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简介
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含评选标准)(ZT)上海国资·亚商200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
与去年相比,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有关并购的两大法规的颁布及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第35号令,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内容,在总结中国有关并购方面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资本市场及并购趋势的新变化,在规范及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权益披露、聘请财务顾问及监督管理上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尤其是其中对要约收购的规定由强制性要约改为部分要约,使得要约收购更具操作性。
同时,由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颁布的第10号令,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加大反垄断审查及对特殊目的公司特别规定的同时,在支付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创新,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为换股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2005年5月份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股票全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纷纷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更加激烈。
通过二级市场举牌、部分要约实现增持目的的并购方式将更多地应用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
股票全流通也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以想见,未来借壳上市式的并购将越来越多。
从全年并购事件来看,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内资并购与外资并购齐升温,海外资源型并购热经营性并购冷的局面。
并购市场整体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
内资并购异彩纷呈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是内资并购。
并具有以下特征:1.并购行业涉及各个领域。
从并购发生的领域来看,2006年中国发生并购事件的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特别指出并购多发的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电信业、钢铁业、铝业、医药业、航运业、石化业等等。
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
上市公司经典并购案例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其能够实现企业资源整合、产业链延伸、拓展新市场等多种效应,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围绕一则经典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展开阐述。
2006年,中国移动联合几家战略投资方收购内蒙古神华集团旗下的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太阳纸业)。
此次收购是中国移动自身业务的延伸,也是对中国联通并购南方基地的回应。
首先,在“煤改油”提速的大环境下,神华集团缺钱的局面较为严峻,太阳纸业也是经过多年的宏观调整,市场规模和生产效益有限。
因此,神华选择出售太阳纸业的资产和产权。
而中国移动在通信业务上已占据巨大市场份额,资金实力雄厚,具备开拓新领域的能力和前瞻性战略眼光。
其次,在并购方面,中国移动的统编时代已经到了尽头,开辟新商业模式的迫切性不断提高。
太阳纸业的并购意味着企业多元化发展的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并在城市生活服务、互联网、财务服务等领域进行效应观察和项目试验。
同时,这种新的战略定位也体现出中国移动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种长期投资。
最后,在并购过程中,太阳纸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以及核心员工与关键技术和设备等资源,都为中国移动所希望获得的,有价值的产业资源。
而中国移动的酝酿已久的跨领域战略则为太阳纸业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长远的投入。
可以看出,太阳纸业的收购对中国移动来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它不仅是一个经典的上市公司并购案例,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证明。
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通信业、文化产业等领域正在发生质的变化,企业在这个环境中必须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选择,同时也要有正确的战略思维和决策能力。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进行并购要有长期发展眼光和规划,出于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以及对行业资源和市场统筹略的调整。
同时,还要在实施的过程中注意风险控制和资源整合等问题,因此,企业需要具备良好的运筹和风险管理能力。
2006年资本市场大事记
2006年资本市场大事记2006年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一年,各种重大事件相继发生,对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梳理2006年的资本市场大事记。
1. 2006年1月4日,中国A股市场迎来了历史性的时刻,上证综指首次突破了1000点大关,达到了1091.79点,创下了新高。
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 2006年2月9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会”)公布了《新股发行暂行办法》,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制度的重要改革,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加强了对新股发行的监管,提高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3. 2006年3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为参照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结束了长期以来人民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
这一改革对于中国资本市场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使得人民币汇率更加市场化,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4. 2006年4月20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通知》,明确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要求,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
这一举措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5. 2006年7月26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监管的若干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行为,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
这一举措有助于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和健康发展。
6. 2006年8月2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将开展股指期货试点工作。
这是中国资本市场的重大突破,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投资工具和机会。
7. 2006年9月25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证券公司行为的若干意见》,加强了对证券公司的监管,规范了证券公司的经营行为,保护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8. 2006年10月16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重组行为,加强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维护了市场的稳定和公平。
十大经典并购案例
十大经典并购案例在商业领域中,并购案例是经常被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
下面将介绍十个经典的并购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了不同行业和领域,展示了并购对公司和市场的影响。
1. 美国康卡斯特收购迪士尼1996年,康卡斯特以660亿美元收购了迪士尼,这是当时最大的媒体并购案例。
这一交易促使康卡斯特成为全球最大的娱乐和传媒公司之一,也为迪士尼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市场机会。
2. 微软收购领英2016年,微软以268亿美元收购了领英,这是微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交易。
这一交易使微软能够进一步拓展其在专业社交网络和人才招聘领域的业务,增强了其在企业市场的竞争力。
3. 贝尔兰德收购莱雅2016年,法国奢侈品公司贝尔兰德以1250亿欧元收购了美国化妆品公司莱雅,这一交易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奢侈品行业并购案例。
这一收购使贝尔兰德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公司之一,拓展了其在化妆品和美容市场的份额。
4. 阿里巴巴收购新浪微博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3.85亿美元收购了新浪微博的股份,这一交易加强了阿里巴巴在社交媒体和在线广告领域的地位,也为新浪微博带来了更多的资源和技术支持。
5. 谷歌收购YouTube2006年,谷歌以16.5亿美元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这一交易被认为是互联网历史上最成功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谷歌进一步巩固了在视频内容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为其广告业务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6. 惠普收购康柏2002年,惠普以250亿美元收购了康柏,这一交易是当时硬件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惠普成为全球最大的计算机制造商之一,也扩大了其在企业市场的份额。
7. 联合利华收购莫尼塔2010年,联合利华以107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食品公司莫尼塔,这一交易是食品行业历史上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这一收购使联合利华进一步拓展了在北美市场的业务,也加强了其在零食和冰淇淋领域的竞争力。
8. 联合利华收购海飞丝2005年,联合利华以22亿美元收购了宝洁旗下的海飞丝品牌,这一交易是个人护理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例之一。
盈科现象:并购的神话与噩梦
盈科现象:并购的神话与噩梦2000年2月29日,发生了当时亚洲历史上最庞大的一宗并购案,盈科数码动力收购规模数倍于自己的香港电讯,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而2006年7月10日,“红筹教父”梁伯韬预收购电讯盈科22.66%的股份而成为电讯盈科的第一大股东,电讯盈科再度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将比较这两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背景下发生的“盈科现象”的异同。
1并购参与各方简介香港电讯并购事件参与方:目标公司为香港电讯。
香港电讯的前身是由两家电讯公司合并而成,分别是香港大东电报公司及香港电话公司。
1987年6月,香港大东电报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香港电讯有限公司,10月19日,香港大东电报公司和香港电话公司宣布合并,由香港电讯以发行新股方式收购香港大东电报公司和香港电话公司的全部股权,并取代电话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1988年2月1口,香港电讯正式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收购公司1为新加坡电信。
新加坡电信是新加坡规模最大的电讯公司,由新加坡政府透过旗下的淡马扬控股持有约79%股权。
该公司早年是新加坡政府的电话邮政机构,1992年4月1日私营化,注册成为有限公司,1993年3月在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正式上市。
收购公司2为盈科数码动力。
盈科数码动力(简称盈动)的母公司为盈科拓展集团(简称盈拓),该集团的创办人是香港著名企业家李嘉诚次子李泽楷。
1999年5月中旬,李泽楷购入“得信佳”集团,改名盈科数码动力上市。
盈科数码动力的股权结构图如下:图1 盈科数码动力控股股东股权结构图电讯盈科并购事件参与方:目标公司为电讯盈科。
电讯盈科由2000年2月29日盈科数码动力和香港电讯合并而成。
公司的主要业务是提供本地及国际电讯服务、互联网及互动多媒体服务、出售及出租电讯设备、主要在香港提供电脑、工程及其他技术服务;投资及开发系统整合及技术相关业务;以及在香港及中国其他地方投资及发展基建及物业。
收购公司1为澳大利亚麦格理集团。
麦格理集团于1996年在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澳大利亚提供全面投资银行业务、金融市场服务和零售金融服务的一家主要银行。
财经十大事件
财经十大事件作者:游艳玲来源:《中国报道》2007年第01期一场并购引发的“博客门”事件2006年10月16日,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集团”)、凯雷徐工机械实业有限公司、徐工机械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修订协议;同日,徐工集团、凯雷徐工签署了《合资合同》修订协议。
根据新方案,凯雷入股徐工的比例由原定的85%降至50%,涉及金额约人民币18亿元。
此消息公开后,外界普遍认为,无论国家部委是否通过此项并购,凯雷、徐工在11月25日“大限”前夕紧急修订并购方案,足以证明“博客门”事件的巨大威力。
提起由向文波导演的“博客门”事件,还得从2002年江苏省国有企业改制说起。
凯雷徐工并购案2002年,徐工集团被江苏省委、省政府列为江苏省82家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
2003年4月,在江苏省政府组织的国有企业改制项目推介会上,徐工集团作为江苏省准备改制的企业,一经亮相,便受到国内外众多企业的垂青。
在竞购过程中,凯雷方面表示,有信心在6至12个月内为徐工引进大型柴油发动机项目,在18至24个月内引进载重卡车项目。
上述项目完工后,5年内将为徐州市带来50亿元以上的新投资,新投资全部投产后将为徐工机械带来125亿元的新增收入,为徐州市政府带来每年8亿元的新增增值税收入。
在经过层层筛选后,徐工宣布凯雷获得优先谈判权。
2005年10月25日,凯雷与徐工集团、徐工机械签署了《股权买卖及股本认购协议》等系列文件,凯雷拟以3.75亿美元的价格,购买徐工机械85%的股份。
“博客门”事件在耐心等候国资委、商务部批复并购协议8个月后,凯雷和徐工等来的不是国家相关部委的审批意见,而是同行向文波挑起的“博客门”事件。
2006年6月8日,身为三一重工执行总裁的向文波,在自己的博客上,将“讨伐”的矛头对准了自己的同行——正待嫁作商人妇的徐工集团。
他认为凯雷收购徐工至少少花了10亿元,并认为凯雷投资收购徐工的动机不纯,是国有资产的贱卖,会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十大并购案例
并购已成为企业迅速扩张和企业家迅速增长财富的重要手段,因此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上演着许多扑朔迷离的资本传奇故事。
有人为之自豪与狂欢,有人则为此沮丧和懊恼。
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也开始尝到其中的美妙与苦涩。
中海油和海尔分别高调并购美国优尼科和美泰克,华为欲重磅并购英国马尼可,都以失败告终,但却大大开阔了中国企业家及其企业的国际化视野,并得到了对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很好的历练。
这也就有了中石油等企业的再次成功起航。
并购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警惕。
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并购苏泊尔(21.76,-1.14,-4.98%)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同样导致了美国政府的介入而使这桩交易无疾而终。
并购近来表现出的更大魅力是,史无前例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思想,并在不断加快这一认知和实践进程。
并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被迫迅速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加大,企业经营技能迅速攀升。
中国与世界正一同进入并购时代。
这也就是我们总结近三年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10大并购案例的初衷。
No.1联想并购IBM PC时间:2004年12月8日并购模式:“蛇吞象”跨国并购。
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IBMPC业务,其中包括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18.5%股份),同时承担IBM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
联想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
联想当时年营业额30亿美元,且试图自己走出去,但无起色。
而IBM PC业务2003年销售额达到120亿美元,但亏损巨大,只好选择剥离PC业务。
并购难点:1.面临美国监管当局以安全为名对并购进行审查,以及竞争对手对IBM PC 老客户的游说;2.并购后,供应链如何重构。
最新挑战:如何整合文化背景悬殊的企业团队和市场。
典型经验:1.改变行业竞争格局,跃升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公司;2.把总部移至美国,选用老外做CEO,实施本土化战略,很好地把握了经营风险;3.先采取被并购品牌,再逐渐过渡到自有品牌发展。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
资本市场并购重组十大经典案例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选择,可以帮助企业加速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
下面列举了十大经典的资本市场并购重组案例,这些案例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和促进市场变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也是中国首个跨足国际市场的IT企业,这次并购重组帮助联想集团加快了国际化进程。
董明珠收购格力电器2016年,董明珠发起了对格力电器的收购,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此举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股权激励机制得到了广泛关注。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2014年,阿里巴巴以60亿美元收购优酷土豆,这次并购使得阿里巴巴得以进一步拓展视频娱乐市场。
美的收购库卡2016年,美的以43亿美元收购瑞士工业机器人巨头库卡,使得美的成为全球最大的家电及机器人制造商之一。
腾讯收购Supercell2016年,腾讯以85亿美元收购芬兰游戏公司Supercell,这次并购促进了腾讯在游戏市场的崛起。
长城汽车收购戴姆勒股份2018年,中国汽车制造商长城汽车花费近10亿美元购买了戴姆勒的股份,这次并购重组将长城汽车带入全球汽车制造商的行列。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百货2021年,京东以28.6亿元人民币收购苏宁易购旗下的百货业务,此举有助于加快京东的线下扩张。
阿里巴巴收购盒马鲜生2018年,阿里巴巴以近40亿美元收购盒马鲜生,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领域的布局。
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收购南光集成电路2016年,紫光集团以近30亿元收购南光集成电路,这次并购是中国芯片制造行业的一次里程碑式事件,也是实现中国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的重要举措。
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智能工厂2019年,中国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以2.14亿欧元收购了德国智能工厂,这次并购重组加速了三一重工在全球市场的扩张。
案例 国美并购永乐
(一)快速的成长之路 1999年7月,国美首次走出北京,在天津开设两家 连锁店,遭到当地十大商家的强烈抵制,反倒使 国美的知名度极大提高,被业界惊叹为“国美现 象”。同年12月,国美进军上海,实现了京、津、 沪连锁的构架。 2000年9月,国美进行机构调整。北京分部组建, 总部各部门成立,新机构的设置为国美在全国范 围内的发展做了组织机构方面的准备,使国美管 理再上新台阶。同年12月,成都、重庆的国美电 器连锁店同时开业。
2003年11月,国美在香港的第一家门店——旺角商城成功 开业,标志着国美在实施国际化战略道路上迈出了关键性 的一步,国美也由此成为中国家电零售领域走向海外的第 一商家。2006年2月,国美电器又宣布正式进军澳门市场。 2003年11月,国美在河北的连锁店开业,至此国美在全国 的连锁城市已经达到20家,直 营门店数量突破100家,继 续在连锁规模上称雄中国家电连锁零售领域。 2004-2006年间,国美电器在黑龙江、吉林、山西、武汉、 湖北、贵州、江苏、湖南、福建、广西等地相继又建立了 200余家电器连锁店。至此,国美电器形已成了东北区、 华北一区、华北二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华中区 等七大区,构建了国美电器大区管理制。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业的老大,国美电器的发展始终受到同 业竞争者的威胁,其自身的竞争优势也正面临着巨大的冲 击。 建立于20世纪90年代的苏宁电器,从1996年3月建立至 2006年6月,已发展成为拥有超过300家店面、年营业额 397亿的中国家电零售业“老二”,业已在国内资本市场成 功上市(002024,深证A股)。 在国内家电市场的发展中,苏宁紧跟国美的扩张步伐,几 乎是国美在一个地区开设店面的同时,苏宁也随之铺设连 锁店,以至于两者的竞争始终处于白热化。 同时,拥有近200家门店的永乐和100家门店的大中又在中 国家电零售业一级市场中分占了相当大的一部份份额。面 对这种市场格局,国美电器力图找到一个可以突破僵局、 战胜苏宁电器的途径。
投资银行案例3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26
二、企业收缩
企业收缩是指使企业规模及经营范围缩小的各 种行为,具体可分为分立和剥离两种形式。
(一)企业收缩的类型
8
3、收购(acquisitions):指一家企业通过某 种方式主动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或资产的行 为。其目的是获得该企业的控制权。
4、合营企业(joint ventures):指相关公司 之间的小部分业务进行交叉合并的行为。通常 是有限的10—15年或更短的期限。
(二)企业扩张的动因
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企业扩张 的动因是不同的。理论界从不同角度解释了企 业扩张的动因,其主要的理论有:
21
4、可转换债券方式
可转换债券是一种特殊的债券,它向其持有者提供了一种
选择权,即在某一给定的时间,按某一特定价格转换成公 司股票的权利,兼具了债券和股票的双重特征。
优点
缺点
收购公司 降低收购成本
股东权益可能被稀释
缓冲股本扩张压力 转债利率高于股息率
具有抵税效应
转股失败有财务压力
目标公司 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无法转股套利收益较低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0
2、财务协同效应理论
财务协同效应是指企业扩张后,由于税法、证 券市场投资理念和证券分析人士偏好等作用而 产生的一种好处。主要表现在:
(1)合理避税 (2)提高股票价格 (3)提高公司知名度
2020年4月6日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1
2006中国并购年会暨2005中国十大并购人物颁奖典礼——关注并购整合 提升公司价值
愚公移 山, 动上 帝 , 感 派人来帮 助
电影课 的研 究版 , 事业部分 , 照 移走 两座 大 山 !说 不定 你就 是上帝 派 按
的大 产业 中 ,电影课在 她 的产业结 构 国 际非营 利机 构运 作 ,成立 国 内和 国 来的人哟! 衄
全 蕾政 协 啊 主席 、全 蕾 工 商 联 主 席
络 电视 集团。其 中最大 的应该 算是 “ 巨 是在寻 找事 业和 商业 的结 合点 ,今后 料 ,并与广 电 总局 、财 政部、文化部 、
龙 ”了。 董事长是美丽大 气的王瑛 。她 是要寻找事业和 商业 的分开点 。
对 电影课 的意 义认 识得相 当深 刻 , 以
团 中央 、全国妇联联 合下文件 ( 广发影
中 重 人 民■ 行 一 行 长
黄 孟 复
吴 窿 量
中企华瓷产评估有 限责任公 司一 事长
招 商 证 券 一 ● 长
孙 月 焕
富 少 林
全 ■ 社 保 基 金 理 ● 盒 删 理 事 长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巨 商 务 部 外 国 投 瓷 蕾 理 司 司长 中 重 证券 业 协 金 一 金 长 蘩 秘 书 长 上 海 证 券 交 易所 总 经 理 中 敢 豳 爵 工 商 学 院 名 誉 院 长 银 河 金 融 控 股公 司 董 ● 长
汤 世 生 王 东 明
镣 谢
华 韬
万盟投资蕾瑗有 啊公 司董● 长
王
囊
朱
利
■ ^ : 托童黼 中心葺士■店 ti1a ,童■工 . l ■曩井■公蠹
拍 ■●:■■ 雹 奠- 嗣瓣E
柏
a
■■ ■■ 翻 瞄
麓 群
n 一 ・ 一(l” n — 摹 ,
37个国内经典并购案例
37个国内经典并购案例1.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 阿里巴巴收购优酷土豆3. 中信集团收购香港银行业务4. 恒大集团收购广州恒大足球俱乐部5. 中国平安收购香港汇丰银行股份6. 腾讯收购掌阅科技7. 海尔集团收购美国通用电气家电业务8. 华为收购德国企业海思半导体9. 中国太平收购美国Pets Best保险公司10. 长城汽车收购意大利菲亚特克莱斯勒Jeep品牌11. 万达集团收购美国AMC影院12. 宝能集团收购万科股份13. 中国联通收购百度无线业务14. 高瓴资本收购万达电影股份15. 恒基兆业收购英国伦敦港口城市皇家阿尔伯特码头16. 京东收购沃尔玛中国业务17. 阿里巴巴收购银泰百货18. 航天科技集团收购中国卫星导航系统集团19. 招商局集团收购新加坡劲拓集团20. 海底捞收购小肥羊21.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家电业务22. 蒙牛收购雅士利23. 美的集团收购德国库卡家电品牌24. 中信证券收购华夏基金25. 恒生银行收购英国汇丰银行香港业务26. 宝钢集团收购韩国POSCO气体27. 中国铝业收购瑞士爱立信电缆业务28. 华大基因收购荷兰BGI Europe29. 航天科技集团收购上海航天计算技术研究所30. 中航工业收购南非格里芬石油31. 新东方收购美国儿童教育品牌Noah Education32. 中国中化收购挪威雅富顿化工33. 华谊兄弟收购乐视影业股份34. 阳光城收购朗诗绿色城市项目35. 三安光电收购荷兰ASML36. 希望集团收购英国布里斯托尔机场37. 海航集团收购希腊雅典国际机场。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
国内企业并购案例有很多,包括但不限于:
1. 万向集团收购洛克福特(Rorkford)公司:万向集团只收购了%的股权,获得控股地位。
这个案例表明,当目标企业的规模实力小于并购方时,并购成功的概率会更大,这符合“小吃多餐”的原则。
2. 中国化工集团核心企业蓝星集团并购案例:蓝星集团自1992年开始跨国经营,2006年才实施跨国并购。
任建新深谙规模实力在全球市场竞争中的
战略意义,自1996年开始在国内以兼并重组方式来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到2004年共计兼并70多家企业。
同年,蓝星集团又与昊华集团等组建中
国化工集团公司,规模与实力大为增强。
3. 北京第一机床厂收购德国科堡公司:当时的德国媒体就讲:“对于北一这个母亲来讲,科堡这个孩子显得太大了。
”
此外,还有上海航空与东方航空的合并案例等。
如需更多信息,可以关注财经新闻网站上的相关报道。
2006年中国十大外资并购案
2 年中国十大 0 0 6
外资并购案
20 年 址 一 06 个特殊fI h点 ,征新 t r法 j颁 、股 fl j J, j q 司 公
仪 分 改 带吱质 完成 、特 l 要l 1 J O过渡 IJ : 菔 i. 。 k WT h f t ̄ t# l
企业之问 的区别似乎仅仅是价格高低。
各 公 司的运作 模式 大体 雷 同: 马圈 地 、 跑
天 ,如果没有一个权威部门拿出权威的 能让大家认可的统计数据 ,以后其他的
扎堆开店 、 广告轰炸 、打压价格 、延长 供应商账期……而百思买的 “ 杀手锏” 并不是 “ 低价” ,而是 以顾 客为核心的
绿兰莎等多个地方品牌, 依靠这些品牌 , 英博占据着浙江第一 、 广东第— 珠江 ) 、 湖北第一 、湖南第一和江苏第二的市场
位置 。
海外过桥资金实现管理层持股。而 2 O
亿 元 的 交易 价 格 让外 界 感觉 有 “ 贱卖 ”
作为全球最 大的家 电零售 商,百
思买 早在 20 03年就 已经 进入 中 国市场 ,
工行业来说 ,外资的渗透不会产生太大
影响 ,也不 会形 成垄 断 。
百 思 买 入 主 五 星 电器
20 06年 5月 1 ,全 球 最 大 家 电 2日
元的跨行业 、跨地区、跨国经营的大型
食 品集 团 , 中 国最大 的 肉类 加工 企业 。 是
连锁 巨头百思 . 8
但实 际上 ,中国的 肉类加 工企 业很
维普资讯
竞争层次的整体升级。目前家电连锁企
业 竞 争仍 处 于 较低 层 次 ,缺 乏 差 异 化 , 总是以 “ 价格 杀手 ” 的 变 面孔示 人 。
著名企业兼并案例
著名企业兼并案例著名企业兼并案例:1. 谷歌收购YouTube2006年,谷歌以18.6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
这笔交易让谷歌成为在线视频领域的领导者,并为其带来了广告收入的巨大增长。
2. Facebook收购WhatsApp2014年,社交媒体巨头Facebook以19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
这个交易使得Facebook扩大了其用户群,并加强了其在全球范围内的社交网络地位。
3. 微软收购Skype2011年,微软以8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网络电话服务供应商Skype。
这个交易为微软提供了一种新的通信工具,同时也加强了其在互联网通信领域的竞争力。
4. 阿里巴巴收购淘宝2003年,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以8,2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淘宝网。
这笔交易使得阿里巴巴在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垄断地位进一步巩固。
5. 京东收购苏宁易购2021年,中国电商巨头京东以1710亿人民币的价格收购了苏宁易购。
这个交易使得京东扩大了其市场份额,并进一步加强了其在线零售业务。
6. 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2005年,中国电子公司联想以17.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
这个交易使得联想成为全球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7. 高通收购恩智浦2017年,美国芯片制造商高通以4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荷兰半导体公司恩智浦。
这个交易使得高通扩大了其在汽车电子领域的业务,并加强了其在半导体市场的地位。
8. 惠普收购康柏2002年,计算机硬件制造商惠普以25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康柏电脑公司。
这个交易使得惠普成为全球计算机市场的领导者之一。
9. 通用电气收购贝克休斯2017年,美国工业集团通用电气以32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石油设备和服务公司贝克休斯。
这个交易使得通用电气扩大了其在能源行业的业务,并加强了其在全球能源市场的竞争力。
10. 宝洁收购吉列2005年,消费品公司宝洁以57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剃须刀和个人护理产品公司吉列。
较有影响的十大企业并购案例
2007高端管理培训项目寻求战略合作伙伴
乾泉论"国学商道"系列专题讲座一
乾泉论"国学商道"热点专题讲座二
乾泉教授“易经国学与现代企业管理”系列专题讲座
No.1联想并购IBM PC
时间:2004年12月8日
并购模式:“蛇吞象”跨国并购。联想以12.5亿美元并购IBM PC业务,其中包括向IBM支付6.5亿美元现金和价值6亿美元的联想集团普通股(18.5%股份),同时承担IBM PC部门5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联想5年内无偿使用IBM品牌。
并购也在迅速改变全球产业格局,并引起各国政府高度警惕。凯雷并购徐工、法国SEB并购苏泊尔(21.76,-1.14,-4.98%)都引起了中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并出台了相关政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同样导致了美国政府的介入而使这桩交易无疾而终。
并购近来表现出的更大魅力是,史无前例地影响着中国企业的管理实践和商业思想,并在不断加快这一认知和实践进程。并购使企业综合竞争力被迫迅速提升,行业品牌集中度迅速加大,企业经营技能迅速攀升。中国与世界正一同进入并购时代。这也就是我们总结近三年来国内极具代表性的10大并购案例的初衷。
前景预测:胜算较大。
No.7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
时间:2005年6月7日
并购模式: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时,明基分文未出,西门子还倒贴明基2.5亿欧元。明基还获得西门子在GSM、GPRS、3G领域的核心专利技术。但西门子手机日亏损达120万欧元,由于不能预知未来风险,2006年12月8日,明基不得不承认收购失败,亏损达8亿欧元。
并购难点:
1.明基能否有效解决西门子手机外包成本压力,如期扭亏;
2.明基、中电、西门子手机品牌如何有效整合和重构供应链而不导致市场混乱;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精编版】
中国十大著名企业并购案例汇总在即将结束的2010-2020年代,除了针尖对麦芒的商战以外,还有无数次应接不暇的兼并与收购(M&A)。
在此罗列出2010-2020年间中国十大著名的商业并购案例,送给并购十年间的所有并购人。
No.10 万达的如虎添翼与断臂求生规模:★★★影响力:★★★在2019年末,福布斯富豪榜的前十位已经看不到王健林的名字了。
这位曾经的中国首富在过去十年内走了怎样一条跌宕起伏之路,恐怕可以从万达集团的几次收购与被收购当中寻找出一些端倪。
遥想王老板当年,何等风光无限。
在鲁豫有约的节目上,他的那一句“先定一个小目标,我先挣它一个亿”毫无争议地成为了2016年年度网络热词。
在2014年底,万达以3.15亿美元价格收购金融机构快钱,并将快钱打造成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
这场并购不仅有利于万达搭建自己的支付系统,还为万达开展理财、企业融资、众筹等金融业务提供支持。
与互联网企业过度依赖线上流量不同,实体企业的并购更关注利用自身的线下流量优势从而实现线上与线下的无缝对接。
通过此次并购,王健林不仅弥补了万达商业帝国当中金融这一块短板,还完成了万达从重型固定资产走向轻型虚拟资产的关键转型。
2016年1月,万达集团宣布以不超过35亿美元现金(折合人民币230亿元)与美国传奇影业公司合并,这是迄今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最大一桩文化产业的并购,也被看作是中国首富进军好莱坞的标志。
谁料此后风云突变,2017年万达集团将13个文旅项目的91%股权和77家酒店打包出售给融创中国和富力地产,总金额637.5亿元;2019年,又将万达百货下属37家门店出售给了苏宁易购。
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万达出售资产已超过千亿,包括酒店、文旅、海外地产、物管、百货以及多个海外项目。
虽然从买方变成成为了卖方,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万达集团在出售资产的过程中也在悄然完成了重大转型。
No.9 顺丰借壳上市完成“曲线救国”规模:★★影响力:★★★★在并购的世界里,还有一种模式不可被忽视,那就是通过反向收购实现借壳上市的目的。
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案例(1)
第3讲海信集团收购科龙电器的案例分析资料来源:中国并购法律网原文发布时间2006-3-27顾雏军在自己的资本游戏中,不幸被郎咸平言中,最终自己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被迫卖出其在科龙电器的股份。
这个事件对顾雏军和他的格林柯尔系来讲是一次大的失败,但对于国内家电集团来讲可能是一次扩张的机会。
海信集团在众多的竞购者之中,最终脱颖而出,取得了这次交易的机会。
但是,海信集团的整个收购交易的过程却并不简单,其间存在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变数也不少;并且,虽然收购已经完成,但是收购后的整合中所存在的困难似乎更多。
一、研究背景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龙电器”)曾是一家业绩优秀的家电类上市公司,在2003年的净利润为2.02亿元人民币,2004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2亿元人民币、每股收益也达到0.20元。
但是2005年4月27日却公布了一份巨亏的预警公告,该公告显示,该公司2004年预计将亏损6000万元,在4月29日发布的2004年年报中,科龙集团第四季销售额较前三季大幅下滑,受联营公司华意压缩连年亏损、2004年存货跌价计提、第四季度坏账计提这些因素影响,科龙电器于2004年度的净利润为亏损6416万元,股价开始全线下挫,科龙电器开始出现危机。
在科龙销售危机传出后,先后传出了有长虹、美的、TCL、伊莱克斯等多家知名企业欲收购科龙的消息。
据科龙电器的公告称,“截至2005年8月31日,本公司及本公司控股子公司涉诉案件共计108件,标的额共计人民币594144533.3元”,而其中的23件为标的额在500万元以上的重大诉讼与仲裁事项。
科龙公告中所称的23件重大诉讼具体金额主要包括:2005年8月22日,中国建设银行南昌昌北支行诉江西科龙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科龙电器借款合同纠纷案,要求其提前归还贷款1.4亿元;加西贝拉压缩机有限公司诉科龙电器,要求其对9家子公司到期未偿还债务1692万余元以及另一笔到期的债权33126941元,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兴业银行广州分行诉科龙电器、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与佛山市诚丰模具塑料有限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要求三被告共承担3500万元及利息;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起诉要求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支付拖欠货款26873844.91元;广东美芝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诉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拖欠货款20427122.85元、利息266573.95元等。
阿里巴巴2014年度的10大并购
阿里巴巴投资和收购的十大公司2008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曾说过,阿里巴巴集团下个十年的总体目标有两个:一是要打造全世界最大的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二是要做要全球最佳雇主。
近些年,阿里巴巴投资和收购了一些公司。
为什么是他们?我们以08年为一个分界点,来看下08年前后,阿里巴巴的一系列动作,为自己下一个十年都做了哪些准备?笔者整理出近10年,阿里巴巴为自己的整体战略,在投资和收购方面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例。
诸多迹象表明:阿里巴巴布局正从最初围绕着电商展开,一直延伸到社交和移动端。
一、2005年8月,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雅虎中国事件:阿里巴巴收购雅虎中国全部资产,同时得到雅虎10亿美元投资,打造中国最大的互联网搜索平台。
阿里巴巴收购的雅虎中国资产包括雅虎中国门户网站,雅虎的搜索技术、通讯和广告业务,以及3721网络实名服务。
双方还计划将一拍在线拍卖业务中雅虎的所有部分并入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公司将获得领先全球的互联网品牌“雅虎”在中国的无限期独家使用权。
收购理由:马云曾表示:“收购中国雅虎,真正的原因是因为阿里巴巴看到,今后的电子商务绝对离不开搜索引擎,希望和雅虎的合作能给电子商务注入新的概念和活力。
我们将创造真正在全世界都是很伟大的公司。
”二、2006年10月,阿里巴巴收购口碑网事件:2006年10月,阿里巴巴集团战略投资口碑网。
2008年6月:口碑网与中国雅虎合并,成立雅虎口碑。
8月:作为“大淘宝”战略的一部分,口碑网注入淘宝,使淘宝成为一站式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为更多的电子商务用户提供服务。
收购理由:阿里巴巴集团投资部前副总裁田健表示,口碑网的发展思路契合了阿里巴巴集团以电子商务为重心,以搜索和社区化为工具的整体方向。
他称,对口碑网的战略投资,不仅为口碑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和强大保障。
而且将很好地串联和补充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电子商务与搜索业务,并最终成为广大网民网上工作、消费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
2006中国十大并购案例(含评选标准)(ZT)上海国资·亚商2006中国十大并购事件并购市场欣欣向荣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持续升温,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全面开花的局面。
与去年相比,影响并购的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
有关并购的两大法规的颁布及股市的股权分置改革。
由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第35号令,自2006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根据新修订的《证券法》相关内容,在总结中国有关并购方面制度沿革的基础上,针对国内资本市场及并购趋势的新变化,在规范及完善上市公司收购方式、权益披露、聘请财务顾问及监督管理上向前迈出了关键一步。
尤其是其中对要约收购的规定由强制性要约改为部分要约,使得要约收购更具操作性。
同时,由商务部等国家六部委颁布的第10号令,自2006年9月8日起施行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在加大反垄断审查及对特殊目的公司特别规定的同时,在支付方式方面也有重大创新,允许外国投资者以股权作为支付手段并购境内公司,为换股并购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并购交易中被广泛使用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2005年5月份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中具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给并购市场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通过支付对价的方式实现股票全流通,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纷纷降低,使得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更加激烈。
通过二级市场举牌、部分要约实现增持目的的并购方式将更多地应用于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中。
股票全流通也使上市公司的壳资源价值进一步提高,可以想见,未来借壳上市式的并购将越来越多。
从全年并购事件来看,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呈现出内资并购与外资并购齐升温,海外资源型并购热经营性并购冷的局面。
并购市场整体呈现出逐渐活跃的态势。
内资并购异彩纷呈2006年,中国发生的并购事件中,数量最多是内资并购。
并具有以下特征:1.并购行业涉及各个领域。
从并购发生的领域来看,2006年中国发生并购事件的行业可以说是全面开花,特别指出并购多发的热点行业主要集中在以下十个:金融业、IT业,房地产业、零售业、电信业、钢铁业、铝业、医药业、航运业、石化业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6年中国十大并购事件简介
(按时间排序)
英博收购雪津啤酒
2006年1月23日,英博啤酒集团宣布:将通过一系列安排,收购福建省最大啤酒企业福建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权,交易总额达58.86亿元。
预计在取得有关政府部门的批准后,全部收购将于2007年底完成。
此次交易完成后英博成为中国最大的啤酒商之一,并形成了一个从华东到华南完整的市场版图。
英博对雪津的并购标志着,啤酒市场将逐步形成寡头竞争的格局,又一轮的品牌整合也将渐次展开。
中国铝业并购8家铝企
自2006年1月开始,中国铝业斥资约20亿元,连续收购和参股河南中迈、抚顺铝业、焦作万方(9,0.30,3.45%)、遵义铝业、华宇铝电、华西铝业、华鹭铝业、连城铝业等8家铝业企业。
此外,中铝还出资5.4亿元对包括上海有色金属(集团)公司在内的铜业企业进行并购。
中铝一系列并购紧紧围绕其“一体化和大有色战略”目标展开。
意在进一步加强主业形成完整铝业生产链同时向铝业之外的有色金属行业进行大规模扩张。
随着下一步整合的成功,其企业整体竞争力将随之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盛竞购双汇
2006年4月28日,由高盛集团与鼎晖中国成长基金以20亿人民币中标双汇股权拍卖。
此外2006年,高盛投资团还出资37.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5.45,-0.60,-9.92%);以18亿人民币分别入股福耀玻璃(13.85,-0.75,-5.14%)、美的电器(12.15,0.30,2.53%)等上市公司。
双汇股权对外转让,消息一出,旋即招来AIG、JP摩根等众多国际机构前来洽商。
尽管交易价格可能低于预期,但双汇股权争夺恰是海外资本强烈看好中国内地消费领域的典型缩影。
宝钢收购邯钢
2006年6月1日,宝钢发布举牌公告,宣布宝钢集团及旗下2家子公司持有G邯钢股份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0002%,由此引发邯钢集团启动反收购。
2006年,宝钢还收购了八一钢铁(4.63,0.03,0.65%)及国内8家钢铁企业部分股份。
宝钢举牌邯钢意在通过并购整合产业,意在加强两大集团的关联性,还是出于财务理财上的考虑,这为2006年中国并购市场留下了一个最大的猜想。
国美并购永乐
2006年7月25日,国美宣布以52.68亿港元以“股票+现金”的形式并购永乐。
其中,国美电器将以0.3247股自身股票置换1股永乐电器股票,国美电器还将为每1股永乐电器股票支付0.1736港元现金。
永乐预计于2007年初在香港联交所退市,退市后永乐将成为国美电器的全资子公司。
通过并购,分列中国家电零售业第1和第3的国美和永乐组建了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阵营,再一次改写了中国家电连锁业的“产业地图”。
家电连锁市场已然形成由几家巨头企业来支配市场发展的局面。
广发证券借壳上市
2006年9月,延边公路以全部资产为对价,回购吉林敖东(32.98,0.00,0.00%)所持股份并注销。
同时,延边公路通过用新增股份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广发证券,吸收合并完成后,延边公路更名为广发证券。
经过综合治理之后,中国券商急于借助资本市场扩充净资本,做大做强。
而受到财务指标限制,绝大多数券商几乎不可能通过首发上市。
因此借壳成为唯一选择。
广发证券借壳成功,刺激了中国券商的借壳上市热情,掀起长江证券、光大证券、国金证券等国内券商借壳上市浪潮。
华润集团重组华源
2006年3月至11月之间,华润对华源集团完成实质性重组。
根据重组方案,华源集团9.136%股权划转给华润,华润及其他19家股东将华源集团100%股权转让给金夏投资,金夏投资再将华源集团全部股权转让给华源资产。
转让完成后,华润透过其控股子公司华源资产实际掌控华源集团100%的股份。
重组之后,华润将承接华源集团在国内上市的8家上市公司。
加上此前控制华润锦华、万科、S吉生化(6.67,0.00,0.00%)和东阿阿胶,“华润系”上市公司数目将达到了历史之最的12个。
另外,依照资产整合计划,华润将一跃成为纺织和医药两个行业的领导者。
中国蓝星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安迪苏集团
2006年10月26日,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宣布100%收购法国罗地亚公司有机硅及硫化物业务。
这项收购包括罗地亚公司有机硅业务的专利技术、生产装置、销售渠道等。
在此前的1月,蓝星集团还以4亿欧元全资收购世界第二大蛋氨酸企业――法国安迪苏集团。
本次并购之后,蓝星将成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最大的境外投资企业,其有机硅单体年生产能力将达到42万吨,跻身为世界第三。
电讯盈科股权转让
2006年6月,李泽楷有意出售电盈,受到电盈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强烈反对,最终电盈拒绝了新桥和麦格理的收购意向。
之后香港梁伯韬宣布组成财团以92亿港元接盘李泽楷持有的22.7%电盈股份,11月30日,由于小股东投票反对,该股权转让再次夭折。
之后,电盈股权转让暂时告一段落,由此却引发了控股危机和对控股地位的争夺。
11月13日网通集团为避免控股权旁落,与西班牙电信公司组成了合资公司,双方将所持电盈共28%股份注入合资公司以形成控股电盈的局面。
小股东投票反对之后李泽楷连番进行了股份的增持,截止12月13日止,其持股电盈比例上升至27%。
花旗、中国人寿等联合竞购广发行
2006年11月16日,花旗集团等国内外投资者团队出资240多亿人民币,成功认购重组后的广东发展银行约85.6%股份。
投资者团计划中的持股安排为:花旗集团20%、中国人寿20%、国家电网20%、中信信托12.8488%、普华投资8%、IBM信贷4.74%。
其中属于外资身份的花旗与IBM合共持股量为24.7%。
本次交易,对广发行来说将借此脱胎换骨,改善不良资产和提高公司管治水平。
对花旗来说尽管未能取得控制性权益,但能参与日常营运管理,也是外资收购内地银行的一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