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
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启示
( )台湾学校生命教 育的历史沿革 为台湾的主流教育。 一 生命 教育 的 历 史 发 端 于 美 国 。 在加州创建 “ 阿南达村”学校 ,开始 19 68年 ,美国的杰 ・ 唐纳 ・ 华特士 年 ) 为蓬勃发展 阶段
以 19 9 7年台湾 “ 教育 部”成 立 珍惜个人 自我生命 价值 ,到他人 、社
等 问题 E益 严 重 ,且 年 龄 层 也 逐 渐 下 l
虽然 台湾学者对生命 教育 内涵 的 育 的本质是一致的—— 即通过生命 教
3进 入 2 . 1世纪 以来为 较 完 整 成 熟 认识有所不、自杀 、不尊重 与伤害他人生命 的 阶段
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 ,台 育使人认识 生命 ( 包括 自己和他人 ) ,
侧重 ,体现出不同年级和年龄特点。
倡导生命 教育的思 想。随后 ,生命教 “ 生命教育 推广 中心”为标 志。台湾 会乃 至 自然 、宇宙生命的互动与伦理 育 的 实践 在全 球 得到 迅速 发 展 。但 “ 教育部 ”组织 有关专家 、学校规 划 关系等大生命 的省 思。如吴庶深 、黄 生命教育就个体本身而言 “ 生命教育 (feuao ) 1e dctn ”这一概念 《 i i 生命教育实施计划 》 ,设计生命教育 丽花认为,“ 名 称 起 于 17 9 9年 澳 洲 成 立 的 L e 课程 、编写 教材 、培 ̄l i f JN资等 。生命 是关 乎全人 的教育 ,目的在促进个人 i E uao et 。 台湾地 区学 校生命 教育 自 19 年开始针对全 台中学生实 生 理 、心理 、社 会 、灵 性 全 面 均 衡 之 d c i Cne tn r 98 教育 的兴起则有其 深刻 的社会背景 。 施 ,并得到 台湾各级 中等学校和辅仁 发展 ;就个体与外界的关系而言,是关 2 世纪 中叶台湾在经济与科技上获得 大学 、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 者 乎与他人、与 自然万物、与天 ( 0 宇宙主 了巨大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不 匮乏 , 的积极响应 和参与 ,引发了台湾对生 宰 ) 之间,如何相处互动的教育” 。 但精神及心灵却空虚贫瘠 ,尤其是青 命教育探讨的热潮。 少 年的一些 反生命行 为 ,诸如吸毒 、
台湾大专院校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启示_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_殷成洁
近些年来,一次次天灾人祸的发生使得人们对生命的无常和脆弱有了日益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大学校园投毒、自杀等恶性案件的增多,从昔日马家爵案、复旦投毒案到最近的台大毕业生张彦文情杀案,一个个鲜活生命的逝去在令人震惊和叹息的同时也引起海峡两岸有识之士特别是教育工作者的深刻反思,生命教育已成为两岸教育届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大陆地区自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生命教育的开端,特别是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生命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战略主题第一次出现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对生命教育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台湾地区从1997年开始推动生命教育,2001年台湾教育当局宣布该年为生命教育年,生命教育已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可谓方兴未艾。
以台湾大学孙效智教授为代表的一批热心学者们更是将生命教育提升为反转教育的根本理念,大力推动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开展,目前台湾对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呈现日益多元和不断深化的趋势。
一、生命教育的意涵及取向关于什么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海峡两岸学者的观点百花齐放,众说纷纭。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生命的复杂性和丰富性,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探讨保持开放的态度,重视对不同声音的倾听,用社会建构的观点,打开了一个个理解生命形式的视窗,共同建构了生命教育的意义共同体。
台湾生命教育计划和课程的主要负责人孙效智教授针对技术时代、功利时代、物质主义时代人的心灵失衡,提出“人生三问”,认为生命教育要解决生命的核心议题,即“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又如何能活出应有的生命”。
生命教育是以“人生三问”为核心所开展的生命觉察、探索与实践之旅。
[1]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追求的是人的身心灵、知情意的全面发展。
生命教育的推动主要贯穿这一理念,是台湾教育改革核心的重要内容。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启示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启示。
通过对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成功经验和教育方法的分析,提出了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强化学校与社会资源合作的三点启示。
最后强调了加强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重要性,提升教育质量并促进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启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合作,重要性,质量,发展1. 引言1.1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的特点台湾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认可和赞扬。
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台湾高校注重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素养。
在台湾的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中,不仅注重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加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通过开展各类素质拓展活动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人格基础。
台湾高校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
生命教育课程在台湾的高校中被赋予了重要地位,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社会情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台湾高校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台湾的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倡导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提倡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以其全面发展学生的人格素质、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以及个性化发展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特点,为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1.2 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现状目前,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教育内容单一,主要侧重于学术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港台学校生命教育及其对大陆的启示
育, 不仅有助于预 防学校 中各种残害生命 的事件 发生 , 而且有 助 于使学生 树立积 极地生命 观念 , 根本上 消除那些破 坏人与 社 从 会、 人与 自然界和谐发展 的因素。开展 良好 的学校 生命 教育 , 可 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21 明确学 校生命教育 的内涵和理念 . 虽然现在生命教育 的内涵仍无定论 , 但是每个学校推行生命 教育 的内涵 与理念应该 明确 。因为生命教育 的内涵是确 定学校 生命教育内容以及进行生命教育课程设置的基础与导航 系统 , 也 是学校生命 教育得 以贯彻实施 的保证。 2 确 定生命教育课程 内容 , . 2 开发设计生命教育课程与教材 港台地区学校生命教 育发展十余年 , 已经基本形成 了较为完 整 的学校生命 教育课程体系 。大陆在推行学校生命教 育的过程 中, 可以借鉴参考港 台地区成熟的生命教育课程 体系 , 合 自身 结 实际情况 , 开发设计具有特色的校本生命 教育课程 与教材 。 23 灵活采用学校生命教育 的实施方法 . 根据港台地区的经验 , 学校生命 教育 可以采用开设独立 的生 命教育课 、 综合课 以及渗透式课程等多种途径来实施 。但这 几种 途径 各有利弊 , 若单独使用均难 以保证 生命教育 的效果 。因此 , 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时 , 应善于灵活的把这几种 实施途径结合 起来 , 力求通 过学校的全部教育活动来 实施 生命教育 , 这样既能 保证学生获得生命教育知识的系统性 , 又能充分利用学 校生命教 育资源 , 使学生内化生命教育 的理念 , 到理想 的教育效果 。 达 2 培育专 门的学校生命 教育师资队伍 . 4 学校生命教育得 以有效实施 , 教师的培育是最关键 的工作。 在推展生命教育 的过程 中, 如果教师不具备生命反省能 力与积极 地生命立 场 , 那么学 生将无从 建构人 生的重要 价值 与意义 。因 此, 必须重视并加 强对学校生命教育 的师资培育。有关学校生命 教育 师资的培育 内容 , 应该包括伦理教育 、 生活教育 、 生死教育等 不同领域 的学科 , 在尊重教 师个人生命节奏 与风格差 异的 同时 , 强调人类共 同意 向的真善美价值。另外 , 学校生命教育师资的培 育, 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 灵活采 用不同的培训方式 。值 得 一提 的是 , 加强校际 间的合作 , 尤其是 加强大专院校与 中小 学之 间的合作 , 采用定期或不定期互访 的方式 , 分享专业经验 , 有助于 不断为学校生命教育注入新鲜的血液。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台湾经验与借鉴
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台湾经验与借鉴摘要:台湾生命教育启动较早。
当前生命教育已成为大陆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
大陆高校生命教育课程研究与实践,可以借鉴台湾经验,从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教育目标、内容选择、教材体系、课程评价和课程形态等方面进行系统建构,并通过定位生命教育课程性质、培育生命教育师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浓郁生命化的校园氛围和重视家庭介入与社会参与,加以有效实施,推动生命教育进程。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台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第一次把“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的重大主题。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路径[1]。
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探索课程建构层面的问题。
高校生命教育的持续展开应以课程建设为基本着力点。
按照廖哲勋、田慧生对“课程”的界定,课程是在一定学校的培养目标指引下,有具体的育人目标、学习内容及学习活动方式组成的,具有多层组织结构和育人计划功能、育人信息载体性能的,用以指导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育人方案[2]。
本文探讨生命教育课程中的“课程”概念是广义的,其内涵包括课程设计原则、目标、结构、内容、评价以及实施路径等方面。
伴随近年来生命教育从基础教育领域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拓展与延伸,大陆高校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与实践,而台湾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实践则起步较早,无论在课程体系、内容选择和价值取向上,还是在实施范围以及途径选择上等方面都有值得借鉴和参考之处。
一、台湾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建设实践经验生命教育起源于美国,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学者就开始探索有关死亡教育(Death Education)的问题。
20世纪70年代末,死亡教育引入我国台湾。
随后,台湾中兴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心理辅导所等均已开设生命教育或生死教育相关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探究死亡,助益学生澄清生命价值的迷惘,提升挫折承担能力,促进个人以理性及庄严的态度面对死亡[3]。
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年第56卷第3期(总第236期)2011Vol.56No.3(General No.236)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①吴仁英(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摘要:通过对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实施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学科课程与以活动体验为主的课程形式并存,关照现实生活与关怀人生终极目标的课程内容并重,正规培训教师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制度与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相结合的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外部保障。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寻求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行政与制度上的合法性,追求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形式的多样性,强调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关键词: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特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73(2011)03-0114-04*收稿日期:2011-01-20作者简介:吴仁英,(1978—),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①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从理念到行动:道德教育视阈中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BEA08008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习关爱自已、关爱他人及关爱大自然,并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探讨死亡问题,澄清生命的价值,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于挫折的承担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大学生命教育课程日臻完善,颇具特色,借鉴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对大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特色(一)生命教育课程的形式:学科课程与以活动体验为主的课程并存目前国内外生命教育的课程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种类型: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综合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单一主题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
大陆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比较
大陆与台湾地区大学生生命教育实践比较摘要:台湾高校先于大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并在发展过程中进行诸多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一定的成果,形成了较为完善生命教育体系。
两岸虽有不同的政治背景和社会环境,但大陆与台湾共有一脉相承的文化底蕴,这也为大陆高校吸收借鉴台湾高校生命教育的经验提供了可能,对比分析台湾与大陆的生命教育实践,对大陆高校进一步深入开展生命教育、通识教育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关键词:高校;生命教育实践;比较生命教育是伴随社会发展需求而产生的,古人有追问生命价值,反思个体与生命万物、天道自然的关系,今人的生命教育旨在唤起人们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之感。
进入21世纪后,生命教育成为重要的教育课题,一方面,伴随物质与精神的逐渐丰富,人们对于生命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外,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存压力日益增大,多元社会思潮涌动使人们出现的价值迷失与生命无意义感。
相比大陆,台湾地区高校开展生命教育起步较早,在制度保障、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成为中国推进生命教育的先行地区。
大陆和台湾地区在文化与历史传统方面有着一脉相承的根基,因此,对比大陆和台湾地区高校生命教育实践的做法和经验,可以为不同地区推行生命教育提供经验借鉴,共同促进我国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兴未艾:大陆与台湾地区高校生命教育实践概况台湾的生命教育最早起源于民间团体,以宗教以及各界社会组织为主,针对青少年中的吸毒、暴力、性关系混乱乃至自杀和伤人等问题,但其实质是经济快速发展背后难以避免的社会理性缺失。
台湾政府教育部门于1997年在晓明女中内设立“伦理教育推广中心”而后更名为“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并出版《台湾省国民中学八十七学年度生命教育教师手册》,开始尝试在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当下,台湾高校生命教育推进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各类课程、社团、网站逐步建立与完善,然而不同学校的教育理念往往各执一方,这也成为当下台湾高校践行生命教育的困境。
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
特点 。单一 主题形式 的生命教育课程 则 以美 国为代 表 , 简单
讲就是将生命教育 的内容按 照某 个与 生命相 关 的问题 组织
以活动体验为主 的生命教育课程是 一种 以学 生为 中心 , 以活动为组织要素 , 过教师 的引导 、 华活 动体验 的课程 通 升
收 稿 日期 :0 1一 l一 0 21 O 2
值取 向的多元性。
关键词 : 台湾地 区; 大学生命教 育课 程; 特色 ; 启示 中图分 类号 : G 4 6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1— 93 2 1 ) 3一 l4— 4 10 5 7 (0 1 0 O 1 0 起来 , 这些 问题 可能是某 一历 史 阶段 的社 会热点 , 可能是 也
施 , 大陆高校开展生命 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对
一
、
台湾地区大学生命 教育课程的形式 : 学科课程 与以活 动体验为主
的课程并存
目前 国内外生命教育 的课程 总的来说有如 下几种类 型 : 学科形式 的生命 教 育课 程 、 活动体 验 为 主 的生命 教 育课 以
程、 以生 活内容为本位 的综 合性的生命教 育课 程和单 一主题
生大多学工商 、 经济等专 业 , 院在 2 0 学 05年在大量 的专业课 程之外 , 专门开设“ 关爱 生命 ” 的课程 , 目的在于增 强学生 在
形式 的生命教育 课程 。以生活 内容 为本位 的综合 性 的生命 教育课程 以英 国为代表 , 国的文凭与课 程局 ( ul ct n 英 Q af aos i i i adC r cl u oi ) n ur uu A t ry 强调英 国的生命教 育是一种全 人教 i m h t 育, 因而主张在课 程设 置方 面 , 几 门与生命 相关 的学 科 内 把 容组织起来 , 通过多方 面的学习 , 学生能 了解 自己、 让 正确发 展人际关系 , 而发展成为一个合 格公 民 , 从 因此 , 国的生命 英 教育课程具有 以生活 内容为本位 的、 与公 民教育主辅 相成的
台湾大专院校生命教育实践模式及其启示——以台湾师范大学为例
断深化 的趋 势 。 生命教 育的 意涵及 取 向
一
取 向 。闼 大 专院校 的生命 教 育活 动主 流仍 然是 健康 取
基金 项 目 : 江 苏 省 第 三 批 高 校 优 秀 中青 年 教 师 和 校 长 境 外 研 修
项 目的 研 究成 果 之 一 。
、
关 于 什么 是 生命 教 育 ,生 命教 育 的 内容 包 括 哪 些, 海 峡两 岸学 者 的观 点百 花齐放 , 众说 纷 纭 。 这从 一
展阶段 , 可谓 方 兴未艾 。 以台湾大 学 孙效 智教授 为 代 目前顺应 社会发 展和 人 才培 养 的需要 , 各 大专 院校 日 表 的一 批 热心 学 者们 更 是将 生 命教 育 提 升 为 反转 教 益 重视生 命教 育 的推 广和 落实 工作 。 在 实践 中主要 有 育 的根 本理 念 ,大力推 动生命 教 育 的研究 和 开展 , 目 五种 取 向 : 一是 宗教 教育 取 向 , 二 是健 康教 育取 向 , 三 前 台湾 对 生命 教 育 的研 究和 实 践 呈现 日益 多元 和 不 是 生涯 规 划取 向 , 四 是伦理 教 育 取 向 , 五 是死 亡 教 育
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对大陆高职院校生命教育开展的启示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已占据了高等教育中的半壁江山,庞大的在校生群体使学生心理教育面临新的考验和挑战。
据统计,各高校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引发的生命安全危机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
由此可见,大学生生命教育工作已成为了学生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而频发的生命危机事件更昭示着高校心理辅导工作必须更具针对性、专业性和实效性。
本文将以台湾龙华科技大学的生命教育模式为例,全面介绍台湾在生命教育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以期能为大陆高职院校该项工作的开展做出有益启示。
1对两岸开展生命教育的历史及现状评述与大陆相比,台湾的大学生心理辅导和生命教育都开展较早,台湾的生命教育围绕生命自我存在、生命社会存在、生命价值、生命动力和生命权利五大主题,学生通过课程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正确地理解人生的幸福与挫折,并从中体会自身生命的价值,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能保持积极的心态。
让他们了解生命的社会属性,了解生命存在对家庭和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了解生命的自然属性,理解人的生命本源;了解生命的精神属性,并最终实现生命所追求的价值和意义。
1998年,台湾教育当局开始推动“生命教育”系列实践,并将2001年定为“生命教育年”,自此台湾生命教育迎来全面开展的时代。
随后,台湾各大学就相继开设了“生命教育”类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
中国内陆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主要体现在当时有部分学者开始关注并着手研究生命与教育的内在联系。
90年代中期大部分高校才将生命教育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并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教育模式,不断提升大学生对生命的尊重。
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工作则开展得更晚一些,而工作和课程教学的模式更多的是直接借鉴高校做法。
直到近年来才渐渐涌现出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教育模式的专题研究。
2对台湾高校生命教育体系优势的思考2.1需在高职院校师生心中“植入”尊重生命的理念。
与台湾的学生相比,我们大陆的学生在接受生命教育的时长和程度上都明显不足,基本上大部分学生在大学之前都没有系统地接受过关于生命的教育。
追问生命的意义——台湾生命教育发展之经验与启示
教育发展研究2013.12从美国学者杰·唐纳·士(J.DonaldWalters)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至今,生命教育已经走过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并在当前全球化的背景下日益受到重视。
如今的青少年在互联网的影响下,看似掌握着无穷资讯,但却总觉得少了一些思考人生的智慧;他们看似充满信心,但却时常遭遇价值选择的迷惘;他们常常难以承载挫折的冲击,也难以拒绝外界不良环境带来的诱惑。
生命教育作为强调知情意行统整的全人教育的一部分,就是要激发青少年思考及探索人生,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帮助他们体察生命的尊严和价值,从而热爱生命,并以这种生命关怀影响他人。
生命教育对于重建和谐的社会道德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而也是道德教育的一环。
一、生命教育缘起及台湾生命教育的背景脉络生命教育兴起于西方国家,最初旨在传授与死亡相关的一些知识,如护理临终病人、进行悲伤辅导、为举行丧葬仪式的家庭服务等,之后发展为以关怀生命为出发点,认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协助个人寻求存在的意义,正确面对死亡,亦被称为“生死学”。
世界上第一所“生命教育中心”是牧师泰德·诺夫(TedNoffs)于1979年在澳大利亚创办的,其宗旨为珍爱生命,防治药物滥用、暴力与艾滋病。
其后英美等国都有推动生命教育的组织成立,但都是一些非官方机构而非正规学校。
由于教育人们关怀生命是全人发展的一个重要议题,因此,生命教育在后来的发展中很自然地融入到全人教育中,并以价值教育的形式体现出来,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渗透到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之中。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命教育的范围得以扩大,政府也介入其中成为积极推动者,例如英国和美国都逐渐建立起完善的课程规划,并设立专门机构进行师资培育或在职培训。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台湾经济腾飞、社会快速变迁,在教育政策上表现为重视理工实用层面、相对忽视人文理想及社会伦理道德。
学校道德教育的缺失让台湾社会付出了沉痛代价,造成诸如伦理价值观念模糊、暴力行为猖獗、家庭功能式微、亲子关系冷漠、人际关系疏离、社会公平正义不彰,乃至政治与经济的乱象等。
教育温暖人生——台湾地区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特色与启示
《 南省 中小学 生命 与健康 教 育指 导纲 要 湖
( 试
行) 》。2 0 0 8年 黑 龙 江 省 也 把 安 全 教 育 、 法 制 教 育 、生 命 教 育 纳 入 学 校 教 育 教 学 计 划 ,并 规
6 岳 敏 212 2 l 0 .3 L 2、
正 确 认 识 人 的 价 值 、 人 的 生 命 , 理 解 生 活 的
为 保 障 生 命 教 育 课 程 价 值 的 真 正 实 现 ,2 0 00
真 正 意 义 ,培 养 学 生 的 人 文 精 神 ,培 养 学 生
对 终 极 信 仰 的 追 求 ,养 成 学 生 的 关 爱 情 怀 , 使 他 们学 会过 现 代文 明 生活 ” 这 是 一种 泛 化 。 与升 华 生命教 育 的形 式 。 无 论 是 哪 种 类 型 与 形 式 的 生 命 教 育 , 对 于 个体 成 长和社 会 成熟 来说 都 是意 义 深远 的 。
灵 性发 展等 。
大 陆 关 于 生 命 教 育 的 研 究 包 括 叶 澜 先 生
感 到扼 腕 痛惜 之 时 ,我们 不 禁 反 思 德 育 与教
学 究竟 能 为 我们 的人 生 、 为我 们 的生命 带 来 怎 样 的震 颤 与 思考 。 台 湾地 区 的生 命 教 育课 程 实施 与发 展 相 对 完 善 ,也 颇 具 独 特 魅 力 , 有 很 多值 得 大 陆 生 命 教 育 借 鉴 与 思 考 的 地 方 。
美 国学者 华莱士
( n l Walc ) 出 版 了 Do ad l e a
详 细 定 每 周 的 课 时 数 。 在 全 国 各 地 涵 盖 幼 儿 园 到 大 学 各 级 别 的 实 验 学 校 在 践 行 生 命 教 育
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
论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实施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教育领域的议题日益丰富和多元,其中,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探讨生命教育的背景及其实施策略,旨在分析当前教育背景下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剖析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文章首先回顾了生命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教育环境,然后分析了生命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提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具体策略和方法。
通过本文的论述,希望能够为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推动生命教育在我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二、生命教育的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和多元。
然而,这种复杂性和多元性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对生命价值的忽视和对生命意义的迷茫。
在这种背景下,生命教育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高压力使得许多人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时感到无助和绝望。
这种情况在青少年中尤为明显,他们可能因为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自我认知的困惑而选择轻生。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帮助他们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学会面对和克服生活中的困难。
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越来越容易接触到暴力和死亡的信息。
这种信息可能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他们对生命产生轻视或漠视的态度。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
全球化的发展使得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更加频繁和密切。
然而,这种交流和融合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其中包括文化冲突和价值观的混乱。
在这种情况下,生命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对生命的看法和态度,促进文化之间的和谐共处。
生命教育的背景是复杂而多元的,它涉及到社会、科技、文化等多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生命教育来引导人们正确看待生命和死亡,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和尊重生命的意识,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共同进步。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概况及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台湾地区生命教育概况及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石玉昌;陈秀香
【期刊名称】《新余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22)005
【摘要】台湾地区在学校中推广生命教育始于中小学,时间远早于大陆地区.近年来,台湾地区高校生命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原因既有官方的主导,也离不开民间团体的推动.大陆地区高校要借鉴台湾地区高校的经验和做法,注重生命教育理念的创新,加强同社会组织的合作,把生命教育理念和实践结合起来,同时也要注意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总页数】4页(P114-117)
【作者】石玉昌;陈秀香
【作者单位】龙岩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福建龙岩364012;龙岩学院学生工作处,福建龙岩36401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0
【相关文献】
1.台湾地区高校德育方法及其对大陆高校德育的启示 [J], 田亚兰;章舜钦
2.台湾地区高校生涯辅导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J], 李丽;张旭;;
3.台湾地区高校生涯辅导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J], 李丽;张旭
4.台湾地区生命教育探析对大陆生命教育启示 [J], 鞠法胜;石耀月
5.台湾地区生命教育概况及对大陆高校的启示 [J], 石玉昌;陈秀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台湾作为一个现代化发达的地区,具有多元文化和高度教育水平。
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台湾社会面临了许多挑战,包括人口老龄化、互联网使用普及以及高度竞争的教育系统。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命教育变得尤为重要,旨在提升个体的生命品质和人际关系技能,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探讨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现状分析1. 教育体系与课程设计在台湾,生命教育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中小学阶段。
台湾教育部门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师培训,将生命教育纳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和人际交往技巧。
然而,受限于教育资源和课程压力,生命教育在一些学校可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和实施。
2. 家庭与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生命教育也有重要影响。
一些家长和社会机构对生命教育缺乏了解或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对该领域的投入和支持不够。
此外,台湾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可能对个体的生命教育产生不利影响。
二、发展趋势展望1. 教育体系完善为了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台湾可以进一步改善教育体系,加强生命教育在课程中的地位。
例如,引入更多的专业教师和专业课程,提供学生更多的机会参与生命教育活动。
2. 多元化教育方法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提升生命教育的效果,台湾可以采用多样化的教育方法。
例如,通过戏剧、艺术、体育等方式,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生命教育的内容,同时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家庭与社会合作家庭和社会合作是促进生命教育有效发展的重要因素。
台湾可以通过与家长、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和培训。
此外,通过举办座谈会、讲座等形式,增强社会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和了解。
4. 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提高专业教师队伍素质是推进生命教育的关键。
台湾可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机会,使教师掌握最新的生命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5. 制定监测与评价机制为了确保生命教育的有效实施和发展,台湾可以制定监测与评价机制,对生命教育的质量和效果进行定期评估。
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
台湾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发展我国台湾地区自1997年年底开始在教育系统推行生命教育。
1998年,台湾从中学一年级开始实施生命教育;2010年,“学校生命教育项目小组”成立。
生命教育正式被纳入小学至大学16年的学校教育体系之中,但是这项规划没有将幼儿教育包括在内;2001年被定为“生命教育年”,台湾开始在包括幼儿园在内的教育机构中全面推行生命教育。
为了提升幼儿园教师编撰幼儿生命教育教材的水平。
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2001年“与生命有约——幼儿生命教育教学观摩暨研讨会”在台北市召开,与会人员以台北市公、私立幼儿园教师为主。
会议期间,有研究者对与会人员发放调查问卷,试图了解台湾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现状。
从回收的140份问卷来看。
有高达85%的教师表示自己曾在幼儿园实施过生命教育;而15%未曾实施过生命教育的教师则将未实施生命教育的原因归结为幼儿阶段不适合实施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概念太过抽象、不清楚生命教育所包含的内涵、不知道该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等。
虽然这是一项非正式调查,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粗略地了解台湾幼儿园教师实施生命教育的状况。
根据这一调查结果,笔者认为幼儿园教师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会直接影响到他们进一步思考与规划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生命教育。
了解生命教育是什么,这是幼儿园教师在幼儿园实施生命教育的先决条件。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将生命教育融入幼儿教育之中,这是近几年台湾幼教工作者积极研究的一项课题。
该课题包括生命教育图画书的编绘、生命教育系统课程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在具体教学情境中实施生命教育课程以及教师对生命教育的反思等内容。
本文尝试就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台湾生命教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内涵不论是中文的“生命教育”,还是英文的“lifeeducation”。
都是很新的概念。
由于文化与社会情境不同。
各个国家或地区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会有较大的出入,即使在台湾,学者们对这个概念的诠释也是五花八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2011年第56卷第3期(总第236期)2011Vol.56No.3(General No.236)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①吴仁英(临沂大学教育学院,山东临沂,276005)摘要:通过对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进行分析,发现其在实施方面具有如下特点,学科课程与以活动体验为主的课程形式并存,关照现实生活与关怀人生终极目标的课程内容并重,正规培训教师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制度与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相结合的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外部保障。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启示,寻求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行政与制度上的合法性,追求高校生命教育课程实施形式的多样性,强调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价值取向的多元性。
关键词: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特色;启示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5973(2011)03-0114-04*收稿日期:2011-01-20作者简介:吴仁英,(1978—),女,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教育学院讲师。
①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课题《从理念到行动:道德教育视阈中高校生命教育研究》(课题批准号:BEA080084)的研究成果之一。
台湾地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在大学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帮助学生学习关爱自已、关爱他人及关爱大自然,并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探讨死亡问题,澄清生命的价值,提升青年大学生对于挫折的承担能力。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研究机构不断涌现,大学生命教育课程日臻完善,颇具特色,借鉴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对大陆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特色(一)生命教育课程的形式:学科课程与以活动体验为主的课程并存目前国内外生命教育的课程总的来说有如下几种类型: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综合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和单一主题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
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综合性的生命教育课程以英国为代表,英国的文凭与课程局(Qualifications and Curriculum Authority )强调英国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教育,因而主张在课程设置方面,把几门与生命相关的学科内容组织起来,通过多方面的学习,让学生能了解自己、正确发展人际关系,从而发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因此,英国的生命教育课程具有以生活内容为本位的、与公民教育主辅相成的特点。
单一主题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则以美国为代表,简单讲就是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按照某个与生命相关的问题组织起来,这些问题可能是某一历史阶段的社会热点,也可能是现实生活中长期困扰某一年龄阶段学生的热点问题。
如美国从1928年起,就开始探讨有关死亡主题的教育,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在学校中推广“死亡教育”。
与英美等国不同,台湾地区开设多元生命教育课程以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求。
(1)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即以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学生所在系科、不同的学生群体等,将生命教育的内容按年级、学期、单元等划分为若干层次,教师采用讲演、讨论、价值澄清等教学方法来设计课程。
如彰化师范大学于1995年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单独开授2学分“生死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生死学及其教学方法,同时,在通识教育课“人生哲学”中专门加入“防治自杀”与“临终关怀”,共计4小时课程;吴凤技术学院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其学生大多学工商、经济等专业,学院在2005年在大量的专业课程之外,专门开设“关爱生命”的课程,目的在于增强学生在经济变迁的时代里应对时代的挑战与冲击,提升生命韧性;另一所台湾著名的南华大学,是台湾地区校院第一所设立生死研究所的大学,并且还设立大学部生死管理系,招收生死所一般生、生死所在职生、及生死所硕士先修班等不同层次的学生,课程设计以生死学为核心,包括生死学基本问题讨论、生死教育、心理生死学、社会生死学等课程。
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组织要素,通过教师的引导、升华活动体验的课程411设计形式。
由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台湾大学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对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是不同的。
台湾中小学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主要是以学生的活动为中心组织,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如“成人礼”、“停水体验”等,课程实施过程中贯穿游戏、表演、影片欣赏等活动,以改变学生被动、呆板的学习状况,帮助中小学生通过活动体验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并积极奋发创造完满人生。
而台湾大学生命教育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则主要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反思等过程,以达成对生命教育有关主题的认识与理解。
如台湾彰化师范大学,专门开设了3学分的生死教育远距离教学课程,将大量教学资源放于教学平台,安排十次面授时间,组织多位助教以辅导或给学生提供咨询,学生自主阅读教学平台的资源,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不断进行讨论与互动,分享心得与体验,从而获得极大的鼓励与支持。
(二)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关照现实生活与关怀人生终极目标并重20世纪末,台湾青少年出现许多问题,包括自杀、滥用药物、暴力、帮派等,社会“伦理观念模糊、暴力猖獗、家庭功能式微、社会不正义,乃至政经乱象等。
在这样的社会中,人们成为自私、贪婪的工作机器,充满效率与享乐的迷思,实则与自己、别人以及自然的关系越来越疏离而不自觉”。
1999年,台湾地区发生921大地震,造成重大生命死亡,面对死亡,人们的恐惧情绪弥漫,生命教育计划得以延续推进,向下延伸至小学,向上延伸至大学,由此形成一贯化、全程化的学校生命教育体系,将生命教育的理念纳入到从小学到中学16年的学校教育体系中。
2006年,台湾地区正式确定生命教育课程为高中正式选修课程,推出八门选修课程,包括生命教育概论、哲学与人生、宗教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性爱与婚姻伦理、生命与科技伦理、人格统整与灵性发展等。
与台湾中小学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形成相似,台湾大学生命教育课程也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90年代初,大多数高校教师常面临如下现实问题:学生因车祸丧生、重病去世甚至是自杀身亡时,如何安抚班上的同学?如何安慰死者父母?如何应对大学生的自杀行为等等,这些关于大学生活中一些非常现实的问题是台湾大学生命教育早期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台湾大学生命教育课程主要的组成部分。
随着台湾大学生命教育实践的发展,台湾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内容与范围不断扩大。
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不仅关注大学生当前的现实生活,帮助大学生认识自我,热爱自我,尊重自我,认识自已的生存环境,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能力等,同时,生命教育课程内容也涉及社会正义、社会关怀、探索生命的意义等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问题,藉由生死教育来探索生命真意,追求人生之终极真实。
如,台湾辅仁大学成立“专业伦理课程委员会”,在各学系推动专业伦理课程,将人生哲学、大学入门与专业伦理三门课合称为全人教育的基础课程。
台湾东海大学开设“生命教育学程”,大二以上学生必修“生命教育概论”、“生命发展与关怀”与“自然科学与信仰”三门课程,修毕该学程者颁发“生命教育学程结业证书”。
台湾元智大学强调“生命伦理学”在课程中的比重,认为其可引发学生对生命科学的重视,引导大学生在生命科技突飞猛进时,注意人类社会伦理道德的冲击与省思。
(三)生命教育课程的师资:正规培训教师与社会力量相结合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保证。
台湾教育当局在开展生命教育初期就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因而相当重视对生命教育师资的培育。
1997年,台湾教育当局就积极选拔、培养合格的“种子教师”,作为开展生命教育课程的后备人选;委托已有生命教育基础的大专院校筹设生命教育课程,规划生命教育通识课,储备生命教育课程的新师资。
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的师资中一部分是由来自专门研究机构的专家教授担任,如,台湾大学的孙效智,台湾铭传大学的钮泽承、台湾辅仁大学的林思伶等,另一部分教师由分散在台湾一般高校、一般大学、师范学院、技术职业学校等专门研究机构培养出的生命教育种子教师与辅导员来承担。
对于承担生命教育的在职教师而言,通过指派或自愿报名的方式,有机会参加教育培训、国际国内研讨,如“生命教育研习班”、“生命教育工作坊”或“生命教育训练营”等,研讨会的内容涉及到生命教育教学的各个单元,包括人生真相的探讨、生涯规划与生命典范、推广计划成果分享以及生命教育内涵等丰富的内容。
通过培训教师不仅要强化相关课程学理知识,教师还需重新审视并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伦理态度、人格统整以及灵性层次。
台湾大学生命教育课程除了由一批正规培训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承担外,一部分社会团体、基金组织、慈善机构、宗教文化团体也会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其中。
如,台湾周大观文教基金会、莲花临终关怀基金会、彰化县生命线、台湾生命教育协会及世界宗教博物馆等,都曾积极参与台湾大学生命教育实践活动。
(四)生命教育课程的外部保障:制度与强有力的行政支持相结合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在外部保障方面,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的行政支持,(1)台湾教育当局层面的行政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2000年,台湾教育部又成立“推动生命教育委员会”,下设“研究发展”、“师资人力”、“课程教学”、“倡导推广”等若干小组,具体负责生命教育的研究发展、师资培训、课程与教学设计及宣传推广等各项相关工作。
第二,政策与制度的设计。
2000年,台湾教育部成立,负责研究制定整个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推动计划并针对实施需求进行评估,负责学校生命教育的绩效评估;第三,负责遴选并督导所属推动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心学校,对所属学校进行生命教育绩效评估;第四,组织专家进行生命教育学习环境与措施的研究,整合民间团体与个人的力量配合推动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展。
正是在教育当局的积极推动作用下,台湾生命教育成为真正有价值的教育。
(2)学校层面的行政支持,表现在,第一,制定生命教育的实施计划,重视学校人文环境,塑造学校的优质文化,建构快乐学511习、热情生活的校园环境,给学生提供成功的经验;第二,学校积极设计生活化、融入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包括教材、活动及资源中心,建立关怀生命的校园环境;第三,举办各类教育主题的研讨会;吴凤技术学院从2004年到2006年分别举办“海峡两岸四地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台湾地区自杀防治研讨会”“亚太地区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及“生命斗士、社会服务带入生命教育教学研讨会”等。
学校积极聘请国内外有影响的专家做专题报告,鼓励教师从事生命教育的课题研究,研讨会论文、研究成果均编撰成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