市,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适度阐释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改进建议与对策,旨在为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概述
(一)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与环境
南阳位于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三省交界地区,为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东接驻马店和信阳市,西倚秦岭与陕西省商洛市相连,北靠伏牛山与三门峡、洛阳和平顶山接壤,南接湖北襄樊和十堰市毗邻,下辖2区、10县、1个县级市。

总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1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31.44万人,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

南阳早在西汉时期为全国六大都会之一;东汉时期为汉武帝刘秀的发迹之地,素有“南都帝乡”之称。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上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及“智圣”诸葛亮,更滋养了哲学家冯友兰、军事家彭雪枫、文学家姚雪垠、作家二月河等当代名人。

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厚,以汉画馆、武侯祠、医圣祠、张衡墓园、南阳府衙、
内乡县衙、社旗山陕会馆、淅川荆紫关、邓州花州书院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以玉雕、黄石砚、烙画、手工织毯为代表的民间工艺,以桐柏皮影戏、镇平民间舞蹈、淅川、桐柏民歌、南召灯谜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异彩纷呈。

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渠首所在地,也是淮河的源头,以伏牛山、桐柏山、丹江水库为代表的山水景观,为南阳发展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南阳优越的山水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和现代文化发展,不仅在此留下了众多珍贵史迹和文化遗产,而且形成了以自然生态文化、汉文化(汉画像)、明清衙门文化、传统戏曲、玉雕文化、中医药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文化和宗教文化为结构的具有鲜明南阳特色的文化形态和构造体系,为南阳发展具有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奠定了战略性资源基础。

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南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空间。

以汉画像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汉文化,伏牛山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自然生态文化,以卧龙岗为代表而形成的三国文化遗产,以及以桐柏革命老区为代表形成的红色文化,充分体现着南阳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具有文化层次的丰富性,而且具有文化资源属性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南阳市无论是基础条件,还是发展环境与经济基础都能够进一步助推文化产业更快更好更加高效的发展。

(二)当下南阳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综述
一是文化产业较好地促进了经济发展,对南阳市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2008年全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为92.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04年增加37.8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7.4%,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长幅4.9个百分点,高于同期第三产业增幅2.1个百分点。

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占GDP 的比重也由2004年的4.79%,提高到5.6%;到2008年底,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为23.08万人,比2004年增加9865人,占全市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已达到3.56%;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4.0万元,较2004年增加2.01万元,年均增长19.1%。

文化产业已经成长为第三产业中发展较快、最富有活力的行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二是随着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行业进一步健全,产业层次结构得到进一步改善。

2008年,作为“核心层”的传统文化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等实现增加值49827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5.4%;作为“外围层”的新兴文化产业,主要以网络、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会展等为主的文化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1545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7.7%;作为“相关层”的文化产业,主要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01847万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86.9%。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5.4:7.7:86.9,从业人员之比为9.9:6.8:83.3。

三是文化旅游产业潜力较大,发展空间广阔。

据统计,2008年全市(包括所辖县区)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08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旅游总收入56.13亿元,增长24.4%。

文化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游客人数的成倍增长,有效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商贸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繁荣。

以文化旅游产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南阳市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四是出版发行业得到了稳步发展,逐渐呈现繁荣态势。

目前,南阳市公开发行的报纸有《南阳日报》、《南阳晚报》、《南阳广播电视报》、《南阳师范学院报》、《南阳理工学院报》、《河南省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报》、《河南石油报》、《中学生作文报》等8家报纸;还有《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学报》、《躬耕》等公开发行的期刊8家,连续性内部资料近50家。

值得注意的是,南阳日报社已经向集团化发展,经营业绩喜人,发行量已达15万份,发行量居全省地市报前列。

据统计,2008年出版发行业从业人员已有14120人,实现营业收入9.9亿元。

五是近年来,南阳市文化产业投资力度加大,重点项目建设速度明显提高。

集恐龙蛋化石博物馆、恐龙蛋遗址、白垩纪游乐园、恐龙高科技游乐园等于一体的“中国西峡恐龙博览苑”重点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一期工程(投资近7000万元),已经初显成效,目前正稳步推进二期工程,计划投资4亿元。

在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石佛寺,由万正企业集团投资10亿元开发建设的国际玉城项目已经开工,建成后融文博、旅游于一体,成为国内最大的玉雕及相关工艺品批发、零售交易中心。

由南阳市拓宝工艺品有限公司投资6000万元的玉文化博览苑项目已经建成。

中原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社旗县赊店古镇修复项目,已经投资3000万元,项目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六是印刷复制业发展态势良好,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南阳市全市县区共有各类印刷企业255家。

其中出版印刷企业20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45家,其他印刷品印刷企业190家,从业人员近3万人。

据统计,2008年全市印刷产值7亿元左右,其中年产值超千万元的共3家;年产值500—1000万元的6家。

七是其他类型的文化产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规模,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全市互联网市场不断发展壮大,网吧迅速从城区向乡镇延伸。

截止到2008年,全市互联网用户已超过250万户、共有网吧725家。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全市共有广告经营单位363户、从业人员3026人,广告年经营额9783.28万元。

近年来,南阳市成功地举办了中国南阳玉文化节、中国南阳医圣张仲景科技文化节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八是随着居民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对文化市场发育的推动作用明显。

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文化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文化市场日益活跃。

居民文化消费支出的不断增长,对南阳市文化市场的发育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二、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一是存在着文化产业主体薄弱问题。

从文化产业与相关文化服务的情况来看,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同河南省文化产业一样,共同存在着产业主体薄弱的问题。

以2008年南阳市文化产业情况为例,可以看到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5.4∶7.7∶86.9。

这与河南省2005年此三者增加值之比22∶7∶71有着一定的可比性,虽然经过三年的发展,南阳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增加值还是比较低,并且远远没有达到2005年河南省的水平,相关层增加值过大的弊病没有得到纠正,文化产业主体仍然十分薄弱。

由此可见,南阳市文化产业主体的作用还远远没有释放出来。

二是存在着文化产业层次分布不合理的问题。

从层次上来看,南阳市文化产业层次分布不合理,外围层明显过小。

核心层、外围层、相关层增加值之比为5.4∶7.7∶86.9。

相关层增加值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86.9%,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83.3%,相对而言,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和“外围层”的增加值所占的比重明显较低。

不仅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远远达不到河南省的平均水平。

“核心层”没有优势可言,相关文化产业反倒成了主导产业。

形成了“核心”不够核心,“主体”达不到主体的局面,直接影响了全市文化产业的总体规模。

特别是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及其他文化服务的文化产业外围层,这些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文化产业,最能体现现代文化产业成果,却是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南阳市文化产业之所以人均经济效能较低问题主要就出在这一层次上。

从南阳市文化产业内部构成及分层情况可以清楚看出,目前南阳市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主要依赖于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业生产、销售为主的文化产业“相关层”。

三是南阳市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文化产业结构比重很大,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不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文化产业竞争力弱。

由于条块分割的文化管理体制制约了整个大文化产业市场的整体协调发展,无法实行资源共享,文化产业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南阳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无法发挥整合效应,致使国有文化资产得不到应有的优化配置和产业规模效应。

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不合理,文化资产扩张缺乏应有的张力与整个南阳经济发展的增长率形成明显反差,尤其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手段的新兴文化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的矛盾与压力日益加大,传统文化产业科技含量不高,内容创新不足,严重制约了南阳文化产业综合竞争力的提高。

五是南阳市远离河南乃至全国中心文化市场,资源配置能力低,文化消费需求动能不足。

由于南阳在前一轮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没能有效地抓住机遇,造成了文化市场形态发育严重滞后,远离全国中心文化市场,使之难以有效的提升资源配置能力。

一千万人口的巨大市场也因为文化消费需求动能不足而无法产生拉动内需,推动文化市场发展的积极作用。

六是南阳市文化产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不能适应当代文化产业发展所必需的硬件装备要求。

迄今为止没有一座能够用来举行高水平、较大规模、能够体现南阳现代文化发展水平的标志性文化建筑。

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率先基本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与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质量、品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还不相适应,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待提高。

据有这些都是南阳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七是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无法满足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

截止目前为至,南阳市还没有专门的文化产业发展理论研究机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人才匮乏,没有形成行之有效的理论体系,无法对南阳整个文化产业进行有效地理论指导,更奢谈对南阳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跟进式研究。

因此,南阳市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可持续发展存在着严重缺陷。

三、解决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的对策
(一)改革现有文化产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文化产业所有制结构,进一步提高文化产业市场开放程度与市场准许入便利化水平。

一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文化产业市场管理制度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合作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切实降低市场准入底线,开展文化产业发展合作领域里的“一门式”服务。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国发[2005]10号文件和《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及河南省相关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逐步开放并最终允许非文化系统的、各种所有制类型的社会资本——财团、企业、基金会及其他合法的企事业单位和非营利性社会组织,参与文化产业领域,经营包括报刊业、出版业、广播电影电视业、旅游文化服务业等在内的核心文化产业。

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有计划、有步骤地,按照专业分工和规模经营的要求,运用联合、重组、兼并等现代企业的资本运作方式,优化和提升原属国有文化资产,调整现有的不平衡的单极化文化经济利益关系,给国有文化企业创造一个更完整的市场环境,促进其竞争能力的迅速提高,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

(二)创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针对南阳市文化产业核心层、外围层相对薄弱的突出问题,适时调整行业结构,提高文化产业政策执行力。

一是制订、完善和落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建立以产业政策为主要调控手段的文化产业宏观管理体制。

鼓励兴办新兴文化产业,对社会资本投资高新技术文化产业,例如从事网络文化等新媒体研发、生产与传播的单位,对于符合国家关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的,可享受相应税收优惠政策。

二是在创新文化产业政策体系的基础上,要进一步提升整个文化产业的竞争力,必须适时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核心层与外围层文化产业,要在核心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
业方面狠下功夫,特别是要大力扶持和培育新兴文化产业。

优先发展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文化产业,推动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

鼓励互联网信息技术等新兴行业的发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不断拓展网络服务功能,尤其是要切实提高广告会展业的服务档次和品位,提高文化产业科技含量,推动文化产业走上以科技为先导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是要积极发展以高新科技含量高和文化品位高、文化含量高为特征的文化创意产业,逐步建立文化创意基地。

当前,应抓紧构建一批创意企业集群,完善创意产业的产业链条;加强创意项目作为风险产业的辅导、推动,建立支持基金,改革和完善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制,尤其要注重创意人才的培养,尽快革新创意教育培训机制,以适应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需要。

四是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

南阳市近年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增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下一步还要继续加强。

但南阳市的文化会展业发展相对滞后。

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会举办的就非常成功,在充分展示地区文化魅力的同时,还在促进了地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和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方面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南阳市需要借鉴这些经验,通过发展文化展览会来展示南阳丰富的文化底蕴,宣传南阳。

(三)大力发展以南阳卧龙岗人文景观、南阳汉画像石、西峡恐龙遗迹文化、镇平玉雕文化改革实验区等为资源优势的文化创意产业,有效延伸文化产业创意链。

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首先要着眼于产业创意链的延伸,继续做大做强卧龙岗景区、镇平玉雕文化改革实验区、伏牛山旅游开发区等文化产业链。

同时,充分有效地发挥南阳作家群和影视作剧家群的重要作用,重点培育和发展以南阳历史文化和山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文化内容产业,积极创作以南阳历史文化名人和历史文化题材为主要内容的音乐表演作品、影视作品、雕刻艺术作品等,把汉画像、南阳四圣、南阳古代玉雕等列为重要原创题材的影视产品开发项目,进一步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对相关制造业、服务业以及旅游观光产业的渗透和拉动,有效地拉伸文化创意产业链条。

同时,要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形成一个“上游开发、中游拓展、下游延伸”完整的文化产业链条,对相关的各种企业和产业形成带动效应和产业关联作用。

(四)合理安排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建构南阳多层次立体型文化产业体系。

根据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国家在未来十年的发展战略目标和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文化产业基础、发展空间、资源优势等条件出发,结合南阳文化产业发展实际,实施南阳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建构南阳多层次立体文化产业体系。

有效地完成南阳文化产业的空间布局、结构布局、创意布局和形态布局。

在空间布局上,着力建构以南阳中心城区为中心,各县区为骨架,各乡镇为支点的文化产业发展分工体系,逐步形成南阳文化产业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布局和经济结构相衔接的协调发展格局。

在结构布局上,根据南阳现阶段文化产业发
展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努力形成协调推进、多元发展的南阳文化产业格局。

在创意布局上,进一步延伸产业结构布局,整体性提高南阳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和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形态布局方面,结合南阳不同文明发展程度和不同的文化生产手段的实际,大力发展和不断提升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新兴文化产业,形成合理完整的文化生产力系统布局。

(五)积极有效地推进文化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布局。

优先发展战略性文化产业,如文化旅游、文化创意、文化科技、观光能源、广告会展、休闲度假等;重点发展主导性文化产业,如数字印刷、影视传媒、出版发行、主题公园、演艺娱乐等;积极发展基础性文化产业,玉雕、烙画等工艺美术、仿古复制(汉画)、戏曲表演等;有效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影视作品、文学艺术创作等;同时,要促进基础行业与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对接,如文化中介、创新设计、策划服务、艺术教育培训等;鼓励、支持和引导数码传导等新兴文化业态的规模化发展。

从而逐步形成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为南阳文化产业的持续、优质、高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六)强力凸现区域特色,建设科学合理的文化产业分工体系。

根据南阳文化资源分布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南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构建以南阳中心城区现代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为中心,以伏牛山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带为依托,以内乡、社旗历史文化特色文化产业为两翼,以镇平玉雕文化产业集聚区、丹江——渠首水利文化产业集聚区、桐柏淮源风景名胜区为战略支点的南阳市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和分工体系。

(七)积极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加速推进产业融合,有效地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

作为应用现代数字技术和网络平台创新文化产业的载体,新兴文化产业是满足人们的现代生活方式和消费需求而形成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

网络传媒业作为新型文化产业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发展新型网络媒介,进一步开拓网络产业新增长点。

同时,有效地利用现代数字娱乐科技与互动技术,不断创新动漫艺术、游戏文化的传播发展方式,实现寓教于乐目的,加强数字化历史文化景观区建设。

(八)大力发展农村特色文化产品,走城乡文化产业发展一体化道路。

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一项长期发展战略,广阔的市场纵深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是十分重要的,具有“草根性”文化意味的农村所具有的丰富资源优势和深厚市场潜力是城市文化无法比拟的。

因此,有必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新文化的战略目标结合起来,统筹城乡经济和文化发展,发挥城乡文化优势互补作用,实施城乡文化一体化逐层展开、分阶段推进战略,鼓励农民“种植文化”,不断创造农村文化发展的“新元素”,着力推进“新农村文艺运动”,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工艺品制作业和乡村旅游业,确保全面实现“文化南阳”的远大目标。

同时,建立并完善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体系,在发展南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