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地表侵蚀)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 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10分)
解析 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 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易 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 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 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
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 合理利用的方式。(8分)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 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 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 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因此应禁止人类活动。
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 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 ,但 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 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解析 考查影响河流淤积的因素。河流要淤积泥 沙,首先要有泥沙,由图可看出河床较浅,淤积严 重;由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 说明(坡面侵蚀 强,)河水含沙量高。第二要泥沙淤积,必须要流 速降低,由图可以看出8月河面水位低,河流流速 降低,利于泥沙淤积;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C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 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 轮荒 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 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 后,表土流失、肥力衰退了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地开垦的一种原 始的生产方式。这种不合理迁移农业的耕作制度,使地表林草植 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在湿润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 态环境问题。
答案 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
沙快速淤积。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 有( A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 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 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 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 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 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 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 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水循环。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 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这次降水下渗应该减少,地表径 流增多,易出现洪峰,③正确;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 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峰,②正确,选择B项。 比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不长,①错误;植被截 流量每次降水差别不大,④错误。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使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如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 剧增。
解析:本题考查河水含沙量的来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 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水土流失的多 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 沟谷面积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选项; 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有形 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选项;由 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地下水已经饱和,已 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雨量不 大,但洪峰较大,说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 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泥沙俱下的 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也无法幸免,故D选项正确。
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如陡坡开垦)、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 开发建设不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1)自然条件: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地形);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气候);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植被); 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节理发育(土质)。 (2)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 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 被破坏。
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 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 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D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 地形类型不会改变,会使地表起伏增大 ,坡地地形不会 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 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
⑤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生物措施 主要包括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农业技术 措施
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 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和提 高复种指数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B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
或答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 林木业用地。
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
6(2019全国卷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 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 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河 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通航能力下降;由于含沙量增大, 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扩张;由于缺乏植被覆盖,涵养水源的能 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 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解析】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大, 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小,说明该时期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 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C )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 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 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
答案 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4.[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 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 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 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 形成的洪水含沙量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及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作 用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降水集中;人为原 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乱伐;陡坡开垦。
措施: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 造薪碳林;推广生活用煤。
1、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 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植被覆盖率大幅度 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A、C项错误;植被 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其覆盖率大幅度提 高会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增大 蒸腾、蒸发量,B项正确,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B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一、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 1、水土流失(地表侵蚀)的自然条件
主要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土壤等方面,是形成水土 流失的基本条件。它们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如下表所示:
自然因素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地形 植被 土壤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 且多暴雨,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1)说出我国红壤分布区夏季最易发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其 产生的原因。(10分)
解析 由材料知,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该 地区是我国人口密集地区,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易 造成水土流失。
答案 水土流失。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或一定的坡度);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 中(或多暴雨);人类活动集中,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 蚀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发生。
(3)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
要源于( D )
A.河床
B.沟谷
C.裸露坡面 D.植被覆盖坡面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2)结合试验数据,任选一个坡度范围的红壤分布区域,说出其 合理利用的方式。(8分)
解析 图中显示,坡度在18°以下地区,流水冲刷不严重,水土 流失较弱,可以修建梯田;而坡度在18°~24°的地区,流水冲 刷严重,要注意植树造林;坡度大于24°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虽 然减弱,但坡度过大易形成崩塌和滑坡,因此应禁止人类活动。
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 水多为暴雨。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 ,但 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图7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 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8分)
解析 考查影响河流淤积的因素。河流要淤积泥 沙,首先要有泥沙,由图可看出河床较浅,淤积严 重;由材料“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 说明(坡面侵蚀 强,)河水含沙量高。第二要泥沙淤积,必须要流 速降低,由图可以看出8月河面水位低,河流流速 降低,利于泥沙淤积;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有( C )
①坡面修梯田,减缓坡度 ②加快林地建设,调节地面径流 ③保持传统轮荒耕作制度 ④在低处修建淤地坝,贮水拦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打坝淤地,在缓坡上修建水平梯田; 生物措施——种草种树,因地制宜地调整农林牧用地结构,在水 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应以牧业为主,农林牧相结合。 轮荒 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 耕地,农民采用毁林毁草,到处开荒,种地不施肥,种三五年之 后,表土流失、肥力衰退了便丢弃撂荒,另择土地开垦的一种原 始的生产方式。这种不合理迁移农业的耕作制度,使地表林草植 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在湿润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等生 态环境问题。
答案 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
沙快速淤积。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主要 有( A ) ①地形坡度大 ②植被稀疏 ③降水量大 ④全年风大 ⑤土质疏松 ⑥冻融作用强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地形坡度大,植 被稀疏,土质疏松,该地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是 主要自然原因。全年风力的大小对水土流失影响不大, 冻融作用不明显,故A项正确。
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8分) 材料一 红壤是重要的土壤资源。我国红壤地区跨越热带、亚热带, 北起长江沿岸,南到海南,东到台湾,西到云贵高原与横断山脉,占 全国总面积的22.7%。红壤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现有耕地占全国耕地 面积的23.33%,是我国重要的粮、油、果、林、茶及水产生产基地。 材料二 有人在裸露的红黏土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不同坡度与土壤 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
降水序号
1 2 3 4 5 6
降水历时(天)
2 4 5 2 2 2
降水量/mm
53.0 80.3 100.1 73.2 90.7 54.4
汾川河洪峰情况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无明显洪峰 洪峰流量346 m3/s 洪峰流量1 750 m3/s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水循环。第5次降水前的4次降 水导致土壤含水量增加,这次降水下渗应该减少,地表径 流增多,易出现洪峰,③正确;由降水历时天数和降水量 可知,第5次降水强度大,易出现洪峰,②正确,选择B项。 比较6次降水可知,第5次降水历时不长,①错误;植被截 流量每次降水差别不大,④错误。
二、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破坏土壤肥力,造成农业减产。使耕地土层 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 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②加剧沟壑发育,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③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 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④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如黄土高原 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 剧增。
解析:本题考查河水含沙量的来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 因等。洪水含沙量主要与上游水土流失有关,水土流失的多 少主要与降水强度、坡度、地表植被覆盖率等有关。因河床、 沟谷面积小,其对洪水含沙量影响极小,排除A、B选项; 由材料可知,该地植被覆盖率较高,且前4次降水都没有形 成明显洪峰,故该地裸露坡面应较少,可以排除C选项;由 于该月降水异常多,到第5次降水时,地下水已经饱和,已 经很难下渗,故形成了洪峰;到第6次降水时,虽然雨量不 大,但洪峰较大,说明形成的坡面径流较大,坡面径流对地 表侵蚀加重,加之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从而造成泥沙俱下的 情形,即使是有植被覆盖的坡面也无法幸免,故D选项正确。
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②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 不当(如陡坡开垦)、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工程等 开发建设不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1)自然条件: 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地形); 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气候); 植被稀疏,覆盖率低(植被); 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节理发育(土质)。 (2)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 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毁林开荒、乱砍滥伐导致植 被破坏。
3.我国《水土保持法》规定,“禁止在二十五度以上陡坡 地开垦种植农作物”。右图为黄土高原某地陡坡耕地景 观图。完成(1)~(3)题。 (1)黄土高原陡坡耕地会( D ) ①改变地貌类型 ②影响降水量 ③破坏自然植被 ④松动地表土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陡坡开垦, 地形类型不会改变,会使地表起伏增大 ,坡地地形不会 改变,对降水影响不大;但是会破坏自然植被,土体缺 少植被保护,地表土体松动。③和④正确,选择D项。
⑤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等。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治理措施 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开展土地复垦等 生物措施 主要包括植树种草、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等
农业技术 措施
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 土壤培肥、品种改良、间作轮作、套种耕作和提 高复种指数等
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图示
降水序号
降水历时(天)
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
53.0
无明显洪峰
2
4
80.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
洪峰流量346 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 750 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B )
A.减小降水变率 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 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 坡度在18°以下(或坡度较小)的地区,修建梯田,作为粮 食作物、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用地。
或答18°~24°(或坡度较大)的地区,退耕还林、还牧,作为 林木业用地。
或答坡度在24°以上的地区,禁止人类活动,以防崩塌和滑坡 。
6(2019全国卷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在一定范围内,地 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 现象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削减降雨和 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有关。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重点分析导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河口海岸线后退 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 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水土流失加剧,从而使河 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抬高,通航能力下降;由于含沙量增大, 河口海岸线向海洋扩张;由于缺乏植被覆盖,涵养水源的能 力下降,径流季节变化增大。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 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 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 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解析】由图可知,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耕地面积增大, 草地和林地面积减小,说明该时期过度开垦导致草地减少。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 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C )
(3)列举治理黄土高原陡坡耕地水土流失 的主要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列举即可, 主要有退耕还草(林)、植树种草、修筑梯田等。
答案 退耕还草(林);种草植树;修筑梯田。
4.[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 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 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 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 形成的洪水含沙量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及措施?
原因:自然原因,山区地势起伏大,流速快,侵蚀作 用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降水集中;人为原 因,能源短缺,农村薪柴匮乏,乱砍乱伐;陡坡开垦。
措施:发展立体农业;发展沼气;发展节能炉灶;营 造薪碳林;推广生活用煤。
1、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 图。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特征。植被覆盖率大幅度 提高对降水量的影响不大,A、C项错误;植被 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其覆盖率大幅度提 高会减少河水含沙量、调节河流径流量,增大 蒸腾、蒸发量,B项正确,D项错误。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B )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