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基础

合集下载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件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及应用课件

路由器
中继器
调制解调器
网线的制作(以双绞线为例(选学 )
T568B标准连线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 1-橙白、2-橙、3-绿白、4-蓝、5-蓝白、6-绿、7-棕白、8-棕。
上网方式有哪些?
• 拨号上网 • 宽带上网 • 专线上网等
网络的功能(上网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
• 资源共享 • 网络通讯 • 分布处理
网络基础及应用
第一节 认识计算机网络
问题引入:
• 李方家里原来有一台计算机采用拨号方式进行上网,后来又买 了两台计算机和一台打印机,请你设计如何将三台计算机实现 同时上网和共用一台打印机。
ISP(网络服务提供商) ISP
调制解调器 调制解调器 路由器
打印机
PC
PC
PC
PC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处在不同地理位置且各自具备独立功能 的计算机,通过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互相连接起来,按照 一定的网络协议相互通讯,并能够实现资源(软件、硬件 )共享的系统。
广域网(WAN )
几百公里到几万公里
可覆盖国家,甚至全世界
中国教育科研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网络的分类
拓扑结构:将网络中的计算机抽象为点,传输介质抽象为线,而形 成的网 络几何形状。 按网络的拓扑结构分类,可以分为星型,总线型、环型,网状型, 树型等
总线型
星型
环型
树形型
网状型
思考与练习题 P110—P111
一、选择题(1-8) 二、判断题(1-8)
传输介质:网络 网络传输介质 介质是指在网络中传输信息的载体,常用的传输介质分为有线传输介质 通信协议 网络 介质 和无线传输介质两大类。

信息技术高考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考基础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考基础知识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不仅在工作中,信息技术也成为高中生参加高考时必备的基础知识。

了解,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还能够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

本文将从计算机基础、网络基础和互联网应用等三个方面介绍信息技术高考的基础知识。

一、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基础是信息技术高考中的重要部分。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例如,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负责执行指令和控制计算机的操作;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等;硬盘则是用于保存长期存储的设备。

理解这些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其次,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

例如,Windows操作系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操作系统之一,学生需要了解其界面和基本功能,以及如何进行文件管理和系统设置等。

此外,了解一些常用的办公软件,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等,也是信息技术高考必备的知识。

二、网络基础网络基础是信息技术高考中的另一个重要部分。

首先,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例如,局域网用于连接同一个区域内的计算机,广域网则可以连接不同地域的计算机,而互联网则是全球范围内的网络。

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其次,学生需要了解常用的网络协议和技术。

例如,TCP/IP协议是互联网的核心协议,HTTP协议用于在Web浏览器和Web服务器之间传输数据。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基本知识,以及应对网络攻击的基本方法。

三、互联网应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互联网应用成为了信息技术高考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学生需要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领域。

例如,电子邮件是互联网最早的应用之一,它使得人们可以通过电子方式发送和接收邮件;在线购物则是互联网最受欢迎的应用之一,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各种商品和服务。

此外,学生还需了解互联网的搜索引擎和社交媒体等应用。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知识

高中信息技术网络安全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在线学习、社交娱乐到金融交易,我们几乎在网络上完成了各种重要的活动。

然而,伴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对于高中生来说,了解网络安全的基础知识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还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数字化社会。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网络安全。

简单来说,网络安全就是保护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以及其中的数据不受偶然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保障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网络攻击是网络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

常见的网络攻击方式有很多种,比如病毒攻击。

病毒就像是网络世界中的“传染病”,它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如下载的文件、外接的 U 盘等,悄悄潜入我们的电脑或其他设备,然后破坏系统、删除文件,甚至窃取我们的个人信息。

还有一种常见的攻击方式是黑客攻击。

黑客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试图突破网络系统的防护,获取系统的控制权或者窃取有价值的信息。

比如,他们可能会利用系统漏洞,或者通过网络钓鱼的方式,诱骗用户提供账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另外,网络诈骗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骗子们会利用网络的虚拟性和隐蔽性,编造各种谎言来骗取钱财。

比如,他们可能会冒充银行客服、公安机关等,让受害者陷入恐慌,从而按照他们的指示进行操作,导致财产损失。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免受这些网络威胁呢?首先,要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不要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不要轻易下载不可信的文件。

在网上购物或者进行其他涉及金钱交易的活动时,一定要确认网站的安全性,比如查看网址是否正确、是否有安全证书等。

其次,设置强密码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强密码应该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不少于 8 位。

同时,不要在多个网站使用相同的密码,以免一个网站的密码泄露导致其他网站的账户也受到威胁。

另外,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也是必不可少的。

软件开发者会不断发现并修复系统和软件中的漏洞,通过及时更新,我们可以有效地防止黑客利用这些漏洞进行攻击。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浙教版2019)-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教案(表格式)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浙教版2019)-网络基础-网络拓扑结构-教案(表格式)
环型拓扑结构(Ring Topology):特点:每个节点与相邻节点直接连接,数据沿环路传输。优点:数据传输稳定,无冲突。缺点:扩展性有限,故障节点会影响整个环。应用场景:小型局域网或传感器网络。
树型拓扑结构(Tree Topology):特点:多个星型拓扑结构通过集线器或交换机连接形成树状结构。优点:具有星型和总线型拓扑结构的优点,易于扩展。缺点:复杂度较高,中心节点故障会影响整个分支。应用场景:大型企业网络、学校网络等。
提升学生对网络设计和管理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设备
课本教材
学生练习素材
教学重点
网络拓扑结构的定义和分类。
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设计和实现简单的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教学方法
讲授法、任务驱动法、演示法、体验探究法等。
讲授理论知识,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结合实例,演示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设计和实现过程。
编写代码示例,展示网络拓扑结构的应用和配置方法。
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网络拓扑结构的理解和掌握。
授课教师:审阅签名: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内容
时间分配教学方法
课前导入
课前导入:介绍网络拓扑结构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和应用场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案
(首页)共3页
课程
《网络基础》
一体化理论
章节(课题)及内容
网络拓扑结构
班级日期
高一
2024.03
授课方式
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课时
1
作业题数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大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大全

高中信息技术知识点大全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高中学生而言,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知识非常重要。

本文将全面概括高中信息技术的知识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学科。

一、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 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输入输出设备等多个组成部分构成。

其中,CPU是计算机的核心,内存用来存储数据和程序,硬盘用来长期存储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交互。

2. 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计算机中使用的最基本的数字系统为二进制(0和1)。

了解二进制与十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对于理解计算机内部存储和计算原理至关重要。

3. 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是将多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的技术。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概念。

二、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1. 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向上层应用程序提供服务。

了解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用户界面操作方法。

2. 编程语言编程语言是用于编写计算机程序的一组规则和符号。

高中阶段可以学习一些常见的编程语言,如Python、C++等,了解它们的基本语法规则和常用的编程技巧。

3. 数据库数据库是用于存储和管理大量结构化数据的软件系统。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操作,包括数据表的创建和查询、数据的插入和删除等。

三、信息安全与保护1. 密码学基础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加密和解密的科学,应用于信息安全领域。

了解常见的加密算法和密码学的基本原理,例如对称加密算法、非对称加密算法等。

2.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保护计算机网络和网络信息系统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窃听和更改的技术、措施和方法。

了解网络攻击的类型、防范措施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工具,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

3. 隐私保护隐私保护是保护个人隐私信息不被滥用和泄露的措施。

了解隐私权的概念、法律法规以及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信息技术教案 / 高中信息技术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高中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iso分层下三层·物理层的功能:电压水平,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物理接口·网络层协议有很多种,最常见的网络层协议主要有ip,ipx,beui是不可路由协议·传输层的基本功能:分段上层数据,建立端到端连接,将数据从一端主机传送到另一端主机,保证数据传输稳定性tcp/ip· ip数据包如tcp包包含5个元素:协议号,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目的端口。

· tcp/ip环境中端口共有65535个端口号,其中1024个端口号默认提供系统和一些经典应用层协议使用。

· tcp/ip特点:三次握手,差错检测,面向连接,速度慢,有顺序号和确认号。

upd速度快· icmp种echo request由ping产生,主机可通过它检测网络的可达性,echo reply 表示该节点可达。

· a类地址从1-126,1600个地址;b类地址128-191,65534个地址;c类192-223,254个地址。

· ipx特点:地址结构10个字节,接口的mac地址是逻辑地址的一部分;多种封装格式;路由协议rip,服务广告sap;netware客户机通过gns请求服务器。

· ip报文结构:ip报文头部中包含代表最小延迟,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等信息· ip报文头部identification字段用来唯一标示每一纷数据报文;通常ip报文头部为20字节长。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人教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2. 掌握常见的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的使用方法;3. 理解网络通信协议的作用和实现原理;4. 能够使用常见的网络工具进行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5.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网络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发展历程1.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1.3 网络通信的基本要素和特点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结构2.1 五层网络体系结构模型2.2 网络设备的功能和应用3. 网络传输介质和网络设备3.1 有线传输介质: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3.2 无线传输介质:无线局域网、蓝牙、移动通信网络3.3 常见的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网桥4. 网络通信协议4.1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协议族4.2 IP协议、TCP协议、UDP协议的特点和作用4.3 ARP协议、ICMP协议、HTTP协议的应用5. 网络工具的使用5.1 Ping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2 Tracert命令的使用和原理5.3 Wireshark网络抓包工具的使用和分析6. 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操作6.1 常见的网络故障类型和排查方法6.2 网络配置和连接的操作方法6.3 网络安全意识的培养和网络攻击的防范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实例分析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 手把手教学,引导学生亲自操作常见网络设备和使用网络工具,培养实际应用能力;3. 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共同解决网络故障排查和网络配置问题。

四、教学过程1. 网络概念及分类1.1 通过例子介绍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分类;1.2 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和日常应用场景。

2. 五层网络模型2.1 讲解和演示五层网络模型的结构和各层的功能;2.2 利用实例演示数据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传输过程。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和功能。

掌握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特点。

了解网络协议的概念和作用,熟悉 TCP/IP 协议簇。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解决网络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提高合作学习和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增强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和功能。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TCP/IP 协议簇。

2、教学难点网络协议的工作原理。

如何让学生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实际中遵守网络道德规范。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网络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4、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简单的网络配置和连接实验,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网络应用场景,如在线购物、社交网络、远程办公等,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兴趣,提问学生对网络的了解程度,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计算机网络基础。

2、知识讲解(20 分钟)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向学生解释计算机网络是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包括硬件(服务器、客户端、传输介质、网络连接设备等)、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协议、应用软件等)和资源(数据、软件、硬件等)。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分布式处理、提高可靠性、负载均衡等。

3、网络拓扑结构(15 分钟)介绍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网状型。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课例《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小组合作等方法,教师讲解网络的基本知识,设计一些
教学策略选 基本的网络故障;让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自己利用计
择与设计 算机查看帮助,自己动手进行实践解决该问题。注重培
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
动手能力。做到学以致用。
在本节知识中教师可创设网络实验环境,引导学生
在多作中掌握网络应用的技能,理解操作背后的技术原
学生对于网络的理解很片面,只是单纯地认为网络 学生学习能
就是 Internet,网络就是能够上网等。对于本节课他 力分析
们比较陌生,学生应该集中注意李,仔细听讲和观察教
师的讲解与演练。学生可以分组进行学习,互相学习,
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查看帮助解决相应
的问题。
本节课主要采用情境创设、举例说明、讲练相结合,
(4)通过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网络环境的优势 与不足,认识到既要积极利用网络、也要增强安全使用 网络的意识,懂得安全使用网络的相关技术方法。
例如:列举-些网络信息泄露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原因。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帮 助学生掌握防范网络安全问题的基本方法,在理性层面 形成安全使用网络的意识,养成安全使用网络的行为习 惯。
4、网络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
难点:1、常用网络设备的功能;
2、网络协议的功能与作用;
3、如何解决基本网络故障。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概念和发展历程;
(2)了解常用的网络设备功能;
教学目标
(3)学会使用网络命令查询网络及设备的工作状
态;
(4)学会解决基本的网络故障。
2、过程与方法:
展开,引强生合理使用网络、解决简单的联网问题。

网络基础模块单元1——网络基本概念教学建议

网络基础模块单元1——网络基本概念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教学*********************14中国信息技术教育网络基础是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中第二个选择性必修模块,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从网络应用表层,深入到网络工作的原理及本质。

这个模块的教学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核心概念,了解最常用的网络设备的功能,并可以多种方式查询其工作状态;认识新兴的物联网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能够用网络解决现实问题并具备网络应用安全意识。

它包括“网络基本概念”“网络协议与安全”“物联网”三部分,其中,网络基本概念是本模块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学好后续内容的前提。

● 网络基本概念分析网络基本概念的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网络的结构、类型、特征及演变过程;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常见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理解影响网络传输质量的主要物理因素;描述网络拓扑及不同类型网络的主要特点等。

网络基本概念部分在教学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①偏重理论,内容相对枯燥;概念相对零散,专业术语比较抽象;概念之间逻辑关系需要梳理。

②从宏观上对网络基本概念进行阐述,很多内容学生无法在现实中接触到,实践机会相对较少。

③网络技术发展迅猛,导致相关概念的描述存在差异,不同版本的教材对同一问题的说法也有差异,容易造成学生的困惑。

●网络基本概念中蕴含的学科核心素养本部分内容的教学要以形成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以知识技能为载体,以真实情境为环境,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任务,以开展项目式学习为途径。

网络基本概念的学习既强调信息意识和计算思维的培养,同时也渗透了诸多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的要素。

下表显示了其对应关系。

●网络基本概念教学项目设计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的枯燥感,教学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

信息收集、分析整理、小组合作、交流分享、实践研究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相对轻松地实现学习目标。

例如,“校园网网络构成研究”项目要求学生通过线上线下融合式学习,开展实践探索,了解网络的结构、类型、特征及演变过程,学习常见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等内容。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课件 沪教版选修3

高中信息技术 网络基础知识课件 沪教版选修3

1 2 A类 0 12 B类 10 123 C类 110 1234 D类 1110 12345 E类 11110
8
9 主机地址(24 位) 16 17 主机地址(16 位) 24 25
32
网络地址(7 位) 3
32
网络地址(14 位) 4 网络地址(21 位) 5 多点广播地址(28 位) 6 实验保留地址
10.2.3 无盘工作站网 • 无盘工作站顾名思义就是没有硬盘、软驱, 基于服务器网络的一种结构,无盘工作站 利用网卡上的启动芯片与服务器连接,使 用服务器的硬盘空间进行资源共享。
10.3 共享数据
10.3.1 设置文件夹共享 • 1.设置共享文件夹 • 打开桌面上的“我的电脑”,在其中任意 选择一个文件夹,右键单击“文件夹”, 选择快捷菜单“共享和安全”。 • 在弹出“文件属性”对话框中,选择“在 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夹”,确认后,在文 件夹下出现一个手形。
第10章 网络基础知识 10章
【本章概述】 计算机发展已经网络化时代,学习者应该在学习上树立 建构“网络平台”意识。本章是网络应用的基础部分, 主要介绍网络的功能、构成、分类、连接及数据共享, 通过Windows XP的设置,学会不同形式的网络连接与 设置的基本操作。
10.1 网络概述
• 10.1.1 网络的定义与功能 按照资源共享的观点,本书中将计算 机网络定义为:计算机网络是通过各种通 信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处于不同位置的多台 独立计算机连接起来,并在相应网络软件 的管理下实现多台计算机之间信息传递和 资源共享的系统。
7.IP地址 . 地址 • IP地址是Internet协议地址的简称,用作 Internet上的独立的计算机唯一标识 • 为了确保一个IP地址对应一台主机,网络地 址由Internet注册管理机构网络信息中心 NIC分配,主机地址由网络管理机构负责分 配。如图10-11所示,每个IP地址占用32位, 并被分为A,B,C,D和E五类。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整理
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则是学生们在信息时代中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以下是一些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的整理。

1. 计算机硬件
计算机硬件是计算机系统的物理组成部分,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便更好地使用计算机。

2.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软件,它管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友好的界面。

学生们需要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如Windows、Mac OS等。

3. 网络基础
网络基础是指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包括网络拓扑、协议、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

学生们需要了解网络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使用互联网和局域网。

4. 数据库
数据库是一种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它可以帮助用户高
效地存储、查询和管理数据。

学生们需要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如SQL语言、Access等。

5. 编程语言
编程语言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基础,它是一种用于描述计算机操作的语言。

学生们需要了解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和语法,如C语言、Java等。

6. 多媒体技术
多媒体技术是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处理和应用技术。

学生们需要了解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如Photoshop、Premiere等。

以上是一些高中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的整理,学生们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便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

同时,学生们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水平。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知识点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涵盖以下知识点:
1.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原理,包括中央处理单元 (CPU)、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软件。

2. 网络基础知识: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IP地址、子网掩码、路由器等。

3. 网页设计和开发:学习HTML、CSS和JavaScript等前端开发的基础知识,了解网页的结构和样式设计。

4. 数据库基础:熟悉数据库的概念和基本操作,学习SQL语言进行数据的增删改查操作。

5. 编程基础:学习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和逻辑思维,如Python、Java等。

6. 数据结构与算法:了解不同的数据结构,如数组、链表、栈、队列等,以及一些常用的算法,如排序、查找等。

7. 多媒体技术:学习图像处理、音频处理和视频处理的基础知识和技术。

8. 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了解网络中的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防护技术。

9.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学习使用Excel、Python等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并通过图表和可视化方式展示分析结果。

10.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了解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习使用一些常见的机器学习算法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基本内容,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日后深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高中会考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点1: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1.1 计算机的组成1.2 主机与外设1.3 中央处理器(CPU)的功能与工作原理1.4 存储器(内存)的类型与作用1.5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的种类与用途2:计算机软件基础知识2.1 操作系统:种类、功能与常见操作2.2 常见的办公软件(如Microsoft Office)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3 网络浏览器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4 图像处理软件(如Adobe Photoshop)的功能与使用方法2.5 数据库软件(如Microsoft Access)的功能与使用方法3:网络基础知识3.1 网络的组成与工作原理3.2 IP地址与端口号的概念与作用3.3 常见的网络协议(如TCP/IP)及其功能3.4 网络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基本概念与方法3.5 网络通信的常见问题与故障排除方法4:编程基础知识4.1 常见编程语言(如Python、Java)的特点与用途 4.2 变量、数据类型与运算符的概念与使用4.3 条件语句与循环语句的基本用法4.4 数组与列表的概念与应用4.5 函数的定义与使用5: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5.1 数据的备份与恢复5.2 密码学基础:对称加密与非对称加密的概念与原理 5.3 网络安全威胁与防范措施5.4 隐私保护的方法与注意事项5.5 法律法规与信息伦理概念附件:1:电脑硬件配置示意图2:常用软件的安装指南3:网络故障排除流程图4:常用编程语言的基本语法速查表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指对某一作品享有的独占性使用权,包括复制、发行、展示等权利。

2:隐私权: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控制与保护的权利。

3:数据保护:采取措施确保个人数据在使用、存储和传输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使用或更改的行为。

4:信息伦理:信息活动中的道德与伦理问题。

5:侵权: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包括侵犯著作权、商标权等。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

信息技术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一、信息技术基础1. 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信息的定义: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

信息的特征: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共享性、真伪性等。

2. 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技术革命:语言的产生、文字的发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应用、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3. 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通信、娱乐、学习、工作等。

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数据处理、模拟实验等。

4. 信息的获取信息来源的多样性:文献型、口头型、电子型、实物型等。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确定信息需求、选择信息来源、确定获取方法、获取信息、评价信息。

5. 搜索引擎分类:全文搜索引擎(如百度、谷歌)、目录搜索引擎(如雅虎、搜狐)。

搜索技巧:关键词的选择、逻辑运算符的使用(与、或、非)、强制搜索等。

6. 信息的评价从信息的准确性、客观性、权威性、时效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计算机系统1. 计算机的发展发展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内存、外存)。

软件系统: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程序)、应用软件(如办公软件、游戏软件)。

3.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

4. 操作系统功能:进程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

常见操作系统:Windows、Linux、Mac OS 等。

5. 计算机中的数据表示数制转换: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字符编码:ASCII 码、汉字编码(输入码、机内码、字形码)。

三、网络基础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功能定义: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会考试题(网络部分含标准答案)

高级中学信息技术会考试题(网络部分含标准答案)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网络部分)一、网络技术基础1、计算机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基本功能是( D )A、安全性好B、运算速度快C、内存容量大D、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2、在处理神州号宇宙飞船升空及飞行这一问题时,网络中的所有计算机都协作完成一部分的数据处理任务,体现了网络的( B )功能。

A、资源共享B、分布处理C、数据通信D、提高计算机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3、表示局域网的英文缩写是( B )A、WANB、LANC、MAND、USB4、计算机网络中广域网和局域网的分类是以(D )来划分的A、信息交换方式B、传输控制方法C、网络使用者D、网络覆盖范围5、广域网与LAN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B )。

A、采用的协议不同B、网络范围不同C、使用者不同D、通信介质不同6、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所特有的设备是( D )。

A、光盘驱动器B、鼠标器C、显示器D、服务器7、下列属于计算机网络连接设备的是( A)。

A、交换机B、光盘驱动器C、显示器D、鼠标器8、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中,抗干扰能力最强的是( A )A、光缆B、超五类双绞线C、电磁波D、双绞线9、计算机网络所使用的传输介质中,属于无线传输的是( C )A、超五类双绞线B、双绞线C、电磁波D、光缆10、下列设备不属于通信设备的是( C )A、路由器B、交换机C、打印机D、集线器11、负责网络的资源管理和通信工作,并响应网络工作的请求,为网络用户为提供服务的设备是( C )。

A、电脑公司B、工作站C、网络服务器D、网页综合分析题12、某学校校园网网络中心到1号教学楼网络节点的距离大约700米,用于连接它们间的恰当传输介质是:( C )A、五类双绞线B、微波C、光缆D、同轴电缆13、互联网计算机在相互通信时必须遵循同一的规则称为:( C )。

A、安全规范B、路由算法C、网络协议D、软件规范14、网络协议是支撑网络运行的通信规则,因特网上最基本的通信协议是( B )。

高一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无论是教育、商业还是日常生活,我们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应用。

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必修课程,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的机会。

下面将会介绍高一必修一信息技术的主要知识点。

1. 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

- 计算机的分类,如个人计算机、服务器、嵌入式系统等。

- 计算机的运算方式,如二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

- 计算机的存储和存储介质,如内存、硬盘、U盘等。

2. 计算机网络- 网络的定义和基本组成,包括服务器、客户端、路由器等。

- 网络的分类,如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等。

- IP地址和子网掩码的概念及其作用。

- 常用的网络协议,如HTTP、TCP/IP、FTP等。

3. 数据库- 数据库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如表、字段、记录、主键等。

- 数据库的分类,如关系型数据库、非关系型数据库等。

- SQ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删除等。

- 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化的原理和方法。

4. 网页设计- HTML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标签,如标题、段落、链接、图像等。

- CSS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属性,如颜色、字体、背景等。

- JavaScript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常用功能,如表单验证、事件处理等。

- 响应式设计的原理和方法,使网页在不同设备上都能良好显示。

5. 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概念,如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

-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手段,如病毒、木马、钓鱼等。

- 常用的防御措施,如防火墙、密码学、访问控制等。

- 个人信息保护的策略和方法,如密码强度、隐私设置等。

以上仅是高一必修一信息技术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们将能够对信息技术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掌握。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展,信息技术的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和演变,因此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新技术和新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网络技术精选

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网络技术精选

河南省高中信息技术会考网络技术精选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河南省的高中生来说,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不仅是学业的要求,更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技能。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中的网络技术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知识和实用的技能,下面让我们来精选一些重要的内容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谈谈网络的基本概念。

网络,简单来说,就是将多台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连接在一起,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交换。

这其中涉及到了计算机、通信设备、传输介质等硬件设施,以及网络协议、操作系统等软件支持。

IP 地址是网络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就像是每台计算机在网络世界中的“身份证号码”,用于标识网络中的设备。

IPv4 地址由 32 位二进制数组成,通常以点分十进制的形式表示,比如 19216811 。

而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IPv6 地址也逐渐得到了应用,它提供了更多的地址空间,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设备需求。

子网掩码也是网络中的一个关键概念。

它用于确定 IP 地址中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通过子网掩码,可以将一个大的网络划分为多个小的子网,提高网络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网络通信中,数据的传输方式主要有两种: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就像是在通话中独占一条线路,而分组交换则是将数据分成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

分组交换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但也可能会出现数据包丢失、延迟等问题。

网络拓扑结构是网络布局的方式,常见的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不同的拓扑结构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例如,星型拓扑结构易于管理和维护,但中心节点一旦出现故障,可能会影响整个网络;而网状型拓扑结构则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建设和维护成本也较高。

网络协议是网络通信的规则和标准。

TCP/IP 协议簇是目前广泛应用的网络协议体系,其中包括了 TCP 协议和 IP 协议等。

TCP 协议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而 IP 协议则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浙教版2019)-网络基础-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选修2(浙教版2019)-网络基础-物联网的相关技术-教案
传感器的选择应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确保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适用性。
数据处理方法:
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采集环境数据,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信息。
数据传输:将采集到的数据通过通信协议传输至数据处理平台,如云平台或本地服务器。
数据存储: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或云端存储中,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物联网架构:
物联网架构包括感知层、传输层、平台层和应用层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感知层:包括各种传感器、执行器和智能设备,用于感知和采集环境数据。
传输层:负责数据传输和通信,包括传感器网络、无线通信、云平台等技术。
平台层:提供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包括云计算、大应用,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农业等。
教案
编号:PTGZ-GY2024512流水号:06
(首页)共3页
课程
《网络基础》
一体化理论
章节(课题)及内容
物联网的相关技术
班级日期
高一
2024.03
授课方式
讲授与任务驱动相结合
课时
1
作业题数
1
拟用时间
40分钟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以下理论知识:
了解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原理。
掌握物联网中常用的通信协议和技术。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传统的互联网通信协议,在物联网中也被广泛应用于设备与云平台之间的通信。
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包括Wi-Fi、蓝牙、Zigbee、LoRa等无线通信技术,用于实现设备之间的无线连接和数据传输。
传感器网络技术:通过传感器网络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采集和传输,常用于环境监测、智能农业等场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7 6
应用层Application
表示层Presentation 会话层session 传输层transport 网络层Network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物理层Physical
处理网络应用
数据表示
主机间通信 进程间的连接
5
4 3
寻址和最短路径
介质访问(接入) 二进制传输
不同的连接策略
• 根据网络连接的用户数量、计算机数量和这 些用户所要求提供的服务等要求,网络连接通常 有两种: 1.对等网 2.服务器—客户机网络
• •
所谓对等网就是:在网络中,计算机是同等的,计算机能够访 问网络中其他用户所提供的资源,也能为网络中其他计算机提供资 源。对等网络常被称为工作组(workgroup)。
地面微波通信
• 两个地面站之间传送 • 距离:50 -100 km • 速率低,几百kb/s
地面站之间的直视线路
微波传送塔
地球
2.无线传输介质
(2)红外线 红外线通讯是一种廉价、近距离、 无线、低功能、保密性强的通讯方式。 (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 眼睛看不到的光线。可视范围以内,1米,速度快)
2
1
TCP/IP协议概述
TCP/IP协议叫做传输控制/网际协议,它是Internet国际 互联网络的基础。TCP/IP是网络中使用的基本的通信协议。 虽然从名字上看TCP/IP包括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和网际协议(IP),但TCP/IP实际上是一组协议, 它包括上百个各种功能的协议,如:远程登录、文件传输 和电子邮件等,而TCP协议和IP协议是保证数据完整传输 的两个基本的重要协议。通常说TCP/IP是Internet协议族, 而不单单是TCP和IP。TCP/IP协议是开放的,并且是不收 费的。
4.网状形结构
网状形结构没有特别的连接形式,它是最一般 化的网络构型,网状拓扑是大型网络的基本构型。 网状型结构又称作无规则结点之间的连接,是 任意的、没规律的。网状拓朴主要优点是系统可靠 性高,结构复杂,必须采用路由选择算法与流量控 制算法,目前使用的远程拓朴结构均采用了网状拓 朴结构型。
下面是某个学校的校园网拓朴结构图,请 据此来理解校园网的构成:
1.3网络中的数据通信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 波形
v(t)
t (a) v(t)
模拟信号
t (b)
数字信号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波形
数据在计算机中是以二进制0和1的 方式来存贮的如A在计算机中的是以 01000001来存贮的
A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
俗称“猫”
信息的交换方式
(1)报文交换 电报系统 (2)线路(电路)交换 传统电话 (3)分组交换 Ip电话
2.服务器--客户机网络(server-Client networking)
与对等网相比较,服务器--客户机网络可以提供组建大型 网络的能力,它能向用户提供更大量的资源和网络服务。
信息技术学业水平考试练习系统
服务器 192.168.0.35 学生机 192.168.0.40 192.168.0.41 学生机 学生机 学生机 学生机 192.168.0.42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以网络的规模的大小作为网络划分 依据
• 城域网(Metropolis Area Network,简称 MAN) 规模局限在一座城市的范围内,10~ 100km的区域。
• 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简称WAN) 网络跨越国界、洲界,甚至全球范围。 目前局域网和广域网是网络的热点。局域 网是组成其他两种类型网络的基础,城域 网一般都加入了广域网。广域网的典型代 表是Internet网。
3)蓝牙(Bluetooth)通讯技术能在有效通讯半径范围 内(一般不超过10米,速度慢)实现单点对多 点的无线数据和声音传输,无角度和方向性限 制。
• 组网解决的问题3:选择什么网络连接设备?
◎双机互联
三、网络中的连接设备
如果要将同一房间中的两台计算机连成网络,可以简单地用 点到点的对等网连接,如果两台计算机分散在一个城市或者一 个国家的不同地区,可以使用调制解调器(modem)实现连接。
为了衡量数据在网络传输时的速率高低,采 用“比特率”(单位:比特/秒,b/s或bps) 作为单位来度量。比特率反映了一个数据 传输系统每秒内所传输的作息量的大小。 1T=1024G 1G=1024 M(兆) 1M(兆)=1024K
(1)双绞线(通常所以的网线)
可分为非屏蔽双绞线(UTP)和屏蔽双绞线 (STP)
中继器 (复制信号,保持数据信号的完整性)
共享传输介质,数据广播到所有端口; 集线器 缺点是传输率低,容易造成堵塞,存在 安全隐患。 网络中的 连接设备: 交换机 共享传输介质,数据传送到目的端口; 传输率较高,安全性能好。 路由器
路由器的主要用途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 连。路由器综合使用了硬件和软件,将数据 从源点“路由”到目的点,即为数据指明从 源点到目的点的一条该走的道路。
¢ Ë · Í ¶ Ë â Ï ¹ Ë ä È Ê ë â µ ¹ ç × ª » LED â Ð ¹ Å º Å PIN
Ó Ê ½ Õ ¶ Ë
â µ ¹ ç × ª »
ä ³ Ê ö
光导纤维结构与原理示意图
◎ 不同的传输介质相应的连接器也不同
RJ45连接器 BNC连接器(细) AUI(粗缆) (适用于“双绞线”) (适用于“同轴电缆”)
网络协议
协议是通信双方遵守相同的规则.在网络上的计算机之间交 换信息也有一些规则和约定,这就是网络协议
• 在局域网中通常用 • NETBEUI、IPX/SPX、TCP/IP三种协议
OSI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OSI模型,即开放式通信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Systems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提出的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 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简称OSI,有7层。
学生机
服务器:实际上是一台处理能力比较强的计算机,服 务器上运行的是网络操作系统(简称NOS,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网络中可以包含不同类型的、具 有专门用途的服务器,如WEB服务器、打印服务器、邮 件服务器等。
客户机:网络中,能够享用服务器所提供服务的计算机。
服务器--客户机网络的优点在于网络提供了对资源 的集中控制,它能使用户更容易找到资源。 缺点是需要有专用的服务器和在其上运行的网络操 作系统。
光纤尾线接头 (适用于“光缆”)
根据不同的连接器,网络接口适配器 (俗称“网卡”)也不同。
网卡-RJ45连接器
网卡-BNC连接器
网卡-光纤尾线接头
2.无线传输介质
无线传输介质包括微波、红外线、无线 电波、激光等。
(1)微波:就是频率较高的电磁波。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微波通信有两种主要的通信方式:地面微波通信和卫星微波通信。
B、防火墙C MODEM (调制解调器)俗称猫 D路由器
• 组网解决的问题4:选择什么网络拓扑结构?
四、网络的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中,网络设备之间的连接方 式称为网络拓朴(network topology)。
网络拓朴图中忽略了网络连线的长度,只考 虑结点的顺序和位置,是网络的一种简化描述。 根据计算机网络的拓扑(Topology)结构可以 分为总线形结构、星形结构、环形结构、网状形 结构等
• 组网解决的问题2:选择什么传输介质?
二、网络的传输介质
传输介质是计算机网络的组成部分。它 们就像是交通系统中的公路,是信息数据运 输的通道。网络中的计算机就是通过这些传 输介质实现相互之间的通信。
各种传输介质特性是不同的,它直接影响通信的质量 指标,如:传输速率、通信距离和线路费用等。用户可以 根据自己对网络传输的要求和用户的位置情况,选择适合 的介质。
1.总线型结构:
总线形结构采用单线传输(或称总线)作为公共的传输通道,所有的节点都 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到总线上,总线两端安装了终结器。任何一个节点发 送的信息都可以沿着总线向两个方向传输,而且传输的任何信息都可以被所有连 接到总线上的节点接收到。 在总线型网络结构中所有的站点共享一条数据通道。总线型网络安装简单方 便,需要铺设的电缆最短,成本低,某个站点的故障一般不会影响整个网络,但 介质的故障会导致网络瘫痪。总线网安全性低,监控比较困难,增加新站点也不 如星型网容易。 总线型结构是最经济、最简单、有效的网络结构之一,具有频带较宽,数据 传送不易受干扰的特点,但由于总线结构是由一根电缆连接着所有设备,一段线 路断路将导致整个网络运行中断,而使其稳定性较差。所以,总线型网络结构现 在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
如果网络连接的用户数比较少,且要共享的数据、资源不多,用对等网就 可以了。
1.对等网(peer-to-peer networking)
对等网的优缺点
优点: (1)网络构建的成本较低、实现方便。 (2)不必额外购买专用的服务器主机。
缺点: (1)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提供共享资源的计算机负担会 增加。 (2)没有集中共享文件的地方,数据备份比较困难。由于 资源不集中,用户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源难度会增加。 (3)不同的计算机依靠不同的密码保护自己的资源,用户 要访问网络资源需要记住大量的密码。
中继器
复制信号,保持数据信号的完整性
共享传输介质,数据广播到所有端口; 集线器 缺点是传输率低,容易造成堵塞,存在 安全隐患。
交换机
共享传输介质,数据传送到目的端口; 传输率较高,安全性能好。
路由器
路由器的主要用途是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互 连。路由器综合使用了硬件和软件,将数据 从源点“路由”到目的点,即为数据指明从 源点到目的点的一条该走的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