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质疑策略优秀获奖科研论文【摘要】课堂质疑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增添课堂趣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二者完美结合的充分体现,更是以此为契机,通过课堂教学联系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态度、自信心的培养手段。
【关键词】质疑难易适度梯度重难点启发性平等性1G623.51A 2095-3089106-0152-01一、质疑要难易适度在数学教学中之初教师要设计好问题的难易度。
首先问题的难易度,决定着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难易程度设置必须考虑学生群体及个体之间的差异;其次问题的难易设置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性,而且学生受家庭环境及家长素质影响思维方式也存在较大差异;第三,问题难以设置要接近学生新旧知识的结合点,数学课堂知识衔接逻辑性较强,所以问题设置必须充分考虑新旧知识的链接;第四,提出的问题能够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跳一跳,摘下那个桃”,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享受自身成功的快乐,达到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设问要有梯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引疑、释疑,把学生的兴趣牢牢吸引住,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向纵深推进。
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实际和思维特点实际,课堂设问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形象到抽象,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设疑达到思维目标的确立,通过引疑让学生朝着既定目标方向进行思考,最后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完成释疑的思考目标,让思维由“未知区”向“最近发展区”最后向“已知区”转化,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质疑要问在有疑之处数学课堂中教师提问必须在学生有疑之处,让学生感受这个问题必须在此处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本课时教学任务,也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学生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从而会激起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如果教师没能把问题问在学生的有疑之处,而是满堂问或随意问,这样的问题都会引起学生的厌倦,也影响探究教学的效果。
数学教学中实施质疑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实施质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即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贯彻这一原则,要求教师恰当而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还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科学地、灵活地实施质疑,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有效途径。
一、科学地实施质疑,创设最佳的学习心境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内存动力,这种动力可称为内驱力。
因此,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学生心理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的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这一课时,我设计了以下过程:(1)开始,教师指导学生复习了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为本节学习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是提供了激疑的源头。
(2)教师让学生任意报几个数,老师迅速说出能否被3整除时,学生露出了惊奇、佩服的表情,个个跃跃欲试。
(3)学生的求知欲被激起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39、5739”这两具数能否被3整除。
学生迅速说能被3整除。
这两个数确实是能被3整除。
但当老师问到为什么时,学生回答说:“我想个位上是3、6、9的数都能被3整除。
所以39、5739能被3整除。
”学生这样回答,一是受到了根据个位数来判断的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错误地认为教师之所以能迅速说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也是以此为依据的。
学生的回答在教师的意料之中,因此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教师不马上予以纠正。
通过对上面两组数的对比观察和验证,学生虽然颖惑更深,不知道空间个数的什么特征来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用旧方法(看个位上的数)不行了,因而产生了探求新方法的强烈欲望。
在数学课堂中让质疑展翅
在数学课堂中让质疑展翅【论文摘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但要承担起“传道授业”的光荣历史使命,而且还要在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上多下功夫。
一个国家民族要发展创新,质疑能力尤为重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的创设情境、大胆实践,让学生在质疑中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
【关键词】质疑培养科学能力“石本无火,相击发现灵光;水尚无华,相荡发现涟漪”。
孔子说:“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索,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在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事实上,质疑是创造思维的首要条件,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方能创新,因此,教师应改变观念,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导学生大胆陈述自己的想法,甚至不够成熟的想法,对教材提出异议,对问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不盲从于现在的结论,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善于质疑的思维品质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
”教学中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不断提出问题,逐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么教学中应当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质疑的技能呢?一、营造和谐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教师满脸期待的问:“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懂得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
”当一个学生战战兢兢举起了手,提出问题时,老师却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我不是刚刚才讲清楚,你怎么到现在还是不明白呢?”时常听到这样回答的孩子们,他们提问质疑的兴趣就在不知不觉间被渐渐打消掉了。
我们长期以来,对学生的质疑没有足够的肯定和鼓励,有时甚至持否定或不屑一顾的态度,结果是:学生墨守成规,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敢质疑,把教材和教师的话当作绝对权威,渐渐地,他们在课堂上不活跃了,思路窄了,见解少了,想质疑的精神淡漠了。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人类社会,人们的处处都离不开数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和我们理想中的数学教学效果却相去甚远,过分地关注课堂教学结果,忽视了课堂的过程性、实在性和思想性,重理论的学习、轻能力的培养等等,使得小学数学教学一定程度上背离了素质教育,倾向于“应试教育”。
那么,如何改变这些现状呢?一、善于创设情境,重视新课导入教学是科学,又是艺术,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时总会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善于创设教学情境,重视新课的导入。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科学的导入,能够引领全课的学习,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考。
所以我们在新课开始前应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感,点燃创造火花,调动热情,提供创造的“能源”。
课一开始就把发生在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纳入到课堂中来,都会引起其极大的兴趣,与其产生共鸣。
那些抽象性很强的数学知识,如果借助于生活时间这个直观教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这就要求情境尽可能接近学生的经验,才能让人人参与数学学习,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学“教学循环小数”时,课一开始我对学生说,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老师一、二,一、二、三地拍手。
同学们跟老师一样进行拍手游戏。
拍了5次以后,老师问学生:谁发现拍手时哪些数字重复出现?学生立刻回答:有一、二、三这三个数字重复。
老师又问学生:谁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种重复现象?学生回答:可以用“循环”一词来概括。
通过学生参与游戏,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新知。
二、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设计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所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让学生在道德修养上有所得;不仅要关注绝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健康,还要展示学生的个性;真正体现体育精神的精髓——拼搏、合作、进取。
小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论文
小学生数学课堂质疑能力培养探讨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要求自己的弟子百事问,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现代教学过程中,强调发现知识的过程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探究的精神。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也提到: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要有提出疑问的意识。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他们的质疑能力。
一、优化环境,营造质疑氛围1.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民主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意识,在课堂上要注意营造愉快、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接纳学生的奇特问题,并赞许其好奇求知。
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能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
2.鼓励求异思维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判断所学知识,鼓励学生有不同的想法,并要求学生经过自己的独立观察思考后提出疑问。
学生质疑,集体解疑探究,经老师引导总结,使数学知识得到了深化和拓展,让学生的求异思维精神得到了鼓励和巩固。
3.拓展问题,培养质疑精神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应基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再深入挖掘教材隐含的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因素,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引申。
这样不仅拓展了教材,而且鼓励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创设情境,让质疑成为可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育学中也提到: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善疑、善问、多思、深思的习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恰当地创设一些情境,让学生在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欲望,这样一节课就成功了一半。
1.操作式情境新课标中提出: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推断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数学课堂中质疑与创新思维培养论文
浅谈数学课堂中质疑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
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要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为长进”。
作为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问难能力是让学生思维变得活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好方法。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又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而思维又是由疑引起的。
学生心中有了疑问,才会促使他们向老师质疑,以解心中疑团,获取新知识。
因此,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不断探究过程中,引导其质疑,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生趣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对老师既迷信又崇拜,对困惑既渴望质疑又害怕“出错”。
思维活动总不能跳出老师预先设计好的“圈子”。
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无条件地接受知识,也不敢向老师、课本质疑。
因此,我们认为想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要善于创设情境,巧设疑点,引发动机,使学生心愤愤,口悱悱,唤起求知的欲望。
高质量的“疑”能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使课堂呈现生动活泼的局面,能使学生学起来乐趣无穷。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图形来认识周长。
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不规则的图形如何计算周长。
这时,教室里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学生也和同桌议论起来。
就在这种情境下,我逐步引导学生用纸把长方形、正方形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探索长方形、正方形边和角的特点,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探索和交流一般平面图形周长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这样,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
在数学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一个“活”字,根据课堂情况,积极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将自己的疑惑提出来参与研究。
二、指导方法,让学生学会质疑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好学习方法比掌握好数学知识更重要,适用性更广泛。
教师只有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质疑”教学,演绎数学课堂更精彩
“质疑”教学,演绎数学课堂更精彩-中学数学论文“质疑”教学,演绎数学课堂更精彩潘翠军(丹阳市司徒中学,江苏镇江212331)摘要:数学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的学科,培养数学质疑能力是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它是创新的先导。
因此,质疑往往是创新的开端,是探究事物发展规律的起点。
本文通过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给质疑方法和提供质疑机会三方面探讨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落实质疑教学这一方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质疑教学;有效途径中图分类号:G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351(2013)-12-0046-01 一、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不会提问就意味着不会创造,因为任何创造知识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增强质疑信心,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质疑。
(一)营造质疑氛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师生关系的优化,注重培养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
把师生关系定位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情感上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能为学生提出问题创设良好氛围。
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想解放,大胆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创新。
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讨论、交流中体验到平等、民主、理解、信任、亲情与爱护。
当学生能当众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够向教师质疑的,都要予以表扬。
并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要认真聆听,不能随便打断他们的发言。
对一时语塞或害怕发言的学生加以鼓励:“别着急,慢慢想,老师相信你能想出来。
”对回答出错的学生同样加以鼓励:“你能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这很好,这个问题你能换个角度想一想吗?”这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感到教师和蔼可亲,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
(二)增强质疑信心学生提问的信心,来自于教师的肯定和鼓励。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以不同的方式充分肯定并鼓励学生提问,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摘要:精彩的小学数学课堂需要精彩的生成,简单的说也就是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主动的以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为原则,尽可能的使教学精彩起来,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学的质量以及效率。
本文简单的探讨让小学数学课堂更精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措施叶澜教授曾经指出:“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是当今时代的要求,只有动态变化、生机勃勃的课堂才是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高涨,高潮迭起,充满活力的精彩课堂。
因此,在当今时代的背景下,巧妙的预设固然很重要,但精彩的数学课堂更需要精彩的生成。
一、利用多媒体加强小学数学课堂的精彩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是衡量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而多媒体教学往往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
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变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的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既能提供直观形象和生动逼真的动态图像,又能伴随着图像的变化、动听的音乐,诱发愉快的学习情绪,有利于学生掌握数学知识。
例如,在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进行剪拼、操作等活动,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长方形,有的把圆剪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分别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尝到了独立思考的乐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然后在教学时进一步设问:“把圆剪拼成哪种图形的方法最为简单和最易操作、推导?”这一提问把学生的思维兴趣推向高潮,这时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逐一展示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各种方法,学生很快归纳出最简单易行的方法并说明为什么,学生达到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堂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不敢质疑,质疑能力缺乏,老师不愿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屡见不鲜.。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论文,欢迎阅读!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篇一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 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让学生敢质疑、愿质疑、能质疑、善质疑四个方面来提高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策略,以期为提高学生质疑能力提供帮助.初中数学;质疑能力;策略疑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没有质疑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没有质疑,学生就不会深入思考.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数学课堂开始大力倡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但在当前的教学中,学生不敢质疑,质疑能力缺乏,老师不愿让学生质疑的问题屡见不鲜. 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的现状,提出了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对策,与同行进行交流.一、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质疑能力现状分析1. 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一味地向传授知识,个别教师压制了学生的质疑欲望,学生丧失了质疑的勇气.2. 部分教师业务能力不强,搞“一言堂”,对学生的质疑感到紧张,害怕失去“面子”,甚至认为有疑问就是学习不认真,以致学生有疑而不敢质疑,3. 当前学校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教师不敢也不想进行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教学实践,一旦学生有质疑,就会招致同学的起哄和教师的讽刺挖苦.二、初中数学教学学生质疑能力培养策略1. 创设质疑氛围――让学生敢质疑学生的质疑取决于教学的良好氛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师道尊严的传统教育思想告别,积极创设营造和谐融洽的质疑氛围,有意识地营造自由、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做到想质疑、敢质疑、能质疑、会质疑,从而圆满地完成教与学的过程. 如教师可以利用教材,辅导书中的一些不足、错误,鼓励学生向权威挑战,教师也可以在教学中故意出错,批判精神和质疑品质,有助于质疑意识的形式. 培养学生的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名学生,特别是对学困生更应该倾注以爱心和耐心,鼓励学生对不明白的问题大胆进行质疑. 也可以在教学中结合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已知的生活经验,创设一种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的情境,激发质疑的兴趣,引导学生从内心的真实需要出发,提出问题,开展探究.2. 激发兴趣――让学生愿质疑兴趣始终是一个重要的内驱力,激发兴趣教师首先要运用多种趣味无穷的课堂教学形式,从学生的需要和实际情况出发,把教学内容教“活”、讲“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在课堂上对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和不明白的地方提出问题,对教师、学生、文本产生质疑.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这样问学生:“当你知道一个圆是轴对称图形之后,你会提出什么问题呢?”这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不少学生提出了比较好的问题,如“它的对称轴是线段还是直线呢?”“它有多少条对称轴呢?”等等. 其次就是通过质疑、释疑等环节,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通过挑战体验质疑的快乐,使学生爱质疑,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时教师在评价中一定要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学生的质疑超出教师课前的预设,教师不能不管不顾,一定要肯定学生积极动脑的一面,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学生质疑有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全体学生一起解决;对于学生的质疑有争议,就要组织学生一起开辩论会,相互交流,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发散性.所以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激发和保持学生质疑的兴趣,3. 给质疑留余地――让学生能质疑质疑余地就是给学生自主思维的空间,老师给学生自由度,让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点活动空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让学生能找出问题,能问出问题,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就要避免教师在教学中出现“满堂灌”的现象. 首先教师明确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把学生引导到一条正确的学习道路上. 其次教师要指出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以便学生能围绕重点拓展思维. 最后就是教师到位的、及时的对学生提出的质疑,进行点拨、解释,并加以指导,让学生解惑,得以求知. 这样通过课堂的留空白让课堂有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在提问中进行质疑探究,通过质疑空间的创设来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和精神.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和民主和谐的教学意识,来接受学生对自身观点的质疑.4. 指导质疑方法――让学生善质疑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养成,需要教师的培养,教师要依托学生好问的求知天性来培养学生“质疑”能力,通过给学生介绍质疑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在哪里提问题,在哪里提有价值的问题来“会问”,培养学生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进行有价值的质疑. 首先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明确质疑的方向,以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单位,建立相应的质疑方法;其次在教学时做好示范提问,教给学生质疑的重点,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提问;再次让学生学会迁移,尝试质疑方法,最后让学生勤于反思,培养质疑能力. 如一位教师在讲“平行线的性质”时,首先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三线八角”,然后让学生探究平行线性质与判定的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思考、质疑、分析、实践中得出结论,体会角与角、线与线之间的逻辑关系,再结合图形,用符合逻辑推理的语言,让学生说出推理步骤;最后,准确规范地写出推理过程,这样让学生通过质疑就能更深入的认识知识点的外延.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哪怕质疑的问题价值不大,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对于质疑跑题的,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及时调控,不放任自流,让学生逐渐学会质疑.总之,数学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能力的培养不能急于求成,要一步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慢慢来培养,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积极性,来逐步地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参考文献】[1]陈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浅析[J].新课程学习,2012.5.[2]闵晓颖.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J].数学之友,2011.8.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疑能力培养篇二【摘要】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积极创设质疑情境,教会学生质疑方法,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学会释疑,发展问题意识,培养质疑能力.【关键词】质疑;示范;尝试;主导“质疑是人的思维走向深刻的开始. ”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基础上,要理解知识的内在实质,就必须不断质疑才有新的发现. 每一名学生都是富有个性,极具潜力的思维主体,课堂教学无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思维空间,可以诱发学生对学习过程、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的发问、猜想、探索和反思,教师努力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做到相机诱导,有的放矢,鼓励学生自己释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或应用不断地提出质疑,发展问题意识,探究精神,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促进每名学生的充分发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教师创设教件,给学生质疑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能大胆质疑,是他们积极思维的结果,也是主动参与学习的表现. 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依据学生学习数学的认知规律,在每一环节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创设条件,营造质疑机会. 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打下良好的质疑心理基础. 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去挖掘教材,产生种种疑点,并准许其有疑即问,不懂就问,哪怕这些问题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教师都要认真对待,保护其质疑的积极性,切忌压服或讥讽. 如,我在教“角的认识”这节课时,介绍到教师和学生使用的三角板的其中一块:三个角的度数分别是30度、60度、90度的特殊角,一名学生立即提出这样的疑问:“老师,我手上的这块三角板比你那块要小得多,我认为它的三个角的度数应该比30度、60度、90度小,怎么会一样大呢?”听完这个问题,我感到又惊又喜,惊的是学生竟提出出乎老师意料的问题,庆幸自己为学生提供了质疑的机会,要不然这个问题恐怕要等到课后作业中才暴露出来,不利于学生对角的大小概念的形成. 喜的是学生能大胆及时地把心中的疑问亮出来,使潜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可见教师给学生一个质疑的机会是多么重要啊!它不仅使学生思维得到淋漓尽致地展现,而且增强了孩子战胜困难的信心.二、教师示范质疑,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课堂教学的传统习惯是“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在这种教师唱独角戏的课堂上,学生依赖性很强,不善于甚至不会自己提问,现在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对学生质疑的基本方法,为今后学生知识迁移,学生会独立质疑做好铺垫. 如,“分数乘法”的教学,有2个知识点,即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教材中安排了三个环节,分别是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小数乘以分数. 通过每个环节的教学,强调三种不同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从而形成紧密相连的知识结构网络. 在教学“分数乘以整数”时,我是这样为学生示范质疑的:a.例题有什么特征?b.算式表示什么意义?c.计算时为什么要用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通过迁移,为学生对分数乘以分数和小数乘以分数进行较正确的质疑做好铺垫,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自己不明白、不理解、认识较含糊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进行质疑. 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感到学习中处处有问题可提.三、学生尝试质疑,教师适当引导当学生明确了质疑的方向,知识内在结构体系又为学生的知识迁移奠定基础,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进行质疑,教师适当予以总结、纠正,使之不断提高并达到熟练,具有较强的质疑能力. 如学生可以对照“分数乘法”的质疑方法,进行类比,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质疑方法. 又如,在教“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时,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后就提出如下疑问:a.为什么第一步一定要用被除数的最高位上的数除以除数?b.除法中的竖式,为什么一次要分成2个层次写?c.当有余数不够除时,能不能添上0继续除?d.遇到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怎样除?等等.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提出不同层次的问题. 教师围绕教学的重难点,选取有一定代表性的问题展示出来进行交流总结,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就会质疑.四、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学生质疑水平当学生明确了质疑的方向,通过正确迁移,已具备一定的质疑能力. 但有时学生的质疑涉及面广,甚至有的问题根本不着边际,听起来就显得“多而杂”. 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思考哪些问题提得好,好在哪里,哪些问题不着边际. 关键要让学生明确质疑要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才能使问题变得“少而精”. 同时对一些关键问题,如果学生没提出来,教师也可自我设问质疑,不断打开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养成自觉质疑的良好习惯. 如在教学应用题:这条道路,如果我们一队单独修,12天能修完,如果我们二队单独修,18天才能修完,如果两队合修,多少天能修完?我先引导学生读题,之后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质疑. 有的学生就问“这条路有多长不知道不能求”,有的学生“能不能用假设法来求呢”,教师根据学生的质疑,及时抓住重点进行释疑,之后学生有的假设这条道路18千米、有的假设这条道路30千米………但最后的答案都是一样的,这时教师又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通过质疑的讨论使学生明白把这条道路设成1最简便.总之,质疑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师生长期共同努力. 学生敢问、爱问是培养的前提,会问、善问是培养的关键. 在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让学生掌握质疑的方法,最终踏上创新学习的征途.【参考文献】[1]郭玲.“翻转课堂+CDIO”教学应用模式研究[J]. 广州职业教育论坛. 2016(02).[2]徐苑苑,张际平. 开放教育资源的应用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05).。
论文《质疑让课堂更精彩》
论文《质疑让课堂更精彩》王军政2010年12月22日一、质疑,让课堂更精彩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奠基石。
质疑是学生深入思考探究的一种积极表现。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好奇好胜是学生的天性,教师要善于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特点,给他们创设情景,鼓励他们大胆质疑,使学生具有“海阔凭鱼跃”那样良好的“竞技状态。
”新课标倡导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生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让学生会“疑”、爱“疑”,这些都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
因此,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通过创设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引入到教学中来,并积极启发、诱导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想问,从不想问到多问,从不会问到善问,以此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一、初读课文,表层质疑在预习或初读课文时,学生会提出许多问题,如对课文的故事情节、时代背景及字、词、句等表层的质疑。
因为是初读,所以这些问题一般还较为肤浅,通过仔细读文或运用工具书就能解决。
随着疑问的解决,学生所获得的主要是以感知为基础的知识和感受。
但有些问题比较散乱,有些问题也不是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就能解决这时,教师的梳理工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师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以肯定的态度进行分类、梳理,从而让学生发现学习的重点、难点,进而带着问题去学习课文,解决问题。
同时学生的心里特别希望自己提出的问题能够得到大家的重视,并得以解决。
因此,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尤其要注意激发的学生的质疑意识,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二、研读课文,深层质疑质疑的深度与读者的能力和对文章的感悟程度密切相关。
质疑,绽放朵朵奇妙之花论文
质疑,绽放朵朵奇妙之花摘要: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形成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关键词:质疑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宋代陆九渊说过“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这句话揭示了学习贵在有疑的道理。
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在此基础上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形成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一、激励:让学生敢于质疑小孩子好奇心强并且思维异常活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一些问题和想法,却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或不敢向老师提出。
一方面学生具有畏难情绪,怕提出的问题不恰当会遭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另一方面,教师对这个问题处理不当,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所以教师要善于激励学生质疑。
首先,教师要从思想上更新观念。
教师要把自己从“害怕学生质疑”和“害怕完不成教学任务”的观念中解放出来,把“你今天学到什么知识”转变为“你今天向老师提出了几个问题”,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力,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力。
其次,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把课堂变成学生交流、学习问题的地方,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人际关系,使学生消除质疑的顾虑,在学习过程中敢于随时提出问题,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多思多问的“问题意识”的目的。
再次,充分利用教师的肢体语言。
教师要充分地给予学生鼓励。
老师的一个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轻轻的抚摸对孩子来说都是无比的自豪。
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当前课堂教学现状还普遍停留在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这么一个简单的形式上,教师把学生当做需要接受教育的被动者,依靠简单的重复、强化来维持学生的学习活动,致使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对学习失去了兴趣。
第一,教师要适当“糊涂”,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当前教育习惯思维中,老师是权威,书本是权威,不会出错,也不能出错。
运用质疑策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运用质疑策略提高数学学习效果摘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教师应该根据当前小学生的接受特征为其选择最为适宜的教学方案,从而使学生数学学习自主性得以激发,这也可以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体验。
当前,质疑教学模式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有广泛应用,今后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也应该积极落实质疑教学策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质疑方法,进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样更加有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究,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数学课程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于此,本文也对运用质疑策略保证学生数学学习成效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质疑策略一、质疑教学策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应秉持的原则(一)和谐性原则想要使质疑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当前数学学习效果,应该将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为入手点,需要教师与学生互相信任,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有在这种具有开放性、和谐性的课堂氛围中开展课程教学活动才能使教学成效得到保证。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教师也要认真聆听学生提出的质疑,尊重每一个学生的观点,与学生一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二)引导性原则教师要在小学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从而使学生好奇心及求知欲得到激发。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知识及阅历都较为有限,因此,在学习新知识点时,经常会在脑海中产生多种疑问,而这些问题往往也是学生好奇心的重要体现,教师应该借助学生所产生的质疑对其进行适当引导,从而使学生对数学问题有更深入的探究,这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欲望。
二、运用质疑策略提高小学数学学习效果路径分析(一)保证质疑难度适当,且善于对学生进行有梯度的引导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时,想要使学生学习成效得到保证,应该保证教学方案应用的合理性,在落实质疑教学策略时,要保证问题设定的难易程度适中,与当前小学生的理解能力相符。
在质疑中培养数学创新意识论文
在质疑中培养数学创新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每个人在数学上都要有所发展,让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为学生提供条件,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育改革也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于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质疑。
一、提倡民主教学,营造创新氛围教师充当一个指导者、合作者或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课堂内创设一种民主、科学、宽松、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允许学生发问,让学生产生参与欲望,无所顾忌地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做好铺垫。
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先发给每人四张大小一样的长方形纸条,让每个学生把每张纸条通过折和画,分别用阴影表示出1/4 、 2/8、4/8 、 3/12让学生观察、比较,发现其中三张纸所画的阴影部分的大小完全相等,可用等号连接,而另一张所画阴影与这三张不相等,即4/8 与另外三张不相等。
学生从中产生疑问,,激发进一步探索的欲望,教师接着又让学生对照直观材料,有序观察,分析,比较这三个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变化,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中发现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从而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而不能只给出结论,让学生难于理解,也许当时记住了,过后又会忘掉。
此外,学生提问时,教师要有专注的目光和神情,使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所提的问题非常重视,这是一种无形的力量,让学生相信,即使问题提的不恰当,也会得到教师耐心的帮助,这无疑为学生学会质疑,形成创新氛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创设问题情境,唤起创新欲望。
“学贵有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创新意识的火把,在教学中,教师必须认真挖掘教材,恰当使用教材联系实际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与要掌握的新知识发生冲突,产生认知矛盾,从而唤起欲望。
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为例师:下面各数能被3整除?6336691239639师: (生回答后,引导他们观察)。
巧妙运用质疑 打造有效数学课堂论文
巧妙运用质疑打造有效数学课堂摘要:文章从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的角度,指出作为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以外,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质疑”引入课堂,让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并从努力营造质疑氛围、巧妙创设质疑情境、相机教给质疑策略三个方面阐述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质疑;数学课堂;有效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6-121-01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不会没有疑惑,没有问题。
但我们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上是灌输——接受,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
使得本应生动活泼的数学学习变的死气沉沉,使得充满想象和创造热情的儿童变的墨收成规,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求疑问难的精神,思维缺少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使得好多学生都认为数学既枯燥又难学。
小学阶段是学生的思维活跃时期,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小学数学老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以外,更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质疑”引入课堂,让其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从小激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良好的创造性学习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创造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全面提高教学效率呢?教学中,我主要进行了以下尝试:一、努力营造质疑氛围小学生天性好奇,求知欲旺强烈。
当他们具有质疑意识时,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
因此,教师要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质疑意识,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兴趣,使学生因趣生疑,因疑生奇,因奇生智。
但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老师还是在一个人“表演”,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构建质疑课堂,提高学生数学品质-构建数学质疑课堂的实践与研究
构建质疑课堂,提高学生数学品质-构建数学质疑课堂的实践与研究【论文摘要】: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总是会产生很多疑问,但很多学生不敢问、不善问、甚至有些学生懒得问,本课题是根据当前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现状,结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提出的。
它的意义主要是探索数学课堂如何在质疑环境中让学生构建自主性学习方式,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发展潜在的能力,提高学习的综合素质。
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课堂质疑能力,为学生终身所用!【关键词】质疑主动求知提问引放收一、问题的提出(一)质疑源远流长南宋理学家朱熹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疑。
”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
”“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否则,将来就做不了最一流的工作。
”他们无疑都阐释了学会质疑的重要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悟,有悟才有创新的意识、才会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新课程改革的呼唤新课标呼唤课堂质疑在新课程呼吁了多年的今天,质疑已被提到了日程上。
细观现在的教学,不难发现质疑能力我们的学生大多已具备。
但在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又有多少的教师有意无意地忽视了学生的质疑。
当然学生是一个有丰富心理变化的群体,思维非常活跃,对于教学中学生会生成怎样的“疑”,我们教师无法预设。
为此,就需要我们教师探索出用怎样的策略让学生那偶然闪光的“疑”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服务。
(三)现实数学课堂期待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解决问题教学渐渐达到一定难度的时候,出现了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缺失,质疑能力弱化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不敢或不愿质疑、不能或不善于质疑。
据“我国中小学生学习与发展”课题组的最新研究发现,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在课堂上质疑的积极性越来越低。
调查结果显示:在上课遇到问题当场主动提问的学生中,小学生占13.8%,初中生占5.7%,高中生仅占2.9%。
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采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和培养高中学生的问题意识特别是质疑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成为我们教师在数学课堂研究的重点。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
让数学课堂更精彩【摘要】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旋律,这样必然要带来课堂教学的变革,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自然要变。
教师的角色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创造新型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而且让学生充分从事探究学习活动,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数学课堂创造新型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我们正处在一个突飞猛进、翻天覆地的信息时代,知识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的主旋律。
因此教师的权威已经受到了挑战,这样必然要带来课堂教学的变革,不言而喻,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自然要变。
一、教师的角色要作出相应的改变《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就是说教师要从一个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要从教师空间支配者的权威地位,向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换。
1.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传统意义的教学,就是老师讲,学生学,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
这样,阻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是课程和学生联系的纽带,是促进两者沟通的桥梁。
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用学生的眼光,从学生角度,缩短教材与学生之间距离,引导学生走向教材,再由教材走向社会。
如在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老师让学生把自己从家带来的盒子当成积木搭成不同的作品,然后从组成积木的盒子中寻找图形的形状,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图形,感受图形。
从这一例子中可以看到,正是教师的引导性工作,缩短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从而不仅使学生尽快的学习知识,发现规律,而且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了动手操作能力。
3.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合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关系,师生互动、合作中学到知识。
“有效质疑”为严谨的数学课堂添光彩
“有效质疑”为严谨的数学课堂添光彩一般而言,有效质疑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使一个严谨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但是,要想有效地质疑,需要一些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在质疑中找出正确的结论。
因此,为了让一个严谨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我们有必要了解如何有效质疑这一技能。
首先,要懂得如何运用有效质疑的技巧,就必须明白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提出,以及如何使用有效质疑的方式有效地追根溯源。
通常来说,当一个学生在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遇到非常复杂的数学问题,此时,有效质疑可以帮助学生把复杂的问题分解成更为容易理解的单元,进而产生更多更有价值的想法。
其次,有效质疑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模型的内在机制。
例如,一个学生掌握了如何使用抽象性的模型去推测特定的问题,但可能对模型的内在机制还存在一定的模糊性。
在这种情况下,有效质疑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模型的内在机制,也就是说,学生能够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以便能够达到更加深入、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外,有效质疑也可以通过将数学与其他学科相联系,从而使课堂教学模板更加丰富多彩。
例如,可以利用经济学的概念去理解某种数学关系,或者使用文化学的分析去解释某种数学问题的影响。
这样的多元学科交叉就为严谨的数学课堂添加了不同的见解,也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问题,受到更多的启发。
最后,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老师也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写有效质疑。
在学习期间,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有效质疑的练习题,比如要求学生针对某种数学模型进行挑战性的问题,以便了解这种模型的内在机制;或者给学生一些多元学科交叉的练习题,比如要求学生针对某种数学问题做出文化学方面的分析,从而让课堂更加有趣多彩。
综上所述,有效质疑可以让一个严谨的数学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上面的技能和可行的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有效质疑的技能,从而使数学课堂变得更有意义、更有趣味。
只有当学生掌握了有效质疑这一技能,严谨的数学课堂才能真正添加光彩,让学生从中受益。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_数学论文.doc
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质疑”_数学论文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一、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要将“质疑”引入课堂,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明确提问不仅是教师的权利,更应该是学生的权利。
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基础上,大胆质疑,积极探索。
由于学生间存在着个别差异,在质疑问难时,往往不能提在点子上、关键处。
这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他们质疑问难的热情。
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重点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解答。
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宽松、活跃的质疑氛围。
二、教给方法,让学生有“疑”可质从心理学角度说,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教给质疑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
可让学生这样想:概念:为什么这样表述?能否增加或删改一些字词?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质疑。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引导学生对分数含义的关键词质疑,如“为什么单位‘l’的‘l’字要加引号?”计算: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质疑。
例如,在教学“一个数除以小数”56.28÷0.67时,可质疑“为什么一定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化为整数?”应用题:列式的依据是什么?力求寻找更好的解法。
例如,在教学“分数工程问题”时,可问“为什么可以用单位“l”来代替具体的数据。
”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这是学会质疑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于“疑”,有很多名人名言。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
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
”“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启动思维的起点。
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激疑启思呢?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思维的中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
而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听,习惯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他们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不爱问,缺乏自信。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
传统的不良师生关系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感觉通常是敬畏的,敬而畏,畏而远。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地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
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
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谁的答案与众不同?”“你真会想”“你的看法很独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应从兴趣入手。
儿童有了兴趣就
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比如:在教室的公示栏上贴一张表格,上写“提问题争红旗”。
提出质疑或问题,记一颗五角星,看问题提的好,质疑的有道理可记两颗五角星。
每周一评比,评出周冠军,也可累计评出月冠军。
每堂课都可以加分评比,让学生喜欢上“质疑”。
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我出示例题: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
我问: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分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踊跃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黄瓜比种番茄的面积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呢?学生说出算式后,我让学生估算一下1/2+1/4等于多少?一生说2/6,一生提出质疑:分子分母能直接相加吗?我立即大加赞赏,加两颗星。
全班“沸腾”。
我接着说要想知道对不对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推派代表发言。
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效果很好。
三、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爱问
营造生动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
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
一位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
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
多媒体播放一半,画面停止,学生充满好奇: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疑问脱口而出。
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又如,教学“找规律”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再让学生合作数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讨论其间存在什么样的规律,通过讨论很快得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首尾相同,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
找出规律,还要加以验证,我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和圆片摆一摆,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验证了自己发现的规律。
这时有位学生举手,我示意让他说:如果两端的物体不相同,两种物体的个数会怎样?我表扬了他,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又忙开了,动手摆放,并且找到了答案: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
我顺水推舟:如果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围成一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
学生们又动手摆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来。
我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其实,学生学习中的成功,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需要,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四、培养质疑的习惯,让学生会问
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等待,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他们表达出来,在交流时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学会质疑。
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有学生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让其余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思考片刻之后,有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所以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
”又有学生质疑:“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1是不是假分数呢?”学生顿时醒悟了,马上补充:“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
”……可见,课堂中,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过程中,我专心倾听,时时关注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
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关键。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为学生设立质疑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风气和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之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获得真正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