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疑,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所谓“质疑”,就是提出自己的疑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的作用。关于“疑”,有很多名人名言。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孔子曾说:“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说:“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宋代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特级教师于漪也曾说过:“教学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有意识地使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再生疑,再质疑,再解疑…的过程。在循环往复、步步推进的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知识,获得了能力。”“疑”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启动思维的起点。那么,数学课堂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激疑启思呢?

一、创设质疑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思维的中心。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而在平时的课堂中,学生往往习惯于听,习惯于回答老师提的问题,他们不想问,不敢问,不会问,不爱问,缺乏自信。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氛围。传统的不良师生关系中,小学生对教师的感觉通常是敬畏的,敬而畏,畏而远。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以亲切地微笑迎接每一个提问,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问题,如此民主宽松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疑的环境,为每一个敢问不会问、会问不敢问的同学解除了后顾之忧。对此,在课堂上,我常用商量的口吻和激励的语言,以激励学生去探索和创造。如“你从中了解到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谁的答案与众不同?”“你真会想”“你的看法很独特”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自然就提上来了。

二、培养质疑的兴趣,让学生愿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也应从兴趣入手。儿童有了兴趣就

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比如:在教室的公示栏上贴一张表格,上写“提问题争红旗”。提出质疑或问题,记一颗五角星,看问题提的好,质疑的有道理可记两颗五角星。每周一评比,评出周冠军,也可累计评出月冠军。每堂课都可以加分评比,让学生喜欢上“质疑”。

在一次公开课上,执教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课,我出示例题:明桥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试验田,其中1/2种黄瓜,1/4种番茄。我问:同学们,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一个分数加减法计算的问题吗?学生踊跃举手,提出了以下问题: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还剩下这块地的几分之几?种黄瓜比种番茄的面积多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先解决第一个问题,要求“种黄瓜和番茄的面积一共占这块地的几分之几?”实际是求什么?怎样列式呢?学生说出算式后,我让学生估算一下1/2+1/4等于多少?一生说2/6,一生提出质疑:分子分母能直接相加吗?我立即大加赞赏,加两颗星。全班“沸腾”。我接着说要想知道对不对我们还需要进行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推派代表发言。这节课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效果很好。

三、创设质疑的情境,让学生爱问

营造生动有趣的、有吸引力的、开放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由对问题的自然想法开始探索,积极思考。教师可根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情境之中,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质疑兴趣。

一位教师在执教《圆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一场赛车比赛,第一辆赛车的车轮是正方形的,第二辆赛车的车轮是圆形的,第三辆赛车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多媒体播放一半,画面停止,学生充满好奇: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疑问脱口而出。这样联系学生实际的情境,能唤起学生已有经验并展开联想,使学生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课堂上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又如,教学“找规律”时,我先让学生观察情景图,发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再让学生合作数出两种物体的个数,讨论其间存在什么样的规律,通过讨论很快得出: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成一行,首尾相同,两端的物体比中间的物体多1。找出规律,还要加以验证,我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小棒和圆片摆一摆,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验证了自己发现的规律。这时有位学生举手,我示意让他说:如果两端的物体不相同,两种物体的个数会怎样?我表扬了他,然后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们又忙开了,动手摆放,并且找到了答案:两种物体的个数相等。我顺水推舟:如果像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围成一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沸腾起来了。学生们又动手摆了,不一会儿,一双双小手高高举起来。我发现每一位学生的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其实,学生学习中的成功,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和求知需要,使学生向更高层次的目标迈进。

四、培养质疑的习惯,让学生会问

一个班集体中,几十个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是参差不齐的,所以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等待,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并引导他们表达出来,在交流时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并学会质疑。

例如,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有学生说:“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这时我不作评价,而是让其余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思考片刻之后,有学生说:“因为假分数的分子大于分母,所以假分数的倒数都小于1。”又有学生质疑:“假分数的分子都大于分母吗?1是不是假分数呢?”学生顿时醒悟了,马上补充:“应该是假分数的倒数小于或等于1。”……可见,课堂中,这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这个过程中,我专心倾听,时时关注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上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该怎样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开放的教学环境及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机会展示个性,探索创新。

总之,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质疑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陶行知先生曾在一首诗中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强化问题意识,提高质疑能力,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一个关键。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但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为学生设立质疑空间,着力培养学生的质疑风气和思想意识,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之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获得真正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