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哪些
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物有哪些引言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它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机体对抗感染和抵御疾病的能力降低。
目前,艾滋病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常用的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1. 反转录转录酶抑制剂反转录转录酶抑制剂是用于抑制HIV病毒复制的一类药物,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是通过干扰HIV病毒的反转录过程来抑制病毒复制。
常用的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包括: - 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 - 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 - 阿糖胞苷(Abacavir,ABC) - 培沙他韦(Pentascavir,PDT) - 泽欣诺韦(Zidovudine,ZDV)等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相似,但作用机制不同。
常用的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包括: - 尼拉韦(Nevirapine,NVP) - 利法韦仑(Efavirenz,EFV) - 依非韦仑(Etravirine,ETR) - 二奈韦(Delavirdine,DLV)等2. 蛋白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抑制HIV病毒蛋白酶活性的药物,从而阻止病毒的后期成熟和繁殖。
蛋白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
常用的蛋白酶抑制剂包括: - 洛匹那韦(Lopinavir,LPV) - 雷替那韦(Ritonavir,RTV) - 维拉帕韦(Saquinavir,SQV) - 马托那韦(Darunavir,DRV)等3. 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是通过抑制HIV病毒的整合酶活性,阻碍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入宿主细胞基因组中,从而防止病毒复制。
常用的整合酶抑制剂包括: - 利托那韦(Raltegravir,RAL) - 依度那韦(Elvitegravir,EVG) - 达奈韦(Dolutegravir,DTG)等4. 针对复杂病毒突变的药物艾滋病毒具有高度变异性,容易产生耐药突变。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及其处理
乳酸水平大于10mmol/L,患者死亡率接近 80%。
乳酸酸中毒
自NRTIs启用到线粒体毒性发生平均时 间为8个月。
A型由于缺氧引起,见于败血症,心源 性休克,严重贫血等。B型见于长期服 用二甲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肝脏损伤, 酒精中毒,核苷类似物应用和恶性肿瘤 患者等。艾滋病患者等NRTIs所致乳酸 酸中毒属于B型。
骨髓抑制的处理
在前3个月要密切监测病人血象的变化,对于 出现严重贫血(血红蛋白<75g/L,或比基 础值减少25%以上),粒细胞细胞减少(粒 细胞细胞计数<0.75×109/L,或比基础值 减少50%以上)的病人,要考虑停药。待血 象恢复考虑重复使用。如若再出项血象变化 需永久停药。
情况严重的病例:要给病人输血,注射促红 素,补充叶酸铁剂,注射集落细胞刺激因子。
一旦发生耐药主要表现为HBVDNA的水平升 高和中等程度的转氨酶升高。
耐药的处理
目前能够用于治疗耐3TC的抗HBV的有阿的福韦 (ADV),恩替卡韦(ETC),TDF。AND已经用于治疗 3TC耐药的HIV∕HBV的混合感染,ADV10mg∕天 3TC150mg一天两次,对HBV起到了很好的抑制作用, 对HIV的病毒载量和CD4细胞的变化无显著的影响, ETC1mg∕天,与含有3TC的HAART合用同样也起到了 抗HBV的作用,与其他的HAART药物无相互作用。 TDF无论是对HBV的野毒株,还是耐药株均有很强的 活性,而且该药物已经批准治疗HIV。在小规模的 HIV∕HBV的混合感染研究中已经显示出了对HIV∕HBV 的活性。但是更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NVP
依 非 韦 伦 片 说 明 书 - 默沙东中国官方网站
依 非 韦 伦 片 说 明 书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药品名称】 通 用 名:依 非 韦 伦 片 商 品 名:施 多 宁( STOCRIN) 英 文 名: Efavirenz Tablets 汉 语 拼 音:Yifeiweilun Pian 【成份】本 品 主 要 成 份 为 依 非 韦 伦 化 学 名 称 : (S)-6-氯–4-(环丙 基 乙炔基)-1,4-二氢–4-(三氟甲基)-2H-3,1– 氧氮杂萘–2–酮 。 化 学 结 构 式 :
F3C Cl O N H O
分 子 式 : C14H9ClF3NO2 分 子 量 : 315.68 【性状】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与其他抗病毒药物联合治疗 HIV-1 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及儿童。 【规格】 600mg 【用法用量】 成人:本品与蛋白酶抑制剂和/或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合用的推荐剂量为口 服 600mg,每天 1 次。本品可与食物同服或另服。 为改善对神经系统不良反应的耐受性, 在治疗开始的二至四周以及持续出现这些症状的患 者中,建议临睡前服药(见【不良反应】 ) 。 1 600mg: 黄色类胶囊状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WPC-MK0831-MF-032012 MK0831-CHN-2013-007050
核准日期:2007 年 10 月 04 日 修改日期:2007 年 12 月 13 日 修改日期:2008 年 04 月 17 日 修改日期:2008 年 06 月 27 日 修改日期:2009 年 02 月 20 日 修改日期:2010 年 05 月 21 日 修改日期:2011 年 11 月 05 日 修改日期:2013 年 02 月 16 日 修改日期:2013 年 03 月 29 日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
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如何选择艾滋病,这个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挑战。
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虽然目前还无法彻底根治艾滋病,但已经有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
那么,面对众多的治疗选择,患者和医生该如何做出明智的决策呢?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艾滋病治疗的目标。
艾滋病治疗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下限以下,从而减少病毒对免疫系统的损害;二是重建和维持患者的免疫功能,预防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
这包括患者的临床症状、CD4+T 淋巴细胞计数(简称 CD4 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是否合并其他疾病(如乙肝、丙肝、结核病等)、药物过敏史、依从性等。
CD4 细胞计数是评估患者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当 CD4 细胞计数低于 350 个/微升时,就应该开始抗病毒治疗;如果患者合并有艾滋病相关的症状,或者有其他严重的疾病,即使 CD4 细胞计数高于 350 个/微升,也应尽早启动治疗。
病毒载量则反映了病毒在体内的复制水平。
高病毒载量通常意味着病毒复制活跃,病情进展较快,需要更积极的治疗。
患者是否合并其他疾病也会影响治疗方案的选择。
例如,如果患者同时患有乙肝,在选择抗病毒药物时就需要考虑既能治疗艾滋病又能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药物。
药物过敏史也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如果患者对某种药物过敏,那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就要避免使用这类药物。
依从性是影响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患者不能按时按量服药,很容易导致治疗失败、病毒耐药等问题。
因此,医生在选择治疗方案时,会充分考虑药物的服用方法是否简便,副作用是否患者能够耐受,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两大类药物: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s)、蛋白酶抑制剂(PIs)、整合酶抑制剂(INSTIs)和融合抑制剂(FIs)等。
依非韦伦有哪些副作用
依非韦伦有哪些副作用关于《依非韦伦有哪些副作用》,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依非韦伦是优选的抗HIV病毒感染的药品,我们了解艾滋病,这归属于人免疫缺陷病症,它是一种优选的开展医治疾患的药品他针对病毒感染有非常好的抑止实际效果,可以阻拦病毒感染的基因表达和拷贝,在应用这类药品的情况下,会造成一定的副作用问题,非常容易造成共济失调,造成昏迷眩晕,造成肠胃反映这些。
依非韦伦有什么副作用临床实验中别的一些较少产生的与医治有关的不良反应包含:过敏症状、融洽出现异常、共济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眩晕、呕吐、腹泻、肝炎、专注力不集中化、失眠、焦虑情绪、异梦、困乏、抑郁症、逻辑思维出现异常、激动、记忆减退、精神失常、脾气暴躁、欣快、出现幻觉和精神病症状。
皮疹:临床研究中,接纳600mg 本产品医治的病人有26%产生皮疹(在其中18%被觉得与医治相关),而对照实验中病人皮疹的发病率为17%。
接纳本产品医治的病人产生比较严重的皮疹不超过1%,另外 1.7%的病人因皮疹而终断医治。
多形性红斑或Stevens-Johnson综合症的发病率为0.14%。
精神病症状:接纳依非韦伦医治的病人中有比较严重的精神不良反应的报导。
中枢神经系统病症:临床实验中,每日服食600mg 本产品的病人,常报导的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包含但不但仅限于:眩晕、失眠、困乏、专注力不集中化,及异梦。
在600mg 本产品与别的抗反转录病毒药共用的对比临床研究中,19.4%的病人出現轻中度至中重度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在其中2.0%为中重度病症),比较之下,服食对比药品的病人有9%出現中枢神经系统病症(在其中 1.3%为中重度病症)。
忌讳本产品禁止使用于临床医学上对本商品一切成分显著皮肤过敏的病人。
本产品不可与伏立康唑标准使用量共用。
由于依非韦伦能够明显地减少伏立康唑的血液浓度值,另外伏立康唑也使依非韦伦的血液浓度值明显上升(见生产药品相互影响疫苗)。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用药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用药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药物治疗,包括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和辅助药物。
本文将介绍艾滋病的常用治疗方法和用药原则。
一、抗逆转录病毒药物(ARV)ARV药物是目前艾滋病治疗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HIV的复制和传播,可以延缓病情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程分期,ARV药物的选择和联合应用也会有所不同。
1.核苷类转录酶抑制剂(NRTI)核苷类转录酶抑制剂是ARV药物中的一类常用药物,如拉米夫定、阿巴卡韦、替诺福韦等。
它们通过抑制HIV的逆转录过程,干扰病毒的复制。
在艾滋病的治疗中,常采用两种或以上的NRTI药物联合应用,以增强疗效。
2.非核苷类转录酶抑制剂(NNRTI)非核苷类转录酶抑制剂是另一类常用的ARV药物,如尼达韦林、依非韦伦等。
它们通过选择性地与HIV的逆转录酶结合,从而阻断病毒的逆转录过程。
NNRTI常与NRTI药物联合应用,形成三联疗法,以增强疗效。
3.蛋白酶抑制剂(PI)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HIV复制周期中的蛋白酶活性的药物,如洛匹那韦、阿扎那韦等。
它们通过抑制病毒的蛋白酶活性,阻止HIV的成熟和复制。
在治疗中,常采用PI与NRTI或NNRTI联合应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4.整合酶抑制剂(INI)整合酶抑制剂是近年来引入的一类ARV药物,如拉度沙韦、噻托溴定等。
它们通过抑制HIV的整合过程,阻碍病毒基因组的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中。
INI与其他ARV药物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治疗效果。
二、辅助药物除了ARV药物,艾滋病的治疗还需要辅助药物的支持,以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减轻副作用和改善生活质量。
1.药物治疗副作用ARV药物在治疗艾滋病的过程中可能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腹泻、肝功能异常等。
针对不同的症状和副作用,医生会在必要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以减轻不适和提高患者的耐药性。
2.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力的药物,如转移因子、胸腺肽等。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
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观察包青龙【摘要】目的观察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治疗)对艾滋病的疗效,为抗病毒治疗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艾滋病患者80例进行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定期随访截止于2015年10月.分析评价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经治疗后,对药物不良反应发生进行观察.结果患者中末梢神经炎(6.20%)在治疗后3、5、6、8个月出现;肝毒性(11.13%)在治疗后(3.3±2.1)个月发生;骨髓抑制(12.42%)在治疗后(3.4±2.0)个月发生;脂肪萎缩(1.28%)在治疗后12个月发生;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1.28%)在治疗后9个月发生;药疹(5.00%)在治疗后1、2、3个月后发生.治疗后的6个月内CD4+ T淋巴细胞数显著增加,之后逐渐平稳.治疗后机会性感染的发生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艾滋病患者进行HAART治疗存在较多不良反应,应密切检测HAART的患者病毒耐药性,关注耐药基因变异的规律, 制定长期有效的治疗方案,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6(022)006【总页数】2页(P40-41)【关键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艾滋病;疗效;不良反应【作者】包青龙【作者单位】辽宁 122606 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现回顾性分析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艾滋病患者的临床情况,分析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1 一般资料选取辽宁省朝阳市第四医院2012年7月~2013年5月间收治的艾滋病患者80例,年龄均大于18岁。
全部受试者都详细了解研究内容,并且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入选标准:患者确诊为HIV抗体呈阳性;符合国家的HAART治疗标准。
排除标准:表达能力障碍、智力低下、听力弱、不能理解问题的患者及病情过于严重的患者。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及其第二代制剂的耐药与疗效
C re p n i g a t o , ma l z u h o r s o d n u h r E— i h c w@ 1 6 c i : 2 .on
[ bta q on ces e ees a sr t en ii r(N Tsae rfrby eo e dda e rtie hrpui aet A s c N nu l i vr t nc pa hbt sN R I r pe al cmm n e sh s n eae t gns r o d r er i s i o } e r t f l t i c
钱 峰, 朱传武
【 要】 非核苷类 反转 录酶抑制剂 (o n e oie ees a sr ts i ii r N R I) 目前首选 的抗 H V 1 染的药 摘 nn u l s vr t nci ae n bts N Ts是 e d r er p h o, I一 感 物, 临床应用人数 已经超过蛋 白酶抑 制剂 。然 而 , N Ts 有低 耐 药基 因屏 障和高 交叉 耐药 的特 性 , 多 HI 染者 有过 N R I具 很 V感 N R I 治 疗 失败 的 经历 。 因此 , N Ts 交叉 耐 药 使第 一 代 N R I 去疗 效 。依 曲韦林 和 利 匹韦林 是 第 二代 N R I, N Ts失 N Ts 交叉 耐 药性 小 , 对现有的 N R I 耐药毒株具有极强 的抗病毒 活性 , H V感染者重要的治疗药物 。 N Ts 是 I 【 关键词】 非 核苷类 ; 反转 录酶抑制剂 ; 嘧啶类 ; V; 药性 ; HI 抗 治疗 结果 [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 号】 R 1 .1 5 29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0 — 142 1)6 0 7 — 4 0 7 8 3 (0 1 — 33 0 0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疾病。
目前,虽然尚未找到艾滋病的根治方法,但阻断类药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被称为“后悔药”。
本文将介绍阻断类药物的种类、治疗原理以及使用注意事项,以及阻断类药物带来的希望和未来发展。
阻断类药物是指能够阻断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和感染的药物,包括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蛋白酶抑制剂(PI)、整合酶抑制剂(INI)和CCR5拮抗剂(CCR5i)等。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是一类能够干扰病毒复制的药物。
它们通过抑制病毒复制所需的反转录酶酶活性,使病毒无法复制自身的遗传材料,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和感染。
NRTI的常用药物有拉米夫定、替诺福韦(特立克汀)、阿糖胞苷等,它们可以降低感染者的病毒载量,减缓疾病的进展。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NRTI)与NRTI类似,也是通过抑制反转录酶酶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NNRTI的常用药物有尼拉韦林、依非韦伦等。
与NRTI不同的是,NNRTI不需要先被磷酸化,因此它们的作用更为迅速,而且易于产生抗药性。
蛋白酶抑制剂(PI)可以抑制病毒蛋白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病毒的复制过程。
PI的常用药物有卡利特拉、洛匹那韦等。
尽管PI类药物的使用对病毒有较强的抗性产生风险,但它们在抑制病毒复制和降低病毒载量方面的效果是显著的。
整合酶抑制剂(INI)通过抑制病毒的整合酶活性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整合酶是HIV感染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酶,它能够将病毒RNA嵌入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中,从而实现病毒的长期感染。
INI的常用药物有拉度那韦、艾但洛韦等。
INI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HIV治疗的格局,它能够显著地抑制病毒复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CCR5拮抗剂(CCR5i)则是通过干扰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途径来阻断病毒的复制。
CCR5是宿主细胞表面上的一个蛋白,也是HIV进入宿主细胞的一个必要条件。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
艾滋病的“后悔药”——阻断类药物阻断类药物是指用于治疗艾滋病的一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阻碍HIV病毒在人体内复制和扩散的过程。
这类药物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减少HIV病毒对免疫系统的破坏,延缓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阻断类药物主要有三种类型: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和蛋白酶抑制剂(PIs)。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干扰HIV病毒在人体内的复制过程,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和破坏作用。
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一类模拟人体细胞内的DNA构建材料的药物,它们能够替代逆转录酶酶链在形成病毒基因组DNA链时所需的三磷酸核苷酸,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过程。
常见的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有拉米夫定、阿比卡韦等。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特异性地抑制HIV逆转录酶活性的药物,从而阻止病毒基因组的复制。
这类药物作用速度较快,常见的药物有尼达韦仑、卡文地克等。
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类能够阻断HIV病毒释放成熟病毒颗粒的药物,从而阻止病毒扩散和感染新的细胞。
这类药物作用较为持久,常见的药物有洛匹那韦、卡尔巴韦吉等。
使用阻断类药物治疗艾滋病时,通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应用的方式,以增强疗效。
这种联合用药的方案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
ART可以显著降低病毒载量,提高免疫功能,延缓疾病的进展,降低感染风险,同时减少艾滋病的传播。
使用阻断类药物治疗艾滋病也存在一些问题。
长期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药物抗性的发展,使药物疗效降低。
阻断类药物的使用需要长期、稳定的治疗,对患者的依从性要求较高。
这类药物也有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患者在接受阻断类药物治疗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并应遵循医生的嘱咐。
非核苷类抗逆转录酶抑制剂的肝毒性(上)
相对于其它抗病毒药物如阿巴卡韦及福沙那韦 , 接受依非韦仑 ( F 与奈韦拉平 ( V ) E V) N P 治疗的病人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一在开始治疗几天或几周后即可出现 IE 这种 由 N R I L。 N T 引起
维普资讯
的肝脏过敏性炎症可表现为 “ rs D es综合征” ,即包括皮肤红疹、嗜酸粒细胞增高及其它系统 症状 ( 淋巴结炎、间质性肾炎 、肺炎或肝炎 ) ;或不包括皮肤损害或嗜酸粒细胞升高的相似临 床表现。 F E V引起的肝脏过敏性炎症少于 N P 目前由 N P引起的特异性肝炎发生率为 3 V 。 V %, 此外 , 了并发急性肝功能不全以外 ,多数病例无需停用 N P或 E V 即能获得临床症状的 除 V F
本文拟讨论两种非核苷类药物 ( N T ) N R I,即依非韦仑 ( F E V)与奈韦拉平 ( V ) N P ,对 感染 HI — 成人的肝毒性 。并将依据现有的数据讨论这两种药物相关的急性肝毒性 ,以及两 V l 种药物产生肝毒性的机制及临床影响的异同点。 非核苷类抗逆转录药物 ( Ⅻ T )肝毒性的机制 I
其它机制 在接受 NN T 治疗的病例中, R I 为何未出现过敏反应而出现 中毒性肝炎 , 此机制尚未明了
( 由于过敏反应也有可能晚于肝炎出现 ) ,临床表现与其它 A T相关的中毒性肝炎类似 。给 R 予 N P及 E V 出现肝毒性的原 因,现有资料结果表明可能为积累效应或剂量依赖性所致。 V F
数项对照性研究表明 , 血浆高浓度的 N P与肝毒性有关联 , V 但随后有更大样本量及较好设计 方法的研究并不支持这一论 点。最近一项关于 E V的研究表明,在治疗 的最初 6 F 周其血浆浓
度与转氨酶水平升高有关联 。 N R I N T 诱导肝毒性的发生率 现有关于依非韦仑 ( F E V)与奈韦拉平 ( V N P)引起肝脏毒性的发生率数据较为广泛 , 均来自于临床研究及队列研究。数据显示 N P比 E V更容易引起肝脏毒眭。比较这两个药 V F 物引起肝脏副作用可发现,E V引发重度肝脏转氨酶升高 ( E 的发生率为 卜8 而 N P F I ) L %, V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艾滋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自从1981年艾滋病被发现以来,全球医学界对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简称ART)成为目前治疗艾滋病的主要手段。
我将在本文中从治疗原理、药物分类、治疗方案以及我国抗艾事业的发展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治疗原理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是利用逆转录病毒酶(Reverse Transcriptase,简称RT)的抑制剂,阻止病毒在人体细胞内复制和繁殖,从而达到控制艾滋病病毒(HIV)数量、延缓疾病进展的目的。
治疗艾滋病的关键在于长期、规律、联合用药,使病毒载量降低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提高免疫系统的功能。
二、药物分类1. 逆转录酶抑制剂(NRTIs):如拉米夫定、司他夫定等,通过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阻止病毒复制。
2. 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如依非韦伦、奈韦拉平等,通过与逆转录酶的结合,降低其活性。
3. 整合酶抑制剂(INIs):如雷特格韦、多替拉韦等,阻止病毒整合到人体基因组中。
4. 融合抑制剂(FIs):如恩曲他滨、替诺福韦等,阻止病毒与人体免疫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
5. 蛋白酶抑制剂(PIs):如洛匹那韦、达芦那韦等,抑制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蛋白质 maturation。
三、治疗方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病毒载量、 cd4+ 细胞计数等因素制定。
治疗初期,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两种逆转录酶抑制剂和一种其他类药物(如整合酶抑制剂、融合抑制剂或蛋白酶抑制剂)联合使用。
随着治疗进程的推进,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毒载量、 cd4+ 细胞计数等指标调整药物组合。
治疗艾滋病的目标是让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提高cd4+ 细胞计数,恢复免疫系统的功能。
患者需长期、规律、联合用药,不能随意中断或更换药物,以免病毒产生耐药性,导致治疗效果下降。
四、我国抗艾事业的发展我国抗艾事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如病毒耐药问题、患者依从性不高、药物供应不足等。
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毒副作用
2019/11/25
34
NNRTIs毒副作用
• NNRTI的副反应
– 肝炎 – 皮疹: 临床上有病人因皮疹
停药(NVP 7%), (EFV 1.7% )。
• -超敏反应
NVP
• CNS 的症状 EFV
• Stevens-Johnson 综合症 -中毒性表皮坏死脱落
– NVP
• 肝炎和肝坏死
– NVP
手脚针刺感或灼热感
针刺和麻木感限于指尖/ 足尖,继续治疗,否则
将d4T换为AZT
如果抗病毒治疗前出现 外周神经病,不要使用
d4T
对症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 抗癫痫药
物; 抗抑郁药
25
脂肪代谢异常
脂肪代谢障碍 =脂肪萎缩 脂质增生症 =脂肪堆积
2019/11/25
26
脂肪萎缩
2019/11/25
27
--qd regimens
Vid ex
Didanosine, ddI
Retrovir
Hivid
Zidovudine,
Zalcitabine, ddC
AZT
StavZudeinreit, dL4aETmSp3iavTqiuvCuIdininirnaevv,iiCrrImanrsedisxieyniValvavnNtaiierreDenvaLleVfiRlrimaanamivapreeuviiCnvsraidreunccoimdnFeremieeniospspemaryb/tqtzletuaoiisoditvyrneovlaiavrvtaueiZdAsreisnbiuaaelcfgAaaetveagnirmepnAreebnraacavaisrvKeLirrDiVoastipoudlniliaedfnaanatTvtoeverisir/xrairln/aieTzmE,eiidnCvvdouiIdfVrofiuvnimeirr/adezriiaadstodoevpruodxinile
替诺福韦、拉米夫定联合依非韦伦治疗HIV感染的疗效分析
124《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7期•药物与临床*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
将这些患儿随机平均分为A组和B组。
在A组患儿中,有男23例,女18例;其年龄为2~12岁,平均年龄为(7.15±1.26)岁;其病程为3~42个月,平均病程为(22.69±5.54)个月。
在B组患儿中,有男25例,女16例;其年龄为3~11岁,平均年龄为(7.18±1.19)岁;其病程为5~39个月,平均病程为(22.16±5.17)个月。
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过西安市临潼区妇幼保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方法为两组患儿均使用丙酸倍氯米松(生产厂家:山东京卫 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125)进行治疗。
丙酸倍氯米松的用法为:雾化吸入,50wg/次,3次/d,连续治疗2周。
为B组患儿使用维生素A(生产厂家: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71204)进行治疗。
维生素A的用法为:口服,10000U/次,1次/d,连续治疗2周。
1.3观察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判定标准1)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
将患儿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冋。
显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明显改善,其第1S用力呼气容积(FEV1)较治疗前增加>25%;有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有所好转,其FEV1较治疗前增加15%~25%;无效:经治疗,患儿哮喘的相关症状无改善,其FEV1较治疗前增加<15%。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x100%。
2)治疗后,观察两组患儿血清TNF-a的水平及血清TGF-B1的水平。
取患儿的空腹静脉血5mL。
将取得的静脉血进行离心,离心的速度为3000r/min,离心的时间为10min。
从经离心的静脉血中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血清进行TNF-a及TGF-p1检测。
含衣非韦伦治疗艾滋病致严重眩晕的病例观察
含衣非韦伦治疗艾滋病致严重眩晕的病例观察摘要:在31例艾滋病感染者/病人抗病毒治疗中,有10例使用衣非韦伦,其中4例为女性,6例为男性。
关键词:艾滋病衣非韦伦不良反应基本情况:病例为女性,47岁,汉族,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开始治疗时CD4数值323个/ul,谷丙转氨酶(ALT)67.6u/l,谷草转氨酶(AST)41.5u/l,白细胞(WBC)3.96×109/l,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其余数值均正常,患者无其他不适症状。
服用齐多夫定、拉米夫定、衣非韦伦抗病毒药物,衣非韦伦⑴用于HIV感染,每次600mg,每天1次,对初始治疗出现不良反应但又需维持治疗者可于睡前服用。
患者预防性服用保肝药物、提升白细胞药物。
服药两天后随访,自诉服用衣非韦伦后出现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可忍受,怀疑是衣非韦伦的不良反应,衣非韦伦不良反应⑵:常见眩晕、嗜睡、失眠、疲劳、多梦、思维异常、注意力分散、记忆力减退、焦虑、幻觉、欣快、皮疹、斑丘疹。
偶见口干、耳鸣、复视、嗅觉异常、恶心、呕吐、面色潮红、心悸、心动过速、关节疼痛、血栓性静脉炎、哮喘、脱发、肝炎、肝酶(AST、ALT)和胆固醇增高。
嘱患者对症处理,继续原抗病毒治疗方案;半月后随访,肝功能正常,白细胞(WBC)3.57×109/l,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仍然存在,嘱患者继续原抗病毒治疗方案,继续服用保肝药物和提升白细胞药物。
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1月后随访,白细胞(WBC)数值继续下降,红细胞也开始下降,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继续存在,可忍受;推荐患者到上级艾滋病定点医院就诊,患者选择原抗病毒治疗方案继续治疗,并继续服用保肝药物和提升白细胞、红细胞药物。
患者抗病毒治疗3个月后检测CD4数值329个/ul,白细胞、红细胞继续下降;肝功能正常,停用保肝药,患者未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继续对症处理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原抗病毒治疗方案不变。
患者治疗满一年后随访CD4数值333个/ul,病毒载量未检测出,肝功能正常,白细胞、红细胞数值均低于正常水平,患者近一月来体重突然下降达原体重的30%,头晕症状加重,将患者转诊到北京佑安医院。
2009-2019年我国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药品构成分析
were analyzed annually. Results From 2009 to 2019, there were 10 kinds of free ART drugs in China, including nucle鄄
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RTIs), 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s (NNRTIs) and protease
inhibitors (PIS). The Staffs was due to be discontinued in 2013, Zidovudine Lamivudine and Efevirenz 200 mg have
been used since 2012 and 2018, respectively, the total frequency of drug use increased from 122 400 million in 2009
China from 2009 to 2019
MA Chuntao WA NG Qiang ZHA NG Y ukun MENG Xianyu
Laboratory and Logistics Management Office, National Center for AIDS/STD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hina CDC, Bei鄄
ART drugs, and expand the multi-channel drug supply model to solve the supply problem.
[基金项目]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基金项目渊08006010107冤遥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艾滋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艾滋病,这一令人闻之色变的疾病,自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然而,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今已经有了多种治疗方法来控制病情、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艾滋病的治疗主要依靠抗病毒治疗,也就是常说的“鸡尾酒疗法”。
这种疗法是通过联合使用多种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抑制艾滋病病毒(HIV)在人体内的复制。
这些药物大致可以分为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整合酶抑制剂和融合抑制剂等几大类。
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比如齐多夫定、拉米夫定等,它们能够嵌入到病毒的 DNA 链中,阻止病毒的进一步复制。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像奈韦拉平、依非韦伦等,则通过与反转录酶的非底物结合部位结合,使酶的活性受到抑制。
蛋白酶抑制剂,例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等,能够阻止新合成的病毒蛋白被切割成具有活性的蛋白,从而抑制病毒的成熟。
整合酶抑制剂,像拉替拉韦、多替拉韦等,则作用于病毒整合酶,阻止病毒的遗传物质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融合抑制剂,比如恩夫韦肽,能够阻止病毒与宿主细胞的融合,从而阻止病毒进入细胞。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身体状况、病毒载量、耐药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常会选择至少三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进行组合,以最大限度地抑制病毒复制,并减少耐药的发生。
除了抗病毒治疗,免疫调节治疗也是艾滋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 HIV 会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因此,通过使用一些免疫调节剂,如白细胞介素-2、胸腺肽等,可以增强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身体对各种病原体的抵抗力。
对于艾滋病患者可能出现的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也要进行相应的治疗。
比如,如果患者发生了结核病,就需要使用抗结核药物进行治疗;如果出现了真菌感染,就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如果患上了卡波西肉瘤等肿瘤,则需要进行抗肿瘤治疗。
792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性性 传播 为 主 , 占8 %,静 脉 吸毒 占 1% ,无 法 明确原 因占4 1 5 %。 每个 病例 治疗 前均 经 广西 区疾 控 中心 或广 西贵 港市 疾控 中心 进行 抗 —HI v确认 检测 和C , 淋 巴细 胞检 测 ,抗— H v D T I 确认 检测 结果 阳性及 C 4 淋 巴细胞 <3 0 l I 诊 断符 合 中国 国家H V D+ T 5个/ ,A DS I/ A DS I 的诊断 标准 。 3 讨 论
1 治疗 方 案 :抗 病 毒 治疗 方 案 均按 照 《国家免 费 艾 滋病 抗 病 . 2 毒 药 物治 疗 手册 》 中提 供 的 方案 给 药 ,即2 核 苷类 逆 转 录酶 抑 种
制 剂 + 种 非 核 苷类 逆 转 录 酶抑 制 剂 ,方 案 有 3T ( 1 C 拉米 夫 定 )
食镦减退 、恶心、呕吐、腹泻 , 少部分患者 出现腹痛 。消化道反应主要 与A r DT 、有 关,其中A旗 嗽 呔 ,使 用 3T + T N z 、 4、N 任 Z C AZ + VP 方 案 胃 肠 反 应 较 大 的 病 例 ,更 换 3T + 4+ V ) C DT N PN胃肠 反 应 明  ̄ 显 减轻 。建议 患者少 食多餐 ,进食 清淡 易消 化 食 物 ,避免 高脂 、 辛 辣或 奶 制 品 。严 重者 可予 镇 吐药 物 及H:受 体 拮抗 剂 。腹 痛 者 一 可 予局 部 热敷 或解痉 药 物 。大部 份消 化道 症状 随着 时 间的延 长 逐 渐 好转 ,但要 警惕 患 者的 消化道 反应 是否 是药 物性 肝损 害所 致 。 出现 骨 髓抑 制 共 有 2 2 , 占总人 数 的3 . ,表 现 为 血 白 4例 06 % 细胞 降低 和 或贫 血 和或血 小板 降低 ,主要 出现 在治 疗后4— 周 , 6 是 含AZ 的方 案 的 常 见 反应 。 出现 骨 髓抑 制 也 与 年 龄 有关 ,在 T 2 2 骨 髓 抑制 患 者 中6 岁 以 上 15 ,占5 .%。C 4 淋 巴细 4例 0 4例 99 D+ T 胞 计数 <10 Il 患者 比较 容 易 出现 血 白细胞 降 低 和 或贫 血 0 个/L的 , 等 。艾 滋病 患者 免疫 力低 ,易 合并 感染 ,应指 导患 者增 强 自我 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依非韦伦的不良反应
依非韦伦是一种新型的HIV反转录酶抑制剂,该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D4T)或蛋白酶抑制剂(Nelfinavir)联合用于艾滋病治疗。
根据试验结果证明,经过6个月的治疗之后,使用施多宁作为其治疗方案组成的92%患者的病毒载量降到可检测的水平之下(<500拷贝/毫升),而采用另一种非核普逆转录酶抑制剂(Nevirapine)的该项比例为83.1%,采用蛋白抑制剂(根据KaplanMeier评估数据)的该项比例为79.1%。
在与NRTIS或蛋白酶抑制剂(Pls)联合使用时,依非韦伦是一个强有力的治疗伙伴,对于曾经治疗或未经过治疗的众多患者,包括儿童,上述联合治疗都能产生持续的治疗效果(抑制血浆Hlv一RNA和增加c氏细胞计数)。
无论是否合用NRTIs,依非韦伦和茚地那韦的联合治疗都被证明是有效的。
依非韦伦因其较少的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一天一次的方便使用方法,在成人和大于3岁的儿童中均无需剂量调节和饮食限制等特点,使其广泛地使用于临床。
依非韦伦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选择性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其适用于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抗病毒联合用药,临床上使用依非韦伦通常有良好的耐受性[1],少数人出现皮疹,头晕,恶心,头痛,失眠,异梦等,极少数人出现幻觉,思维异常,精神障碍等,临床使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如下:⑴短暂性精神障碍。
据报道某医院在抗病毒治疗中,有患者因服用依非韦伦发生精神异常。
2005年5月~2011年1月在某院进行高效抗逆转录治疗人数2371例,其中服用依非韦伦1076例,发生精神障碍8例。
本组8例患者既往无精神病史,无家族史。
请专科会诊诊断为精神障碍,患者的年龄为24~46岁,发现精神异常后立即停止服用依非韦伦,静脉补液以促进药物从尿液中排泄降低血液中的药物浓度,并遵嘱给予使用短期的抗精神病药,本组8例患者经及时停用依非韦伦,短期小剂量使用抗精神病药后,患者的精神症状很快就消失,未遗留精神后遗症,更改治疗方案后随访半年,精神症状无复发。
这说明依非韦伦能引起精神障碍,虽然此不良反应较少见停药后无后遗作用,但也应引起医务人员的注意,密切观察其行为表现,进行对症治疗,有针对的实施护理措施[2]。
⑵剥脱性皮炎型药疹。
患者接受司他夫定、拉米夫定、依非韦伦联合方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22天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后改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未再出现变态反应。
故可确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的药物为司他夫定及依非韦伦。
司他夫定主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周围神经损害、乳酸酸中毒、胰腺炎,未见有严重过敏报道;而依非韦伦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神经系统症状如失眠、多梦、幻觉,但可有20%患者出现变态反应[3],而且可引起依非韦伦相关杂原允综合征[4]。
因此可以断定导致本例剥脱性皮炎的药物为依非韦伦。
根据症状使用抗过敏药和抗菌药物后,患者全身红色皮疹逐渐变淡,表皮脱落,双足部皮肤呈袜套样剥离,病情逐步好转,后改用替诺福韦、拉米夫定、克力芝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随访至今患者无皮疹出现,病情稳定[5]。
依非韦伦是国家提供的免费艾滋病治疗用药之一,适用于HIV-1感染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的抗病毒联合用药,临床使用依非韦伦有良好的耐受性,现作为艾滋病合并结核感染的患者或合并肝功能损害的患者首选组合用药之一,在越来越多患者使用依非韦伦治疗艾滋病的同时,亦应该重视其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李秋,王珊.抗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医药导报,2011,30(6):732 ~ 735.
[2] 黄翠英.8例依非韦伦致短暂性精神障碍护理体会[J].医药前沿,2013,2,242~243
[3] Ananworanich J,Moor Z,Siangphoe U,et al,Incidennce and risk factors for rash in Thai patients ratients randomized toregimens with nevirapine,efavirenz or both drugs[J].AIDS,2005,19(2):185-192
[4] Colebunders R,Vanwolleghem T,Meurrens P,et al.Efavirenz-Associated Stevens-Johnson Syndrome[J].Infection,2004,32:306-307
[5] 方鹏.依非韦伦致剥脱性皮炎型药疹1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