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有机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 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都属于β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一、α裂解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R 2C YR +H 2CCH2+ II 不饱和杂原子R RCY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H 3CCH 2OH 3H 2COH +(2)H 3CH 2C H 2CCH 3H 2COH 2CCH 3+CH 3(3)CH 3OO+H 2C CH 3(4)H NOCH 3O αH NO+OCH 3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 、O 、π、烷基>Cl 、Br>H ,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质谱仪裂解方式
质谱仪裂解方式
质谱仪裂解方式是质谱仪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技术标准,主要针对分
子化合物进行分析。
其分析方式基于激光照射样品分子,使分子碎裂,生成的碎片离子通过电场加速到探测器中,采用质谱谱图进行检测分析。
质谱仪裂解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1. 电子轰击(EI)裂解法:电子轰击是质谱仪常见的裂解方式之一,
针对易挥发性有机化合物,该方式要求样品要能够承受高能电子轰击,然后将其离子化。
电子轰击方式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对于小
分子杂质具有较高的识别能力。
2. 化学电离(CI)裂解法:化学电离是一种标准的质谱仪裂解方式,
适用于气态或液态中分子的化学反应。
样品被注入到质谱仪中,与反
应气体碰撞并电离,产生离子质谱谱图,可以用于大分子和极性化合
物的鉴定。
3. 电喷雾(ESI)裂解法:电喷雾是质谱仪常见的裂解方式之一,适合
处理高分子量和极性化合物,通过喷雾将样品离子化,进行荧光检测
分析。
该方式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较快的扫描速率,并且能够
检测到比较大的化合物。
4. 坍缩区域电离(CID)裂解法:坍缩区域电离是通过使用二级质谱仪
对分子离子进行分析,它可以分离出复杂的分子结构,提高它们在质
谱谱图中的可读性和可识别性,它具有灵敏度和分离力高的优点,适
用于小分子和大分子杂质的检测。
质谱仪裂解方式是质谱研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促进了化学
分析领域的进步,为大多数领域的化学家提供了重要的测量手段。
随
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质谱仪裂解方式的研究必将不断提高,为我们
展示更加精准的化学分析结果,为化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2.硫醚
1)硫醚的分子离子峰较相应的硫醇强。
2) α 断裂、碳-硫 σ 键裂解生成 CnH2n+1S+ 系列含硫的 碎片离子。
8 胺类化合物
8.1 脂肪胺 1)分子离子峰很弱;往往不出现。
2)主要裂解方式为 α 断裂和经过四元环过渡态的氢重排。
3)出现 30、44、58、72…系列 30+14 n 的含氮特征碎片离子峰。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m/z
10.3 羧酸类
脂肪酸:1)分子离子峰很弱。 2) α 裂解
出现 (M-17) (OH),(M-45) (COOH),
m/z 45 的峰及烃类系列碎片峰。 3) γ-氢重排 羧酸特征离子峰 m/z 60 (60+14 n ) 4)含氧的碎片峰 (45、59、73…)
芳酸:1)分子离子峰较强。 2)邻位取代羧酸会有 M-18(-H2O)峰。
10.4 酯类化合物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在CnH 2n+1的系列峰中,一般m/z 43、57峰的相 对强度较大。分子离子峰的强度则随其相对分子 质量的增加而下降,但仍清晰可见。
43 57 29 15 71 85
99
113
142 m/z
正癸烷
100 % O F BASE PEAK 90 80
m/z=43 C3 C4 m/z=57
10. 2 酮
1)酮类化合物分子离子峰较强。
2)α 裂解(优先失去大基团)
烷系列:29+14 n
3) γ-氢重排 酮的特征峰 m/z 58 或 58+14 n
85
H3C H2 C H 2C
有机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 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都属于β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一、α裂解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R 2C YR +H 2CCH2+ II 不饱和杂原子R RCY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H 3CCH 2OH 3H 2COH +(2)H 3CH 2C H 2CCH 3H 2COH 2CCH 3+CH 3(3)CH 3OO+H 2C CH 3(4)H NOCH 3O αH NO+OCH 3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 、O 、π、烷基>Cl 、Br>H ,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三 裂解机理2018(1)
C
C2H5 (2)
.OH +
m/z 相对丰度
(1) C4H9 C C2H5 115 15% +OH
(2) C4H9 C CH3 101 + OH
35%
(3) H3C C C2H5 73 + OH
100%
4-辛酮
43 29
57 71
58
85
86 100
128(M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m/z
m/z
CH2 +
OH
+
3.1%
31
.CH2
NH2
.+
CH2 CH2 OH NH2
.CH2
+ OH
CH2
NH
+
57% 30
但是如果取代烷基增多可增强正电荷的稳定性,会有改变,如:
CH3
.+
H3C C
CH2
OH NH2
.CH2
+
CH3 C CH3
CH2 NH
+
NH2 + OH
m/z
59
30
强
弱
(ⅱ) 含不饱和杂原子(Y)化合物的-断裂反应
+
腈
H2C C NH 41
硝基化合 物
+O
.
H2C N
61
OH
②含杂原子化合物的氢重排
含卤素、氧、硫的化合物失去HX、H2O及乙烯,通过 四、五、六元环过渡态来实现氢重排。
卤代物
H3C CH CH2
H B+r.
C2H5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α
α
CH2 = O
R2 + R1
醇:
+ OH
+ + OH
α
胺:
R1 H N + R2
R1
H N = CH2 + R2 +
α
H CH2 = N +
R2 + R1
② 异裂—正电荷引发裂解—i 裂解
正电荷引发的i断裂反应:是由正电荷引发的碎裂过程,它涉及两个 电子的转移,动力来自于电荷的诱导。
R1
酮:
R2
C
O
+
i
R1
+
+ R2
C
O
氯代物:
+ Cl
i
+ (CH3)2CH + CH2 = C l
酯:
+ O O i + +
O C O
i断裂与α 断裂小结
1、杂原子为单键时,i断裂和α 断裂所引起的断键位置是不同的。杂 原子为重键时,i断裂并不导致重建的断裂。 2、产物的电荷稳定通常比游离基稳定更重要,因此不同的物质断键
R
C O
a
R
C
a
R'
R . + 'R C
O+
2.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 CH2 > H2C CH + + + + + CH2 > CR3 >CHR2>CH2R >CH3
m/z = 91, tropylium
H2C CH
+ CH2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4. 羰基化合物的裂解
自由基引发的均裂及正电荷诱导的异裂。 自由基引发的均裂及正电荷诱导的异裂。
5. 逆 Diels-Alder 反应( retro- Diels-Alder ) 反应(
6. 氢的重排反应
1) Mclafferty 重排 )
2)自由基引发或正电荷诱导,经过四、五、六元环过渡氢的重排 )自由基引发或正电荷诱导,经过四、
正癸烷
100 % O F BASE PEAK 90 80
m/z=43 C3 C4 m/z=57
n-Hexadecane
70 60 50 40 m/z=29 C2 30 20 10 m/z=85 C6 99 169 183 197 C7 113 127 141 155 C8 C C C1 1 C1 2 C1 3 C1 4 10 9 C5 m/z=71
异裂
半异裂: 半异裂: X
Y
X+ . Y
X+
+
.Y
简单开裂从裂解机制可分为以下主要三种: 简单开裂从裂解机制可分为以下主要三种: (1) α-裂解 ) 裂解 由自由基引发的、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 由自由基引发的、由自由基重新组成新键而在α位导致碎裂的过程称为α 裂解 位导致碎裂的过程称为α-裂解。 碎裂的过程称为 裂解。
各类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1. 烷烃
直链烷烃: )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直链烷烃:1)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单位。 )由一系列峰簇组成,峰簇之间差 个单位 个单位。 (29、43、57、71、85、99…) 、 、 、 、 、 )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 )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 4)比 M+. 峰质量数低的下一个峰簇顶点是 M-29。 ) - 。 而有甲基分枝的烷烃将有 M-15,这是直链烷烃 - ,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与带有甲基分枝的烷烃相区别的重要标志。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 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都属于β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一、α裂解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R 2C YR +H 2CCH2+ II 不饱和杂原子R RCY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H 3CCH 2OH 3H 2COH + (2)H 3CH 2C H 2CCH 3H 2COH 2CCH 3+3(3)CH 3OαO+H 2C CH 3(4)H NOCH 3O αH NO+OCH 3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 、O 、π、烷基>Cl 、Br>H ,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除外):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异裂羰基化合物的裂解:直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直链烷烃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直链烷烃的质谱由一系列峰簇(C n H2n-1, CnH2n, C n H2n+1)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质量单位。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支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
因在分枝处易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强。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的倾向,产生较强的C n H2n离子,有时可强于相应的C n H2n+1离子。
环烷烃的质谱特点: 1.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质谱图中可见m/z为41,55,56,69,70等C n H2n-1和C n H2n的碎片离子峰。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也可能失去C2H5)。
链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双键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离子峰的强度2.仍形成间隔14质量单位的一系列峰簇,但峰簇内最高峰为CnH2n-1 出现m/z 41, 55, 69, 83等离子峰。
3.长碳链烯烃具有γ-H原子的可发生麦氏重排反应,产生28,42,56,70,……CnH2n系列峰环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当符合条件时环状不饱和脂肪烃可发生RDA反应。
2.环状不饱和脂肪烃支链的质谱碎裂反应类似于链烃的断裂方式。
芳烃:1. 分子离子峰较强2. 简单断裂生成苄基离子当苯环连接CH2时,m/z 91 的峰一般都较强。
3. MacLafferty 重排当相对苯环存在 氢时,m/z 92 的峰有相当强度。
4. 苯环碎片离子依次失去C2H2化合物含苯环时,一般可见m/z 39、51、65、77 等峰醇:1.醇类分子离子峰都很弱,有的甚至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2.容易发生α断裂反应,生成较强的CnH2n+1O+特征碎片离子,伯醇R-OH,则生成CH2=O+H,m/z为31的特征峰,仲醇则产生m/z为45的特征峰,叔醇则产生m/z为59的特征峰。
重要有机物的质谱图及裂解规律课件
苯酚
H O┐ rH
┐
O H
H H
┐
的M-1是弱峰。酚的裂H解如下:
m/z 94
m/z 94
m/z 66
H
CHO
┐
或
m/z 65
25
苯甲醇和酚的特征裂解都有经过H转移丢 失CO产生M-28的峰, 还有丢失CHO·基团 的M-29的峰。 苯甲醇有M-(CHO), 即m/z79的峰是基峰。 酚 有M-28(m/z66)和M-29(m/z65)的弱峰。
R H CHR''
R
CH
O H
CHR''
CH2
④碎片离子麦氏重排
R
H
CH CHR'
H
H2 H2 H2
CH3·
H3C C O C C C R'
O
CH2
R
C H2
R
CH2
CHR''
O
CH2
CH2
28
脂醚的α断 裂最多可有 六种,例如: 乙基异丁基
醚
H
H
CH3
α1 CH2 α3 C O
α2 CH3
α1 C
m/z 57
α1 C2H5
CH3(CH2)4C O m/z 99
CH3CH2┒ m/z 29
CH3(CH2)4┒ m/z 71
37
酮羰基只要有Cγ Hγ就会发生麦氏重排, 甲基长链酮的麦氏重排产生m/z58的离子。双长链酮 (R≥C3
可进行两次麦氏重排, 只要Cα上无侧链, 经过两次麦氏重排后也得到m/z58的离子。
H
H2C
O┒
rH
H2C
C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除外):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异裂羰基化合物的裂解:直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直链烷烃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直链烷烃的质谱由一系列峰簇(C n H2n-1, CnH2n, C n H2n+1)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质量单位。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支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
因在分枝处易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强。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的倾向,产生较强的C n H2n离子,有时可强于相应的C n H2n+1离子。
环烷烃的质谱特点: 1.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质谱图中可见m/z为41,55,56,69,70等C n H2n-1和C n H2n的碎片离子峰。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也可能失去C2H5)。
链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双键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离子峰的强度2.仍形成间隔14质量单位的一系列峰簇,但峰簇内最高峰为CnH2n-1 出现m/z 41, 55, 69, 83等离子峰。
3.长碳链烯烃具有γ-H原子的可发生麦氏重排反应,产生28,42,56,70,……CnH2n系列峰环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当符合条件时环状不饱和脂肪烃可发生RDA反应。
2.环状不饱和脂肪烃支链的质谱碎裂反应类似于链烃的断裂方式。
芳烃:1. 分子离子峰较强2. 简单断裂生成苄基离子当苯环连接CH2时,m/z 91 的峰一般都较强。
3. MacLafferty 重排当相对苯环存在 氢时,m/z 92 的峰有相当强度。
4. 苯环碎片离子依次失去C2H2化合物含苯环时,一般可见m/z 39、51、65、77 等峰醇:1.醇类分子离子峰都很弱,有的甚至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2.容易发生α断裂反应,生成较强的CnH2n+1O+特征碎片离子,伯醇R-OH,则生成CH2=O+H,m/z为31的特征峰,仲醇则产生m/z为45的特征峰,叔醇则产生m/z为59的特征峰。
有机质谱中的裂解反应
+ O = CH2
+
R2
α
CH2 = O
R2 + R1
α
+ OH
H
N
R2
+
+
+ OH
α
R1
H N = CH2 + R2 +
H
α
CH2
=
N +
R2 + R1
② 异裂—正电荷引发裂解—i 裂解
正电荷引发的i断裂反应:是由正电荷引发的碎裂过程,它涉及两个 电子的转移,动力来自于电荷的诱导。
R1
酮:
不含氮的化合物, m/z 为偶数的离子是奇电子离子
在质谱图中, 奇电子离子并不多见, 但重要
2.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
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
+ CH2 > H2C CH
+
++
+
+
CH2 > CR3 >CHR2>CH2R >CH3
+ m/z = 91, tropylium H2C CH CH2 m/z = 41
② 四、五、六元环过度氢重排(自由基或正电荷引发的重排反应)
③ 逆Diels-Alder反应 (RDA) (自由基引发的重排反应)
二、有机化合物的一般裂解规律
1. 偶电子规律 OE+ ·→ OE+ ·, OE+ ·→ EE+ EE+ → EE+ , EE+ → OE + ·?
如何识别质谱图中的的OE+· ?
均裂
异裂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质谱裂解是质谱分析中的重要步骤,通过对分析物分子进行裂解可以获得分子内部结构的信息。
在质谱裂解中,存在一些特征的裂解方式,包括质子迁移、α-断裂、β-断裂、γ-断裂、酯的裂解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特征的裂解方式。
质子迁移是一种常见的裂解方式,就是一个质子从一个基团迁移到另一个基团上。
质子迁移主要有质子迁移断裂和质子迁移组装两种形式。
质子迁移断裂通常发生在含氮杂环化合物中,其中一个氮原子(n)上的质子迁移到一个碳原子上,形成一种较稳定的离子。
质子迁移组装则主要发生在含氧化合物中,其中一个氧原子上的质子迁移到一个较稳定的碳原子上,形成一个酮或醛结构。
α-断裂是指分子中一个饱和碳-碳键的断裂,使得碳原子上的所有原子和电子都在一个碳原子上。
α-断裂常见于酮、醛、酸和酯等化合物中,其中一个饱和碳-碳键断裂,两个碳原子上的基团形成两个新的碳原子,形成两个离子。
β-断裂与α-断裂类似,但发生在两个相邻的饱和碳-碳键之间。
这种裂解主要发生在芳香化合物和取代的脂肪酸等中,其中两个相邻碳原子之间的饱和碳-碳键断裂,生成一个离子和一个自由基。
γ-断裂是发生在两个饱和碳-碳键之间,但比β-断裂更远的位置上。
γ-断裂主要发生在芳香化合物中,其中两个非相邻的饱和碳-碳键断裂,形成一个离子和一个自由基。
酯的裂解是指酯类化合物在质谱中发生裂解的过程。
酯类化合物经裂解后,通常会生成一个离子和一个自由基。
酯的裂解可发生在酯的酯链处,也可以发生在羧基与氧原子之间的环内。
特征的裂解方式有一定的规律性,可以通过确定裂解方式来分析化合物的结构。
不同的化合物分子结构和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特定的裂解方式的发生。
因此,对质谱裂解机理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质谱数据,推测化合物的结构和碎片的生成过程。
综上所述,质谱裂解机理中存在一些特征的裂解方式,包括质子迁移、α-断裂、β-断裂、γ-断裂和酯的裂解等。
这些裂解方式在质谱中可以提供有关化合物分子内部结构和碎片生成过程的信息。
重要有机物的质谱图及裂解规律
(2)支链烷烃质谱的特征
① 分子离子峰的强度比直链烷烃的弱,支链越 多分子离子峰(M+. )强度越弱。
② 仍然存在篱笆离子,但强度不是随质荷比的 增加而减弱,其强度与分支的位置有关,峰 顶联不成圆滑的抛物线。
可进行两次麦氏重排,只要Cα上无侧链,经过两次麦氏重排后也得到m/z58的离子。
H
H2C
┒
O
rH
┒
OH
CH2
C CH3 +
H2C
C
H2C
CH2
CH
H
R
m/z 86
m/z 58
芳酮有明显的分子离子峰,比脂肪酮强;芳酮α-断裂丢失中性分子CO形成m/z77的苯基离子。
O
C CH3┒
α CH3
m/z 120
┒ m/z 77
C CH m*33.8
┒ C4H3 m/z 51
α-断裂得到的M-1峰是醛(芳醛和脂醛)的特征峰,有一定的强 度,有时比分子离子峰还强。苯甲醛的M-1离子继续丢失CO后形成 m/z77的苯基离子,再丢失CH≡CH得到m/z51的离子。这些丢失都是 由亚稳离子得到证实。
脂醛的α2-断裂丢失一个R·自由基,形成m/z29的 R+ 离子峰是强
H2 C R'
H2
H2
R C O C R'
RCH2O + CH2R'
② α-断裂
H2
H2
R C O C R'
R
+
HC
O
H2 C R'
H2
H2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 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 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 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 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 a 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 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 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 > a 裂解、i 裂解 > 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 >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 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a 裂解(均裂)、3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 DRA 裂解都属于3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一、a 裂解a 裂解是指凡具有 C-X 单键基团和 C=X 双键基团(其中 X=C 、O S Cl 等)的有机 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 称之为a 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 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 称之为a 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 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 a 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I 饱和中心a+R —CR 2 YR----- R ・ + R 2C =YR + RYCH 2 CH 2a • +———YR + H 2C = CH 2II 不饱和杂原子几类化合物的a 裂解⑴H 3C — CH 2_OH-・CH 3 + H 2C ------------------------- OH⑵H? *+ H ? :工H2H 3C — C O —C CH 3 ~~H 2C = O — C —CH 3 + *CH 30(------ A R ++RC 三丫H 2C —CH 3三、烯丙基裂解烯丙基裂解方式是有机化合物裂解方式中一种重要的裂解方式,烯丙基中n 电子电离能比较低,被电离后形成游离基中心, 诱导B 键断裂,生成偶电子烯丙基离子,烯丙基离子具 有共振稳定性,所以形成的离子比较稳定, 因此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在质谱图中表现出很高 的丰度。
第三节 有机分子裂解类型
第三节 有机分子裂解类型
一、 有机分子的 裂解 二、σ ―断裂 三、α ―断裂 四、重排断裂
一、 有机分子的裂解
当有机化合物蒸气分子进入离子源受到电子轰击时,按 下列方式形成各种类型离子(分子碎片):
ABCD + e - ABCD+ + 2e BCD• + A + CD• + AB +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O H3C H2C C CH2 CH2 CH3
- [CH2 CH2 CH3]
m/z=57(75%)O H3C H2C C
- [H3C H2C]
O C m/z=71(48%) CH2 CH2 CH3
45 73 29 27 59 87 102 (M )
· 含有C=O, C=N,C=S及碳碳双键 · 与双键相连的链上有碳,并在 碳有H原子(氢) · 六圆环过度,H 转移到杂原子上,同时 键发生断裂,
生成一个中性分子和一个自由基阳离子
R4 CH CH H Z C R1 R3 R4 CH CH HC R2
ZH C R1
R3
CH R2
43 57 29 58 71 85 86 100 128(M )
分子离子 B• + A + A•+ B +
碎 片
ABCD+ D• + C + AB • + CD +
离 子
C•+ D
+
二、σ ―断裂 A B A + B 71 29 43 57 正 15 己 H3C CH2 CH2 CH2 CH2 CH3 烷 57 43 71 29 15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
各类有机化合物质谱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规律:烃类化合物的裂解优先失去大的基团生成稳定的正碳离子含杂原子化合物的裂解(羰基化合物除外):正电荷在杂原子上,异裂羰基化合物的裂解:直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直链烷烃显示弱的分子离子峰。
2.直链烷烃的质谱由一系列峰簇(Cn H2n-1, CnH2n, CnH2n+1)组成,峰簇之间差14个质量单位。
3.各峰簇的顶端形成一平滑曲线,最高点在C3或C4支链烷烃的质谱特点: 1.支链烷烃的分子离子峰较直链烷烃降低。
2.各峰簇顶点不再形成一平滑曲线。
因在分枝处易断裂,其离子强度增强。
3.在分枝处的断裂,伴随有失去单个氢的倾向,产生较强的Cn H2n离子,有时可强于相应的CnH2n+1离子。
环烷烃的质谱特点: 1.分子离子峰的强度相对增加。
2.质谱图中可见m/z为41,55,56,69,70等Cn H2n-1和CnH2n的碎片离子峰。
3.环的碎化特征是失去C2H4(也可能失去C2H5)。
链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双键的引入,可增加分子离子峰的强度2.仍形成间隔14质量单位的一系列峰簇,但峰簇内最高峰为CnH2n-1 出现m/z 41, 55, 69, 83等离子峰。
3.长碳链烯烃具有γ-H原子的可发生麦氏重排反应,产生28,42,56,70,…… CnH2n系列峰环状不饱和脂肪烃的质谱特点:1.当符合条件时环状不饱和脂肪烃可发生RDA反应。
2.环状不饱和脂肪烃支链的质谱碎裂反应类似于链烃的断裂方式。
芳烃:1. 分子离子峰较强2. 简单断裂生成苄基离子当苯环连接 CH2时,m/z 91 的峰一般都较强。
3. MacLafferty 重排当相对苯环存在 氢时,m/z 92 的峰有相当强度。
4. 苯环碎片离子依次失去 C2H 2化合物含苯环时,一般可见 m/z 39、51、65、77 等峰醇:1.醇类分子离子峰都很弱,有的甚至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2.容易发生α断裂反应,生成较强的CnH2n+1O+特征碎片离子,伯醇R-OH,则生成CH2=O+H,m/z为31的特征峰 ,仲醇则产生m/z为45的特征峰 ,叔醇则产生m/z为59的特征峰。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裂解都属于β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1、α裂解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单键基团和C=X双键基团(其中X=C、O、S、Cl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I饱和中心II不饱和杂原子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1)(2)(3)(4)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O、π、烷基>Cl、Br>H,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2、苄基裂解通常烷基苯、烷基吲哚、烷基萘、烷基喹啉等化合物具有苄基断裂的特征裂解方式,苄基裂解也属于α裂解。
以丙基苯为例对其裂解机理做以说明在电子的轰击下,苯环上的一对π电子被电离,游离基中心定域到苯环上,诱导α键发生断裂,形成α键的一对电子中的单电子与被电离后的π键的孤电子形成新键,失去烷基自由基,生成偶电子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谱裂解机理中的特征裂解方式有机质谱中的裂解是极其复杂的,但是通过对其质谱裂解方式和机理的探讨研究,我们可以发现有一些特征结构裂解方式在有机质谱的裂解中是普遍存在的,是世界上的大量质谱学家通过对大量的有机质谱裂解方式进行观察、研究后的概括性总结。
所以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应用价值,所以在有机质谱解析过程中,必须予以遵循,如此方能得到合理的质谱裂解方式和解析结果。
通过概括总结我们发现有机质谱中大部分化合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裂解方式:α裂解、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几种特征裂解方式的强弱顺序如下:苄基裂解>α裂解、i 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烯丙基裂解当然这种顺序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化合物的结构发生改变,这些特征裂解方式的顺序有可能会发生改变,有机化合物质谱裂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α裂解(均裂)、β裂解,我们上面所讲的苄基裂解、烯丙基裂解、麦氏重排裂解、DRA 裂解都属于β裂解。
下面我们对几种特征裂解方式做以说明。
1、特征裂解方式一、α裂解α裂解是指凡具有C-X 单键基团和C=X 双键基团(其中X=C 、O 、S 、Cl 等)的有机分子,与该基团原子相连接的单键、称之为α键,在电子轰击条件下,该键很容易断裂因而称之为α断裂。
断键时成键的两个原子各自收回一个电子,这是由游离基中心引发的反应,原动力来自游离基的电子强烈配对倾向,所以α断裂属于均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 I 饱和中心R 2C YR +H 2CCH2+ II 不饱和杂原子R RCY +几类化合物的α裂解 (1)H 3CCH 2OH 3H 2COH + (2)H 3CH 2C OH 2CCH 3H 2COH 2CCH 3+CH 3(3)CH 3OαO+H 2C CH 3(4)H NOCH 3O αH NO+OCH 3引发α断裂的倾向是由游离基中心给电子的能力决定的,一般来讲N>S 、O 、π、烷基>Cl 、Br>H ,同时α断裂遵循最大烷基游离基丢失的原则。
二、苄基裂解通常烷基苯、烷基吲哚、烷基萘、烷基喹啉等化合物具有苄基断裂的特征裂解方式,苄基裂解也属于α裂解。
以丙基苯为例对其裂解机理做以说明H3αCH 2在电子的轰击下,苯环上的一对π电子被电离,游离基中心定域到苯环上,诱导α键发生断裂,形成α键的一对电子中的单电子与被电离后的π键的孤店子形成新键,失去烷基自由基,生成偶电子离子。
几类化合物的苄基裂解(1)CH 3CH αCH3CH 3(2)H NH 3CCH 3αH NH 2CH NH 2C(3)NH 3COCH 3NH 3C αNH 3C三、烯丙基裂解烯丙基裂解方式是有机化合物裂解方式中一种重要的裂解方式,烯丙基中π电子电离能比较低,被电离后形成游离基中心,诱导β键断裂,生成偶电子烯丙基离子,烯丙基离子具有共振稳定性,所以形成的离子比较稳定,因此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在质谱图中表现出很高的丰度。
其裂解方式如下:R CH 2HC CH 2eC CH C H CH 2H 2Cβ几类化合物的烯丙基裂解(1)H 3CCH 3CH 2CH 2H 3CCH 3CH 2+H 2CCH 2CH 2(2)CH 2H 2C HOOCH 2eHOOCH 2(3)H 3CN HCH 2eH 2C CH 2H 3CN HCH 2β四、麦氏重排裂解麦氏重排,是Mclatterty 对质谱分析中离子的重排反应提出的经验规则,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Y 基团(Y 可以是O 、N 、S 、C)时,并且相对于此基团的γ-碳上有氢(γ-H)的情况下,则具有形成六元过渡态的结构特征。
这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可发生 γ-氢重排到Y 原子上,并伴随发生β-键的断裂 ,而诱发β键断裂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游离基中心诱导下的α断裂,另一种是在电荷中心诱导下的ι断裂,其裂解机理如下:CH YRHe CH CHRCHY R+R+YH C CH 3H 2C YH CCH 3H 2C αιH几类化合物的麦氏重排裂解(1)HH 3CeH 3H H 3(2)N H 3CH N CH 3CH 3eH3N CH 3CH 3H 2CN N CH 3CH 3H 3H(3)OCH 3O HH 3CeOCH3H 32C OCH 3OHH 3含有不饱和官能团的化合物,如醛、酮、酸、酯、烯、炔、酰胺、碳酸酯、磷酸酯、亚硫酸酯、亚胺、腙、烷基苯等均可发生麦氏重排裂解。
五、DRA 裂解具有环单烯结构的化合物通常会进行环内双键的α裂解造成环的开裂,生成带有烯键结构的奇电子离子,该离子进一步发生一种在游离基中心诱导下的α断裂,另一种在电荷中心诱导下的ι断裂,生成一种二烯一种单烯的特征裂解方式,我们称之为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DRA ),在许多化合物的结构测定中特别重要,以环己烯为例由于环烯上的π电子电离能比σ电子电离能低,首先被电离。
接着发生α断裂造成环的开裂,接着以两种方式α断裂和ι断裂生成1,3-丁二烯和乙烯奇电子离子碎片。
eα几类化合物的DRA 裂解 (1)H 33O3CCH 3CH 3OCH 33CCH 3+RDA(2)OCH 3H 3C3OO CH 3H 3C(3)3CH2CH2 OO+六、i裂解i断裂是由电荷中心诱导断裂所产生的,动力来自电荷的诱导效应,涉及正电荷对一对电子的吸引,i断裂可以分为奇电子离子的i断裂和偶电子离子的i断裂,由于一对电子全部转移,所以i断裂属于异裂。
其裂解的机理及通式如下:I 奇电子离子的i断裂R YR+RY CRYRR+在奇电子离子中,与正电荷中心相连的键的一对电子将会全部被正电荷所吸引,造成单键的断裂和一对电子的转移,同时失去自由基。
(Y为杂原子)II偶电子离子的i断裂YH+YHH+CH2CH2在偶电子离子中,只有正电荷中心,在正电荷中心的吸引下,与正电荷中心相连的一对电子全部转移,同时正电荷中心转移到新的位置,失去中性分子。
几类化合物的i裂解(1)O C4HC4H9(2)C4H9COOC4H9C4H9(3)NNOHOHOOOOOOC4H9C4H9C2H52H5NNOHOHOOOOO4H9C2H5ιOC2H5+C4H9成对电子移向电负性大的元素原子(或含此元素的基团),由结构为RY+‧的离子形成R+的倾向性与Y的吸电子能力有关。
同族元素的吸电子能力相差不多,即诱导断裂的能力相近。
所以,由Y引发异裂的能力遵循以下顺序:卤素 O,S >> N,C在一个离子的生成或者分解的产物过程中,电荷稳定优于自由基稳定,所以表现出的丰度也就具有一定的差异性,相比较游离基中心诱导的α断裂来讲,i断裂涉及到电荷的转移,所以反应是不利的。
2、综合裂解解析I化合物1的质谱裂解途径解析HH3CO OBrBrCH33CCH3OH3COOHHH3H3CO OBrCH3CH3OH3COOH-HBrO OH3C3CCH3OH3COOH-HBrO OH3CH3CCH3OCH2HOH3CO OH3CCH3OH3CCH2化合物1的质谱裂解方式如下,在电子的轰击下,失去一个电子生成分子离子峰,分子离子通过α断裂方式失去甲基自由基生成M/Z=485的偶电子碎片离子,甲基上的氢通过四元环过渡态重排到Br原子上,诱导两个单键的断裂和一个新键的生成,同时失去中性分子溴化氢,生成偶电子碎片离子M/Z=405,另外一种过程为分子离子峰通过i断裂方式失去溴游离基生成M/Z=421的偶电子碎片离子,该碎片离子然后通过四元环氢过渡态重排失去中性分子溴化氢,生成M/Z=341的碎片离子,由于邻位效应的诱导失去乙酸中性分子得到M/Z=267的碎片离子,M/Z=281碎片离子的生成是经过分子离子失去两分子的溴化氢后通过α断裂所生成的。
II化合物2的质谱裂解途径RDA3RDA2化合物2属于一种生物碱,它的质谱裂解过程为化合物被电离失去一个电子生成奇电子离子的分子离子峰,分子离子峰通过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开环,后通过ι断裂失去自由基,得到偶电子离子M/Z=208.另一过程是分子离子峰通过α断裂失去自由基乙基,得到偶电子碎片离子M/Z=249,该碎片离子发生一次逆狄尔斯阿尔德反应开环后经过麦氏重排生成M/Z=206的偶电子碎片离子。
III 化合物3的质谱裂解途径H 2COH O OH OHOH OHOHHOOHOHOHOH OHC OO OOHHO OOHC HOOOHOOHOH O O HO OHOHM/Z=166M/Z=179M/Z=282M/Z=310M/Z=126M/Z=388M/Z=107M/Z=238M/Z=152M/Z=436.*化合物3是黄酮类天然产物,通过结构式我们可以看到化合物高度对称,所以化合物通过α断裂生成M/Z=271的偶电子碎片离子,表现出具有较高的丰度,M/Z=270和M/Z=272的碎片离子,的生成是根据麦氏重排所产生的,根据α断裂和i断裂,生成的一对碎片离子相互补,M/Z=272的碎片离子再次通过α断裂生成M/Z=179的偶电子碎片离子,失去甲基苯酚生成M/Z=166的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通过RDA反应生成M/Z=390的奇电子碎片离子,该碎片离子再次经过RDA反应生成碎片离子M/Z=238,通过邻位效应得到M/Z=152的碎片离子。
分子离子失去 1.3.5-间苯三酚,得到M/Z=416的碎片离子,失去对甲基苯酚生成M/Z=310的碎片离子,还可以通过失去中性分子CO生成M/Z=388的碎片离子,该碎片离子裂解生成M/Z=107的对甲基苯酚偶电子碎片离子,分子离子失去甲基苯酚得到M/Z=436的奇电子离子。
3、总结以上,对质谱裂解过程中的特征裂解方式的过程和机理做以阐释,旨在质谱解析应用过程中,能够准确的对其的裂解过程做出判别,明白其裂解属于哪一类,理解裂解的机理,同时对于一些规则则需要遵循。
质谱裂解过程中还有很多的规律亟待我们去发现、归类、总结,为解决质谱解析中的难题以起到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