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
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综合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行西医综合治疗,中医组行中医综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予以观察比较。
结果: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生活质量指数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改善,并且中医组明显优于西医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缺血性脑中风患者行中医综合治疗的效果十分确切,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选用与推广。
【关键词】缺血性脑中风;中医综合治疗;临床疗效现阶段,中风是威胁中老年群体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而缺血性脑中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中风疾病,约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1]。
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复发率、致残率、病死率,现无特效治疗方法,不仅会造成患者躯体功能障碍,还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本文通过对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的探析,研究中医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予以研究,按照1:1的方法分为两组:西医组(n=53)、中医组(n=53)。
西医组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22例;年龄45-58岁,平均年龄为(51.2±3.3)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9例,脑栓塞12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9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小中风5例。
中医组中,男患者29例,女患者24例;年龄47-59岁,平均年龄为(52.2±3.1)岁;疾病类型:脑血栓18例,脑栓塞14例,腔隙性缺血性脑中风8例,多发性缺血性脑中风7例,小中风6例。
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1.2.1 西医综合治疗西医组患者给予静脉滴注0.9%的氯化钠注射液10mL、巴曲酶注射液10u,隔日1次,连续滴注3d;之后静脉滴注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20mL,1个疗程15d。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进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中风即为西医中的脑卒中,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是中国成年人残疾的首要原因。
中风后遗症期(stroke sequela,SS)包括不同程度的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肢体麻木等表现。
常规西医在调脂、稳定斑块、降压等基础治疗上给予阿司匹林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可一定程度改善神经功能。
中医认为中风后遗症主要是由于阴阳不合、气血逆乱导致的中风发作,由于气血亏损、运化无力导致的气血瘀滞不散而瘀阻经脉,致筋骨无以濡养,造成肢体功能废用。
治疗以活血化瘀、补益气血为主。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研究进展引言近年来,由于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加和持续的不良生活习惯(如暴饮暴食、经常熬夜、缺乏锻炼等),中风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中风后遗症主要有语言障碍、肢体障碍、心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完全失去感觉。
西医治疗中风后遗症采用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或抗凝治疗,但费用昂贵,治疗效果有限。
祖国医学认为,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平素喜食肥甘厚腻,体力劳动减少,水液不化,日久导致气血逆乱、津血黏稠、瘀滞脑络而发病,治疗中风应以活血化瘀、通络祛滞、扶正补气为基本原则。
1现代医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中医研究对于中风后遗症的病因病机,目前临床上主要有以下认识。
中医学把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遗留后遗症病程在6个月以上的都称作中风后遗症,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语言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智力障碍等。
运行于脉络中的气血升降失常,久而不通,则化为瘀血,阻塞于脉络,以致气不能统摄血,血不能载气运行,从而导致脑脉闭阻。
中医有“离经之血便是瘀”的理论,瘀血不祛,则新血不生。
中风后遗症的病机为瘀血内阻,蒙蔽脉络清窍,故治疗应以理气活血化瘀为主。
结合临床经验认为,中风后遗症多与肾虚(尤其是肾阳虚)相关,并提出“脑髓阳生阴长”学说,治疗上采用温阳活血法,并以此治法创立了验方芪仙通络方,临床效果较为显著。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后麻木研究进展
2 0 1 5年 3月
瀚 南中 区景 忐
V o 1 . 3 1 N o . 3
・1 6 7・
HU N A N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Ma r 2 0 1 5
感、 肿胀感 、 无力等肢体感觉 障碍 J 。近年来 临床及 理论研
究表明 , 运用 中药及针 灸治疗疗 效突 出 , 优 势 明显 。笔者就 近年来 中医 药专 家 治疗 本 病 的学 术思 想 及 临床 经 验概 述
如下。 1 中药 治 疗 1 . 1 补 阳还 五 汤 补 阳 还 五 汤 具 有 补 气 活 血 、 通 经 活 络 的
[ 关键词 ] 缺血性 中风 ; 麻木; 中医药疗法 ; 补阳还五汤 ; 刺络放血 ; 综述, 学术性 [ 中图分类号 ] R 2 5 5 . 2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 0 0 3- 7 7 0 5 ( 2 0 1 5 ) 0 3— 0 1 6 7— 0 2 1 . 3 葛根 汤加味 楼 建成 。 。 认 为缺血 型 中风 后麻 木为病
祛 风除痰 , 化 瘀 通 络 。其 将 7 O例 脑 卒 中后 肢 体 麻 木 患 者 进
床上较为常见 的后遗症 , 此症 为患者 的 自觉症状 , 主要表现 为 以患侧前臂至 手指 末端 及小 腿至 趾端 部位 麻木 为 主, 甚 或伴有疼痛 、 针刺 感 、 触 电感 、 蚁走感、 痒感、 沉重感、 冷 热
作用, 是治疗 中风后 麻木 使用 最多 的方 剂。乔 弘杰 等 对 脑 血管病顽固性麻 木患 者进 行对 照治 疗研 究 , 治疗 组在 基
龙生蛭胶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应用进展
龙生蛭胶囊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应用进展作者:方欢乐陈衍斌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3期摘要本文概述了缺血性脑中风的致病原因及中医治疗原则,介绍了龙生蛭胶囊的处方组成、功能主治,综述了龙生蛭胶囊近年来治疗缺血性脑中风的临床研究。
结果均显示龙生蛭胶囊在治疗缺血性脑中风中疗效显著,可以长期应用于临床治疗。
本文可对龙生蛭胶囊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龙生蛭胶囊;临床应用;脑卒中;脑缺血;脑动脉硬化性头晕;中风后偏瘫;血管性痴呆;血液流变AbstractThe causes of ischemic stroke and the treatment principl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 the composition and indications of Longshengzhi Capsules were introduced, the clinical research of Longshengzhi Capsules in treating ischemic stroke in recent years were review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Longshengzhi Capsule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he treatment of ischemic stroke, and it can be used in clinical treatment for a long time.This paper can provide a certain basis for the basic research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Longshengzhi Capsule.KeywordsLongshengzhi Capsule; Clinical application; Stroke; Cerebral ischemia; Cerebral arteriosclerotic dizziness;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Vascular dementia; Hemorheology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7202.2020.13.032中风是以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限性或弥散性脑功能缺损为共同临床特征的脑血管疾病,是神经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发病率和致残率高,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研究进展
等 笈现华佗再造丸对 于早期轻 中麈映血性 中甄病 八的血 液流变学各 指标均 有改善 作用 , 可增 强血 浆 s OD活性 , 降 低血清~氧化 氯( NO) 雨二 醛 ( A) 及 MD 水平 . 救果 与金 其
汪 哉 宁
中风恢 复期 气虚为本 t 痰磷互结 、 痹阻经脉 为发生发展
的 关 键 昕 在 , 需 痰 嶷 共 治 , 用具 商 活 血 化 癞 、 痰 降 I 故 采 接 虫
医药对于治疗该病具有较好的临庳疗效 本文将近 5年有 关中药治疗缺 血性 中风的报道进行 综述如 下。
1 活 血 化 赛 法
绞 股 蓝 总甙 片对 照 组 培森 等 采 用 臣有 活血 他磷 、 褒 秦 一 接
通络 、 行气 止痛功效 的华佗再造 丸( 当归 、 川芎 、 花、 红 天南 星、 县荣萸 、 马钱子 、 冰片等j 治疗 6 , 0例缺血世中风恢复期 病 人, 总有 效率 为 9 . 血流变学 指 标和经 颅多普勒 血 5 且
李鸿 泓
关键词 ; 缺血性 中风{ 中医药疗法 ; 综述 中朗分娄号 : 7 3 3 文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0 7 (0 2' — 020 R 4. 2 A 10 1 62 0 )10 5 3 5 , 1
缺 血性 中 风是 严 重 威 胁 人类 健 康 的 常 病 、 多发 病 , 中
钠 多 f l 照组 无 显著 差 异
3 行气活血法 顾宁“ 认 为中风病机 主要 是各种原因所致 的“ 气血并 行于 上” 故在治疗上 应强调 行气活血 之法 , 采用协定方
四种饮 f 重用黄芪 6 补气 , 咄 川芎活血行气 , 丹参活血 挂瘀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 R7 4 3 R 2 5 5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1 3 4 9 ( 2 0 1 3 ) 0 2— 0 2 0 7 — 0 3 有效治疗时 间窗。
影响溶栓适应证选 择的 主要 因素是治疗 时 间窗过 于狭窄 。 目前 对 时 间窗 争 议 较 大 ] , 一 些 学 者 提 出 不 同 患 者 缺 血 程 度 不
没 有 一 种 理 论 能完 全 阐 明脑 缺血 的损 伤 机 制 。 近年来研究表 明, 脑 缺 血 损 伤 的病 理 机 制 是 一 种 损 伤 级 联 反应 , 涉 及 4个 阶 段 , 即兴奋性 氨基酸毒性 释放 , 梗 死 区周 围 去
极化 , 炎 症 和程 序性 细 胞 死 亡 [ 6 ] 。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 0 1 3年 2月第 1 1 卷 第 2期
・ 2 O 7・
急性缺血性 中风的 中西 医治疗研 究进展
刘 泰。 钟 沽
摘要 : 缺 血 性 中风是 严 重 威 胁 人 类 健 康 的 常 见 病 、 多发 病 , 近年 来 中西 医对 于 治 疗该 病 都 加 大 了研 究 力 度 , 并 取 得 了一 定 成 绩 , 本 文 就 有 关 急 性 缺 血 性 中风 的 中 西 医 治 疗近 况进 行 综 述 。
中 风 现 已 成 为 我 国城 市 和 农 村 人 K 1 的第 一 位 致 残 和死 亡 原 因, 随 着 人 口老 龄 化 和 经 济 水 平 的快 速 发 展 及 生 活 方 式 的 变 化 ,
中风发病率有 逐年增 多的趋势_ 】 ] , 其高发 病率 、 高致残率 、 高致 死率 、 高复 发率 , 严重威胁 人民生命 和健康生活 质量 , 同 时 给 家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
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的进展发表时间:2009-12-16T16:48:37.65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8期供稿作者:陈世新[导读] 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陈世新 (桂平市中医医院 537200)【中图分类号】 R25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28-0014-02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综述脑血管病是当代人类死亡的三大原因之一。
其中缺血性中风的发病与出血性中风相比约为3:1。
用中医治疗缺血性中风,已取得一定的疗效和研究成果。
现将近年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分期分型治疗许多医家根据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发病过程及病机特点,分期分型论治。
赵钦波[1]将脑梗塞急性期分为风痰阻络、阴虚阳亢、阳亢痰热、肝风痰湿4型,分别以大秦艽汤合牵正散、镇肝熄风汤、羚羊角汤合星蒌承气汤 (先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导痰汤或涤痰汤加减治之;恢复期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肝肾阴虚、痰浊上泛、元气虚衰5型,分别以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杞菊地黄汤或大定风珠、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地黄饮子加减治之,观察42例,基本治愈20例,总有效率95.2%。
郑勇[2]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70例,分4型。
气虚瘀阻型选用黄芪、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桃仁、红花、地龙、川芎、牛膝;阴虚风动型选用龟板、代赭石、石决明.丹参、白芍、天冬、天麻、钩藤、菊花、当归、全蝎;气滞血瘀型选用丹参、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桑枝、牛膝、川朴、香附;痰瘀阻络型选用丹参、石菖蒲、天竺黄、天麻、钩藤、郁金、赤芍、法半夏、胆南星。
结果痊愈2l例,显效l6例,好转l9例,无效1l例,恶化3例,总有效率达80%。
黄承才[3]将8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分3型辨证治疗:肝阳上亢型(26例),用镇肝熄风汤加减,总有效率88.5%;风痰阻络型(28例),用导痰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88.9%;气虚血瘀型(26例),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总有效率93.3%。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c NE E J ) Hl s ( URNAL(F l EGRAT vE ME c NE( N cAR ( 一 C ) NT I Dl I ) DI) / ERE RovAs B cULAR Dl E E Apr 2 0 Vo 7 N0 4 s As I 0 9 i 1 .
2 2 疏 血 通 注射 液 . 疏 血 通 注 射 液 是 以水 蛭 、 龙 等 中药 为组 地
承 气 汤 合羚 羊 角 汤 加 减 ; 湿 阻 络 或 蒙 闭 心 神 证 方 用 温 脾 汤 合 痰
涤 痰 汤 加减 , 效 显 著 。 疗 杨 任 民 l 将 缺 血 性 中风 急 性 期 分 为 6型 : 虚 血 瘀 型 用 补 _ 2 气 阳 还 五 汤加 减 治 疗 ; 痰 上 扰 型 用 大 秦 艽 汤 、 正 散 等 加 减 治 风 牵
急 性 期 治 疗 的 现 状及 存 在 问题 综 述 如 下 。 1 中药 汤 剂 治 法
黄 选 华 _ 将 缺 血性 中 风 急 性 期 分 为 5证 : 阳暴 亢 证 给 调 J 肝
成 分 三七 皂 甙精 制 而 成 。 现 代 药 理 研 究 表 明 : 七 皂 甙 能 够 抑 三
脑 中 风 的 4 ~ 6 。 中 医药 治疗 本 病 具 有 广 阔 的前 景 , 挥 3 5 发 了 一 定 作 用 , 本 病 的 临 床 报 道 很 多 , 就 中 医 药 对 缺 血性 中 风 对 现
2 中药 制 剂 治 疗
近 年来 随着 中 药 药 理 研 究 的 不 断 深 入 和 制 剂 工 艺 不 断 提 高, 中药 有 效 成 分 被 提 取 , 制 成 复 方 制 剂 , 泛 应 用 于 中风 的 或 广 治疗 和 预 防 , 得 了 一 定 的效 果 。 取 2 1 血 塞 通 注射 液 . 血 塞 通 注 射 液 是 由 中 药 三 七 提 取 的 有 效
基于扶阳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扶阳法探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蒲艳华翟阳周家谭莫雪妮张志伟廖乃彬陈炜来源:《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24年第06期*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060844);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0GXNSFAA297270)第一作者简介:蒲艳华(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防治研究。
△通信作者:陈炜,E-mail:*******************摘要:缺血性脑卒中(IS)属中医中风范畴,是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临床类型,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
扶阳法治疗疾病独具特色,强调阳气是人生命的根本,扶助人体阳气对治疗中风至关重要。
扶阳法治疗IS主要通过抑制炎性反应、抑制细胞自噬、抑制铁死亡、抗氧化应激、抗神经细胞凋亡、促进脑血管新生等作用机制,缓解IS。
查阅文献显示扶阳法治疗IS应用广泛,且运用扶阳单味中药、扶阳复方中药、扶阳外治法治疗IS疗效确切,能更好地促进IS功能恢复。
现归纳近些年来中医药运用扶阳法治疗IS的研究进展,以期为IS的防治与下一步研究提供重要思路。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扶阳;单味中药;复方中药;外治法;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4)06-0096-05缺血性脑卒中(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引发缺血性软化或坏死,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1]。
IS在中医学中属“中风”范畴。
IS占所有中风的75%~80%[2],IS发病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其明确的危险因素[3],以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不利为临床主要症状。
IS病人大多病情复杂,在疾病稳定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以及后遗症[4],是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负担[5]。
近些年,中医药运用扶阳法积极探索和研究IS的治疗,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研究进展
而其症各 别。 虚 为 中风 之 根也 , 中 具体应用 。 ” 惟
风病 由于虚久下虚上实 , 阴不制阳 , 阳
化 , 出 现 半 身 不 遂 、 语 謇 涩 或 不 洋等 认 为痰瘀是缺 血性 中风重要 的 1 , 而 言 5g赤芍药 2 , 0g 大黄 1 , 5g水蛭 1 , 5g
语、 口舌喁斜 及偏 身麻木 等 临床表 现 , 病理环节 。杨 晓颖 等 认为痰 热腑实 胆 南 星 1 , 4 5g 全瓜 蒌 1 , 5g 钩藤 1 , 5g 葛
前景广 阔 , 将 近几 年 中 医药 治疗 缺 濡 , 现 脑髓 、 肢体失去 濡养 而 出现 一系列 全瓜 蒌各 3 ) 水 煎服 , 1剂 , 、 0g , 日 早
血性 中风的现状综述如下 。 1 病 因 病 机
பைடு நூலகம்
痴呆 、 半身不遂 等症状 。因此 , 肾虚气 晚分 服 ; 虚 血 瘀 型 , 宜 滋 阴 活 血 , 阴 治 弱 、 血阻 络 当是 缺血 性 中 风 的重要 方用 滋 阴 活血 法 方 ( 物 组 成 : 首 乌 瘀 药 何
1 , 参 1 , 参 1 , 膝 l , 5g玄 0g 丹 5g 牛 5g 当
缺血性中风 多是在 内伤积损 的基 病机 。 础上 , 因劳逸 失 度 、 志 不遂 、 酒 2 辨 证 论 治 复 情 饮 饱食 或外 邪侵 袭 等触 发 , 引起 脏腑 阴
归 1 , 花 1 , Og红 0g 郁金 1 , 0g 石菖蒲 1 5
现代 医学 缺血 性 脑血 管 病范 畴 , 括 多为年老体衰 , 包 肾精 不足 , 精血 日趋 亏 早 、 分 服 ; 热 腑 实 型 , 宜 化 痰 通 晚 痰 治
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活血法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研究进展崔俊波 陈宝贵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301700) 缺血性中风(Ischem ic stroke,IS)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等。
瘀血作为IS最重要的病理因素,贯穿病变的始终,是决定病势轻重、进退、预后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
现代病理学认为[1]:脑缺血后血凝块形成氧合血红蛋白及凝血酶,对血管具有直接毒性,可致脑血管痉挛。
早期即形成细胞毒性和�或血管源性脑水肿,压迫脑髓。
启动缺血后“级联反应”,产生直接的危害。
沈思钰等[2]认为:活血化瘀法为IS坏死、软化和恢复期的首选治疗方法。
李奎生[3]认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IS最有效的首要法则,且应用愈早愈好,并且要贯穿整个治疗过程的始终。
孙丽红[4]通过对古今大量中风方药的文献研究,进一步阐明血瘀致病是中风理论体系的重要学术理论,活血化瘀法是治疗中风病的重要法则。
近几年来,应用活血法治疗IS,疗效显著,现综述如下:1 益气活血法 侯群等[5]对47例脑动脉硬化及63例IS 患者,观察脑络通(黄芪、川芎、丹参、脑脉宁、甲基橙皮甙及维生素B6)治疗前后不同时间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
结果:脑动脉硬化组显效率30%,有效率64%;IS组分别为27%和68%。
杜金行等[6]用通心络(人参、全蝎、蜈蚣、蝉衣、水蛭、地鳖虫、赤芍)加血栓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塞33例,对照组仅用血栓通注射液,结果:治疗组基本痊愈和显著进步率达60.6%,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35.5%、71.0%。
何华[7]将椎-基底动脉系T I 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应用中风先兆丸(太子参、何首乌、水蛭、全蝎、天麻、胆南星、大黄、决明子),对照组66例应用阿司匹林片、洛伐他汀片,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椎-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
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与本组治疗前及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进展
[ 2 1 ] 赵华云,王文会 ,郎江明,等 . 参七汤对冠心病
支 架植入 术后再 狭 窄的影 响和 机 制探 讨 [ 1 ] . 中 西 医结合 心脑 血 管病 杂志 ,2 0 0 9 ,7( 4 ):3 8 2 —
3 8 4 .
长 因子表达的影响 [ I ]. 时珍 国医国药,2 0 0 9 ,
2 0( 2):2 7 7 — 2 7 8 .
[ 1 3 ]罗德生,郑红花 ,李映红,等 . 川芎嗪 抗血管 紧
张紊 Ⅱ 诱 导 的 离体 培 养血 管平 滑肌 细胞 增 殖 的 实
[ 2 2 ] 朱立友 ,闫瑞 ,杨振伟,等 . 丹红通脉胶囊预防
实用中医药杂志 2 0 1 3 年5 月 第2 9 卷5 期( 总第2 4 4 期)
O URNAL OF P R AC T I CAL T RAD1 TI ONAL C HI NE S E MEDI C I NE 2 O 1 3 . V0 1 . 2 9 N 0 . 5
冠 脉 支架 内再 狭 窄和 晚 期 血 栓 形 成 的 临床 研 究
验研 究 [ J ]. 时珍 国 医国 药,2 0 0 6 ,1 7( 3 ):
3 21.
[ 1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 0 0 9 ,1 5( 9 ):
6 8 2 -6 8 3 .
[ 1 4 ]张健,蔡 生业,姚成 芳,等 . 川 芎嗪对 P DG F —
与 临床 杂志 。2 0 0 7 ,2 6( 2):1 2 8 —1 3 0 .
[ 1 6 ] 任 玉芳,李方江,孙建经 ,等 . 丹参多酚酸盐对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血小板功 能的影响 [ I ] .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脑卒中的治疗研究进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所导致的病症。
脑卒中是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和健康的疾病,其主要表现为突发性头痛、麻木、语言障碍、肢体无力等症状。
传统的西医治疗方法主要以溶栓、手术和药物为主。
然而,随着对中医药的深入研究,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脑卒中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中药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治疗脑卒中有数千年的历史,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目前,已有多项研究证实了一些中药在脑卒中治疗中的有效性。
首先是丹参。
丹参是中国传统草药中的一种,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的作用。
多项研究表明,丹参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促进新生血管形成,减轻脑组织损伤。
其次是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是一种珍贵的中药材,具有抗氧化、抗炎、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
研究发现,冬虫夏草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减轻脑水肿,增加脑组织的神经元存活率。
此外,延胡索、红花、川芎等中药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这些中药均具有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祛风解表等功效,能够改善脑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恢复和修复。
二、针灸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针灸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被广泛应用于脑卒中的治疗中。
针灸治疗脑卒中通过在特定穴位刺激,调节脑血流、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脑组织的修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针灸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可使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明显改善,并能够减轻肢体无力、语言障碍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减轻脑卒中引起的吞咽障碍、抑郁症状等,并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减少脑组织的进一步损伤。
三、中医药联合西医治疗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中医药的辅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后遗症。
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与常规西医治疗相结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例如,一项研究发现,将中药与抗血小板药物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减少脑卒中的发生率及并发症,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治疗近况
一| 伸 ‘ 2 7 第 0 第 期 a 自 角 盘 0 年 2卷 4 ’ 0
—T , 0V. . o C 2 7o0o f M 0— 1 N4 2
o Io — o Io — o . … o o Io 一 。 .o ・o
l 文 献 综 述 ・ ・ j
蒌承气汤加减 ; 气虚血瘀 型用补阳还五汤加减 ; 阴虚风动
型 自拟 龟 甲熄 风 汤 。 亚 敏 刘 通 过 对 近 几年 中 医治 疗 缺
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 中医 4大疑难杂病之一 。本病 为 多发于中老年人, 占脑 血管病 发率的 8% 右。近 几年中 0左 医辨证 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 了较大进展 , 现将该 病的病 因病机及 治疗研究近况综述 如下 : 1 病因病机 有关中风的记载 , 始见于 《 黄帝 内经》 《 。 灵枢 ・ 刺节真
风 。周 庆 博 等 [ 认 为 : 毒 是 中 风 病 发病 的关 键 和 主 导 因 。 热
素, 而热、 瘀是热毒为害的共 同病理基础 。林心君等 ] 痰、
认 为 : 浊和 瘀 血 是 缺 血 性 中风 的 主 要 病 理 产 物 和 致 病 因 痰
2 3 中药制剂 论治 .
刺 五加 注射 液有 明显 降低全 血黏
果 : 有 效 率 治疗 组 为 9 .% 对 照 组 为 7 .% 总 31, 8 4 。2组 比较 有 统 计 学意 义 ( <. 5 。彭 华 等 [ 常 规 治 疗 基 础 上 加 P O0) “在
邪 论》 :虚 邪 偏 客 于 身 半 , 入 深 , 云 “ 其 内居 营 卫 , 卫 稍 衰 , 营 则邪 气 独 留 , 为 偏 枯 。” 出中 风 发 生 与气 虚 、 发 指 血瘀 有 关 。
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临床观察
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临床观察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临床观察中风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由于缺血或出血引起,常导致大脑功能不全。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进步,针对中风的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
其中,中药在中风康复期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的使用已经在临床实践中证明了一定的疗效。
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是一种中医药方,以温胆的理念为核心,采用温热的药物调理,旨在解决中风康复期患者风火痰阻的问题。
该方由菊花(10g)、川芎(10g)、桔梗(10g)、元参(10g)、白术(10g)、生甘草(5g)、一味珍珠粉(3g)等药物组成。
本次研究旨在观察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的临床疗效。
选取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
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记录各种生活指标,并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erg平衡量表评估康复效果。
观察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提高不显著(P>0.05)。
观察组治疗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些不良反应,如胃痛、恶心、呕吐等,但并不影响治疗效果。
通过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能够有效改善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平衡能力。
通过调理中风康复期患者的体质,加速康复过程,为中风患者恢复到正常生活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且缺乏对照组的随访观察,结果还需要进一步验证。
总之,温胆汤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风火痰阻证在临床实践中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治疗要点
缺血性中风的中药治疗要点中风是现代人们生活当中相对常见的疾病,这种病症的发病率和复发率都非常高,而且还有很高的致残疾率,已经成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杀手之一。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患有中风的人数大概在500万左右,在这500万人当中,缺血性中风占到了70%左右。
而中医药治疗对于缺血性中风有很好的疗效。
我们今天则探讨一下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一些要点。
一、缺血性中风的概念一般来说缺血性中风是由脑血栓直接导致的,也有可能是在脑血栓的基础之上形成的脑动脉堵塞或者脑梗塞。
突然出现的身体个别部位尤其是面部的偏瘫,或者是意识障碍。
一般情况下在男性群体中发病率较高,而且50岁以上的男性是重度发病人群,发病的时间多集中于休息时间,睡眠或静止时容易发生这种症状。
而且在发病的初期,有一些相对明显的症状,比如头晕或者是部分肢体麻木无力等。
另外,在血压较低时,发病率会更高。
二、缺血性中风的症状表现第一,患者一侧面部或者是一侧上肢下肢,突然感觉到软弱无力或者麻木,伴随流口水、嘴角歪斜等症状。
第二,突然出现吐字不清,说话困难的症状,或者听不懂别人说的话。
第三,突然出现摇晃症状,身体站立不稳,感到眩晕。
第四,少数人还会伴随有浅度或者中度的昏迷状况。
三、如何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利用中药治疗缺血性中风主要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是中药汤剂治疗,第二种是中药制剂治疗。
中药汤剂治疗主要分为四个类型,分别是急性期中风患者、缺血性中风患者、中风病急性期痰热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
对于急性期中风患者,药方为酒大黄10克、芒硝10克、竹茹15克、云茯苓12克、甘草6克、法半夏15克、陈皮10克、枳实15克、大枣6克。
对于缺血性中风患者药方为丹参20克、生黄芩40克、水蛭10克、当归15克、生山楂15克、生大黄6克。
对于中风病急性期痰热患者药方为生大黄18克、制胆南星15克、全瓜蒌15克、芒硝30克。
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药方为姜半夏10克、大枣10克、胆南星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甘草和人参各6克、橘红12克、茯苓30克、生姜3克。
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
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缺血性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发病因素是脑血管痉挛或阻塞,导致脑部受损。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缺血性中风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进步。
然而,即使是在治疗成功的病例中,许多患者仍然面临着失眠等症状的困扰。
为了探索缺血性中风后失眠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开始运用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方法。
加味归脾汤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由炙黄芪、炙白术、炙茯苓、秦皮、白芍、黄连、川寻、枳壳、炙甘草组成。
此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清热除湿的功效,被广泛应用于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失眠症状。
根据中医理论,中风后失眠与脾胃的功能紊乱有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能转化吸收水谷精气,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养分。
因此,脾胃虚弱会导致气血不足,影响脑部神经的正常功能,进而引发失眠等症状。
加味归脾汤中的黄芪、白术等成分能够增强脾胃的功能,提高消化吸收能力,从而改善失眠症状。
此外,中医治疗中风后失眠还注重穴位疗法的应用。
穴位敷贴是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恢复的目的。
常用的穴位包括风池穴、颔强骨穴、百会穴等。
按摩这些穴位有助于缓解精神压力,放松身心,进而改善失眠症状。
在临床实践中,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一些脑血管疾病后出现失眠的患者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项小规模研究调查了50名缺血性中风患者。
他们被随机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接受了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的中医治疗,另一组则接受常规治疗。
治疗周期为4周。
结果显示,接受中医治疗的患者在失眠程度、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方面均有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
虽然这项研究结果仅仅是一个初步的阶段,仍然需要更多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其有效性。
但这个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向,以便在中风后处理失眠问题。
针对缺血性中风后失眠患者的治疗,中医治疗方法是一个有前景的选择。
通过加味归脾汤加穴位敷贴来改善脾胃功能,调节气血运行,对于缓解失眠症状有一定的作用。
治疗缺血性中风推荐的中成药介绍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经络
注射用血栓通
➢用药注意: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后需及时救治。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物混合配伍。不得超
剂量、过快滴注或长期连续用药,连续用药不得超过15天,停药1-3天后可进行第二疗程。对人参和三七过 敏者禁用,出血性疾病急性期禁用;儿童禁用。
➢临床研究:现代研究证明其有抗血栓形成,保护脑神经,改善心脑血管,改善血流变指标的作用。多
瘫,舌色暗紫,舌苔白腻,且痰湿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内火证证候要素评分<10分。
➢治则治法:温阳涤痰,醒神开窍。 ➢中成药示范推荐:苏合香丸。 ➢临证备要:该证候多见于急性期,当以醒神开窍为其要,防止转成脱证,神志转清后可按中经络辨证
论治。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脏腑
苏合香丸
➢成份:苏合香、安息香、冰片、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檀香、沉香、丁香、香附、木香、乳香
遵医嘱。
➢临床研究: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安宫牛黄丸用于急性脑梗死昏迷患者能促使患者觉醒,减轻脑
水肿,改善神经功能;安宫牛黄丸治疗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及高热疗效好,安全性高。
贰 缺血性中风中成药推荐-中脏腑
苦碟子注射液 ➢成份:抱茎苦卖菜。 ➢适应证:活血止痛、清热祛瘀。用于瘀血闭阻的胸痹。证见:胸闷、心痛,口苦,舌暗红或存瘀
参附注射液 ➢用药注意:可能引起过敏性休克,发生后及时救治。不超剂量、过快滴注和长期连续用药(<20天
)。糖尿病患者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后使用。单独使用,禁止与其他药物配伍。
➢临床研究:现代研究证明参附注射液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可使肾上腺皮质系统达到稳态平
衡及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稳定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并能抑制外周血管痉挛,增 加冠脉血供,提高机体抗缺氧能力,提升脑灌注,且安全性较高。
中风病中医研究进展
中风病中医研究进展我国作为中风病高发地区,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中医药治疗中风病具有其特点和优势,历史上也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
总结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辨证分型研究、基本方加减治疗、针刺疗法等方面总结了近5年来国内中医药对中风病治疗、研究的进展情况。
在基本方加减治疗方面,本文进一步地从益气活血法,滋补肝肾法,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概括。
从研究现状看,中医药在本病的病机探讨和治法方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本病的防治水平。
今后应加强中医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研究,运用现代医学的先进设备与技术探求中药治疗本病的机理,并加强专方专药,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先进性。
标签:中风病;中医药疗法;辨证分型;针刺疗法中风是一种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疾病。
它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治愈率低等特点。
我国是中风病的高发地区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多数中风病患者经中西医治疗缓解后,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主要表现为:肢体僵硬,挛缩肿胀,神情抑郁甚至疼痛,失语等,严重危害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
中医药对中风的研究已经积累了数千年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特点和优势,临床工作者也对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
现就近5年来中医对中风的研究有关文献做一综述。
1辨证分型研究罗家祺分析了中风证候分布规律,对中医证型、血脂水平、心肌酶谱、血糖、C2反应蛋白与脑梗死之间关系进行研究。
实验研究结果是:在275例脑梗死患者中,风痰阻络型占51.2%,阴虚风动型占25.1%,这两个证型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气虚血瘀、痰湿蒙窍。
不同证型之间,心肌酶谱差异无显著性意义,C2反应蛋白、血脂水平(LDL)有一定差异,不同证型间血糖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脑梗死的中风患者以风痰阻络和阴虚风动型为主。
卢明等为适应中风急性期“紧急”的救治特点,将九型辨证标准(简称为“行标”)简化为阴阳类证辨证标准(简称为“简标”),并检测两法的一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研究进展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药治疗进展方基才安徽省桐城市中医医院231400关键词缺血性中风中医药疗法综述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和脑栓塞,属中医的/中风0范畴。
一份调查[1]显示,在经CT诊断的病例中,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比例在1.67B1和2.44B1之间,证实我国人群中脑卒中发病是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
所以,对缺血性中风的有效治疗意义重大。
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以西医内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为主。
中医曾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近10余年中医学对中风病的研究不断深入,中医药治疗缺血性中风病的机制得到进一步阐明,临床疗效也不断提高。
现概述如下,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中医学对缺血性中风机制的认识传统中医学认为,缺血性中风是由于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
其病因多为先天禀赋不足,积损正衰,烦劳过度,劳倦内伤,睥失健运,痰浊内生,五志所伤,情志过极,或兼外邪侵袭,痹阻经络。
其发作的常见诱因为气候骤变、烦劳过度、情志相激、跌仆努力、饮食不节等。
总之由于患者脏腑功能失调或气血素虚,加之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酒饱食、用力过度,而致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导致脑脉痹阻引起一系列证状。
其病机概而论之有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肝风、外风)、痰(风痰、湿痰)、气(气逆)、血(血瘀)六端。
此六端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发病[2]。
现代病因学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
由于缺血性中风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与微循环缺血有关的内皮因子的变化、与血栓形成有关的血小板活化因子含量的改变[3、4、5]与经脉瘀阻关系最为密切。
临床证候研究也发现气虚血瘀在该病的病因病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郭改会等[6]对170例中老年急性脑梗死证候特点分析发现,气虚和血瘀无论在中年或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发病中还是病理机制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郭氏将170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辨证分为2类9个证型,但大多数患者的症状表现有气虚血瘀的特点,因而认为脑梗死(缺血性中风)直接病机主要为血瘀脉络,而气虚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朱天民等[7]认为,正气耗损、脑脉瘀阻是脑梗死的病理环节,因此,在治法上,祛瘀通脉、补气活血应贯彻始终。
但在疾病的不同阶段要分期、分阶段辨证论治。
因此,血脉瘀阻作为缺血性中风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已引起绝大多数中医学者的重视,从而在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大量使用活血化瘀药物。
近有学者提出/缺血性中风属阴类证0、/中风乃杂合之病,必须用杂合之药0。
认为中风病致病因素多,病情复杂;发病后,病理生理更加复杂,加之颅脑生理功能的特殊性,其治疗必须具有完整性,要全方位采用各种给药途径,各种治疗手段,应用综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才能全面兼顾,提高疗效。
[8]中医药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1重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学的精髓。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脑髓神机受损[2]。
显然其病机中广泛存在着血瘀证,因此,大多数医家在治疗上不但重视辨证施治,还强调辨病施治。
针对缺血性中风病的血瘀证进行相应治疗。
由于医家们对辨病辨证的认识不同,有人以辨证分型为主辅以活血化瘀之剂;有的则以益气活血为主辅以辨证施治汤剂;有的则偏重于某一二个证型的认识而予以相应的治法方药施治;有人则在方药中兼顾各种兼证。
早在十多年前王永炎等[9]根据临床表现的不同,将100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分为风痰瘀血、痹阻脉络,风痰上扰、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等证型进行辨证施治,并配以丹参、赤芍、郁金组成的复方活血注射液治疗,有效率达80.0%,与单用辨证论治的疗效(62.5%)相比,有显著优势(P<0.05)。
郭氏[6]将170例脑梗死患者分成9个证型,主要采用有益气活血作用的通络熄风注射液或和低右静滴,根据不同证候辅以中医辨证论治汤药、对症西药及康复措施,治疗4周后,有效率89.58%。
并提出辨证治疗原则:¹均应强调活血化瘀。
º根据不同兼证配合不同治疗等。
方基才[10]将4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分为气虚血瘀、风痰阻络、痰热腑实三型辨证施治,辅以西药对症处理,疗效显著,有效率为90.86%,比单纯西药对照组(68.74%)明显为优(P<0.05。
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也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刘健等[11]观察到缺血性中风不同时期均有一定比例的阴虚血瘀证存在,并推断阴虚血瘀证是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故拟滋阴活血的/补阴通脑汤0治疗42例缺血性中风,取得较好的疗效,其治愈率33.3%,有效率71%。
北京等[12]地区6家医院曾联合进行蛭芪口服液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临床观察,发现益气活血中药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有效率达91.33%,治愈率达53%。
王萍等[13]以涤痰汤随证化裁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疗效明显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对照组,其有效率、神经功能改善率、血流变学参数改变程度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并认为缺血性中风的病机中痰、瘀、火为标,虚为本,辨证施治疗效优于单纯化瘀法。
陈尚书[14]将60例缺血性中风辨证分为两类6型,以自拟的益气活血通络补肾的活脑方(黄芪、桃仁、红花、丹参、地龙、当归、川芎、水蛭、葛根、路路通、黄精)随证化裁,治疔4周,有效率91.7%,比维脑路通对照组(66.7%)显著为优(P<0.01)。
叶志中[15]等认为以痰为本,痰瘀互结,痹阻络脉实为中风病的重要病机,因此在其发病初期应急投以祛痰通络之剂。
他们以胆南星、天竺黄、全瓜萎、远志、地龙、蜈蚣、全蜴、白花蛇舌草等组成祛痰通络之剂,治疗急性脑梗死63例,有效率92. 06%,显愈率65.08%,疗效显著。
冯桂贞[16]等根据任继学教授/血瘀水肿、津血外渗、化水生痰、毒自内生,水饮痰浊与瘀血互结,构成中风病急性期的病机核心,影响病惰的发展变化0的观点,以破瘀消水、化痰开窍为法立方,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有效率92.60%,显愈率53.70%,治疗前后的血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及P<0.01)。
陶庆文等[17]认为/痰0、/瘀0在中风病病机演变中起着关健作用,创涤痰祛风、化瘀通络、活络复遂的通脉复遂汤,并随证加减,治疗脑梗死42例,显愈率88.3%,且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显示了良好的疗效。
名老中医张柏礼教授辨证治疗中风病,善用活血通络、祛风除湿、祛湿清热、平肝熄风四法,每有奇效[18]。
上述各家虽然在辨证立法上各有侧重,但均取得满意疗效。
总之,在对缺血性中风的治疗中,既注重合理的辨证,又重视中风病病机中的共同点,实行辨病治疗与辨证施治相结合,均能取得良好疗效。
2中成药复方制剂的广泛应用认识到缺血性中风病机演变过程中的共同点,如血瘀证,并按中风病症的主要病机证型归类,根据主证组成复方成药制剂,进行治疗,可以简化治疗方案。
近年来,各地运用中药复方制剂治疗缺血性中风越来越多。
组方原则仍以活血化瘀为主,并综合考虑风、火、痰、瘀、毒诸多因素。
名中医石学敏在总结历代医家经验的基础上,研制出化瘀通脉注射液(川芎、降香、当归等组成)。
天津中医学院一附院韩艾[19]以该注射液治疗脑梗死270例,并以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90例为对照组,疗程30d,观察治疗前后血流变学和凝血酶的变化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90.37%,优于对照组的78.89%。
2组的血流变学、凝血酶治疔前后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血黏度低切、高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PT、A PT T及T T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 <0.01),阎惠霞[20]等以丹参通脉胶囊(丹参、当归、桃仁、红花、赤芍、水蛭、太子参、龟板、黄连、酸枣仁、全蝎、蜈蚣)治疗176例脑梗死,有效率达92.05%。
范吉平[21]等以疏血通(水蛭、地龙等提取)注射液治疗38例,有效率88. 46%,并且治疗前后中风病临床症状积分、中医血瘀证证候学积分均显著降低。
朱仁祥等[22]用步长脑心通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148例,对照组丹参注射液治疗42例,有效率分别为95.8%和77.3%,有显著差异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改善,治疗组也较对照组著(P<0.01)。
清开灵注射液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常用中药。
白文等[23]认为/风、火、痰0是中风急性期的主要病理改变,又根据现代研究认为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造成大量毒性病理产物聚积,形成/毒0,各种造成脑细胞损害的细胞因子亦为/毒0,故而借用清热解毒法治之。
以具有清热解毒,化痰安神作用的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急性脑血管病35例(包括缺血性、出血性,其中大部分为缺血性),观察毒性细胞因子T NF -2等下降,较脑复康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或P< 0.01),显示更好的疗效。
蔡业峰等[24]以名老中医任继学的经验方中风回语丹(石菖蒲、川芎、郁金、酒黄连等组成)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失语症30例,与对照组复方丹参注射液+百路达+藻酸双酯钠治疗80例(治疗组为对照组药加中风回语丹),2组临床疗效相近,分别为60.00%和53.33%,但对失语疗效分别为86.67%和73.35%,有显著差异。
可见中成药复方治剂,在治疗缺血性中风中合理运用也能取得良好疗效。
3中药有效成分或单体制剂的应用及其研究随着现代中药制剂工业的发展,将许多中药提取有效成分制成新型制剂,运用于临床,取得了更好的疗效。
闽连秋等[25]的研究发现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脑梗死临床疗效确切(有效率88.8%),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调节载脂蛋白可能是其重要的作用机制。
川芎嗪(四甲基比嗪)是从川芎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临床应用已久,目前仍在广泛应用。
马玉兰等[26]将52例急性缺血性中风随机分为黄芪注射液加川芎嗪治疗组和川芎嗪治疗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2例,2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7.3%,有显著差异(P<0.05)。
证明川芎嗪有较好的疗效,而与黄芪注射液合用,效果更佳。
分析其作用机制为川芎臻能透过血脑屏障,增加脑栓塞后脑血流量和脑缺血后再灌注低血流量,并有抑制血浆中T G、TXB2含量,使TXB2/PGL2恢复相对平衡和清除自由基作用。
故川芎臻对缺血性中风的血脉瘀阻发挥重要的治疗作用,与黄芪同用则有协同和互补作用。
杨彩云等[27]通过实验证明,脑心通具有降脂、保护内皮功能及抗凝血作用。
还通过抑制MM P-3基因的表达,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起到积极的影响。
张世民[28]根据药理研究黄芪注射液可以增加脑血流量,保护血脑屏障,抗氧自由基,阻滞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恢复受损神经功能,葛根素具有改善微循环,改善高凝血症和高黏血症,并有广泛的B受体阻滞作用和改善脑与外周循环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