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导言
第一章 导言
4
经验分析方法
Empirical Analysis
• 列昂惕夫(Leontief, Wassily)1936年《美国经济系统中的投入产出 数量关系》,以及1941年的著作《1919-1929年美国经济的结构》, 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 “Quantitative Input and 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atistics, Vol. 18, 1936
– https:///industry-and-services/data/stanoecd-structural-analysis-statistics_stan-data-en
第一章 导言
14
多部门线性经济模型
multi-sector linear model of production
• 国民账户体系(SNA)或国民核算体系是一套按照核 算规则进行经济活动测度的国际公认的标准建议。
– 联合国发布并不断更新SNA版本:1953、1968、1993和 2008
– 各国依据联合国方案的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转 为SNA,1992年开始实施《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试行 方案)》
– David Gale (1960), The Theory of Linear Economic Models, New York: McGraw-Hill Book Company
– 高山晟,《数理经济学》(第二版),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2009
第一章 导言
16
• 投入产出分析的学科范围
投入产出理论在支线机场经济效益评价中的应用
第 4期
兰
州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0 . 0 No 4 I3 .
Au . 01 g2 1
2 1 年 8月 01 文 章 编 号 :0 14 7 ( 0 10 —1 60 1 0 —33 2 1 ) 40 0 —5
Ju n l f az o ioogUnvri o ra nh uJa tn iest oL y
列 西 里 ・列 昂 惕 夫 L ( si enif 8 Wasy L o t )于 ] l e 1 3 年 创立 的投 入产 出理 论 ( 96 又称 产 业关 联 理 论 ) , 对经 济进行 定 量 的有效 分 析 , 重于 部 门间 、 品间 侧 产 的经济技 术联 系 , 其结 构 如表 1 所示 .
Z 一 ( 1 2 … , ) , , T
A = =
式 中 : 一X 盟
j
,
表示第 部门单位产值对 G P D 所
产生 的贡献 .
●
●
●
●
●
●
●
●
●
表 I 投 入产 出结构
口 n ; 口 h m
Ta . T e i p t- u p tsr c u e b 1 h u o t u tu t r n
注: 为国民经济中第 i 粕 部门向第 部门作为中间产品的投入量 , 同时也是第 部门对第 i 部门产品的使用量, i X 为国民
大 的社 会经 济效 益. 国际机 场协会 欧 洲分会 对 欧洲 机场 的社 会 经 济 效 益进行 了评 价 , 据 Yok1 场研 究 报 告 表 明 , 根 rE机 ] 机 场 对 全 国 和 地 区 GD 的 贡 献 分 别 占 2 5 和 P . 3 , 区域 经 济 占有 重 要 的地 位 , 建 议用 投入 产 在 并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方法与数据(第二版)课件15-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投入产出数据
• 对于制造表而言,均为同一产业内产品的再分类,因此 只涉及制造表内同一行内的产品产出的行向调整。同时 ,同一产业内采用的技术均相同,因此再分类适合产业 技术假定
• 美国投入产出数据长期以制造表(make table)和使用表(use table )的形式提供。制造表类似于供给表,但是在行列设置上与供给表相 反,行向为产业分类,列向为产品分类。使用表则与欧盟与SNA的结 构类似。但近年来美国BEA也开始把制造表与使用表转换为供给使用 表的形式
• 在表的平衡关系上,美国的制造表和使用表基于总产出,而非总供给 与总使用
– 美国使用表中引入负值的进口,使得行的合计为产品的总产出,从而与 制造表中列向的产品产出形成平衡关系。
第十五章 部分国家与地区的投入
14
产出数据
• BEA的产业分类体系采用的是北美产业分类体系(North American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ystem, NAICS)。
• 欧盟ESA的SUT架构与SNA基本一致,在对进出口的估价调整 上,两者略有区别
– 估价调整主要实现两个目的,一个分产品的进出口价格要与国内 产出的估价取得一致;二是进出口的合计要与贸易统计的价格口 径一致。
– 在具体做法上,SNA与ESA存在区别
• 从形式上看,SNA通过在供给表中设置CIF/FOB的调整行与调整列,而 在使用表中不做调整;ESA只设置CIF/FOB的调整行,且在供给表与使用 表中同时设置
• 欧盟的核算框架为欧洲国民与区域核算体系( The European System of National and Regional Accounts),简称为ESA。
【文献综述】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文献综述信息与计算科学动态投入产出模型理论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投入产出分析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列昂惕夫(W.Leontief )于1936年提出的, 1931年列昂惕夫在美国开始研究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 1932年开始查阅各种资料, 成功地编制了美国1919年的投入产出表. 1931年开始, 列昂惕夫便投入巨大精力和时间开展投入产出分析的研究, 他不仅仅是投入产出分析的创始人, 而且之后还提出了一系列实际应用的投入产出模型, 由于他的出色表现, 1973年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由于投入产出分析对经济学中起的巨大作用, 投入产生分析在国际上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经过50多年的发展, 全世界学者的研究和推广, 投入产出法的理论和方法变得越来越完善, 其中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 成为了各国研究经济活动, 进行经济预测和政策分析, 国家产业规划, 经济发展规划强有力的工具. 因此, 投入产出法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和推广.18世纪法国重农学派魁奈(F.Quesany )的《经济表》, 是投入产出法的原始思想, 使用采用棋盘式平衡表来描述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学理论的不断完善, 经济学中提出了将国民经济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部分, 19世纪后期数量经济学家里昂·瓦尔拉斯提出了全部均衡论及其数学模型. 后来, 列昂惕夫将全部均衡论中比较复杂的数学方程体系加以简化, 就建立了投入产出模型.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模型将经济平衡表, 现代数学, 统计学结合起来, 从而创造了为后来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创造基础的投入产出分析. 不仅如此, 他还成功地用投入产出分析来研究美国的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 由于国际上各国对投入产出分析的重视以及投入产出所产生的巨大作用, 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研究和推广应用. 首先是从美国以及欧洲各国开始慢慢推广开来的, 后来日本, 东欧等国家也开始引入. 从此以后, 投入产出分析在国际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应用投入产出技术进行经济预测和制定经济规划常用的静态基本模型为 ,X AX Y =+其中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 为维产出向量, 为维最终需求向量. 在静()ij n n A a ⨯=x n y n 态投入产出基本模型中, 如果的某个分量发生变动, 则的各分量也会相应地变动. 对这y x类问题的讨论一般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在模型中, 由于最终需求是外生变量, 一般利用计量经济学方法进行测算, 其数值并不十分准确. 因此, 比较静态分析在实际应用时具有重要意义. 许多学者关于这一问题已经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静态投入产出基本模型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实践已成为比较成熟的模型. 但其只能反映一个时点上的经济发展及其结构情况, 当模型用做预测和计划分析时, 模型提供的信息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很不够的.因此, 许多学者在静态模型基础上又提出了多种形式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通过引入投资系数矩阵, 可以建立如下的Leontief 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1([)()(t c t x t x B t Ax t x +-++=其中为第年总产出向量, 为第年的最终净需求向量, 为投资系数矩()x t t ()c t t ()ij n n B b ⨯=阵. Leontief 离散型动态投入产出模型(2), 再现了投资与生产之间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的循环往复的发展过程, 揭示了前一时期最终需求中各部门的投资品与后面时期各部门生产规模扩大数额之间的联系.动态模型在理论和方法上来说, 远较静态模型复杂. 在应用动态投入产出模型进行经济预测和计划分析时, 通常假定基年的总产出向量已知, 最终净需(0)x 求向量作为外生变量, 利用其他方法测定, 其中为计划期长.类似0()(0,1,2,3)c t t T = 0T 于比较静态分析, 对于或者发生是否发生(0)x ()(0,1,2,3)c t t T = ()(0,1,2,3)x t t T = 变动及若发生变动, 则变动有多大, 都需要考虑解决.参考文献[1] 张红霞, 唐焕文, 林建华. 多目标动态投入产出优化模型应用研究.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1, 41(5): 478-490.[2] 李仁贵. 24位诺贝尔奖大师解读经济学与人生.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003.[3] 陈锡康. 投入产出技术的发展趋势与国际动态.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1991, 11(2): 36-48.[4] 许宪春, 刘起运. 2001年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2: 2-9.[5] 李秉全. 投入产出技术与企业管理现代化. 北京: 科学出版社, 1988.[6] 赵新良等. 动态投入产出.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7] 陈锡康. 投入占用产出分析一投入产出表的扩展. 当代中国投入产出理论与实践.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8.[8] 钟契夫. 投入产出分析, 第2版(修订本). 北京: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7.[9] Chonghui Guo, Huanwen Tang.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Dynamic Input-Output System.Appl. Math. J. Chinese Univ. Ser. B, 2002.[10] Leontief W. Quantitative Input-Output relations in the Economic Systems of the UnitedStates.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l936, 18: 98-115.[11] Harrigan F, and I. Buchanan. A quadratic programming approach to input-output estimationand simulation. 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 1984, 24(3): 310-332.。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经济与投入产出理论
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经济与投入产出理论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国家繁荣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教育对经济的影响和回报,教育学研究中涌现了教育经济学这一重要分支领域。
本文旨在介绍教育经济学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应用,重点探讨其核心理论之一——投入产出理论。
一、教育经济学的概述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资源配置、教育投资以及教育政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的学科。
它结合了教育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旨在通过经济学的角度来评估教育政策的影响,为政府和学校提供决策指导。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教育投资、教育效果评估、教育市场等。
二、教育经济学的价值教育经济学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教育与经济之间关系的视角。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经济效益,评估教育的回报率,为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教育经济学可以揭示教育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问题,指导政府和学校的资源分配决策。
此外,教育经济学也有助于研究教育市场的运行机制和竞争策略,为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指导。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理论是教育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理论之一,它描述了教育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
根据投入产出理论,教育投资可以看作是一种生产活动,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未来的就业机会作为产出,而教育经费、教职员工、教学设备等则是投入要素。
投入产出理论的基本原理有三个要点:1. 教育投资具有长期性:教育的投入往往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才能得到回报。
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的知识和技能会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应用,最终带来经济效益。
2. 教育产出的内外部回报:教育产出不仅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如就业和收入增长),还包括一系列间接效益,如健康状况的改善、社会参与度的提高等。
3. 教育投资的社会性:教育投资不仅对个人产生影响,也对整个社会造成影响。
一个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社会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文化素养和社会秩序稳定性。
四、教育经济与投入产出理论的应用案例教育经济学在教育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四章 农业投入产出的边际分析理论
边际分析与农业生产函 数的三个阶段
边际分析的概念
农业生产函数概念及表示
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15
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狭义的农业生产函数研究农业生产中的三种数量关系:
研究农业生产要
素与农产品之间的 数量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24
农业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
边际分析与农业生产函 数的三个阶段
边际分析的概念
农业生产函数概念及表示
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产出弹性与生产的三个阶段
是对农业生产过程高度简化的数学模型
农业生产函数中变量的纯质性
农业生产函数通常采用连续可导的函数,以便采用边际分析法
农业生产函数的基本原理
边际分析与农业生产函 数的三个阶段
边际分析的概念
农业生产函数概念及表示
农业生产函数研究的问题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农业生产函数的特点
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
TP、AP、MP之间的关系
饲料投入与牲畜增重关系表
处理编号 0 1 饲料投入x 0 5 牲畜增重y(TP) 0 19.375 边际产量(MP) — 3.875 平均产量(AP) — 3.875
2
3 4 5 6 7
10
15 20 25 30 35
45
73.125 100 121.875 135 135.625
当MP>AP时,Eo>1,表明产出增加的比例大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当0<MP<AP时,0<Eo<1,表明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生产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
投入产出理论综述
一、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 二、投入产出的涵义 三、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四、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内容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分析的应用
• 3.国民收入系数 亦称净产值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创造的国民收 入或净产值的数额。 其计算公式为:
• 4.劳动报酬系数 该系数是指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需支付的劳动报酬数量。其 计算公式为: • 5.社会纯收入系数 该系数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能提供的社会纯收入数量。 该系数计算公式为: • 6.直接劳动消耗系数 该系数是表示某产业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投入的劳动力数量, 它是依据实物型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的。 其公式为:
投入产出数学模型,就是表述两个基本平衡关系式的线性代数方程组
投入产出表的一般形式:
二、投入产出模型
• 由于投入与产出分别按产品部门排列形成矩阵形式,可以运用矩阵代 数建立投入产出数学模型,也可以看成投入产出表的数学表达式。 • 从不同的方面去分类,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分为许多类型: (1)按经济内容,分为产品投入产出模型,固定资产投入产出模型,劳 动投入产出模型,投资投入产出模型,生产能力投入产出模型等; (2)从产品的计量单位,可分为实物型投入产出模型和价值型投入产出 模型; (3)从所包括的范围,分为全国投入产出模型,地区投入产出模型,地 区间投入产出模型,部门投入产出模型,企业投入产出模型以及世界 性或区域性投入产出模型; (4)从投入产出表的性质又可分为静态投入产出模型和动态投入产出模 型。
4第四章投入产出理论
x2=f2(p2,p3,…,pn;w1,w2,…,wm) x3= f3(p2,p3,…,pn;w1,w2,…,wm) ………… …… …… xn= fn(p2,p3,…,pn;w1,w2,…,wm) x1=( y1w1+y2w2+…+ymwm)- ( x2p2+x3p3+,…,+xnpn)
很明显,商品x1的方程不同于商品x1, x2,… ,xn的方程,原因在于,x1被限定 为“一般等价物”,价格p1=1,其他商品价 格可能发生变化,但x1的价格不会发生变化。 x1的方程实际上是预算方程,个人的全部收 入用于购买商品x2,……,xn之后的余额, 就是用于购买x1的收入。
y1=g1(p1,p2,……,pn;w1,w2,……,wm) y2=g2(p1,p2,……,pn;w1,w2,……,wm) …… …… …… …… …… ym=gm(p1,p2,……,pn;w1,w2,……,wm)
以上只是一个人对每种要素的提供量,在经济社 会中,同时作为消费者和要素所有者存在的家庭和个 人有许许多多。用k表示经济社会或模型中家庭或个 人数目,y1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1, 用y2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2,以此类 推,用ym表示所有k个家庭或个人提供的要素ym的 总数,这样, ym=ym1+ym2+,…,+ymk 其中:ym1,ym2,…,ymk分别代表第一个人 提供的要素ym,第二个人提供的要素ym,以此类推, 第k个人购买的商品ym。
பைடு நூலகம்
在简单的瓦尔拉斯模型中,商品都是最终产品, 没有中间产品。也就是说,商品直接用要素来生产, 每生产一定量的产品,都要使用一定各类的要素。 符号a11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一种商品所用的第一 种要素的数量,a12表示生产一个单位的第二种商 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a1n表示生产1 个单位的第n种商品所用的第一种要素的数量。一 般地,aij表示生产1个单位的第j种商品所用的第i 种要素的数量,aij被称为生产系数。生产系数表 示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一个单位商品所用要素数 量。基本假设规定,模型中的生产系数固定不变。 由于模型中共有n种商品,m种要素,所以生产系数 一共m*n个。
国民经济中投入产出模型分析
国民经济中投⼊产出模型分析国民经济中投⼊产出模型分析投⼊产出理论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联系平衡的⼀种数学⽅法。
整个国民经济是⼀个由许多经济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各部门有密切的联系。
假定整个国民经济分成⼏个物质⽣产部门,每个部门都有双重⾝份,⼀⽅⾯作为⽣产部门以⾃⼰的产品分配给其他部门,另⼀⽅⾯,各个部门在⽣产过程中也要消耗其他部门的产品。
我们将这种关系⽤表1的部门联系平衡表表⽰出来。
如表1,表中左上⾓部分(或称第⼀象限),由⼏个部门组成,每个部门既是⽣产部门,⼜是消耗部门。
量ij x 表⽰第j 部门所消耗第i 部门的产品,称为部门间的流量,它可按实物量计算,也可⽤价值量(⽤货币表⽰)计算,我们采取后⼀种办法。
这⼀部分是部门平衡表的最基本的部分。
表1 部门联系平衡表表中右上⾓部分(称第⼆象限),每⼀⾏反映了某⼀部门从总产品中扣除补偿⽣产消耗后的余量,即不参加本期⽣产周转的最终产品的分配情况。
其中n y y y ,,,21 分别表⽰第1,第 ,2,第n ⽣产部门的最终产品,⽽n x x x ,,,21 表⽰第1,第 ,2,第n ⽣产部门的总产品,也就是对应的消耗部门总产品价值。
表中左下⾓部分(或称第三象限),每⼀列表⽰该部门新创造的价值(净产值),第k 部门的净产值为k z ,包括劳动报酬和纯收⼊k m 。
表中右下⾓部分反映国民收⼊的再分配,这⾥我们暂不讨论。
从表1的每⼀⾏来看,某⼀⽣产部门分配给其他各部门的⽣产性消耗加上该部门最终产品的价值应等于它的总产品,即n j x y xj j nk jk,,,, 211==+∑= (1)这个⽅程组称为分配平衡⽅程组。
从表1的每⼀列来看,每⼀个消耗部门消耗其他各部门的⽣产性消耗加上该部门新创造的价值等于它的总产品的价值,即n j x z xj j nk kj,,,, 211==+∑= (2)这个⽅程组称为消耗平衡⽅程组。
由(1)、(2)易得∑∑===nj jnj j zy 11(3)即各部门最终产品的总和等于各部门新创造价值的总和(即国民收⼊)。
投入产出指数(IOP)核算理论与推导
投入产出指数(IOP)核算理论与推导作者:张雷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4年第1期●张雷美国的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方法,并使之得到重要经济问题的运用而获得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如产出分析,是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间平衡关系所使用的方法。
从一般均衡的假定出发,把各部门的产品量的依存关系表现为方程组;再依据统计资料,制定一种矩形方阵或棋盘阵的平衡表,表现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产品的供给与需求相平衡的全貌,并以此求得每一部门的产品总量与它生产这个总量所需要其他部门的产品量的比例,从而确定上述方程组的有关参数值。
以此推断,某一部门产销情况对其他部门的影响,计算为满足社会最终消费所需生产的各种产品总量,从而预测国民经济。
一、GDP核算与IOP核算国民经济的比较(一)GDP核算国民经济的弱点GDP核算国民经济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经济规模、人均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和价格总水平变化的一个基础性指标。
但利用GDP核算国民经济美中不足的至少有以下几点:不能全面反映经济增长质量状况;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不能反映资源环境变化;不能反映财富增长状况。
每个国家一直竭力追求的目标和生活状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资源协调发展。
但很多人士片面看待GDP核算在数值上的意义,并以此作为衡量国家与地区经济强弱的唯一标准,导致部分人为追求数值上的GDP而以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作为成本与代价。
这样以得不偿失的发展方式根本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从一定程度上说,无疑是吹捧了虚拟经济的声势而加速实体经济的消亡。
(二)IOP核算国民经济的定义与意义1.IOP核算的基本定义IOP即为投入产出指数,它是将资源投入总值与商品产出总值作为理论依据和核心,是测度经济增长与自然资源及环境发展情况是否平衡或平稳的一个度量指标。
2.IOP核算的意义该指标主要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对宏观经济的深层分析与把握,并从客观避开“货币决定理论”,扭转GDP测度失真与导向失衡的现象,所以称IOP为“绿色GDP”。
投入产出分析读书笔记
投入产出读书笔记第一章: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基础投入产出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方法,它必然要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依据。
关于它的理论基础,列昂惕夫本人说是瓦尔拉斯(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投入产出法是用新古典学派的一般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一般均衡理论认为,国民经济由消费主体居民户和生产主体企业所构成。
一方面,居民通过市场向企业提供劳动力和资本以获得收入,再用收入从市场上购买企业所生产的消费品。
另一方面,企业从市场上购买居民和其它企业提供的各种生产要素,组织生产过程,再把它的产品销售给居民和其它企业。
这样,各种消费品和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各种市场在居民、企业和各企业之间进行循环。
一般均衡理论假定:消费者在一定的预算约束下追求效用最大;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成本最小)。
从逻辑上可以证明,经济主体追求最大化的行为可以使所有市场在一组价格的调节下,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完全相等,即存在一组价格(也称为均衡价格),使所有市场都实现了均衡,这就是一般均衡。
假如某个市场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那么必然导致该市场的价格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其它市场的供求关系也发生变化,进而引起一系列的价格调整,直至最后形成新的均衡价格,实现新的市场均衡。
因此,分析市场供求关系必须把所有市场联系起来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瓦尔拉斯是用联立方程组来描述一般均衡状态的,方程组的解就是均衡价格体系、但瓦尔拉斯的模型是一种纯粹理论抽象,它无法对实际的经济活动进行实证性分析。
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分析可以说是通过一些假定而对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模型所做的简化。
简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用产业代替瓦尔拉斯模型中的企业和消费者。
并假定每个产业只生产一种特定的同质产品,同一产业内的产品在各种用途上是可以相互代替的,因为它们是同质的,生产同质产品的产业叫做纯产业,与《国民经济产业分类表》中的产业的含义不同,后者的产业非纯产业;而不同部门的产品之间是不能代替的,因为它们是不同质的。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是一种用于评估经济活动的影响的工具,它可以对一个地区的产业链进行分析,并评估各个产业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本文将研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并就其优势和局限性进行讨论。
一、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简介投入产出分析理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雷奥纳德·斯通(Leontief)于20世纪30 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通过追踪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和使用,以评估各个产业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关系。
它主要关注产业之间的供应链关系,以及每个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
在投入产出分析中,经济活动被分为不同的部门,每个部门根据其产出和输入进行分类。
投入产出表则展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和相互依赖关系。
通过对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可以量化经济影响,如增加就业机会、改善收入分配、提升生产能力等。
二、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应用1. 拓展产业链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揭示一个地区的产业链结构,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不同产业之间的联系和依存程度。
通过分析产业链,可以确定如何拓展产业链的上下游环节,推动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
2. 评估经济影响通过投入产出表的分析,可以评估政策变化、投资项目或其他经济活动对就业、产出、收入等方面的影响。
这些信息对决策者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帮助他们做出针对性的政策调整,以促进经济发展。
3. 制定发展策略投入产出分析可以提供关于经济结构和相互依赖关系的详细信息,为制定区域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通过分析投入产出表,政府可以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和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领域,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的局限性1. 数据限制投入产出分析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包括各个产业的生产量、投入量和输出量等。
然而,由于数据收集的困难和成本,特别是对于小型地区和特定产业的数据,可能会存在一定的不准确性和不完整性。
2. 假设限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建立在一些假设前提之上,例如各个产业之间的技术和用途关系是固定且不变的,这并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
投入产出理论
第二章 投入产出分析理论综述2.1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2.1.1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西方投入产出分析的理论基础是全部均衡理论,列昂惕夫本人曾说过:“投入产出分析是用新古典学派的全部均衡理论,对各种错综复杂的经济活动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经验研究”,是全部均衡理论的具体“延伸”。
全部均衡理论认为,各种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都可以表现为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全面地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均衡。
例如,一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作用的。
当每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都相等时, 整个价格体系就形成全部均衡。
因此,要确定某些经济变量的值,就不应只采取因果的方法去寻求每个经济变量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必须把这些经济变量间的关系表现为函数关系,并用方程组来同时求得它们的解。
全部均衡理论涉及的面较宽,既有交换的均衡,又有生产的均衡。
投入产出分析考察的主要是生产的均衡。
2.1.2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国家投入产出分析所依据的经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把整个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的生产(第Ⅰ部类)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第Ⅱ部类),与此相适应,把社会总产品按经济用途划分为不变资本(C )可变资本(V)和剩余价值(M )。
在社会主义下C 是指生产资料的转移价值,V 是指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V 形成生产劳动者的报酬,M 是指剩余产品价值,形成社会纯收入。
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前提下,马克思把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结为以下三个平衡公式:1. Ⅰ()V M +=ⅡC2. Ⅰ()C V M ++=ⅠC+ⅡC3. Ⅱ()C V M ++=Ⅰ()V M ++Ⅱ()V M + 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归纳三个平衡公式:1. ⅠM V V X ⎛⎫++ ⎪⎝⎭=Ⅱ()C C +2. Ⅰ()C V M ++=Ⅰ()C C ++Ⅱ()C C +3. Ⅱ()C V M ++=ⅠM V V X ⎛⎫++⎪⎝⎭+ⅡM V V X ⎛⎫++⎪⎝⎭其中C ,V ,MX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追加的不变资本、追加的可变资本和资本家消费的部分;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分别是指是指生产资料积累、生活资料积累和非生产人员的消费。
投入产出理论与工程项目安全管理效率的融合
财产损失 , 保 障工人 的 生命安全。因此 , 企业务必要对工程项 目 的安全 业都在安全管理中引入了信息系统 , 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安全管理 管理工作给予足够重视 , 努力提升 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 , 不能因为担心 工作的质量 , 提高了工作效率 , 通过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 分析、 风 险监 成本增加而在安全防范措施 的施行上有所疏忽或者减少必要的投入 。 控等功能 , 极大的保障了施工安全。 但另一方面, 虽然安全管理十分重要 , 企业也不能盲 目的一味地进行安 3安全管理产出理论内涵分析 全建设 , 同样要对投 ^的成本进行仔细的斟酌和权衡。 在安全措施方面 3 . 1安全损失的组成项确定。 工程项 目在发生事故时所产生的安全 投^ 过多的人力资源、 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会影响到企业的预期收益 , 损失主要分为两类: 有形损失和无形损失 。 前者又包括了直接I 生 和间接 导致资源的过度投入和浪费 , 这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 , 如何对 性损失, 直接陛损失指的是事故直接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属于 是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的地方 , 而间接 安全管理投 ^ 的多少进行合理把握, 从而进一步提升工程项 目 的安全 事故带来的最主要的损失 , 管理效率, 是很多企 业所面临的一大困境。 性损失则指的是相关设备的损坏所带来 的维修费用或更换费用的支 2安全管理投入理论内涵分析 出, 属于较次要的部分。无形损失的度量比较困难 , 它对于企业的影响 2 . 1安全管理投入概念的界定。安全管理投入指的是在工程施工 无法用实际的数字进行表现,一般指的是企业为了提升 自身应对风险 中, 管理人员在预防事故 的发生 、 事故发生时的应急处理 、 减少事故带 的能力而采取一定措施所支出的费用 ,其特点表现为:获利空间的减 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等方面所投入 的各种资源 ,其 目的是为了保 少 、 信誉的受损、 施工生产率的降低以及心理上的影响。 障项 目施工的安全 , 降低事故发生所带来的危害。 建筑工程在安全管理 3 . 2安全管理产出辐射范围的界定。 安全管理的产出主要是在事故 方面的投入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 虽然该投入不像在质量和进度等方面 发生时及发生后所造成的安全损失的大小 ,包括上述 的有形损失和无 的投入那样可以给企业带来较为明显的效益 ,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看 形损失。当安全管理水平较高时 , 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无形的效益, 例 到效果, 但它却是企 业建筑施工项 目的最为重要的一道保障 , 可以极大 如提升企业的信誉 , 从而间接增加了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 地消除安全 隐患 , 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 同时, 这也是对企业利润的 4投入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融合的分析 + 大保障。 将投 入 产出理论与安全管理效率进行融合,即将安全管理投入与 2 . 2安全管理投 入 相关的经济学特性分析。 在进行安全管理的投入 安全管理产出之间的比率作为安全管理效率的值 , 从而可对工程项目 时, 有必要对所投入 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 优化资源分配方案 , 从而 的安全管理工作做出科学合理的分析 。首先要对投入和产出进行一定 使较小的资源投入带来较大的安全保障效果 , 为企业降低成本。因此 , 的计量和合理的评价 , 通过将整个工程中所耗费的人力、 物力和财力等 有必要对投入的资源进行经济学方面的分析 ,从而对其经济特性有较 资源进行统一核算来计算投入总成本 ,再根据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以 好的了解。安全管理投 ^的经济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 , 收益不确 及安全损失的衡量等对所避免的安全事故可能造成 的损失进行估算 , 定性。由于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否属于概率性事件, 其所造成的损害同样 可求得安全管理产 出的大小, 其次是计算二者的比率 , 得到工程项 目的 也是不确定 的, 这就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收益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 其投 安全管理效率, 最后可得 出各组成因素间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 : 入的多寡并不会直接对项 目收益造成影响; 第二 , 保障性。该特性指的 是安全管理投入在施工项 目中实际所起到的是 一 种保障作用 ,只能在 定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的y t , g, - 并不能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现 ; 第 三 ,有效产出的确定性 。虽然安全管理投 ^ 并不能直接带来明显的效 益 ,但它在减少工程项 目中的安全隐患以及降低安全事故所带来的损 失方面的巨大作用是可以确定的 ; 第 四, 边际效益降低性。该特性属于 般的经济学范畴, 在此指 的是 当安全管理投入达到一定程度时 , 再对 其进行增加所带来的效益将会出现逐渐降低的态势 ,即安全管理投入 存在最优值 , 可作为企 业在把握安全管理投 入力度时的参考。 2 . 3安全管理投 ^ 辐射范围的界定。在现阶段, 由于计算方式的缺 投入产 出理 论与 安全 管理效 率相 互关 系示意 图 陷, 使得安全管理投入的估算只能包括直接性的投入成本, 而不能将间 现代建筑行业的工程项 目安全管理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关 接的投入 成本进行反映,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安全管理成本的准确性 系到工人的安全和企业 的财产 ,还对整个行业甚至社会的发展有很大 大大降低。另外, 在安全管理的成 本投 ^中, 不仅包含了在对事故进行 影响。本文对工程项 目 安全管理效率以 及投入产出理论进行了仔细分 预防和处理时的费用,还要包含事故发生之后所造成的财产等 的 损失 析, 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一定帮助。 , 参考 文献 以及为减少该损失所投入的费用 , 这样—来才能将与安全生产相关 的 【 1 侗 智强. 建筑施 工安全生产管理 系统的研究吼 天津: 天津大学, 2 0 1 3 . 所有费用都囊括进来。 2 4安全管理成本体现主体项 目 分析。 安全管理的成本主要体现在 [ 2 】 蔡守华, 周明耀, 叶志才. 工程项 目 管理绩效评估方法叨 . 扬州大学学报 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设备和设施的购买费用。在实际施工中, 为了防止 ( 自然科 学版) , 2 O 1 4 ( 5 ) . - 事故的发生有时会需要购置一些特殊的安全防范设备 , 从而抵御管理 [ 3 ] 李舒亮. 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效率研究 . 哈 尔滨: 哈尔滨工业大学, 0 1 4 . 失误或者 自 然环境所带来的风险 ; 第二, 相关机构和部 门的费用支出。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销 0701 朱琳 王蕾 徐菲
2009年 2009年6月6日
投入产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投入产出理论, 投入产出理论,是由俄罗斯裔美国经济学家 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哈佛大学教授瓦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1905-1999)创立的 创立的. Leontief 1905-1999)创立的. 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 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 他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的第一篇论文《 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 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的数量关系》 1941年发表了 美国经济结构,1919年发表了《 于1941年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 1929》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投入产出分析 "的基本内容
投入产出体系 列昂惕夫体系的系统与均衡稳定性 斯拉法体系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应用一般均衡分析----投入产出分析 ---投 入 产 出 对 称 数 学 模 型 研 究
今后研究方向
一般均衡理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这种理论认为, 这种理论认为,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 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 波动,可以自动地均衡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引入投 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 入产出分析之后,以分工与协作,生产劳动与非生 产劳动,劳动价值论, 产劳动,劳动价值论,社会再生产理论为其理论基 础.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 投入产出分析是通过编制投入产出表来实现的.投 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前者反 入产出表是由投入表与产出表交叉而成的. 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 映各种产品的价值,包括物质消耗,劳动报酬和剩 余产品;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 余产品;后者反映各种产品的分配使用情况.例如 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 ,产品平衡模型,价值构成模型等,用以进行经济 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分析,政策模拟,计划论证和经济预测.
今后的研究方向有: 今后的研究方向有:
1.非均衡理论 2.系数修订方法 人口-经济3.人口-经济-环境系统 非线性动态模型. 4.非线性动态模型. 5.投入产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结合 6.投入产出技术与灰色系统的结合 7.投入产出技术与模糊数学的结合 8.投入产出技术与对策论的结合 9.随机投入产出分析
《用商品生产商品: 用商品生产商品: 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经济理论批判绪论》
斯拉法探究的问题 是没有生产规模的变动或生产要素中的比例 的变动的经济体系的特征, 的变动的经济体系的特征,认为国民纯产品 就是超过补偿生产资料所需要的产品的" 就是超过补偿生产资料所需要的产品的"剩 余",把生产看作是同样的商品既表现为生 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 产资料,又表现为最终产品的一种"循环的 过程" 过程". 这种研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 这种研究方法正是复兴了古典学派的思想, 所以,他时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 所以,他时常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
3,对于马克思提出的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的图式,西方经济学界从20世纪初到50 20世纪初到50年代 的图式,西方经济学界从20世纪初到50年代 曾进行过争论, L.von鲍尔特 曾进行过争论,已先后由德国 L.von鲍尔特 凯维兹(1868~1931),英国J.温特尼茨, ),英国J.温特尼茨 凯维兹(1868~1931),英国J.温特尼茨, R.L.米克 1917~1978) F.塞顿 1920~ 米克( 塞顿( R.L.米克(1917~1978)和F.塞顿(1920~ )等提出了由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各种解 式. 不少经济学者如多布 J.罗宾逊等却认为, 多布, 罗宾逊等却认为 不少经济学者如多布,J.罗宾逊等却认为, 他们的各种不同解法要使马克思关于劳动价 值和价格之间的两种联系(总价格= 值和价格之间的两种联系(总价格=总价值 总利润=总剩余价值)都完整无缺, ;总利润=总剩余价值)都完整无缺,一般 说来,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 说来,问题是不可能被解决的,据说只有斯 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 拉法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中才提出了关于 生产价格决定的一个完整的逻辑上严密的图 式.尽管斯拉法没有明显地讨论生产价格和 劳动价值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 劳动价值之间的相互联系问题,可是斯拉法 提出的答案却足以阐明这个"转形问题" 提出的答案却足以阐明这个"转形问题"在 技术"上的解决.斯拉法的"标准商品" "技术"上的解决.斯拉法的"标准商品" 似乎起着理想的"平均的商品" 似乎起着理想的"平均的商品"(即劳动对 生产资料平均构成条件下所生产出的一种商 的作用. 品)的作用.
不变的价值尺度
斯拉法证 明了如何 有可能解 决李嘉图 终生困惑 而未找出 的"不变 的价值尺 度"问题 . 他规定一种" 他规定一种"标准合成 商品" 或简称" 商品",或简称"标准 商品" 商品",即经济体系中 所生产的合成商品本身 配合的比例, 配合的比例,必须等于 参加生产该商品所需要 的各种生产资料总量的 比例. 比例.当收入分配发生 变动时, 变动时,用标准商品来 计量的相对价格就未变 动,除非有了技术的变 革.
在这两篇论文中,斯拉法指出: 在这两篇论文中,斯拉法指出:
A.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 A.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因为其最基 马歇尔的价值理论是难成立的 本的两个组成部分( 本的两个组成部分(完全竞争概念和利用相 交的供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 交的供求曲线来决定价格与产量)在逻辑上 是矛盾的. 是矛盾的. 他对于要在单位成本与产量之间确立一种函 数关系进行了批评. 数关系进行了批评. 他揭露了传统经济学所普遍使用的完全竞争 模式的突出弱点. 模式的突出弱点. 斯拉法的这些观点体现了不完全竞争理论的 线索. 线索.
★ 1953年又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一 1953年又出版了 美国经济结构研究》 年又出版了《 书它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 书它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 原理和发展. 原理和发展.列昂惕夫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 的卓越贡献, 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 的卓越贡献,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 济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理论 应该指出的是,列昂惕夫的" 应该指出的是 "曾受到二十年代苏联的计划平衡思想的影 响.因为列昂惕夫曾参加了苏联二十年代中 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央统计局编制国民经济平衡表的工作.
2,尽管斯拉法在他的《用商品生产商品》中 没有明白讨论马克思的 ★劳动价值理论问题,但西方有些经济学者 却认为,斯拉法以一种必需的 ★分析工具装备了劳动价值论.这就是,按 照斯拉法体系,在既定技术条件下,用以下 任何一种方法,总是有可能来决定某种商品 所含劳动量:一是还原为有时期的劳动量; 二是使利润率等于零;三是利用一种"次体 系".
�
投 入 产 出 对 称 数 学
(一)模型形式的对称关系 其对应关系如下表: 其对应关系如下表:表①
(二)投入产出对称数学模型 的作用
扩大信息量 适合研究资源配置问题 便于建立消除价格影响的价值模型
( ( ( ( 学 )
可以实现从初始投入象限入手建立模 型 用来研究动态, 用来研究动态,存量等专项问题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张守一,葛新权《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 张守一,葛新权《中国宏观经济理论模型预测》 1995年 pp149~154) 1995年 pp149~154)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 投入产出分析》 钟契夫,陈锡康,刘起运,《投入产出分析》,中国 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pp1 财政经济出版社, 何其祥, 投入产出分析》 科学出版社, 何其祥,《投入产出分析》,科学出版社,1999.pp4 瓦西里列昂剔夫,《投入产出经济学》(前言), 瓦西里列昂剔夫, 投入产出经济学》 前言),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1980.ppi
投入产出分析 发展的特点是: 发展的特点是:
①由封闭式发展为开启式,即由把居民消费看成是劳 由封闭式发展为开启式, 动力再生产的投入, 动力再生产的投入,把居民收入看成是劳动力的产 并假定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 出,并假定二者之间存在线性函数关系,发展为将 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 中间产品作为内生变量,将投资,政府消费和居民 消费或增加价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 消费或增加价值作为外生变量的模型. 由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型, ②由静态模型发展为动态模型,即由不考虑时间因素 将投资作为最终产品的一列, ,将投资作为最终产品的一列,发展为将投资从方 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扩展为一个或几个矩阵, 程式的右边移到左边,扩展为一个或几个矩阵,计 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 算增加单位产值所需的投资,并将其内生化的模型 ③由单一的投入产出模型发展为与现代科学管理方法 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最优控 相结合,即投入产出模型与经济计量方法, 制理论等的结合. 制理论等的结合.
斯拉法重要理论体系
* 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论文 1925年发表了《成本与产量之间关系》 年发表了 * 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论文 1926年发表了《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 年发表了 1951~1955年完成了 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 年完成了《 * 1951~1955年完成了《李嘉图著作和通信集》,共有 10卷 10卷 1960年出版了 用商品生产商品: 年出版了《 * 1960年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经济理论批判 绪论》一书. 绪论》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