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

合集下载

表内乘法和比表内除法(二)应用题专题训练(试题)数学二年级上册

表内乘法和比表内除法(二)应用题专题训练(试题)数学二年级上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和比表内除法(二)应用题专题训练1.32个小朋友参加义务劳动,平均分成了8组。

每组有几人?2.一本书,一共有36页。

(1)每天看4页,多少天才能把这本书全部看完?(2)小明已经看了9页,还剩多少页没有看?3.9元8元7元(1)买2双手套,需要用多少元钱?(2)小明带了56元钱。

若买布娃娃,可以买多少个?(3)小明带了50元钱,买6个皮球,够吗?4.(1)赵星买7支钢笔,一共要用多少元?(2)李华买6个文具盒,一共用去54元,每个文具盒多少元?(3)张明买4本笔记本,准备30元够不够?够□ 不够□5.有36本练习本,平均分给6位同学,每人几本?如果每人4本,可以分给几人?6.一共有37个柿子,用8个盒子装够吗?先列式计算,再画“√”选择够不够。

够□ 不够□7.摆5个这样的大正方体,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8.果园里有40筐苹果,一辆推车一次可以运7筐,一辆推车5次可以全部运完吗?9.一共有多少只小蜜蜂?10.汽车厂有33个轮胎,每4个装在1辆车上,这些轮胎能安装7辆车吗?通过计算说明。

11.果园里种了6行桃树和3行梨树,桃树每行有9棵,一共种了多少棵桃树?12.(1)李老师买7把量角器需要多少钱?(2)丽丽买一个地球仪,付40元,找回8元,地球仪几元?(3)王老师带了50元,够买8把剪刀吗?13.一共有36本书,平均分给4个小组。

(1)每组分得几本?(2)平均每人分得几本?14.儿童乐园的门票是9元,小明和他的6个好朋友一起去玩,一共要花多少钱?15.(1)一个篮球多少元?(2)买一个足球的价钱正好可以买9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16.同学们要搭9个,需要多少个?17.小亮:我带了两套连环画,一套9本,一套13本。

小林:我带了4套连环画,每套6本。

(1)小亮和小林谁带的书多?(先列式计算。

再在□里画“√”)小亮多□ 小林多□(2)有8个人要借阅小林带的书,平均每人借阅多少本?18.班级元旦联欢会上,同学们准备一些瓶装果汁,一瓶果汁可以倒满8杯。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过关检测卷_冀教版(含答案)

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七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过关检测卷_冀教版(含答案)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卷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少儿生活凑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能少的,是相当幽默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供应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传神,色彩鲜亮,大小适中,引导少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少儿看获取,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少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序次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相同特色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机会,引导少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巨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少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必然说“这是乌云滔滔。

”当少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少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机会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 ?”少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少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少儿观察明亮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色见景生情,少儿不但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少儿联想,让他们与过去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刀― ,大开刀治病。

通想,少儿能生形象地描述察象。

一、填一填。

(每空 1 分,共 26 分)我国古代的人 ,从上学之日起 ,就日不 ,一般在几年内就能几千个字 ,熟几百篇文章 ,写出的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腹的文人。

什么在代化授课的今天 ,我念了十几年的高中生甚至大学生 ,竟提起作文就疼 ,写不出像的文章呢 ?叔湘先生早在 1978 年就尖地提出 :“中小学文授课收效差 ,中学文生文水平低 ,⋯⋯十几年上数是9160,文是 2749,恰好是 30%,十年的 ,二千七百多,用来学本国文 ,倒是大多数不关 ,非咄咄怪事 !” 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铁山港区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3 混合运算 5.3.1 乘除混合运算

铁山港区XX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3 混合运算 5.3.1 乘除混合运算

5.3.1 乘除混合运算1.按顺序算一算,填一填。

2.把这些糖葫芦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个同学可分到几串?3.把这些点心装到6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块?答案提示1.36 6 4×9÷6=6 36 6 42 3×2×7=42 62.4×3÷2=6(串)或3×4÷2=6(串)口答:每个同学可分到6串。

3.3×8÷6=4(块)或8×3÷6=4(块)口答:平均每盒装4块。

第8课时10000以内数的近似数【教学内容】教材第91页例10【教材分析】近似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一内容的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教材没有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为学生提供了情境,通过对比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的准确人数与近似人数,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知道在一般情况下,选择最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来表示近似数更方便,而且学生感受到了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但是让二年级的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变换近似数有些困难。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的情境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含义,体会近似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并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猜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独立猜测、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一定估测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情境导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究。

↓↓探究新知―→掌握近似数与准确数。

↓↓巩固应用―→会区分近似数和准确数,会写近似数。

↓↓课堂小结―→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方法。

K【情境导入】一、复习巩固1.接着数数。

1998、( )、( )、( )9997、( )、( )、 ( )497、( ) ( ) 、( )2.按照要求排列下面各数。

1001 996 1008( ) > ( ) > ( )205 306 402( ) < ( ) < ( )二、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例10情境图。

汉阳区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26~9的乘法口诀求商5.2.2乘法的竖式计

汉阳区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26~9的乘法口诀求商5.2.2乘法的竖式计

5.2.2 乘法的竖式计算1.细心算一算。

9× 63×88×97× 52.计算。

5×9=4×7=3×6=8×7=3.平均每只小兔采了多少个蘑菇?答案提示1.54 24 72 352.45 28 18 563.21÷3=7(个)口答:平均每只小兔采了7个蘑菇。

信息窗2 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练习)教学内容:书101—103页内容教学目标:1、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把数据填写在统计表中。

2、经历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

重点:掌握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收集和整理数据。

难点:理解画“正”字记录、整理数据的优点。

教学过程:自主练习第2题:玩转盘要求一次记录一次转动结果,然后将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第3题:摞方法的游戏活动。

组织学生学具操作,每闪要以一定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将记录的结果整理在表格中。

我学会了吗?第1题:分一分、填一填。

练习时,可以组织学生自主地看图,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人数,并将记录情况整理在统计表中。

第2题:竞选读书小明星的情况统计。

练习时,根据题目中画“正”字的数据填一下统计表,然后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完成第二小题的涂一涂。

作业:完成课外实践。

2. 2~6的乘法口诀第1课时5的乘法口诀▶教学内容教科书P52例1,完成教科书P52“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中第1~6题。

▶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5的乘法口诀,能运用口诀正确地进行乘法计算。

2.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一些简单规律,增强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3.通过5的乘法口诀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经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尝试探究并得出5的乘法口诀。

大同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2.2 2~5的乘法口诀 2.2.4 练习四一课

大同县四小二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表内乘法和除法一2.2 2~5的乘法口诀 2.2.4 练习四一课

2.2.4练习四1.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2.比一比,算一算。

5+6= 6×5=9+5= 9×5=5+4= 5×4=8+5= 8×5=3.把1、2、3、4……9分别与5相乘的积圈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4.1块巧克力2元,1盒果汁5元。

(1)买8盒果汁需要多少元? (2)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解答出来。

答案提示1.4×5=20(个)或 5×4=20(个)2.11 30 14 45 9 20 13 403.提示:圈5、10、15、20、25、30、35、40、45。

4.(1)8×5=40(元)或 5×8=40(元)(2)答案不唯一,如:买4块巧克力需要多少元?4×2=8(元)或 2×4=8(元)第7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87~89页练习十七。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理解,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重点难点】读写万以内数(末尾、中间有0)。

【复习导入】师:今天我们来复习一下万以内数的组成、读写。

【新课讲授】1.数的组成。

完成第87页练习十七的第3题。

(1)先说出算盘上表示的数4632 2508 9999(2)组成4632由4个千6个百3个十2个1组成2508由2个千5个百和8个1组成9999由9个千9个百和9个十9个1组成(3)略2.读数完成第88页第5题。

1533读作1300读作2155读作2016读作1492读作3.写数完成第88页第9题。

一百九十一写作六百八十六写作二千二百五十三写作五千九百一十九写作【课堂作业】完成教材练习十七的第6、10、11、13、15题。

呼和浩特市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2.22~5的乘法口诀2.2.94的乘法口诀

呼和浩特市第一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一2.22~5的乘法口诀2.2.94的乘法口诀

2.2.9 4的乘法口诀1.1辆汽车有4个轮子,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

车子辆数 1 23 4 5 6 7 8 9轮子个数 42.计算并写出口诀。

3×4=( ) 9×4=( ) 4×6=( ) 口诀: 口诀: 口诀:3. 一共有多少盆花?答案提示1.8 12 16 20 24 28 32 362.12 三四十二36 四九三十六24 四六二十四3.1×4=4(盆)或4×1=4(盆)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科书P26“整理和复习”,完成教科书P27“练习六”第4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加深学生对平均分和除法含义的认识,巩固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和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引导学生经历整理和复习的过程。

进一步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感悟除法的本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整理和复习的能力,掌握对所学知识进行有序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除法算式的含义,体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对本单元的内容进行有序整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笔记一、巩固旧知识,引导复习师: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学情预设】平均分、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对以上几个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请紧跟老师的思维。

(板书课题:整理和复习)二、知识梳理,构建知识体系课件出示教科书P26“整理和复习”第1题。

1.整理平均分和除法的含义。

师:我们先来看看平均分,平均分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一种分东西的方法。

我们分东西时,有时候分得不一样多,有时候又分得很公平。

只有每份分得同样多才能叫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请同学利用教具摆一摆什么叫平均分。

出示12个小圆片。

边摆边说。

教师注意板书。

【学情预设】预设1: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3个。

12个小圆片,每份3个,平均分成了4份。

预设2:12个小圆片,平均分成3份,每份4个。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易错卷--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 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 易错卷--二年级上册数学 (苏教版)(答案解析)

第六单元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二)高频易错卷答案解析一、填空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1.(2分)每筒有6个羽毛球,4筒共有()个羽毛球;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羽毛球,这些羽毛球能分给()个小朋友。

【分析】每筒有6个羽毛球,求4筒共有几个羽毛球,就是求4个6的和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计算;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羽毛球,求这些羽毛球能分给几个小朋友,就是求这些羽毛球的数量里面有几个3,用除法列式即可。

【解答】4×6=24(个)24÷3=8(个)每筒有6个羽毛球,4筒共有24个羽毛球;如果每个小朋友分3个羽毛球,这些羽毛球能分给8个小朋友。

2.(2分)照图这样摆,长方形内一共可以摆()个,还有()个没有摆。

【分析】图中每行可以摆7个,可以摆3行。

一共可以摆的数量=每行摆的数量×行数;已经摆了9个,用一共可以摆的数量-已经摆的数量=没有摆的数量。

【解答】7×3=21(个);21-9=12(个)长方形内一共可以摆21个,还有12个没有摆。

3.(2分)一袋饼干6元,一袋薯片8元,丽丽带的钱能买5袋饼干,如果买薯片,只能买()袋。

【分析】先用乘法求出5袋饼干多少钱,也就是求出丽丽带去了多少钱。

再用8的乘法口诀求出买几袋薯片的钱,然后找出几袋薯片的总钱数不大于丽丽带去的钱,那么这几袋薯片就是只能买的数量。

据此解决。

【解答】6×5=30(元)3×8=24(元)4×8=32(元)24<30<32故,一袋饼干6元,一袋薯片8元,丽丽带的钱能买5袋饼千,如果买薯片,只能买3袋。

4.(2分)4杯水可以装满1壶,2壶水可以装满1桶,3桶水可以装满1缸,()杯水可以装满1缸。

【分析】4杯水可以装满1壶,先用乘法求出装满2壶水需要几杯水,也就是装满1桶水需要几杯水;再用装满1桶水需要几杯水的数量乘3,求出积,就是装满3桶水需要几杯水,也就是装满1缸水需要几杯水。

【解答】4×2=8(杯)8×3=24(杯)故,24杯水可以装满1缸。

藁城市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26~9的乘法口诀求商5.2.1用6_9的

藁城市中心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5.26~9的乘法口诀求商5.2.1用6_9的

5.2.1 用6-9的乘法口诀求商1.小马过河。

2.布置教室。

(1)如果每人搬4盆,一次搬完需要几人?(2)现在有6名同学,平均每人搬几盆?3.每人每次乘坐“飞船”环绕游乐场上空一圈要5分钟,每人9元。

4.装完这些柿子,需要几个盒子?5.(1)用54元可以买几辆玩具汽车?(2)你还能提出其他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解答出来。

答案提示1.9 2 6 9 9 9 8 9 9 9 5 3 5 7 2 12.(1)36÷4=9(人) (2)36÷6=6(盆)3.5×9=45(元)或 9×5=45(元)40÷5=8(圈)4.54÷6=9(个)5.(1)54÷9=6(辆)(2)答案不唯一,如:用35元可以买几个羽毛球?35÷5=7(个)认识米和用米量趣生疑。

一下。

(2)食指宽大约1厘米。

(3)下图中的蜡笔长(4)厘米。

2.填一填。

(1)从尺子的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2)从尺子的刻度2到刻度5是3厘米。

(3)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用字母m表示。

3.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6米=(600)厘米500厘米=(5)米4米=(400)厘米300厘米=(3)米二、自主探究,理解释疑。

1.动手测量,释疑。

(1)用课前准备的长约12cm的三角尺测量黑板的长,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

2.导入单位“米”。

量比较长的物体,像黑板的长,通常用比“厘米”高级一些的单位——“米”作单位。

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1.(1)小组代表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汇报。

(2)交流测量过程,质疑:生1:这把尺子太短,量黑板太麻烦。

生2: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吗?我想用尺子量。

(老师纠正:应该是高级一些的单位)2.明确单位“米”及用字母“m”表示。

三、实物体验,感受新知。

1.认识米,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出示米尺,引导学生对比观察学生尺和米尺,看看米尺有什么特点。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39的乘法口诀课时练冀教版5

河南省商丘市第二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七表内乘法和除法二7.39的乘法口诀课时练冀教版5

7.3 9的乘法口诀一、把口诀补充完整。

四九()五()四十五()九六十三九()八十一()九七十二三九()()九十八六()五十四()九得九二、根据口诀写出两个乘法算式。

六九五十四四九三十六八九七十二五九四十五三、把下面的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

9×9-9 9×7+9 9×8-9 9×4+9四、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7= 3×9= 5×9= 6×9= 7×8= 6×8= 9×9= 7×6= 9×8= 9×4= 8×4= 9×2= 7×5= 9×1= 9×5= 4×9=答案一、三十六九七九八二十七二九一二、 6×9=54 9×6=54 4×9=36 9×4=368×9=72 9×8=72 5×9=45 9×5=45三、 8×9 8×9 7×9 5×9四、 63 27 45 54 56 48 81 42 72 36 32 1835 9 45 36第3课时混合运算(3)【教学内容】教材第49页例3【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通过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情分析】帮助学生深刻领会混合运算的规律和要求,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乐于探索数学奥秘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继续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理解括号的作用,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够使用括号将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表内乘法和除法》练
习题
小学数学的学习至关重要,同学们要多做二年级数学练习题,接下来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二年级数学表内乘法和除法练习题,希望大家多多练习!
一、填空
1.36÷4=9,这个算式读作( ),其中除数是( ),被除数是( ),商是( )。

考查目的:除法算式的读法及各部分的名称。

答案:36除以4等于9,4,36,9。

解析:除法算式的读法要注意“除以”和“除”的区别;要灵活理解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切不可机械记忆,将除数和被除数弄混淆。

2.42减7,连续减()次,差是0;63连续减()个9,差是0。

考查目的:除法意义的理解。

答案:6,7。

解析:42连续减多少个7,差是0,其实就是求42里面有多少个7,用除法计算;后一题解法与前一个题相同。

3.计算54÷9=( )时,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

考查目的:表内乘法口诀。

答案:6,六九五十四。

解析:做除法想乘法口诀,想( )九五十四,所以商为6。

4.将下列算式填在合适的( )里。

35÷7 42÷6 7×7 72÷8 36÷6
考查目的:根据口诀计算。

答案:7×7>72÷8>42÷6>36÷6>35÷7。

解析:先让学生根据口诀计算,将结果写在算式下面,再根据结果排列大小。

5.两个因数都是8,积是( );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是( )。

考查目的:先根据语言描述列算式再计算。

答案:64,1。

解析:已知两个因数都是8,列出的算式是8×8=64;被除数和除数同样多,商就是1。

6.35天有( )个星期。

算式:。

考查目的:除法的意义,一周的天数。

答案:5,35÷7=5。

解析:求35里面有几个7,用除法计算,这里隐含的条件是一周有7天。

二、选择
1.与计算7×8用同一句口诀的除法算式是( )。

A.8×7
B.56÷7
C.65÷8
2.12÷4=3,读作( )。

A.12除4等于3
B.4除以12等于3
C.12除以4等于3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
巧,“死记”之后会“活用”。

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

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

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