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束支传导阻滞各导联特点详解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
右束支传导阻滞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 ;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 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 1.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 病、 Lenegre 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 V1、V2 导联 ( 或 V3R、V4R导联 ) 的 QRS波呈 rsR′、 rSR′型、 rsr ′型或 M型,其R′波通常高于 r 波; 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 R波。
(2)V5、V6 导联 S 波显著宽大,时限≥ 0.04s ,但不深。
Ⅲ、 aVR导联呈 qR 波,该 R 波多增宽而不高,Ⅰ、 aVL 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 S 波。
(3)QRS时限≥ 0.12s 。
(4)V1、V2 导联呈有切迹的 R 波时, R波峰时间 ( 室壁激动时间 )0.05s 。
而 V5、V6 导联 R 波峰时间正常。
(5)ST-T 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 V2导联的 ST段压低, T 波倒置,而V5、 V6 导联 ST 段抬高, T 波直立。
右束支传导阻滞
根据传导障碍的轻重程度 可分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传导延缓)
二度(部分激动不能下 传)、
三度(传导完全中断)。
一度房室阻滞
房室传导时间延长、但每个来自心房的激动均可 下传至心室、心电图表现为P-R间期≥0.21s(14岁 以下儿童为0.18s),每个P波之后有QRS波群。
Ⅱ型:亦称莫氏Ⅱ型表现为P波规则的出现、P-R间期固定 不变、发生周期性的QRS波群脱漏。
凡出现连续两次或两次以上的QRS波脱漏者(如4:1、5:1、 6:1等)称为高度室阻滞。
三度房室阻滞
所有来自心房的激动都不能下传至心室而引起房 室脱节、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分别由各自的起搏点 控制。
一般说来,阻滞程度越高,心肌损害越重。它的 预后取决于病因、心功能状态、阻滞部位、持续 时间等因素,其中阻滞部位尤为重要。一度或二 度Ⅰ型房室阻滞的阻滞部位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上、 程度轻、多可恢复;二度Ⅱ型或三度房室阻滞的 阻滞部位大多在房室束分叉以下,予后较差。
任务20—识别各种心律失常 心电图(二)
资讯:学生自学心电图的相关知识 决策:指导学生学习
计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学习 实施:学生独立识别心电图 检查:心电图诊断是否正确
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你认识这幅图吗?
房室传导阻滞
定义:是指由于房室传导 系统某个部位(有时两个 以上部位)的不应期异常 延长、激动自心房向心室 传播的过程中发生传导速 度延缓或部分甚至全部激 动不能下传的现象。
左束支传导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 (1)QRS波群时间超过0.12s。 (2)QRS波群形态改变: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一种心电图(ECG)表现,指的是心脏的右侧束支系统在心脏搏动过程中传导过程中出现阻滞。
右束支阻滞主要影响心脏的右心室,可能会导致心脏的传导系统出现异常。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可以是一种正常的心电图表现,也可能是某些心脏疾病的表现之一。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电图表现包括:QRS波群的宽度增加(>0.12秒)、右胸导联中的r波和s波的顺序改变、V1和V2导联中的r′波和s波的形态改变,并且QRS波之间的PR间期是正常的。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通常与右束支传导系统的局部损伤或功能障碍有关。
它可以是正常人一种生理变异,也可以是某些心脏疾病的表现之一,例如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通常是一种无症状的心电图表现,但它可能与一些心脏疾病的发展有关。
研究发现,右束支阻滞可能是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和心脏功能不全等疾病的独立预测因素。
因此,对于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患者,需要密切关注心脏状况,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治疗。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治疗通常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而定。
对于无症状的患者,通常不需要特殊处理。
然而,对于那些有心脏症状,或存在心脏疾病风险的患者,需要进行更深入的评估和治疗。
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改善心脏健康的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以控制心律失常和相关的症状,以及必要时进行手术干预。
对于那些伴随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心脏疾病患者,治疗的重点是针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
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以控制血压和血脂水平,并可能需要冠脉支架植入或冠脉旁路手术。
对于心脏瓣膜疾病患者,则可能需要瓣膜修复或置换手术等治疗。
总之,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是一种心电图表现,可能是正常人的生理变异,也可能与一些心脏疾病的发展有关。
对于大多数无症状的患者,不需要特殊处理。
然而,对于存在心脏症状或心脏疾病风险的患者,需要进一步评估和治疗。
治疗的重点是针对潜在的病因进行治疗,以改善心脏功能和预防心脏事件的发生。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 (2)
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什么意思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一种心电图波形异常,表现为QRS波群时间延长,QRS波群形态改变。
RBBB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电图异常,但大多数情况不会引起严重疾病。
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RBBB的定义、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1.定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是心内膜下的一束神经组织在病理状态下传导受损所致。
正常情况下,心脏右心室的冲动经右束支传至心肌,激动右心室收缩。
当右侧束支传导受损时,右心室收缩时会有延迟或异常,从而导致QRS波形改变,出现右束支阻滞表现。
2.临床表现完全性RBBB大多数情况下为无症状的,不需要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心动过速、头晕等症状。
但是,这些症状通常与其他疾病有关,而不是直接与RBBB相关。
RBBB的发现通常是一次心电图检查的结果。
3.心电图表现完全性RBBB的心电图特点是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形态改变,表现为:(1)QRS时间>0.12s(2)V1和V2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无S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3)V5和V6导联中的QRS波形:a. QRS波群有R′波b. QRS波群R波高峰时间>0.03s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它通常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
如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压等,应采取针对性的治疗以维持心脏功能正常。
同时,也要采取以下措施预防心脏疾病:1.保证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度运动,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
2.控制高血压和高血脂如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的情况应及时控制。
3.定期检查对于有心脏疾病或其他相关病史的患者应定期进行心脏检查,如心脏超声、CT、核磁共振等。
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注意事项1.不需要特殊治疗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不需要单独的治疗,但需要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
rbbb临床鉴别标准
RBBB,即右束支传导阻滞,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异常。
其临床鉴别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心电图特征:RBBB的典型心电图特征包括V1至V3导联出现qR、Rs或rS型波,QRS波群时限≥0.12秒,I、aVL导联呈rS型,aVR导
联呈QR型,S波在V1导联深而宽,V5、V6导联S波宽大。
2.病因鉴别:RBBB可能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的,如冠心病、心肌炎、心肌病等,也可能是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如肺部疾病、甲状腺疾病
等。
因此,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鉴别。
3.症状鉴别:RBBB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心悸、胸闷、乏力等,但也可能无明显症状。
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鉴别。
4.其他检查: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可能需要进行其他检查,如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甲状腺功能等。
需要注意的是,RBBB并非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心电图的一种表现。
因此,在诊断RBBB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心电图表现等多个方面,以确定其病因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complete 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表现,属于心电图诊断中的一种阻滞性传导障碍。
右束支是心脏的传导系统的一部分,位于心室间隔的右侧。
右束支主要负责传导冲动到右心室的前部和后部。
当右束支的传导能力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时,就会发生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征是QRS波群略宽,时间常在0.10秒至0.12秒之间,称为稍宽QRS波群。
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不同,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形态正常,即其形态与正常QRS波群相似。
此外,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还表现为右侧胸导联V1和V2导联中的r波变小,S波增大。
而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QRS波群则表现为右侧胸导联中的r波消失,S波显著增大。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机制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相似,多发生于右束支的近端,表明存在一定程度的阻滞性病变。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较广泛,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心脏手术等。
此外,一些健康的人群也有可能出现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这被认为是一种生理性变异。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尤其在没有明显的心功能障碍的患者中。
一些研究表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与心脏病的发展和预后相关,包括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房颤等。
然而,尚缺乏大规模的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些观点。
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建立主要依靠心电图的结果。
正常人在心电图中可能呈现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表现,因此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来排除其他心脏病。
其他检查包括心脏超声、运动试验、心脏负荷试验等。
治疗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并不需要特殊的治疗,除非患者同时存在其他心脏病变。
对于合并有心功能障碍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治疗。
一些可能引起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如冠心病或高血压,需要积极治疗。
心电图诊断8[1]
(2)QRS波在II、III、aVF导 QRS波在II、III、aVF导 波在II 联呈rS 联呈rS型,SIII>SII,I、aVL rS型 SIII>SII, 导联呈qR 导联呈qR型,aVL导联的R波大 qR型 aVL导联的 导联的R 于I导联的R波;(3)QRS时限 导联的R ;(3 QRS时限 无明显增宽。 无明显增宽。
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表现:
(1)QRS时限≥0.12s; QRS时限 0.12s; 时限≥
(2)I、V5、V6导联q波减小或 V5、V6导联 导联q 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 导联常呈QS 消失,V1,2导联常呈QS形,或 有一极小r 有一极小r波,主波(R或S波) 主波( 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迹,后 增宽,顶峰粗纯或有切迹, 支较前支为迟缓, V5,6导联 支较前支为迟缓,I、V5,6导联 常无S 常无S波,心电轴有不同程度的 左偏趋势; 左偏趋势;
(3)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 V1,2导联ST段轻度压低, 导联ST段轻度压低 T波倒置。 波倒置。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
左束支粗而短,由双侧冠状动 左束支粗而短, 脉分支供血, 脉分支供血,不易发生传导阻 滞,如有发生,多为器质性病 如有发生, 变所致。 变所致。
(3)ST-T方向与QRS主波方 ST- 方向与QRS QRS主波方 向相反。 向相反。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3、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前分支传导阻滞(LAH):
其心电图特点是: 其心电图特点是: (1)心电轴 明显左偏达-30° 明显左偏达-30°~-90°,超过 90° -45°者诊断价值更大; 45°者诊断价值更大;
右束支完全阻滞诊断标准
右束支完全阻滞诊断标准
右束支完全阻滞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QRS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s。
这是右束支完全阻滞的典型表现,QRS波群增宽,呈现M型或RSR'型。
V1、V2、V3导联QRS呈M型,这是最具特征性的改变。
Ⅰ、II、aVF、V5、V6导联S波增宽而有切迹,其时限大于0.04s。
aVR导联呈qr型,其R波宽而有切迹。
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V1、V2导联ST-T改变多为继发性的改变。
与正后壁心肌梗死鉴别,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表现为V₁导联的R波增高,但偶尔亦可表现为rSr型。
与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心电图的鉴别,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由于胸廓前后径发生变化引起心脏位置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在V₁导联上可出现rSr型,一般r波较小,并且V₁导联P波倒置类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意味着传到右心室的右束支出现问题,生物电信号不能直接传到右心室,尽管如此,电信号仍可以由左心室传导过去,仅是右心室收缩稍延迟而已。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右束支传导阻滞(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一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简称右束支阻滞。
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以儿童和青年人较多,以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较常见。
约1%的正常青年人有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
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可见于先天性心脏病,以房间隔缺损尤为多见,也可见于室间隔缺损伴双心室扩大、肺静脉畸形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约有1/3可出现。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二病因1.右束支阻滞可见于正常人,但较少。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常出现于以下的病理生理情况:①先天性心血管畸形;②部分冠心病及心肌病;③部分慢性肺部疾患,轻度的右心室肥厚或扩张。
3.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患者绝大多数有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高钾血症、Lev病、Lenegre病或经过心脏直视手术等。
三临床表现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特异性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四检查主要依靠心电图检查诊断。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点(1)右胸V1、V2导联(或V3R、V4R导联)的QRS波呈rsR′、rSR′型、rsr′型或M型,其R′波通常高于r波;少数呈宽大有切迹的R波。
(2)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时限≥0.04s,但不深。
Ⅲ、aVR导联呈qR波,该R波多增宽而不高,Ⅰ、aVL及Ⅱ导联则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
(3)QRS时限≥0.12s。
(4)V1、V2导联呈有切迹的R波时,R波峰时间(室壁激动时间)0.05s。
而V5、V6导联R波峰时间正常。
(5)ST-T改变,其方向与QRS波终末向量方向相反,即V1、V2导联的ST段压低,T波倒置,而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2.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1)右胸导联V1、V2导联的QRS波呈rsR′型、rsr′型、rSR′型或M型。
右心室肥大时伴右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
右心室肥大时伴右束支阻滞的诊断标准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右心室肥厚的鉴别。
(1)右心室肥厚时心电图主要特点是:①V1导联QRS波呈R型、RS型、qR型。
如有r波多呈Rsr′型,R波可高达1~1.5mV以上。
室壁激动时间<0.06s(多为0.03~0.05s)。
②V5、V6导联R/S≤1。
③QRS时限<0.12s。
④额面电轴多为110°左右。
⑤临床上有引起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的病因,如房间隔缺损。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特点是:V1导联QRS多呈rSR′型,无q 波,R′波<1.5mV,室壁激动时间>0.06s。
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心肌梗死的鉴别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通常不影响前壁、前间壁、前侧壁等心肌梗死的诊断,但影响正后壁心肌梗死心电图图形。
下壁心肌梗死图形可受到轻微影响,假阳性率约为3%。
当正后壁心肌梗死扩展到下壁和前侧壁时,V4~V6、Ⅰ及Ⅱ、Ⅲ、aVF导联的R波异常消失,而出现病理性Q波等心电图改变是一项可靠的诊断指标。
肺心病伴完全性右束支阻滞时,V1、V2、Ⅱ、Ⅲ、aVF导联可出现Q波,此与肺心病的右心室肥大有关,而非心肌梗死所致的Q波。
3.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正后壁心肌梗死的鉴别正后壁心肌梗死时表现为V1导联的R波增高,但偶尔亦可表现为rSr′型,与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rSr′波相比较,V1导联T波直立更为多见,T波倒置仅见于急性正后壁心肌梗死早期,如同时存在Ⅱ、Ⅲ、aVF导联病理性Q波,也支持正后壁心肌梗死的诊断。
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与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心电图的鉴别直背综合征及漏斗胸时由于胸廓前后径发生变化引起心脏位置亦发生相应的变化,在V1导联上可出现rSr′型,一般r′波较小,并且V1导联P波倒置类似左心房增大所致的P波倒置。
此与单纯的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不难鉴别。
右束支传导阻滞
出现。又如4∶3二度Ⅱ型右束支传导阻滞时,心电图表现为3个不呈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与1个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 QRS 波交替出现。
②V5、V6、Ⅰ导联 S 波增宽而不深。 ③QRS 时限<0.12s。 (2)对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典型心电图特点的详细描述: ①可以伴有继发性 ST-T 改变,但通常不作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 ②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可遇到只有右侧胸前导联出现时限远不到0.12s 的 rsr’波群,其他 导联相应改变却不明显,如左侧胸导联并无粗钝的 S 波,或 V1导联呈 Rsr′型,其 r′ ③正常变异多与右心室流出道生理性延迟除极有关,R′波常 ④正常变异的另一种心电图改变是:V1、aVL 导联出现 r′波;Ⅰ、Ⅱ、Ⅲ、V6导联出现 S 波。这种 SⅠ、SⅡ、SⅢ图形见于无心脏病者,与室上嵴远端除极延迟有关。 3.右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的特殊类型 (1)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intermitent RBBB): ①心率无关型间歇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此型间歇性右束支阻滞与心率快慢无关。在心电 图连续记录上可见到右束支阻滞(完全或不完全阻滞)时而出现,时而消失,与心率无关(图3)。 呈右束支阻滞图形的 R-R 间期等于或接近等于正常的 QRS-T 波群的 R-R 间期,心室率多属 正常范围。这种类型的间歇性右束支阻滞实际上是二度Ⅱ型右束支阻滞。
①冠状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肌缺血;②右心室扩张或肥厚;③心肌慢性炎症:④传导束非特 异性纤维变性束支组织硬化性、退行性病变纤维变性。心电图演变可见这些患者大多先有右 束支阻滞,然后合并左前分支阻滞,继而再发展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与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即 完全性双侧束支阻滞)。这种病变发展很慢,常要许多年才能从单一束支阻滞发展成双侧束 支传导阻滞。多见于中老年患者;⑤少数完全健康者。
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 辨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右束支传导阻滞左束支传导阻滞辨别要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是心电图检查中常见的心电传导系统异常。
右束支传导阻滞是指心电图上显示右束支传导受阻的情况,而左束支传导阻滞则是指左束支传导受阻的情况。
它们在临床中的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一些不同之处。
本文旨在总结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以便临床医生更好地辨别并处理这两种心电传导系统异常。
通过本文的学习,读者将能够更清晰地了解左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特点及区别,提高对心电图异常的诊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文章结构部分应包括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主要内容安排,简要介绍每个章节的主题和重点。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引导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具体内容可以包括:1. 引言部分:介绍文章的背景、意义和目的,为后续章节内容提供铺垫。
2. 右束支传导阻滞要点部分:分为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三个小节,详细介绍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知识。
3. 左束支传导阻滞要点部分:同样分为定义与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三个小节,详细介绍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相关知识。
4. 结论部分:总结全文内容,重点强调右、左束支传导阻滞的辨别要点,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以上是文章结构部分的一个大致框架,具体内容应根据所撰写文章的详细情况进行具体展开。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右束支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区别与辨别要点,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两种心电图异常。
通过对两种心电图异常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和对比,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清晰的认识和指导,以便及时有效地处理患者的心脏问题,提高诊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同时,本文也将就如何准确辨别左右束支传导阻滞进行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束支传导阻滞
A
B
C
D
V1导联R峰时间,也称为右室壁激动时间,正常值为0.04秒, 右束支发生阻滞以后,由于右室最后除极故导致右室壁激动时 间延长。A为正常状态下右室壁激动时间;B、C、D为右束支阻 滞时室壁激动时间。
4、V1、V2导联ST段轻度压低,T波倒置; Ⅰ、V5、V6导联T波方向一般与终末S波方 向相反,仍为直立。
T环位于右前,相当于心电图 TV1直立,TV5、V6倒置。
左室除极不是通过普肯耶纤维激动,而是 通过心室肌缓慢传导激动,故心室除极时间 明显延长;心室除极向量主要向左后,其 QRS 向 量 中 部 及 终 末 部 除 极 过 程 缓 慢 , 使 QRS主波(R或S波)增宽、粗钝或有切迹。
本图显示左束支阻滞向量图与心电图:其特征为横面(H)QRS环体起 始向量位于左前,在V1导联记录r波及V5、V6导联无q波;最大向量 向左后,并且在40毫秒以后环体光点密集相当于V1导联的S波及V6 导联的R波;终末向量位于左后,相当于V5及V6导联无S波;T环位 于右前,相当于心电图TV1直立,TV5、V6倒置。
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不同程度的传 导阻碍,还可分别构成不同组合的双支阻滞 和三支阻滞。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Ⅰ NhomakorabeaⅡ
Ⅲ
左束支
左前分支
左后分支
右束支
V1
V5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属于单侧束 支主干部完全阻滞,图中也显示出束支 主干部阻滞心电图的共同特征。
1、窦性下传P-R间期大于0.12秒; 2、QRS波群宽大畸形; 3、QRS波群时限大于等于0.12秒; 4、有明显的继发性ST-T改变。
呈qR型,Ⅱ、Ⅲ、aVF呈rS型,
且SⅢ>SⅡ,电轴左偏>-45度,
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症状?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右束支传导阻滞症状,尤其是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早期症状,右束支传导阻滞有什么表现?得了右束支传导阻滞会怎样?以及右束支传导阻滞有哪些并发病症,右束支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
*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症状:
传导阻滞、心电图异常、QRS波宽大畸形
*一、症状
一、症状
右束支传导阻滞本身不产生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异常,故临床上常无症状。
如出现症状则多为原发疾病的症状。
1、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V1、V2导联(或V3R、V4R)的QRS 波呈rSR 型或宽大有切迹的R波,V5、V6导联S波显著宽大,QRS时限0.12s。
V1、V2导联ST段压低,T波倒置;V5、V6导联ST段抬高,T波直立。
Ⅰ、aVL及Ⅱ导联多为宽大不深的S波。
2、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除QRS波时限0.12s外,其余与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特点相同。
*以上是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症状方面内容的相关叙述,下面再看下右束支传导阻滞并发症,右束支传导阻滞还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右束支传导阻滞常见并发症:
左束支传导阻滞
*一、并发病症
一般无严重临床并发症。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症状,右束支传
导阻滞并发症方面内容的介绍,更多疾病相关资料请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右束支传导阻滞”可以了解更多,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心电图室内差异性传导阻滞
右束支传导阻滞演示课件
患者教育内容
疾病知识
向患者解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基本知识,包括病 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案。
生活方式调整
指导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保持健康饮食、适度 运动、避免过度劳累等。
用药指导
告知患者所需药物的名称、剂量、用法和注意事 项,强调遵医嘱服药的重要性。
心理支持重要性
缓解焦虑
01
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心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未来有望开发出更加精确的诊断技术和有效的治疗方法,以 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关注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他心脏疾病的关联
未来研究将更加注重右束支传导阻滞与其他心脏疾病之间的关联,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 治疗方案。
挑战和机遇并存
面临的挑战
目前对于右束支传导阻滞的研究仍不够深入,其病理生理机制和临床意义尚未完全阐明。此外,缺乏有效的治疗 方法和预防措施也是当前面临的挑战之一。
右束支传导阻滞
汇报人:XXX 2024-01-19
• 概述 • 诊断与鉴别诊断 • 治疗原则与措施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概述
定义与发病机制
定义
右束支传导阻滞(Right Bundle Branch Block,RBBB)是 指心脏电信号在右束支传导通路上的延迟或阻滞,导致右心 室收缩不同步。
理支持有助于缓解这些情绪。
增强信心
02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疾病和治疗方案,从而增
强治疗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
03
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家属参与和沟通技巧
家属参与
鼓励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提供情感支持和实际 帮助。
【推荐】完全性RBBB右束支传导阻滞
早搏
冠状窦心律
P波规律出现,但在II、III、avF导联P 波倒置。
心房内游走心律
P波形态各不相同, P波直立和倒置出现在同一导联内
房性早博
房性早博
逸搏
房性心动过速
P'波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心率常在100-150次/分之间。
加速性室性自搏心律
频率在 40-130 bpm
单源室性早搏-多源室性早搏
室性心动过速
频率快于130 bpm
心室扑动
当心室率达到150-250 bpm,且QRS与ST-T无从分辨, 但尚有一定的波形(正弦波)
心室颤动
频率达到250-500 bpm,波形及振幅均不规则,呈混乱 的波动(根据波形振幅的大小可分为粗颤和细颤)
窦性心律
正常窦性心律时心率在60-100次/分,心率高 于100次/分称窦性心动过速,心率低于60次/
分时称窦性心动过缓,P-P或R-R间期的差值大 于0.12s时称为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停博
在规律的窦性P-P中,突然有一长间歇无P波 (常>2秒),长的P-P与短 P-P不成倍数关系
逸搏:
亚急性期 异常Q波+缺血型T波损伤型ST段已回至基线
急性心梗ECG演变过程
陈旧期 急性期后三个月大多数有异常Q波,少数Q波变小或消失, 缺血性ST-T部分可恢复正常部分ST-T改变,不能恢复正常。
其中P'波形态各异,P'- P'、 P'-R不等者称为"多形 性"或"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内附扩展阅读)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内附扩展阅读)昨日心电图参考解析患者女,76岁,因胸闷心悸来院,图为心电图结论1.窦性心动过速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诊断分析如图所示,P波在Ⅰ、Ⅱ、aVF、V4-V6导联直立向上,avR导联向下,且R-R间期小于三大格即心律大于100次/分钟,因此判断其为窦性心动过速;QRS波群时限≥0.12s,并且V1导联呈rsR‘形态,由此判定其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扩展阅读一、完全性右束支心电图主要特征1、QRS 波群形态改变:①V1或V2导联 QRS 波群呈rsR′、rSR′或 M型,此是右束支阻滞心电图最具特征性改变;②其他导联QRS 终末波宽钝,时限≥0.04s,如Ⅰ、V5、V6导联S波宽钝,aVR导联R波宽钝。
2、QRS波群时间增宽依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QRS波群时限≥0.12s者,为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简称完右;QRS波群时限<0.12s者,为不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简称不完右。
3、继发性 ST-T 改变:V1或V2导联 ST 段下移,T 波倒置。
二、在心电图上,根据QRS波群增宽的程度将束支阻滞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两种。
然而,所谓完全性束支阻滞并不意味着该束支绝对不能下传,只要两侧束支的传导时间相差超过0.04s以上,延迟传导一侧的心室就会被对侧传过来的激动所激动,从而表现出该侧束支完全阻滞的图形。
三、完全性右束支临床意义。
出现于年轻人的单纯性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不具有临床特殊意义。
但是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大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心病、风心病、肺心病、心肌炎、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传导系统退行性病变以及高血钾症等。
急性心肌梗死时新出现右束支阻滞是一恶性预兆,常伴大面积梗死,预后较差。
出现于年轻人的单纯性的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多不具有临床特殊意义。
注:以上诊断及分析,仅供参考。
鉴于小编自身知识水平及能力有限,其中必然有错误、疏漏与不足之处,恳望前辈专家、心电图同道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