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伶官传序课件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 5.2伶官传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开篇立论,提纲挈领 译文:唉!兴盛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天命,难道不是由于人事吗? 点评:此处是用反问句的形式来抒发感慨。全文围绕“盛衰之理, 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来谈,因此这几句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审美鉴赏
抑扬顿挫 文字精当 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一文的序。《伶官传》记叙了后唐 庄宗李存勖宠幸的伶官景进、史彦琼、郭从谦等人乱政误国的史 实。这篇序并未直接写这些事情,而是写后唐庄宗的盛衰成败。 这篇史论观点明确,论题突出,说理有力,条理分明。前文叙事,后 文议论,通篇围绕“盛衰”二字下笔。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连用两个感叹句表明作者对“盛衰之理”的重视,对“岂非人事”的强 调。用一个“原”字推究原因,点出庄宗得失之事,引出文章的主要论 据,确定全文论证的内容。“虽曰……岂非……”是反诘语气的转折 复句,意在强调后者。
但是作者的观点也有其历史进步性的一面。虽然一个王朝的盛 衰安危不能完全归结于统治者个人的“忧劳”还是“逸豫”,但统治者 是骄奢淫逸还是励精图治,这对当时的社会是有重大影响的。欧阳 修早在北宋前期就把这一点作为严重问题提出,这说明他有一定的 政治眼光。另外,“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历史教训,在今 天我们建设现代化的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古义:绳索。 今义:组织或由不多的人员组织成的单位。
新课助读 自主梳理
5.明句式 (1)梁,吾仇也 判断句 (2)盛以锦囊 介宾短语后置 (3)入于太庙,还矢先王 省略句 (4)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被动句 6.积名句 (1)满招损,谦得益。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5.2《伶官传序》课件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以以以 人史铜 为为为 镜镜镜 可可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以以以 明知正 得兴衣 失替冠
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谢 谢 观 看
作者简介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谥号文 忠,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四岁丧父,出身寒微, 由母亲亲自教学,用荻画地作书。宋仁宗天圣八年进士 及第。在政治上,他早年支持以范仲淹为代表的改革派, 旗帜鲜明。晚年思想渐趋保守,反对王安石变法。
继续和发展了韩愈、柳宗元所倡导的古文运动,宋 中叶的文坛领导,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为文主张切 合实用,重内容,反浮靡。他的文章,叙事简约且富有 波涛,语言酣畅又自然凝练。著有《欧阳文忠公集》, 并编写两部史书:《新唐书》(与宋祁等合写)、《新 (1007~1072) 五代史》。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
对过去的反应。
——雨果《笑面人》
历史有自己的生命,它就像一个人,既随和又
自尊。
——余秋雨《艺术创造工程》
伶官传序
欧阳修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 式。 2.了解“满遭损,谦得益”和“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的道理。 3.理解本文先提出论点,然后运用事例,步步深入进行论证 的写法。
结构梳理
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伶 官 传 序
论据: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908年(23岁)接受三矢,继父遗命 912年(27岁)系燕王父子以组(灭燕) 923年(38岁)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926年(41岁)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推论: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 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 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 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人教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 伶官传序
盛赞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慨叹失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反问——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设问——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与人”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正反对比论证(理)
(对比盛衰之境地)
连用两个疑问句
学习文言知识
故方其壮①也,举②天下之豪杰莫③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④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 夫祸患常积⑥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⑦,岂独伶人也哉!
分析理解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答: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
“忧劳可以兴国”。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分析理解
本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叙述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选择这一史实?明确:事例论证晋王三矢的史实——复仇灭敌——“得天下”原因——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的《唐本纪》中,序中再写未免重复,也会造成文势拖沓,且不符合序论的体制。此处选用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但其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为慎重,欧阳修在其前面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故事的传说性质。这个事件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文言知识
呜呼!盛衰之理①,虽曰天命,岂②非人事③哉!原④庄宗之所以⑤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立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呜呼!”——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转折关系反问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 “原庄宗……可以知之矣”——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说明本文的立论依据,引起下文。
反问——否定“得之难而失之易”的说法设问——强调成败得失“皆自与人”
结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正反对比论证(理)
(对比盛衰之境地)
连用两个疑问句
学习文言知识
故方其壮①也,举②天下之豪杰莫③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④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 夫祸患常积⑥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⑦,岂独伶人也哉!
分析理解
1.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在于什么?答:2.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单回答。答:3.这两段各自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两段之间是什么关系?答:
“忧劳可以兴国”。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第一段议论,第二段记叙;总分关系。
分析理解
本段采用什么论证方法叙述了一个什么历史事件?为什么选择这一史实?明确:事例论证晋王三矢的史实——复仇灭敌——“得天下”原因——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写入《新五代史》的《唐本纪》中,序中再写未免重复,也会造成文势拖沓,且不符合序论的体制。此处选用这一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但其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为慎重,欧阳修在其前面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故事的传说性质。这个事件是本文的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朗读课文·学习课文
学习文言知识
呜呼!盛衰之理①,虽曰天命,岂②非人事③哉!原④庄宗之所以⑤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问: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答: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明确:立论——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呜呼!”——奠定全文叹惋的感情基调; “盛衰之理……岂非人事哉!”——转折关系反问句,提出本文中心论点,强调人事的作用; “原庄宗……可以知之矣”——点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史实,说明本文的立论依据,引起下文。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课件 人教
使国兴,使身亡。动词的使动用法。
字词解析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祭妹文》)
原
武夫力而拘诸原。(《殽之战》)
汝天 原地庄在之宗九所之以所原养以人得,者天当,下,原分与不明其过所此记以数失也之之。。者(《。治(《平祭篇妹》文》) )
当“泉”讲,用的是本义
微行入古寺。 ( 《左忠毅公逸事》)
武夫岭峤力微草而,拘凌冬诸不雕原。(。《采(《草殽药之》战) 》)
是什么?
负而前驱,及
忧 劳
凯旋而纳之
可
以
系燕父子以组
兴
国
函梁君臣之首
对
比
逸
仓皇东出
豫
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士卒离散 衰
以
亡 身
泣下沾襟
得 盛之
易 守 之 难
祸 患 常 积 于 忽 微 主旨 , 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以古喻 今,告诫 当时北宋统 治者,要吸 取历史的教 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 ,不应满足 于表面的 繁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师说》)
盛以锦囊。
职位高shèng
装chéng
难句译注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由
人为的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1而.皆盛自衰于之人理欤,?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译独文伶:人兴也盛哉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原微
原其野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恨晨光之熹微。 ( 《归去来兮辞》)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微指左公处。(《左忠毅公逸事》)
(《治平篇》)
字词解析
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祭妹文》)
原
武夫力而拘诸原。(《殽之战》)
汝天 原地庄在之宗九所之以所原养以人得,者天当,下,原分与不明其过所此记以数失也之之。。者(《。治(《平祭篇妹》文》) )
当“泉”讲,用的是本义
微行入古寺。 ( 《左忠毅公逸事》)
武夫岭峤力微草而,拘凌冬诸不雕原。(。《采(《草殽药之》战) 》)
是什么?
负而前驱,及
忧 劳
凯旋而纳之
可
以
系燕父子以组
兴
国
函梁君臣之首
对
比
逸
仓皇东出
豫
可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士卒离散 衰
以
亡 身
泣下沾襟
得 盛之
易 守 之 难
祸 患 常 积 于 忽 微 主旨 , 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以古喻 今,告诫 当时北宋统 治者,要吸 取历史的教 训,居安思危 ,防微杜渐 ,不应满足 于表面的 繁荣。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师说》)
盛以锦囊。
职位高shèng
装chéng
难句译注
1.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原由
人为的
2.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1而.皆盛自衰于之人理欤,?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译独文伶:人兴也盛哉和!衰败的原因,虽然说是上天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原微
原其野文约,其辞微(《屈原列传》)
恨晨光之熹微。 ( 《归去来兮辞》)
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微指左公处。(《左忠毅公逸事》)
(《治平篇》)
11-2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 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 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 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 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 身,自然之理也。
2、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分析第二段
分说:正面:忧劳可以兴国 反面:逸豫可以亡身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世人说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而
判断句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 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 因,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要评价的 后唐庄宗的事例。
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 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 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一定,应当 你的父亲
接受 并且
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
2、依据(论据)
庄宗得天下与失天下
分析第二段
分说:正面:忧劳可以兴国 反面:逸豫可以亡身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
世人说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
判断句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
而
判断句
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 造成的吗?推究庄宗所以取得天下,与他所以失去天下的原 因,就可以明白了。
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
先提出兴衰由人事的观点,接着举出将要评价的 后唐庄宗的事例。
作者对天下兴衰持怎样的看法?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1、找出观点句(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 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 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 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 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 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一定,应当 你的父亲
接受 并且
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 告庙,请
11-2 《五代史伶官传序》(含视频)(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 选择性必修中册
我留下来的原因,是等待我的客人和我一通前往。 • 表示凭借和方式,翻译为“……的凭借”“用来……”。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 现代汉语“所以”是连词,引出的是结果,与古汉语的“所以”意义和用法不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关于五代
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 割据的时期。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 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 、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 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第二段
疏通文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
感到悔恨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用 收藏
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文化常识
太庙在夏朝称“世室”,在殷商称“重屋”,周朝称“明 堂”,秦汉时起名“太庙”。
太庙最初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 的神位在皇帝批准下也可以供奉其中,称为“配享太庙”。
告庙指天子或诸侯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时祭告祖庙。
祭祀和祭品
•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祭天 • 祭品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
作者简介
他与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 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知识,解答疑难问题的人。 ②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
用来表现内心的东西,它的情致是一样的。 • 现代汉语“所以”是连词,引出的是结果,与古汉语的“所以”意义和用法不
五代十国 907年—960年
关于五代
五代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次大规模分裂 割据的时期。
唐朝灭亡之后,在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定都 于开封和洛阳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 五个朝代以及割据于西蜀、江南、岭南和河东的 前蜀、后蜀、南吴(杨吴)、南唐、吴越、闽国 、南楚(马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等 10个政权,合称五代十国。
第二段
疏通文意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
用于主谓间,取独
告诉
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
统治者的确立或即位
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
感到悔恨
副词,表示祈使语气
用 收藏
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文化常识
太庙在夏朝称“世室”,在殷商称“重屋”,周朝称“明 堂”,秦汉时起名“太庙”。
太庙最初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宗室、功臣 的神位在皇帝批准下也可以供奉其中,称为“配享太庙”。
告庙指天子或诸侯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时祭告祖庙。
祭祀和祭品
• 祭祀天地的仪式叫“封禅”,祭天 • 祭品牛、羊、猪三牲齐备叫“太
作者简介
他与柳宗元、韩愈、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等人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苏 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高中语文《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自然,流畅婉转。
政治成就
曾任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职 ,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
。
史学成就
主持编纂《新唐书》、《新五 代史》等史书,对古代历史研
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
时代背景
文化传承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伶官等底层 人物命运多舛;北宋时期文化繁荣, 士人阶层崛起。
伶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五代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北 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文化传承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刻见解,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人们的勤劳和安逸密切相 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祸患,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优点所蒙蔽,要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认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而谦虚则会使人受益。
03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五代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和民族的迁徙,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得以加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伶官制度及其社会影响
伶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伶官制度起源于唐代,至五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伶官是指在宫廷中供奉的戏曲演员,他们不仅擅长表演,还常常 参与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
创意写作
文本解读
深入阅读《五代史伶官传》,理 解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现代视角
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念 等角度出发,对《五代史伶官传
》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创意表达
运用现代文学手法和创意元素, 将《五代史伶官传》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呈现出
具有现代感的文本作品。
06
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政治成就
曾任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等职 ,致力于政治改革和文学革新
。
史学成就
主持编纂《新唐书》、《新五 代史》等史书,对古代历史研
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时代背景与历史文化
时代背景
文化传承
五代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伶官等底层 人物命运多舛;北宋时期文化繁荣, 士人阶层崛起。
伶官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在五代时期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北 宋时期的文化繁荣为后世的文化传承 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兴亡的深刻见解,认为国家的兴衰与人们的勤劳和安逸密切相 关。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时刻警惕身边的祸患,同时也提醒人们不要被自己的优点所蒙蔽,要时 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满招损,谦受益。”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态度的看法,认为自满会招致损失,而谦虚则会使人受益。
03
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五代时期,随着政权的更迭和民族的迁徙,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
得以加强,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伶官制度及其社会影响
伶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伶官制度起源于唐代,至五代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伶官是指在宫廷中供奉的戏曲演员,他们不仅擅长表演,还常常 参与政治斗争和社会活动。
创意写作
文本解读
深入阅读《五代史伶官传》,理 解文本内容和思想内涵。
现代视角
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念 等角度出发,对《五代史伶官传
》进行重新解读和诠释。
创意表达
运用现代文学手法和创意元素, 将《五代史伶官传》的故事情节 和人物形象进行再创作,呈现出
具有现代感的文本作品。
06
课堂总结与延伸阅读推荐
《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24张
前:名做
用
状,向前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等到 及凯旋而纳之。
用 祭告
用以代替某些动词,表示恭敬、慎重
状语后置,省略:以锦囊盛(之)
使动用法,使......收藏
状语后置
当
用 名作动,用木匣装
省略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于)先
王,而告(之)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动词,禀告
气盛
状语后置、 省略句
名作状,在夜里
名作状,向东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
等到 仇人
形做动,作乱 名做状,
出逃
在四面
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多么
面面相觑
何其衰也!
吗
或者, 还是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分析:后唐庄宗失天下 (逸豫可以亡身)
得出结论:祸患常积于忽微 智勇多困于所溺
启示:做事要居安思危,谨小慎微,防微杜渐,力戒 骄侈纵欲
明晰主旨
《〈伶官传〉序》通过对后唐庄宗得天下、失天下的典型事 例,阐述了国家盛衰主要在于“人事”的道理,目的是讽谏北宋 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 要靠纳币输绢 以 求 苟 安 。北宋外交上极端软弱,对不断进犯的 契 丹 、 西夏妥协退让、屈辱求和。每年都向契丹纳银20万两,绢30万匹;向 西夏纳银10万两,绢10万匹,茶3万斤。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己的感慨,写成了《 新五代史•伶官传》。欧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讽谏。
高中语文 第三册第五单元之《伶官传序》课件 人教版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
禀告
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
骄盛
雄壮
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介宾结构后置 而告以成功:介宾结构后置
精选课件
等到
平定
名作状 在夜间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
名乱作动者:作四乱应造反,仓名皇作东状 出向东,未及见贼而士
卒离散数作,状:四君面 臣相顾,不知所归返回,至于
——欧阳修《六一居精选士课件传》
欧阳修
《新五代史》即《五代史记》 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因有薛居正编 纂的《旧五代史》在前,故称之为 《新五代史》。欧阳修认为旧史不 宜“垂劝诫,示后世”重新编写了 五代史。写《伶官传》是为了告诫 北宋统治者吸取后唐庄宗李存勖宠 幸伶人而身死国灭的历史教训,力 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装)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精选课件
“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 前的文章。
“自序”:作者自己写的,内容多说明它的写作缘由、经 过、旨趣和特点等;比如《呐喊》自序。
“代序”:别人代写的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 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 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 的文体。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 赠序。 还有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叫“诗序”,多交代所咏故事 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白居易 的《琵琶行》、姜夔的《扬州慢》,前面都有一段序。
字词注释
原庄宗 ——推究 请其矢 ——指怀着恭敬虔诚的心情取回。 何其衰也 ——衰颓,何其。多么 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考察。
人教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五代史伶官传序》PPT课件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曹丕《典论·论文》
谢谢观看!
《五代史伶官传序》第二课时 答疑解惑
广州市玉岩中学 陈克
问
对“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
题 1
结论,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评价?
1.作者的观点是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的。首先,作者把一个王朝的盛衰兴 亡归之于某个国君,这是一种唯心史观。如果根据作者的观点加以推论,似乎 统治阶级只要能“谦”而不“满”、“忧劳”而不“逸豫”,封建王朝就会长治久安。 实际情况当然不是如此。其次,作者对当时统治阶级加以劝诫,其目的无非是 为了巩固封建统治。
——黑格尔
宋徽宗 花鸟皇帝
明熹宗 木工皇帝
清咸丰帝 四贪皇帝
二
比较阅读
试以下表小结两篇史论的特点
篇目
《五代史伶官传序》
《过秦论》
中心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论证思路 论证方法
开宗明义 精选典例 对比分析 总结教训 提出忠告
选取一个典型事例 后唐庄宗的盛衰、兴亡对比
难 15年 913年 28岁 系燕父子以组
(骁勇善战)
失天下 923年 38岁 函梁君臣之首
(建立后唐)
易 3年 926年 41岁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兵变身亡)
史论特点:以论带史,以史证论(选择典型事例进行例证)
鉴 赏
对比论证是本文最鲜明的说理特色,品味以
说 理
下语句,领悟正反对比中的深刻警示。
语言平实,言简意丰
与《过秦论》相比,这篇文章并没有华丽的 辞藻,基本用平实的语言叙述事例,阐发道理, 平易近人,自然晓畅。叙事不枝不蔓,概括性 极强;议论简明扼要,切中肯綮。
其中一些格言式语句,如“忧劳可以兴国, 逸豫可以亡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 于所溺”,句式整齐,言简意丰,发人深省。
高二语文伶官传序1(PPT)4-4
结课 构文 图背 示景
▲ BA
简欧 介词 作二 者首 ▲生 踏
查莎 子行
昂昂】’形形容精神振奋,很有气魄:~然|气势~|雄赳赳,气~。 【昂藏】〈书〉形形容人的仪表雄伟:气宇~。 【昂奋】形(精神)振奋;(情绪) 高涨。 【昂贵】形价格很高:物价~|~的代价。 【昂然】形仰头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屹立|气概~。 【昂首】动仰着头:~望天|战马~长鸣。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炒股入门/ ; 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昂扬】形①(情绪)高涨:斗志~。②(声音) 高昂:歌声激越~。 【枊】〈书〉拴马桩。 【盎】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盎】洋溢;盛():~然。 【盎格鲁撒克逊人】-公元世纪时,迁居英国 不列颠的以盎格鲁和撒克逊为主的日耳曼人。这两个部落最早住在北欧日德兰半岛南部。[盎格鲁撒克逊,英Ag-a] 【盎然】形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 样子:春意~|趣味~。 【盎司】ī量英美制重量单位,盎司等于/磅,合。克。旧称英两或唡。[英] 【凹】形低于周围(跟“凸”相对):~地|~凸 不平|地板~下去一块。 【凹版】名版面印刷的部分凹入空白部分的印刷版,如铜版、钢版、照相凹版等。凹版印刷品,纸面上油墨稍微鼓起,如钞票、邮 票等。 【凹面镜】名球面镜的一种,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简称凹镜。 【凹透镜】名视眼镜的镜片就属于这个类型。 动向内或向下陷进去:两颊~|地形~。 【熬】动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 水里煮:~白菜|~豆腐。 【熬心】ī〈方〉形心里不舒畅;烦闷。 【爊】(??)〈书〉①放在微火上煨熟。②同“熬”()。 【敖】①同“遨”。②() “隞”。③()名姓。 【敖包】名蒙古族人做路标和界标的堆子,用石头、土、草等堆成。旧时曾把敖包当神灵的住地来祭祀。也译作鄂博。 【隞】商朝的 都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也作敖或嚣。 【嶅】①()嶅山,山名,在广东。②嶅阴(ī),地名,在山东。 【遨】〈书〉游玩:~游。 【遨游】动漫游; 游历:~世界|~太空。 【嗷】见下。 【嗷嗷】’拟声形容哀号或喊叫声:~叫|~待哺。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廒】(厫) 〈书〉贮藏粮食等的仓库。 【璈】古代的一种乐器。 【獒】名狗的一种,身体大,尾巴长,四肢较短,毛黄褐色。凶猛善斗,可做猎狗。 【熬】①动把粮 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粥。②动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盐|~。③动忍受(
▲ BA
简欧 介词 作二 者首 ▲生 踏
查莎 子行
昂昂】’形形容精神振奋,很有气魄:~然|气势~|雄赳赳,气~。 【昂藏】〈书〉形形容人的仪表雄伟:气宇~。 【昂奋】形(精神)振奋;(情绪) 高涨。 【昂贵】形价格很高:物价~|~的代价。 【昂然】形仰头挺胸无所畏惧的样子:~屹立|气概~。 【昂首】动仰着头:~望天|战马~长鸣。 【昂首阔步】仰起头,迈着;炒股入门/ ; 大步向前。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昂扬】形①(情绪)高涨:斗志~。②(声音) 高昂:歌声激越~。 【枊】〈书〉拴马桩。 【盎】古代一种腹大口小的器皿。 【盎】洋溢;盛():~然。 【盎格鲁撒克逊人】-公元世纪时,迁居英国 不列颠的以盎格鲁和撒克逊为主的日耳曼人。这两个部落最早住在北欧日德兰半岛南部。[盎格鲁撒克逊,英Ag-a] 【盎然】形形容气氛、趣味等洋溢的 样子:春意~|趣味~。 【盎司】ī量英美制重量单位,盎司等于/磅,合。克。旧称英两或唡。[英] 【凹】形低于周围(跟“凸”相对):~地|~凸 不平|地板~下去一块。 【凹版】名版面印刷的部分凹入空白部分的印刷版,如铜版、钢版、照相凹版等。凹版印刷品,纸面上油墨稍微鼓起,如钞票、邮 票等。 【凹面镜】名球面镜的一种,反射面为凹面,焦点在镜前,当光源在焦点上,所发出的光反射后形成平行光束。简称凹镜。 【凹透镜】名视眼镜的镜片就属于这个类型。 动向内或向下陷进去:两颊~|地形~。 【熬】动烹调方法,把蔬菜等放在 水里煮:~白菜|~豆腐。 【熬心】ī〈方〉形心里不舒畅;烦闷。 【爊】(??)〈书〉①放在微火上煨熟。②同“熬”()。 【敖】①同“遨”。②() “隞”。③()名姓。 【敖包】名蒙古族人做路标和界标的堆子,用石头、土、草等堆成。旧时曾把敖包当神灵的住地来祭祀。也译作鄂博。 【隞】商朝的 都城,在今河南郑州西北。也作敖或嚣。 【嶅】①()嶅山,山名,在广东。②嶅阴(ī),地名,在山东。 【遨】〈书〉游玩:~游。 【遨游】动漫游; 游历:~世界|~太空。 【嗷】见下。 【嗷嗷】’拟声形容哀号或喊叫声:~叫|~待哺。 【嗷嗷待哺】’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 【廒】(厫) 〈书〉贮藏粮食等的仓库。 【璈】古代的一种乐器。 【獒】名狗的一种,身体大,尾巴长,四肢较短,毛黄褐色。凶猛善斗,可做猎狗。 【熬】①动把粮 食等放在水里,煮成糊状:~粥。②动为了提取有效成分或去掉所含水分、杂质,把东西放在容器里久煮:~盐|~。③动忍受(
11.2《五代史伶官传序》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或物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 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由一点一 滴极小的错误积累而酿成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 道只是溺爱伶人有这种坏结果吗?
指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所溺”不 只限于伶人。
北宋王朝建立后,随着土地和财富的高度 集中,北宋的统治集团日益腐化。由于北 方少数民族的不断进犯,民族矛盾也日益 尖锐。面对这种形势,北宋王朝不但不力 求振作,反而忍受耻辱,每年都要靠纳币 输绢以求苟安。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欧 阳修想通过后唐庄宗李存勖的兴亡史进行 讽谏。
虽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难道不是
推究
庄宗得天下
1、晋王临终遗言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用自己的 话简单回答。
告知三件憾事,劝庄宗完成遗愿。
2、通过第二段的叙述来看,“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在于什么?
“忧劳可以兴国”。
当 捆绑 状语后置句 用匣子装着
状语后置句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
成功,
绳索
神情气概 骄盛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特别的时段: 五 代
唐宋之间的五个朝代,即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 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动荡时期。 在这短短53年间,先后换了四姓 十四个国君,篡位、弑君现象屡 见不鲜。
这期间, 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帝王: 后唐---庄宗
庄宗李存勖小名亚子,善于骑射,文武双全。骁勇 善战,长于谋略,唐朝末年,随父李克用征战四方, 颇有功勋,后袭封晋王。南击后梁,北却契丹,东 取河北,西并河中,使得晋国日益强盛。
公元923年,于魏州(今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称 帝,建立后唐。带兵灭亡后梁,定都于洛阳。在位 期间,吞并岐国,灭亡前蜀,取得凤翔、汉中及两 川,震动南方割据诸国。
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配人教版)课件11过秦论五代史伶官传序
作品背景
贾谊生活在汉文帝时代。当时,社会经济已渐渐恢复,人民生活也较安 定,但是阶级矛盾却在潜滋暗长,统治阶级日益滋长“淫侈之俗”,并横征暴 敛,加重人民负担。
贾谊担心“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针对这种现实,为巩固西汉政权,贾谊 借“过秦”以“规汉”,希望汉文帝能够“观之上古,验之当世,参之人事,察盛衰 之理,审权势之宜,去就有序,变化应时”,从而使国家长治久安,以免重蹈秦 亡之覆辙。
然陈涉瓮.牖.( 用瓮做窗户 )绳.枢.( 用草绳系门扇 )之子,氓.隶.
( 下层百姓 )之人,而迁.徙.(
被征发 )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 平常的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
才能 ),陶朱、猗顿之
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 兴起 )阡.陌.( 田间小路 )之中,率疲弊之
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 武器 ),揭.竿.(
”。
11.在《过秦论》中,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威震四海,向南夺取了百越的土地,
百越的君王最终只能“ 俯首系颈
, 委命下吏
”。
12.《过秦论》中,“ 外连衡而斗诸侯 ”是秦孝公时秦国的对外政策,
这一策略使秦国占据了黄河以西的土地;“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对外政策,这一做法有效地守卫了边境。
举起竹竿 )为
旗,天下云.集.响.应.( 像云一样聚集,像回声一样答应 ),赢.( 担负 )
粮而景.( 同“影” )从。山.东.( 崤山以东 )豪俊遂.
( 于是 )并.( 一同 )起而亡秦.族.( 秦朝 )矣。
且.夫.( 发语词,不译 )天下非小.弱.(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变小变弱 )
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 像是原来的样子 )也。陈涉之位,非尊于.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之《伶官传序》课件 (共40张PPT)优秀课件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 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 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 为天下笑。
因此,当庄宗强盛的时候,
全天下的豪杰,没有人能跟他抗 争;等到他衰败的时候,几十个 伶人围困他,就自己丧命,国家 灭亡,被天下人讥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 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 也哉!
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 累起来的,智勇的人往往被他溺 爱的事物困扰,哪里仅仅是伶人 啊。
(东:名作动,向东逃跑)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动,使兴盛)
D. 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形作名,微小的事情)
3.下列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C )
A.①与其所以失之者 。 ②与尔三矢 。
B.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②故方其盛也 。
C.①盛以锦囊。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
D.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当他用绳子绑住燕王父子, 用木匣装着梁国君臣的头,走进 祖庙,把箭交还到晋王的灵座前, 告诉他生前报仇的志向已经完成, 他意气骄盛,是多么雄壮!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 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 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 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 襟,何其衰也!
等到仇敌已经消灭,天下已经安 定,一人在夜里发难,作乱的人四面 响应,他匆忙向东出逃,还没见到乱 贼,部下的兵士就纷纷逃散,君臣相 对而视,不知回到哪里去。以至于对 天发誓,割下头发,大家的泪水沾湿 了衣襟,又是多么衰颓啊。
伶官传序 欧 阳 修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2.感受作者精心的结构安排。 3.领悟本文借古讽今的写身”“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 多困于所溺”等警句的深刻含义及现实意 义。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课件第五单元第21课伶官传序3
思考:庄宗接受父亲的遗命后,做了哪些事?完成效果如何?
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庄宗大事记载
908年 23岁 912年 27岁 923年 38岁
“与尔三矢”(领遗命) “系燕父子以组”(灭燕) “函梁君臣之首”(亡梁) 称帝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 盛, 可谓壮哉!
俗话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学习了这篇文章, 请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的理解,写一段话,阐明你的观点,表达你的看法!
古英格兰有一首著名的名谣:“少了一枚铁钉,掉了一只马掌, 掉了一只马掌,丢了一匹战马,丢了一匹战马,败了一场战役, 败了一场战役,丢了一个国家。”这是发生在英国查理三世的故 事。查理准备与对手决一死战,查理让一个马夫去给自己的战马 钉马掌,铁匠钉到第四个马掌时,差一个钉子,铁匠便偷偷敷衍 了事,不久,查理和对方交上了火,大战中忽然一只马掌掉了, 国王被掀翻在地,王国随之易主。
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 等到 叛军
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相对而视
返回的地方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 以至于
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难道
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或者;探求,考察;迹象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自然之理也。 使动用法,使…兴,使…亡
•文章主旨: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后失天下的历史 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的道理。讽谏北宋王朝力戒骄 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历史往往惊人的相似:大秦帝 国的兴起和灭亡,六国曾经的强大和落败,究其原因,都绕 不开“人事”二字,须知: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 溺,居安思危,防患未然,任何时代都是这个理!
高中语文 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五单元《伶官传序》教学课件 (共31张PPT)
2
9
读一读
伶官líng chéng 系燕父子以组 xì 仇雠chóu 誓天断发 fà 俳优 pái 度曲dù
盛以锦囊
信函hán 为天下笑 wéi 勖勉 xù 汾州fén
2020/7/29
10
听 品茗 范读
2020/7/29
11
第一段 古今异义:
1、与其所以失之者 古义:与:和; 其:他; 今义:连词,比较两件事的利害得失的时候,用在放弃的一面; 例句:与其这样坐以待毙,还不如想办法摆脱困境;
2、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主要指政治上的得失; 今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例句:这次董事会讨论了人事变动、股权分配等重要问题;
2020/7/29
12
第一段
古今异义:
3、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古义:代词“所”与介词“以”组成所字节构,以为“.......的缘
故’......的原因” 今义:常用作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例句:同学们没有意料到会下雨,所以很多人没带伞;
3、及凯旋而纳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收藏
2020/7/29
16
分析第二段 古今异义:
1、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今义: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方法处理; 例句:现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志愿从事环保事业;
2、负而前驱 古义:走在前面/向前跑; 今义:在前面起引导作用的人或事;车子驱动轮在前面;
“庄宗复仇灭敌”说明了“成则由人”的道理;它照应了首段 中的“得”。
2020/7/29
23
分析第二、三段
3、“庄宗身死国灭”说明了什么道理?又照应了开头第一段 的哪个字?
2020/7/29
17
特殊句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 C E D E A G B F
翻译下列句子: 翻译下列句子: 1、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岂得之难而守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 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 而皆自于人欤?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 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或者说考察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他成功与失败的迹象,都是由于人为吧?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 六一,何谓也? 居士曰: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 吾家藏书一万卷,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 是为五一尔,奈何? 居士曰: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一、回忆作者 掌握文体 了解写作背景 二、朗读课文 三、疏通字词句 四、把握基本内容
朗 读 欣 赏
欧阳修(1007 1072 字永叔, 1072)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 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公 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 认的领袖,诗文革新运动的倡导者,“唐 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 宋八大家”之一,吉水(现在江西吉水) 幼年丧父,出身寒微, 人。幼年丧父,出身寒微,由母亲亲自教 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学,因家贫,不具纸笔,用荻画地作书。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 历史上,他既是著名文学家,又是史学家、 金石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 金石学家。与宋祁等合写了《新唐书》, 又自撰了《新五代史》 又自撰了《新五代史》。
小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 作业: 掌握课文中的关键 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字词及特殊文言句式。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课后练习。
背景简介
100多年后,欧阳修就此事发表了自 多年后, 多年后 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伶官传 伶官传》 己的感慨,写成了《新五代史 伶官传》。 伶官传》 《伶官传》中,作者对为庄宗所宠幸并为 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 非作歹、败国乱政的景进、史彦琼、郭从 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 谦等三人予以鞭挞,揭露他们把持朝政, 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 以致后唐朝廷上下离心互相猜忌、祸乱不 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 息的罪恶行径。本文就是欧阳修为《新五 代史•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伶官传》 代史 伶官传》 所作的序言。
(告诉) 告诉) 祭告) (祭告) (禀告) 禀告)
10
微小的事) (微小的事) 祸患常积于忽微 悄悄地) 微指左公处,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 (悄悄地) 微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从数骑出, 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为隐藏身份而改装) 如果没有) 微斯人,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 副词,应当,一定) (副词,应当,一定)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语气词)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语气词) 其 代词, (代词,他) 其意气之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愚人之所以为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 愚人之所以为愚 大概,表揣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揣测语气) 其皆出于此乎 (大概 表揣测语气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岂独伶人也哉? 岂独伶人也哉?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 人生的祸患常常在极细微的事情上累积而成,智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 勇的人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溺 伶人才如此吗? 爱)伶人才如此吗?
论点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论据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 主要是叙述庄宗接受父命、报仇雪 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耻,后来由胜转败、由盛转衰的事实。 格 言 警 句 满招损, 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祸患常积于忽微,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Hale Waihona Puke “序” 序幻灯片 3
序作为一种文体, 序作为一种文体,相当于今 天某些文章的“前言” 天某些文章的“前言”或者编者 按语” 的“按语”,它的内容或是提纲 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 契领地评价该书内容,或者叙述 著书作文的缘由, 著书作文的缘由,以便有助于读 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者理解下面有关书或文的内容。
A、此 三 者,吾 遗 恨 也 、 B、盛(之)以 锦 囊 、 C、系 燕 王 父 子 以 组 、 D、身 死 国 灭, 为 天 下 笑 、 E、智 勇 多 困 于 所 溺 、 F、遣 从 事 以 一 少 牢 告 于) 庙 、 ( G、燕 王,吾 所 立 、
介词短语后置: 介词短语后置: 被 动 句: 判 断 句: 省 略 句:
判断词类活用
函梁君臣之首
•
名词活用为动词, 函: 名词活用为动词,装在盒子里
名词作状语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 夜、东: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 • • · 四: 数词作状语 忧劳可以兴国,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 •
使动用法 兴、亡:
祸患常积于忽微
· ·
忽微: 忽微:形容词用作名词
判断句子的句式特点
背景简介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代,即后梁、 五代( 指唐宋之间的五个朝 即后梁、 即后梁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是我国历史上的动荡时 在这短短53年间 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 年间, 期。在这短短 年间,先后换了四姓十四个国君, 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 篡位、弑君现象屡见不鲜,战乱频繁,后唐庄宗就 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 恋伶人, 是被杀的一个。后唐庄宗李存勖称帝后,迷 恋伶人, 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 “常身与俳优(杂耍艺人)杂戏于庭,伶人由此用 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 彦琼、 事”,于是被败政乱国的伶官景进、史 彦琼、郭从 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 谦等人所惑。后叛乱四起,拥有重兵的伶官拒不发 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 兵,而庄宗亲征又告败北,众叛亲离之期,伶官又 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乘危作乱,用乱箭射死了庄宗。
兴盛)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兴盛) (装) 请其矢, 请其矢,盛以锦囊 盛 旺盛) 其意气之盛, 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旺盛)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 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强盛) (强盛)
及其衰也,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 (围困) 围困) 困扰) 智勇多困于所溺 (困扰) 困 (困厄)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困厄) 困难)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 (困难) 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 告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还矢先王, 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盛衰之理 岂非人事 (庄宗得失可知)
恪守父命 意气之盛 得之易 仇雠已灭 何其衰也 守之难 成败皆人
谦得益
满招损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欧阳修写《伶官传》 欧阳修写《伶官传》并 冠 以短 序,目的是评述伶官受宠幸而乱政的 史实,借事论理, 史实,借事论理,讽谏当时北宋王朝 的执政者;通过总结历史教训, 的执政者;通过总结历史教训,也表 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