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汇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s
Z=N+P
(4.68)
3)F(s) 平面变换到 G(s)H(s) 平面 :F(s)=1+G(s)H(s),将 F(s) 平面的虚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就是G(s)H(s)平面, F 绕 F平面的原点N圈等价于 F 绕G(s)H(s)平面的(-1,j0) 点N圈。因此,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若 s 包围了F(s)的P个极点,即有P个开环极点在右半 S平面, F 绕G(s)H(s)平面的(-1,j0)点N圈,则 系统有Z=N+p个闭环极点在右半S平面。 4)G(s)H(s)平面变换到 G( j ) H ( j ) 平面:因为系统的 开环频率特性一般可以由实验得到.
当开环传递函数 G(s)H(s) 在原点存在极点时, 则取图4.6 ( b)所示奈氏路径,这时奈氏曲线 应再加上小半圆的映射。关于小半圆的映射, 在后面的例题中再具体讨论。
右半 S 平面,当 从 变到 时,若奈氏曲 线绕 G( j ) H ( j ) 平面的(-1,j0)点N圈(参考方 向为顺时针) , 则系统有 Z=N+P 个闭环极点在 右半S平面.当Z=0时奈氏曲线逆时针绕 G( j )H ( j ) 平 面的( -1 , j0 )点 P 圈,系统稳定。当奈氏曲 线穿过(-1,j0)点时,系统临界稳定。
R
bm an j ( n m ) 0e
(4.70)
s 的无穷大半圆部分在G(s)H(s)平面上的 上式表明, 映射为G(s)H(s)平面上的原点或者实轴上的一点,而这 一点与频率特性 G( j ) H ( j ) 在 的映射重合。因 此 s 在平面G(s)H(s)上的映射,就是 G( j ) H ( j ) .
2)确定N的方法:为了确定N,将奈氏曲线从 平 面的下半部穿过负实轴的 (1,) 段,到 G( j ) H ( j ) 平面 的上半部1次,定义为1次正穿越; 反之奈氏曲线从 G( j ) H ( j ) 平面 [G ( j ) H ( j )] 的上半部穿过负实轴的 (1,) 正穿越 段,到平面 G( j ) H ( j ) -1 的下半部1次,定义为1次 0 负穿越 负穿越, 如图4.7所示。
下面考察 s 的无穷大半圆部分在G(s)H(s)平面上的映 射,从而可以看出 s 在虚轴上的部分映射到G(s)H(s) 平面上就是开环频率特性 G( j ) H ( j ) 。 s 的无穷大 半圆上的点可以表达为: s lim Re j (4.69)
R
则无穷大半圆部分在平面上的映射为:
4.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前面介绍的几种稳定性判据,都是基于系统的 状态方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参数模型。工程 上采用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实验数据来分析、设计系 统。1932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奈奎斯特提出了这样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曲线判别系统的稳定性,称为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数学基础是复变函数理论 中的幅角原理,或称为映射定理。
奎斯特稳定判据:设系统有个P开环极点在
应用奈氏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需要绘制 或者由实验得到奈氏曲线,并确定奈氏曲线绕 平面的(-1,j0)点的圈数N,在右半S平面的 开环极点数 P 以及在右半源自文库S 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Z=N+P。
1)确定P: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 的极点数P是容易看出的。对于最小相位系统,P=0。
2)选择 s 包围整个右半S平面: s 选择包围整个右 半S平面,如图4.6(a)所示,称为奈氏路径.因为 s 不 能通过 F(s) 的任一零点和极点,所以,当开环传递函 数G(s)H(s)在原点存在极点时,选择奈氏路径如图4.6 (b)所示。 [S ] [S ] 根据幅角原理,若 包 R R 围了F(s)的P个极点,即 0 0 r0 P有个开环极点在右半平 面,绕平面的原点圈, (a) (b) 则系统有Z个闭环极点在 图4.6 奈氏路径 右半S平面 :
4.4.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判别系统的特征 方程在右半平面有没有极点。下面将幅角原理应用于 稳定性分析。 为了应用幅角原理分析系统稳定性,需要进行下列几 项工作。 1)取 F(s)=1+G(s)H(s):当 G(s)与 H(s) 没有零、极点对 消时, F(s) 的零点就是系统的全部闭环极点或特征根, F(s)的极点就是系统的开环极点;当G(s)与H(s)存在零、 极点对消时, F(s) 的零点加上对消掉的开环极点,就 是系统的全部闭环极点。 下面先讨论 G(s) 与 H(s) 没有零、极点对消的情况, 导出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最后用一个例子说明 G(s) 与 H(s)有零、极点对消时的处理方法。
[s]
s1
s2
s3
F ( s3 ) F (s2 ) F ( s1 )
F ( s)
0
s
0
F
(a) 图4.5 从S平面到F平面的映射关系
(b)
F 幅角原理:若 s 包围了F(s)的Z个零点和 P个
极点,当s顺时针沿 s 取值时, 绕F平面的 原点的圈数N为: N=Z-P (4.67)
其中 F 的参考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即当 F 顺 时针绕F平面的原点|N|圈时, N>0;当 F 逆时针绕平面的原点|N|圈时,N<0; 当 F 不 绕 平 面 的 原 点 时 , N=0 。
G ( s ) H ( s ) s lim Re j
R
bm s m b1 s b0 a n s n a1 s a 0 ( lim bm ) e j ( n m ) n m R a R n nm nm
s lim Re j
4.4.1 幅角原理
设为一单值复变函数,其零极点图如图 4.5(a)所示。在 s S平面上取一封闭曲线,记为 ,要求 s 不通过 s F(s)的任一极点和零点。设 包围了F(s)的Z个零点 s 和P个极点。记 在F平面上的映射为 F ,因为 F(s)为一单值复变函数,所以, F 是惟一的,也是 一个封闭曲线,如图4.5(b)所示。
Z=N+P
(4.68)
3)F(s) 平面变换到 G(s)H(s) 平面 :F(s)=1+G(s)H(s),将 F(s) 平面的虚轴向右平移1个单位,就是G(s)H(s)平面, F 绕 F平面的原点N圈等价于 F 绕G(s)H(s)平面的(-1,j0) 点N圈。因此,可以得到下列结论: 若 s 包围了F(s)的P个极点,即有P个开环极点在右半 S平面, F 绕G(s)H(s)平面的(-1,j0)点N圈,则 系统有Z=N+p个闭环极点在右半S平面。 4)G(s)H(s)平面变换到 G( j ) H ( j ) 平面:因为系统的 开环频率特性一般可以由实验得到.
当开环传递函数 G(s)H(s) 在原点存在极点时, 则取图4.6 ( b)所示奈氏路径,这时奈氏曲线 应再加上小半圆的映射。关于小半圆的映射, 在后面的例题中再具体讨论。
右半 S 平面,当 从 变到 时,若奈氏曲 线绕 G( j ) H ( j ) 平面的(-1,j0)点N圈(参考方 向为顺时针) , 则系统有 Z=N+P 个闭环极点在 右半S平面.当Z=0时奈氏曲线逆时针绕 G( j )H ( j ) 平 面的( -1 , j0 )点 P 圈,系统稳定。当奈氏曲 线穿过(-1,j0)点时,系统临界稳定。
R
bm an j ( n m ) 0e
(4.70)
s 的无穷大半圆部分在G(s)H(s)平面上的 上式表明, 映射为G(s)H(s)平面上的原点或者实轴上的一点,而这 一点与频率特性 G( j ) H ( j ) 在 的映射重合。因 此 s 在平面G(s)H(s)上的映射,就是 G( j ) H ( j ) .
2)确定N的方法:为了确定N,将奈氏曲线从 平 面的下半部穿过负实轴的 (1,) 段,到 G( j ) H ( j ) 平面 的上半部1次,定义为1次正穿越; 反之奈氏曲线从 G( j ) H ( j ) 平面 [G ( j ) H ( j )] 的上半部穿过负实轴的 (1,) 正穿越 段,到平面 G( j ) H ( j ) -1 的下半部1次,定义为1次 0 负穿越 负穿越, 如图4.7所示。
下面考察 s 的无穷大半圆部分在G(s)H(s)平面上的映 射,从而可以看出 s 在虚轴上的部分映射到G(s)H(s) 平面上就是开环频率特性 G( j ) H ( j ) 。 s 的无穷大 半圆上的点可以表达为: s lim Re j (4.69)
R
则无穷大半圆部分在平面上的映射为:
4.4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前面介绍的几种稳定性判据,都是基于系统的 状态方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等参数模型。工程 上采用系统的频率特性等实验数据来分析、设计系 统。1932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奈奎斯特提出了这样 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以系统的开环幅相频率特性 曲线判别系统的稳定性,称为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数学基础是复变函数理论 中的幅角原理,或称为映射定理。
奎斯特稳定判据:设系统有个P开环极点在
应用奈氏稳定判据判别系统稳定性,需要绘制 或者由实验得到奈氏曲线,并确定奈氏曲线绕 平面的(-1,j0)点的圈数N,在右半S平面的 开环极点数 P 以及在右半源自文库S 平面的闭环极点数 Z=N+P。
1)确定P: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平面 的极点数P是容易看出的。对于最小相位系统,P=0。
2)选择 s 包围整个右半S平面: s 选择包围整个右 半S平面,如图4.6(a)所示,称为奈氏路径.因为 s 不 能通过 F(s) 的任一零点和极点,所以,当开环传递函 数G(s)H(s)在原点存在极点时,选择奈氏路径如图4.6 (b)所示。 [S ] [S ] 根据幅角原理,若 包 R R 围了F(s)的P个极点,即 0 0 r0 P有个开环极点在右半平 面,绕平面的原点圈, (a) (b) 则系统有Z个闭环极点在 图4.6 奈氏路径 右半S平面 :
4.4.2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
判别系统的稳定性,实际上就是判别系统的特征 方程在右半平面有没有极点。下面将幅角原理应用于 稳定性分析。 为了应用幅角原理分析系统稳定性,需要进行下列几 项工作。 1)取 F(s)=1+G(s)H(s):当 G(s)与 H(s) 没有零、极点对 消时, F(s) 的零点就是系统的全部闭环极点或特征根, F(s)的极点就是系统的开环极点;当G(s)与H(s)存在零、 极点对消时, F(s) 的零点加上对消掉的开环极点,就 是系统的全部闭环极点。 下面先讨论 G(s) 与 H(s) 没有零、极点对消的情况, 导出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最后用一个例子说明 G(s) 与 H(s)有零、极点对消时的处理方法。
[s]
s1
s2
s3
F ( s3 ) F (s2 ) F ( s1 )
F ( s)
0
s
0
F
(a) 图4.5 从S平面到F平面的映射关系
(b)
F 幅角原理:若 s 包围了F(s)的Z个零点和 P个
极点,当s顺时针沿 s 取值时, 绕F平面的 原点的圈数N为: N=Z-P (4.67)
其中 F 的参考方向为顺时针方向 , 即当 F 顺 时针绕F平面的原点|N|圈时, N>0;当 F 逆时针绕平面的原点|N|圈时,N<0; 当 F 不 绕 平 面 的 原 点 时 , N=0 。
G ( s ) H ( s ) s lim Re j
R
bm s m b1 s b0 a n s n a1 s a 0 ( lim bm ) e j ( n m ) n m R a R n nm nm
s lim Re j
4.4.1 幅角原理
设为一单值复变函数,其零极点图如图 4.5(a)所示。在 s S平面上取一封闭曲线,记为 ,要求 s 不通过 s F(s)的任一极点和零点。设 包围了F(s)的Z个零点 s 和P个极点。记 在F平面上的映射为 F ,因为 F(s)为一单值复变函数,所以, F 是惟一的,也是 一个封闭曲线,如图4.5(b)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