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卷上的传统文化
2023中考作文真题——传统文化 5篇
![2023中考作文真题——传统文化 5篇](https://img.taocdn.com/s3/m/d3a6d39e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c.png)
2023中考作文真题——传统文化the Lantern Festival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n May 19, our school organiz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ites have a history of about 2,300 years in Chin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2023辽宁盘锦中考真题)根据要求完成作文,并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有答案)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a7a225284254b35eefd34f2.png)
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传统文化类1.[2019·扬州]汉字是世界上最具诗情画意的文字。
某学校开展“珍爱汉字,传承文化”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说文解字]请观察下面三个与“止”相关的金文字形的变化,参照解说,填写表格。
金文见形辨义止单个脚趾的造型,表示停留的意思走脚趾造型上有一个甩开臂膀、快速前进的人形,表示跑的意思奔(2)[看图赏字]在“翰墨飘香”活动中,主持人展示出三幅书法作品。
请选择你喜欢的一幅作品,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谈谈其书法特点。
(3)[文字应用]学校将于5月20日上午9点,在报告厅组织习字社全体成员参加“汉字听写大赛”。
下面是小强拟写的通知,在内容和格式上各有一处错误,请你修改。
①内容上:②格式上:2.[2019·扬州联考]中国的戏曲是民族文化的瑰宝,是生活的浓缩。
为了引导学生了解戏曲,校文学社组织同学们参与以“走近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走近直播]“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4月28日,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在瘦西湖上演。
众多观众一起邂逅了这场青春情深的牡丹梦。
伴随着琵琶丝竹之声,盛装的“柳梦梅”和“杜丽娘”缓缓走向舞台,昆曲特有的吴侬软语将观众带入那个悠远的世界。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情深。
随着蹁跹的水袖,大家的思绪流连在《牡丹亭》至真至情的世界里。
3小时的演出,浓缩了青春版《牡丹亭》的精华,演员们倾其真情的演绎,留给观众的是撼动人心的美,惊艳了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
(不超过20字,不含标点)[推介讲座](2)为了让同学们了解昆曲与扬州的渊源,校文学社拟邀请语文组王老师5月16日下午2:00在学校报告厅为七、八年级师生做昆曲知识讲座,小李同学拟写了通知,请指出其中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修改意见:错误二:,修改意见:[分享体验](3)小李同学想分享走近戏曲的快乐,推荐爸爸妈妈去大剧院观看青春版昆曲《牡丹亭·游园》,但爸爸妈妈认为看戏没意思,不如看书。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2fefe6168884868762d6d3.png)
【精品】人教版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题含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古时候,用“家君”“尊君”尊称对方的父亲,用“家严”“令尊”谦称自己的父亲。
B.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C. 九月初九是重阳节,按照传统的习俗人们通常会去登高,然后喝一些雄黄酒,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活动丰富多彩。
D. 小明在家不爱学习,妈妈教导他说:“我今年40岁了,已经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了,我知道学习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你要改正啊!”【答案】 B【解析】【分析】A项,尊称对方的父亲用“令尊”“尊君”。
谦称自己的父亲用“家严”“家君”。
C项,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
“到了晚上还会一起去赏月、猜灯谜”是元宵节。
D项,“知天命”是指五十岁。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考查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包括称谓、时间、习俗、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仔细辨析各个选项的正误。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鲁迅的《孔乙己》、契诃夫的《变色龙》和阿城的《溜索》都是短篇小说,刘绍棠的《蒲柳人家》是中篇小说。
B. 在《儒林外史》中,严贡生是以一个巧取豪夺、横行乡里的奸诈、卑鄙小人的形象出现的,围绕这点,作者记叙了好几件事情,其中描写最为生动传神的是云片糕事件。
C. 我国古代科举制中有“连中三元”的说法,“三元”分别指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称为“连中三元”。
D. “中国梦”“精准扶贫”“一带一路”“振兴中华”“互联互通”等短语是同一结构的短语。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说法正确。
D “中国梦”“精准扶贫”是偏正短语,“一带一路”“互联互通”是并列短语,“振兴中华”是动宾短语。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短语类型。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https://img.taocdn.com/s3/m/eb929e14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b0.png)
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传统文化》课件含答案 (一)近年来,传统文化备受重视,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作为中国语文的核心,传统文化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思维能力、情感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帮助同学们复习中考语文,笔者搜集整理了一份《传统文化》知识点课件,其中不仅有对各个文化概念的详细解释,还有大量的例题演练以及答案详解,相信会对同学们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词语解释篇传统文化的词语解释篇主要通过对各个概念的介绍,来帮助同学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和发展历程。
根据内容的主要分类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传统文化概念:包括对传统文化定义的解释和阐述,例如传统文化的内涵、外延和特征等。
2.文学类:包括对古代文学流派和著名作品的介绍,例如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
3.哲学类:包括对思想家和流派的介绍,例如老子、庄子、孔子、儒家、道家等。
4.历史类:包括对中国历史上重要事件、人物的介绍,例如三皇五帝、夏商周、秦始皇、汉武帝、明朝等。
5.艺术类:包括对传统艺术形式、代表作品的介绍,例如京剧、曲艺、漫画、瓷器、绘画等。
二、例题演练篇除了对传统文化概念的介绍,课件还为同学们提供了大量的例题演练,旨在加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根据例题的类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选择题:主要测试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谁?(A.吴承恩 B.施耐庵 C.曹雪芹 D.李渔)2.填空题:需要同学们根据题目的要求填写答案,例如《千金小姐赋》是谁写的?(填写作者名)3.判断题:测试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第一部现代百科全书是清代科学家李约瑟所著。
(判断对错)4.阅读理解题:测试同学们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例如下列选段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给出作品名,同学需要阅读选段并进行分析判断)三、答案详解篇课件的最后一部分是答案详解篇,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检验同学们答题的正确性,二是帮助同学们理解、掌握传统文化的知识点。
菏泽地区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积累含答案
![菏泽地区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积累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076ebf5ef7ba0d4a733be1.png)
传统文化初三
1.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2.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3.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4.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
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
(知耻近乎勇)
7.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8.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9.仁者必有勇,。
(勇者不必有仁)
10.仁者之勇,。
(雷霆不移)
1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2.士之特立独行,适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
(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
13.宽则得众,。
(信则民任焉)
14.敏则有功,。
(公则说)
15.刑过不避大臣,。
(赏善不遗匹夫)
16.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
17.谦谦君子,。
(卑以自牧也)
18.傲不可长,,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欲不可纵)。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考题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d304999b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78.png)
初中语文传统文化中考题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新的思维方式和新的技术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常见的方式,让人们更新的看待一切。
因此,在中考中考查传统文化知识也变得更加重要。
传统文化是指那些已经在时间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首先,传统文化中考题将重点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其中包括中国文化的历史、思想、文学、传统文化、民俗习俗等。
例如,学生可能会被要求准确地记住某些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如古代的政治和文化事件,或者记住某些重要的古代文化人物,比如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此外,学生还可能被要求描述某些古代典籍的内容,如诗经、楚辞、论语等。
还有一些传统文化考查的内容是越来越多的。
其次,考生可能会被要求描述某些传统节日,比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意义。
学生可能也会被要求描述某些传统习俗,比如农历、春节拜年礼仪、古代婚礼礼仪、新春诗歌礼仪等,以及它们在中国文化中的含义。
此外,学生还应该准确描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它们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
最后,学生还可能会被要求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比如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和谐、追求自然、格物致知、推崇礼仪、注重节俭、重视礼仪文明等,以及它们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作用。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它深深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因此,在中考中考查传统文化不仅可以考察学生的知识深
度,还能增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使他们更加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为建设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作出贡献。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七下传统文化(原卷及解析)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七下传统文化(原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6e99d8d69eae009591becaa.png)
传统文化知识(原卷)第一单元1.燕然勒功:2.望闻问切:3.《资治通鉴》:4.卿:5.孤:6.经:7.博士:8.士:9.大兄:第二单元1.《乐府诗集》:2.乐府:3.乐府双璧:4.可汗:5.爷、阿爷:6.胡:7.金柝:8.明堂:9.尚书郎:10.花黄:11.火伴:第三单元1.福橘:2.元旦:3.帝江:4.刑天:5.《尔雅音图》:6.图赞:7.唐宋八大家:9.公:10.折柳:第四单元1.丁卯年:2.《左传》:3.驿路:4.哈尼:5.铭:7.白丁:8.素琴:9.金经:10.丝竹:11.案牍:12.说:13.李唐:14.君子:第五单元1.岱宗:2.齐鲁:3.造化:4.阴阳:5.寻:6.腊酒:7.春社:8.迎神赛会:第六单元1.太古:2.《阅微草堂笔记》:3.逐臣:4.苍生:5.黄梅时节:6.灯花:传统文化知识(解析)第一单元1.燕然勒功:典出《后汉书·窦融列传》。
东汉大将窦宪追击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刻石记功。
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国的杭爱山。
勒功,刻石记功。
2.望闻问切: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即望诊、闻诊、问诊、切诊。
望诊是第一步,即观察病人气色。
3.《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 362年间的故事。
4.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
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
5.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6.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
7.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8.士:指有抱负、有志向的人。
9.大兄:长兄,文中是对朋友辈的敬称。
第二单元1.《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
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
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
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 000多首。
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
考点02 二十四节气-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
![考点02 二十四节气-2024年中考语文常见考点梳理之传统文化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10092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6f.png)
传统文化(二)关于非遗一、非遗: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韩国申遗”风水”被阻止2006年,韩国想把“风水”申遗,河南建筑学大师王其亨拿出了我国3000多年前关于风水最原始的文献记录,也就是商代关于“占卜”的甲骨文,并大声质问韩国人:“想申遗,在韩国这个东西你们有吗?”对此,韩国只能放弃申遗想法。
节气来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历法的国家之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先民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节气,它们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的黄河流域,古代中国人通过观察那里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变化,为每一个节气命名,类似于今天的大数据统计,因此,在黄河流域,雨水下雨,小雪下雪是大概率事件。
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节气分类在农历中,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这四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古老的四个,春分、秋分的”分”是平分的意思,即日夜等长,中国的古代皇帝会在春分的早上祭祀太阳,在秋分的晚上祭祀月亮,夏至、冬至的”至”是极的意思,代表太阳分别到了最北端和最南端,夏至意味着盛夏到来,而冬至则意味着寒冬来临,为了适应天时的变化,中国北方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饮食习俗。
除此之外,还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与前面的四个合称“八节”,中国人常常会用”四时八节”来指代一年中的节气,每个季节都有六个节气,每个月有两个节气。
节气的名称,有的可以表示季节的变化,如”四时八节”,有的可以表示气温的变化,如“大暑、小暑、大寒、小寒”等,还有的可以表示降水的情况,如“雨水、白露、小雪、大雪”,有的可以说明农作物的生长情况,如“小满、芒种”,小满的“满”意思是麦粒开始饱满,芒种的“芒”指的是麦子成熟了。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探究-2019年教育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1a69d0e3227916888586d7ae.png)
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研究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相关传统文化可以隐性表现也可以显性表现,但绝大部分以显性的方式直接表现出来。
内容则视地域不一样而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但在众多差异性中又表现着内容上的共性,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类:古诗词的默写及赏析、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民族精神、书法、对联、传统节日等。
经过查阅部分地域的试题整理成表格后发现传统文化类试题的观察对比从前既有进步又存在某些不足,仍旧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
一、中考语文试题传统文化类试题选题不足最近几年来,跟着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新课改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很多省市都在各方面做出了努力,但整体来说并无尽如人意,详尽表此刻以下几个方面:1.观察形式单一经过抽样整理近五年全国各地域的中考语文试卷并解析统计发现,除以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代表的北方地域对传统文化观察的表现形式较为丰富外,其余地域的观察形式都比较单一,特别是以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为代表的中部地域更为明显,观察形式主要为诗歌背诵和文言文阅读,且诗歌背诵也不过侧重学生对古诗词的累积,详尽运用则几乎不观察。
别的固然在某些地域某年度涉及到除诗歌背诵认为的观察,则都是零星的,且较为呆板,均表现为对传统文化的简单识记。
2.观察内容比较单薄与以北京地域为代表的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内容丰富对比,其余地域则广泛表现得得比较单薄。
古诗词填空和文言文阅读是全国各地域中考语文试卷的“座上宾”,无论翻阅哪一个地域哪一年的中考语文试卷,向来少不了这两道题的身影,除却这两个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考语文试卷的出现率几乎为零,就算有时露面,也不过蜻蜓点水般,且常年不变,拿以南京卷为代表的东部地域来说吧,除古诗词和文言文外也会观察其余传统文化,但热爱书法,连续五年都会有一道题要修业生写正楷字也许行书。
这类状况的出现跟地方教育的要求不没关系,但长此过去不免过于无聊,且此种观察方式对学生的书法现状甄别度不够,所以笔者认为,这样的观察并无多大价值。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07e1c93c1ec5da50e270a8.png)
【精品】部编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解析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音乐的发展有悠久历史,古乐曲是五声音阶,这“五音”就是宫、商、角、徵、羽。
B. 古代女子成年是十五岁,称为及笄;男子成年是二十岁,称为弱冠。
C. 我国古代以右为尊,所以古代官员被贬称为“左迁”,升职称为“右迁”。
D. 古代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其中寅为羊,未为虎。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有误,应该是:寅为虎,未为羊。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掌握及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文化知识关键在平时的积累,多读课外书籍,有意识地记诵一些文化常识,并结合具体作品加深记忆达到理解。
传统文化常识的积累关键是要多读文化典籍。
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诫子书》《爱莲说》《陋室铭》《岳阳楼记》《送东阳马生序》《出师表》中的“书”“说”“铭”“记”“序”“表”都是古代的文体。
B.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小满之后是芒种,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 我国古代对于不同的朋友关系有不同的称谓,如:辈份不同、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叫“忘年交”;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金兰之交”D. 江南三大名楼是指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因王勃的《滕王阁序》而闻名)、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因崔颢的《黄鹤楼》而闻名)、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闻名)。
【答案】 B【解析】【分析】ACD表述正确。
B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由此可知,“立秋之后是处暑,大雪之后是冬至”。
故答案为:B【点评】这道题考查对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部编语文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附答案附解析
![部编语文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附答案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7aa45a1a8956bec0875e332.png)
部编语文中考语文文化常识附答案附解析一、初中语文试卷文化常识1.在“倾听大自然的语言”系列活动中,你参与其中。
(1)【知识积累】2007年国务院批准,“二十四节气”之一被定为我国法定节假日,这一节气是()A.春节B.清明C.端午D.中秋(2)【追根究底】阅读下面诗句,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诗中蕴含的物候现象及其原因。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孟云卿《寒食》)(3)【心系他人】时值早春,天气仍然较冷,同学们都穿着厚厚的衣服,可小飞只要“风度”,不要温度,宁可冒着感冒的危险,也不愿多穿衣服。
作为小飞的同学,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射者中,弈者胜”中的“射”,指投壶,与“六艺”中的“射”含义不同。
B. “君与家君期日中”中“家君”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常用的谦辞还有:家父、舍弟、鄙人、劳驾、赐教、寒舍、见谅等。
C. 《桃花源记》中“具答之”的“具”是“详细”之意。
D. 成语“趋之若鹜”中的“趋”与《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的“趋”意思相同,都是疾走、快走的意思。
3.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成语“门庭若市”、“无人问津”、“咏絮之才”,分别出自《战国策》《桃花源记》《世说新语》。
B. 契诃夫,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代表作有《变色龙》等,他与《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的作者普希金,都是俄国作家。
C.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而立”、“始龀”、“不惑”、“弱冠”、“耄老”。
D. 古诗词中常可见到“节气”的身影,如“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分别写到了“白露”、“惊蛰”两个节气。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迁”在古代常常用来表示官职的变动,如“左迁”表示升官,“右迁”表示降职。
B. 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在李公朴追悼会上发表了《最后一次讲演》。
C.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初中语文)中考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指导:走进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
![(初中语文)中考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指导:走进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f108e90c5da50e2524d7fd0.png)
(初中语文)中考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指导:走进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走进璀璨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考传统文化类试题解题指导文/吴应海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围绕这一要求,传统文化类试题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上,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类题目,涉及对联、书法、灯谜、礼仪等众多方面,一般与综合实践题融合在一起,单题分值一般2-3分。
【解析】这是一道对联补写题。
解答此类题目,先要了解对联常识。
对联又称对子,有六个基本特征,一是字数相等,二是词性相当,三是结构相称,四是节奏(朗读停顿)相应,五是平仄相谐,六是内容相关。
其中关于平仄,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上下联尾字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补写对联,可以先拆后补,即先把所给的上联或下联拆分成若干个词组,然后再根据这些词组尝试补写,给出初步答案,接着对照对联的六个要求进行调整,直到自己满意为主。
具体到本题,命题者给出一则介绍黄大年的材料,要求根据材料补写下联,这也就是说,下联核心内容应来自于材料。
我们可以对上联作如下划分:“忆往昔/邓稼先、鞠躬尽瘁、‘两弹’、扬国威”;接着试对,“忆往昔”很容易让人想起“看今朝”,“邓稼先”对“黄大年”,“鞠躬尽瘁”对上述材料中的“殚精竭虑”或“赤胆忠心”,“两弹”对黄大年的研究项目“深探”,“扬国威”则可对“留英名”“写风流”等;最后汇总给出答案。
参考答案:示例:看今朝,黄大年殚精竭虑(赤胆忠心……)“深探”写传奇(展风采,竟风流、留芳名、书春秋、树楷模……)。
例2.(浙江舟山卷)下面书法作品中属王羲之行书的是(),属张旭草书的是()【解析】这是一道简单的书法鉴赏题,书法题一般从中国书法艺术的特征、流派、作品、作者等角度设题。
部编版语文中考传统文化考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中考传统文化考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f8b8b1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06.png)
部编版语文中考传统文化考点梳理语文考试中,传统文化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它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且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的关键。
下面是部编版语文中考传统文化考点的梳理。
1.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风貌、人民生活和道德观念等。
在《诗经》中,有很多经典的篇章,例如《关雎》、《蒹葭》、《静女》等。
考生需要熟悉这些篇章的背景、含义和艺术特点。
2.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被誉为中国的国学,它对于我国古代文化和社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人伦”和“礼”等观念,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考生需要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例如孔子的“仁”、“孝”等,以及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等。
3.佛家思想佛家思想是我国古代的另一种重要文化思想。
它强调人生苦难,追求解脱和心灵的安宁。
佛家思想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释迦牟尼,他提出了“四谛”、“八正道”等思想。
考生需要了解佛家思想的基本原理和影响。
4.道家思想道家思想是我们国家古代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道”为核心,强调自然、“无为而治”等观念。
道家思想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老子,他的著作《道德经》被誉为“道家经典”。
考生需要了解道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影响。
5.传统节日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传统节日的由来、习俗和文化内涵,例如春节的过年习俗、中秋节的赏月等。
6.古代典籍7.传统文化艺术传统文化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音乐、舞蹈、绘画、戏曲等。
考生需要了解中国传统音乐和戏曲的特点和风格,例如京剧、评剧等。
总结起来,部编版语文中考传统文化考点主要包括《诗经》、儒家思想、佛家思想、道家思想、传统节日、古代典籍和传统文化艺术等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这些方面的基本知识和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
江苏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教师讲评用卷)
![江苏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教师讲评用卷)](https://img.taocdn.com/s3/m/dbd09723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10.png)
江苏省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一、(25分)1.参加“亲近传统文化”主题班会,请你准备发言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jīng()和精华所在,承载着民族记忆和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教育如何推陈出新?从春晚上广受欢迎的《八段锦》节目,到形式多样的非遗文化体验、博物馆数字展览.(),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从民间走上舞台,从线下走到线上甲____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各类文化载体中。
用乙____的方法,用丙____的步骤,引导青少年在了解中亲近传统文化,在亲近中热爱传统文化,丁____,在弘扬中勇担复兴使命。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结jīng展览.;(2)在文段中甲处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标点。
(3)在文段中乙、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恰当的一项是()A.润物无声循序渐进B.耐人寻味周而复始C.诲人不倦相得益彰D.相辅相成纷至沓来(4)在文段中丁处横线上加一句话,使发言稿更连贯、流畅。
【答案】(1)晶;lǎn(2)逗号(或,)(3)A(4)示例:在热爱中提升自身素养。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常见易混成语辨析;根据语境补写句子【解析】【分析】(1)结晶jié jīng 物质从液态(溶液或熔化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
晶体物质。
比喻珍贵的成果。
展览zhǎn lǎn 陈列出来供人观看。
陈列和展示的物品。
(2)“从线下走到线上”句子未结束,后面分析这是文化融入载体的形式,应该用逗号。
(3)润物无声,指初春的毛毛小雨落下时无声无息。
引申为有大胸怀者,做了贡献而不张扬,默默奉献。
乙处语境指无声无息的引导青少年亲近传统文化。
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
诲人不倦,耐心教人,不知疲倦。
形容不厌其炳地对人进行开导教育。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
周而复始,转了一圈又一圈,不断循环。
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用于指人或事物。
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
(中考作文)关于传统文化的中考语文作文真题
![(中考作文)关于传统文化的中考语文作文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b3549c43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f5.png)
关于传统文化的中考语文作文真题传统文化有独特魅力,总那么使人着迷,吸引了无数的人。
世事变迁,唯有一个民族最本真的传统文化能传承下去。
也许丹青背后无关你我他,但总能让我们受到熏陶。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传统文化的作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关于传统文化的中考语文作文真题1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局部。
中国传统文化,是思想、道德、智慧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人类前进的动力。
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秦皇陵兵马俑……这些都是传统文化的见证。
如果没有传统文化承传,就不会有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化。
有时,我们的生命因为社会的进步而拉长。
但更多时候,我们的生命因为有文化的熏陶而更有价值。
传统文化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泱泱华夏的伟大,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之魂。
我们终日奔波劳碌,疲惫不堪,不免心灵的空虚。
这时,你读一读唐诗,诵一诵宋词,你看一看王羲之的书法,阅一阅唐伯虎的画卷,你的精神会为之一爽,你的心灵会为一颤。
汲取传统文化的乳汁,使我们的思想升华。
我们在经济上讲求“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那么,我们在文化上也同样应该享有这样的权利,履行这样的义务。
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它的意义不言而喻,但它的伟大价值还在于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这才能够充分表达它的伟大,它的朝气蓬勃。
传统文化并不会因“传统〞而过时。
“中法文化年〞,“中俄文化年〞、“中德文化节〞,“中美文化节〞,中国传统文化香飘四海,溢满五洲,这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表现。
没有一位“老外〞看了不发感慨,没有一位外来游客不被中国传统文化而感动,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所在。
历史的进步并没有让遗留下的文化孤独的停驻在历史长河之中,而是携着它,一步一步地跨越时代,跨越未来,站在现代社会的最前端,用传统文化的内涵引领我们走向更富有厚重文化气息的明天,为建设和谐世界做出更大的奉献,以更加积极开放的胸襟拥抱世界。
关于传统文化的中考语文作文真题2前不久,我和其他小记者看了一场木偶戏。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06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06传统文化(附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70ab5c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3d.png)
2023年中考语文作文热点主题:06传统文化中国号称文明古国,世人誉之为礼仪之邦、君子之国,即使是在唇枪舌剑的论战中,我们的先人也同样讲究语言美。
《礼记·仪礼》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
”穆穆者:敬之和;皇皇者,正而美。
就是说,对人说话要尊敬、和气,谈吐文雅。
同学们,你也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文化知识呢?请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
要求:①题目自拟;②紧扣材料主题,内容具体充实;③有真情实感;④文体不限(诗歌、戏剧除外);⑤不少于600字;⑥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优秀范文:永不过期“松随玉指添春色,鹤吻银针长羽毛。
”这一针一线间,是坚持,是匠心,是传承,更是那永不过期的文化自信。
小学时的第一节广绣课,我坐在教室里翘首以盼。
一席青绿汉服,袖口上绣着淡粉色的莲花,银丝线勾出几片祥云,一头乌黑长发搭在肩头,尤为清雅,我的广绣老师就这样步履款款的,如同仙女下凡般,带着我对广绣的期待,出现在教室门口。
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广绣,广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它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而闻名宇内。
在老师的指引下,我轻轻地捏起那根银针,它在灯光的照耀下发出耀眼的光芒,我小心翼翼地捏起一根红色的、如发丝般粗细的绣花线,对准针眼,一气呵成地穿了过去,我万般惊喜,从此,广绣在我心中埋下了一颗种子。
广绣的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我开始接触不同的绣法。
老师教我们制作十字绣,首先要确定中点,然后开始绣制,第一针下去时要在绣布背后预留一寸长的线尾,然后用手指按住,再开始绣制,可是意外发生了,那三股绳仿佛有了生命,互相缠绕在一起,我心下焦急,用力地拽动绣线,它却越缠越紧,我急得满头大汗,只能弃掉这块绣布,重新开始。
经过几次尝试和失败,我逐渐掌握了技巧,很快,我能自己独立完成作品了。
看着眼前洁白的绣布,我自信的拿起针线,娴熟地穿好针,绣针一上一下地穿过绣布,不一会儿,一只仙鹤跃然纸上,它高高地昂起红鹤顶,张开双翅,优雅且轻盈,典雅且霸气,我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传统文化(原卷及解析)
![备战中考—2021年中考语文总复习八下传统文化(原卷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477e2119e8b8f67d1cb989.png)
传统文化知识(原卷)1.社:。
2.归省:。
3.太公:。
4.春赛:。
5.橹:。
6.神棚:。
7.戏曲的角色:生、旦、净、丑。
(1)生:。
(2)旦:。
(3)净:。
(4)丑:。
8.鸡毛信:。
9.流苏:。
10.灯笼:。
11.滴滴金:。
12.《司马懿探山》:。
13.金吾不禁:。
14.亲事官:。
15.进士第的官衔灯:。
16.垂珠联珑:。
18.宫灯:。
19.翠羽流苏:。
20.斗方大字:。
1.立春:。
2.农谚:。
3.铜壶滴漏:。
4.甲骨文:。
5.钟鼎文:。
1.黄发垂髫:。
2.大苏:。
3.手卷:。
4.弥勒:。
5.念珠:。
6.舟子:。
7.篆章:。
8.诗经“六义”:。
9.淑女:。
10.好逑:。
12.邶(bèi)风:。
13.式微:。
14.城阙:。
15.初唐四杰:。
16.少府:。
17.三秦:。
狗皮膏药:。
1.马帮:。
2.东巴象形文字:。
3.坊:。
4.照壁:。
1.《庄子》:。
2.海运:。
3.《礼记》:。
4.《学记》:。
5.大道:。
6.矜、寡、孤、独、废疾:。
7.伯乐:。
9.古体诗:。
10.杂言诗:。
11.歌行体:。
12.衾:。
13.寒士:。
14.市:。
15.黄衣使者白衫儿:。
16.文书:。
17.敕:。
18.禅房:。
19.钟磬:。
20.郭:。
21.蓬:。
22.浮云游子意:。
23.定慧院:。
24.漏断:。
25.沙洲:。
26.驿外:。
传统文化知识(解析)1.社:在绍兴指一种居住区域,社戏就是社中每年所演的“年规戏”。
2.归省:指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看望父母。
3.太公:对曾祖父一辈人的称呼。
4.春赛:春天举行的赛会。
5.橹:比桨长而大的划船工具。
6.神棚:演戏时搭的供奉神像的棚。
7.戏曲的角色:生、旦、净、丑。
(1)生:中国戏曲表演主要行当之一。
泛指净、丑之外的男角色。
(2)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按扮演人物的年龄、身份、性格及其表演特点,可分为青衣、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等。
(3)净:俗称花脸。
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
2022年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综述
![2022年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d8edfe3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65.png)
2022年中考语文“传统文化类试题综述传统文化反映的是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一个民族的特质和风貌。
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酒令、歇后语等等。
在语文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已成为一种常态,譬如书法教学、对联赏析等。
事实上,这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除了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树立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掌握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外,还应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从这几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的命题来看,传统文化类考题不时出现,这既增加了试卷的文化厚度,也考查了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陶冶了学生身心,更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作出了贡献。
剖析2022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传统文化类考题除了古典名句填空、文言文阅读等考题外,还涉及了以下七个知识点,下面逐一进行评析。
一、书法艺术例如:1.(2022陕西卷)请参加以“开展书法教育,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汉字书写】根据“行”的字例分析,在下面的字架格中书写“语”字。
字例分析:①左二右三为黄金比例。
②两横两竖两撇之间间距平行、等距。
③笔画横平竖直,字形方正、秀美。
(2)【书家故事】根据文段提供的有关信息,补写下面的句子。
①有位道士养了好多美丽的鹅,王羲之看后非常喜欢,想全部买走。
道士说:“只要你为我写《道德经》,我就把所有的鹅赠送给你。
”羲之欣然提笔,得鹅高兴而归。
王羲之就是这样的任性率真啊!②集市中,王羲之见一老妇人卖竹扇,买的人很少,他就在每一把扇子上题写了五个字,然后对老妇人说:“您只要说这是王右军的书法,每把扇子可要价一百钱。
”果然,人们竞相购买。
他的书法就是这样被世人珍重。
求鹅写经,;,其字为世所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探究之中考语文试卷上的传统文化
学习目标:
1、准确把握题目信息,抓住问题要点,紧扣要求组织答案。
2、学会根据题干信息,提取、概括文字主要内容或材料的观点。
3、学会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宣传口号、活动步骤等语文综合性活动。
考点分类:
根据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不同,结合综合探究题题型特点,传统文化分为书法艺术、对联艺术、传统礼仪、表演艺术、民俗文化、图腾与生肖文化等类别。
知识能力导训:
【书法艺术】1、请你选择以下可用材料,写一段文字,向全班同学介绍练习书法的方法。
(限60字以内)
材料一:临摹有两个意思,一是临,一是摹。
临是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摹是在范字上直接写,如描红。
材料二:东汉书法家张芝是甘肃酒泉人,有“草圣”之称。
材料三: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各扬其长。
材料四:临容易学到笔画,摹容易学到间架结构。
练习书法的方法:
2、罗宏坤同学写不好汉字,张锐劝他认真练习,可他却说:“现在电脑和智能手机已经很发达了,都有汉字输入功能,以后就用不着用笔在纸上书写了,写不好没关系。
”你要反驳他,你会说:
【对联艺术】1、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一副关于岳阳楼的对联,请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
去老范一千年,后()先(),几辈能担天下事;
揽(),南来北往,孤帆层系画中人。
2、请你参考下面给出的对联,拟写一副和中国梦相关的对联,要求句式对仗工整,内容健康向上。
上联:激扬青春游学海;下联:铸造辉煌中国梦。
【传统礼仪】1、为提升中学生文明素养,马安中学围绕“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活动一:演讲比赛。
校团委定于6月5日举办文明礼仪主题演讲比赛,准备邀请德高望重的语文高级教师刘仕军老师担任点评嘉宾。
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去邀请刘老师,见面时你要怎么说?
活动二:专题访谈。
针对学校发生的个别同学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德育处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拟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
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两个访谈问题。
访谈对象:
预设问题:
【表演艺术】1、学校的邓老师曾经在英国培训学习期间认识了一位英国学生,对咱们国家的国粹--京剧很好奇,但又不是很了解,来信向邓老师咨询,邓老师罗列了以下关于京剧的资料信息,请你参考这些资料写一段50字以内的介绍文字,让英国的小伙伴儿也能了解京剧文化。
参考资料:1京剧旦角流派有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等。
2京剧是流传全国,影响最大的剧种,被人称为“东方歌剧”。
3京剧脸谱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主要有红脸、黑脸、蓝脸、绿脸、黄脸和白脸等。
京剧的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又各有细密的分工。
5京剧演出讲究“唱念做打”等程式动作。
你撰写的说明文字:
【民俗文化】1、筷子古称箸。
简单的两根小棍棍,在中国人的手里撩拨出味道的极致。
但筷子在使用时也有禁忌,请根据示例填写相应内容。
示例:颠倒乾坤(颠倒用筷子)仙人指路(筷子指人)焚香礼拜(筷子竖插到饭碗里)“挑肥拣瘦”指不良的用筷习惯为:
“筷子摆放长短不齐”可以用成语概括为:
2、灵龙般的筷子与中国美食的相遇,让色香味的绽放,瞬间定格在古老的记忆里,创造出舌尖上最为闪亮的传奇。
中华美食文化渊源流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根据地域不同,形成了苏、浙、鲁、皖、粤、闽、川、湘“八大菜系”。
你的家乡有什么美食呢?请选择一种你喜欢的美食,介绍给大家。
(50字左右,至少运用一种修辞)
【图腾与生肖文化】 2015年是农历羊年,以下是书法家创作的一组“羊”字书法,说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我喜欢:
喜欢的理由:
方法总结:
A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