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法导论课件..
合集下载
色谱法导论ppt文档
4. 一般来说色谱检测器比分子光谱法灵敏度更高,比 质谱灵敏度低。
18.2.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2.1. 色谱分离和相应 基础理论范畴
色谱基础理论是从微 观分子运动和宏观分布平 衡探讨最大限度提高分离 迁移和降低离散迁移的科 学原理,包括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和色谱分离理 论。
各种色谱方法具有基 本相同的动力学理论,也 有相似的分离理论规律。
18.2.2. 分布平衡
色谱过程涉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平衡常数K称为分布系数或分配系数:
K Cs Cm
(G)T.P 0
s sRlTnas mmRlTn am
s RlT n a sm RlT n a m
K Cs exp( )
Cm
RT
18.2.3.分布等温线
18.1.5.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18.1.5.3.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1.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谱法
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2.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物分 离分析。
3.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得多, 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经典柱色谱、制备色谱、萃取、精馏、结晶 精馏、萃取、吸附、吸收、膜分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1. 按相的类型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2. 按分离机理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3.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18.1.4.色谱法分类
18.1.4.1.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整体柱、毛细管或开管柱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8.1.4.2.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淋洗色谱法 置换色谱法 迎头色谱法
18.2.色谱法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和术语
18.2.1. 色谱分离和相应 基础理论范畴
色谱基础理论是从微 观分子运动和宏观分布平 衡探讨最大限度提高分离 迁移和降低离散迁移的科 学原理,包括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和色谱分离理 论。
各种色谱方法具有基 本相同的动力学理论,也 有相似的分离理论规律。
18.2.2. 分布平衡
色谱过程涉及溶质在两相中的分布平衡(distribution equilibrium),平衡常数K称为分布系数或分配系数:
K Cs Cm
(G)T.P 0
s sRlTnas mmRlTn am
s RlT n a sm RlT n a m
K Cs exp( )
Cm
RT
18.2.3.分布等温线
18.1.5.色谱法与其他分离、分析方法比较
18.1.5.3.与光谱、质谱分析方法比较 1. 光谱、质谱主要是物质定性鉴定分析方法,色谱法
本质上不具备定性分析功能。
2. 色谱法最主要的特点是适用于多组分复杂混合物分 离分析。
3. 色谱仪器的价格相对比分子光谱、质谱仪器低得多, 适用范围和领域更广。
经典柱色谱、制备色谱、萃取、精馏、结晶 精馏、萃取、吸附、吸收、膜分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1. 按相的类型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2. 按分离机理分类
18.1.3. 分离方法分类
18.1.3.3.按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18.1.4.色谱法分类
18.1.4.1. 按固定相的形态分类 柱色谱:填充柱、整体柱、毛细管或开管柱 平面色谱:薄层色谱和纸色谱 18.1.4.2. 按色谱动力学过程分类 淋洗色谱法 置换色谱法 迎头色谱法
第九章 色谱分析方法导论.ppt
2019-10-14
谢谢聆听
34
h. 区域宽度:色谱峰的区域
宽度是色谱流出曲线的重要参数之 一,可用于衡量色谱柱的柱效及反 映色谱操作条件下的动力学因素。 宽度越窄,其效率越高,分离的效 果也越好。
2019-10-14
谢谢聆听
35
区域宽度通常有三种表示方法:
标准偏差:峰高0.607 倍处峰
宽处的一半。
适宜的固定相可改善分离效果;试样中的各组分
具有不同的K值是分离的基础;某组分的K = 0时
,即不被固定相保留,最先流出。
2019-10-14
谢谢聆听
41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物质 的K是不同的。K较小的组分在 色谱分析中每次分配后在气相 中的浓度较大,因此较早流出 色谱柱。K较大的组分每次分配 后在气相中浓度较小,因此较 晚流出色谱柱。
半峰宽W1/2:峰高一半处的峰 宽。W1/2=2.354
峰底宽W:色谱峰两侧拐点上切
线与基线的交点间的距离。W= 4
2019-10-14
谢谢聆听
36
色谱流出曲线的意义:
色谱峰数=样品中单组份的最少
个数;
色谱保留值——定性依据;
色谱峰高或面积——定量依据;
色谱保留值或区域宽度——色谱
因此有时需用保留体积来表示保留
值。
2019-10-14
谢谢聆听
28
d. 死体积V0:色谱柱管内固
定相颗粒间空隙、色谱仪管路和连 接头间空隙和检测器间隙的总和。 忽略后两项可得到:
V0 t0 Fco
2019-10-14
谢谢聆听
29
其中,Fco为柱出口的载气流
速(mL/min),其值为:
Fco
色谱导论PPT课件
5、色谱分析的过程: 色谱法的共性
待分离的样品随流动相的移动,流经色谱 柱,若样品中各组分的分配系数有足够的差异, 则各组分被分离开,然后依次流经检测器,被 检测。
在柱色谱中,色谱柱和检测器是色谱系统 的关键部分。混合物能否分离,除了取决于组 分的分配系数外,还取决于色谱柱。分离后的 组分能否检测出来,受检测器性能的影响。
色谱法分类
2.按色谱系统中固定相的载体分类
将固定相装在柱中的称:柱色谱,又分为: 柱色谱、毛细管色谱。
在平面上展开的色谱分离方法称:平板色谱。 也称为:开床式色谱 其中:利用滤纸作固定相的称:纸色谱。
固定相被涂布于玻璃板上的称:薄层色谱。
8
3.按色谱分离机理分类
(1)分配色谱 (2)吸附色谱 (3)离子交换色谱 (4)凝胶色谱 (5)电色谱
50年代后期出现了将固定相涂布在玻璃板 上的薄层色谱法。60年代末,高效液相色谱法 得到迅速发展,使色谱法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 分离分析方法。
二、色谱法的分类
色谱法分类
1.按固定相和流动相的状态分类
流动相分为:气体、液体两类, 色谱法也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 固定相分:液态固定相、固体固定相。 气相色谱又分:气~液色谱和气~固色谱, 液相色谱又分:液~液色谱和液~固色谱。 注:液态固定相为作为固定相的液态物质涂布 或键合在颗粒状的由惰性材料制成的担体上。
O
0 O’
tM
C
B’ D
W
t’R
B
tR
洗脱时间
二、色谱峰和峰宽
只有流动相,而没有组分通过色谱柱和检测器 时的色谱曲线,称为基线。
加入组分后,每个被分离良好的组分对应一个 正态分布的色谱峰曲线。描述色谱峰的参数主要 有四个:色谱峰的位置、宽度、高度、峰形。
色谱法导论PPT课件
色谱法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04
化学分析
色谱法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领 域,用于分离和测定复杂有机 化合物、无机离子和金属配合 物等。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法用于 分离和纯化生物分子、药物成 分以及检测药物残留等。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领域,色谱法用于 检测空气、水和土壤中的有害 物质,如有机污染物、重金属 等。
新型硅胶基质固定相
硅胶基质固定相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可用于分离各种极性化合物。
新型聚合物固定相
聚合物固定相具有高选择性、高柱效和良好的耐受性, 可用于分离复杂样品。
新型手性固定相
手性固定相可用于拆分光学异构体,为手性化合物的 分离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色谱仪器的发展
高效液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仪具有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和广 泛应用的特点,已成为色谱分析的重要手段。
食品成分分析
色谱法用于分析食品中的营养成分,如脂肪、蛋白 质、糖类等,以评估食品的质量和营养价值。
食品添加剂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添加剂的含量,确保食品的 安全性和合规性。
食品污染物检测
色谱法用于检测食品中的污染物,如农药残留、重 金属等,保障食品安全和消费者健康。
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01
空气污染物的分离 与测定
食品工业
在食品工业中,色谱法用于检 测食品中的添加剂、农药残留 和营养成分等。
02
色谱法的基本原理
分离原理
分离原理
色谱法通过流动相和固定相之 间的相互作用,使不同组分在 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 数不同,从而实现各组分的分 离。
分配系数
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 的分配系数决定了它们在色谱 分离中的行为。分配系数越大 ,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保留越强 ,越难以被洗脱。
色谱分析法导论课件
检测原理基于物质与 检测器之间的相互作 用,如热导、光吸收、 荧光等。
定量原理
通过比较标准品和样品的色谱峰面积或峰高进行定量。
01
02
标准品和样品需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分析,以获得准确的定量结果。
定量方法包括外标法和内标法,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可以提高
03
分析准确度。
03
色谱分析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状态分类
实验操作步骤
色谱柱的安装与条件设置
流动相的准备与泵的操作
样品的处理与进样
检测器的操作与数据采集
按照操作规程正确安装色谱柱, 并根据实验需求设置色谱柱的 温度、压力等条件。确保色谱 柱的稳定性和分离效果。
根据实验方案准备适量的流动 相,并按照操作规程启动泵, 调整流动相的流速和组成。确 保流动相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实验环境设置
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实验室温度、湿度等环境条件,确保 实验过程中环境因素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仪器设备检查
检查色谱仪、检测器、泵等设备是否正常工作,确保仪器 处于良好状态。同时,对仪器进行必要的校准和调整,以 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安全措施准备
根据实验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准备必要的安全防护措 施,如佩戴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环境监测
在环境监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空气、 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污染物的检 测和分析,如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 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生物医药
在生物医药领域,色谱分析法用于蛋 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 化,以及药物成分的分析和质量控制。
食品检测
在食品检测中,色谱分析法用于食品 中添加剂、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害 物质的检测和分析,以确保食品安全。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7 色谱定量分析
18-1 概论(Introduction)
Separation Science 分离科学
分离(separation) 混合物组分迁移并在空 间上重新分布以实现 分离目标.
分离科学:基于色谱技术和色谱理论
色谱是一种重要的物理化学分离方法。
M. S. Tswett
(茨维特)
1903年-1906年 色谱概念的提出 1944年( Consden ) 纸色谱
体积流量(Fc)
单位时间内流经色谱柱的平均体积
线速度(u)
单位时间内流动相流经色谱柱的长度
u L tM
记录信号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流出曲线或色谱图
基线:反映检测器噪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称为基线
峰高:从色谱峰顶点到基线的距离
标准偏差 σ:转折点间距离的一半 峰底宽度 W: 色谱峰转折点处切线与基线相交的截距
死体积 VM
不被保留的组分通过色谱柱所消耗的流动相体积
• 调整保留体积
VM Fc tM
保留体积减去死体积
VR ' VR VM
溶质分布在固定相和流动相的分子数或物质的量之
比。
Vs p k K q Vm
VRcm Vmcm Vs cs
流出色谱
柱的组分
流动相中
残留组分
固定相中
色谱柱的总空隙度
柱横截面上流动相所占的分数(流动相体积/柱总体
积)
T
Vi Vp Vc
4Fc VM Vc dc 2u
渗透率(Kf)与阻抗因子(Φ)
K f K 0 T
FcL
2 d 4 c p
2 dp
K0
2 pd p tM
L2
用一根固定相的体积为0.148 mL,流动相的体积为1.26 mL 的色谱柱分离A, B两个组分,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 min和15.4 min,不被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2 min,试计
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
值出现所需的时间,称为
保留时间
L tR ux
死时间(tM)
不被固定相保留的组
分,从进样到出现峰
极大值所需的时间
调整保留时间(tR')
L t R ' t R t M ;t M 时间之差值。 u
组分的保留时间与死
保留体积 VR
VR Fc t R
从进样开始到色谱峰最大值出现时所通过的流动相的体积
残留组分
VR:保留体积; cm: 组分在流动相中的平衡浓度; cs: 组分在固定相中的平衡浓度;
Vm:柱内流动相的体积;
Vs:固定相的体积
VRcm Vmcm Vs cs
VR VM KVs
V 'R KVS
cs VR Vm Vs cm
Vm VM
VR VM KVs
(1)各组分的保留因子k
t ' R tR tM k tM tM
kA= (14.4 min-4.2 min)/4.2 min=2.43 kB= (15.4 min-4.2 min)/4.2 min=2.67
用一根固定相的体积为0.148 mL,流动相的体积为1.26 mL
的色谱柱分离A, B两个组分,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 min和15.4 min,不被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2 min.
相对保留值α组分在色谱体系中的平衡分配差异;
其值越大,越容易分离。
保留指数又称柯瓦(Kovasts)指数,是一种重现性 较其他保留数据都好的定性参数,可根据所用固定相 和柱温直接与文献值对照,而不需标准样品。 (可用 内插法求得保留指数)
同系物保留值对数与碳原子数成线性关系
lg t R ( X ) lg t R ( n ) I R 100 [n ] lg t R ( n 1) lg t R ( n )
min和15.4 min,不被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2 min. (3)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αB,A
B, A
K B 22.7 1.10 K A 20.7 k B 2.67 1.10 k A 2.43
B, A
18-3 色谱动力学基本理论
线性理想色谱
线性非理想色谱
非线性理想色谱
离子交换原理
排阻色谱法 利用多孔性物质对体积不同分子的排阻作用
迎头色谱法
以试样混合物作流动相的色谱方法
洗脱色谱法(淋洗色谱法)
以吸附能力或其他作用能力比试样组分弱的气体或液体
作流动相的色谱法 顶替色谱法(置换色谱法) 以含吸附能力或其他作用能力较被分析组分强的组分做 流动相的色谱法
1941年(Martin & Synge) 液液分配色谱法 1949年( Mecllean ) 薄层色谱法
1952年(James & Martin)
气液分配色谱法 1960s 高效液相色谱法1957年(Golay)
气相色谱法 1980s 毛细管电泳法
1948年 瑞典 Tiselius 电泳技术与吸附作用
ns Vs k K nm Vm
t k tM
' R
VR VM VS VR VM VR' k VS VM VM VM
1. 2.
保留因子k:反映色谱柱对组分保留能力的参数; k越 大,保留时间越长 。 保留因子可以通过色谱图求出。
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
注意:相对保留值是调整保 留值之比
单分子吸附层理论
X K1 K 2 p cs m 1 K1 p K 1分布系数 K 2 形成单分子吸附层的饱和吸附量
BET(Bnunaure-Emmett-Teller)方程
多分子层吸附理论
1 C 1 p cs p0 p CK 2 K 2Cp0
p
分布等温线主要应用于色谱基础理论研究; 对色谱方法设计及分离条件优化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例题
【习题】组分A、B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
系数分别为495和467,试问在分离时哪个组
分先流出色谱柱?
分配系数:表征组分与固定相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 K值越大,组分与固定相的亲和力大;组分在色谱柱 中滞留的时间越长,移动速度慢
保留因子: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 组分在两相间达到分配平衡时,组分在 固定相中的质量ns与在流动相中的质量
ns k nm
nm之比。
分配系数与保留因子
cs K cm
ns nm
Vs Vm
ns Vm k nm Vs
Vs:色谱柱中固定相的体积; Vm:色谱柱中流动相的体积 β:称为相比;
分布等温线: 在恒定温度下,将cs对cm作图所得溶质在两相中的 浓度关系曲线。
根据等温线形状分为: 线性等温线;凸性等温线和凹形等温线
非线性非理想色谱
理想色谱过程: 溶质在两相间物质交换在热力学上 可逆,传质速率很高,平衡瞬间实
现,分子扩散可以忽略。
分布等温线
塔板理论: 将连续的色谱柱设想成若干小段,
每一段均由固定相和流动相填充,
组分在其内迅速达到分配平衡。
每段称作一个理论塔板;其长度
称理论塔板高度。
1. 色谱柱内径一致、填充均匀; 2. 溶质在每个塔板的分配系数不变;瞬间可达平衡; 纵向分子扩散可忽略; 3. 流动相脉冲式流经色谱柱
N c e 2
1 2
VR V N 2 V R
2
M VR
cmax
N M 2 VR
1 2
理论塔板高度(H)
L H N
2 2
理论塔板数(N)
t tR N 16 5.54 R 2V1 W 2
算:
(1)各组分的保留因子k (2)各组分的分配系数 K (3)AB两组分的选择因子αB,A
信息分析
公式选择
用一根固定相的体积为0.148 mL,流动相的体积为1.26 mL
的色谱柱分离A, B两个组分,它们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4.4
min和15.4 min,不被保留组分的保留时间为4.2 min.
1952年 英国 Martin & Synge
分配色谱法
根据混合物各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固定相和流动相)中
吸附能力、分配系数或其他亲和作用性能的差异作为分离依 据。
Chromatography 【IUPAC】 Chromatography is a physical method of separation in which the components to be separated are distributed between two phases, one of which is stationary (stationary phase) while the other (the mobile phase) moves in a definite direction.
按照相的类型分类
气气;气液;气固;液液;液固
按照分离机制分类
物理、机械; 物理化学; 化学
按照分离过程推动力分类
平衡过程和 速率控制过程
流动相是气体,称为气相色谱
用液体做流动相的,称为液相色谱
用超临界流体作流动相,称为超临界流体色谱
柱色谱法
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
吸附色谱法
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组分的吸附性能差异 分配色谱法 不同组分在两相中分配系数的差异进行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法
比较内容 研究对象 分析内容 抗干扰
色谱法 多组分 单一组分含量 能力强
化学分析法 相对单一 总量 需要预处理
定量分析
需要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