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二)锥体外系 皮质脑桥小脑系
视网膜
视觉
双极细胞
听觉
蜗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脑桥核
视网膜 节细胞
蜗神经核
丘脑腹后核 丘脑腹后核 外侧膝状体 内侧膝状体
皮质核束
脑神经
①中央前回下1/3 皮质核束 内囊膝
②脑神经核
面N核下部、舌下N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
核上瘫 核下瘫
核下瘫 核上瘫
皮质脊髓束
②前角运动细胞 前根 脊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感受器 传入神经元 中枢 传出神经元 效应器
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
②薄束核 ②楔束核 薄束 楔束 ①脊神经节 脊神经 肌梭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③丘脑腹后核
内侧丘系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
①脊神经节 脊神经
游离神经末稍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③丘脑腹后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前束 脊髓丘脑侧束 ②后角固有核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②三叉神经脊束核 ①三叉神经节 眼神经 上颌神经 下颌神经
中央后回下1/3 丘脑中央辐射 ③丘脑腹后核
三叉丘系
视觉传导路
视网膜鼻侧节细胞 视网膜颞侧节细胞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 的枕叶皮质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①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锥体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束
(一)锥体系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主要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瘫痪 肌萎缩 腱反射 病理反射 浅反射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课件)

神经系统—中枢神经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课件)

薄束
2.传导束与三级神经元
中央旁小
叶后部 内囊
薄束
传导第5胸髓节段以下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楔束
传导第4胸髓节段以上的 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第3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脑 干
楔束核 楔束
薄束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 上2/3 投射纤维
内侧丘系 薄束核
丘系交叉
视觉中枢
(产生视觉)
鼻侧光线 颞侧视网膜 视神经 视束
视辐射
4.视觉传导通路
光线
角膜
前房水
瞳孔
晶状体
பைடு நூலகம்
玻璃体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鼻侧纤维交叉 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视网膜
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
视束
外侧膝状体
(第3级神经元)
视辐射
视神经
视交叉
内囊后肢
距状沟两侧及枕级的大脑皮质
视觉
中央后回下部1/3
锥体交叉 ↓ 皮质脊髓侧束 ↓ 同侧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
脊神经前根
皮质脊髓前束 ↓ 双侧脊髓前角 运动神经元 ↓
脊神经前根
脊髓
3.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经
躯干、四肢 肌肉和皮肤
感受器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第1级神经元)
薄束 楔束
薄束核 丘系交叉
楔束核 ×
(第2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 经 脑干各部 投射纤维 经 内囊后肢
楔束核
中央后回上2/3 中央旁小叶后部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总论一、神经系统区分神经系统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

中枢部即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周围部即周围神经系统,分脑神经和脊神经。

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

周围神经按分布,可区分为躯体神经和内脏神经。

周围神经有运动成分和感觉成分,分别称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或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

内脏神经分布于心肌、平滑肌和腺体,不受主观意识控制,又称自主神经或植物神经。

植物神经的传出神经又分为交感神经和付交感神经。

二、神经系统组成神经系统由神经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

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又分为轴突和树突两种。

树突数量为一个或多个,较短,反复分支,形如树枝状。

轴突每个神经元只有一条,长短因神经元异。

1神经元neuron分类依突起的多少:假单极神经元pseudo un ipolar neuron双极神经元bipolarneuron多极神经元mutipolarn euro n依功能:感觉神经元sensory neuron运动神经元motor neuron联络神经元依轴突的长短:Golgi I型(长Golgi II型(短依神经元内所含递质:种类较多神经纤维的类别: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突触syn aps神经元间相联系的接触点即突触。

分突触前膜,突触后膜,突触间隙。

2.神经胶质星形胶质细胞astrocytes少突胶质细胞oigodendrocytes小胶质细胞microglia三.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反射弧reflex arch: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四.神经系统的术语灰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白质: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聚集的部位。

皮质:大脑和小脑表面的灰质。

髓质:脑和脊髓内的白质神经纤维、神经束、神经。

神经核: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神经节:在周围部,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培训课件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16
视觉传导通路
• 由三级神经元 组成
• 一级神经元是 双极细胞二级 神经元是节细 胞三级神经元 为外侧膝状体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17
运动传导通路
• 大脑皮质对运动 的调节是通过椎
体系与椎体外系 实现的
• 椎体系是支配骨 骼肌的随意运动
• 椎体外系主要调
节肌张力、协调
各肌群的运动、
• 第一级神经 元
• 脊神经节细 胞
• 胞体在脊神 经节内
• T4以上楔束
• T5以下薄束
• 在延髓终止
与薄束核与
楔束核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4
深感觉传 导通路
• 二级神经元
• 由薄束核与楔 束核发出纤维
走向腹侧并相
互交叉形成内 侧丘系
• 在延髓中线中 线两侧上行
• 在脑桥穿斜方 体
• 在中脑走红核 背外侧
• 神经纤维经内囊膝部 下降
• 下降过程中发出纤维 到达双侧脑干躯体运 动神经核
• 但面神经下核与舌下 神经核是仅由对侧支 配
• 核上瘫、核下瘫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20
皮质脊髓束
• 上运动神经元主 要位于中央前回 上2/3和中央旁小 叶前半
• 轴突组成皮质脊 髓束经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至 延髓的椎体交叉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26
• 例如不能感知 肢体的空间位 置、靠视觉行 走、两点定位 丧失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7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痛觉、温度 觉和粗触觉 传导通路
• 亦称浅感觉
• 由三级神经 元组成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8
浅感觉传 导通路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运动
• 临床上,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的随意运动麻 痹,伴有肌张力增高,呈痉挛性瘫痪;深反射 亢进;浅反射(如腹壁反射、提睾反射等)减弱或 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 征);因为下 运动神经元正常,病程早期肌不出现萎缩
中脑的常见综合症
Weber综合征
• 又称大脑脚综合征(Weber syndrome)同 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偏瘫(包括中 枢性面瘫和舌瘫)。病变位于中脑大脑脚 底腹侧部,损害锥体束和动眼神经。发生 交叉性瘫。常见病因:颞叶肿瘤、硬膜下 血肿伴发的天幕疝压迫大脑脚(特别是颞 叶肿瘤或血肿引起的钩回疝)、颅底动脉 瘤。
Benedit综合症
• 本尼迪特综合症: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锥体外系症状,如偏身舞蹈、偏身 徐动症和偏身震颤及肌张力增高等类似帕 金森氏综合症。中脑大脑脚后方的红核、 黑质,因动眼神经根纤维穿经黑质内侧部, 所以黑质病变常累及同侧动眼神经。常见 病因:局部的炎症、外伤等。
Claude综合症
• 克劳德综合症:同侧:动眼神经麻痹。 对侧:偏身共济失调。病灶位于中脑被盖 部,接近中脑导水管部位,损伤红核(红核 网状脊髓束)、因动眼神经根纤维穿经红核, 所以红核病变常累及同侧动眼神经。常见 病因:局部炎症、肿瘤、外伤。
Parinaud综合症
• 帕里诺综合症:表现:上丘受损常有以下 三种情况:(1)双眼上视瘫痪。(2)双 眼向上向下均瘫痪。(3)双眼下视瘫痪。 病灶位于中脑顶盖部(四叠体)即四叠体 综合症。常见病因:松果体肿瘤、四叠体 和小脑蚓部肿瘤、局部炎症及血管病变。
定位诊断-痉挛性瘫痪
2. 皮质下白质(放射冠区)
放射冠皮质与内囊间的投射纤维 愈接近皮质, 神经纤维分布愈分散, 引起对侧单瘫 愈深部纤维愈集中, 导致对侧不均等性偏瘫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双眼同向偏盲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
损伤部位
一侧视神经
临床表现
该眼视野全盲
视交叉中央部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
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 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
一侧视束(视辐射、 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视区)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对光反射通路
视 束
视 交 叉 视 神Ⅱ 经
顶盖前区
双侧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躯干四肢
本体感觉 精细触觉
传导路
中央后回中上2/3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起止 行程
内侧丘系
Ⅲ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 中央辐射内侧丘系交叉
肌 上肢、 、 躯干上部
楔束、薄束 外 后索 内

Ⅰ 脊神经节
、 关
下肢、 躯干下部
传入神经
后根
T4~5
薄束



四肢肌
侧 束
躯干肌
四肢近端肌
锥体交叉 75%纤维
皮 前质 束脊
髓 躯干肌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中央前回中上2/3 中央旁小叶前部
内囊后肢
中脑: 脚底中3/5
脑桥 基底部
延髓锥体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锥体束 支配特点
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外侧核受对侧锥 体束支配,内侧核为双侧支配。

周围突 中枢突
损伤: 感觉性共济失调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1)躯干和四肢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 路
人体解剖中枢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传导路
躯干四肢 痛温粗触觉传导路
起止 行程 交叉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第三节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人体感受器接受内外环境的各种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元传至中枢,产生感觉;大脑皮质产生的神经冲动,经传出神经传至效应器,神经冲动所经过的一系列神经元称传导通路nervous pathways其中,从感受器到大脑皮质的神经元链,称感觉(上行)传导通路;从大脑皮质到效应器的神经元链,称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路(一)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本体感觉又称深部感觉,是指肌、腱、关节等运动器官本身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皮肤的精细触觉指辨别两点间距离和感受物体的纹理粗细的感觉。

二者传导路相同,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3 )。

1X1 10-43 *伸雷就*;咱館悒觉礼站辿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大型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分布于躯干、四肢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内侧部进入脊髓后索,在后索内上升。

其中,来自第5胸节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来自第4胸节以上的纤维形成楔束。

薄束和楔束的纤维至延髓后分别终止于薄束核与楔束核第二级神经元是薄束核与楔束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纤维行向腹侧,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转向上行于锥体背侧中线的两侧,即内侧丘系,向上经脑桥、中脑,最后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三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神经元,其发出的第三级纤维组成丘脑中央辐射,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央后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后半的皮质。

该传导通路遭破坏性损伤后,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丧失或减退。

(二)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又称浅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肤粘膜的痛觉、温度觉和粗略触觉,该传导通路也由三级神经元组成(图1-10-44),躯干四肢和头面部传导通路有所不同。

用1 io 11嗚覚、11就觉和粗柱咙札#逋踣1 •躯干四肢痛觉、温度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第一级神经元是脊神经节内的小型和中型假单极神经元。

周围突构成脊神经内的感觉纤维,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皮肤;中枢突通过后根的外侧部进入脊髓后外侧束,上升I〜2脊髓节,然后进入灰质。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传导通路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
小脑延髓 交叉池 桥池 脚间池 四叠体上池
蛛网膜粒 (arachnoid granulations)
三、软脑膜
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 覆于脑表面并伸入沟 裂和脑室内。在脑室 旳一定部位,与室管 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 组织。并形脉络丛。
脑和脊髓旳血管
一、脑血管
躯体、四肢本 周围突 体觉和精细触
中枢突 后根
觉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髓 T5 下列:薄束 后索 T4以上:楔束
第一级神经元
薄束核 楔束核
左右交叉
发出二级纤维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交叉
第二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发出三级纤维
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第一躯体感觉区)
第三级神经元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演示
1、脑旳动脉起源
颈内动脉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供给端脑前2/3 与间脑旳前部
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
供给端脑后1/3、脑干、 小脑和间脑后部
脑动脉分类
(1) 皮质支: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 大脑后动脉
营养脑皮质及其深面 旳髓质
(2) 中央支: 从大脑前、中、后 动脉旳起始处发出
营养深部脑髓质、基 底核、内囊和间脑等
颈内动 脉分支
大脑前A 前交通A 大脑中A 脉络丛前A 后交通A
左椎动脉 右椎动脉 基底动脉
脊髓前、后A 小脑下后A
大脑后A 小脑上A 脑桥A 迷路A 小脑下前A
中央动脉
由大脑前、中、后动脉起始处向上呈直角发 出主要分布于基底核、内囊和间脑。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感觉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感觉
同性质的或相反的异常感觉。例如对凉的刺激 反而产生热点感觉。用棉球轻触皮肤时,病人 产生麻木感或疼痛感。多见于癔症。
感觉倒错的鉴别诊断
•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 性增强,感觉阈值降低。
• 2、感觉减退(hypoesthesia):指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 降低,感觉阈值增高。
• 如肝胆疾病可引起右肩痛,心绞痛引起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痛,肾 结石引起腰痛,盆腔疾病引起腰骶痛等。
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感觉障碍 临床表现多样,
病变部位不同 临床表现各异 (图2-20)
感觉障碍-临床表现
1. 末梢型
2. 周围神经型 3. 节段型
后根型 单侧节段性完全性感觉障碍 后角型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前连合型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
• 单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 后角型脊髓损 害,多见于一侧后角病变如脊髓空洞症。
• 双侧对称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见于前连合 型脊髓损害,见于脊髓中央部病变如髓内肿瘤 早期、脊髓空洞症、脊髓中央管积水或出血等 疾病。
• 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 即感觉增强。感觉 阈值降低或强烈的情绪因素造成。临床表现为 患者对一般强度的刺激反应特别强烈和敏感, 显得难以忍受。如感到阳光特别刺眼,声音特 别刺耳,轻微的触摸皮肤感到疼痛难忍等是。 多见于丘脑或周围神经病变,精神科见于神经 衰弱、癔症、疑病症、更年期综合征等。
• 牵涉性痛的一个合理解释之一是,发生疾患的内脏和被牵涉的皮 肤的传入纤维都由同一根后根传入脊髓,并终止在脊髓中同一神 经元熵上,再由同一上行神经纤维与高级中枢相联,由内脏疾患 产生的冲动经过这条路径达到大脑时,被认为是来自皮肤的。因 为在以往的经验中由这一条上行路经传到大脑的冲动都是来自皮 肤的,所以虽是来自患病内脏的痛觉冲动,却被投射到相应的皮 肤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三级神经元
• 丘脑腹后外 侧核经内囊 后肢投射到 中央后回上 2/3与中央旁 小叶后半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传导路损伤
• 此传导通路 损伤将引起 患者损伤平 面对侧1-2节 段以下痛温 觉消失
• 单纯后索或 外侧索损伤 触觉往往不 消失
• 由三叉神经 脑桥核与三 叉神经脊束 核发出交叉 到对侧形成 三叉丘系
• 在内侧丘系 背侧上升终 止于丘脑腹 后内侧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头面部浅感 觉传导通路
• 三级神经元
• 由丘脑腹后 内侧核发出 经内囊后肢 最后终止于 大脑中央后 回下1/3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中枢神经的传导通路
• 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痛觉、温度、
触觉、视觉。。 • 运动传导通路 椎体系、椎体外系
深感觉传 导通路
• 本体感觉和 精细触觉传 导通路
• 本体感觉亦 称深感觉
• 传导来自肌 腱等处的位 置觉与皮肤 的精细触觉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苍白球发出纤维穿 内囊止于背侧丘脑 的腹前核于腹中间 核再发出纤维投射 到大脑额叶
• 另外黑质和纹状体 间有往返的纤维通 道输送黑质合成的 多巴胺递质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皮质脊髓小脑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皮质脑桥束分两 路下行
• 1、从额叶额桥 束经内囊前肢、 大脑脚底内1/5 下行
• 2、从顶叶、枕 叶、颞叶发出的 顶枕桥束、颞桥 束经内囊后肢大 脑脚底外1/5到 达脑桥基底部
• 1、2均终止于脑 桥核
• 由脑桥核发出纤 维交叉后经小脑 中脚到达新小脑 皮质
皮质脊髓小脑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新小脑皮质发出 纤维到达小脑髓 质内的齿状核
• 齿状核发出纤维 经小脑上脚再中 脑左右交叉后
• 在脑桥穿斜方 体
• 在中脑走红核 背外侧
• 终止与丘脑腹 后外侧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深感觉传
导通路
• 三级神经元
• 由丘脑腹后 外侧核发出 丘脑中央辐 射
• 经内囊后肢 投射到大脑 中央后回上 2/3与中央旁 小叶后半少 部分到中央 前回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深感觉传 导通路
深感觉传 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 元
• 脊神经节细 胞
• 胞体在脊神 经节内
• T4以上楔束 • T5以下薄束 • 在延髓终止
与薄束核与 楔束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深感觉传 导通路
• 二级神经元 • 由薄束核与楔
束核发出纤维 走向腹侧并相 互交叉形成内 侧丘系
• 在延髓中线中 线两侧上行
• 核上瘫、核下瘫
皮质脊髓束
• 上运动神经元主 要位于中央前回 上2/3和中央旁小 叶前半
• 轴突组成皮质脊 髓束经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脑桥基底部、至 延髓的椎体交叉
• 4/5交叉到对侧形 成皮质脊髓侧束
• 1/5没有交叉形成 皮质脊髓的前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椎体外系
• 第二级神经元位于 脑干的躯体运动核 或脊髓前角细胞称 下运动神经元
• 椎体系由皮质核束 与皮质脊髓束组成
皮质核束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上运动神经元主要位 于中央前回下部的大 椎体细胞
• 神经纤维经内囊膝部 下降
• 下降过程中发出纤维 到达双侧脑干躯体运 动神经核
• 但面神经下核与舌下 神经核是仅由对侧支 配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椎体外系是椎体系统 以外支配骨骼肌活动 的许多纤维的总称
• 它在神经发生上比较 古老
• 低等动物主管骨骼肌 的活动
• 人类主要是调节肌张 力、协调运动等
• 主要由皮质纹状体系 与皮质-脑桥-小脑系 组成
皮质纹状
体系
• 从大脑皮质的额叶、 顶叶等皮质发出纤 维通过背侧丘脑止 于尾状核和壳、换 红核 终止于背侧丘脑 腹前核于腹中间 核,再发出纤维 投射到额叶皮质
• 小脑对大脑的皮 质发出的冲动进 行反馈调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传导路损伤
• 此传导通路损 伤将引起肢体 本体感觉与精 细触觉的丧失 与减退
• 例如不能感知 肢体的空间位 置、靠视觉行 走、两点定位 丧失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痛觉、温度 觉和粗触觉 传导通路
• 亦称浅感觉 • 由三级神经
元组成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头面部浅感
觉传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元
• 三叉神经的节 细胞
• 周围突分布于 头面部皮肤等、 中枢突进入脑 桥
• 触觉主要终止 与三叉神经脑 桥核
• 部分触觉与痛 温觉纤维终止 于三叉神经脊 束核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头面部浅感 觉传导通路
• 二级神经元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第一级神经 元
• 胞体位于脊 神经节内
• 中枢突在脊 髓背外侧束 内上行1-2个 节段后进入 脊髓灰质后 角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浅感觉传 导通路
• 二级神经元
• 由脊髓后角的 缘层与后角固 有核发出,跨 越白质前联合 后走行在对侧 外侧索内称脊 髓丘脑束
• 经下橄榄核背 侧、脑桥中脑 内侧丘系外侧 终止与丘脑腹 后外侧核
运动传导通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大脑皮质对运动的 调节是通过椎体系 与椎体外系实现的
• 椎体系是支配骨骼 肌的随意运动
• 椎体外系主要调节 肌张力、协调各肌 群的运动、维持平 衡和产生一些习惯 性动作
椎体系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全程由两级神经元 组成
•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 位于大脑皮质运动 中枢称上运动神经 元
头面部浅感 觉传导通路
• 三叉神经脑 桥核与脊束 核除发出三 叉丘系外还 发出其他侧 支终止于脑 干等处形成 头面部的主 要反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视觉传导通路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 由三级神经元组 成
• 一级神经元是双 极细胞二级神经 元是节细胞三级 神经元为外侧膝 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