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外科常见疾病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理改变
巨视:典型改变: ①狭窄段 细小、表面结构无差异 ②过渡区或移行区 漏斗形 ③扩张段 肠管异常扩大,肠壁肥厚,质地
坚韧,肠管表面略呈苍白。结肠带变宽,肌纹呈纵 形条带状被分裂。结肠袋消失,肠蠕动极少。肠 壁环形肌和纵形肌失去正常比例(2.2:1)。
新生儿病例二部分口径悬殊不若儿童显著
分型:
定义
肠套叠( Intussusception ):
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系膜套入邻近的肠腔内引起的急性肠梗 阻的症状,是婴儿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有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婴幼儿,继发性肠套叠则多见于 成人。绝大数肠套叠是近端肠管向远端肠管内套入,逆性套叠 较罕见,不及总例数的10%。
诊断
2.辅助检查:
钡灌肠:可见到钡剂充盈套入部的远端,钡柱的远端呈杯形或新月形充盈缺
损,在钡柱的压力下,套入部向回盲部退缩。 复位的标准为:钡剂充盈盲肠及末端小肠一定高度,并可见钡剂和气体混和 价值:由于钡灌肠对小肠型套叠、复杂型套叠诊断率低,复位率不如空气灌肠, 而且有穿孔的危险,目前已少用,价值不大
①口服润滑剂或缓泻剂 ②塞肛 开塞露、甘油栓 ③灌肠(最有效) 温生理盐水回流式 结肠造瘘术
2、手术治疗
经典的术式: 1.Swenon手术 2.Duhamel手术 3.Rehbein手术 4.Soave手术
5. 经肛门脱出式巨结肠根治
包茎、包皮过长
概述
包茎:指由于先天性或后天性因素,包皮口狭小,
临床表现:
症状:1.不排胎便或胎便排出延迟 2.腹胀 3.肠梗阻 4.一般情况
体征:腹部膨大,腹壁变薄,可见静脉曲张。可出现肠型 及肠蠕动波。左下腹可触及粪块。肠鸣音亢进。肛门指诊 可见内括约肌紧缩,壶腹部空虚,手指拔出时,常有气体 及稀便排出。
并发症:小肠结肠炎
治疗
1.保守疗法 适用于幼小患儿、诊断未完全明确 或全身情况较差、或家属不愿手术者,待小儿体 重达8~10Kg或6m~1岁左右再作根治术。
临床表现
儿童肠套叠
临床表现
阵发性哭闹 呕吐
腹部肿块
婴儿肠套叠
(多为原发性)
果浆样血便 肛门指检 全身状况
儿童 肠套叠
与前上相比症状不典型,多表现为不全肠梗阻, 起病缓慢。
诊断(Diagnosis)
1. 根据肠套叠四大主要症状:
阵发性腹痛(哭闹)、呕吐、便血 、 腊肠样肿块。
一个或两个症状均要考虑该病,三个可确诊。
病理(Pathology)
肠套叠的方向: 一般肠套叠是顺行的与肠蠕动方 向一致,近端套入远端内,极少数可逆行。
小肠型
常见病理型
回盲型
回结型
多见占70%—80%
分型
结肠型
复杂性或复套型
常见为回回结型 占10%—15%
多发型
在肠管不同区域内,存在分开的 2、3个或更多肠套叠
临床表现
婴儿肠套叠 (2岁以内)
手术方式:传统疝囊高扎术(小切口)、腹腔镜 疝囊高位结扎术(微创)。
手术年龄:6个月以上即可—生后发现。 但对于疝反复嵌顿,严重影响生长,女孩的斜疝
则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问题:疝气带(袋)能不能治愈疝气?
手术方式的选择
传统手术:不需要进入腹腔,费用较低,我的手术切口一般1.5厘米,但 是术后一部分患儿局部水肿血肿较重,不能探测对侧是否有斜疝。
诊断
2.辅助检查:
B超:在其横断面上呈大环套小环的特征,即“同心圆征”。表现为:外圆为均
匀的低回声环带(系鞘部的肠壁回声),外圆内又有一个小低回声环带,形成内
圆。内外圆之间为高回声环。
而在纵断面上侧呈“假肾征”。
:
钡餐造影:在小儿的肠套叠中的应用是无价值的,而且是禁忌作此检查。
原因:小儿肠套叠是小儿的急腹症,钡剂下行缓慢,不易到达回盲部,而且在回 盲部显示不清,诊断率低。
鞘膜积液透光试验
胚胎学与病因
胚胎早期,腹膜在腹股沟内环处向外有一袋形突出, 即腹膜鞘状突。它沿睾丸引带下降,鞘状突须有睾 丸紧随其后下降,于胎儿8个月时,睾丸到达阴囊, 鞘突盲袋就将睾丸的大部分包裹。在出生前,鞘状 突从内环开始逐渐向外向下闭合,萎缩成纤维索, 遗留睾丸部分形成睾丸固有鞘膜腔,与腹膜不再相 通。
2、密切观察患儿腹痛、呕吐及腹部包块情况。 成功复位后患儿可表现为安静入睡、呕吐消失、不再哭闹,如患儿再 次出现烦躁、哭闹等症状,及时通知医生,防止复套。
3、饮食指导:复位成功10小时候可实验性给水,患儿无呕吐可进少量流 食,而后进低纤维易消化饮食,如进食后再发生呕吐,立即暂停饮食、 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再行决定何时给予患儿饮食。
或包皮与阴茎头粘连,使包皮不能向上翻转露 出全部阴茎头。 包皮过长:包皮能向上翻转露出阴茎头。
可分为先天性(生理性)和后天性(病理性)
先天性(生理性)包茎
可见于正常新生儿和婴幼儿。 胎儿阴茎发育完成时,包皮完全覆盖阴茎头包皮
内板与阴茎头之间有粘连,因而新生儿几乎都存 在生理性包茎。
病 因(Etiology)
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饮食改变(出生后4—10个月,正是添加辅食及增加乳
量时期,也是肠套叠发病的高峰期。)
回盲部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回盲瓣过度
肥厚,小肠系膜相对较长。)
病毒感染(与肠道内腺病毒与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肠痉挛及自主神经失调 遗传因素
脂肪环绕的靶样分层肿块。 随套入肠段的延伸从肠壁的增厚,出现特征性的层状结构:外筒在 cT影像上表现为较簿的膜状结构:,中筒为较厚的软组织密度层,越 靠近套叠颈部越厚,这 一 现象是由于肠壁翻转引起的血液循环障 碍和套入部肠管的轴向蠕动加压所致;内筒多较中筒薄。
非手术治疗
我科目前采用空气 灌肠复位法,成功 率达95%以上。
诊断治疗
手术治疗 1、手法复位 2、肠切除肠吻合 术
1
腹部超声:可见同 心圆或靶环征,呈 “套筒”征。
诊断治疗
2
X线
护理措施
1、生命体征观察:肠套叠复位后,患儿大便次数常会照平常增加,并伴 存血便,出现这种症状与肠套叠后肠管水肿,肠粘膜出血,梗阻解除, 肠内容物排除有关,应告知家长不必惊慌,一般术后数日可缓解,但 应注意大便次数。如次数增多,可引起脱水,及酸中毒,应及时报告 医生,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对症治疗。
空气灌肠:指由肛门注入气体,在X线透视下观察,如有肠套叠可见到杯口
阴影,并能清楚看到套叠头,同时可进行复位治疗。 价值:空气灌肠既可作诊断也可治疗用,准确率达95%--98%,复位率达90%以 上,操作设备比较简单,技术也容易掌握,价值好大。
诊断
2.辅助检查:
CT表现:肠套叠的初期,因套叠部较浅,而表现现为—肠系膜
内容概要:
小儿腹股沟斜疝、鞘膜积液、隐睾 急性肠套叠 先天性巨结肠 包茎、包皮过长、隐匿阴茎 急腹症 手术图片
腹股沟斜疝(疝气、小肠气、气蛋)
指疝囊经过腹壁下动脉外侧的腹股沟管内环突出,向内、 向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外环(皮 下环),并可进入阴囊,称腹股沟斜疝。
微创腹腔镜手术:与传统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保证了腹股沟管生理完 整性,避免对其的解剖,也就避免了在术中精索、输精管以及膀胱的损 伤和阴囊血肿,同时腔镜手术于腹腔内清楚暴露腹股沟管,可以达到真 正下意义上的疝囊高位结扎,切口小(小于0.5厘米)、手术时间短、术 后恢复快(以年长儿更为明显)、可同时发现并处理对侧隐性疝。尤其 对于传统手术术后复发病例,腹腔镜手术优势更为明显。两种手术后的 复发率无明显差异。
腹内压增高——疝的诱发因素
如:小儿剧烈哭闹
长期阵咳
便秘
排尿困难等。
进入疝囊的腹腔脏器:
男孩,较多见的是小肠,盲肠和阑尾有时也可能 进入疝囊。
女孩,则较多的是子宫及附件,而且,发生嵌顿 的几率较高。
在小儿,滑动疝很少见。
斜疝的治疗
手术治疗是唯一的选择,疝发生后几乎没有自愈 的可能。
wk.baidu.com
鞘膜积液与腹股沟斜疝手术方式相同
斜疝术前及术后需注意的问题:
术前:合理的安排小儿的生活起居,避免便秘, 及哭闹等,观察腹股沟肿块情况,选择合适的时 间进行手术治疗。
术后: 做好创口局部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避免小便
浸湿,创口的愈合需7天左右。 尽量避免使腹内压增高的因素,以防复发。
隐睾
睾丸未能按正常发育过程自腰部腹膜后下降至阴囊,称为隐睾,包括睾 丸缺如、睾丸异位及睾丸下降不全。
左侧隐睾图片
隐睾诊断及手术
诊断:1.体格检查(注意健侧睾丸代偿性增大情况) 2.B超 检查
手术时间:隐睾一旦确诊,患儿6个月后即可手术,最晚不 能超过2岁。
手术方法: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我院优势) 腹腔镜手术优点:1.可以在确诊的同时进行手术治疗;2.可
小儿鞘膜积液(水蛋)
在妊娠期,小儿的睾丸从腹膜后下降时,带有两层腹膜进入 阴囊,这两层腹膜就叫鞘膜。在正常情况下,这两层膜之间 有少量液体,可以起到减少睾丸在阴囊里移动时的磨擦作用。 在腹股沟内环以下、睾丸之上部分称为腹膜鞘状突,于出生 前逐渐闭合形成一纤维索。假如腹膜鞘状突在出生以后未闭 或睾丸部鞘膜囊内液体超过正常量,即可形成各种类型的鞘 膜积液。
病因 2
鞘状突的闭塞发生停顿,迟缓或不完全,则就有 发生疝的可能。
小儿腹股疝几乎都是先天性的,它的疝囊后壁与 精索紧贴。据报道,1岁以内约57%的婴儿存在鞘 状突未闭。而成人的斜疝常在鞘状突闭塞之后, 因腹股沟区解剖结构薄弱,腹膜受腹内压力而外 突形成疝囊。
诱因
并不是所有的鞘状突未闭的小儿都发生疝,只 有在诱因存在的情况下才可能发生.
分类
慢性肠套叠:
一般多发于年长儿及成人,且慢性肠套叠多为肠道存在器 质性病变而引起的继发性套叠,因为发生率占小儿肠套叠的 0.8%。
急性肠套叠:
急性肠套叠是婴儿期的一种特有疾病,一岁以内多见,占 60%—65%,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 率逐年减少,5岁罕见。男婴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为2-3:1。 且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较高,可能与 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病毒感染有关,夏冬次之,秋季较少见。
以更高位的松解精索血管及输精管,最大可能地将睾丸无张 力下降到阴囊内最低位置;3.手术操作精细,分离范围小, 最大限度减少精索血管神经的损伤,保护睾丸血供;4.切口 小,术后恢复快。
隐睾属于我院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在治疗技术及治疗 费用上,我院外一科均有优势。
术后:术后需1个月复查,此后每3个月复查1次,直至术后 2年。
后天性(病理性)包茎
多继发于阴茎头包皮炎及包皮和阴茎头损伤。 包皮口有瘢痕挛缩,无弹性和扩张能力,包皮不
能向上退缩,并常伴有尿道口狭窄。
包皮过长
临床表现
包皮囊内常有大量的包皮垢(皮脂腺分泌物及上 皮脱屑)堆积于冠状沟,隔着包皮看见呈白色的 小肿块,似“肿瘤”。
包皮垢可秀发阴茎包皮炎。急性炎症示阴茎及包 皮粘膜潮湿红肿,可产生脓性分泌物,小儿疼痛 不安、包皮水肿。
认识小儿外科常见疾病
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市儿童医院) 小儿外科
前言
小儿外科是临床医学中一个较新的学科,小儿外科从 成人外科分出来,现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它 的工作范畴:从出生到14周岁的小儿所有的外科问题。
因小儿与成人一样,各个系统,各个器官均可能患疾 病,而且还有各种先天性畸形。因此,小儿外科应包 括:小儿普通外科、小儿微创外科、胎儿新生儿外科、 小儿泌尿外科、小儿脑外、小儿心胸外科、小儿骨科 等。
1.超短段型 仅直肠末端之3~4cm
2.短段型 限于直肠远端(8%)
3.常见型 自肛门始,向上可延至乙状结 肠远 端(75%)
4.长段型 包括降结肠、脾曲(10%),甚至大部 分横结肠(4%)
5.全结肠型 全部结肠及回肠,距回盲瓣30cm以 内(5%)
6.全肠型 全部结肠及回肠30cm以上,甚至累及 十二指肠
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
是一种较多见的胃肠道发育畸形,由于直肠及乙 状结肠远端的肌层和粘膜下层神经从缺乏神经节 细胞,使该肠段平滑肌持续收缩,呈痉挛状态, 导致粪便通过障碍,而近端正常的肠管内,因粪 便滞积而出现剧烈的蠕动,欲将粪便推入痉挛部 肠管,久而久之,形成代偿性扩张、肥厚,形成 巨大扩张的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