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数量关系:分析题型特征

合集下载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公务员数量关系方法技巧和主要题型

第一部分:数量关系三大方法一、代入排除法1。

什么时候用?题型:年龄,余数,不定方程,多位数(近年考得少,即如个位数与百位数对调等),题干长、主体多、关系乱的。

如:给出几个人的年龄关系,求其中某人的年龄。

2. 怎么用?尽量先排除,再代入。

注:问最大值,则从选项最大值开始代入;反之,则从选项最小的开始代入。

二、数字特征法1。

奇偶特性:(1)加减法在加减法中,同奇同偶则为偶,一奇一偶则为奇。

实际解题应用:和差同性,即a+b与a-b的奇偶性相同。

【例】共50道题,答对得3分,答错倒扣1分,共得82分。

问答对的题数与答错的题数相差多少题?A。

16 B. 17 C. 31 D.33解:根据奇偶题型,a+b=50,为偶数,则a—b也为偶数,故选A。

(2)乘法在乘法中,一偶则偶,全奇为奇。

(其他不确定)如:4X一定是偶数,5y可能为奇可能为偶,2个奇数相乘一定为奇数.【例】5x+6y=76(x、y都是质数),求x、y。

技巧:逢质必2,即考点有质数,质数2必考。

代入x=2【注:ax+by=c,仅当a、b为一奇一偶时可用奇偶特性,其他情况不能用.如当a=4,b=6时,此时4x和6y均为偶数,无法确定x、y的特征.】2。

倍数特性(1)比例例:男女生比例3:5,则有:男生是3的倍数女生是5的倍数男女生总数是8的倍数男女生差值是3的倍数整除判定方法:一般口诀法:3和9看各位和。

4看末2位,如428,末两位28÷4=7,能被4整除,故428能被4整除。

8看末3位,原理同4.2和5看末位。

没口诀的用拆分法:如7,判断4290能否被7整除,可将4290化成4200+90,90不能被7整除,故该数不能被7整除。

百分数转化技巧:拆分如:62.7%=50%+12.5%=1/2+1/8=5/887.5%=100%-12。

5%=1-1/8=7/8(2)平均分组整除型:总数=ax余数型:总数=ax+b三、不定方程法:即未知数多于方程数ax+by=c(a,b为常数,求x,y)(1)未知数为整数时(如多少场比赛,多少人等)●奇偶法:当a、b恰好一奇一偶时适用.如3x+4y=28。

数量关系:鸡兔同笼问题

数量关系:鸡兔同笼问题

2020下半年事业单位在如火如荼的招考中,如何备考好行测中的数量关系,一直是考生比较头疼的问题。

在数量关系中,有一类型题目题型特征非常明显,那就是鸡兔同笼问题。

如果能掌握该类型题目的题型特征和解题技巧,结果很快就能口算出来。

所以,接下来跟着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一起来看看这类型的题目怎么求解。

一、什么是鸡兔同笼类型的题目鸡兔同笼一般存在如下特征:题目中已知两种事物属性的指标数和指标总数,分别求个数的问题。

对于鸡兔同笼的题型特征大家可能还不大好理解,那么通过一个例子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如何去认识和求解这样一种类型的题目:【例题】有若干只鸡和兔子,它们共有25个头,84只脚,鸡和兔子各有多少只?【解析】题目中明显有鸡有兔,有两种事物,并且告诉指标数有35个头,指标总数有94只脚。

分别求它们的个数问题。

所以该题满足鸡兔同笼的题型特征,那么这样的题我们该怎么去做呢,同学们可能很快会想到方程法,题目中有等量关系。

所以可以通过设未知数来求解方程,一般难不住大家。

那么,利用怎样的一种方法来求解此类型的题目会比较简单呢?那就是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或者全是兔,利用假设后和本身的只数形成的差异来快速求解。

假设该题全是鸡,那么共有50只脚,而实际有84只脚,为什么会有34只脚的差异呢?是因为我们把题目中的所有兔子的只数当成了鸡,每只兔子比每只鸡多2只脚,一共要多34只脚,所以兔子的只数为(84-50)÷(4-2)=17只。

故兔子有17只,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快得到答案。

二、鸡兔同笼模型和解题方法方法步骤:1.根据题意假设全是其中的一种事物,算出总数和实际数的差异。

2.用差异数除以单个事物数的差异。

得到结果。

小技巧:如果假设鸡,算出来的结果即为兔。

【例题1】某人搬运1000只易碎品,每只运费为0.3元。

如果损坏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偿0.5元,结果共得了260元,问他损坏了多少只?A.80B.70C.60D.50【答案】D。

2020年福建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析.doc

2020年福建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析.doc

2020年福建公考行测数量关系题型分析在数量关系科目中,倍数特性属于较为重点的测查内容,从近几年命题情况来看,国考、联考及各地区事业单位考题中,均会涉及此类问题。

但广大考生由于对本部分的知识掌握不熟练,处于看见解析马上就懂,听老师讲觉得简单,但考场上无法识别题型,无法运用对应方法解题,而是采取较为复杂的运算方式进行计算,因此较为浪费时间和精力。

一、适用题型1、适用题型:倍数特性法一般应用于倍数问题,平均数问题,余数问题,比例关系问题,不定方程问题等题型,以及解方程的过程中。

2、题干特征:当题干中出现分数、比例、倍数、整除等明显特征时,可考虑倍数特性法。

二、基本理论1、特殊数字整除判定: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位数字能否被2(5)整除。

4(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两位数能否被4(25)整除。

8(125)整除:观察数字的末三位数能否被8(125)整除。

3(9)整除:观察各位数字之和能否被3(9)整除。

例如,12375的各位数字和是18,能被3整除,故12375能被3整除。

2、普通数字整除判定:普通数字的整除判定,一般采用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快速判断。

如判断一个数字能否被6整除,因6=2 3,则只需要判定该数能否被2和3整除;再如,判定531能否被47整除,可以将531分解为(470+61)进行判断。

3、分数比例形式整除:若a∶b=m∶n(m、n互质),则a是m的倍数,b是n的倍数;4、与代入排除法的结合倍数特性法解析,本质是在排除不符合的选项,因此需要与代入排除法相结合。

三、适用题型及技巧1、平均数问题、倍数问题等模型:a=mb型。

解题方法:a可被m整除,a可被m的约数整除(2013山东-53)某工厂生产的零件总数是一个三位数,平均每个车间生产了35个,统计员在记录时粗心地将该三位数的百位与十位数字对调,结果统计的零件总数比实际总数少270个。

问该工厂所生产的零件总数最多可能有多少个?A. 525B. 630C. 855D. 960【答案】B【解题思路】本题属于平均数问题。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数量关系)

等差数列a、a+d、a+2d、a+3d、… … 等比数列 a、aq、aq2 、aq3 、… …
周期数列:自某一项开始重复出现前面相同 (相似)项的数列,如:
1,3,7,1,3,7,… 1,7,1,7,1,7,… 1,3,7,-1,-3,-7,…
对称数列 :围绕中间项对称规律(相同或相 似)的数列,如:
4+1,9+1 ,16+1 ,25+1 ,( ) 例:6 , 24, 60, 120,( )
A.186 B.200 C.210 D.220 规律:23-2,33-3,43-4,53-5,63-6
平方数变形型
特征:在平方数的基础上加减乘除同一个常数 例 : 66、83、102、123、( ) A、144 B、145 C、146 D、147 规律:8-12的平方加2
解题指导:寻找数字规律的方法
(1)相邻数之间通过加、减、乘、除、平方、 开方等运算方式发生联系,产生规律。
(2)数列中每一个数字本身的特点形成数字之 间的规律。
数字推理数量关系的规律
(一)等差数列
例:2,5 ,8,11,( )
A.12 B.13 D.15
例:0.5,0.9 ,( ),1.7,2.1
(三)和(差)数列及其变式
1.典型和(差)数列 例题11:2 1 3 4 7 ( ) A.13 B.9 C.11 D.10 解析:C。前两个数之和等于第三个数。 例题14:13 9 4 5 -1 6 ( ) A.7 B.-7 C.5 D.-5 解析:B。前一数减去后一数等于第三个数。
应试对策
1.快速游览已给出的数字,仔细观察和分析各数之 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 上提出假设,并将这一假设应用到对下一数的检验 上,如成功说明假设正确,就可找出正确答案;如 果不正确,就立即改变思路提出另一个假设,直到 找到该题规律为止。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考试题型分析及解题技巧
(二)定义判断
(1)提升阅读速度,训练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考生做题时,需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无论该定义是否曾经接触过,都应该清空大脑,重新进行阅读理解。要着重训练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理解定义、提取出关键信息的能力。题目中对定义概念成立的必要条件都作了相应的界定,要特别注意定义中的关键词。而在分析选项时,一定要反复对比,从而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锻炼速算能力,快速解题。无论是单纯的计算型题目还是综合分析题目,均需要通过对材料中数据进行计算。因此速算能力是资料分析提速的核心。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运用乘除转化法、分子分母比较法、尾数法、首数法、范围限定法等计算技巧简化运算,提高解题速度。
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
(2)适当扩大知识面,合等专业的相关词条,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还能训练阅读速度和关键信息的提取能力。但当遇到自己比较熟悉的定义时,切记要以题干给出的定义为准。
(三)逻辑判断
事业单位考试逻辑判断考查题型以可能性推理为主,同时兼有必然性推理。可能性推理以考查削弱型为主;必然性推理所占比重有所降低,对直言命题推理和复言命题推理均有涉及。
结合真题,形成系统方法。结合历年事业单位考试真题来看,作差法、转化法、拆分法使用广泛且有效,考生要重点掌握这些方法。在此基础上,对作商法、作和法、作积法、位置分析法等其他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在解题时灵活运用。
(二)数学运算
从数学思维、计算技巧、题型演练和模拟提高四个方面入手。了解六大数学思想的具体内容,并深刻理解相应的解题方法;熟悉各种计算技巧,逐步提高解题速度;了解传统题型,掌握每种题型的常用解题方法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深入掌握综合题型;常做模拟练习,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三、资料分析题
(1)提升阅读速度、熟悉常考概念。查找数据的速度与准确性直接决定了做题速度与准确性。考生在平时做题训练中应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快速阅读的能力。对常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是解题的一个重要环节,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本概念的积累,特别是同比、比重、平均数、年均增长率等出现频率较高的概念要重点掌握。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青蛙跳井问题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青蛙跳井问题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青蛙跳井问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行测数量关系是必考题型,也是比较难的一个模块,其中包括的各种题型更是让很多学生望而怯步。

要想学好这些题型,首先得知道各个题型的特征,然后了解各个题型的解法,最后还要根据各个题目的具体区别算出答案。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常考题型——青蛙跳井问题。

一.题型特征:有方向相反的单位量,循环完成总任务例如,工程问题的进出水管问题、行程问题的每分钟前进50米、每分钟后退20米,多久前进200米?这里的进出水管效率、前进后退速度为“有方向相反的单位量”。

例题:现有一口深20米的井,有一只青蛙坐落于井底,青蛙每次跳的高度为5米,由于井壁比较光滑,青蛙每跳5米下滑3米,这只青蛙跳几次能跳出此井?来我们看看这道题目怎么做?青蛙向上跳5米,接下来下滑3米,这个过程看作一个周期即周期为1次,在这个周期内总共向上跳了2米(即为周期内任务量),同时向上跳的最大高度为5米(即为周期峰值)。

由于青蛙最后一定是在向上跳时跳出井的,同时为了更快的跳出,为了保证最后无论剩余多少都能保证一次跳出,所以预留最大高度5米。

然后求需要的整周期数n=[(20-5)/2]=[15/2]=8即8次,8个整周期后剩余的高度为20-2*8=4米,再需要1次,所以总共需要9次即可。

二.青蛙模型的三个基本数据:1.周期数:循环一次所用的时间;2.周期内任务量:周期内任务累积的总任务;3.周期峰值:周期内任务累积的最大值。

刚才我们在做这道题的时候,周期数、周期内向上跳的2米,预留的最大值5米即为青蛙模型的三个基本数据。

三.解题步骤:1.根据题目已知条件,确定三个基本数据,预留周期峰值,求出整周期数;2.任务余量的具体处理;3.根据题目问法,计算出所求量的具体值四.应用:工程问题-有负效率参与的交替合作工程问题例题:某游泳馆内有甲丙两个进水管和乙丁两个排水管,单开进水管向空池注水,甲需3小时,丙需5小时;单开排水管将满池的水放空,乙需4小时,丁需6小时,现池内有1/6的水,如果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轮流各开一个小时,那么经过多少小时后水池的水开始溢出?A.5小时15分钟B.10小时45分钟C.15小时15分钟D.20小时45分钟【答案】D解析:第一步:确定三个基本数据,预留周期峰值,求整周期数。

数量关系 浙江公考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 公考必看 最新版(四)

数量关系 浙江公考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 公考必看 最新版(四)

浙江公考 数量关系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注意】方法精讲-数量4:主要内容是经济利润问题、最值问题,浙江经济利润问题考频较高,最值问题考频不高,但最值问题属于套路性比较强的题目,学习性价比比较高。

第六节经济利润问题【注意】经济利润常考类型:1.基础经济——最关键。

2.分段计费——找到“点”。

【例1】(2020山东)某集团旗下有量贩式超市和便民小超市两种门店,集团统一采购的A商品在量贩式超市和便民小超市的单件售价分别为12元和13.5元。

4月份A商品在两种门店分别售出了600件和400件,共获利5000元,问该商品进价为多少元?A.7.2B.7.6C.8.0D.8.4【解析】例 1.求进价,即成本。

题目中提到售价、利润、成本,属于经济利润问题。

题干数据有具体单位(元),考虑设未知数列方程解题。

根据“……共获利5000元”建立等量关系,总利润=5000=售价-成本,本题中存在多个件数,所以总利润=5000=(售价-成本)*件数。

设该商品进价为x元,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列式:(12-x)*600+(13.5-x)*400=5000,72+54-50=10x,76=10x,解得x=7.6元,对应B项。

【选B】【拓展1】(2020浙江选调)王先生花30000元买入A、B两只股票若干,两个交易日后,A股票上涨8%,B股票下跌3%。

王先生将股票卖出,共盈利1300元,那么王先生在买入A、B两只股票时的投资比例为:A.5:4B.4:3C.3:2D.2:1【解析】拓展1.“A股票上涨8%”,假设购买价为100元,上涨后价格为100*(1+8%)=108元,所以8%可以理解为利润率。

“B股票下跌3%”代表利润率为-3%。

题干中有具体单位,考虑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根据题干已知条件列式:A+B=30000①;A*8%-B*3%=1300②。

方法一:直接解方程计算。

方法二:选项为一组数,用代入排除法解题。

2015浙江事业单位考试 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2015浙江事业单位考试 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2
第一部分 数量关系
列及其变式入手,进行详细讲解,之后是较为特殊的分式数列、整数拆分数列、组合数列,最后是形式 与结构都很特别的创新数列。
一、等差数列及其变式
等差数列及其变式指通过作差寻求规律的数列。
(一)等差数列基本形式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该数列就叫做等差 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该等差数列的公差。 最典型的等差数列就是 1,2,3,4,5,…这个自然数列,公 差是 1。


工 作
第一节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


考 试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的题干是一个数列,但其中缺少一项或两项,要求应试者观察各项之间的关
专 系,确定其中的规律,选择符合条件的选项。 数列形式数字推理是事业单位考试中最古典、最常见的数

教 字推理题型。因此分析数列形式数字推理就成为备考数字推理的重中之重。本节我们先从五大基本数
相减得到第三项,如 2a1-3a2=a3。
其二


项相减
后再
变换得到第

项,如(a1-a2)×
1 2
=a3。
综上,等差数列变式是与作差紧密联系的。
(三)等差数列及其变式特征归纳
(1)数列中出现个别质数的,一般都是等差数列或其变式。 因为质数不具备进行拆分寻求规律的 可能性。
(2)含有 0 的数列很有可能是等差数列,因为 0 不易做递推变化,多在等差数列或多次方数列中 出现,宜首先从作差方向寻求规律。
二级等差数列:一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二级等差数列。 三级等差数列:两次作差后得到的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称为三级等差数列。
(二)等差数列变式

数量关系:排列组合的多种方法

数量关系:排列组合的多种方法

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排列组合问题是常考题型之一,也是大家感觉比较难的部分。

之所以感觉难就是没有掌握做这类题的解题方法,这里就给大家介绍解排列组合问题常用的几种方法。

一、优限法:1、题型特征:有绝对位置要求的元素2、操作方式:优先排有绝对位置要求的元素,再排其他元素;【例题1】两个三口之家在列车上相对的两排3人座位上就座,如果孩子必须靠窗或靠过道就座,而每个家庭都必须坐在同一排,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就座方式?A.16B.32C.48D.64【答案】B【解析】优限法。

两个家庭的相对位置有两种情况,确定相对位置之后,每个家庭有4种坐法,则就座方式共有2×4×4=32种,故本题答案为B选项。

二、捆绑法:1、题型特征:有“相邻”要求的元素2、操作方式:将相邻元素看作整体,与其他元素排序,然后再考虑相邻元素内部排序;【例题2】四对情侣排成一队买演唱会门票,已知每对情侣必须排在一起,问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队顺序?A.24种B.96种C.384种D.40320种【答案】C【解析】捆绑法。

每对情侣必须排在一起,则每对情侣看成一个整体,四对情侣的排队方式有A(4,4)=24种,每对情侣又有2种排列方式,因此共有24×24=384种排队方式,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三、插空法:1、题型特征:有“不相邻”要求的元素2、操作方式:先将其他元素排好,再将指定的不相邻的元素插入空隙或两端的位置;【例题3】某条道路一侧共有20盏路灯。

为了节约用电,计划只打开其中的10盏。

但为了不影响行路安全,要求相邻的两盏路灯中至少有一盏是打开的,则共有( )种开灯方案。

A.2B.6C.11D.13【答案】C【解析】插空法。

要求20盏路灯必须打开其中10盏,且相邻的两盏路灯中至少有一盏是打开的,说明不开的两盏路灯不能相邻。

则在10盏打开的路灯形成的11个空中,随机插入10盏不开的路灯,开灯方案有C(10,11)=C(1,11)=1 1种,故本题答案为C选项。

公考-数量关系

公考-数量关系

数量关系代入排除法1.什么时候用?(1)看题型:①年龄:比如题目中出现2/3/4 个人(比如甲、乙、丙),已知他们年龄之间的关系。

②余数:题目中出现一个数除以几余几,或者分给每人三个余两个,分东西余几,有余数的词汇的时候。

③不定方程:比如x+y=10,未知数的个数比方程个数多,比如两个未知数只有一个方程,或者三个未知数只有两个方程。

④多位数:题目中出现三位数、四位数,告诉个/十/百位有变化,比如个位比十位大3,把个位和十位对调之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

(2)看选项:①选项为一组数(比如例1):比如A 项是甲=10,乙=20,告诉了甲和乙两个值,就是一组数。

这类情况的问法一般是“分别/各是多少”,可以代两个/三个数,代入的未知数越多,题目越好验证。

②选项可以转化为一组数:问题问的是甲等于多少,比如A 项是10,但是条件明确告知乙等于甲的两倍(乙=2*甲),丙等于甲的一半(丙=甲/2)……,虽然选项只有甲可以代入,但是根据条件可以推出乙和丙(乙=20,丙=5),相当于转化为一组数。

(3)剩二代一:四个选项往往有两个选项错得比较明显,比如四个选项是3、4、5、6,根据应该是3 的倍数这一条件排除了选项中不是3 的倍数的选项(排除4 和5),四个选项只剩两个选项以后,没必要正常算,代入一个(比如代入3),如果3 对,选3,如果3 不对,直接选6。

剩下两个选项任意代入一个,对了就选,不对就选另一个。

排除不了再进行代入:①从好算的入手:比如选项有100 和135,从简单入手,就先代入100。

②问最值:比如选项有100 和135,如果问最多,先代135,因为如果100和135 都是对的,只代入100 验证了是正确的,就选了100 就错了。

问最多,从最大的开始代,问最小,从最小的开始代。

倍数特性法1.整除型:(1)理论:若A=B*C(B、C 均为整数),A、B、C 是三个量,则A 能被 B 或C 整除。

2.余数型:除以几之后余几。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常见数量关系题解析数量关系题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题型之一。

数量关系题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在事业单位中,处理数量关系题是部分职位考试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对事业单位中常见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类题目。

一、绝对值题绝对值题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见的一类数量关系题。

在解答绝对值题时,首先需要明确绝对值的定义和性质。

绝对值是表示一个数与零的距离,因此它的值一定是非负的。

根据这个性质,我们可以将绝对值题转化为不等式进行求解。

例如,题目给出一个绝对值不等式,要求确定满足不等式的数的取值范围。

我们可以通过拆分绝对值不等式的条件,并根据不等式的性质进行求解。

在求解过程中,需要注意在拆分条件时考虑正负号的情况,以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情况。

二、比例关系题比例关系题也是事业单位考试中经常出现的题型之一。

比例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比例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解答比例关系题时,我们通常采用等比例原理或者交叉乘积法进行求解。

等比例原理适用于直接比较两组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当题目给出两组数的比例关系时,我们可以利用等比例原理来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设置等比例方程,将已知的比例关系转化为方程,进而求解未知数。

交叉乘积法适用于已知比例关系中含有未知数的情况。

当题目给出已知比例关系和一组数的值时,我们可以利用交叉乘积法求解未知数的值。

通过将已知比例关系的分数形式转化为等式形式,并进行交叉乘积计算,可以求解未知数的值。

三、变量关系题变量关系题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较为常见。

变量关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变量间关系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在解答变量关系题时,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或者构建方程组的方法进行求解。

列方程方法适用于解决单变量关系的题目。

当题目给出一个变量间的关系表达式时,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的方法将变量间关系转化为等式,从而求解变量的值。

在列方程的过程中,需要根据题目要求确定需要求解的变量,将其他变量表示成求解变量的函数形式。

2018龙岩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环形排列问题

2018龙岩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环形排列问题

2018龙岩事业单位数量关系解题技巧:环形排列问题在行测数量关系的众多题型当中,有一类问题一直都是考试重点,那就是排列组合的问题。

而且这类题型一直以来都是大家比较难接受的题型之一,因为这类题目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除了排列组合常见的四种方法以外,我们还需要掌握几种排列组合的固定题型,它们都是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的。

那么,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个排列组合的题型,那就是环形排列问题。

那么,什么叫做环形排列问题呢?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其实我们之前所接触的排列的类型,大多数都属于直线上的排列,假如五个人站成一排,那就是全排列,方法数就是A(5,5)。

但是如果我们让这五个人站成一个圈,这个方法数还是A(5,5)吗?其实这个就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环形排列问题。

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环形排列问题的题型特征:就是求几个人或者物体排成一个圆圈的方法数是多少。

那么,这类问题的处理办法就是我们先固定其中的某一个人或者物体,再将其他的人全排列即可。

也就是说,若有n个人围成一圈,不同的排列方式就有A(n-1,n-1)种方法。

例1:10个小朋友围成一圈做游戏,问有多少种不同的坐法?解析:由题意可知。

该题目属于环形排列问题,n=10,直接套用公式A(9,9)=9*8*7*6*5*4*3*2*1=362880。

例2:在一个同学聚会上,有5对夫妇坐在圆桌旁,如果要求每对夫妇必须坐在一起,那么有多少种座位的方式?解析:既然题目当中要求是每对夫妇必须坐在一起,所以,根据我们之前所了解的排列组合问题当中有一个方法叫做捆绑法,也就是把题目当中要求在一起的元素,就把他们捆绑在一起看成同一个元素。

那么对于这道题而言,要求每对夫妇必须在坐在一起,所以现将每一对夫妇都捆绑在一起,看成5个整体,也就是相当于是5个元素进行环形排列,方法数A(4,4)。

接下来,我们还要考虑每对夫妇还都有一个内部的顺序要求,所以应该是25,所以这道题的方法数就应该是。

例3:现在有五个珠子穿成一串,问有多少种方法?解析:我们能够判断出来这题就属于环形排列的问题,但是,和我们之前遇到的问题的区别就是,珠子这种空间立体的东西是可以反转的,所以我们之前算出来的方法数要除以2,即A(4,4)/2。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数学运算 浙江公考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 公考必看 最新版(一)

数量关系 数字推理、数学运算 浙江公考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 公考必看 最新版(一)

【注意】历年浙江数资部分整体题量分析:1.考查数推、数学运算、资料分析,老师讲授的课程是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数推部分A 卷是5道题,B 卷是10道题,B 卷后5题是图形数阵,2021年考试中是没有图形数阵的,但今年不知道会不会考,还是讲一下。

2.数学运算题量不固定,2019年A 卷是20道题,B 卷是15道题,2020年A 卷15道题,B 卷10道题,2021年A 卷、B 卷都是20道题,C 卷是15道题,总体来说数学运算的题量还是很大的,建议大家不要放弃。

浙江公考 数量关系 考点 知识点 方法技巧 详细分析讲解快速提升数量关系答题水平第一节基础数列【知识点】1.简单数列:(1)等差数列:相邻数字之间差相等。

例:1,6,11,16,21,26,()答:后一项-前一项的差值都是5,下一项()是26+5=31。

(2)等比数列:相邻数字之间商相等。

例:3,6,12,24,48,96,()答:后一项/前一项的商都是2,后一项是前一项的2倍,下一项()=96 *2=192。

2.质数、合数数列:(1)质数数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的自然数叫做质数(也叫素数)。

即除了1和它本身不能被其他数整除。

20以内的质数是2,3,5,7,11,13,1 7,19。

例:2,3,5,7,11,13,17,19答:比如2只能被1和2(本身)整除,3也是只能被1和3(本身)整除。

(2)合数数列: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它约数的自然数叫做合数。

除了质数剩下的数就是合数。

例:4,6,8,9,10,12,14,15,16,18,20答:4、6、8、9、10需要记住,考试中最容易考查。

(3)注意:0和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如果一个数列中出现0和1,则不可能考查质数列,也不可能考查合数列。

3.周期数列:(1)数字循环:数据重复出现。

例:1,5,1,5,1,5,()答:1、5周期出现,下一项()是1。

(2)符号循环:符号针对的是正负号(“+”“-”)。

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

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职测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一、概述职业测评中的数量关系题型是非常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考察了测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运算能力。

在这里,我们将深入探讨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职业测评中的数量关系题目。

二、基础概念1. 数量关系题型的特点数量关系题型是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图表、图形等来考察测试者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和推理能力。

这类题目要求测试者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进行逻辑推理和运算操作,从而得出正确的结果。

2. 常见题型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包括等式问题、比例问题、趋势问题等。

A和B两人的芳龄比是3:5,10年后两人的芳龄之比是多少?这是一个典型的比例问题。

三、解题技巧1. 理清题目要求在做数量关系题型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清题目要求。

对于复杂的题目,可以逐步分析,将问题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逐步解决。

2. 掌握基本运算数量关系题型离不开基础的运算,包括加减乘除、比例关系等。

熟练掌握这些基本运算,能够在解题过程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建立模型对于涉及复杂关系的题目,可以尝试建立模型。

通过建立适当的模型,将问题可视化、具体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四、个人观点数量关系题型在职业测评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因此掌握好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对于应对职业测评至关重要。

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做一些数量关系题目来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五、总结数量关系题型是职业测评中的常见题型,掌握好解题技巧对于应对职业测评至关重要。

理清题目要求、掌握基本运算、建立模型是解决数量关系题型的关键。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多做一些数量关系题目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通过对数量关系题型和解题技巧的深入探讨,相信大家能够更好地应对职业测评中的数量关系题型,提升自己的测试能力。

希望本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数量关系题型。

数量关系题型是职业测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考察测试者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

行测数量关系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数量关系一直是让众多考生感到头疼的模块。

然而,只要我们熟悉常见题型,并掌握相应的答题技巧,就能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一、常见题型1、工程问题工程问题是数量关系中较为常见的题型之一。

这类问题通常会给出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的关系,然后要求我们计算其中的某个量。

例如: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要 10 天完成,乙单独做需要 15 天完成,两人合作需要多少天完成?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通常可以使用“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这个公式来解题。

在两人合作的情况下,工作效率等于两人工作效率之和。

2、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也是行测数量关系中的常客。

它涉及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

比如:甲、乙两人同时从 A、B 两地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 5 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 4 千米/小时,经过 3 小时两人相遇,A、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解决行程问题,我们要牢记“路程=速度×时间”这个公式,根据题目所给条件,灵活运用。

3、利润问题在利润问题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成本、售价、利润、利润率等概念。

像这样的题目:某商品进价为 100 元,按 20%的利润率定价,然后打 9 折出售,该商品的利润是多少?解答这类问题,我们要清楚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等公式。

4、排列组合问题排列组合问题主要考查的是对不同元素的排列和组合方式的计算。

例如:从 5 个不同的元素中选取 3 个进行排列,有多少种排列方式?在解决排列组合问题时,要区分排列和组合的概念,掌握相关的计算公式。

5、概率问题概率问题通常会让我们计算某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比如:一个袋子里有 5 个红球和 3 个白球,从中随机取出一个球是红球的概率是多少?解决概率问题,我们需要明确概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二、答题技巧1、代入排除法当我们面对一些选择题时,如果直接计算比较复杂,可以尝试将选项中的数值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从而排除不符合条件的选项,找到正确答案。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隐含的多次方

事业单位数量关系:隐含的多次方

一、常见考察多次方数列的特征主要特征为:1.整个数列无明显的差,和,积,商,多次方关系及数字个数不多且整个数列的单调性有明显的类似先缓慢递增后呈现陡增的趋势。

2.整个数列无明显的单调特征,某两项数字间的,和或者差具有多次方特征。

二、常见考点(一)整个数列无明显的差,和,积,商,多次方关系及数字个数不多且整个数列的单调性有明显的类似先缓慢递增后呈现陡增的趋势。

例题:1,3,4,13,29,198,( )A.1021B.1039C.1043D.1052解析:数列从整体观察成递增趋势,从整个数列观察无明显的差,和,积,商,多次方关系。

3²与4的加和为13,依次类比4²与13的加和为29,所以应选29²与198的加和1039,选B。

(二)整个数列无明显的单调特征,某两项数字间的,和或者差具有多次方特征。

例题:9,16,48,-39,47,( )A.-46B.-17C.14D.26解析:数列中无明显单调变化关系,先增后减再增,可以验证是否加和或者逐差关系。

观察推出9+16=25,16+48=64。

从25和64得到两项数字加和依次为5、4、3、2的2、3、2、3次。

所以为1²,47-46=1选A。

三、应用题1.-27,( ),1,27,125A.6B.7C.5D.-1解析:数列从整体观察成递增趋势,27、125等有立方数的特征依次为-3、( )、1、3、5的立方,为2等差数列,所以为-1的立方。

选D。

2. 5,8,31,20,129,40,( )A.347B.339C.320D.289解析:从数列的整个单调性分析先增后减,且无明显和差积倍关系,我们可以优先考虑从129这个接近多次方的数字考虑,为5³与4的和。

那么从前数字20来看为4²与4的和,依次类比31为3³与4的和等。

整个数列的底数依次为1、2、3、4、5、6,指数为2和3的循环多次方,再加4。

事业编考试 数量关系题型

事业编考试 数量关系题型

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题型
摘要:
1.事业编考试概述
2.数量关系题型分类
3.数量关系题型解题技巧
4.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题型的重要性
正文:
【事业编考试概述】
事业编考试,全称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是我国为了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队伍而设置的一种考试。

该考试主要测试应聘者的基本素质、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以保证招聘的人员能够胜任所报考岗位的工作。

【数量关系题型分类】
在事业编考试中,数量关系题型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数字推理:主要测试考生对数字间的关系、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数学运算:主要测试考生对四则运算、百分数、比例等基本数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资料分析:主要测试考生对图表资料的阅读理解、分析推理和计算能力。

【数量关系题型解题技巧】
1.数字推理:通过观察数字间的规律,寻找突破口,逐步推导出未知数字。

2.数学运算:运用运算法则,简化计算过程,提高解题速度。

3.资料分析:先理解图表资料的内容,再进行数据分析和计算。

【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题型的重要性】
数量关系题型在事业编考试中占有一定比重,是考察考生基本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手段。

掌握数量关系题型的解题技巧,能够帮助考生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提高竞争力。

总之,事业编考试数量关系题型对于考生来说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数量关系:事业单位常见题型之“牛吃草问题”

数量关系:事业单位常见题型之“牛吃草问题”

在数量关系的行程问题中有一类题型叫做“牛吃草问题”,该题型看似非常复杂,感觉蕴含的思考过程非常复杂,但是只要大家能够灵活去判断题型特征以及针对性采用解题方法去解决,那么这一类题目将会迎刃而解,变得非常简单。

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吧!题型特征一般来说,牛吃草的问题的题型特征较为明显,下面我们就以一个题目为例进行辨识。

【例题1】一片牧场长满了草,草每天均匀生长。

这块牧场的草可供10头牛吃40天,供15头牛吃20天。

则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大家可以清楚的看到,上述问题中存在牛也存在草所以就一定是我们所说的“牛吃草问题”吗?答案是否定的,牛吃草问题是一种模型,辨识该模型的关键在于抓住题目的特征和内在特点。

首先,从外在形式上去看该题目“供10头牛吃40天,供15头牛吃20天,可供25头牛吃多少天”这是一个较明显的排比句式;其次,这片草丛原先拥有一定的草量这是具有一定的初始量;最后,牛吃草使得草场上的草量减少,草自身的生长速度使得草量增多,也就是有两个对初始量造成影响的速度。

因此我们总结牛吃草问题的题型特征便是:出现排比句式;题干中具有一个初始量和两个对初始量造成影响的均匀速度。

二、解题原则牛吃草问题解题原则:根据题型,找对模型,针对性的采用公式。

在下列常考模型中,设草场原有初始量为M,每头牛每天吃草的速度为1,则牛群吃草的速度为牛的头数N,草匀速生长的速度为X,进行模型的分析和讲解。

三、常考模型追及模型推导公式:M=(N-X)·T 【某个速度使得初始量减少,另一速度使得初始量量增加,两个速度此消彼长,属于追及模型】【例题1】某招聘会在入场前若干分钟就开始排队,每分钟来的求职者一样多,从开始入场到等候入场的队伍消失,同时开4个入口需30分钟,同时开5个入口需20分钟,若同时开6个入口需多少分钟?A.8B.10C.12D.15【解析】根据题意,题干存在明显的排比句式,并且招聘会原有的人作为初始量,前来排队的人的速度使得初始量增加,入口安排人进入的速度使得初始量减少,此消彼长属于牛吃草问题中的追及模型。

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

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解析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是指在事业单位人员招聘或晋升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目,考察考生对数量、比例、百分比等概念的理解和使用能力。

在本文中,将对事业单位中的数量关系题进行详细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数量关系题概述数量关系题是在事业单位招聘或晋升考试中常见的一类题目。

这类题目通常涉及到人员、物品、时间等方面的数量关系,要求考生通过已知条件,推断或计算出未知的数量。

解此类题目通常需要运用百分比、比例、加减乘除等基本数学知识,并善于分析问题,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二、解题方法与技巧1. 读懂题目,理清思路在处理数量关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所涉及的各种关系。

在读题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图表或表格形式表示出来,以便更好地理清思路。

2. 抽象化计算在实际解题过程中,可以将数量关系抽象为代数表达式或方程式,从而简化计算过程。

例如,将总人数表示为N,将A类人员占比表示为a,可以得到A类人员数量为N*a。

3. 利用已知条件解题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利用已知条件与未知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出未知数量。

例如,已知总人数为N,其中A类人员占比为a%,B类人员占比为b%,则可以得到A类人员数量为N*a/100,B类人员数量为N*b/100。

4. 灵活运用百分比计算在解题过程中,经常会涉及到百分比的计算。

为了方便计算,可以将百分数转化为小数进行运算,最后再将结果换算为百分比形式。

例如,将75%转化为0.75,计算完成后再乘以100,将结果转化为百分比形式。

5. 注意单位换算在涉及到物品数量、时间等单位的转换时,需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如果条件中给出的单位与要求计算的单位不一致,需要进行单位换算。

例如,如果要求计算总工作小时数,而给出的条件是每天工作时间为8小时,需要将天数转化为小时,再进行计算。

三、实例分析以下是一个实例分析,通过具体题目来演示解数量关系题的方法和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考试中的数学题目,有一些题目,它们往往把握好解题技巧,分析好题型特征,基本上是做一个对一个,容易拿分。

例题1:100个优秀员工分到7个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分得的人数各不相同,求分得分数第四多的最多多少人?
解析:
方法一:
排名后三名的人数尽量少,为1、2、3,排名第四为X,第三名要比第四名人数多,还要尽量少,那就可以比其多一人X+1,一样的道理,第二名、第一名的人员就可以出来X+2,X+3,七个部门总人数就是100,列方程X+3+X+2+X+1+X+3+2+1=100,解出X=22,第四多的最多就是22人。

方法二:
排名后三名的人数尽量少,为1、2、3,还剩下100-1-2-3=94,前四名总人数94人,94÷2=47,为中间二三两项的和,分别为23、24,那么前四项的数据就确定出来了25、24、23、22,第四名的人数最多为22人。

这个是我们课上强调的和定极值问题,而解决和定极值问题的核心就是,求某一个量的最大值,只需要其他量尽可能小就好;求某一个量的最小值,只需要其他量尽可能大就好。

例题2:一次数学考试满分100分,6个人的平均分为95分,6个人的得分各不相同,排名第六的同学得分为86分,则排名第三的同学最少得多少分( )。

A.94
B.97
C.95
D.96
解析:6个人的总得分为6*95=570,中间项最小,排名第一二的人得分的尽量大,排在前两名的得分为100、99,570-(100+99+86)=285,排名第三、四五的三人总得分为285分,剩下的均等接近285/3=95,第三、四、五名的得分分别为96、95、94,第三名最少96分,选D。

例3:5个箱子总重50公斤,且重量排在前三位的箱子总重不超过重量排在后三位的箱子总重的1.5倍,问最重的箱子重量最多是多少斤?
解析:要使最重的箱子重量尽可能大,则其余箱子重量尽可能小,其余九个箱子都相等。

因此设排在后九位的箱子的重量均为x公斤,可知排在第一位的箱子的重量为3x×1.5-2x=2.5x。

可列方程:9x+2.5x=100,解之得x=200/23,则最重的箱子的重量为2.5×200/23=500/23公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