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
浅谈如何淡化宗教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浅谈如何淡化宗教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本文探讨如何淡化宗教对藏民族青少年的消极影响。
由于青少年从小生活在宗教氛围浓厚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盲目的宗教感情。
即使在学校和社会上受到无神论教育,他们仍难以摆脱从小接受的有神论观念,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发挥XXX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首先,我们应该优化青少年的成长环境,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青少年的成长与其环境因素是直接相关的,所以我们需要正确的教育引导青少年。
在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信教徒孩子生病时,不给孩子延医服药,而是整日求神拜佛,相信青稞能治病。
这种迷信观念对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都有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各种有益活动,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宗教观,重视科技文化知识的研究,为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农牧区基层团组织作用,带头组织广大农牧民研究科学文化知识,改变文化贫乏现象,使群众正确认识宗教与迷信的区别,让宗教活动文明化,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我们需要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引导青少年理性看待宗教。
青少年是充满活力的一代,他们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
一方面,他们渴望取得成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他们在宗教和现实社会环境中感到茫然,不知道如何融入社会,也不知道如何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
因此,我们需要在校园和街道等广泛组织开展“宗教与科学”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向广大青少年宣传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和无神论,普及有关自然现象、人类进化、生老病死、吉祥祸福等科学知识,让他们了解自然、社会生活和人生奥秘,消除宗教的神秘感,更理性地认识宗教。
在引导青少年时,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认知能力,以客观、理性的态度开展教育。
对于有宗教倾向的青少年,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宗教的存在和宗教。
相反,我们应该将宗教作为一种文化,引导青少年辨证地看待它。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宗教,同时也可以消除他们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茫然感。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
2024年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及其原因分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他们的信仰状况,既反映了个人的价值追求,也体现了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风貌。
本文旨在探讨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状况,并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一、信仰状况的多样性1. 信仰缺失与迷茫在当今社会,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信仰持有迷茫和缺失的态度。
他们对传统宗教、哲学或道德体系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同,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到困惑。
这种迷茫和缺失,往往源于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的缺失以及个人成长的困惑。
2. 宗教信仰与此同时,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宗教信仰。
无论是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还是其他宗教,宗教信仰为这些大学生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和道德的指导。
宗教信仰不仅影响着他们的日常行为,还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不可忽视的是,一部分大学生持有实用主义或功利主义的信仰。
他们认为信仰的价值在于其实用性和功利性,而非其内在的精神追求。
这种信仰状况,虽然短期内可能带来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社会地位,但长期来看可能缺乏内在的支撑和意义。
二、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对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产生了深远影响。
市场经济带来的物质诱惑、信息时代的海量信息以及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冲击着大学生的信仰体系。
此外,社会上的道德沦丧、拜金主义等现象也对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负面影响。
2. 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教育在塑造大学生信仰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现实中一些家庭在教育子女时忽视了信仰的培养,导致子女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坚定的信仰支撑。
这种缺失可能源于家长自身信仰的迷茫或忽视,也可能与家庭教育方式的缺陷有关。
3. 个人成长的困惑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往往需要独立思考和解决人生问题,这对他们的信仰产生了直接影响。
一些大学生在面对人生困惑时缺乏正确的引导和帮助,导致信仰的迷茫和缺失。
青少年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教育
青少年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教育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社会中,宗教信仰作为人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对每个个体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而对于青少年来说,宗教信仰的培养与教育更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因此,青少年对宗教信仰的尊重教育,既是社会各界的责任,也是家庭和学校教育的关键内容。
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法律法规保障的基本权利,任何人都有权选择和信仰自己心目中的宗教信仰。
青少年作为社会的重要一员,也应该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
对于青少年来说,宗教信仰的培养不仅仅是信仰行为本身,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正确理解和尊重其他人的宗教信仰。
首先,教育家庭和学校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全面的宗教知识教育。
通过讲述宗教的起源、教义和传统仪式等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各种宗教的基本概念,并培养他们尊重和欣赏不同宗教信仰的意识。
同时,家庭和学校也应该教导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历史和发展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让他们明白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对世界和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其次,青少年应该学会宗教信仰的包容和尊重。
宗教信仰的多样性是社会的普遍现象,而这种多样性需要得到尊重和理解。
家庭和学校应该引导青少年理解不同宗教信仰之间的共同点和相互尊重,让他们明白虽然信仰不同,但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信仰,并且应该彼此尊重和包容。
通过培养青少年对其他宗教信仰的尊重,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多元文化社会,并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此外,青少年应该接触到多元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
举办宗教文化展览、座谈会和互学互鉴的交流活动,可以为青少年提供一个了解不同宗教信仰的机会。
通过与其他宗教信仰的人交流和互动,青少年可以更好地感受到不同信仰背后的人文关怀和人间情爱,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尊重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增强青少年对宗教信仰的尊重和理解,培养他们包容多元文化的意识。
最后,要强调的是,宗教信仰的尊重教育应成为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家庭和社区都有责任为青少年提供多样性和尊重的宗教教育环境。
是否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首先,未成年人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尚未完全发育,他们往往缺乏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分辨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让他们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宗教组织的影响,导致他们受到伤害甚至走上极端的道路。
因此,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应该禁止他们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其次,未成年人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应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和成长上,而不是过早地陷入宗教信仰的泥沼中。
如果让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业和健康发展,甚至导致他们与家庭、社会脱节。
因此,为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应该禁止他们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最后,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并不是剥夺他们的权利,而是在保护他们的前提下进行的合理限制。
正如美国前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经说过,“我们的权利,包括宗教信仰的自由,是有责任的自由。
”因此,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是出于对他们负责的态度。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首先,宗教信仰是每个人的个人选择权,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是对他们个人权利的侵犯,违反了人权的基本原则。
正如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所说,“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而宗教信仰是人们追求幸福的一种方式。
”因此,不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其次,宗教信仰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远离不良行为和邪恶势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例如,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宗教信仰是我成长的支撑,它塑造了我的品格和信念。
”因此,不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最后,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可能会引起社会不满和反感,甚至造成社会动荡。
因为宗教信仰是人们内心的一种精神寄托,如果强制禁止未成年人选择宗教信仰,可能会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
青少年的宗教教育信仰与尊重
青少年的宗教教育信仰与尊重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最关键的发展阶段之一。
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宗教教育在塑造青少年的信仰观念和道德观念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在推广宗教教育的同时,我们需要尊重每个青少年的信仰选择,保障他们的宗教自由,并且将宗教教育与互相尊重的原则相结合。
首先,宗教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宗教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传授宗教知识和仪式的学习过程,更是一个培养个人品德和道德价值观的机会。
通过宗教教育,青少年能够从信仰中汲取力量,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正直和公正的思维方式。
宗教教育还提供了一个框架,帮助他们解决人生中的困惑和挑战。
然而,在推广宗教教育时,我们必须保护每个青少年的宗教自由选择。
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信仰,并且这种选择应该是自主和自由的。
没有人有权利强迫他人接受特定的宗教信仰,这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尊重青少年的宗教自由,意味着我们应该提供多样性的宗教选择,而不是单一宗教的强制实施。
我们应该鼓励青少年去了解和学习不同的宗教,以便他们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
同时,我们也需要将宗教教育与互相尊重的原则相结合。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文化的社会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观和信仰。
我们应该培养青少年在宗教问题上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
他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其他人的宗教信仰,而不是仅关注自己的信仰。
这样的宗教教育将有助于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减少宗教纷争和不理解。
在推动青少年的宗教教育时,学校和家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学校应该提供多元化的宗教教育课程,让学生有机会了解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
家庭则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宽容和尊重的环境,鼓励他们思考和探索不同的宗教问题。
通过家庭和学校的联动,我们可以促进青少年宗教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结而言,青少年的宗教教育信仰与尊重是我们这个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教教育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我们也必须尊重每个人的宗教选择,并将宗教教育与互相尊重的原则相结合。
青年宗教问题研究综述
青年宗教问题研究综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增长,人民生活、生产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经济的增长,宗教作为一个神秘而古老的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发生空前的变迁。
青年作为开放思想,勇于进取的一个群体,对宗教有着较为深刻的体认一、青年“宗教热”现状(一)宗教节日与宗教旅游热。
宗教节日热是宗教热的重要内容,其中每年的圣诞节是青年们去教堂的高峰期,他们对教堂举行的各种庆祝活动趋之如骛,在一些教大城市的教堂每次圣诞节都要接待数万青年人,其中学生占较大比例,而真正的信徒却不足20%。
而佛教节日来临时青年人又会出现在寺庙烧香拜佛;同时随着国家的发展家庭的富裕,青年会利用假期去世界各地旅行,而参观宗教圣地,参加宗教等活动在旅行过程中占有较大比重。
(二)宗教体验与宗教商品热。
近年来青年对宗教体验兴趣不断增加,使得宗教体验成为一种时尚。
青年人经常参加宗教组织及团体举办短期闭关活动、瑜伽打坐活动等宗教活动。
有的组织甚至打着宗教的旗号,对青年人进行洗脑,进行非法活动。
纵观近几年的国内暴力恐怖事件,很多施暴者正是狂热的宗教信教青年,因此,国家和社会必须加强宗教组织的监控和引导。
同时宗教主题下的小商品,由于小巧精致、价格低廉,很受广大青年学生的青睐,他们经常佩戴佛珠、佛卡,十字架饰品等。
(三)宗教文化与宗教饮食热。
2012年山东某高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宗教文化知识“感兴趣”或“很感兴趣”的占43%。
与之相应,宗教相关的历史文化书也很热销,;同时宗教养生越来越被众多青年接受和推崇,他们对宗教文化对于养生、素食、“过午不食”等身体调理等的观念深信不疑。
(四)各种迷信充斥在宗教活动中。
如在寺庙测字算命、抽签算命等,学生们盛行的“笔仙”预知未来等。
调查表明“有42%的大学生算过命;认为看手相和面向有道理的占47%”。
相面、星象、测字、占卜现象在青年中广泛流行。
二、青年宗教热产生的原因(一)青年思想的解放。
改革开放是我国青年信仰发生转折性变化的根本原因。
淡化宗教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
淡化宗教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浅谈如何依法淡化宗教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习近平同志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工作,他指出“广大青年人能否树立正确的宗教观,不仅关系到中国内部的团结稳定,更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是必须重视的大事。
”青年时期是同学们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
现如今,一些宗教势力向学生传教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校园和谐安定的学习生活氛围,也给许多师生带来麻烦和不利影响,境内外敌对势力也利用宗教及宗教极端思想对学校进行渗透,与我争夺青年、争夺下一代、争夺未来。
面对宗教渗透我们要坚定的说“不”!那么我们该如何依法淡化宗教对青少年学生的消极影响呢?一、依法了解未成年人为什么不能信教。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未来生力军。
在我国,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未成年人不能信教是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原则的法律规定,有关政策的要求,是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未成年健康成长的需要。
(一)、组织、引导、支持、允许、纵容未成年人信教、参加宗教活动,是违法违规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6条规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2.《民族区域自治法》第11条规定:“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互分离。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8条规定:“组织、引导、支持、允许、纵容学生信教、参加宗教活动,必然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执行,影响各项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其行为属于违法行为。
”4.《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条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5.1992年国家教委、国家民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民族教育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强调,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诱使学生信仰宗教,更不得在学校从事任何发展教徒的活动;绝不允许强迫任何人特别是十八岁以下少年儿童入教、出家和到寺庙学经。
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与防控
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与防控宗教信仰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能够给人们带来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
然而,一些极端宗教势力却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甚至危险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宗教极端势力的影响1. 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宗教极端主义通过各种渠道,如网络、社交媒体等,不断渗透到青少年的思想中。
这些极端思想宣扬狭隘、排外、激进的观念,容易使青少年产生偏激的思想,并对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2. 影响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宗教极端势力往往试图干预青少年的教育和成长过程。
他们以宗教信仰为借口,迫使青少年接受封闭的教育,限制其个人发展和自由思考。
这种束缚会给青少年的心智和自主性造成损害。
3. 激发暴力和仇恨宗教极端势力容易激发暴力和仇恨情绪,鼓励青少年对其他宗教或群体进行歧视和攻击。
这不仅会对社会和谐造成威胁,也会使青少年陷入极端思想的泥沼,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宗教极端势力的防控1. 加强宗教教育针对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重点加强宗教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通过教育,让青少年理解宗教的本质和价值观,增强对主流宗教的了解,提高辨别极端思想的能力。
2. 建立多元宗教交流平台为了防止青少年陷入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应建立开放而包容的多元宗教交流平台。
通过宗教对话和交流活动,让青少年接触不同的宗教观点,培养他们的宗教包容心和理解力。
3. 强化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防控宗教极端势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加强对青少年的沟通和关心,建立亲密的家庭关系,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4. 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为了帮助青少年理解和应对极端宗教势力的影响,应提供心理辅导和咨询服务。
通过专业的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疑惑,增强心理素质和抵御外界的负面影响。
结语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影响是一个社会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只有通过加强教育、增加交流平台、强化家庭教育以及提供心理支持,我们才能有效地防控宗教极端势力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未成年人维权关注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未成年人维权关注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未成年人维权:关注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宪法保障了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而未成年人作为公民的一部分,也同样享有这一权利。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往往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境。
本文将探讨未成年人维权问题,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
I.问题的存在及影响宗教信仰对于个体的心灵寄托、人生价值观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未成年人受到的限制和保护也使得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限制。
在校园、家庭和社会中,未成年人面临着以下问题:1. 家庭压力:家庭对未成年人宗教信仰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些家庭可能对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产生负面影响,限制其自由选择。
2. 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也扮演着塑造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观念的重要角色。
但是,某些学校可能存在宗教偏见,使得未成年人受到特定宗教观念的影响。
3. 社会环境:社会环境中宗教活动的限制可能会对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造成压抑。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未成年人的精神发展和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使。
II.应加强的措施为了保障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益,社会各界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家庭教育:家长应尊重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不要限制他们选择宗教的权利。
家庭应给予孩子宽容和理解,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选择。
2. 学校教育:学校应推动宗教教育的多元化,提供不同宗教信仰的相关知识和理念,让未成年人能够全面了解各种宗教观点。
3. 法律保护: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确保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法律的保障。
同时,建立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并处理未成年人宗教信仰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
4. 教育培训:通过开展宗教信仰自由的教育培训,帮助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增强他们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应对宗教歧视和偏见的能力。
III.社会各界的责任保障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政府、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等应发挥各自的作用:1. 政府:政府应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投诉举报机制,保障未成年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
当前青少年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学生 这一 群体 ,深入进 行 正确 的世界 观 、人生 观和
价值 观教育 。 3 青少年信仰教育的 内容 .
青少 年信仰 教育 的 内容 是根 据青 少 年信 仰教 育
重要 。
尤 其是 大学成 为各 种非 马克 思主 义与 马克思 主义 争
夺青 少 年 的重 要 阵地 。受社会 转 型期及 外来 非 马克
思 主义 思潮 的影 响 ,当前青少 年信 仰教 育存 在着 一
突 出 。他们 的思想 观念处 在不 断 的变化 和更新 状态 中 ,价值 观则 呈现 复杂 多元 的特征 。有 的学生信 奉
中 国特色 的社 会主义事业 的建设者 和接班人 。当前 ,
加强 和改进 青少 年思想 政 治教育 的首 要任 务就 是要 以理想 信 念教 育为核 心 ,对 青少 年尤 其是 其 中的大
信仰具 有稳定性 ,但这种稳定性是相对的 ,尤其 是 在信仰主体还没有完全成熟并趋于成熟的阶段 ,信
仰 的主体容 易受 到后 天环境 和社 会现状 的制 约和 影 响 ,从而导 致信仰 出现波动 的态势 。青少年是一个世
前途 和命运 。
界观逐步形 成和信仰不稳定 的群体 ,他们信仰的主流
生 垦童生 ! Z
逢 器
且关 系 到 国家 和 民族 的未 来 。青 少 年信仰 教育 是指
对青 少年 进行 马克思 主义 信仰 教育 , 目的在 于使青 少年 形成 科学 的世界 观 、人生 观 、价值观 ,成 为有 各种新观念 、新事物不断呈现 ,加 之思维方式不成熟 的影 响 ,旧的一元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人们 的价值 取 向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态势 ,在 当代青 少年身上显现
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研究——基于对西部地区的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
当代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研究——基于对西部地区的调查与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在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高,青少年宗教信仰越来越受关注。
西部地区是我国宗教信仰活跃度比较高的区域,青少年宗教信仰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青少年宗教信仰在西部地区的现象并没有得到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因此,本研究旨在结合实地调查和分析,深入探究当代西部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的情况,为当代宗教信仰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研究问题及目标1. 研究问题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热点议题,本研究主要探究以下问题:(1)西部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特点是什么?(2)青少年宗教信仰对个人行为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什么?(3)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 研究目标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1)深入了解当代西部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的情况,并分析其特点和影响;(2)探讨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3)对于当代宗教信仰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收集和阅读,对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为后续实地调查和分析提供理论支持。
2. 实地调查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代西部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的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探讨其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实证数据。
四、研究计划1. 研究时间安排本研究将于2021年10月开始,至2022年5月完成。
2. 研究内容安排(1)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10月-11月)对国内外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相关文献进行搜集和阅读,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发展的相关理论和观点进行分析和综合。
(2)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12月-2月)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和实地观察等方式,深入了解当代西部地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的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
(3)数据分析和论文撰写(3月-5月)对实地调查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数据的交叉比较,撰写本研究的论文。
审视与对策当代青少宗教信仰精选
审视与对策:当代青少年的宗教信仰审视与对策:当代青少年的宗教信仰◎濮文起摘要: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是一种实际存正的社会现象.对此,应该如何审视?审视之后,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这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本文认为,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主要有三种途经:一是家庭影响,二是从众心理,三是真诚信仰.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社会转型所带来的主流意识的缺场和主流价值观的软弱,"一切向钱看"所导致的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以及逐渐恶化的社会生态环境,致使宗教所宣扬的那种超越精神,道德戒律和所践履的慈悲济世的生活方式,对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充满了吸引力,这是客观原因.青少年信仰宗教,既有好奇心理的驱动,也有心理压力的宣泄;既有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有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则是其主观因素.对青少年信仰宗教,本文认为,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将其视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对青少年信仰宗教,应该:第一,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而要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第二,应深刻检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滞后,失误乃至在位缺失;第三,最根本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大力改革青少年教育工作,从思路到方法,都要与时俱进,特别是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工作必须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关键词:青少年宗教信仰审视对策中图分类号:B922文献标识码:A在当代中国的宗教信仰领域,信仰宗教的青少年人数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趋势.在佛教,道教的寺院,宫观里,在天主教,基督教的教堂中,乃至在民间宗教举办道场时,都可以看到不少青少年的身影.他们在参与各自信仰的宗教活动时,其虔诚程度并不逊于成年人.面对这种社会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审视?又应该采取何种对策?本人略陈管见,敬请方家晒正.一,青少年走上宗教信仰之路的途径(一)深受家庭影响而信仰宗教据本人多年观察,有一部分青少年信仰宗教,是深受祖父,祖母或父亲,母亲等家庭长辈崇信某种宗教的影响而走上信仰宗教之路的这些青少年自出生时起,就成长在家庭长辈的各自宗教信仰生活中.家庭长辈通过焚香膜拜或祈祷祝福所营造的宗教氛围,给这些处于生长期的青少年以深刻影响,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各类宗教.25.信仰的熏陶与吸引,长期以往,便自然而然跟随家庭长辈信仰某种宗教,参加某类宗教举办的信仰活动.如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学诚法师,其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从小就跟母亲在家念经,做早晚功课.学诚法师母亲曾对他说:"多念经,多念佛,念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会保佑你聪明,读书会好,升学会好,以后各方面才会比较顺利"①.于是,他就天天念经.还经常到附近寺院参加一些佛事活动,并于十六岁时毅然出家,经过认真修学.如今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大和尚.又如笔者有一位年轻同事,是一名基督教徒,因受其母长期影响而加入基督教.他与一位青年女性基督教徒结婚后,生有一女.这位小女孩,尚在襁褓中.便被他们夫妇带到教堂参加活动,自此以后,从未中断.可以预见,这位小女孩因为深受基督教思想的浸润,长大以后,很有可能也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再如笔者在从事民间宗教活动调查时.常看到有不少青少年积极参加一些教门如天地门教举行的"天地圣会",其中有的青少年的内丹修炼功夫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这些青少年也是从小受其父兄影响而加入天地门教的.佛教,道教和天主教中的青少年信徒,由于家庭长辈影响而皈依各自宗教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二)从众心理驱动而信仰宗教在当代中国的大中城市乃至建有教堂的村镇,每当天主教,基督教的节日——平安夜(12月24日),不仅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成群结队地涌向当地的教堂,而且成百上千的中小学生也在家长或哥哥,姐姐的带领下,踊跃参加天主教,基督教这种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以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些青少年参与天主教,基督教的圣诞庆祝活动,大多出于从众心理.既然有这么多大哥哥,大姐姐都在这一天夜间参加教堂庆祝活动,那么,作为小弟弟,小妹妹的青少年也跟着去狂欢一把,又何尝不可.殊不知,正是由于这种从众心理的驱动.使一些青少年通过参与这些宗教活动,从对天主教,基督教的一无所知,到初步了解,再到最后也信仰皈依.(三1真诚信仰使然而皈依宗教在信仰宗教的青少年中,从思想和精神上真诚信仰宗教的只是少数.这些青少年正如佛教界常说的从小就具有"慧根","佛性","心乐出家".因此.信仰宗教是这种青少年必然的人生归宿.笔者就接触过佛教界的一些青年僧人,他们大多在少年时代.就出家为沙弥,经过佛学院的教育,有的还在世俗大学读博士,进博士后站从事佛学研究.毕业以后,有的成为寺院监院,首座乃至住持,有的则成为佛学造诣颇深的学问僧天主教,基督教也有这种从少年时代就献身传播福音的天主教徒,基督教徒,他们往往经过神学院的严格教育.毕业以后.常被委任为天主教,基督教的神职人员.二,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因素从客观原因来看,自19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国策的强力推行,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心的社会经济变革,在打破,替代了几十年计划经济运行模式的高歌猛进中,曾经居于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和主流价值观,则被"一切向钱看"的纵欲主义的狂欢所淹没,再加上几十年政治体制上的某些弊端,由此而导致的诸种社会不公和丑恶现象,以及社会生态环境的逐渐恶化.致使思想领域呈现出了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在这种情势下,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作为一种颇有吸引力和凝聚力的思想意识,由于党和政府的宗教信仰自南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立即从过去备受歧视和压制的境况中解放出来,以从未有过的气势.在信仰主义领域重新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并以公开合法的手段,在寺院,宫观,教堂,清真寺里传播各自的教义思想:与此同时,那些尚未取得合法地位的民间宗教,也悄然在乡村社会复兴,并以举办花会,道场等各种民俗方式,在民众中吸收信徒.无论是合法的佛教,道.26.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还是尚未取得合法地位的民间宗教,它们所宣扬的那种超越精神,道德戒律和所践履的慈悲济世的生活方式,对于一些精神贫瘠和信仰危机的人群,无疑是一种抚慰心灵的妙药.信仰无真空.因此,一些青少年像成年人一样,也被宗教所宣扬,所实践的思想理念吸引,从浮躁的社会中,走入宗教信仰里,到各自皈依的宗教组织去寻求生命安居和精神慰藉.这可否说是当代青少年信仰宗教的客观原因.关于青少年信仰宗教的主观因素,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好奇心理好奇是一个人在青少年时期普遍存在的心理.由于好奇,青少年会被各种能给感官带来刺激的事物所吸引.辉煌的宗教殿堂,神秘的神佛塑像,以及佛教的超度,道教的斋醮,天主教,基督教的洗礼,弥撒,民间宗教的花会,道场等宗教仪式,其场面的庄严肃穆,其音乐的优美动听,其信众的顶礼膜拜,这一切信息所透露和彰显的精神魅力,都能给情智初开的青少年以心灵上的震撼.于是,一些青少年抱持好奇心,走进了各自信仰的宗教.其中,有些青少年还真的成为虔诚的宗教信徒;有的青少年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充实,又有了新的精神追求.宣泄压力当代青少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应试教育的学习压力.目前,"分数第一, 分数即命运"的教育观念还在全国流行.谁都知道孩子被逼得苦,但大多数父母都在逼孩子.现在的中学生每天晚上12点多睡觉,早上6点起床,白天精神不振,晚上失眠,少有少年的朝气②.一些青少年为了宣泄心理压力,便走进了宗教信仰,在各A信仰的宗教中寻求精神解脱,或者通过烧香拜佛,祈求神佛的庇护,在学习上取得好成绩.因此,在佛教,道教的寺院,宫观里.在基督教,天主教的教堂中,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些稚气未退的青少年,或单独一个人,或三五成群结队,在那里烧香拜佛,合十祈祷.学好诉求笔者在调查民间宗教时.常看到一些青少年要求参加民间教门举办的各种活动.每当笔者问到他们为何参加民间教门活动时.他们均回答说:"可以在教门里学好."无可讳言,在当代社会道德滑坡,伦理混乱的情况下,倒是那些活跃在乡村社会的民间教门致力于传统伦理如长幼有序,尊老爱幼,家庭和睦,乡里和谐理念的道德宣教,尽管它们往往是披着神学的外衣出现.但是,在目前缺少丰富,健康精神生活的乡村社会,正是这些民间教门发挥了教化民心的功能,使那些参加民间教门活动的青少年.在做人学好方面收到了一定实效.据笔者观察,大凡那些参加民间教门活动的青少年,一般都是懂礼貌,守规矩的人见人夸的好孩子.至于那些加入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的青少年,更是认为加入宗教组织.信仰某种宗教,既是对精神家园的追求,也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三,如何审视青少年信仰宗教笔者认为,既不要大惊小怪,也不要惊慌失措.应该将其视为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正常现象.所谓社会转型,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诸方面的全方位转型.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也是为了实现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其直接结果,就是从此结束了闭门锁国的停滞局面,使人们睁开眼睛看世界,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认识到当今世界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特别是文化的多元化.更给人类生活平添了绚丽的色彩.在文化多元化中,当然也包括以各种形式展示自己思想理念和价值追求的宗教信仰.信仰上相互尊重,政治上相互合作.这是党和政府对宗教信仰者的一贯方针.尊重差异,和而不同,既是实现世界和谐,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因此.一些青少年在这种国际,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形势下,或通过家庭影响而信仰某种宗教.或受从众心理驱动而信仰某种宗教,或自愿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某种宗教,并能从宗教信仰中.获得.27?生命领会和精神自觉,这是文化多元化的一种表征,既不能将这种行为视为思想落后.更不能将这种行为看作封建迷信,而应像尊重成年人那样,也应尊重他们的人生选择.因为今天的青少年,也是明天小康社会的实现者.只有尊重他们今天的信仰选择,才能使他们在明天小康社会的建设中,与其他信仰者同心同德,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发挥积极作用.笔者还认为,在当今社会大变革时期,一些青少年在成长阶段,信仰某种宗教,按照某种宗教的要求进行修为,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某种宗教信仰总比没有好,"有所畏惧"总比"无所畏惧"好.人们只要到少管所看看,那些少年犯如果有某种宗教信仰,遵守某种宗教戒律而"有所畏惧",就不会在成长阶段"无所畏惧",触犯刑法而接受管教.如何对待青少年信仰宗教?第一,对青少年信仰宗教,不能视而不见,放任自流,应该遵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像积极引导成年人宗教信众那样,也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特别是对那些并没有将传播宗教作为终身职业的青少年宗教信徒,应该着力引导他们对所信宗教采取正信,正修的态度,从各自所信宗教中汲取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因素,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通过参与各自宗教举办的社会公益实践,提升自己的信仰素质.因此,建议教育部门进一步解放思想,也应将积极引导青少年宗教信徒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作为青少年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首先要对青少年宗教信徒开展普查,做到心中有数,既要对青少年宗教信徒的人数做到心中有数,又要对青少年信仰宗教的教别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对青少年信仰各自宗教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此基础上,便可以对青少年宗教信徒开展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工作,尤其要引导和教育青少年宗教信徒走正信,正修之路,避免对某种宗教的迷信乃至狂热.第二,应该深刻检讨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滞后,失误乃至在位缺失.无可讳言,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兴国"的旗帜下,人们看到的往往是"分数第一"的张扬,听到的常常是"分数至上"的喧嚣.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青少年的要求,不是身体健康,道德高尚,学业优秀的全面发展,而是以"分数"压倒一切.以"分数高低"论出息,说好坏.在这种舆论导向和实际操作下.传统的青少年教育思路和方法,日益暴露出自己的严重滞后,而不从根本上解决青少年教育的革新与出路.使青少年教育在实践中不断失误,终于导致青少年教育失去了它本应有的魅力而在位缺失.于是,便有一些青少年转而投向宗教信仰,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了改变目前青少年教育工作的这种状况,最根本的是要以人为本,以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为本.与时俱进,与时代发展的步伐并进,尽快从目前应试教育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力争打碎"分数第一"的桎梏,变"竞争式学习"为"认知式学习"④.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得到幸福".如果青少年教育理念与实践符合青少年的特点与规律,从而使青少年在成长阶段获得幸福的话.那么,青少年就会在愉快地获取认知的过程中茁壮地成长,也就不用再到宗教信仰当中寻求寄托了.第三.在对青少年信仰宗教进行积极引导和对青少年教育工作进行认真改革的同时,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_T程,这就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净化社会环境,也就是说青少年教育工作必须与反腐倡廉相结合.实事求是地讲,由于政治体制方面的某些弊端和干部制度方面的诸多缺欠,致使一些领导干部,特别是一些高级领导干部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尽管人数极少,但是他们的这些丑恶行径,不仅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而且污染了社会生态环境,给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带来了极大伤害.这种"污染",这种"伤害",或间接即由成年人的怨气,怒气传递给青少年,或直接即由青少年通过媒体与亲身感受,都(下转第52页)?28?行,只能在社会的他律(道德,法律等)与自身理性自律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完成,而人类的理性是在其特殊的养育过程中积累而成的.也是一个渐进的从他律为主到自律为主的过程.再次.从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标准看.不同的学科对青少年养成教育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人文科学视野里的养成教育侧重于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育;社会科学视野里的养成教育侧重于青少年做人道德的培养:自然科学视野里的养成教育侧重于青少年做事能力的锻炼;思维科学视野里的养成教育侧重于青少年思维品质的磨砺.不论是青少年健康人格的养育.做人道德的培养,还是做事能力的锻炼,思维品质的磨砺.都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他律与自律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的过程.青少年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是青少年能动的建构过程,前期他律的目的是引导青少年形成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后期实现理性提升的基础,而后期理性的提升,良好道德习惯,道德品质的内化以及德性的养成才是养成教育最终目的.社会的进步,学科的细化.使得青少年养成教育多姿纷呈,然而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就是要在他律与自律相互作用,双向运动的过程中建构发展则应是毫无疑义的.注:①袁贵f_.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8)第3版:202②杨雄.养成教育与青少年发展[J1l当代育年研究.作者单位责任编辑黄淮学院劳逊c:c::::::每(上接第28页)在青少年的心灵上产生了阴影,久而久之,潜移默化,遂使青少年在思想上对主流意识和主流价值观缺乏认同感,产生疏离感乃至逆反感,其中的一些青少年便自然而然地脱离主流意识和主流价值观.走进各自信仰的宗教组织中去,在那里寻求自己的精神解脱和心灵慰藉.因此,青少年教育工作决不仅仅是教育部门和家长的工作,而是一项全社会都必须致力奋斗的战略工程.其中.努力改革政治体制方面的某些弊端,尽快解决干部制度方面的诸多缺欠.使广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能够率先垂范,积极践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净化社会生态环境.如果这样,社会风气定会迅速好转,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定会得以实现.在这种充满和谐氛围的社会生态环境中,青少年教育工作也就会自然好做了.其实.搞好青少年教育工作,道理和做法都很简单,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这就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同志所说的"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注:①学诚法师接受风凰卫视"文化大观同"采访录[J1.佛教文化,2008(2).②阮梅.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J1.报告文学,2007(12).③心理学研究显示:最好的学习,是从孩子认知需要出发的学习,而最槽糕的学习是竞争需要的学习.见阮梅中国农村的"留守"孩子[J1_报告文学,2007(12).④1930年代,臼奉敦育家牧口常_二郎提出的教育理念.作者单位天津社会科学院责任编辑孙抱弘.52?。
是否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首先,未成年人的心智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他们往往缺乏对宗教信仰的深刻理解和思考能力。
因此,如果让他们自由选择宗教信仰,很可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盲目跟从某些宗教团体,甚至可能会被利用和操控。
这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都是不利的。
其次,宗教信仰涉及到个人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应当由成年人或者监护人来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帮助他们在成熟之后做出理性的宗教信仰选择,而不是让他们在未成年时期就随意选择宗教信仰。
最后,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也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如果未成年人随意选择宗教信仰,可能会导致家庭纷争、学校矛盾甚至社会冲突,对社会秩序和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
首先,宗教信仰是个人的自由权利,未成年人也应该享有选择宗教信仰的自由。
限制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选择,是对其基本人权的侵犯。
其次,宗教信仰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给予人心灵上的慰藉和力量,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选择,而不是强加限制。
最后,让未成年人自由选择宗教信仰也是为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通过自由选择宗教信仰,未成年人可以学会辨别是非,形成独立的人格和思想,这对他们未来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
在这个辩题中,我认为应该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个人权利和社会稳定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最终得出一个既能保护未成年人权利,又能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决策。
在此引用美国前总统林肯的名言,“人民的意志就是上帝的意志”,以此呼吁尊重每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
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宗教信仰对未成年人成长的积极影响的案例,来支持反方观点。
青少年与我国宗教政策教育教案:正确认知与理性应对
青少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因素都会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宗教的角色也十分重要。
我国历来注重宗教教育,对宗教的管理也非常重视。
在宗教政策方面,我国有自己的一套制度,需要我们全社会去理解,尤其是青少年。
一、重视对青少年宗教知识的教育在我国,对宗教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教育不能简单被定义为宣传周知宗教知识,而要在保证合法性、正当性的前提下,帮助青少年正确认知宗教、了解宗教、尊重宗教。
对于这样一种教育,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1、教育宗教知识,理性认可宗教从教育角度出发,青少年宗教教育应该围绕宗教概念、宗教文化、宗教团体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宗教的历史、信仰、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内容以及相关制度的介绍,让学生理性地认可并尊重不同的宗教信仰。
同时,我们也需要强调宗教带来的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与意义,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知、感知宗教。
2、加强规范宗教活动宗教是一种信仰,信仰与行为息息相关。
因此,在普及宗教知识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加强对宗教活动的规范,以避免出现个别宗教团体行事不当、乱炖马号等情况。
这不仅是对宗教的尊重,也是对社会稳定和公正的需要。
3、遵循宪法和法律法规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法规对宗教活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应该被视为宗教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同时,我们也应该学生向学生介绍有关宗教方面的法律法规,让他们明白保持合法性的重要性,并从小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
二、引导青少年理性面对宗教问题在宗教方面,有很多容易引起误解、争议甚至产生冲突的问题。
因此,在教育运作中,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理性面对这些问题,尤其是对一些“敏感”话题。
下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对此做了解:1、宗教与更新科技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改变,包括宗教这一方面。
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许多青少年在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上的转变。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个过程中一些青少年的理解和观点并不完备,在这点上需要进行引导和教育。
未成年人维权保护青少年的宗教信仰自由
未成年人维权保护青少年的宗教信仰自由宪法和法律赋予每个人包括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这是一项基本的人权。
然而,在现实中,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往往会受到限制和侵犯。
因此,保护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成为了当务之急。
I. 法律保护的现状现行法律对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保护,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宪法规定。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以及“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这包括未成年人在内。
(二)未成年人保护法。
该法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未成年人的法定代表人应该保护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尊重他们对宗教信仰的选择。
(三)宗教事务管理条例。
这个法规对宗教活动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做出了明确规定,禁止利用未成年人进行宗教活动的非法行为。
II. 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面临的挑战尽管法律对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进行了规定和保护,现实中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仍然面临一些挑战:(一)家庭压力。
在一些家庭中,父母通常会按照自己的宗教信仰要求孩子从小信仰某种宗教,对其进行强制性的灌输,限制了孩子的宗教选择权。
(二)学校教育。
一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过于强调某种宗教的思想,对学生的宗教信仰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制约。
(三)社会歧视。
未成年人在社会中常常受到歧视和排斥,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可能会隐瞒自己的宗教信仰,无法真正地表达自己的信仰。
III. 保护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的对策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一)加强教育。
教育机构应该从小培养未成年人的宗教宽容意识,引导他们尊重他人的宗教信仰自由,提倡互相理解和包容。
(二)建立监督机制。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确保学校和宗教组织不侵犯未成年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及时处理侵权行为。
(三)加强法律保护。
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侵犯未成年人宗教信仰自由的行为进行明确禁止,并对侵权行为给予严厉的惩罚。
“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及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题及教育对策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发展,价值观多元化日益明显,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
“90 后”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把握其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对引导“90 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其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
标签:“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教育对策一、“90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趋势1.信仰宗教的“90后”大学生人数有攀升的趋势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90后”大学生对宗教教义等方面表示认同,明确表示对某种宗教有兴趣,退其次来说,对宗教并不反感。
而且,社会问题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也使越来越多的“90后”大学生感到困扰,这样也会推动他们转向宗教信仰寻求精神慰藉。
尽管我们认为信仰宗教的大学生未必个个都是坚定的宗教信仰者,但他们对宗教非常明显的认同倾向性,说明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呈现多元化的趋向。
而个别的宗教信仰者也会对周边的同学产生影响,或劝说同学跟随信教,这样一来,就很危险。
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2.“90后”大学生宗教暧昧日益明显的趋势,部分大学生科学立场不坚定所谓宗教暧昧,是指人们对宗教缺乏科学理性的批判态度,甚至在心理与行为上趋于认同的状态。
通过对广州地区部分高校“90后”大学生的宗教信仰问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多数“90后”大学生对信教的同学表示赞同或是理解,有13.77%的“90后”大学生偶尔会参加日常的宗教活动,有6.09%的“90后”大学生偶尔会收听收看宗教广播电视。
当问及“对校园里宗教信仰问题的看法”时,有71.46%的“90后”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小,有2.74%的“90后”大学生认为没有影响。
很多“90后”大学生表示旅游中会进庙烧香拜佛。
这表明,一方面,随着宗教世俗化的发展,宗教思想、宗教艺术、宗教语言、宗教节日逐渐成为世俗生活的一部分,“90后”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也更加宽容,思想更为开放。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
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作为家长,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宗教信仰对个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信仰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价值观的形成同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尊重孩子的宗教信仰每个孩子的宗教信仰是独立的,作为家长首先应当尊重孩子的选择。
不论是传统宗教还是新兴宗教,家长应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选择权。
可以通过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他们对宗教的认知和信仰,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尊重孩子的宗教信仰不仅有助于他们的自我认同,也能增强亲子之间的信任和沟通。
二、提供宗教知识的教育除了尊重孩子的宗教信仰,家长也应该提供宗教知识的教育。
了解宗教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对孩子的综合素质发展非常有益。
可以通过阅读宗教故事、参观宗教场所、观看宗教仪式等方式,让孩子对宗教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这样可以帮助他们形成客观、包容的态度,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孩子的宗教宽容和理解在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过程中,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宗教宽容和理解。
宗教多样性是社会的一部分,了解不同宗教的信仰和价值观能够促进和谐共处。
可以通过让孩子与不同宗教的人互动交流,参加跨宗教的庆典和活动等方式,让孩子体会到宗教之间的共通点和相互尊重。
四、倡导宗教自由和平等无论孩子最终选择何种宗教信仰,家长都应该倡导宗教自由和平等。
教育孩子应该尊重他人的宗教选择,不因信仰的差异而歧视或排斥他人。
家庭环境是孩子形成态度和价值观的重要因素,通过家庭的倡导和示范,可以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和行为准则。
五、关注宗教教育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在处理孩子的宗教信仰和信仰教育过程中,家长应该关注宗教教育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避免因为宗教信仰而陷入迷信或极端教派。
选择正规的宗教教育机构或学校,确保孩子接受的宗教教育是合法、安全和科学的,同时要关心孩子在宗教教育中的心理健康和人身安全。
“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
“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摘要:本文以“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为背景,对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拉萨城关区为例)。
21世纪后,中国青少年宗教信仰成悄然上升趋势,特别在西部地区。
关注西部青少年宗教信仰现象,了解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青少年宗教信仰的原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西藏青少年宗教信仰影响机制一、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青少年宗教信仰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果的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都是以汉族地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的较少,而以藏区青少年为对象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本课题研究深入研究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现状及其影响机制,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少数民族青少年宗教信仰方面的学术理论成果。
2.实践意义。
本课题聚焦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民族问题,助力国家、政府、学校更加客观地看待藏区青少年的宗教信仰问题,从而进行理性引导,为解决好民族问题打下基础。
同时,还有利于揭示出藏区发展落后问题的深层原因,加快藏区的发展,早日完成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外,有利于揭示出藏区青少年宗教信仰的根本原因,分析宗教信仰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早日建立起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展开正确引导,使藏区青少年客观地认识、对待宗教,更加健康地成长。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
在实证调查和客观分析的前提下,国内学者普遍认为处理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不可强行禁止,只可说服教育、疏通引导。
而且学者也普遍提到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国家宗教政策、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以及加强“宗教事务、校园环境、校园网路”等方面的管理与建设,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宗教的理性认知,降低宗教对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
同时,对信仰教育的强调是对策研究的亮点和重点,国内学者在信仰教育方法的研究上进行了深刻地探讨。
此外,国内学者也分别从政策导向层面、法律层面、制度层面等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次对青少年宗教信仰问题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调研地,主要采用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展开调查研究,并运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对问卷调查中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此次问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青少年学生,包括高中生和初中生两个群体,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
此次问卷调查的400名学生中,男生占39%,女生占61%,其中高中生占55.1%,初中生占44.9%。
从学科的情况看,文科学生占40.4%,理科学生占59.6%。
在400个学生中,家庭所在地为省级城市的占1.2%,地区或县级城市的占56.8%,农村的占40%,2%的学生未对此问题做出回答。
在调研的400名学生中,中国共产党党员占1.5%,共青团员占58.5%。
从问卷调查抽取样本的民族构成情况来看,共涵盖了14个民族,其中哈尼族占34%,彝族占27%,苗族占1%,傣族占4.8%,壮族占0.2%,回族占1.8%,白族占1.2%,拉祜族占0.5%,汉族占50.8%,瑶族占0.5%,蒙古族占0.5%,基诺族占2.2%,德昂族占0.2%,独龙族占0.2%。
综上所述,本次调查样本的抽取和问卷结构的设计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