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1].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1].

第19章金属通论19-1举例说明哪些金属能从(1)冷水,(2)热水,(3)水蒸气,(4)酸,(5)碱中置换出氢气,写出有关的反应式并说明反应条件。

1、解:2Na + 2H2O = 2NaOH+ H2↑Mg+ 2H2O= Mg(OH)2↓ + H2↑3Fe + 4H2O = Fe3O4 + 4H2↑Zn + 2HCl = ZnCl2 + H2↑2Al + 2OH- + 6H2O = 2[Al(OH)4]-19-2 已知在 973K 时,2CO + O2 = 2CO2 ; △r Gθ= -398 kJ.mol-12Ni + O2 = 2NiO; △r Gθ=-314 kJ.mol-1试计算该温度下CO + NiO = Ni +CO2的△r Gθ值,并对照图19-1说明在该温度下能否用CO 还原NiO制取Ni 。

2、解: 2CO + O2 = 2CO (1)2Ni + O2 = 2NiO (2)CO + NiO = Ni + CO2 (3)(3) =2)2()1(-∆rGθ =2) 314(398---= -42kJ•mol-1CO的自由能比NiO的低,∆rGθ< 0 故可以使用CO还原NiO 制取Ni19-3下图是几种金属硫化物的埃林汉姆图。

(1)请解释图中各条线形状变化的意义;(2)据图,若从硫化物中提取金属,适宜的还原剂和温度条件各如何?(1)1/2C + S = 1/2 CS2(2)Hg + S = HgS(3)2/3 Bi +S = 1/3 Bi2S3(4)H2 +S = H2S(5)Pb +S = PbS3、解:线1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刚开始时吉布斯自由能呈上升趋势,但当温度达到一定值后,随着温度的升高,吉布斯自由能反呈下降趋势。

斜率发生了变化,是因为温度升高,发生了相变,出现了熵增,因而∆rGθ下降。

线2线3相似,起始随温度的升高,∆rGθ增加,达到一定温度后,随着温度的增加,∆rGθ增加的速度更快,斜率加大,出现了熵增。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无机化学》习题解析和答案

1、教材《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第4版。

2、参考书《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5月第3版。

《无机化学》邵学俊等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2版。

《无机化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等校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4月第3版。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徐家宁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无机化学习题精解》竺际舜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无机化学》电子教案绪论(2学时)第一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系(8学时)第二章分子结构(8学时)第三章晶体结构(4学时)第四章配合物(4学时)第五章化学热力学基础(8学时)第六章化学平衡常数(4学时)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基础(6学时)第八章水溶液(4学时)第九章酸碱平衡(6学时)第十章沉淀溶解平衡(4学时)第十一章电化学基础(8学时)第十二章配位平衡(4学时)第十三章氢和稀有气体(2学时)第十四章卤素(6学时)第十五章氧族元素(5学时)第十六章氮、磷、砷(5学时)第十七章碳、硅、硼(6学时)第十八章非金属元素小结(4学时)第十九章金属通论(2学时)第二十章s区元素(4学时)第二十一章p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二章ds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三章d区元素(一)第四周期d区元素(6学时)第二十四章d区元素(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4学时)第二十五章核化学(2学时)1 .化学的研究对象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的一门自然科学。

(太宽泛)●化学研究的是化学物质(chemicals) 。

●化学研究分子的组成、结构、性质与变化。

●化学是研究分子层次以及以超分子为代表的分子以上层次的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科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分子和超分子层次的化学物种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自然科学。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_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九章 d区元素

无机化学课件——第十九章  d区元素

OH
H
(亮绿色)
Cr(OH)
4
H2O Cr2O3 (绿)
19.2.3. 水溶液中离子及其反应
1.Cr(Ⅲ)的盐
Cr(2 SO
4)3,KCr(SO

42
12H
2O,
CrCl3
•水解
[Cr(H 2O)6 ]3
[Cr(OH)(H 2O)5 ]2 H
K 104
2Cr3 3S2 6H2O Cr(OH)3(s) 3H2S(g) 2Cr3 3CO32- 3H2O 2Cr(OH)3(s) 3CO2 (g)
2
O
-0.91 Cr
-0.74
EB / V
CrO
2 4
-0.12
Cr(OH)
4
-1.1
Cr(OH) 2
-1.4
Cr
-1.3
•性质 ① 灰白色, 熔点沸点高,硬度大。
② 活泼金属,表面已形成一层氧化膜,活 泼性下降。 ③ 无膜金属与酸的反应
2Cr 2H 2SO4 (浓) Cr(2 SO4)3 3SO2 H2O 在冷、浓硝酸中钝化。
•Cr(Ⅲ)的配合物的多种颜色
[Cr(H2O)6 ]Cl3紫色,[Cr(H2O)5Cl]Cl2 H2O蓝绿色 [Cr(H2O)4Cl2 ]Cl 2H2O绿色
2.Cr2O72-与CrO42-间的转化
•pH值的影响
2CrO
2 4
2H
(黄)
2HCrO
4
Cr2O
2 7
H
2
O
(橙)
pH<2:Cr2O72-为主 pH>6:CrO42-为主
•还原性
酸性条件:E (Cr2O72 / Cr3 ) 1.33V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校第四版)答案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校第四版)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
2-1解:O2:.. .. H2O2: .. ..
: O=O: H—O—O—H
共12e共14e
CO: .. CO2: .. ..
:C=O: :O=C=O:
共10e共16e
NCl3.. SF4
F
Cl|
F—S—F
N ..|
F
Cl Cl
共34e
共26e
2-3答:LiH: Li的电子排布:1s22s1H的电子排布:1s1
1-25.解:N=1l=1m=0这一套量子数是不存在的
1-26.解:(a)l=0 (b) l=1 (c) l=2 (d) l=0 (e) l=3 (f) l=4
1-27.解:4s能级有1个轨道5p能级有3个轨道
6d能级有5个轨道7f能级有7个轨道
5g能级有9个轨道
1-28.解:(a)K : 1s22s22p63s23p64s1(b) AL: 1s22s22p63s23p1
(4)XeF2:由VSEPR模型知,XeF2分子属于AY5型分子,AY5的空间构型为三角双锥体,为保证两个Xe不能垂直。略去电子后,XeF2分子应为角形分子,但夹角一定不为90o,其夹角为120o>∠Xe-F-Xe>90o范围内。
(5)SF6:由VSEPR模型知,SF6属AY6型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八面体,即其键角为90o。
(c) Cl : 1s22s22p63s23p5(d) Ti : 1s22s22p63s23p64s23d2
(e) Zn : 1s22s22p63s23p64s23d10(f ) As : 1s22s22p63s23p64s23d104p3
1-30.解:a .Be 2s2
b. N 2s22p3
c. F 2s22p5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20章d区金属二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20章d区金属二

第20章 d区金属(二)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20.1 简述第五、第六周期d区金属与第四周期d区金属的主要差别。

答:①由于(n-1)d和ns能级交错的情况更多一些,所以第二、三过渡元素中就出现了多个具有特殊电子构型的元素。

②第三电离能或更高级的电离能与第一电离能或第二电离能之差,则是第一过渡系元素远比第二、三过渡元素的大。

③第五、六周期d区金属元素为d区重过渡元素,第四周期d区金属中Sc、Ti属轻金属。

④第二、三过渡系列元素的高氧化态稳定,低氧化态化合物不常见,而第一过渡系元素的低氧化态稳定。

⑤第二、三过渡元素配合物的配位数较高,形成金属—金属键的元素较多。

⑥第一过渡系元素既可形成高自旋,也可形成低自旋八面体配合物,而第二、三过渡系金属离子一般只形成低自旋化合物。

⑦第二、三过渡系元素磁性要考虑自旋—轨道耦合作用,化合物的磁矩只能按,而第一过渡系元素化合物的磁矩基本符合自旋关系式。

20.2 为什么锆、铪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似,如何分离锆和铪?答:因为锆、铪的外层电子构型相同(n-1)d2ns2,原子半径相等,所以锆、铪及其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非常相似。

分离锆、铪主要采取离子交换或溶剂萃取法。

1 离子交换法是利用强碱型酚醛树脂R-N(CH3)3+Cl-阴离子交换剂,使Zr和Hf形成的ZrF62-、HfF62-离子与阴离子树脂进行吸附交换,由于锆、铪配离子与阴离子树脂结合能力不同,所以可以用HF和HCl混合液为淋洗剂,使这两种阴离子先后被淋洗下来。

②Zr-Hf的溶剂萃取法就是利用Zr、Hf的硝酸溶液与有机相磷酸三丁酯(TBP)或三锌胺(TDA)的甲基异丁基酮溶液混合振荡萃取的过程,由于锆的配位能力比铪强,比较容易进入有机溶剂相中,因而达到分离效果。

20.3 举出铌、钽化合物性质的主要差别以及分离铌和钽的方法?解:铌、钽化合物性质的主要差别:①Nb2O5和Ta2O5与过量的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共熔,然后溶于水时,生成同多酸根阴离子的溶液,当pH<7时,Nb产生水合氧化物沉淀,当pH<10时,Ta产生水合氧化物沉淀。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习题答案35页PPT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习题答案35页PPT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习题答案
6、法律的基础有两个,而且只有两个……公平和实用。——伯克 7、有两种和平的暴力,那就是法律和礼节。——歌德
8、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9、上帝把法律和公平凑合在一起,可是人类却把它拆开。——查·科尔顿 10、一切法律都是无用的,因为好人用不着它们,而坏人又不会因为它们而变得规矩起来。——德谟耶克斯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三校编,第四版,高教版, 2003)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三校编,第四版,高教版, 2003)习题答案

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编无 机 化 学(第四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习 题 答 案第一章 原子结构和原子周期系1-1根据原子序数给出下列元素的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组态:(a)K (b)Al (c)Cl (d)Ti(Z=22) (e)Zn(Z=30) (f)As(Z=33) 答:(a)[Ar]4s1(b)[Ne]3s23p1(c)[Ne]3s23p5(d)[Ar]3d54s2(e)[Ar] 3d104s1(f)[Ar]4s24p31-2给出下列原子或离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并用方框图表示轨道,填入轨道的电子用箭头表示。

(a)Be (b)N (c)F (d)Cl- (e)Ne+ (f)Fe3+ (g)As3+1-3 Li+、Na+、K+、Rb+、Cs+的基态的最外层电子组态与次外层电子组态分别如何?1-4以下+3价离子那些具有8电子外壳?Al3+、Ga3+、Bi3+、Mn3+、Sc3+答:Al3+和Sc3+具有8电子外壳。

1-5已知电中性的基态原子的价电子层电子组态分别为:(a)3s23p5(b)3d64s2(c)5s2(d)4f96s2(e)5d106s1试根据这个信息确定它们在周期表中属于那个区、哪个族、哪个周期。

答:(a)p区,ⅦA族,第三周期 (b)d区,Ⅷ族,第四周期 (c)s区,ⅡA族,第五周期 (d)f区,ⅢB族,第六周期 (e)ds区,ⅠB族,第六周期1-6根据Ti、Ge、Ag、Rb、Ne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推出它们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

答:Ti位于第四周期Ⅳ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24s2;Ge位于第四周期Ⅳ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Ar]3d104s24p2;Ag位于第五周期ⅠB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4d105s1;Rb位于第五周期ⅠA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Kr] 5s1;Ne位于第二周期0族,它的基态原子的电子组态为[He] 2s22p6。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

无机化学练习题(含答案)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1-1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2Br2分子分解为Br原子需要的最低解离能为190kJ/mol,求引起溴分子解离需要吸收的最低能量子的波长与频率。

1-3氢原子核外电子光谱中的莱曼光谱中有一条谱线的波长为103nm,问:它相应于氢原子核外电子的哪一个跃迁?1-4周期系中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大?哪一个元素的电负性最小?周期系从左到右和从上到下元素的电负性变化呈现什么规律?为什么?1-5什么叫惰性电子对效应?它对元素的性质有何影响?1-6当氢原子的一个电子从第二能级层跃迁至第一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121.6nm;当电子从第三能级层跃迁至第二能级层时,发射出光子的波长是656.3nm。

问哪一个光子的能量大?1-7有A,B,C,D四种元素。

其中A为第四周期元素,与D可形成1:1和1:2原子比的化合物。

B为第四周期d区元素,最高氧化数为7。

C和B是同周期元素,具有相同的最高氧化数。

D为所有元素中电负性第二大元素。

给出四种元素的元素符号,并按电负性由大到小排列之。

1-8有A,B,C,D,E,F元素,试按下列条件推断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符号,给出各元系的价电子构型。

(1)A,B,C为同一周期活泼金属元素,原子半径满足A>B>C,已知C有3个电子层。

(2)D,E为非金属元素,与氢结合生成HD和HE。

室温下D的单质为液体,E的单质为固体。

(3)F为金属元素,它有4个电子层并且有6个单电子。

第2章分子结构2-1键可由-、-p和p-p原子轨道“头碰头”重叠构建而成,试讨论LiH(气态分子)、HCl、Cl2分子里的键分别属于哪一种?2-2NF3和NH3的偶极矩相差很大,试从它们的组成和结构的差异分析原因。

2-3一氧化碳分子与酮的羰基(>C=O)相比,键能较小,键长较小,偶极矩则小得多,且方向相反,试从结构角度作出解释。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第23章 d区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第4版)(下册)-第23章 d区

第23章 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23.1 复习笔记一、引言1.d区金属d区元素是指周期表中具有部分填充的d壳层的电子的过渡元素,这些元素都是金属,故又称为d区金属;铜族元素在呈现某些氧化态时也有部分填充的d电子,故常把铜族元素也作为过渡金属。

2.第一过渡系第一过渡系是指第四周期表中的Sc、Ti、V、Cr、Mn、Fe、Co、Ni和Cu元素,其中钪元素是过渡元素中最轻的一个外,其他都具有部分填充的3d壳层电子。

3.第二过渡系第二过渡系元素是指第五周期中的Y、Zr、Nb、Mo、Tc、Ru、Rh、Pd和Ag。

4.第三过渡系第三过渡系元素是指第六周期中的La、Hf、Ta、W、Re、Os、Ir、Pt、Au组成。

5.第四过渡系第四过渡系元素由锕(Ac)到112号元素组成。

6.内过渡元素把镧系和锕系这些金属元素称为f区元素(或f区金属),或称内过渡系元素。

二、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1.金属的性质(1)电子结构特点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最外层电子为1~2个,电子构型为。

(2)还原性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能从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氢,第一过渡系元素从左到右金属的还原能力逐渐减弱。

(3)原子半径和密度①与同周期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的密度。

②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开始减小很明显,到ⅥB族以后就变得平缓,到ⅠB时原子半径又开始上升。

(4)硬度这些金属的硬度大,其中硬度最大的是铬(莫氏硬度为9)。

(5)熔、沸点熔、沸点均很高。

2.氧化态过渡金属元素不同于主族金属的特征表现为可变氧化态,通常有小于它们族数的氧化态:(1)第一过渡系元素除钪以外都可失去4s2形成+Ⅱ氧化态阳离子;(2)可以失去一个3d电子形成+Ⅲ氧化态阳离子;(3)随原子序数增加,氧化态先是逐渐升高,达到与其族数对应的最高氧化态(ⅢB~ⅦB),随后出现低氧化态,这种变化趋势与成键d电子数有关;(4)第一过渡系列后半部的元素(V,Cr,Mn,Fe,Co)能出现零氧化态,它们与不带电荷的中性分子配位体(如CO)形成羰基配合物。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 习题解答

大学《无机化学》第四版-上册 习题解答

无机化学(第四版)答案第一章物质的结构1-1 在自然界中氢有三种同位素,氧也有三种同位素,问:总共有种含不同核素的水分子?由于3H太少,可以忽略不计,问:不计3H时天然水中共有多少种同位素异构水分子?1-2 天然氟是单核素(19F)元素,而天然碳有两种稳定同位素(12C和13C),在质谱仪中,每一质量数的微粒出现一个峰,氢预言在质谱仪中能出现几个相应于CF4+的峰?1-3 用质谱仪测得溴得两种天然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同位素丰度分别为79Br 789183占50。

54%,81Br 80。

9163占49。

46%,求溴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4 铊的天然同位素203Tl和205Tl的核素质量分别为202。

97u和204。

97u,已知铊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204。

39,求铊的同位素丰度。

1-5 等质量的银制成氯化银和碘化银,测得质量比m(AgCl):m(AgBr)=1。

63810:1,又测得银和氯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分别为107。

868和35。

453,求碘得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6 表1-1中贝采里乌斯1826年测得的铂原子量与现代测定的铂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相比,有多大差别?1-7 设全球有50亿人,设每人每秒数2个金原子,需要多少年全球的人才能数完1mol金原子(1年按365天计)?1-8 试讨论,为什么有的元素的相对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的位数多达9位,而有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的有效数字却少至3~4位?1-9 太阳系,例如地球,存在周期表所有稳定元素,而太阳却只开始发生氢燃烧,该核反应的产物只有氢,应怎样理解这个事实?1-10 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万物起源于一种叫“元气”的物质,“元气生阴阳,阴阳生万物”,请对比元素诞生说与这种古代哲学。

1-11 “金木水火土”是中国古代的元素论,至今仍有许多人对它们的“相生相克”深信不疑。

与化学元素论相比,它出发点最致命的错误是什么?1-12 请用计算机编一个小程序,按1.3式计算氢光谱各谱系的谱线的波长(本练习为开放式习题,并不需要所有学生都会做)。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无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等)答案——下册

(a) ICl 4- (b)IBr 2- (c)BrO 3- (d)ClF7、 解: 4XeF 平面四边形 2XeF 直线形3XeO 三角锥 XeO 直线形13-8用 VSEPR 理论判断XeF 2 、XeF 4、XeF 6、XeOF 4及ClF 3的空间构型。

8、解: 2XeF 直线形 4XeF 平面四边形 6XeF 八面体 4XeOF 四方锥 4ClF 三角锥13-9用化学方程式表达下列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包括反应条件): (a) XeF 2 (b) XeF 6 (c) XeO 39、解: )()()(21.0,4002g XeF g F g Xe MPaC −−−−→−+︒ )()(3)(66,3002g XeF g F g Xe MPa C −−−−→−+︒ HF XeO O H XeF 63326+=+13-10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XeF 2 + H 2O → (2) XeF 4 + H 2O → (3) XeF 6 + H 2O → (4) XeF 2 + H 2 → (5) XeF 4 + Hg → (6) XeF 4 + Xe → 10、解:2424224263262324222222226312232632212XeF Xe XeF HgF Xe XeF Hg HF Xe H XeF HF XeOF O H XeF HF XeO O H XeF HFO Xe XeO O H XeF OH F O Xe OH XeF =++=++=++=++=++++=++++=+--14-5 三氟化氮NF 3(沸点-129℃)不显Lewis 碱性,而相对分子质量较低的化合物NH 3 (沸点-33℃)却是个人所共知的Lewis 碱。

(a )说明它们挥发性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b )说明它们碱性不同的原因。

5、解:(1)NH 3有较高的沸点,是因为它分子间存在氢键。

(2)NF 3分子中,F 原子半径较大,由于空间位阻作用,使它很难再配合Lewis 酸。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习题答案

《无机化学》(北师大等)习题答案

解答: (2) 2Na2O2+2H2O=4NaOH+O2 (1) 2Na+2H2O=2NaOH+H2 2Na2O2+NaCrO2=Na2CrO4+2Na2O 2Na+Na2O2=2Na2O 2Na2O2+2CO2=2Na2CO3+O2 2Na+2NH3=2NaNH2+H2 2Na+2C2H5OH=2C2H5ONa+H2 3Na2O2+Cr2O3=2Na2CrO4+Na2O Na2O2+H2SO4=Na2SO4+H2O2 4Na+TiCl4=Ti+4NaCl Na+KCl=K+NaCl 2Na+MgO=Mg+Na2O 6Na+2NaNO2=N2 +4Na2O
20-13:已知Mg(OH)2的Ksp= 1.8×10-11, NH3.H2O 的Kb=1.8×10-5 ,计算反 应:Mg(OH)2 + 2NH4+ ≒ Mg2+ +2 NH3.H2O的平衡常数K ,讨论Mg(OH)2在 氨水中的溶解性。
解答:Mg(OH)2+2NH4+ Mg2++2NH3H2O K=Ksp/Kb2=0.056 无氨水时,Mg(OH)2 Mg2++2OHNH3H2ONH4++OH产生的OH-抑制Mg(OH)2的电离和溶解。但铵盐增强 Mg(OH)2的电离和溶解。
21-4(1)因为氢氧化铝是难溶于水的弱碱,铝的弱 酸盐会强烈水解,无法得到碳酸铝。 (2)PbO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与盐酸反应获得 氯化亚铅和氯气。 (3)Bi(III)很稳定,不会被多硫化物氧化。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北师大无机化学四版习题答案19章d区金属一

第19章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区金属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

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Ti、V、C r、Mn、F e、C o、N i、C u、Zn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 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

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章节题库-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

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章节题库-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
6 / 8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7.用氢氧化钠熔融法分解某矿物时,应选用的坩埚为( )。 A.铂坩埚 B.瓷坩埚 C.石英坩埚 D.镍坩埚 【答案】D
28.下列水合物中,加热脱水而不水解的是( )。
【答案】B
29.下列描述

A.顺磁、顺磁
D.
在中性溶液中发生歧化
【答案】C
7.下列化合物的颜色,由吸收可见光发生 d-d 跃迁所产生的是( )。
【答案】C
8.要洗净长期盛放过高锰酸钾试液的试剂瓶,应选用( )。 A.浓硫酸 B.硝酸 C.稀盐酸
2 / 82
圣才电子书

D.浓盐酸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答案】B 12.下列化合物的颜色是电荷跃迁引起的是( )。
【答案】D
3 / 82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13.下列反应中,哪一个反应会发生( )。
(D)以上反应都会发生 【答案】D
14.
中的 Cr 原子采取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
【答案】B
3.钛与热浓盐酸反应,产物之一为( )。 A.Ti(Ⅰ) B.Ti(Ⅱ) C.Ti(Ⅲ) D.Ti(Ⅳ) 【答案】C
4.氯化铬酰 A.明矾 B.绿矾 C.溴 D.铜氨溶液
外观似( )。
1 / 82
圣才电子书

【答案】C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5.分离溶液中的
【答案】A 23.维生素 的中心金属离子是( )。 A.Fe(Ⅱ) B.Fe(Ⅲ) C.Co(Ⅱ) D.Co(Ⅲ) 【答案】D 24.下列金属离子中,与过量氨水形成配合物的希望最小的是( )。 【答案】B 25.下列物种中,具有顺磁性的是( )。 【答案】B 26.不能氧化浓盐酸的物质是( )。 【答案】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9章d区金属(一)第四周期d区金属19.1 试以原子结构理论说明:(1)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在性质上的基本共同点;(2)讨论第一过渡系元素的金属性、氧化态、氧化还原稳定性以及酸碱稳定性变化规律;(3)阐述第一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颜色及含氧酸根颜色产生的原因。

答:(1)①第四周期过渡金属元素都具有未充满的3d轨道,特征电子构型为(n-1)d1~10ns1~2,具有可变的氧化态。

电离能和电负性都比较小,易失去电子呈金属性,故具有较强的还原性。

②与同周围主族元素的金属相比,第一过渡系金属原子一般具有较小的原子半径和较大的密度。

③由于过渡金属的d电子和s电子均可作为价电子参与金属键的形成,金属键较强,因此它们有较大的硬度,有较高的熔、沸点。

(2)第一过渡系元素为Sc、Ti、V、C r、Mn、F e、C o、N i、C u、Zn从Sc→Zn,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先逐渐升高,到锰为最高,再逐渐降低;氧化还原性:金属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最高氧化态含氧酸(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酸碱稳定性:从钪到锰最高氧化态氧化物及其水合物酸性增强、碱性减弱,同一元素不同氧化态氧化物及水合物一般是低氧化态的呈碱性,最高氧化态的呈酸性。

(3)①由于过渡金属离子具有未成对d电子,易吸收可见光而发生d-d跃迁,故过渡系金属水合离子常具有颜色。

②第一过渡系金属含氧酸根离子VO3-、CrO42-、MnO4-,呈现颜色是因为化合物吸收可见光后电子从一个原子转移到另一个原子而产生了荷移跃迁,即电子从主要是定域在配体上的轨道跃迁到主要是定域在金属上的轨道(M←L),对于含氧酸根离子则是发生O22-→M n+的荷移跃迁。

19.2 Sc2O3在哪些性质上与Al2O3相似,为什么?答:(1)都为碱性氧化物。

在Sc3+、Al3+溶液中加碱得水合氧化物M2O3·nH2O(M=Sc、Al)。

(2)其水合氧化物都是两性的,溶于浓碱NaOH得Na3[M(OH)6],溶于酸得到M3+盐,其水溶液易水解。

原因:Sc的电子层结构为[Ar]3d14s2与第Ⅲ族Al同属是Sc、Y、La、Ac分族的第一个成员,故相似。

19.3 简述从钛铁矿制备钛白颜料的反应原理,写出反应方程式。

试从热力学原理讨论用氯化法从TiO2制金属钛中为什么一定要加碳?答:先用磁选法将钛铁矿进行富集得钛精矿,然后用浓H2SO4和磨细的矿石反应。

(或:工业上从钛铁矿制钛白粉,大致可分四步:1.酸解;2.冷却结晶;3.加热水解;4.焙烧)。

加铁屑,在低温下结晶出FeSO4·7H2O,过滤后稀释并加热使TiOSO4水解:FeTiO 3 + 2H 2SO 4 === TiOSO 4 + FeSO 4 + 2H 2OTiOSO 4 + 2H 2O H 2TiO 3↓+ H 2SO 4H 2TiO 3 TiO 2 + H 2O从热力学原理看:TiO 2(s) + 2Cl 2(g) === TiCl 4(g) + O 2(g)11θr 1θr mol K kJ 041.0S mol kJ 9.148H ---⋅⋅=∆⋅=∆ ,若T =2000K 时,根据∆ r G θ=∆ r H θ-T ∆ r S θ则∆ r G θ=66.9kJ ∙mol -1>0 反应不自发而 TiO 2(s) + 2Cl 2(g) + 2C(s) === TiCl 4(g) + 2CO(g)11θr 1θr mol K kJ 0.220S Δmol kJ 72.4H Δ---⋅⋅=⋅-=若T =1000K 时∆ r G θ=-292.4kJ ∙mol -1 <0 反应可自发19.4 根据以下实验说明产生各种现象的原因并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1)打开装有四氯化钛的瓶塞,立即冒白烟;(2)向此瓶中加入浓盐酸和金属锌时,生成紫色溶液;(3)缓慢地加入氢氧化钠至溶液呈碱性,则析出紫色沉淀;(4)沉淀过滤后,先用硝酸,然后用稀碱溶液处理,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1)TiCl 4在潮湿空气中易发生水解,产生的白色的二氧化钛的水合物TiO 2∙nH 2O 。

TiCl 4 + 3H 2O === H 2TiO 3↓+ 4HCl或 TiCl 4 + 2H 2O == TiO 2+ 4HCl(2)2TiCl 4 + Zn === 2TiCl 3 + ZnCl 2(3)Ti 3+ + 3OH -=== Ti(OH)3↓(紫色的水合氧化物沉淀)(4)3Ti(OH)3 + 7HNO 3(稀) === 3TiO(NO 3)2 + NO ↑+ 8H 2OTiO(NO 3)2 + 2H 2O === H 2TiO 3↓+ 2HNO 319.5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1)钛溶于氢氟酸;(2)向含有TiCl 62-的水溶液中加入NH 4+离子;(3)二氧化钛与碳酸钡共熔;(4)以钒铅矿为原料采用氯化焙烧法制五氧化二钒;(5)五氧化二钒分别溶于盐酸、氢氧化钠、氨水溶液;(6)偏钒酸铵热分解。

解: (1) Ti + 6HF === TiF 62-+ 2H + + 2H 2↑(2) 2NH 4+ + TiCl 62-=== (NH 4)2[TiCl 6]∆ ∆(3) TiO 2 + BaCO 3 BaTiO 3 + CO 2↑ (4)将食盐和钒铅矿在空气中焙烧,矿石中所含的V 2O 5成分发生如下反应:V 2O 5 + 2NaCl + 21O 2 === 2NaVO 3 + Cl 2 用水浸出NaVO 3,并酸化2NaVO 3 + 2HCl === 2NaCl + V 2O 5·H 2O V 2O 5·H 2O V 2O 5 + H 2O ↑(5) V 2O 5 + 6HCl === 2VOCl 2 + Cl 2↑+ 3H 2OV 2O 5 + 6NaOH === 2Na 3VO 4 + 3H 2OV 2O 5 + 2NH 3 + H 2O === 2NH 4VO 3 (6) 2NH 4VO 3 V 2O 5 + 2NH 3↑+ H 2O19.6 试述H 2O 2在钛、钒定量分析化学中的作用,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若钛、钒共存时,如何鉴定?答:(1)在中等酸度的钛(Ⅳ)盐溶液中加入H 2O 2可生成稳定的橘黄色[TiO(H 2O 2)]2+TiO 2+ + H 2O 2 === [TiO(H 2O 2)]2+可利用此反应进行钛的定性检验和比色分析。

在钒酸盐的溶液中加H 2O 2时,由于溶液酸碱性不同,所得物种颜色不同。

[VO 2(O 2)2]3-(黄)+ 6H + ⇌ [V(O 2)]3+(红棕)+ H 2O 2 + 2H 2O可作鉴定钒的比色测定。

(2)钛、钒共存时,可加入热、浓的盐酸,与其反应的为钛,调节pH 值,颜色发生改变的是钒。

2Ti + 6HCl(浓) 2TiCl 3 + 3H 2↑19.7 酸性钒酸盐溶液在加热时,通入SO 2生成蓝色溶液,用锌还原时,生成紫色溶液,将上述蓝色和紫色溶液混合时得到绿色溶液,写出离子反应方程式。

解: 2VO 2+ + SO 2 === 2VO 2+ (蓝)+ SO 42-2VO 2+ + 3Zn + 8H + === 2V 2+ + 3Zn 2+ + 4H 2OVO 2+ + V 2+ + 2H + === 2V 3+ + H 2O19.8 钒(Ⅴ)在强酸性溶液和强碱性溶液中各以何种形式存在?试从质子化和缩合平衡讨论随着pH 逐渐下降,其酸根中钒与氧原子数比值的变化以及pH 与钒的总浓度变化规律。

答:(1)当溶液为强碱(pH >13)时,溶液中V 以单体VO 43-存在当溶液为强酸(pH ≤2)时,溶液中V 以VO 2+离子存在(2)由质子化和缩合平衡:碱性溶液:[VO 43-] + H + ⇌ [HVO 4]2-2[HNO 4] 2- ⇌ [V 2O 7]4-+H 2O[HVO 4]2-+ H + ⇌ [H 2VO 4]-3[H 2VO 4]- ⇌ [V 3O 9]3-+ 3H 2O熔融锻烧 ∆ ∆酸性溶液:10[V3O9]3-+ 15H+ ⇌3[HV10O28]5-+ 6H2O[H2VO4]-+ H+ ⇌H3VO4[HV10O28]5-+ H+⇌[H2V10O28]4-H3VO4 + H+⇌VO2+ + 2H2O[H2V10O28]4-+ 14H+ ⇌10VO2+ + 8H2O①随着H+浓度增加,当溶液中V的总浓度小于10-4mol·dm-3时,溶液中以酸式钒酸根离子形式存在;当溶液中V的总浓度大于10-4 mol·dm-3时,溶液中V以一系列聚合物种存在;当H+增加到一定程度,使pH≈2时,有V2O5水合物,再加酸,沉淀溶解为VO2+溶液。

②随H+增加,多钒酸根中O被H+夺走,使酸根中V与O比值依次降低;随pH下降,发生缩合脱水反应,使多钒酸根中含V增多,当溶液转为酸性后,聚合度不再改变,后面就仅为获质子反应。

19.9 根据所述实验现象,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1)重铬酸铵加热时如同火山爆发;(2)在硫酸铬溶液中,逐渐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开始生成灰蓝色沉淀,继续加碱,沉淀又溶解,再向所得溶液中滴加溴水,直到溶液的绿色转变为黄色;(3)在酸性介质中,用锌还原Cr2O72-时,溶液的颜色变化是:橙色—绿色—蓝色,反应完成后又变为绿色;(4)往用硫酸酸化了的重铬酸钾溶液中通入硫化氢时,溶液由橙红色变为绿色,同时有淡黄色沉淀析出;(5)往K2Cr2O7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有黄色沉淀产生,将该沉淀溶解在浓盐酸溶液中时得到一种绿色溶液;(6)重铬酸钾与硫一起加热得到绿色固体。

解:(1)(NH4)2Cr2O7Cr2O3 + N2↑+ 4H2O(2)Cr3+ + 3OH-=== Cr(OH)3↓(灰蓝色)Cr(OH)3 + OH-=== Cr(OH)4-2Cr(OH)4-+ 3Br2 + 8OH-=== 2CrO42-+ 6Br-(3)Cr2O72-+ 3Zn + 14H+=== 2 Cr3++ 3Zn2+ +7H2OCr3+ +4H2O+2Cl-== [ Cr(H2O)4 Cl2]+(绿色)2Cr3++Zn ==2 Cr2++ Zn2+Cr2++2Cl-+4H2O === CrCl2∙4H2O(蓝色)4Cr2+ + 4H+ + O2=== 4Cr3+ + 2H2O(4)Cr2O72-+ 3H2S + 8H+=== 2Cr3+ + 3S↓+ 7H2O(5)2Ba2+ + Cr2O72-+ H2O ⇌2BaCrO4↓+ 2H+2BaCrO4 + 16HCl(浓)=== 2BaCl2 + 2CrCl3 + 3Cl2↑+8H2O(6)K2Cr2O7 + S === Cr2O3 + K2SO419.10 铬的某化合物A是橙红色溶于水的固体,将A用浓HCl处理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体B和生成暗绿色溶液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