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

合集下载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范文(二篇)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范文(二篇)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范文矿井是一种特殊的工作场所,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地质结构和高风险的环境因素。

在矿井中,火灾是一种常见的灾害,对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对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进行有效管理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首先,矿井内部的风流调节是预防和控制火灾的重要手段。

矿井中存在着复杂的风流动态,如气流的流速、湿度、温度等参数都会对火灾的发生和蔓延产生影响。

因此,矿井管理者应该对矿井内部的风流进行全面的调查和分析,了解风流分布的规律和变化趋势。

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适当的措施来调整和控制矿井内部的风流。

例如,可以通过设置风道、调整风机转速、合理安排工作面的布局等方法来改善矿井的风流状况,减少火灾的发生和蔓延风险。

其次,矿井内部的风流控制是火灾应急救援的基础。

一旦矿井内发生明火火灾,即便火源已经得到控制,但火灾的蔓延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这时,矿井管理者需要通过调控和控制矿井内部的风流来阻止火灾的蔓延。

首先,应利用已有的通风设备,开启合适的风道,将有害烟气和热量迅速抽出矿井。

其次,应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调整风机的转速,增大风速,加速矿井内部的空气流动,防止火灾蔓延。

此外,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封闭和隔离措施,将火源和矿井其他区域进行有效隔离,防止火势扩散。

通过对矿井内部风流的调节和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对矿工的伤害和矿井设施的破坏。

此外,在风流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完善也是非常重要的。

矿井管理者应该对矿井内部的风流状况进行全面的监测和管理。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监测系统,实时了解矿井内风流的变化情况。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如风速仪、湿度计等,对矿井内部的风流进行监测和记录。

其次,应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岗位责任,并进行培训和考核,确保矿井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知识。

同时,还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火灾现场救援培训,提高矿井管理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和火灾救援能力。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明火火灾是指矿井中突发的明火爆炸,这种事故常常伴随着巨大的能量释放和火势蔓延,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极大的威胁。

风流调节与控制是指在发生明火火灾时通过控制矿井的通风系统,使风流能够顺利地在矿井中流动,减小火灾的扩散范围和强度,从而保障人们的安全。

本文将从矿井通风风流的特点、风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和控制措施三个方面来探讨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一、矿井通风风流的特点矿井通风风流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风流速度较高:矿井通风风流的速度一般在1米/秒以上,甚至可以达到5米/秒以上。

这是因为通风系统需要将新鲜空气送入矿井,同时将矿井中的有害气体和煤尘排出矿井,因此需要保持较高的风流速度。

2. 风流路径复杂:矿井通风系统通常包括主风井、风流分流点、副风井、出风巷等多个部分,风流路径非常复杂。

这种复杂的路径使得风流在矿井中的传播和调节变得更加困难。

3. 风流温度较高:矿井火灾会导致矿井通风风流的温度升高,甚至可以达到几百度。

这是由于火灾释放的热量使得矿井中的空气温度升高。

4. 风流含有有害气体:矿井火灾会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

这些有害气体不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还会加速火灾的发展和蔓延。

二、风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风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排挤风源:在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应立即关闭火灾附近的巷道,并通过相邻巷道的通风系统将风流排挤出矿井。

这样可以减小火灾的扩散范围和强度。

2. 调整风速和风量:矿井通风系统通常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风速和风量。

在发生火灾时,可以通过减小风流速度和风量来减小火灾的蔓延速度和范围。

3. 使用防爆设备:在矿井通风系统中使用防爆设备可以有效地减小火灾的蔓延和扩散。

防爆设备通常包括风门、爆破盖板等,可以阻止火灾及有害气体的传播。

4. 加强巡检和监控:矿井通风系统的巡检和监控是保障火灾安全的重要手段。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教案2矿井火灾防治

煤矿灾害防治技术教案2矿井火灾防治

(单元教案首页)单元标题:第二章矿井火灾防治教学时数:(12)学时,其中理论(1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使学生掌握矿井火灾防治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开采技术预防自燃发火、通风措施防治自燃发火、介质法防灭自燃发火、矿井火灾处理。

主要教学内容: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2学时)第二节开采技术预防自燃发火(2学时)第三节通风措施防治自燃发火(3学时)第四节介质法防灭自燃发火(3学时)第五节矿井火灾处理(2学时)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矿并火灾的分类、煤炭自燃发火、矿井火灾的危害、火风压、矿井火灾防治的技术途径、开采技术预防自燃发火的技术措施、通风防治自燃发火措施、介质法防灭自燃发火、灌浆防灭火、凝胶防灭火、阻化剂防灭火、惰气防灭火、泡沫防灭火等灭火方法以及矿井火灾处理措施;难点是介质法防灭自燃发火.课后作业:复习题课后体会:第二章矿井火灾防治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理论概述一、矿井火灾发生的基本要素(1)热源。

(2)可燃物。

(3)空气.二、矿并火灾的分类(1)根据不同引火热源,矿井火灾可分为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外因火灾是由于外部热源引起的火灾.内因火灾是由于煤炭等易燃物质在空气中氧化发热并积聚热量而引起的火灾。

(2)根据不同发火地点,矿井火灾分为井筒火灾、巷道火灾、采煤工作面火灾、煤柱火灾、采空区火灾和硐室火灾.(3)根据不同燃烧物,矿井火灾可分为机电设备火灾、火药燃烧火灾、油料火灾、坑木火灾、瓦斯燃烧火灾和煤炭自燃火灾。

三、煤炭自燃发火1. 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其过程如图图2—1—1所示。

图2-1-1 煤自燃发展过程示意图煤炭自燃一般要经过3个时期:(1)潜伏期。

(2)自热期。

(3)自燃。

井下发生自燃发火时往往会出现以下一些可被人感觉的征兆:(l)嗅觉。

(2)视觉.(3)感(触)觉。

2.煤炭自燃的条件从煤的氧化自燃过程可以看出,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煤炭具有自燃的倾向性,并呈破碎状态堆积存在;(2)连续的通风供氧维持煤的氧化过程不断地发展;(3)煤氧化生成的热量能大量蓄积,难以及时散失.3.煤的自燃发火期从理论上讲,煤层的自燃发火期定义为:从发火地点的煤层被揭露(或与空气接触)之日起,至出现《矿井防灭火规范》中定义的有关现象之一,或温度上升到自燃点为止,所经历的时间叫煤层的自燃发火期,以月或天为单位。

2024年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2篇)

2024年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2篇)

2024年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1概述矿井火灾是煤矿生产中同顶板、瓦斯、煤尘、水害并列的五大自然灾害之一。

一旦发生火灾,不仅会造成煤炭资源的损失、工程和设备的破坏,导致生产中断,而且还严重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

矿井明火火灾的特点是突然发生、来势迅猛,发生的时间与地点出人意料。

正是由于这种突发性和意外性,常会使人们惊慌失措而酿成恶性事故。

为防止火灾烟气沿井巷弥漫,防止火灾扩大,或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保证人员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在处理井下明火火灾时,必须根据火源位置、涉及范围、井下人员的分布以及瓦斯涌出情况,迅速而正确地决定通风方式,调节与控制风流。

2处理火灾时风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试验证明,火灾时风流调度正确与否,对灭火救灾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保证正常通风,稳定风流;(2)调节与控制风流,改变原有通风状况,主要有3种:①增风;②减风;③零点通风,即停止风机工作或使火烟短路或封闭火区;(3)反转风流,包括全矿反风和局部反风。

3火灾时风流调节与控制方法选择处理火灾时,无论采用何种调节与控制方法,都必须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保证灾区和受威胁区人员的安全撤退;(2)防止火灾扩大,创造接近火源直接灭火的条件;(3)避免火灾气体达到爆炸浓度,避免瓦斯通过火区,避免瓦斯、煤尘爆炸;(4)防止出现再生火源;(5)防止产生火风压造成风流逆转。

扑灭井下火灾时,抢救指挥部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遇险或受威胁人员分布,迅速而慎重地决定风流调节与控制方法。

当火灾发生在矿井总回风巷,或者发生在比较复杂的通风网路中,改变原有通风状况可能会造成风流紊乱、增加人员撤退的困难,可能出现瓦斯积聚等后果时,应采用正常通风方法,稳定风流。

当采用正常通风稳定风流会使火势扩大,而隔断风流又会使火区瓦斯浓度上升时,应采取减少风量的办法。

这样既有利于控制火势,又不使瓦斯浓度很快达到爆炸界限。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矿井火灾是一种极其危险的灾害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严重后果。

火灾的发生往往伴随着明火的燃烧,为了有效地控制火势,必须对矿井内的风流进行调节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在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1. 矿井风流调节的原则矿井的风流调节主要是通过控制矿井通风系统,改变矿井内空气的运动方式和方向,以达到控制火势、降低温度、保证人员安全撤离的目的。

在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风流调节的原则如下:(1) 快速控制火源周围的风流,防止火势扩大;(2) 保证一个安全的通风系统,保持矿井内氧气浓度的合理范围;(3) 调节风流的方向和速度,将烟尘和有害气体排至安全区域。

2. 矿井风流调节的方法和技术(1) 关闭进风通道:及时关闭矿井的进风通道,切断外界空气的进入,避免火势蔓延。

同时,关闭进风通道还可以减少氧气供应,防止火势进一步扩大。

(2) 打开排风通道:保持矿井的排风通道畅通,以便快速排除烟尘和有害气体。

排风通道的位置应选择在火源上风侧,同时要保证排风通道的容量足够大,能够将矿井内的烟尘迅速排出,防止人员中毒和火势蔓延。

(3) 设置临时通风系统:在火灾发生后,可以通过设置临时通风系统来调节风流。

临时通风系统可以是风机、风道和排烟机的组合,通过组合不同的通风设备,调节风流的方向和速度,将有害气体和烟雾排至安全区域。

(4) 使用水雾降温:在火灾发生后,可以使用水雾降温的方法控制火势。

水雾具有很强的冷却能力,可以快速降低矿井内的温度,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同时,水雾还可以将烟尘等有害物质吸附带走,减少对人员的伤害。

3. 矿井风流调节的应急预案为了应对矿井火灾的突发情况,矿井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明确风流调节的措施和方法。

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1) 火情报告和报警程序:当发生火灾时,应及时向指定的人员报告并发出警报,通知所有人员撤离。

(2) 灭火设备和逃生装置:矿井应配备一定数量的灭火设备和逃生装置,以便人员在发生火灾时能够及时进行灭火和安全撤离。

煤矿矿井反风技术要求

煤矿矿井反风技术要求

煤矿矿井反风技术要求1、井反风技术是指当井下发生火灾时,利用预设的反风设施,人为改变火灾烟流方向而采用的通风技术措施,其目的是限制灾区范围扩大,保护受烟流威胁的人员安全地撤退,减少人员伤亡。

2、反风演练是考察灾变时期反风效果与矿井领导、机电、通风技术人员和主扇司机等有关人员的基本技能技能的重要手段。

演练必须由矿长指挥,总工程师协助,通风、机电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3、反风演练持续时间不应小于人员从矿井最远地点撤退至安全地点所需要的时间,且不得少于两个小时。

4、反风演练前,必须由矿总工程师负责负责组织编制反风演练计划。

其内容为:⑴确定进行全矿性反风演练时间,根据假定的发火地点和具体条件,确定进行区域性和局部反风演练的方案和时间;⑵确定反风演练期间的观测项目和方法;⑶确定反风设备的操作顺序;⑷确定反风演练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⑸确定井上下通讯联络的地点和时间;⑹确定反风时主扇风不同测压管的位置(参见附录三);⑺预估及测绘反风时的通风系统、风量和瓦斯涌出情况,绘出反风时的通风网络图;⑻制定反风演练的安全措施;⑼明确恢复正常通风的操作顺序和制定排除瓦斯的安全措施;(10)制定参加反风演练人员的分工和培训计划;(11)提出所需测量仪表清单及检验校正仪表计划。

5、反风演练时应观测下列参数:⑴观测主扇运转情况,包括电机负荷、轴承温度、风量、风压等;⑵测定反风前及反风时全矿井各翼、各水平、各采区的进回风流中瓦斯(二氧化碳)浓度和风量。

反风操作结束后,每隔20分钟测定一次瓦斯浓度,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风量;⑶选择1?2个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大或自然发火危险程度高、或风流路线长的采区(或回采工作面),每隔10分钟测定其沼气浓度、风量;⑷观测地面各风门漏风状况;6、反风演练前必须按下列要求编写反风演练的安全技术组织措施,并认真贯彻执行。

⑴建立以矿长为总指挥的指挥部,凡是总指挥作出的决策,所有工作人员都必须绝对服从、统行动;⑵指挥部设在矿调度所;⑶根据工作需要,指挥部下设若干工作组,按指挥部的统安排进行工作⑷指挥部附设参谋组,负责井上下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为总指挥提出决策资料及意见,并及时传达总指挥的命令。

龙东矿西翼皮带巷火灾应急风流控制系统设计

龙东矿西翼皮带巷火灾应急风流控制系统设计

自动控 制风 流控 制 门 , 速调 整风 流流 经路 线 , 迅 将 有毒 有 害烟 气流 直接 引人 矿井 总 回风巷 。
22 西 翼皮 带巷 火灾 风流 控制 方案 . 在 西一 采 区主要 进 回风巷 道及 总 回联 络巷 上
输控制命令 , 通过控制器和 电磁 阀控制气缸, 实施 对 井 下救 灾 门的远 程控 制 。
出式 , 、 井 进 风 , 风 井 回风 ,2 5I 单 一 水 主 副 西 一 8 I T
平 开采 , 井 采 用机 械通 风 , 井装 有 2台 同等 能 矿 风
力 的 G F 2 .— . 1 流式 通 风机 ,风机 转 速 A 一 24 1 3 轴 3—
烟 雾 传感 器监 测 到超 标 烟雾后 自动控 制 风 流控 制
率 为 8 %。 9
器 巫 蛳
皇 f 塑
由于 龙东 煤 矿皮 带 输送 机巷 是 西 一采 区唯一

图 1 电控火灾应急救援 系统原理
21 0 2年第 2期


龙 东矿 西翼 皮带 巷火 灾应 急 风流控 制 系统设 计
9 3
以井 下压 风 为动力 源 ,利用 矿井 环境 监 测 系统传
统 。这些 自动控 制风 门根 据需 要 部分 处 于 恒开 状 态 , 分处 于恒 闭状 态 。 部 当火灾 发 生并启 动 该应 急 系统 时 ,处 于恒 开状 态 的 自动控 制 风 门全 部 自动 闭合 , 采 区进 风 隔断 , 将 使有 毒有 害 烟气 流 不 能进 入采 区 ;同时处 于 叵闭状态 的 自动 控 制风 门全 部 自动 敞开 ,将 有毒 有 害烟气 流 直接 引 入矿 井 总 回
1 0 mn 电机 型号 T 1—/0 , 0 /i, 0 r 7 0 6 0 电机额定功率 9 7 0 W, 中一台主要通风机 运转 , 台主要通 1 其 k 一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行人、行车巷道,采区之间的联络巷,采区入、 回风巷联络道,应根据通风设施服务时间及作用, 建立永久性或临时性挡风墙及永久性或临时性风门 (包括风量调节门)。
为避免串联通风,水平交叉的入、回风巷应设风 桥,将入风流与回风流隔开。
主要运输巷道中应设立永久性自动风门,经常行 人风门应自动闭锁或专人看管。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采、掘工 作面应实行独立通风。
同一采区内,同一煤层上下相连的 2个同一风路中的采煤工作面、采煤 工作面与其相连接的掘进工作面、 相邻的2个掘进工作面,布置独立通 风有困难时,在制定措施后,可采 用串联通风,但串联通风的次数不 得超过1次。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名 称 最高允许浓度(%)
一氧化碳CO
0.0024
二氧化氮NO2 二氧化硫SO2 硫化氢H2S 氨NH3
0.00025 0.0005 0.00066
0.004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矿内气候条件 1.《规程》对井下空气温度的规定: 冬季,进风井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以下的空气温度不
得低于2℃。 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的空气温度
斜巷不应设立风门。 超过6米的盲巷及废弃巷道均应设立永久性或临时 性挡风墙。 开采突出煤层时,工作面回风侧不应设置风窗。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五)回采工作面的通风系统 回采区段的通风系统是由工作面的 进风巷、回风巷和工作面组成。当 矿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时, 回采区段的通风系统有U形、Z形、 H形、Y形、W形和双Z形等形式, 如下图所示。
1-风幛;2-调节风门
矿井通风及灾变时期控风技术
风筒导风 1-风筒 2-挡风墙 3-风窗

矿井火灾风流控制

矿井火灾风流控制

矿井火灾风流控制矿井火灾风流控制?指有利于灭火的紧急通风。

矿内发生火灾时,要正确控制风流,以保证井下人员安全撤出,防止火源引起瓦斯爆炸,阻止烟气蔓延扩大,并有利于灭火工作。

火灾时控制风流的方法有:1.保持正常通风,稳定风流。

2.调节风流,改变原有通风状况,其中有:(1)维持原有风流方向,减小供风量(减风)。

(2)结束主扇工作(停风)或局部风流短路。

(3)反转风流(反风)。

火灾刚发生时,烟气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移动,火势逐渐发展后,凡为火灾所牵扯的巷道内,空气成分将发生变化,而且气温升高,形成与自然通风相仿的火风压,这种火风压的出现可能使矿井原有通风系统遭到破坏。

它可以使风量增加或减小,甚至使局部地区风流逆转,从而造成井下人员撤离方向无所适从,导致大量人员牺牲,并会增加灭火的困难。

研究火风压的作用与风流逆转的可能性,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发生火灾时控制风流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常采用以下稳定风流的措施,防止风流逆转:(1)控制火风压,使之尽可能减小。

要采取积极灭火方法,加快扑灭速度;在火源附近的进风侧修筑临时挡风密闭,适当控制火区进风量,减少火烟生成,同时要防止瓦斯积聚而引起瓦斯爆炸。

(2)火灾发生在分支风流中,应维持矿井扇风机原来的工作状况,特别是在救人、灭火阶段,不能采取减风或停风的措施。

如在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必要时可增加火区供风量以稳定风流,便于抢救遇难人员。

(3)尽可能利用火源附近的巷道,将烟气直接导入总回风道排至地面(短路通风)。

发生火灾时的风流调度,必须根据火灾发生地点、瓦斯积聚的可能性,自然风压和火风压的大小及其作用方向,特别是井下人员撤离的方向、滞留的位置等具体情况,开展综合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与推论,由矿总工程师当机立断,提出合理的调风救灾方案。

一般情况下,火灾发生在总进风流中,即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或总进风巷道,应开展全矿性反风,阻止烟气进入井下采掘区。

中央并列式(进、出风井筒并列在井田中央)通风的矿井,在条件许可时,也可使进、回风井的风流短路,将烟气直接排出。

浅谈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的通风管理

浅谈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的通风管理

浅谈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的通风管理作者:赵长龙来源:《科学与财富》2016年第19期摘要:在处理矿井火灾时,重点阐述了灾变时通风机的管理、井下风流控制和通风调压技术在抢险救灾中灵活正确的运用。

关键词:通风机的正常运转、停风、反风、工况、正常通风、增减风量、风流短路、调节风流、调压技术矿井在发生火灾事故将会使财产、资源受到损失并严重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果断、安全、有效地进行抢险救灾。

在此过程中采取正确的通风技术手段,既可及时抢救遇险、遇难人员,又能确保救灾人员的自身安全。

因此,必须了解掌握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经常运用的通风技术手段和方法以便在抢险救灾中正确地、灵活地运用。

处理矿井火灾时的通风管理主要内容包括:主要通风机的管理,井下风流的控制和通风调压技术。

一、处理矿井火灾时主要通风机的管理矿井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直接关系着全矿井的通风状态,在正常生产时期,必须保证主要通风机的连续运转。

而在处理矿井火灾时期,则应根据火灾的性质、发生地点、发展趋势来决定主要通风机的工作状况,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保持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必须保持主要通风机的正常运转,确保矿井通风系统的稳定和有充足的风量来保证事故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无论是火灾,还是瓦斯煤尘爆炸事故,大多数伤亡人员都是由于火灾或爆炸而产生的有毒气体、贫氧气体中毒窒息所致,如果能保持正常通风,就可及时稀释和排除有毒有害气体,增加氧气含量,从而减少中毒和窒息伤亡数量。

反之,如果停止主扇运转,则可能发生窒息伤亡事故,或者在抢救过程中发生次生事故。

2、停止主要通风机的运转生产期间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很可能发生安全事故,救灾期间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可能会扩大事故,所以多数情况下要保持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保证大系统的稳定。

但在处理特定条件下的火灾事故时,根据需要也可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

2.1当火源发生在进风井筒、井底车场时,在矿井无反风装置或者反风装置不起作用,如果利用火风压可以改变风流方向时,在瓦斯不超限的情况下,可以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

矿井火灾及灭火方法

矿井火灾及灭火方法

矿井火灾及灭火方法井下火灾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特别是煤炭的自燃往往发生在采空区或煤柱里,燃烧过程缓慢,没有较大的火焰,外部征兆不显然,难以觉察。

火灾延续时间长,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灭火工作困难,易造成庞大的资源损失。

〔2〕火灾发生时,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弥漫井下,严重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3〕在有瓦斯煤炭爆炸危险的矿井中,矿井火灾可能引起瓦斯煤尘爆炸事故,从而会扩展灾情。

〔4〕产生火风压,改变井下风流流向。

〔5〕产生再生火源。

炽烈含挥发性气体的烟流与相近巷道新鲜风流交汇后燃烧,使火源下风侧可能出现假设干再生火源。

矿井火灾的原因火灾分类及特点凡发生在井下的火灾,以及发生在井口四周但危害到井下安全的火灾,都叫做矿井火灾。

发生矿井火灾的原因有两种:一是外部火源引起的火灾,二是煤炭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因素引起的火灾。

因此,矿井火灾分为两类: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

1、外因火灾,又称外源火灾。

违章在井下吸烟,在井下拆卸矿灯、放明炮、电焊、气焊等,都可能引起井下火灾。

井下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或修理不及时而短路所产生的电弧火花,可引起井下火灾。

矿井瓦斯、煤尘的燃烧或爆炸,可以引燃井下可燃物而形成矿井火灾。

还有违反操作规程和违章放炮,例如用明火或动力线放炮,火药变质、放糊炮等等都可能引起井下火灾。

外因火灾一般发生在井口四周、井下硐室、采掘工作面和有电缆的木支架巷道等处。

2、内因火灾,又称煤炭自燃。

有的煤炭由于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具有自燃性,与空气接触后能氧化生热,如果散热条件不好,就会自燃。

内因火灾主要发生在采空区、冒顶处和压酥的煤柱中。

采空区中,尤其采纳回采率低的采煤方法时,采空区中遗留的煤炭多,最容易引起煤的自燃。

采空区中的自然发火占全矿井自然火灾总数的80%左右,所以关于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应及时封闭采空区,防止漏风,并采用黄泥灌浆或洒阻化剂等方法来防止采空区中煤的自燃。

矿井火灾与地面火灾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井下空间小,工作场所窄;电气设备多,坑木等易燃物多,煤本身就可以引燃,再加上防火设施不健全,灭火器材不齐全,井下又有新鲜风流,一旦发生火灾,不像地面火灾那样容易扑救。

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

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

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引言矿井火灾是矿山行业面临的常见安全隐患,具有发生突然、蔓延速度快、危害严重等特点。

传统的矿井火灾处理方法往往难以应对火势蔓延的速度,导致火灾扑灭时间长、灭火效果差。

为了更有效地处理矿井火灾,需要应用风流控制技术,通过控制矿井内的风流传输来达到控制和扑灭火源的目的。

风流控制技术的基本原理风流控制技术是一种利用气流调节和控制矿井内部空气流动的方法,通过改变矿井内部气体的流动规律,达到控制火源蔓延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为调节、控制风速和风量,使空气流动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火源的供氧条件,抑制火势的蔓延。

风流控制技术的应用步骤1.分析火源位置和火势:通过火情侦测设备和监控系统,准确判断火源位置和火势大小,为风流控制技术的应用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设计合理的风流控制方案:根据火源位置和火势大小,结合矿井的气流传输规律,设计出合理、有效的风流控制方案。

3.改变风流传输路径:通过阻断或改变火源周围的气流通道,使热量和烟气无法迅速传输,有针对性地控制火源蔓延范围。

4.调节矿井内的风速和风量:根据火势的变化,合理调节矿井内的风速和风量,达到控制和扑灭火源的目的。

5.监测风流控制效果:通过风流控制技术的应用,实时监测火源周围的温度、氧气浓度等参数变化,评估风流控制效果。

6.联动其他灭火系统:在风流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可以联动其他灭火系统,如喷水系统、泡沫系统等,增强灭火效果。

风流控制技术的优势1.快速响应和实时控制:风流控制技术可以根据火势的变化快速响应并进行实时控制,有效地减少火势蔓延的时间和范围。

2.精确控制火源:风流控制技术可以通过精确调节风速和风量,实现对火源的精确控制,避免火势扩大。

3.经济高效:相比传统的灭火方法,风流控制技术投入成本低,操作简便,能够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的灭火效果,减少安全事故带来的经济损失。

4.无需人力进入高危区域:通过风流控制技术,可以远程控制火源的扑灭,并无需人力进入高危地带,确保了人员安全。

第五讲 灾变风流控制与火灾处理

第五讲 灾变风流控制与火灾处理

封闭墙的施工速度要快。
第十节 矿井火灾处理与控制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QQ:76396250 第十章 火灾防治
三、隔绝灭火 3、封闭火区的顺序 目前基本上有两种: 一是:先进后回 二是:进回同时
★★
好学力行 德才兼备


第十节 矿井火灾处理与控制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QQ:76396250
第十章 火灾防治
第九节 火灾时期通风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QQ:76396250
第十章 火灾防治
好学力行 德才兼备
第九节 火灾时期通风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QQ:76396250
第十章 火灾防治
五、灾变时期风流控制
好学力行 德才兼备
1、灾变时对通风制度的基体要求:
(1)保护灾区和受威协区域的职工迅速撤至安全地区或 井上; (2)有利限制烟流在井巷中发生非控制性蔓延,防止火 灾范围扩大; (3)不得使火源附近瓦斯聚积到爆炸浓度,不容许流过 火源的风流中瓦斯达爆炸浓度,或使火源蔓延到有瓦斯
三、隔绝灭火
好学力行 德才兼备
1、密闭墙的结构和种类 分为:临时密闭、永久密闭和防爆密闭三种。 (1)临时密闭墙 其作用是暂时切断风流,控制火势发展。为砌筑永久密 闭墙或直接灭火创造条件。 (2)永久密闭墙。 较长时间地(至火源熄灭为止)阻断风流,使火区因缺 氧而熄灭。其要求是具有较高的气密性、坚固性和不燃性, 同时又要求便于砌筑和启开。 (3)防爆密闭墙 在有瓦斯爆炸危险时,需要构筑防爆密闭,以防止封闭 火区时发生瓦斯爆炸。防爆密闭墙一般是用砂袋堆砌而成。
游离状态的自由基与氧原子相结合,发生链反应后才能形成的。。
4、灭火方法:直接灭火、隔离明火和联合灭火。
第十节 矿井火灾处理与控制 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QQ:76396250 第十章 火灾防治

矿井火灾防治

矿井火灾防治

四、煤炭自燃的早期识别与预报 (一)人体感觉识别煤炭自燃 1.视力感觉 2.气味感觉 3.温度感觉 4.身体不舒的感觉 (二) 气体分析法 气体分析法是利用仪器分析和检测某些指标气体的 浓度变化,来预报煤炭自燃的方法。 1.指标气体与预报指标 目前,我国常用的指标气体有CO、C2H4、C2H2 、 C3H8、 C2H6等,预报指标有CO和C2H4绝对量、火灾系数 、链烷比。
第四章 矿 第四节 预防自 井防灭火技 燃的开采、通风 井下易发生的术地点经常有: 措施
1.采空区,特别是未及时封闭或封闭不严且留有大量 浮煤的采空区;
2.煤柱内; 3.煤层巷道的冒空跨帮处; 4.地质构造附近。 一、选择合理的矿井开拓系统 合理的开采系统应符合:(1)对煤层的切割少;(2)系统 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路短,通风风压低,通风设施 少,矿井内外部漏风小,采(盘)区或区域划分合理;(3)有 利于灾害的预防,便于灾变时人员撤离。
6.井下必须设置消防材料库,并应装置消防列车。消 防材料库储存的材料、工具的品种和数量应符合有关规 定,不得挪作它用,并按期检查和更换。
7.井下爆破材料库、机电设备硐室、检修硐室,材料 库、井地车场、使用带式输送机或液力偶合器的巷道以 及采掘工作面附近的巷道中,应备有灭火器材,其数量 、规格和存放地点,应在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确定。 井下工作人员必须熟悉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本 职工作区域内灭火器材的存放地点。
一、地面火灾的预防规定 1.生产和在建矿井必须制定井上、下防火措施。矿井 的地面及所有建筑物、煤堆、矸石山、木料厂等处的防火 措施和制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防火规定。 2.木料厂、矸石山,炉灰场距离进风井不得小于80m 。木料厂距离矸石山不得小于50m。矸石山、炉灰场不得设 在进风井的主导风向上侧,也不得设在表土10m内有煤层的 地面上和设在有漏风的采空区上方的塌陷区范围内。 3.新建矿井的永久井架和井口房,以井口为中心的联 合建筑,必须用不然性材料建筑。 4 .进风井口应设防火铁门,如果不设防火铁门,必须 有防止烟火进入矿井的安全措施。 5.进口房和通风机房附近20m内,不得有烟火或用火 炉取暖,暖风道和压入式通风的风硐必须用不然材料砌筑 ,并应至少装设2道防火门。 6.矿井必须设地面消防水池,并经常保持200m3以上的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

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的风流调节与控制矿井发生明火火灾时,风流是火灾扑灭和矿井内人员撤离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对于矿井火灾的风流调节与控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矿井火灾的风流特点,风流调节的目标和原则,风流控制的技术手段以及突发情况下的风流调节措施。

首先,矿井火灾的风流特点是指火灾过程中气流的变化规律。

矿井火灾通常伴随着大量有害气体的产生,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具有燃烧性,还会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中毒和窒息作用。

同时,火灾热量也会导致矿井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可能引发煤炭自燃,进而形成火灾蔓延的火源。

另外,火灾引起的烟雾和火焰会降低矿井内的能见度,对人员的逃生和救援造成困难。

针对矿井火灾的风流调节,首要目标是保证矿井内部有足够的氧气供给,以维持火灾扑灭和人员的生存需求。

同时,还应确保矿井内部有稳定的气流流动,以防止火灾蔓延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风流调节的原则包括促进矿井内部的通风循环,提高氧气浓度,减少有害气体的生成和积累,降低火灾烟气温度和浓度,保证人员疏散和救援的顺利进行。

风流控制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通风系统的设计和使用、气流的调节和控制、矿井通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等。

首先,通风系统的设计应满足矿井内的气流需求,包括火灾扑灭、有害气体排除、温度降低等。

通风系统应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性,以便根据火灾情况和矿井结构的变化来调节气流。

其次,气流的调节和控制可以通过改变通风机的转速、开关矿井内的通风门、设置气流分流装置等方式实现。

最后,矿井通风设备的运行和维护应遵守相关安全规范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修,以保证其正常运行和有效控制风流。

在突发情况下,矿井火灾的风流调节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应急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火灾发生后烟雾浓度较高,应立刻关闭进风通道,开启鼓风机,增加气流量,以促进烟雾的排除;如果火灾发生后火焰较大,应立即关闭进风通道和出口通风门,同时打开旁路通风门,引导火焰燃烧的气流走向蔓延较小的通道,以控制火势的发展;如果火灾发生后有害气体浓度较高,应采取增加通风量、减少有害气体生成、加大氧气供应等措施,以降低有害气体的浓度。

矿井灾变时期通风理论与技术

矿井灾变时期通风理论与技术

灾变时期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 1 矿井灾变时期的风流控制
1.2 井下火灾对主要通风机工况的影响 矿井火灾时,火风压无论是正还是负,总是与主扇串 联,作用于矿井通风系统。 1.2.1 上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对主扇工况的影响 这时火风压的作用方向与主扇相同,成为帮助主扇通风 的动力。 (1)对离心式风机的影响 火灾后在火风压的影响下,扇风机的工况点下移, 扇风机风量增加(Q扇→Q扇′)。功率由N增大到N′ (2)对轴流式风机的影响 火灾后在火风压的作用下,风机工况点下移,扇风 机风压降低(h→h′),扇风机风量增加(Q→Q′),扇 风机轴功率下降(N→N ′ )
h内 < h外 h内 h外
R内 b风路中风向A→B,即Qb>0,不发生逆转。 R外
R内 = R外 b风路中风流停滞,即Qb=0,要逆转。 R内 R外 b风路中风向B→A,即Qb<0,发生逆转。
h内 > h外
灾变时期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 1 矿井灾变时期的风流控制
1.1.4 防止风流逆转的技术措施 (1)增大R内措施:在火源上风侧挂风帘、打临时板闭 等。 (2)减小R措施:打开回风巷调节风门,使排烟通道畅 通,提起风硐中的闸板门等。 (3)降低h内措施:尽快直接灭火,阻止火势发展等。 (4)提高或保持h外。不能随意停主要通风机,可下放 风硐中的闸板门。 采取这些措施时要特别注意瓦斯积聚,以防引起瓦斯 爆炸。 对于下行风流火灾时,本侧风路风流逆转的分析比上 行风复杂得多,这里不再讨论。实验和实践表明,下行风 比上行风更容易发生风流逆转和烟流逆退现象。
灾变时期矿井通风理论与技术
(3).当火风压很大,大到影响主要通风机正常运转时, 应及时调节主要通风机工况,或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 一是火风压与主要通风机风压反向,其值接近或超过主 要通风机风压时,矿井风量很小,轴流式风机处于不稳定区 工作,应停止运转。 二是两者同向,火风压较大时,矿井风量剧增,风速增 大,煤尘飞扬可能造成爆炸。若是离心式风机,其功率急 剧增加还有可能烧毁电机。此时,可考虑停止主要通风机 运转,或增加矿井风阻值,以达到控制风量的目的。

运用正确的通风手段处理火灾事故

运用正确的通风手段处理火灾事故
亡, 只有一部分人 C O轻微 中毒 , 又是一起利 用通风 这 手段灭火的成功实例 。 在采取上述通风 手段 的同时 , 无论 是瓦斯 矿井或 非瓦斯矿井 , 都要考 虑阻止 火灾导致 瓦斯爆 炸的必要
措施 , 同时必须考虑火 风压 可能造成 的风流逆 转的危
险性。
图 1 新安矿 3 1 8 1工作面通风 系统示意图
2 处 理 井 下 火 灾 时 可 供 选 择 的 通 风 手 段
1 2 采 用通风 手段 控制火 势 的蔓 延 . 当矿 井发生 火灾 时 , 利用 通 风手 段 , 风 量 减 可 将
・收 祷 日期 :0 0— 7—1 21 0 2
处理井下火灾时 , 可供选择 的通风手段有 : 短路风 流、 锁风、 反风 ( 括 区域性 反风、 包 全矿性 反风 ) 。要切 忌停风 , 不论是全矿性 的停风还是掘进头停局扇 , 都是 非 常危险的。万 一掘进 头发生火 灾 , 已经 出现 了局 而 扇停运的现象 , 又切莫轻 易恢 复局 扇运 行。 因为这 都 有可能导致盲峒部分瓦斯爆炸 。在处理 自然发火 时可
人 员 伤 亡 , 给救 灾 人 员 减 轻 了 压力 。 也 双 鸭 山矿 业 集 团新 安 矿 3 1 采 面 ( 风 示 意 图如 81 通
图 2 新 安矿 3 1 8 2工作 面通 风 系统 示 意 图

小, 控制火势 的蔓 延 , 为救援 人 员创 造有 利 的灭 火条
件。 ‘
r s u e n n d sr s o r d c h o so t t r p r n h mp ra c fc s a t s t c e p mo si it s.t e u e t e ls fsa e p o e t a d t e i o tn e o a u i . e y l e Ke r s Mi e R vu Ve tlt n y wo d n e e ni i ao

矿井通风中的反风知识

矿井通风中的反风知识

矿井通风中的反风知识01反风的意义矿井通风系统中对于反风有特别的技术要求,因为一旦矿井内发生灾变,尤其是发生火灾事故时可以缩小灾害波及范围,使可能受影响地区的人员能够有充分的时间按避灾路线撤至地面,从而减少因火灾等事故而带来的人员伤亡。

而且如果在进风井筒装置附近车场等处发生火灾,反风系统可以防止气体随风流进入采掘工作面危及人员生命安全。

02反风的要求生产矿井主要通风机必须装有反风设施,并能在10min内改变巷道中的风流方向;每次每台风机反风持续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

反风期间每半小时测定一次风量,10分钟测定一次气体浓度,并记录风流逆转的时间和瓦斯达2%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

主扇房的观察记录每半小时记录一次。

当风流方向改变后,主要通风机的供给风量不应小于正常风量的40%。

每季度应检查1次反风设施,每年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矿井通风系统有较大变化时应进行1次反风演习。

03反风的实现方式1.主通风机为离心式风机的话,可采取反风道的方式来实现反风。

因为离心式风机无法通过点击反转来实现反风,所以主通风机一般都会设有反风道,在矿井反风的时候,开启或关闭闸门,将原来的风道关闭,用反风道实现反风。

2.主通风机为轴流式风机的话,可采取电机反转的方式来实现反风。

由于轴流风机构造相对简单,实现进、出风向的转变也很方便,而且现在很多矿用轴流风机也都设有快速转换电机转向的功能,并能够保证反转也有很高的出风效率,所以利用风机反转来达到反风也是很快速高效的办法。

3.还可以设立备用主通风机来作为反风道反风。

这种方法实现反风最为方便和快速,关闭原主通风机,打开反风道专用通风机即可实现,但是由于要另外多设置一套风机设施,投资就要大幅度增加。

04反风的不同型式利用反风技术可以有效控制矿井入风流火灾,工作面入风流火灾,下行风路火灾烟流流动。

反风技术包括全矿井反风和局部反风,针对不同的火灾就要使用不同反风方法来应对。

当火灾发生在进风井口、井筒、井底车场、主要硐室、中央石门、主要进风大巷时需启动全矿井反风。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定性控制技术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定性控制技术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定性控制技术矿井火灾时期,风温变化引起的火风压破坏了正常状态下原有机械风压和自然风压的分布与风流状态的平衡,可能导致矿井有关巷道风量剧烈变化甚至部分巷道风流方向的逆转。

逆转风流携带大量火灾生成的高温、有毒有害气体,污染进风区的新鲜风流,致使火灾影响范围扩大,井下人员遇难危险增加以及抢险救灾难度增大。

1矿井火灾时期风压对通风系统的影响矿井火灾时期火源生成的高温烟流在风网中形成火风压。

为便于定性分析火风压在风网中的影响,可将火风压简化为设置于适当位置的虚拟通风机。

需要指出的是,把矿井火灾对风网的影响仅视为在火源位置的一台风压相当的虚拟通风机是不够的。

由于高温烟流在火源下风侧,甚至因逆转在进风区蔓延,扩大了热风压的影响范围和复杂程度。

因此,矿井火灾对全矿井风网的影响,应看作数量等于受高温烟流影响的独立回路数,风压值分别等于相应回路热风压值的若干虚拟通风机设置在相应回路基准分支(图论中与树枝相连的余枝)对风网的影响。

2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定性控制技术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定性控制就是利用风门等调节设施对风流实现有效控制,使火风压导致的不利于撤人救灾的危险风流状态转变为一定区域的安全风流状态。

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预知火风压所引起的风流紊乱状态,所以,应用风流动态模拟技术分析火灾时期风流状态对于实现有效控制风流尤为重要。

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状态模拟,就是应用计算机数值分析方法解算矿井通风网络各分支风量、风温、风压、有害气体浓度、节点压力和通风机工况等参数在火灾影响下的动态变化及风流逆转的位置、时间及影响的一种技术。

对矿井火灾时期风流稳定性控制定性分析的研究已进行了半个世纪,产生了多种方法。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波兰矿井防灭火专家W.布德雷克提出的封闭回路法,也称为布德雷克法。

该法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在波兰、前苏联、西欧各国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至今它仍然是矿井救灾控风实践中主要的定性分析手段。

半个世纪以来,以布德雷克法为基础的定性分析方法,在计算风流体积膨胀、巷道阻力随温度增加和处理复杂风网结构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使布德雷克法越来越复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编号:LX-FS-A34094 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应用风流控制技术处理矿井火灾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

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概况宋家沟煤矿是一乡镇煤矿,开采侏罗煤层,低瓦斯矿井,煤层易自然发火,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

矿井采用一立一斜开拓方式,混合提升立井装备2JTK-1.6型矿用提升机,采用0.5t罐笼双罐提升方式,承担煤炭、矸石、材料、设备的提升任务,兼作进风,斜井回风、行人。

矿井下通风方式为单翼并列式,主要通风机为4-72-11№12型离心式通风机,配用电机功率15kW,矿井通风方式为抽出式。

南一采区已回采完,北一采区正在准备。

20xx年2月14日(正月初二),早班下井抽水值班人员发现井下空气质量有问题,随报告值班矿长,矿长带人当即下井检查,发现井下总回风巷雾南一采空区局闭进行处理。

2月17日总回风巷2处密闭墙冒烟,2月19日2:20密闭墙口出现明火。

3:38因井下烟雾较大,空气呛人,密闭工作难以继续进行,井下灭火人员全部安全撤到地面。

3:50烟雾从回风斜井大量涌出,地面烟雾弥漫,加之当时刮东风,浓烟又从混合提升立井涌入井下。

为确保救灾人员人身安全,减少损失,保住矿井,矿井临时救灾小组决定:封堵井口,切断井下供氧,控制井下火势。

矿井发生火灾时,巷道系统如图1所示。

1999年该矿井曾遭水灾被淹,布置在煤层中的总回风巷全部冒顶垮帮(木棚支护)经过1a多时间的排水、消渣、维修支护,矿井基本恢复生产。

矿井发生火灾井口封堵后,启封井口,恢复矿井排水就成为当务之急。

采用地面打钻注浆灭火,实施复杂,井下泥浆不易控制,灭火时间长,不利于矿井及时排水,且事不逢时,条件不具备。

按照《煤矿安全规程》248条规定启封火区,由于火区小,封闭范围大,井口封闭时间长,矿井只有再次被水淹而致报废。

因此,矿井抢险救灾领导小组,根据井下涌出量及井底主水仓容量,在密闭区内各种气体浓度稳定不变的情况下,拟定12d后即时启封井口,抽排井下涌水,缩小火区范围,进行综合灭火。

1-混合提升立井;2-回风斜井;3-运输大巷;4-水泵房;5-北一采空下山;6-南一采区上山;7-总回风巷;8-井底联络巷图1矿井火灾时巷道系统示意图2利用主要通风机装置及井口防爆控制风流启封井口密闭2.1井下火区状况井口封闭后,2月19日~3月1日,回风斜井口密闭内的CH₄、CO₂、CO浓度测定值分别为0.34%~2.46%,1.66%~3.00%,0.4%~0.03%,2月26日~3月1日,CO连续测定值在0.04%左右。

表明火区火势已基本有效控制,火区尚未完全熄灭,处在隐燃状态,火区气体状态稳定。

3月2日,救护队从回风斜井入井侦察火情,斜井中部的CH₄浓度为8.00%,井底已超过了10.00%,CO井底为0.34%,巷道无烟雾,但气体刺激眼睛。

因巷道冒落堵塞,救护队员未能进入火区。

2.2 通风系统调整火灾发生前矿井通风系统为:混合提升立井进风,回风斜井回风,运输大巷进风,总回风巷回风,井底联络设2组正反风门,风门关闭。

井口启封前,由救防队在运输大巷、总回负巷距井底联络巷20m处各打2道临时板闭,加挂风帘,隔断火区风流;打开井底联络巷风门,使火区风流发生短路。

提升立井罐笼因未安设防坠装置,为了预防启封井口期间井下火区出现复燃,有害气体大量涌出,使救灾售货员能迅速安全撤离井下,矿井通风方法由抽出式改为压入式,由回风斜井进风,混合提升立井回风。

2.3 风流控制(1)启封风量。

从井下火区现状分析,尽管火区CO在逐渐减少,稳定在一定的范围内,但火区未熄灭,火源处的火区范围及温度不清,井下巷道瓦斯浓度超过爆炸不限,且浓度达到10%以上,启封井口,缩小火区范围,恢复井下全风压通风系统,存在着一定的不安全性。

在井下巷道系统一定的情况下,井下风网系统的风阻基本不变,风压随其通过的风量按h=RQ²(式中:h为井巷风压,Pa;R为风阻,N·s²/m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Q为井巷通过的风量,m³/s)的规律变化,风量增大时,风压则迅速增大。

井下风压增大,必然导致井下通风设施漏风量的增大。

图2为井口启封期间矿井通风系统简图及网络图。

A、B为临时板闭,密闭性差,易漏风,井底联络巷断面小(3.34 m²)阻力大。

启封期间井下供风量过大,可导致火区井、回风两端的密闭漏风增大,引起火区复燃,或发生瓦斯爆炸。

风量过小,不易排除井下火灾产生的有害气体,排放时间长。

因此,启封期间风量的确定则十分重要。

矿井井口启封后,首先排除井下巷道中的CH₄、CO₂、CO等有害气体,然后在临时密闭A、B外打永久性密闭C、D,抽排井下水,恢复矿井原通风系统。

所以,矿井井口启封期间,井下供风量应在满足井下救灾人员所需风量、井巷风速下低于0.25m/s的情况下,尽量减小。

经计算,启封期间井下巷道的风量控制在100~150³/min较为适宜。

图2 井口启封期间矿井通风系统简图及网络图(2)风流控制。

从图2可以看出,当回风斜井井口防爆门打开时,从风硐口1至混合提升立井井口4(1-2-3-4风路)与从风硐口1至回风斜井井口5(1~5风路)为敞开式并联通风系统。

在不考虑自然风压的作用,系统服从闭式并联风压定律,风量自然分配。

因此,通过控制回风斜井井口防爆门开启大小,可使风流发生不同程度的短路,调节井口启封时期井下风量。

根据井下巷道特征参数,理论计算1-2-3-4风路井巷风阻为0.2174N·s²/m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1-5风路(防爆门完全打开)井巷风阻为0.0077 N·s²/m的8次方(原多次方位置应该标在右上位置,但word格式不支持),两并联巷道系统风量自然分配比约为1:5.32。

当启封井口密闭,井下1-2-3-4风路通过的风量为150 m³/min时,利用井口防爆门短路(1-5风路)的最大风量为798 m³/min。

也就是说,在启封井口期间,矿井主要通风机供给井下巷道系统风量和通过防爆门短路风量总和不能大于948 m³/min。

考虑4-72-11№12型离心式通风机特性,通风机装置和安全出口的漏风状况,启封井口密闭,风机应在风硐闸门完全关闭、井口防爆门打开的情况下启动,待风机运行平稳后,逐渐开启闸门,由小变大。

闸门开启大小通过回风斜井实测风量确定。

利用防爆门开启大小来调节控制井下风量。

2.4 启封过程3月3日8:00救护队下井在运输大巷、总回风巷打临时密闭墙,打开联络巷风门;10:00开始启封井口。

启封顺序为先关闭风硐闸门打开扩散器密闭,然后调整反风风门(使风流由抽出式变为压入式),再打开提升立井密闭、回风斜井井口防爆门,最后开启通风机并进行风流风量调节。

当风硐闸门开启高度为20cm,防爆门开启度为40%,井下风量为120 m³/min,混合提升立井井口排放瓦斯浓度达8.4%,CO浓度达0.24%。

晚20:40混合提升立井瓦斯浓浓度降至0.46%,CO浓度降至0.002%。

23:00井下实施火区永久性密闭和抽排水。

为争取时间,先在总回风巷临时密闭外3m处用黄土袋和砖打双层密闭,中间装0.35m厚黄土,后在运输大巷打同样的密闭墙,由5.5kW局部通风机进行局部送风。

3月4日7:58井下密闭工作完成。

12:00矿井恢复原抽出式通风方式,井口启封工作结束。

3 利用调压技术加速火区熄灭3月9日晚班,在回风斜井出现了CO,其浓度为0.002%,总回风巷密闭墙内的CH ₄浓度为6.7%,CO浓度为0.05%,说明火区复燃。

分析其原因为:①因抢险时间紧,永久性密闭未掏槽,密闭外巷道又因碹施工质量差,充填不严,后又被水长期淹没、冲刷,使空隙增大,而导致漏风;②进、回风侧两密闭间风压差大。

处理方法如下:(1)在运输大巷、总回风巷两永久密闭墙外5m处重新掏槽构筑密闭,使其与原永久密闭墙构成2个均压气室,用Ф100mm的无缝风钢管作连通管,进行调压,减少漏风。

(2)打开水泵房管子道密闭,让部分风流短路,以减小密闭墙间的风压差。

实施上述方案后,经测定,两处密闭调压气室间漏风压差为30Pa,火区复燃状况得到了控制,3月16日矿井恢复了正常生产。

4 利用锁风法启封火区理论与实践证明,火区熄灭状态与火区范围大小,火势强弱,煤层自然地质条件,封闭区漏风供氧,矿井通风条件等因素有关。

判断火区熄灭条件的指标是在实践可行的前提下,提供火区启封作业的相对安全保障。

根据黄陇侏罗纪煤层开采矿井火区启封经验,火区在严密封闭3~6个月以上,CO浓度降低至0.001%以下,可考虑启封。

3月16日至3月27日,总回风巷密闭墙内CO 浓度范围为0.14%~0.002%,平均0.05%;CO₂CO浓度范围10.72~4.6%,平均5.00%;CH₄浓度范围9.74%~4.6%,平均4.1%,气体温度平均26℃。

3月28日至7月1日,CO浓度为0,CO ₂、₄浓度分别保持在4.2%、4.7%以下,气体温度22℃以下。

运输大巷密闭墙内(进风侧)CO、CO ₂、CH₄浓度测不出值,判断矿井火区已熄灭。

7月2日,利用锁风法顺序启封了井下火区。

逐段锁风距离为200m,采用11kW局部通风机,锁风设施为2道临时板闭加风帘。

请在该处输入组织/单位名称Please Enter The Name Of Organization / Organization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