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项目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基本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d7119a1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9e.png)
日常检测适合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 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时, 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空气中有害物质 最高的工作日采样1个工作班。
在评价职业接触限值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或最 高容许浓度时,应选定具有代表性的采样点,在 一个工作班内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段 进行采样。
10
• 检测点设置 1、一般原则
※必须是有职业病危害因素存在的作业场所;
※作业场所必须有劳动者;
※生产处于正常状态。
2、尘毒点设置 а应选择代表性车间(场所)、工种。在劳动者
有代表的或经常活动的作业在点设点;
11
b 不同的尘毒危害因素应分别设检测点; c 检测点必须包括浓度最高、接触时间最长
的作业点,并应作为重点检测点;
• 检测所用的仪器应进行正常的维护,并要求定期 校准和进行期间核查,做好仪器的使用维护记录。 对于非正常设备及时维修,维修期间不得用于检 测。
7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 现场卫生学调查
↓ 确定检测项目和内容
↓ 约定检测时间
↓ 采样人员和仪器准备
↓ 现场检测采样
↓ 样品流传
8
• 检测工作流程示意图续 报告结果及评价
2.5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时,在流动的范围内,一般 每10米设备1个采样点。
2.6 仪表控制室和劳动午休息室,至少设置1个采
样点。
22
3、采样 时段的选择 3.1 采样必须在正常工作状态和环境下进行,避免人
为因素的影响。 3.2 空气中有害物质随季节发生变化的作业场所,
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季节选择为重点 采样季节。 3.3 在工作周内,应义士空气 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 的工作日选择为重点采样日。 3.4 在工作日内,应将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时 段选择为重点采样时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内容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8198e428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71.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内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确保工作环境对工作者的健康没有危害。
职业病是由于长期暴露于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疾病,如尘肺病、噪声聋、职业性皮肤病等。
职业病的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调查和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和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基础工作。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实地调查和环境监测来确定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工作场所的工作过程、物质使用情况、操作方式等,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环境监测则是通过仪器设备对工作场所的空气、噪声、辐射等因素进行测量和监测,以确定它们是否超过国家标准和规定。
二、评估和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评估和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水平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核心任务。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浓度、暴露时间和工作者的暴露方式等进行监测和评估。
具体的方法包括空气浓度测量、生物监测和工艺监测等。
空气浓度测量是通过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来确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特定危害物质的浓度。
生物监测是通过采集工作者的生物样本,如血液、尿液等,来检测和评估他们的体内危害物质暴露水平。
工艺监测是通过对工作过程和操作环节的观察和测量来确定工作者的暴露情况。
三、健康监护和职业病诊断健康监护是指对工作者进行定期体检和健康评估,以及对职业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健康监护的主要目的是及早发现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以及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具体的健康监护工作包括对工作者的体检、生物监测、职业病病例报告和诊断等。
职业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工作者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暴露史、临床表现和相关检验结果等来进行。
四、职业病防治和改善工作环境职业病防治和改善工作环境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最终目标。
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职业病防治措施和改善工作环境的措施来减少和消除职业病危害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c132e54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3b.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指针对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价的制度。
这个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具体来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这包括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化学、物理、生物、工艺、心理等各方面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检测。
监测的方法可以包括采样分析、物理测量、生物监测等。
2.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评价: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价,判断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危害程度,确定是否存在超标情况,并对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3. 监测结果的通报和报告:将监测结果通过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向工作场所的员工、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进行通报和报告,提醒大家关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危害程度。
4. 监测结果的应用和措施推进:根据监测结果,制定相应的职业病防控措施和管理策略,推进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防控工作。
通过建立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可以及时了解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估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从而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和健康水平,保护员工的权益。
第 1 页共 1 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217312e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18.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前言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
该制度通过对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二、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与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和发展。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危害因素监测:对工作场所的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噪声、有害物质、粉尘、放射性物质、振动、高温、低温、湿热环境等。
2.职业病危害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和相关法规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但不限于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四、监测与评价方法1.危害因素监测方法:(1)定期监测:按照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定期对危害因素进行监测,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现场监测:根据工作场所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监测仪器、设备和方法进行现场监测。
(3)实验室分析: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确定危害因素的浓度和组成。
2.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法:(1)参考标准:根据国家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行业职业病防治技术规范等,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相关标准。
(2)数据分析:根据监测结果和参考标准,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职业病危害等级、职业病危害强度、职业病危害范围等。
(3)专家评审: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邀请专家对评价结果进行评审,确保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监测与评价周期1.危害因素监测周期: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和需求,确定危害因素监测的周期,一般为每半年或每年一次。
2.职业病危害评价周期: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需求,确定职业病危害评价的周期,一般为每年一次。
六、监测与评价结果处理1.监测结果处理: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确保危害因素的控制在法定范围内,并记录监测结果的处理情况。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d67235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01.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与安全,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第二条工作场所应当对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价,确保工作场所环境符合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控要求。
第三章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方法第三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1. 现场监测法:通过实地检测、采样分析等方法,获取工作场所内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浓度分布等情况。
2. 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员工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劳动强度等信息,了解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3. 定期体检法:对所有的员工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体检,检查是否出现与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关的症状或体征。
4. 统计分析法: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数据和员工职业病发病率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第四章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责任分工第四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责任分工如下:1. 公司领导:负责制定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和评价的相关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2. 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负责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包括采集、分析、报告和评价工作。
3. 生产安全部门:负责协助职业卫生管理部门进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4. 员工:配合职业卫生管理部门的监测工作,并如实提供相关信息。
第五章监测和评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频率第五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频率根据以下因素确定: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性质、浓度和稳定性。
2. 员工的工作方式、时间和频次。
3. 工作场所的特殊情况,如季节变化、使用特殊材料等。
4. 其他可能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因素。
第六章监测和评价结果的报告和记录第六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结果应当进行报告和记录,保留至少五年,方便后续的参考和分析。
第七章监测和评价结果的使用第七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结果应当用于以下用途:1. 职业病防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4篇)](https://img.taocdn.com/s3/m/dc34776f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31.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1.引言职业病是指在特定工作环境和特定工种中,因接触和吸入有毒、有害物质或由于特殊工作条件而导致的疾病。
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建立,对于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和保护劳动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内容与做法。
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2.1监测目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目标是确定工作场所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及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
2.2监测方法(1)定期抽检法: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样本进行化学分析,以获取有害物质的浓度数据。
(2)连续监测法:通过在工作场所设置连续监测仪器,实时监测有害物质的浓度变化。
(3)生物监测法:通过采集劳动者的生物标本(如尿液、血液等),检测有害物质的代谢产物,评估劳动者受到的危害程度。
2.3监测内容(1)化学因素:包括有毒气体、粉尘、溶剂等。
(2)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
(3)生物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寄生虫及其分泌物等。
(4)工作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照明等。
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3.1评价目标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的目标是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程度,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2评价指标(1)接触限值: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不同有害物质的接触限值,如容许浓度、容许日通量等。
(2)危害性评估:综合考虑有害物质的毒性、作用途径、吸入速率等因素,评估有害物质对劳动者的危害程度。
(3)个体易感性评估:评估劳动者的个体易感性因素,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
3.3评价方法(1)定性评价:依据专家经验和文献资料,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判断其危害程度。
(2)定量评价:通过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量化,得出准确的危害评价结果。
(3)风险评价:综合考虑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暴露程度、危害等级和劳动者人数等因素,评估工作场所的职业病风险。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内容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c4e195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1e.png)
职业卫生监督检查的重点检查项目内容!2024年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正在进行中,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是指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权利,对企业或其他工作场所进行监督巡查,以确保其遵守职业健康管理的规定,并采取必要措施预防职业病的发生及控制职场危害因素的影响。
本文总结职业卫生监督检查时的重点检查项目,希望对企业健康迎检起到帮助作用:一、职业卫生培训:1、主要负责人、分管人员、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是否参加职业卫生培训,是否持证上岗。
2、企业是否对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二、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建设:1、是否遵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规、政策、标准。
2、是否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
3、是否配备专(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
5、是否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
6、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7、是否建立健全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8、是否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三、前期预防:1、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目录所列职业病的危害因素的,是否及时如实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2、新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或引进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情况。
四、材料和设备管理:1、是否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
2、是否生产、经营、进口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3、对所采用的有危害的技术、工艺和材料是否隐瞒其危害。
4、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是否有中文说明书。
5、是否在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设备的醒目位置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6、是否将存在或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嫁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
五、工作场所管理: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是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af6c00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14.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给员工的身体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科学的检测,对于预防职业病、保障员工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需要对工作场所的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
这包括对空气、水质、噪音、振动、辐射等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检测,以评估员工在工作环境中的暴露情况。
通过对环境因素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减少员工的健康风险。
其次,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需要对工作过程中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进行检测。
这包括对化学品、粉尘、气体、高温、高压等因素进行检测,以评估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暴露情况。
通过对工作过程中的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风险,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此外,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还需要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
这包括对员工的体检、生物监测、职业病筛查等,以评估员工的健康状况。
通过对员工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
综上所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手段,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
通过全面、科学的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和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控制和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健康安全。
企业应当高度重视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工作,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为员工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9e669f43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f8.png)
评估员工的工作姿势和工作环境,提供符合人体工效学原则的工作条件。
质量控制的意义与方法
确保准确性
使用可靠的检测方法和设备, 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持续监测
定期进行检测,追踪工作场 所的变化和风险水平。
及时干预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采取适 当的干预措施以保护员工的 健康。
结果分析与评估
收集数据 与标准对比 风险评估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 日常检测与质量控制
在职业环境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日常检测和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它们可以 帮助我们识别和管理工作场所中对健康的潜在风险。
危害因素的分类与常见类型
化学因素
如有害化学物质和毒性气体,对呼吸系统和皮肤有 害。
噪音因素
噪音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导致听力 受损和心理压力。
结论和建议
1 制定完善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计划,
并落实在工作场所中。
3 定期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预防
和控制措施。
2 加强质量控制和监测,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
的职业病危害因素。
4 持续提高员工的职业健康意识和知识,加强
培训和教育。
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 将结果与国家和行业的安全标准进行对比 评估潜在风险的严重性和发生的可能性
风险评估与干预措施
1
干预策略
2
根据风险等级,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包括改善工作环境和提供个人防护。
3
风险评估
综合评估检测结果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 况,确定风险等级。
培训与教育
向员工提供相关的职业健康知识,以增 强他们的防护意识和应对能力荷工作,可能 引起肌肉骨骼疾病和疲劳。
辐射因素
来自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和电磁辐射的辐射源对 健康造成威胁。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65b371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e.png)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范文一、背景介绍为了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劳动权益,本公司依据《职业安全与健康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制定了《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该制度旨在对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监测和评价,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二、监测与评价目标1. 检测和评价工作场所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程度;2. 确定职业危害监测指标及其检测方法;3. 评价职业危害程度,并确定采取相应的措施;4. 监测和评价措施的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监测与评价内容1. 监测对象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工作岗位及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区、车间、仓库等。
2. 监测指标(1)物理因素:如噪声、振动、辐射等;(2)化学因素:如有毒气体、粉尘、重金属等;(3)生物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等;(4)人工作业因素:如体力劳动强度、工作姿势等。
3. 监测方法(1)物理因素:使用合适的仪器对噪声、振动、辐射等进行定量测量;(2)化学因素:采集空气、粉尘、重金属等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3)生物因素:采集空气、物体表面、人体等样品进行病菌、病毒、真菌等的检测;(4)人工作业因素:通过工作任务分析、工人健康调查等方法进行评估。
四、监测与评价流程1. 确定监测计划根据工作岗位的特点和工作场所的情况,制定监测计划,明确监测对象、监测指标、监测方法和监测周期。
2. 监测前准备准备监测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对监测仪器进行校准和验证,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3. 监测过程按照监测计划进行监测工作,严格操作规程,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
在监测过程中注意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4. 监测结果分析与评价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确定职业危害程度,判断是否存在超标或不合理的情况。
5.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监测结果和评价,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个体防护措施等。
6. 监测效果评价与调整对采取的措施进行监测效果评价,评估其效果,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1535c90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b.png)
物理因素危害评价的标准和指标
1 标准
2 指标
《职业危害因素与接触限值》等相关标准。
噪音等级、照度值、温度和湿度范围等。
现场采样和处理技术
1 采样技术
使用专业设备进行现场气体、颗粒物等物理因素的采样。
2 处理技术
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分析和检测,以确定物理因素的浓度和危害程度。
劳动者健康监测和影响因素分析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 理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劳动者身体健康 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物理因素。本次演示将重点介绍物理因素的检测方法和 危害防治措施。
什么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 素
定义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物理因素指工作环境中对劳动者身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物理性 因素。
1 健康监测
通过体格检查和相关检测,评估劳动者的健康状态和工作环境对健康的影响。
2 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工作环境、物理因素的测量结果和劳动者健康状况,分析物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方法
使用声级计、音频分析仪等设备,进行噪声测 量和分析。
照度和光照强度检测的目的和方法
目的
评估工作环境中的光照水平和光照强度是否符 合卫生标准,以保护劳动者的视力健康。
方法
使用照度计和光照强度计等设备,测量光照水 平和光照强度。
热害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基本原理
测量工作环境中的温度和湿度,以评估热害对 劳动者的影响。
方法
使用磁场计等设备,进行磁场强度和频率的测 量。
振动检测的类型和危害特点
1 类型
机械振动、手臂振动等。
2 危害特点
长期作业容易引发工人手臂疼痛和麻木、关节疲劳等健康问题。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621b0673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1.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环节,也是预防职业病发生的有效手段。
在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可能来自于化学、物理、生物、粉尘、噪声、振动、放射性物质等多个方面。
因此,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全面、准确的检测,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首先,化学危害因素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在许多工作场所中,员工可能接触到各种化学物质,如有机溶剂、重金属、农药、染料等。
这些化学物质可能对员工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需要通过专业的检测手段,对工作场所中的化学危害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
其次,物理危害因素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噪声和振动是常见的物理危害因素,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和振动环境下,可能导致员工听力损伤、神经系统疾病等问题。
因此,需要对工作场所中的噪声和振动进行定量检测,确保其不超过国家标准的限值。
此外,生物危害因素的检测也同样重要。
在一些特定的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危害因素,对员工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因此,需要对这些生物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另外,粉尘、放射性物质等危害因素的检测也是必不可少的。
粉尘对呼吸道和肺部健康造成危害,而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辐射损伤,因此需要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综上所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潜在的危害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护,保障员工的健康。
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工作,建立健全的检测机制,确保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工作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b66c1d01bb68a98271fefa99.png)
读式检测的方法。
气体测定仪种类:
目前常用的气体检测仪按原理有红外线、半导体、
电化学、气相色谱、激光等。
优点:
A、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许
多有害物 质的检测; B、体积较小,质量较轻,携带方便; C、操作简单快速。
缺点:
A、仪器价格较高;
B、仪器的校正、使用和维护需要较高的技术和费用。
容易掌握,经过短时间培训,就能够进行检测工 作; C、方法的灵敏度较高,可用于许多有机和无机 有害物质的检测(300余种)。 检气管法缺点: A、检测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较差; B、检气管的保存时间较短,一般为一年。
使用时应注意:
A、抽气装置的体积要准确,最好用配套装置;
B、注意温度对某些检气管显色的影响; C、在规定的时间内测量; D、不要用过期的检气管。 4.2气体测定仪法 是用携带方便的现场测定仪器在现场进行即时直
b. 原子荧光光谱法 具有原子吸收和原子发射 光谱两种分析的特点,也有足够的灵敏度和精密 度,干扰较少,可多元素同时测定,仪器和测定 费用也较低,但测定的元素较少,能测定砷、硒、 碲、铅、锑、铋、锡、锗、汞、镉、锌等元素。 c. 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能测定大 多数元素,可多元素同时测定,也有足够的灵敏 度和精密度,干扰少等优点,但仪器和测定的费 用较高,适用于多元素同时测定。
合物的气体和蒸汽都适用。 C、可定点采样,也可个体采样; D、可短时间采样,也可长时间采样; E、样品保存时间较长。
3.4.3 缺点:
A、不能采集气溶胶态物质; B、需要空气采样器;
C、有一定的穿透容量。
3.4.4 使用注意事项:
某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方案
![某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4623f1abceb19e8b9f6ba55.png)
XXX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方案XXX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六日一、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XXX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2)项目地点XXX(3)企业简介略(现场调查后完成)(4)任务由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同时为该公司职业卫生管理提供有效依据,从而预防、控制或消除职业病危害,xxx公司委托xxx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对该公司生产系统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
二、监测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52号)(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201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201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8号)(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201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9号)(5)《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0号)(6)《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3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51号)(7)《xxx职业病防治条例》(2009年3月26日xx省人大常委会公告第10号)2 标准、规范(1)《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159-2004(2)《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 192.1-2007(3)《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二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GBZ/T 192.2-2007(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因素》GBZ2.1-2007(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八部分:噪声》GBZ/T 189.8-2007(7)《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钙及其化合物》GBZ/T 160.6-2004(8)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GBZ/T 160.29-2004(9)《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2006 (10)《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15)《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11)《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12)《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3基础资料XXX水泥有限公司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委托书4、检测目的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落实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控制或消除职业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2c00b17f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15.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工作,确保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工作场所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并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加强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监测及其评价工作。
二、监测内容1.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2)有害物质(化学物质、生物制剂等)的种类、浓度、工艺条件及其环境分布情况;(3)物理因素(噪声、辐射、温度、照明等)测量数据及其环境分布情况;(4)工作条件(工作强度、工时、休息制度等);(5)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等。
2. 监测方法:(1)病原微生物及其毒力的监测方法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采集、培养和鉴定;(2)有害物质的监测方法根据具体物质的特性,采用适当的仪器设备进行测定,并结合环境监测方法进行采样和分析;(3)物理因素的监测方法根据具体因素的特点,采用相应的设备和方法进行测量,并结合标准值进行评价;(4)工作条件的监测方法包括工作强度调查、工时记录等方法;(5)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监测方法主要通过问卷调查、现场勘察等方式进行。
三、监测结果评价1. 监测结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浓度分布和暴露时间等;(2)工作条件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否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4)员工的健康状况和职业病患病情况等。
2. 评价指标:(1)危害因素浓度评价指标参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2)工作条件评价指标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3)个体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评价指标参照相关研究和调查结果。
四、监测数据管理1. 监测数据的保存:(1)监测数据的原始记录和报告及时归档,并进行编号和分类存放;(2)监测数据的电子化管理,建立相应的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追溯性。
2. 监测数据的解读和分析:(1)监测数据的分析可采用数据统计和图表分析等方法;(2)监测数据的解读应结合具体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特点、工作场所的情况、员工的职业病患病情况等综合分析,形成监测报告。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https://img.taocdn.com/s3/m/051a802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df.png)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近年来,由于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导致职业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极大地影响了广大职工的身心健康。
为了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必须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篇文章就从职业病的定义、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流程和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三方面进行探讨。
一、职业病的定义职业病是由于吸入有毒物质、接触有毒物质或长期从事某种职业行业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不仅对患病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伤害,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不良影响。
目前,职业病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尘肺病”、“铅中毒”等范畴,发病率高、危害大、种类多,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
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流程1.确定检测目标:首先需要明确检测的工作场所和岗位,以及需要检测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
2.采集样品:根据检测目标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别,采集合适的样品。
例如,对于空气中的危害因素需要采集空气样品;对于化学毒物需要采集物质样品;对于噪声需要采集声级和频率等数据。
3.样品测试:对采集的样品进行测试,得出相应的数据,判断危害因素的浓度、噪声的强度等参数。
4.健康风险评估:通过对测试数据的分析,评估接触相应危害因素的职工的健康风险。
5.出具检测报告:依据检测结果,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控制措施,同时给出相应的检测报告。
三、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1.化学毒物:化学毒物是工作场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之一。
工业和生产过程中的物质会释放出有害气体和粉尘,随着空气的循环而传播到人们的呼吸系统中,危害到健康。
例如,长期接触铅可以导致铅中毒,接触苯可以引起白血病等。
2.噪声:噪声是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另一个常见类别。
高强度的噪声会直接影响到职工的听力,严重影响到其身心健康。
例如,长期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职工可能导致聋哑等问题。
3.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一种有害的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4c71fa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d3.png)
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报告职业病是由于长期从事或接触特定工作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而导致的一类慢性疾病。
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安全,需要进行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检测。
本报告将对工厂的职业病危害日常因素进行检测与评估。
一、背景介绍工厂主要生产化工产品,包括有机溶剂、化工涂料以及塑料制品等。
工厂设有生产车间、办公区域、仓库等不同的工作区域。
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长期接触有机溶剂等化学物质,存在职业病危害。
二、检测项目及方法1.化学因素检测:检测有机溶剂的浓度和种类,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气体浓度测定仪进行检测。
2.物理因素检测:检测噪音、振动等物理参数,通过噪音仪、振动计等设备进行检测。
3.生物因素检测:检测空气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通过空气采样仪和菌落计数法进行检测。
4.环境参数检测: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的检测,通过相应的仪器进行检测。
三、检测结果与分析1.化学因素检测结果:根据实地检测和分析,工厂内有机溶剂的浓度超过了国家标准,其中甲苯、氯仿等有机溶剂的浓度较高。
这些有机溶剂具有一定的毒性,长期接触可能导致皮肤、眼睛和呼吸系统的损害。
2.物理因素检测结果:工厂内噪音水平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劳动者暴露于高强度噪音环境下可能导致听力损害和心理压力增加。
振动检测结果显示,工厂内的振动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3.生物因素检测结果:空气中的细菌和霉菌数量较高,超过了国家标准。
这可能与工厂通风不良、卫生条件不佳有关。
高浓度的细菌和霉菌可能导致呼吸道感染和过敏症状。
4.环境参数检测结果:工厂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环境参数符合国家标准,没有明显异常。
四、危害评估与建议根据上述检测结果,职业病危害主要来自于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为了减少职业病危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化学因素控制:加强通风设备的安装和维护,减少有机溶剂的浓度,限制有机溶剂的种类和使用量。
建立监测体系,对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进行定期检测。
2.物理因素控制:采取隔离和防护措施,减少噪音的传播和振动的产生。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a5ec05f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1b.png)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推进,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对员工健康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对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危害的化学、物理、生物性因素及其他因素。
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存在,不仅关系到员工的健康,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生产运营。
因此,建立和完善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对于保护劳动者健康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必要性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是指对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地监测和调查。
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对于发现和评估危害因素的存在和程度、制定和调整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通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作场所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如毒性物质、有害气体、噪声等,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2. 评估危害因素程度:通过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可以对各种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暴露时间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对员工健康的具体影响,为制定合理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3. 提供科学依据: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可以提供科学的监测数据,为政府和企业制定职业卫生政策、制定职业卫生标准提供重要的依据。
三、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的内容和要求1. 监测内容(1)化学因素监测:包括各种有害物质的浓度监测,如毒性气体、粉尘等。
监测要求根据不同的有害物质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2)物理因素监测:包括噪声、振动、辐射等物理因素的测量和评估。
监测要求根据不同的物理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3)生物因素监测:包括微生物、病毒等生物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监测要求根据不同的生物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4)其他因素监测:包括温湿度、通风、照明等其他因素的监测和评价。
监测要求根据不同的其他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和标准。
2. 监测方法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方法需要根据不同的危害因素制定相应的监测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得 对有职业卫生、职业病诊断标准得有害因素与其她可能 有严重职业危害得因素进行监测,为职业危害评价与治理提供依 据。
(2)内容与方法
依据法律法规与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或企业得委托,在卫生行 政部门资质认定得范围内,开展监(检)测工作。
b 、监测类别-系统监测一一对彖:新建、改建、扩建建设项
目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项目竣工验收前得测定;现有企业生产 设备更新、改造、大修及卫生防护技术措施效果评价得测定;新 上述对象按不同得有害因素、作业工序、作业时间长短进行测定, 对每道工序应有同一点不同时间连续测定至少三次。
-抽样监 测:对工作场所有害因素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
应在同一点不
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采取样品不得少于 三个(次”-定期定点监测:对作业点有害因素浓度(强度)进行 日常得定期定点测定。
每个点至少采取一个样品(次);对有害因素 作业点进行一次性测定,应在同一点不同时间内测定(采样间隔时 间不得少于1小时),采取样品不得少于三个(次)。
-个体接触 水平监测:佩戴个体采样器得监测:应以工种为单位,选择有代 表性得职工,佩戴个体采样器,每个作业班连续采样不少于4小
时。
同一工种,仅对一名职工作个体测定,须测定三次;如对三名或
a 、 工艺、新技术与新产品卫生学鉴定得测定。
测定方法:对
三名以上职工作个体测定,则取其个体平均接触水平。
不佩
戴个体采样器得监测:应以工种为单位,对每道工序作业点测定一次,记录每名职工每道工序得作业时间,以下列公式计算时间加权平均浓度(TWA),至少重复三次,取其平均值。
TWA=C 111 +c2t2+ .... +cntn=工CT/ 艺T tl+t2+ ..... +tn 式屮:C1……cn为某工序或某点测定时得有害物质浓度。
tl……tn 为相应得接触时间(h)。
ZCT为各工序或各点有害物质浓度与
相应接触时间(h)得乘积Z总与。
(返回页首)ST为接触时间Z
总与。
C、
监测定点原则・监测点就是指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屮经常操作或定时观察易接触有害因素得作业点。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不同工种、不同设备、不同工序,须分別设测定点。
-同一车间,同一有害因素,同一工种、同类设备或相同操作,至少设一个测定点。
-同一车间,不同有害因素,须分别设测定点。
-物理因素监测点应根据各自得测试规范要求定点。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监测点得确定、变更或取消,由所在地县级疾控机构认可。
-监测点确定后,应绘制测定点方位平面图。
d、各类有害因素得监测主要行业工种得选择
①粉尘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矽尘矿山掘进、支柱、爆破、运输、选矿石粉加工碎、碾磨、筛选、搬运玻璃破碎、碾磨、配拌料、投料、搬运、窑炉维修建材石料加工耐火材料破碎、碾磨、拌料、成型、装出窑、干燥、搬运、维修铸造配砂、拌料、造型、开箱、落砂、清砂、维修陶
瓷与搪瓷破碎、碾磨、配拌料、成型、干燥、装出窑、搬运原料:粉碎、碾压、风选、轧弹、混料、筛选石棉制品梳纺:梳条、纺线、合股、捻线、打团编织:制绳、倒线、织布、织带、压型、包装滑石尘石棉制品加工各扬尘工种矿山采矿、破粉碎、搬运、干燥、包装、维修滑石制品使用滑石粉得各工种煤煤矿采煤、爆破、煤矿混合、支柱、搬运送煤粉碎、选、搬运、维修发电、焦化、港口装卸装卸、粉碎水泥尘泥生产熟料各工种、成品包装其她尘略略②毒物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硫化氢石油开采、炼油硫化物制造二硫化碳、硫化钠染料、颜料硫化染料人造纤维喷丝腌鱼、腌菜、池糟、窑井疏浚、清理污水泵站、下水道等氮氧化物化丄硝酸制造及硝化反应冶金、机构酸洗电镀酸洗矿下开采硝酸镀爆破印染重氮化苯得氨基、硝基化合物染化、
制药苯得氨基、硝基化合物生产与使用印染使用苯胺染料鼠化物有机玻璃制造氧化反应化工氢化物制造合成纤维丙烯月青制造金矿选矿、提取电镀含氧电镀热处理淬火汽油石油炼油、油罐、油库胶鞋粘帮、粘底有机磷农药生产有机磷农药生产、加工、包装农药销售运输、贮存、保管植保使用有机磷农药苯、甲苯苯得制造石油、焦化得粗苯及精苯作业,苯得人工合成二甲苯化工、制药、染料、香料、以苯、甲苯、二甲苯为原料得合成工种涂料化工及涂装作业涂料制造及喷油漆皮鞋行业及橡胶制品粘胶制造及
使用二硫化碳二硫化碳生产焙烧、合成人工纤维及玻璃纸制品磺化、喷丝选矿选矿剂使用铅铅冶炼冶炼、熔铅、制铅板、制铅线蓄电池制铅粉、制铅板油漆防锈漆制造、使用、铐铲瓦瓦制造搪铅搪铅制铅粉制黑粉、黄彤洲汞汞矿开采、提炼汞冶炼冶炼采金与镀金汞齐、提炼仪表汞仪表、温度计、血压计、气压计灯管荧光灯管、紫外线灯管化工触媒镒镒矿开采、粉碎、精选镒冶炼冶炼鎰铁合金鎰铁、镭钢电焊条制造锯銘铁矿开采锯冶炼冶炼锯合金銘铁、銘钢电镀镀锯颜料銘酸盐皮革糅皮神碑矿开采、冶炼、焙烧皮毛防腐剂制药及药物使用杀虫剂、杀鼠剂制造及使用镉镉合金冶炼合金电镀镀镉极板線镉电池三硝基甲苯炸药三硝基甲苯生粉碎、过
筛、配料、包装其她毒物略略
③高温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高温冶金烧结、炼铁、炼焦、有色金属冶炼机械铸造、锻造、热处理
炉窑玻璃炉窑、拨板、吹泡、灯工搪瓷搪烧炉砖、瓦
及耐火材料装出窑锅炉司炉纺织烧毛、漂印染、烫整纟巢丝煮?造纸煮浆、烘干橡胶硫化
④ 噪声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噪声机械风铲、钏钉、锻造、空压机、振动机、发动机试验、鼓风机木材电刨、电锯冶金风铲、风镐、锻造、高炉、炼钢炉、空压机、鼓风机风铲、风镐、凿岩机、粉碎机、鼓风机、空压机采矿钏
钉、发动机试验飞机制造织造、针织纺织锅炉排气供热柴油机、轮机舱、钏钉、风铲船舶⑤ 局部振动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局部振动机械风铲、型砂捣固、砂轮、铜管伸拨造船钏钉、砂轮、风铲采矿凿岩工程建筑振捣林业划木⑥ 微波有害因素名称行业工种微波广播电视发射通讯、气象雷达通讯木材加热干燥纸张加热干燥药材加热干燥皮革加热干燥食品加热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