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短歌行》知识汇总
知识精讲:短歌行(解析版)
![知识精讲:短歌行(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1385bed3bcd126fff7050bfe.png)
7.1 短歌行知识精讲一知识结构图二.学法指导1. 利用网络查资料,了解曹操生平及《短歌行》写作背景。
2. 梳理字词,积累基础知识。
3.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
4.自读、品读相结合,品评赏鉴,培养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5. 积累曹操名句。
三.知识点贯通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作为政治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知人善察,唯才是举;作为军事家,他指挥了官渡之战,逐步统一了中国北方;作为文学家,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他精音律,善诗歌,即使在鞍马劳顿中,也常常横槊赋诗,随章命题。
其文学成就颇高,与其子曹丕、曹植成为建安文坛的领袖,开创了一代文风,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被称誉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他用乐府古题写时事,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他的诗歌内容较为丰富,风格苍劲悲凉。
有反映战乱和民生疾苦的《蒿里行》等,有反映个人政治抱负的《短歌行》,有写景的《观沧海》和抒情的《龟虽寿》等。
2.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人慷慨悲凉的诗文风格。
汉献帝最后的年号为“建安”(公元196年~220年),所以这一时期的诗文风格就被称为“建安风骨”。
这一时代的作家,以“三曹”“七子”为代表,逐步摆脱了儒家思想的束缚,注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当时处于战乱动荡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更为慷慨激昂,他们创作了一大批文学巨著,形成了文学作品内容充实、感情丰富的特点,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即人们常说的“建安风骨”。
建安文学的辉煌成就,对后来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朝刘勰和钟嵘反复推崇建安时期的文风;唐陈子昂盛赞“汉魏风骨”,李白有“蓬莱文章建安骨”的诗句。
【短歌行】知识整理
![【短歌行】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e78f61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c6.png)
《短歌行》一、艺术手法1.比兴:中国诗歌中的一种传统表现手法。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兴手法作用:比兴手法的运用,加强了古代诗歌的生动性和鲜明性,增加了古代诗歌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使得我国的古代诗歌永远散发出迷人的艺术魅力。
例: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饶树三匝,何枝可依?2.比喻:“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比喻人才难得,这里写求贤不得。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饶树三匝,何枝可依?”以生动的乌鹊南飞的形象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流露出诗人惟恐贤者不来归附的焦虑。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借用《管子.形势解》之语,原文:“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诗意比喻执政者能宽宏大量,广纳贤才。
这里暗喻曹操自己像山一样不厌其多容纳土壤,像水一样不厌其大而容纳众水,表明要宽宏大量,广纳人才。
3.借代: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
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人才?子、君、鹿、嘉宾、月、乌鹊诗中用了哪些字词指代曹公自己?山、水、周公(树、枝)4.用典:用典分为两类:一类是用事,另一类是引用前人诗句。
(1)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李白《行路难(其一)》)解说:用姜太公钓鱼的典故,写诗人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希望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2)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例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解说:“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本诗】(1)引用“周公吐哺”的典故,作者以周公自比反复倾诉了求贤若渴的迫切心情,表明了为完成统一大业而不遗余力的真诚态度。
短歌行有关知识点
![短歌行有关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fbd2b952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06.png)
短歌行有关知识点一、作者曹操。
1. 曹操简介。
- 曹操(155 - 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 他以汉天子的名义征讨四方,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2. 曹操的文学成就。
- 曹操的文学成就颇高,他的诗以慷慨悲凉著称。
他开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其诗内容多反映汉末社会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也有一些表达自己的政治理想和雄心壮志的作品。
他的散文亦清峻整洁,被鲁迅称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1. 社会背景。
-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势力逐渐强大,但统一全国的大业仍未完成。
2. 创作目的。
三、诗歌原文及注释。
1. 原文。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注释。
- 对酒当歌:面对着酒与歌,即饮酒听歌。
当,也是对着的意思。
- 几何:多少。
- 譬如朝露:就像早晨的露水一样(生命短暂)。
- 去日苦多: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有慨叹人生短暂之意。
-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 沉吟:原指小声叨念和思索,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明月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这里比喻贤才难得。
- 越陌度阡(qiān),枉用相存:客人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屈驾来访。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614766c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5e.png)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短歌行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部诗歌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白居易是唐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生活在盛唐时期,是一位文学才子兼政治家。
白居易的诗作通俗易懂,情感真挚,深受广大读者喜爱。
二、短歌行的内容和结构《短歌行》是一首描写爱情悲剧的长诗,全诗通过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爱情的追忆和痛苦。
诗中充满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思考。
全诗由多个节构成,每个节都有各自的主题和表达方式。
三、短歌行的语言特点《短歌行》采用了文言文的写作方式,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古典诗歌的格律。
它的语言优美、流畅,富有音韵美,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
同时,它的表达方式简洁明了,用词精准,能够很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四、短歌行的文学价值《短歌行》不仅是一首感人的爱情诗歌,更是一部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作品。
它通过对爱情的描写,展现出人性的脆弱和悲哀,使人在阅读中深思。
此外,它的语言和修辞手法也是其他文学作品可以借鉴的地方。
五、短歌行的影响和传承《短歌行》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深受后人的喜爱和推崇。
它的艺术魅力和思想内涵一直影响着后代的文学创作。
很多文学家在创作中都对《短歌行》有着深刻的研究和借鉴,使它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之一。
六、短歌行的赏析和解读每个人对《短歌行》的理解和感受都会有所差异,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和解读。
一些人注重对诗歌的艺术形式和语言特点的解读,而另一些人则更关注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无论从哪个角度解读,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感悟和启示。
七、总结《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部代表作品,它以文言文的形式描写了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通过对爱情的追忆和痛苦,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这首诗语言优美、内容深刻,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它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阅读和赏析《短歌行》,不仅能感受到其中的美,更能在其中找到对生命和情感的共鸣。
《短歌行》知识点
![《短歌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f253f7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短歌行》知识点引导语:曹操的《短歌行》本色质朴但抒情浓郁,悲歌慷慨,气韵沉雄。
这首诗也是高考重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知识点。
一、作家名片:曹操(155---220)沛国谯郡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少机警,任侠放荡,不治行业。
年二十举孝廉,因参加镇压黄巾起义,迁为济南相。
后起兵伐董卓,复击袁术、袁绍。
他实行“唯才是举”的政策,采取抑制豪强、限制兼并、广兴屯田等一系列较为进步的措施,终于统一了北方。
位至大将军、丞相,封魏王。
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
曹操有很高的艺术修养。
他的乐府诗继承汉乐府民歌“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地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远大抱负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其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格调苍凉悲壮,有很高的艺术性。
他的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作风对后来的新乐府诗有很大启示。
有《曹操集》。
二、相关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三、文题理解《短歌行》属《相和歌·平调曲》。
乐府又有《长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
行,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
这大概是用于宴会的歌辞。
【巩固训练】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譬如(pì) 慷慨(kǎi) 青衿(jīn)B、笙箫(shēng) 阡陌(mò) 契合(qiè)C、周匝(zā) 哺育(pǔ) 鼓瑟(sè)D、沉吟(yín) 拾掇(duō) 呦呦(āo)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短歌行基础知识
![短歌行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f8fe57b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d7.png)
短歌行基础知识
《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诗,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以下是关于《短歌行》的基础知识:
1. 作品背景:《短歌行》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当时白居易担任宰相,国家政局相对稳定。
这首诗是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描绘了官场生活和人情冷暖。
2. 体裁与结构:《短歌行》是一首长诗,共有九十九首,每首四句,每句五言。
整首诗以抒发作者的愤懑和感慨为主线,通过描写官场险恶、人情冷暖等现象,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思考。
3. 内容与主题:《短歌行》以官场为背景,通过描绘官吏们的权谋斗争、贪婪腐败、虚伪狡诈等现象,展现了作者对官场黑暗面的深刻触动和不满。
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真诚友谊、家庭幸福等美好事物的向往。
4. 文学特点:《短歌行》以其直接、生动的语言风格而著称,白居易运用了大量的口语化表达和通俗的形象描写,使诗歌更贴近生活,更容易被普通读者理解和接受。
此外,诗中也融入了一些音乐元素,使整首诗具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5. 影响与价值:《短歌行》是白居易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它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以其真实的写实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白居易对人性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被誉为“诗中的白话文”,对后世文学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是关于《短歌行》的基础知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其他问题,我将尽力回答。
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歌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歌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762b13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0.png)
高一语文必修一短歌行知识点一、知识概述《短歌行》知识点①基本定义:《短歌行》是曹操的一首乐府诗。
乐府诗就是能配乐演唱的诗歌,有点像现在的歌词。
《短歌行》主要是曹操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以及统一天下的壮志。
②重要程度: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学习中非常重要。
它能让我们了解曹操的文学风格,魏晋时期的诗歌特点。
同时,还能学习到诗歌中表达主题、抒发情感的方式,对我们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理解古人思想情感有很大帮助。
③前置知识:得有点文言文基础知识,知道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像“之”“而”“者”等。
还要对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有一定了解,例如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别。
④应用价值:在写作方面,可以借鉴它表达情感的方式。
比如我们想写表达自己渴望得到某种东西的时候,可以学习曹操这种直抒胸臆与委婉表达相结合的方法。
在阅读其他古代诗歌时,能更快地找到解读诗歌主题和情感的思路。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高一语文的诗歌单元中,与其他古诗一起,构建起对于古体诗的知识体系。
是了解魏晋诗歌特点的重要一环。
②关联知识:和古代文化名人曹操的其他作品有关联,和同一时期的魏晋文学思潮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与古代文化中的“礼贤下士”等观念相通。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中等。
难点在于理解曹操复杂的情感,既有对时光易逝的感慨,又有求贤若渴的急切。
- 关键点:准确把握诗中的意象以及用典之处,像“周公吐哺”这个典故,就必须要理解其含义和用来表达曹操的壮志。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较高。
- 考查方式:可能会让解释字词的意思,如“契阔谈讌”中的“契阔”;赏析诗句表达的情感;概括诗歌的主题等。
三、详细讲解(文学文化类)①背景介绍:- 曹操生活在东汉末年,那是一个天下大乱,诸侯割据的时代。
他想统一天下,但是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
这首诗很可能是在他举行宴会的时候写的,一方面感慨人生短暂,一方面向天下贤才发出邀请。
我记得以前看三国的故事就觉得那时候竞争可激烈了,人才到处被抢。
《短歌行》教学资料
![《短歌行》教学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056124f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68.png)
短歌行原文:对酒当歌,人生几何!①譬.如朝露,②去.日苦多。
③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⑤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⑥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⑦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⑧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⑩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⑪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⑫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重点知识:①譬( p ì):比喻,比方。
(注:比喻和比方需用言词来表达,故为言字底。
区分臂(b ì),月字底与肉有关,为手臂。
)该句用比喻,把人生比作早晨露水,表人生苦短。
②去:过去的。
(注:强记“去”的①离开(助记:去而复返)和②距离(助记:连峰去天不盈尺)之意)③慷慨:古代为形容声音之词④杜康:酒的雅称。
(杜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酿酒始祖,被后人尊称为“酒圣”。
)该句用了借代、典故、设问手法。
(古人借酒浇愁)《诗经》里意为女子对男子的思念;曹诗里以男子青黑色衣襟代指贤才,而女子则是指曹操,故指曹操对贤才的渴慕。
⑥但:只(助记: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补充:诗经六义⑪用典故,化用典故法,表慕贤纳贤之胸怀。
这里是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原文是:“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⑫用典,引用人物事迹典故法,表对贤才的重视和渴求。
----重视归心,即归心为一体,即二、易错字譬---臂(助记:言与语言有关,月与肉有关);唯---惟(助记:除该篇,其余都是惟)衿---易错为视字旁和令(助记:衣领,今读音);悠---忧/优(助记:在心上飘着)苹---萍(助记:陆生植物,与水无关);掇---辍(助记:用手摘星,提手旁)吐----吞(助记:与口有关,土声)三、情景默写注:常见重点句:朝露句、杜康句、子衿句、可掇句、山海句、周公句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7、《短歌行》
![7、《短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5f5f2a4f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7c.png)
01
礼仪之邦的象征
在古代中国,酒是礼仪之邦的象征,各种场合如祭祀、宴饮、婚丧嫁娶
等都离不开酒。酒作为一种特殊的饮品,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02
社会等级的体现
古代社会中,酒的消费和品味往往与社会地位密切相关。贵族和士人阶
层通常能够享受到优质的酒品,而普通百姓则多饮用劣质的酒。
03
精神寄托与情感表达
酒在古代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们通过饮酒来抒发情感、
曹操在长江边设宴款待文武百官,席 间他慷慨激昂地朗诵了这首《短歌 行》。
诗歌主题与思想内涵
主题
《短歌行》是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和统一天下 的雄心壮志。
思想内涵
诗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 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以“忧”字贯穿始终,气势雄浑,格调高昂,语言质朴, 意境深远。
加强了中央集权,使曹魏政权得以稳固。
军事家
02
曹操也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善于运用谋略,曾
统一北方,为曹魏政权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文学家
03
曹操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诗歌作品气势磅礴、意境
深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其他重要人物和事件介绍
诸葛亮
蜀汉丞相,被誉为“卧龙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 军事家,曾提出“隆中对”等重要战略构想。
生命短暂的感慨
诗人在抒发豪情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和对人生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更深 刻的思想内涵。
艺术魅力
诗歌采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意象表达,语言简练而意蕴深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 力。同时,诗人的情感真挚而热烈,使诗歌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和生命力。
短歌行诗歌内容梳理
![短歌行诗歌内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6559c52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ff.png)
短歌行诗歌内容梳理一、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二、内容梳理。
1. 人生苦短的忧叹(1 - 4句)- 曹操开篇就很直接地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就像我们平时喝酒的时候感叹,这人生能有多长呢?然后他又把人生比作“朝露”,早上的露水啊,一会儿就没了,这说明他觉得过去的日子过得太快了,而且一去不复返,剩下的日子不多了,满满的都是一种紧迫感。
这种感觉就像是你发现自己的假期快结束了,还有好多事没做,心里就有点慌慌的。
- 接着他说“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他心里的忧愁啊,一直都在。
那怎么解愁呢?“唯有杜康”,就是只能喝酒了。
这就像我们现代人压力大的时候,也会说“何以解忧,唯有喝酒”一样。
2. 对贤才的渴慕(5 - 16句)-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这里他把贤才比作明月,觉得贤才就像那遥远的明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得到。
他心里的忧愁又冒出来了,而且断不了,就像你想要一个很难得到的东西,心里一直痒痒的,又有点着急。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这几句是说贤才们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来拜访我,我们久别重逢,一起谈心宴饮,心里还念着过去的情谊。
这就像是老朋友好不容易聚在一起,大家一起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
3. 贤才无所依托与自己的渴望(17 - 20句)-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曹操看到月明星稀的景象,想到乌鹊南飞找不到合适的树枝栖息。
这其实是在比喻贤才们在乱世中漂泊,不知道该依附谁。
就像那些找工作的人,到处投简历,不知道哪家公司才是最适合自己的。
4. 表明自己的志向(21 - 24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一语文短歌行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短歌行知识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704c83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6.png)
高一语文短歌行知识点笔记短歌行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所创作的一种诗歌形式,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想。
在高一语文中,我们学习了这篇脍炙人口的作品,并从中汲取了许多知识点。
以下是关于高一语文短歌行的知识点笔记。
1.创作背景:短歌行创作于唐代,是民歌和乐府诗的结合。
在唐代社会中,民歌以其简练、朗朗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白居易从民间融合了乐府诗的元素,创作了这一新颖的诗歌形式。
2.写作技巧:a)简约明快的语言:短歌行以简单明快的语言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作者通过凝练的表达方式,使读者能够迅速抓住诗歌的主旨。
b)押韵技巧:短歌行多采用押韵的方式,使整首诗有鲜明的节奏感,更易于记忆。
c)运用排比:排比是短歌行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
通过排比句,作者可以将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3.主题与意境:a)抒发感慨:短歌行通过抒发人生的苦乐得失、荣辱成败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b)揭示社会现象:短歌行还可以通过揭示社会现象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出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切。
c)反映时代特点:白居易在短歌行中反映了唐代社会的一些特点,如物价上涨、官员贪污等,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4.文学价值和影响:a)深入民间:短歌行以其简单明了的语言风格,深入民间,传达了普通人民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
b)影响后世:短歌行的创作形式以及对人生、社会问题的思考,在后世诗歌创作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5.学习与思考:a)体会诗歌之美:通过学习短歌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歌作品独特的美感,感受到诗歌带给我们的思考和情感上的震撼。
b)提高语文能力:通过解读短歌行,我们可以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培养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提升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c)反思社会问题:短歌行中所揭示的社会问题,可以引发我们思考当下社会状况,关注社会发展,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对未来的思考。
通过学习和了解高一语文短歌行,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这一经典诗歌形式的美感,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增加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短歌行知识点
![短歌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c18366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80.png)
短歌行知识点曹操的《短歌行》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歌,其中包含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知识点:(一)诗词背景:这首诗写于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亲自率领大军南下,准备与孙权、刘备决战。
在赤壁之战前夕,曹操宴请宾客,席间写下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和壮志未酬的感慨。
(二)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曹操对人生短暂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以及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三)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它融合了抒情和叙事两种元素,既有对人生短暂和壮志未酬的感慨,又有对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渴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比喻、用典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四)文学地位:这首诗是曹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被后人广泛传颂,并被收入了《乐府诗集》,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之一。
除了引用典故:曹操在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比如“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中周公的故事,表示自己也会热情地接纳贤才,让他们在政治上得到重用。
(五)表达情感:这首诗不仅表达了曹操对人生短暂和壮志未酬的感慨,还表达了他对贤才的渴求和对建功立业的热情。
这些情感在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使诗歌更加感人肺腑。
(六)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还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它记录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前夕的思想和情感,对于研究三国时期的历史和文化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七)对现代的影响:这首诗对现代人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它告诉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并且重视人才和团队的力量。
《短歌行》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智慧的诗歌,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对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启示和影响。
《短歌行》文学常识
![《短歌行》文学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12b8f12d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a660e6d.png)
《短歌行》文学常识1.《短歌行》仰瞻帷幕,俯察几筵。
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倏忽,弃我遐迁。
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草草鸣麑。
翩翩飞鸟,挟子巢枝。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
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
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2.背景赤壁大战前夕,在曹军用铁索连舟之后,曹操看着大军威武的气势,以为不日就可以扫平四海,统一中原,不禁喜从中来,于是备齐鼓乐,以歌舞壮军威,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
曹操感此景而持槊歌此《短歌行》,意下抒发了自己立志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不禁令人感慨,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
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人们广为传唱!3.译文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短歌行课后笔记
![短歌行课后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f7bb760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c6.png)
短歌行课后笔记一、文学常识。
1. 作者曹操。
- 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
他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
2. 乐府诗。
二、诗歌内容分析。
1. 诗句解读。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开篇四句直抒胸臆,诗人在饮酒作乐的时候,感叹人生短暂。
“对酒当歌”描绘出一幅饮酒高歌的场景,“人生几何”则直接发问,表达出对人生短促的感慨。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用朝露易逝来比喻人生短促,“去日苦多”强调过去的日子已经很多,剩下的日子不多了,其中蕴含着一种紧迫感。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慨当以慷”形容歌声激昂慷慨,这种激昂慷慨的歌声背后是诗人难以忘怀的忧思。
“忧思难忘”承接上文,没有具体点明忧思的内容,却能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沉重。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诗人说只有美酒才能解除忧愁,这里的“杜康”代指酒,通过饮酒来解忧,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内心的忧愁之深。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把贤才比作明月,明月高高在上,难以摘取,象征着贤才难得。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再次强调忧愁,这种忧愁是因为贤才难得而产生的,并且这种忧愁绵绵不断。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想象贤才远道而来,屈尊前来探望自己,自己与贤才久别重逢,欢饮畅谈,心中念念不忘旧恩。
这里既表现出诗人对贤才的期待,也暗示自己对待贤才的真诚态度。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四句描绘出一幅月夜乌鹊南飞的景象。
明月当空,星星稀少,乌鹊向南飞去,绕着树飞了几圈,却找不到可以栖息的树枝。
这一景象隐喻着贤才在乱世中寻找归宿的迷茫,同时也暗示自己的阵营是贤才可以依托的地方。
高一必修一《短歌行》
![高一必修一《短歌行》](https://img.taocdn.com/s3/m/ff2dd58e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a.png)
高一必修一《短歌行》一、文学常识1. 作者- 曹操(155 - 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 诗歌体裁二、文本解读1.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 诗句赏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 起首四句,诗人以酒为媒介,发出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感慨。
“对酒当歌”描绘出一幅饮酒作乐的场景,而“人生几何”则陡然一转,引出对人生短促的悲叹。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早晨的露水,转瞬即逝,而且逝去的日子已经很多,这种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对时光匆匆的焦虑。
-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 这几句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忧思。
“慨当以慷”形容歌声激昂慷慨,诗人内心的忧愁难以释怀,只能借酒消愁。
“杜康”是酒的代称,这里表现出诗人在政治理想难以实现、时光匆匆流逝的情况下,内心的苦闷与惆怅。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 诗人将贤才比作明月,明月高高在上,明亮皎洁,就像贤才一样难以得到。
“何时可掇”表达了诗人对得到贤才的急切渴望,而“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则再次强调了求贤不得的忧愁不断涌上心头,这种忧愁是深沉而持久的。
-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 这几句描绘出贤才来归时的情景。
“越陌度阡”形容贤才远道而来,“枉用相存”表示贤才屈尊来访,“契阔谈讌”描绘出宾主之间久别重逢、欢饮畅谈的场面,“心念旧恩”说明诗人与贤才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彼此念念不忘过去的恩情。
短歌行内容概括
![短歌行内容概括](https://img.taocdn.com/s3/m/781ff5b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1.png)
短歌行内容概括
《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曹操创作的一首政治性很强的诗作,主要
内容为:
1. 对人生苦短的感叹,诗人觉得人生有限,应该抓紧时间建功立业。
2. 对人才的渴望,诗人希望能够招揽更多的人才,共同实现自己
的理想。
3. 对酒当歌的豪情,诗人在诗歌中表达了自己对酒的热爱,认为
酒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烦恼,放松身心。
4. 忧思难忘的情绪,诗人虽然饮酒作乐,但内心仍然忧虑国家的
前途和人民的疾苦。
5. 对天下归一的向往,诗人希望天下能够统一,结束战争和分裂,让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
全诗通过对人生、人才、酒、忧思、天下归一等主题的表达,展现了曹操的豪情壮志和政治理想,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短歌行》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
![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新教材统编版)《短歌行》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原卷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5897c65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e.png)
《短歌行》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一、知识点汇总1、原文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2、译文: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
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
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喜鹊向南飞去。
绕树飞了几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3、课下注释: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全句意思是,应当用激昂慷慨(的方式来唱歌)。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shēng):出自《诗经·小雅·鹿鸣》。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c180c57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e5.png)
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短歌行》文言文知识点《短歌行》是东汉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诗。
这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抒发了诗人求贤若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以下是关于《短歌行》的一些文言文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1、作者曹操(155 年-220 年 3 月 15 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2、文体《短歌行》属于古体诗中的乐府诗。
3、创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大概在赤壁之战前。
当时曹操亲率大军南下,欲一举荡平孙刘势力,统一天下。
在这一背景下,曹操深感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渴望招揽贤才,为其所用,以实现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二、重点字词1、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对着。
2、几何:多少。
3、去日苦多:过去的日子太多了,苦于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去日,过去的日子。
苦,苦于。
4、慨当以慷:歌声激昂慷慨。
慨,感慨。
当以,没有实义。
5、忧思难忘:心中的忧愁思绪难以忘怀。
忧思,忧愁的思绪。
6、何以解忧:用什么来排解忧愁?何以,用什么。
7、唯有杜康:只有美酒。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8、青青子衿(jīn):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9、悠悠我心: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10、但为君故:只是因为您的缘故。
但,只是。
君,指有学识的人。
故,缘故。
11、沉吟至今:沉思吟味到现在。
沉吟,沉思吟味。
12、呦(yōu)呦鹿鸣:呦呦,鹿叫的声音。
13、食野之苹:在野外吃艾蒿。
苹,艾蒿。
14、我有嘉宾:嘉宾,尊贵的客人。
15、鼓瑟吹笙:弹奏瑟吹笙。
鼓,弹奏。
瑟、笙,两种乐器。
16、明明如月:如同天上的明月那样明亮。
17、何时可掇(duō):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摘取。
18、忧从中来:忧愁从心中产生。
19、不可断绝:不能断绝。
20、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短歌行专升本重点知识
![短歌行专升本重点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fad9883a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a.png)
短歌行专升本重点知识
短歌行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由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
它
是一种以五言绝句为体裁的文学形式,主要描写了白居易在官场上
的遭遇和心情。
短歌行的专升本重点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作者背景,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曾历任
吏部尚书、检校太尉等职,因忠直而多次被贬谪。
2. 作品特点,短歌行以五言绝句为体裁,每首诗四句构成一个
整体,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通过对官场生活的描写,
反映了作者的忧国忧民情怀和对官场腐败的批判。
3. 主题内容,短歌行的主题内容涵盖了作者在官场上的遭遇、
对官场腐败的抨击、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其中,对官场腐败的批判是其重要的主题之一。
4. 对后世的影响,短歌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经
典之一。
总的来说,短歌行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一,其专升本重
点知识包括了作者背景、作品特点、主题内容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于学习和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
理解短歌行,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精髓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短歌行》知识汇总 “短歌行 ”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我们语文课文 中的《短歌行》是曹操的诗歌 ,一共有两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是语文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短歌行知 识汇总,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走进文学 殿堂,浸润其中,涵咏体味,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短歌行”是汉乐府一个曲调的名称, 是用于宴会场合的歌辞。
曹操集子里 现存 《短歌行》 两首, 课文选的是第一首。
作为一位政治家兼军事家的诗人曹操, 十分重视人才,这首诗抒发了他渴望招纳贤才、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
全诗三十二句,分四节,每八句一节。
第一节抒写诗人人生苦短的忧叹。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 苦多。
”“当”, 对着。
“去日”, 指逝去的岁月。
这四句意思是: 在边喝着酒, 边唱着歌时,忽然感叹道:人生能有多久呢?人生啊,就好比早晨的露水,一会 儿就干了,又苦于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 杜康。
” “慨当以慷”是“慷慨”的间隔用法,“当以”,没有实在意义,即 指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
“杜康”相传是发明酿酒的人,这里作酒的代称。
这四 句意思是:即使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诗人内心的忧愁还是难以消除。
用什么来 消除胸中的忧愁呢?只有借酒浇愁。
我们如何理解诗人这种人生苦短的忧叹呢 ? 诗人生逢乱世,目睹百姓颠沛流离,肝肠寸断,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得,因而发出 人生苦短的忧叹。
这一点我们可从他的另一首诗《蒿里行》中得到佐证:“白骨 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 第二节抒写诗人对贤才的渴求。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引用《诗经 郑风子衿》 中的成句。
“青衿”, 周代读书人的服装, 这里指代有学问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念之情。
这两句意思是:你的衣领青青啊,总是 让我如此挂念。
原诗后两句是:“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思是:虽然我不 能去找你,你为什么不主动给我音信?曹操由于事实上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去找那 些贤才, 所以他使用这种含蓄的话来提醒他们, 希望贤才主动来归。
“但为君故, 沉吟至今。
”“沉吟”, 低声叨念, 表示渴念。
这两句意思是: 只因为你的缘故,
让我渴念到如今。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四句以女子 对心爱的男子的思念比喻自己对贤才的渴求。
“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 鼓瑟吹笙。
”这四句引自《诗经小雅鹿鸣》,《鹿鸣》是一首描写贵族盛宴热情 款待尊贵客人的的诗歌。
前两句起兴,意思是:野鹿呦呦呦呦地叫,欢快地吃着 野地里的艾蒿。
以下各句描写宾客欢宴的场面,这里引用的两句意思是:我有许 多尊贵的客人,席间弹起琴瑟,吹起笙乐。
诗人引用这几句诗,表示自己对贤才 的热情。
第三节抒写诗人对贤才难得的忧思和既得贤才的欣喜。
“明明如月, 何时可 掇?”“明月”,比喻人才。
“掇”,拾取,摘取。
意思是:贤才有如天上的明 月,我什么时候才能摘取呢?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由于求才不得,内心不 禁产生忧愁,这种忧愁无法排解。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 恩。
”“ 陌”、“阡”,都是指田间小路,东西向叫“陌”,南北向叫“阡”。
“枉”,枉驾,屈驾。
“用”,以。
“存”,探问,问候。
“契阔”,久别重逢。
“讌”,通“宴”。
“旧恩”指往日的情谊。
这四句意思是:(客人,即指人才) 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枉驾来访。
主客久别重逢,欢快畅谈,念念不忘往日的情 谊。
前四句诗人把寻求贤才生动地比作“欲上青天揽明月”, 借以表明求贤不得 的苦闷和忧思;后四句描写贤才既得,喜不自胜,欢乐无穷的情景。
第四节抒写诗人对犹豫不决的贤才的关切和渴望天下贤才尽归自己的抱负。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匝”,周,圈。
意思是:明 月朗朗星星稀,乌鸦向南高高飞。
绕树飞了多少圈,不知哪根树枝可栖息。
这四 句是说那些贤才在三国鼎立的局面下无所适从, 不知道投靠到谁的门下。
诗人希 望他们不再犹豫,赶紧到自己这边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 归心。
”前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话:“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 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
”后两句借用典 故,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说他“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 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
这四句意思是:山不以它的高而满足,海不以它的深 而满足。
周公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能心悦诚服地来归顺。
诗人 用“山不厌高,还不厌深。
”比喻贤才多多益善。
以周公自比,表明自己决心礼 贤下士,希望贤才全部归己,帮助自己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宏图大愿。
这几句 画龙点睛,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