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其所面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世界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给我国制造 业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跨国公司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项目 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出口产品多、投资领 域宽和投资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具有全方位 提升中国制造业增长质量之功效。目前中国 工业长期赖以进行生产规模扩张的国内市场 环境已不复存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进一步完善,在竞争中实现产业升级和 结构调整已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取向。世界 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是国内结构调整和产 业升级的重大机遇,积极地有选择地承接发 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壮大制造业的规模,有 利于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水平,扩大制造业出 口的份额与价值,把我国的比较优势转化为 竞争优势,从而加速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新世纪以来,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到2006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 重分别为5.5%和94.5%(机电占56.7%),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中比重超过90%,而且 高新技术产品的比重已占出口总额的29%。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能源、窗体顶端窗体底 端化工、建材、纺织、家电、电子等十几 个行业百余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通 过20多年的努力,中国逐步告别资源密集 型分工地位,在国际分工中地位有了提高。

华尔街的金融风暴,能源和原材 料价格的上涨,人民币升值,银 根紧缩,企业融资困难,出口退 税和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已使中 国制造业“内外交困”,中国劳 动密集型产业,如玩具、服装、 鞋帽等等外贸企业相继出现破产 和倒闭现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的数据,2008年 上半年全国有约6.7万家中小企业 倒闭,其中多为出口导向型制造 企业,企业倒闭潮正在从珠三角 向长三角、环渤海地区蔓延。随 着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的蔓延, 曾经充当“世界工厂”的中国制 造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
二. 金融风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

2007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接着 今年又爆发了金融危机,该危机不仅 重创美国经济,还波及到世界上许多 国家。这次危机致使美国消费力下降, 欧洲市场上也出现了消费衰退,这对 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地的中国制 造企业来说,受到的打击首当其冲。 尤其是今年,受欧美金融危机的影响, 客商对价格更加苛刻,而国内产品的 原材料成本又大幅度上涨,外销市场 已越来越难做。

2.按照比较优势原则调整原材料工业结构, 实现产业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冶金、石化、建材等原材料行业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还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 高污染、低产出的发展格局。资源产出效率 大大低于国际水平,而综合能耗均高于国际 先进水平。这些行业也是造成环境污染、生 态破坏的主要来源。我国是一个矿产资源并 不丰富的国家,大多数矿产储量不高,贫矿 和难选冶资源比较多,人均资源占有量更是 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资源可持续发展和安 全问题已非常突出。
四、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工业结构 调整 (二)发挥产业聚集效应,形成若干 各具特色的制造业集中地 (三)加强技术创新,实现技术跨越, 促进产业升级 (四)通过市场竞争培育中国品牌
(一)以科学的发展观搞好工业结 构调整

1.把振兴装备制造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促 进工业结构由重化工向高加工度化的演变和升级 现在发展和振兴装备工业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我 国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2002年进口总额中机电产品 占了81%;我国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门类齐全、总量世界 第五的规模和基础;我国装备制造业大而不强,迫切需要 产业升级;世界产业结构调整、重组为我国装备产业升级 创造了良好的机遇。根据国务院领导指示,国家发展改革 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着手起草《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 的若干意见》,明确发展重点和相关政策措施,作为指导 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重点抓好对国民经济有 重要影响的重大技术装备。通过科技攻关和消化吸收国外 先进技术,实现成套装备国产化,力争促进我国装备制造 业的跨越式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其所面 临的国内外新形势新挑战
主讲人 滚明桐
主要内容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二. 金融风暴对中国制造业的影 响 三. 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机遇 和挑战 四、发展重点及对策措施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

(一)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在世界贸 易总额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对外贸易额逐年上升,从外贸总额来 看,已由1992年的1655.3亿美元增长到 2007年底的1.8万亿美元。1983年中国的出 口仅占世界总出口1.3%,居全球第15位; 2007年中国从全球贸易第三位上升到第二 位,超过德国。而2010年中国的贸易规模 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贸的发展从一 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三. 新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 机遇和挑战
(一)机遇


(二)挑战
(一)机遇

1.加快发展制造业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 必然选择 一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从现在 起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持续不断地推进工 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这个进程中,可能 农业的比重逐年下降,相应地服务业的比重 会提高,但制造业将始终占据相当稳定的份 额和重要地位。二是我们不仅要为近13亿人 口提供衣食住行等基本的生活资料,为国民 经济的发展提供各类装备和原料等生产资料, 还要求为巨大的劳动大军提供就业岗位,包 括国企下岗职工、新增劳动力和农村转出的 剩余劳动力。三是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虽然 已占世界第四位,但仅相当于美国的1/5, 日本的1/4强,制造业的人均劳动生产率仅 为美国的1/25,日本的1/26,德国的1/20。 这表明无论从规模还是从效率的角度看,我 国的制造业的发展都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

3.机制不活、管理能力较弱,劳动 生产率不高 在东北和西北等地区,国有经济 的比重还比较高,体制和机制不活, 企业改组改制任务仍很艰巨,一些企 业改制有名无实。企业缺乏全球营销 技巧,价格战成为主要的竞争手段。 我国制造企业大多未建立现代科学管 理体系,忽视技术、人与组织之间的 综合集成。

(二)挑战

1.总体技术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 不强 我国制造业原创性技术创新成果 少,缺乏二次开发能力。关键技术受 制于人,难以掌握国际竞争中的主动 权。由此造成中国制造业低附加值产 品生产能力过剩,382种主要工业品 中87%供过于求,而市场急需的高技 术含量产品还不能满足需求。装备类 产品进出口长期为巨额逆差并呈上升 趋势(2002年为250亿美元,2003年 为392亿美元),成为影响国民经济 各行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 业化道路的技术装备瓶颈。

2.产业集中度低,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 集团和知名品牌 在发达国家,集中比率平均在40%。随 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企业规模过小、 布局过度分散的局面有所改变。但相当多的 行业产业集中度还很低。去年以来部分行业 过度扩张,使钢铁和铝工业排名前10位企业 的产业集中度比2002年分别下降了5.1和4.2 个百分点;尽管我国聚酯产能已占世界的27 %,排名前10位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已达40%, 但我国聚酯单厂平均规模只有7.3万吨,是 台湾的1/5、韩国的1/4。全国规模以上水泥 企业有4800多家,排名前10位企业的产量 只占10.7%。相当一部分中国企业仅仅是国 际知名品牌的加工厂,缺乏自有品牌,世界 知名品牌屈指可数。

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正在加快推 进工业化,矿产资源的消费增长 很快,全球矿产资源短缺或供给 不足的压力是长期的。因此,要 做好矿产资源规划,按比较优势 原则,扬长避短,重点发展对国 民经济全局有重大影响的资源加 工行业,对于没有资源优势、环 境污染严重和市场需求量不大的 行业,要控制生产能力。

4.资源短缺、生态环境严峻、就业压力大 一是我国要实现工业化,今后十几年对 矿产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长,而我国矿产 资源的保障程度很低,资源储量不高,贫矿 和难选资源较多,人均资源占有远远低于世 界平均水平,水资源匮乏和能源紧缺。二是 绿色制造将成为21世纪制造业的重要特征, 目前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原材料行业存在 着能力增长过快,布局混乱,资源消耗高, 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三是随着我国工业化 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有大批的农村人口 转向城市,就业压力也将增大。
2.

第二,我国是最具承接世界制造业转移的吸 纳力和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一是随着我国城 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能力 的持续提高,形成了巨大的潜在需求,为制 造业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二是有制造业 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条件。三是有丰富的、 素质较高、廉价的人力资源。四是有良好的、 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五是能源、通讯、 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六是优惠的 政策环境使外商在华利益能得到充分保证。 第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及其与制造业的融合,为我国在一个较高的 起点上发展制造业,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甚至在某些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成为制造业基地的条件和比较优势已经显现 首先,我国已经奠定了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基 础。我国制造业的规模已居世界第四位,一批产品在国际 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已经初步形成门类齐全的产业体 系,具有较强的技术支撑和工业配套能力;船舶工业、纺 织工业和家电工业等产业已经或正在成为世界强势产业; 服装、化纤、钢铁、电解铝、水泥、电视机等产品产量居 世界第一,其中电解铝、钢、水泥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 的20%、23%和40%;以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 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制造业集中地初具雏形;一大批具 有较强技术实力、制造能力和竞争能力的大型企业正在茁 壮成长,这为建成制造业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源自文库

(三)制造业利用外资长足发展,投资结 构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 产业转变。同时,外商投资的产业链延伸 和配套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 研发机构逐步增多。

(四)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部分行业 已开始与国际接轨,采用国际标准或引进外国技 术、资金进行生产、加工和销售,竞争能力提高。 虽然我国制造业已经取得不小的进步和发展,其 中也不乏产量居世界前列的产品,但是我们也应 该看到,我国制造业依然是大而不强,劳动生产 率及工业增加值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高水 平生产能力不足,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产品 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低,同时,我国制造业的 结构不尽合理,装备制造业薄弱,制造企业的规 模普遍偏小,不能形成规模效应,产品缺乏国际 竞争力。

(二) 工业制成品在出口商品总额中的比重不断 提高,中国正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发展为制成品大 国:通过国际贸易,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国际分工 体系之中,成为其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在这 一过程当中,中国制造业的地位不断上升。80年 代中后期至90年代,我国完成了出口商品结构的 第一个转变,即由改革开放初以初级产品为主向 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1978年初级产品出口占 我国出口的54.8%,工业制成品占45.2%;到 1990年,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变为 25.6%和74.4%(机电占17.9%),工业制成品成 为我国出口贸易的主力军。

5.先进制造业国家在科技领先的同时仍高 度重视制造业的发展 日本起草了《振兴制造业基础技术基本 法》,认为未来的制造业依然是基础产业, 必须继续加强。日本首相的咨询机构“制造 技术恳谈会”曾向政府提交报告,强调制造 业是日本的生命线,没有制造业就没有信息 产业和软件产品。美国国防部等部门资助了 麻省理工学院“下一代制造”项目,研究开 发了一个力求被广泛接受的制造企业模型, 提出了使美国制造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保持 领先地位的对策。先进国家制造业的不断发 展对我国制造业是严峻的挑战。
3.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全面提高轻纺 工业国际竞争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 生活消费需要 轻纺工业是我国具有一定优势的产业, 也是与农业关联度最高、吸纳劳动力最多的 产业。搞好轻纺工业结构调整,要做好以下 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 场,不断提高竞争能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纺织品、服装、家电等行业的优势地位;二 是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延长产业链, 重点抓好林浆纸一体化、农产品深加工,促 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实现 工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调整 轻纺工业原料来源结构,减少对不可再生资 源的消费,提高对可再生资源的转化和利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