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说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4课《蜀道难》说课稿
《蜀道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11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道难》。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
《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5篇)
《蜀道难》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蜀道难》说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蜀道难》说课稿1第二单元欣赏七首唐诗,作者分别是李白、杜甫、白居易和李商隐。
李、杜二人是唐代诗坛最耀眼的两位明星,李白的歌行体诗歌想像丰富,比喻奇特,笔法夸张,韵律流转华美,在人教社必修3编写说明中明确欣赏这些作品,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情境。
本单元所选的诗歌,情感的抒发都是含蓄的,这就需要我们进入诗人所描写的情境中细细体会。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首先要抓好朗读和背诵,比如读《蜀道难》要高亢激昂;其次要发挥想像和联想,不仅要把诗歌描绘的景物、事态还原成脑中的图画,而且要设身处地,感受诗人在此种情境中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特征。
二是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古人说“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毛诗序》)。
鉴赏诗歌的情感美和形式美,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
三是抓好朗读和背诵。
朗读和背诵,对于诗歌教学来说,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诗歌本来就是宜歌宜咏的,朗读和背诵,一方面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检验理解水平,巩固理解成果。
另外,对诗歌的理解,不是单纯的课堂讲解所能完成的,有时还需要学生更多社会生活经验和人生阅历的参与。
这样,背诵本身还具有贮存功能,可以留待诗美的缓释。
本课说明:1、引导学生参照课文注释,大体读懂诗意,在此基础上熟读成诵。
(针对单元教学目1和目标3)2、引导学生品味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注意要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来谈,不能泛泛而论,进而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展开讨论。
(针对单元教学目标2)3、发挥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想像力,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郊游)和读书经验来理解诗歌,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目标2、3)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法。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2-7《李商隐诗二首》说课稿
2-7李商隐诗2首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读过的诗,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艺术创作。
2.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二、能力培养目标1.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2.通过写"我所知道的李商隐"等训练,提高搜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1.体味诗人独特的人生际遇。
2.深刻认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的本质,激发忧国忧民的情怀。
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学生活动设计1.课前预习(1)熟读背诵这两首诗。
(2)标出诗中不理解的句子,初步鉴赏。
2.课内精读课教师讲析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从宏观上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进一步训练学生读诗诵诗的能力,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二、整体感知.导入新课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
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
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
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2.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
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绚的推荐,得中进士。
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
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三说 说课稿(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三说三十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我将从这三大点9小点依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说课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学生提出了五方面的目标要求:“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来看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形成了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说课标的内容标准:由于高中语文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内容标准”的表述,而是将其融合在阅读鉴赏方面的目标要求中,所以我将体现诗歌教学的内容标准提炼为四点:1了解体裁:了解诗歌体裁特征,明确诗歌发展脉络。
2 感受形象:发展想象能力,感受艺术力,提升审美境界。
3品味语言: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领悟内涵:理解内容价值,体会民族精神。
二说教材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为了更好的说明人教版教材,下面我将以苏教版、粤教版教材为参照,对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进行说明。
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具体到今天所要研说的唐诗单元,其内容结构是这样的: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蜀道难》正是其成名作,一首极具浪漫风格的古风佳作。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这三首诗是其晚年流寓夔州之作,集中显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中唐最著名的诗人,《琵琶行(并序)》是其歌行体叙事诗的代表作,以其经典的音乐描写和咏叹“天涯沦落”的悲慨著称于世。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璀璨明星,开启了中国朦胧诗的先河。
《锦瑟》用典工整,《马嵬》深稳健丽,两首诗可谓情致深蕴。
由此可见,教材编者选取的这七首唐诗,是唐代近五万首诗歌中从作家、文体到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说教材的立体整合:先来横向把握教材:将七首诗从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横向整合,可归类为两种文体样式、三种表现形式、两种艺术手段。
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琵琶行》说课稿
2-6《琵琶行》说课稿(人教版必修3)《琵琶行》是新课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
一、说教材本诗是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歌行体的叙事长诗,是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
在白居易死后,当时的皇帝唐宪宗写诗悼念:“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明远在作者逝世前,本诗已经风行全国,很有影响了。
这首诗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这是我们鉴赏和学习这课的一个重点。
1、根据新课标所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并重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欣赏并学习本诗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
让学生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激发学生热爱新社会的感情。
g2、古人云:“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鱼”,只有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鉴赏方法,学生才会举一反三,逐步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针对此,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诗人高超的写作技巧,包括明暗线结构、情景交融的特点,特别是对音乐的多角度、多手法、多层次的描写技巧。
二、说学情教学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平常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和学习心理状态。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
但学生主要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的基础上,没有掌握系统的诗词鉴赏方法。
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
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三、说教法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是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把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转变为独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热情参与、独立解决问题。
针对这个理念,本文我主要采用了“整体感知——局部研读——综合领悟——迁移提高”的教学方法,以教师教为主导,以学生学为主体,以诵读、设疑、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登高》说课稿5篇
《登高》说课稿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讲话致辞、报告体会、合同协议、策划方案、职业规划、规章制度、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peeches, report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planning plans, career plann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登高》说课稿5篇下面是本店铺分享的《登高》说课稿5篇(登高统编版说课),以供参阅。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诗歌教学说课及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必修三)——学习鉴赏不同诗风的语言和手法一、说教材(感受与共鸣)带着新的学习需要,在这个阶段,我们读诗应该有了新的提高和新的要求。
本单元要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这个单元是唐代诗歌的鉴赏,在课程中处于第二单元。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鉴赏这些瑰丽的诗歌既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我觉得这个单元的教学就是我们师生一次美妙的精神之旅。
本单元包含盛唐的李白、杜甫,中唐的白居易和晚唐的李商隐的诗歌。
尽管词风迥然不同,但都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如何解读古典诗词的情感、进行鉴赏训练。
主要的学习方式是诵读涵咏、小组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并及时给予点拨和指导,使学生有茅塞顿开之感。
希望通过这个单元设计,让学生找到解读古典诗词的钥匙,提高自身鉴赏水平,应对诗歌鉴赏题做到有步骤、有策略、有方法。
首先要认识唐诗丰富的诗歌题材和样式。
中唐的时候,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是异常突出的。
在唐朝,诗歌的样式是多样的,有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有《蜀道难》、《琵琶行》,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必修三选取的都是七言律诗,有《秋兴八首》《咏怀古迹》《登高》《锦瑟》《马嵬》等。
其次要学会鉴赏唐诗的表达技巧和创作风格。
表达技巧是诗人创作所选取的角度,它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分别是表达方式(记叙、描写<动静、虚实、明暗、正侧、渲染、白描>、抒情<直接和间接>),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包括起兴、烘托、象征、衬托、联想、想象、借古讽今、欲扬先抑等),结构方法(首尾、总分、过渡、铺垫),修辞(对偶、比喻、比拟、夸张、借代、反复、反问、对比、设问、反语、互文、用典等),学生对这些表达技巧有一定的认识和积累,以便应用的时候随时提取。
第三、学习唐诗以诵读为主,注重自己的感受与共鸣。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读诗,就是要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诗人的语言韵味。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说课稿说课稿
高中语文第三册《〈诗经〉三首》说课稿说课稿一、说教材:㈠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诗经〉三首》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教读课文,本单元为《诗经》到唐代以前我国古代诗歌的部分代表作品,创作时期从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5世纪。
根据《大纲》要求,学生要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要能诵读古典诗词,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所以本单元以语言的节奏作为教学重点,旨在让学生了解诸种语言节奏的划分方法,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读;了解古代诗歌从四言到五言,再到七言的形式方面的发展进程;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为后面的唐、宋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现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订如下:⑴知识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点,体会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掌握四言诗的诵读节拍。
⑵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背诵课文,培养和提高学生准确把握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的能力。
⑶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㈢重点:⑴理清线索,体会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分析、把握人物形象,领会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的妙处。
难点:引导学生读出反映情节发展的节奏,安排好抑扬顿挫的语气语调,准确把握诗中人物的情感。
二、说教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所以我在教这一单元时,根据诗歌语言简炼、节奏鲜明、易于记诵的特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㈠诵读法:指导学生读出四言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感情,在诵读中理解内容,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炼性。
㈡讨论法:联系诗歌中人物的言行,抓住关键诗句,让学生讨论明确文中主人公的感情及诗歌的艺术特色。
㈢比较法:将课外知识与课堂内容比较阅读,延展课堂容量,发展学生思维。
三、说学法: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7课《锦瑟》说课稿
《锦瑟》说课稿一、说教材《锦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中的一首诗。
这个单元是学习唐代诗歌。
学习这一单元的要求是,在理解诗意、把握意境的基础上,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鉴赏时,要学会知人论世,同时注意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锦瑟》是古典诗歌里的精品,想象丰富,意象精美,意境深邃,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对此诗的理解有助于我们从深层理解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二、说教法根据单元要求,我把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放在对诗句的鉴赏和诵读感知上,感悟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我在课堂上采用诵读指导法、诗句分析法、情景再现法等多种学习方法。
通过对诗句的分析和形象再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说学法高一学生,刚进入高中,自学习惯不是太好,自学能力不是太强。
我要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能根据课文注释及其他资料鉴赏诗词的能力,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目标根据《锦瑟》诗的地位作用及学生的特点,还有古诗词教学方面的要求,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弄懂诗歌的内涵,感悟该诗的意境美,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操。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从教师的引导开始,以学生的研讨交流再加上教师的总结结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认识古典诗词的美,在感悟中陶冶情操,明心启智。
五、说教学重难点《锦瑟》因其美学色彩的不好把握而著名,但它同时又是一首充满魅力的古典诗歌,所以对它的讲解重点放在恰到好处的品味诗歌的意境。
在此重点基础上,难点显然就是“结合具体意象,理解诗歌的多义性。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
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熟记于心,并千古传诵。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名诗对接:(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①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的作者是谁吗?(李商隐)今天我们一起揭开《锦瑟》神秘的面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第5课《登高》说课稿
《登高》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3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登高》。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目标、教法与学法、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课。
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登高》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唐诗,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
唐代诗歌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登高》是诗圣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天地间,借山川风物表达自己人生感慨的诗作。
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
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七言律诗的格律美、音韵美,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学习其爱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悟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杜甫诗歌的风格。
难点: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句,体会其中的深刻含义。
五.说教法和学法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 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大家知道重阳节这一天古人有什么习俗吗?(生自由发言)是呀,赏菊、饮菊花酒、登高、赋诗…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的第6课《琵琶行》。
下面正式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说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必修3的第二单元主要学习唐代诗歌,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而本文又为一篇优秀的歌行体叙事长诗,学习本文也对学生今后鉴赏叙事长诗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说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了解诗歌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因此学习本课时我应注重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以及描写人物形象的手法,以便更好的把握作品。
(三)说教学目标依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单元学习目标以及本文歌行体叙事长诗的特点,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体会“同时天涯沦落人”的内涵。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诗句的研读,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手法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仕途不顺的苦闷以及作者对琵琶女身世的同情与共鸣,体会诗情之美。
(四)说教学重点与难点诗歌的学习重在艺术技巧,难在情感表达,针对这种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心理状况我制定如下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描写音乐的修辞手法和虚中见实的表现方法以及刻画人物形象的艺术技巧。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苦闷以及对琵琶女的同情之情,体会诗歌的社会意义。
(五)说教材处理对于本课的讲解,我认为还是应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由浅入深的探究对音乐的描写以及对人物形象的刻画。
二、说教法与学法本课我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法、问答法、点拨教学法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此教法与学法,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三、说学情高中学生对唐代的诗歌有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文言知识,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是并没有系统的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因此在诗歌的鉴赏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
《登高》的说课稿《登高》的说课稿(精选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高》的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登高》的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登高》是高中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第五课《杜甫诗三首》的第三首。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都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体裁扩大,诗体完备,诗家辈出,风格多样。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登高》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古诗如浩瀚之海,实现上述目标,让学生自己在诗的海洋里乘风破浪,应是最理想的选择。
1、叶圣陶先生曾说“诗要反复地读,词要低回地诵”,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是本课的着力点。
掌握方法,分析得更准,理解得更透,读得会更动情,感悟会更深刻,受益会更多。
因此,我把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作为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2、学生观决定教育观。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是新课改的精神之所在。
师生平等对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因此我把教师主导下的多层对话作为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
3、教育的本质就是塑造人。
让学生从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那种爱国爱民情怀中汲取一点精神养料,是本节课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的关注点。
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说教材文字稿(于秋艳)
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说教材文字稿一、说课标1、本学科教学总目的:⑴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⑵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才能的培养,进步综合运用才能,促进学生平衡而有个性地开展。
⑶贯彻“三维目的〞,重理论、积累、熏陶。
⑷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合作、理论才能和创新精神。
⑸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遵循共同根底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那么,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2、本单元课程标准的根本内容⑴理解唐代诗歌的艺术价值以及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⑵理解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
⑶在理解每首诗的诗意的根底上,进而进入并把握诗歌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⑷初步领略四位诗人各自不同的艺术风格,从而进一步进步诗歌鉴赏才能。
⑸背诵这些诗歌,要把对它们的理解、品味、鉴赏建立在反复诵读的根底上。
3、解读本单元课程标准⑴、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诗歌的情境。
诗与小说不同,它没有小说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散文那种记叙的沉着,表达的自由。
诗歌是语言的音乐,是跳动的心声,它的最大特点在于抒情。
读诗,要认同它的形式,承受它的表达方式,与诗人同呼吸共悲喜,这样才能激发起读诗的热情。
比方诗歌都具有想像、夸张等虚拟成分,只有认同这些诗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才能进入诗歌的情境中。
读诗还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读书积累,去感受、体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⑵、提示学生诗歌的创作背景。
诗歌是心声的外化,不是无事生非,无中生有。
?礼记·乐记?中说:“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诗情的触发,都是由“物〞引起的。
这个“物〞,可能来自自然,可能来自社会,可能来自人生。
古代的社会生活已离我们远去,古人的情感世界也不同于现今。
所以读古代诗歌,尤其要有“背景意识〞:诗人不能逃出他的时代,诗篇不能脱离诗人的情感。
必要的背景提示,就像卫星定位系统一样,有助于我们锁定目的。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琵琶行〈并序〉》说课设计附点评
琵琶行〈并序〉一、教学内容分析《琵琶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3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学习本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篇,对此篇的教学主要是达到理出本诗的叙事线索,抓住音乐的精彩片断描写,及体会人物情感和声情并茂的朗读等教育功能。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本篇课文安排在必修(3),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接触诗歌的鉴赏,可以说学生对诗歌鉴赏的认知有一定基础,但我校的学生素质属中低水平,因此要让学生深入挖掘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还需要教师继续引导。
例如:怎样把作者对琵琶曲的描写与琵琶女的情感,以及作者的身世联系起来,还有如何鉴赏音乐描写的高超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很难理解到位。
三、教学设计思想1.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力求创新,充分体现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力求做到“三个有利于”。
即有利于学生把握书本内容,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实际困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课内外的联系。
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念,力求每一个环节都渗透“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2.特拟本文的教学方法为:理思路-赏音乐-析情感。
学生的课前预习为疏通文意,理出诗歌的叙事结构。
四、教学目标品味诗歌意境,分析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理清全文脉络,分析本课的结构特点;学习描写音乐的方法,学习用比喻描写声音变化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像能力,背诵本段。
认识当时社会的黑暗,领悟作者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受损害的下层妇女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并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难点: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杜甫 登高》说课稿教案
《登高》说课稿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歌《登高》,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几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一)诗歌解读:《登高》这首诗选自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7课《近体诗六首》。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鉴赏唐代诗歌。
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提高文化品位,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发展健全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唐诗作为中国文学的奇葩,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鉴赏唐诗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意义非凡。
《登高》一诗是诗人于大历二年(767)秋在夔州(今天的奉节)所作。
当时,安史之乱虽已结束四年,但地方军阀又乘隙而起,互相争夺地盘,造成社会动乱,民不聊生。
在这种形势下,诗人只得继续“飘泊西南天地间”。
时代的苦难,个人的艰辛,再加上好友的相继辞世,让诗人感到无限的孤独和郁闷。
为了排遣心头的郁闷,他抱病登台,但长年的漂泊、万分的孤独,再加上百病缠身,反倒更增添了诗人心头的悲哀。
给人苍凉雄浑、沉郁悲壮之感。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中高中语文教学应“让学生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这一要求,确立了本科的教学目标:1.朗读吟诵。
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品味意境。
在吟诵的基础上,把握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把握诗歌的情景关系,品味诗歌的意境。
2.教学难点:在理解诗人悲自然之秋、生命之秋的同时,去更深入地理解诗人悲国家之秋、社会之秋——即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志士情怀。
二、教法学法(一)教学方法1.吟诵法。
其根据诗诗歌讲究韵律和节奏,通过教师和多媒体音像资料《唐之韵》反复的声情并茂的吟诵,能使学生感受古典诗歌的格律美、音韵美。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的说课题目是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三,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咏怀古迹》其三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第二单元的课文。
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景,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把握全诗大意,体会作者情感能力目标:赏析诗歌,了解怀古诗借古伤今借古伤己的风格特点。
情感目标:把握诗人借古伤己,怀才不遇的愤懑情感本课的教学重点:诵读指导、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本课的教学难点:赏析借古讽今,怀古伤己的写作手法三、说教法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
据此,我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1、学生诵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的教学方法。
3、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说学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本课,学生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学习:A、理解领悟法: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感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汉元帝年间,一个倾国倾城的女子,背负着民族的期望,义无反顾的踏上征途,走进朔风劲草的茫茫大漠之中,将她的一汪秋水化成一辈子的守望,种在历史的青冢里;唐大历年间,羁旅半生,历经沧桑的杜甫,来到了昭君的家乡——湖北秭归,在势若奔驰的山林间,遥想八百年前的美人,杜甫会生发怎样的感想呢?今天我们将通过《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去寻找答案。
(二)、《咏怀古迹其三》简介1.诗体:一组七言律诗;2.内容:缅怀王昭君;3.主旨:借古迹古人抒发自己的心怀。
(三)、字词正音1.注音万壑(hè)赴(fù)荆门明妃(fēi)朔(shuò)漠青冢(zh ǒng)(四)、诗歌分析1、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朗读的时候整体感知这首诗并在诗中找出能够代表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的词语。
《蜀相》 说课稿
《蜀相》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蜀相》。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蜀相》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一首诗歌。
本单元选取了唐代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旨在让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脉络和艺术特点。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之作,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祠堂的描绘和对诸葛亮功绩的缅怀,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以及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
这首诗在语言上凝练含蓄,用典贴切自然,意境深沉悲壮,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为高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中复杂的用典和深刻的内涵,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分析。
此外,高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和诗歌创作风格。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领悟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把握诗歌的意境。
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用典等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复杂的用典和深刻的内涵。
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对自身壮志未酬的感慨。
五、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从而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高中语文说课稿
⾼中语⽂说课稿实⽤的⾼中语⽂说课稿模板汇总8篇 作为⼀名为他⼈授业解惑的教育⼯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中语⽂说课稿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中语⽂说课稿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蜀道难》,以下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以及教学过程三个⽅⾯做解说。
⼀、教材分析 《蜀道难》选⾃⼈教版普通⾼语⽂必修三第⼆单元,本单元是唐代诗歌单元,单元学习⽬标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诗歌的意境,提⾼对诗歌的感悟能⼒.⾼中语⽂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在诵读中获得情感体验和⼼灵共鸣。
本⽂是李⽩在长安时为了送友⼈⼊蜀⽽作,属于⼀篇古体诗。
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考虑到学⽣实际情况,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标】确定为: 1.了解李⽩豪迈飘逸的诗歌特点,整体感知诗歌寓意。
2.反复诵读,鉴赏诗歌的意境美,了解诗歌的写作技巧 3.提⾼学⽣阅读鉴赏诗歌的能⼒。
【教学重点】为:把握与体味诗歌的艺术⼿法。
【教学难点】是:提⾼学⽣阅读鉴赏能⼒ ⼆、教法和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
因此,我确⽴的教学⽅法主要有诵读法、讨论法、启发法、点拨法。
只有反复的诵读学⽣才会理解诗歌的美。
只有充分发挥学⽣的主体作⽤,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的个性见解。
当学⽣陷⼊迷途时,教师要适时的启发、点拨。
教是为了学,教师的教授只有在学⽣那⾥转化为学习的能⼒,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
我所任教的班级属于⾳乐班,学⽣语⽂基础较好,并且思维活跃,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
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倡导“⾃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式,⽽本课根据诗歌的特点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
教学⼿段上我采⽤多媒体教学,对学⽣进⾏多重感官刺激。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
《咏怀古迹》(其三)说课稿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等以下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咏怀古迹》(其三)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二首。
本单元的唐诗学习,主要是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意趣。
《咏怀古迹》(其三)这首诗旨在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二)学情分析高二的学生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发展已经趋于成熟,且在《咏怀古迹》之前,本单元已经学习了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一首,学生已初步学会了在诵读过程中体验诗人的情感,领悟诗歌的内容。
因此,高二语文诗词教学应更进一步提升他们的诗词鉴赏能力,同时注重结合写作背景品味语言。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情的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明确青冢、画图、出塞等历史典故;体会温雅深邃的“昭君三怨”,深入理解昭君形象;理解借古伤今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三分诗七分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初步分析昭君的去国和远葬之怨,在分析中理解温雅深邃的千载之怨,在理解中感悟作者个人的家国情怀,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整体把握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体悟到诗人由昭君之怨上升到个人、国家之思的深沉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本单元的单元目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置了如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诗歌鉴赏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在反复吟诵中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枯燥抽象的语言文字还原成立体的、生动的画面,从而把握隐藏在诗歌背后的诗人的内在情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深入分析和理解昭君从刚开始的去国再到念国最后远葬的“三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说
三十五中学高中语文教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研说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唐代诗歌。
我将从这三大点9小点依次进行说明。
一说目标
说课标的课程目标:《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学生提出了五方面的目标要求:“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
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综合来看凸显了语文课程的文化特性和文化功能,形成了富有开放性和时代性的文化观。
说课标的内容标准:由于高中语文的《新课标》没有明确“内容标准”的表述,而是将其融合在阅读鉴赏方面的目标要求中,所以我将体现诗歌教学的内容标准提炼为四点:1了解体裁:了解诗歌体裁特征,明确诗歌发展脉络。
2 感受形象:发展想象能力,感受艺术力,提升审美境界。
3品味语言: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4领悟内涵:理解内容价值,体会民族精神。
二说教材
二说教材的编写特点、编写体例
为了更好的说明人教版教材,下面我将以苏教版、粤教版教材为参照,对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进行说明。
编写特点、编写体例、编写目的
说教材的内容结构:具体到今天所要研说的唐诗单元,其内容结构是这样的:
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
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蜀道难》正是其成名作,一首极具浪漫风格的古风佳作。
杜甫,现实主义诗风的代表人物,这三首诗是其晚年流寓夔州之作,集中显现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白居易,中唐最著名的诗人,《琵琶行(并序)》是其歌行体叙事诗的代表作,以其经典的音乐描写和咏叹“天涯沦落”的悲慨著称于世。
李商隐,晚唐诗坛的璀璨明星,开启了中国朦胧诗的先河。
《锦瑟》用典工整,《马嵬》深稳健丽,两首诗可谓情致深蕴。
由此可见,教材编者选取的这七首唐诗,是唐代近五万首诗歌中从作家、文体到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说教材的立体整合:
先来横向把握教材:将七首诗从内在知识点的逻辑关系进行横向整合,可归类为两种文体样式、三种表现形式、两种艺术手段。
这样的归类梳理,便于学生形成集中而又清晰的知识体系。
(文本样式:古体诗:《蜀道难》《琵琶行(并序)》
近体格律诗:《杜甫诗三首》《李商隐诗两首》
表达方式:借景抒情诗:《蜀道难》《秋兴八首(其一)》《登高》
咏史怀古诗:《咏怀古迹(其三)》《马嵬》
长篇叙事诗:《琵琶行(并序)》,
艺术手段:巧用修辞:《蜀道难》夸张、想象等;《琵琶行(并序)》比喻拟声词等:借
助修辞手段化抽象为具象。
借人写己:《咏怀古迹(其三)》、《琵琶行(并序)》)
再来纵向把握教材
先看三个必修模块诗歌单元的纵向分析
《必修二》诗经——楚辞——汉魏六朝诗歌;《必修三》唐诗;《必修四》宋词
很明显这是一个按时间顺序的编排方式,教材编者有意让高中生建立起对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时空认识。
再看必修与选修的纵向联系
选修课程中《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这一模块里有三个诗歌单元,这是对必修模块的拓展和延伸。
比如必修三有李白的古体诗《蜀道难》,在选修中又选取他另两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和《将进酒》,以加深学生对古体诗这种文体样式的理解。
必修中有描摹音乐的诗篇——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选修里也同样有李贺的《李凭箜篌引》。
像这样知识的关联在必修与选修间是千丝万缕,在此不加一一赘述。
三说建议
说建议的教学建议:《课标》中的教学建议:强调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环境,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根据课标的教学建议,在诗歌教学中我提出这样的三点建议:
曾用两个表来了解高中生对古诗词的态度,从统计数据看,多数学生对古诗词持一种冷漠态度。
由此我认为诗歌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唤醒”:唤醒他们学习诗歌的热情,方法就是为学生创设诗歌学习情境。
——1创设学习情境
具体操作是这样的:(1)设计富有感染力的导语
教师设计导语时,其情绪色彩应与古诗词的情感色彩声气相通,旨在震动学生心灵,为后面教学造势定调。
如在教学《杜甫诗三首》时,可以这样设计导入: 借用在网络曾流行一
时的《杜甫很忙》的一组图片导入本课,导入语:“杜甫当然没有这么忙,玩电脑,弹吉他,打篮球,只能说网友的想象力很丰富;杜甫也去确实很忙,他忙于用诗歌书写历史,用诗歌吟唱心中的家国之思。
”这样的设计意图:选用网络时代热点话题,激发学生兴趣,当学生们走入诗人的生活和诗境之后,对杜甫的游戏之词已去,缅怀之情顿生。
(2)加以声情并茂的吟诵
讲读诗歌时借助网络下载朗诵录音或视频,已成为教师通常的做法,但我想任何形式的读都代替不了教师的范读,因为教师的范读不仅能给学生音的示范,还给学生情的感染,如在教学《琵琶行(并序)》时,我就诠释琵琶女的角色进行了这样的朗读,大家都在链接图片,可此时此刻我想链接我自己……通过我的朗读帮助学生形成对琵琶女的身世起伏、情感抒发的感性认知。
当然教师的范读是引导,终其目标还是要让学生读,而在熟读基础上的背诵,更是文学涵养的累积,这点正是对教学目标的一种回应。
教学建议第二点:灵活处理教材
在教材处理上,教师应既有依循又有改变。
如杜甫这三首诗,我打破课本原有顺序,先从《登高》入手,以《登高》意象特征为参照,用《秋兴八首(其一)》进行验证,归纳出杜诗风格,到这里学生会产生一种阅读期待:什么样的人才会写出如此沉郁顿挫的诗?再用《咏怀古迹》推论其人,自然水到渠成。
精讲一首迁移另两首,三首诗层层推进,体现教学安排结构化。
教师还可以归类诗作进行比较阅读,如,将《琵琶行(并序)》与已学的《孔雀东南飞》作比较,看同为叙事诗,文人创作和民歌作品的异同。
总之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变教文本为教课程。
教学建议第三点:鼓励自主建构(巧用意义空白自主合作探究尊重创意建构)
这三点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
如在教学《锦瑟》时,我就充分利用它主题多义性和模糊性特点,不急于自己做填补式讲解,而是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把理解文本的机会还给学生,当学生富有创意的建构文本意义时,给与鼓励,面对多种建构结果,给与尊重。
因为这正是《课标》中所提倡的。
说建议的评价建议
先来看一看《课标》给与的评价建议:它特别强调评价学生对艺术形象的感悟、文本价值的理解,鼓励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的解读。
基于此评价,我在教授唐诗的评价建议如屏幕显示:我将从内容、方式两大方面进行说明。
(1)评价内容包括:作品形象的把握、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理解。
高考评价中对这些知识内容的质量检测占很大比重,如:2011年江苏卷考查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2012年天津卷考查形象的把握、2013考查艺术特色。
可见高考对古诗的评价内容是紧扣课标要求。
(2)评价方式:在教学中可以多种方式相结合
有朗诵比赛,评价情感;有研究报告,评价分析;还有诗剧表演,这种方式可评价多方面内容,从改编剧本到角色扮演,可评价学生对形象、情感的把握。
而汇报演出的形式,也将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结合起来,台下的掌声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方式。
当然评价方式中还缺少不了传统测评。
这些方式正好就是对这三方面评价内容的一种检验。
说建议的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并提出多种资源形式。
在具体诗歌教学中,我是从三方面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
1书籍
包括教科书、工具书、教辅书刊
教科书可以视为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因为学生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的起点就是语文教科书。
2多媒体
如刚运用到的音乐、图片,播放相关记录片如《唐之韵》等都能为诗歌教学起到创设情境的作用。
在这里特别要说一下网络空间共享,我可以和学生们借助网络空间,在一个页面中进行探讨,共同完成一个话题讨论,是一个高效的协作学习电子平台。
3 活动
除了刚刚说的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还有诗评分享会和吟诗作画。
吟诗作画就是在学习《蜀道难》时,让学生发挥想象,画出诗中所描绘、心中所想象的蜀道,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激活学生的语文学习因子。
总之,利用和开发资源建议遵循三个原则:课内与课外结合、科内与科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
让一书一画都说话,让一举一动都育人,实现语文教学资源立体化。
这三大点9小点,总体说来一句话:课标是根,教材是干,建议是充满灵性的叶子。
让我们用教师的智慧,培植好这课知识树,让它茁壮成长,荫庇后人。
谢谢您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