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视频传输与控制协议-v2

合集下载

WF102协议(v2

WF102协议(v2

威胜 IEC870-5-102 规约编制:审核:批准:汇签:日期:日期:日期:......................................................................................................................................................................................................2.1 固定帧长帧格式 (1)2.2 可变帧长帧格式 (1)3.1 控制域 (3)3.2 链路地址域 (3)3.3 链路用户数据 (3)3.3.1 类型标识 (3)3.3.2 可变结构限定词 (4)3.3.3 传送原因 (4)3.3.4 数据终端设备地址 (4)3.3.5 记录地址 (4)3.3.6 信息对象 (5)................................................................................................................4.1 初始化连接(身份认证) (6)4.2 抄数流程 (6)..............................................................................................................................5.1 主站与终端校对密码 (7)5.2 主站召唤终端系统时钟 (7)5.3 主站设置终端系统时钟 (8)5.4 主站召唤终端的数据 (9)5.5 主站重复召唤终端的前一帧数据 (10)5.6 主站召唤终端的后续数据(续传) (11)5.7 主站召唤电能表上的数据(终端组织命令) (12)........................................................................................................................................................................................................................................................................................................................................................................................................................................................................................................................................................................................................................................................................................................................................................................................................................................................................................................................................................................................................................................本规约参考国际标准IEC870-5- 102 的1996 版所规定的传输规约,规定了WFET 系列数据采集终端与主站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帧格式及传输规则。

机顶盒与IPTV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V2.2(EPG部分)

机顶盒与IPTV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V2.2(EPG部分)

节目映射表
PSI Program Specific Information 节目专有信息
3
PDF 文件使用 "pdfFactory Pro" 试用版本创建
RPC Remote Procedure Call
远程过程调用
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
网络时间协议
OS
Operation System
操作系统
PAT Program Association Table 节目组合表
PCR Program Clock Reference
节目时钟参考
PES Packet elementary stream
打包的基本码流
PMT Program Map Table
国际标准化组织
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
MPEG2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2 活动图像专家组 2
MPTS Multiple Programs Transport Stream 多节目传输流
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2/A/2008
中国电信集团上海市电信公司 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2
1. 目的 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机顶盒与 IPTV 业务运营
平台接口技术规范 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 IPTV 运 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 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 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itu-t与ieee协议规范

itu-t与ieee协议规范

ITU-T 与 IEEE 协议规范ITU-T 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 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 它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

该机构创建于 1993年,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是法语Comit e 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 el ephonique et T e egraphique 的缩写,英文是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ITU-T 的各种建议的分类由一个首字母来代表,称为系列(见下文),每个系列的建议除了分类字母以外还有一个编号,比如说"V.90" 。

参见 Category:ITU-T 建议 . 重要的ITU-T 的系列和建议有:A - ITU-T 各部分工作的组织协调B - 语法规定 : 定义,符号,分类C - 常规通信统计D - 常规关税原则E - 总体网络操作,电话服务,服务操作和人的要素E.123 国家和国际电话号码规范E.163 国际电话服务号码分配计划E.164 国际公共远程通信号码分配计划补充 2 - 号码可移动性 F - 非电话远程通信服务G - 传输系统和媒体,数字系统和网络G.711 音频压缩(mu-law)G.722 音频压缩(宽带)G.722.1 音频压缩(宽带,低码率)G.722.2 语音压缩 AMR-WB (宽带,低码率)G.723.1 语音压缩 CELPG.726 音频压缩 ADPCM G.728 语音压缩 LD-CELP G.729 语音压缩 ACELPH - 视频音频以及多媒体系统复合方法 H. 223 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 H.225.0 也被称为实时传输协议 H.261 视频压缩标准 , 约 1991 年H.262视频压缩标准 (和MPEG-2第二部分内容相同 ),约1994年H.263 视频压缩标准 , 约 1995 年H.263v2 ( 也就是 H.263+) 视频压缩标准 , 约 1998 年 H.264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4第十部分内容相同),约2003年 H.323 基于包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 附录 D - 基于 H.323 系统的实时传真附录 G - 文本传输和文本集 (Text conversation and Text SET ) 附录 J - H.323 附录 F 的安全性附录K - 基于HTTP 协议服务的H.323传输控制信道附录 M.1 - H.323 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 ) 附录 M.2 - H.323 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 )H.324 低码率下的多媒体通信终端H.332 基于 H.323 拓展的宽松双向视频会议在高清编码 / 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基于通用交换格式 编码的。

VOLTE基础培训V2

VOLTE基础培训V2

Request Name INVITE ACK BYE OPTIONS CANCEL REGISTER PRACK SUBSCRIBE NOTIFY
Description
indicates a client is being invited to participate in a call session Confirms that the client has received a final response to an INVITE request Terminates a call and can be sent by caller or the callee Queries the capabilities of servers Cancel any pending request Registers the address listed in the To header field with SIP Server Provisional acknowledgement Subscribes for an Event of Notification from the Notifier Notify the subscriber of a new Event Modifies the state of a session without changing the state of the dialog Publishes an event to the Server Sends mid-session information that does not modify the session state Asks recipient to issue SIP request(call transfer) Transports instant messages using SIP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传输控制协议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9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_传输控制协议_期刊发文热词逐年推荐_20140819

科研热词 拥塞控制 密钥管理 基于身份 卫星网络 串空间 网络编码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移动自组网 相对传输延迟 无线网络 无线mesh网 数据速率控制 拥塞等级 拟生灭模型 吞吐量 协作路由协议 动态源路由协议 传输控制协议 传输控制 markov链 802.11 dcf
推荐指数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08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科研热词 闭环控制 激光熔覆 流媒体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 实时传输协议 pmac mpeg-4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科研热词 覆盖 网络通信 监控软件 树形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 拓扑控制 媒体接入控制 可信可控 卫星网络 分簇 信任管理 信任流 交流伺服驱动 不可否认 s-mac协议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科研热词 随机几何 认知无线电 物联网 泊松点过程 智能家居 吞吐量 全球移动通讯系统网络 传输控制 zigbee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科研热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数字证书 坡道转弯 传输距离控制 传输半径 交通控制 事件驱动 pki ocsp mac协议 ikev2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EtherCAT与TSN V2

EtherCAT与TSN V2

EtherCAT与TSN的基本信息对比BACLizzy 2017.12.22背景:倍福推出了EK1000耦合器,支持TSN。

但什么是TSN?倍福人最想了解的是TSN和EtherCAT的区别,我百度到网文《传统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区别》,结合自己对EtherCAT的理解,整理出EtherCAT和TSN的对比。

理解粗浅,欢迎批评,随着我自己对这一技术的理解加深,也会继续修正补充。

要更好的理解TSN, 就要了解传统的以太网。

其中以下术语是必备的:1.1982年(Ethernet V2)投入商业市场且很快击败了与其同期的令牌环、FDDI和ARCNET等其他局域网技术被全球普遍采用。

2.1996年开发的RTP(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奠定了音视频在网络中传输的基础,之后的VoIP借用了RTP技术实现了“网络化数字通讯”。

3.QoS(Quality of Service)即服务质量。

大量数据包瞬间抵达端口时,只能对数据中比较重要或是强调实时性的数据包进行优先转发。

这就要依靠QoS来对所有的数据包进行分类和标注,并依据规则来进行较为智能的转发。

4.流量整形:在TSN的功能中流量整形是一个重要概念。

流量整形是TSN交换机完成的。

整形的目的和整形前和整形后的对比,直接摘钞自引文《传统以太网和时间敏感网络TSN的区别》为了避免带宽重叠,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几个不同的音频流进行流量整形(Traffic shaping)。

以达到提高可靠交付的目的。

这里大家要注意,我指的是流量整形而不是流量控制(Traffic Control)。

比如在一个带宽里,有非实时数据和3个实时数据流。

未经整形的带宽,极易产生重叠。

图十而经过流量整形每个流所占的带宽会在同一个时间节点。

所有的非实时流可以见缝插针提高对带宽的占用率。

这就是AVB的基本原理。

图十一AVB不仅可以对发送端比如各种音视频设备的网络端口进行流量整形,还可以对交换机中的每个转发节点进行整形。

itu-t与ieee协议规范.doc

itu-t与ieee协议规范.doc

ITU-T与IEEE协议规范ITU-T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它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

该机构创建于1993年,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是法语Comité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éléphonique et Télégraphique的缩写, 英文是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ITU-T的各种建议的分类由一个首字母来代表,称为系列(见下文),每个系列的建议除了分类字母以外还有一个编号,比如说"V.90"。

参见Category:ITU-T建议.重要的ITU-T的系列和建议有:A - ITU-T 各部分工作的组织协调B - 语法规定 : 定义, 符号, 分类C - 常规通信统计D - 常规关税原则E - 总体网络操作,电话服务,服务操作和人的要素E.123 国家和国际电话号码规范E.163 国际电话服务号码分配计划E.164 国际公共远程通信号码分配计划补充 2 - 号码可移动性F - 非电话远程通信服务G - 传输系统和媒体,数字系统和网络G.711 音频压缩 (mu-law)G.722 音频压缩 (宽带)G.722.1 音频压缩 (宽带, 低码率)G.722.2 语音压缩 AMR-WB (宽带, 低码率)G.723.1 语音压缩 CELPG.726 音频压缩 ADPCMG.728 语音压缩 LD-CELPG.729 语音压缩 ACELPH - 视频音频以及多媒体系统复合方法H.223 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H.225.0 也被称为实时传输协议H.261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1年H.262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2第二部分内容相同), 约1994年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5年H.263v2 (也就是 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8年H.264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4第十部分内容相同), 约2003年H.323 基于包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附录 D - 基于H.323系统的实时传真附录 G - 文本传输和文本集(Text conversation and Text SET)附录 J - H.323 附录 F 的安全性附录 K - 基于HTTP协议服务的H.323传输控制信道附录 M.1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附录 M.2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H.324 低码率下的多媒体通信终端H.332 基于H.323拓展的宽松双向视频会议在高清编码/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基于通用交换格式 (CIF) 进行编码的。

turboringv2协议介绍

turboringv2协议介绍

turboringv2协议介绍Turboringv2协议是一种用于网络通信的协议,它具有高效、稳定和安全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Turboringv2协议的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以及优势。

一、工作原理Turboringv2协议采用了一种基于数据包的传输方式,通过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小的数据包进行传输,从而提高传输效率。

同时,Turboringv2协议还采用了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送端将数据划分为多个小的数据包,并按顺序发送给接收端。

接收端收到数据包后,会进行解压缩和解密操作,并根据数据包的顺序重组原始数据。

这种数据包的传输方式使得Turboringv2协议能够有效地应对网络传输中的丢包和延迟等问题。

二、应用场景Turboringv2协议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网络通信场景,特别是在对传输效率和安全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中表现出色。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场景:1. 文件传输:Turboringv2协议可以快速、可靠地传输大文件,保证文件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视频流传输:Turboringv2协议能够稳定地传输高清视频流,降低视频卡顿和丢帧的问题。

3. 远程桌面:Turboringv2协议可以实现远程桌面的高效传输,保证远程操作的实时性和流畅度。

4. 云游戏:Turboringv2协议可以有效减少云游戏中的延迟和卡顿,提供更好的游戏体验。

三、优势Turboringv2协议相比于其他传输协议,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高效稳定:Turboringv2协议采用数据包传输方式,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带宽,提高传输效率。

同时,通过丢包重传和流量控制等机制,能够有效地应对网络传输中的丢包和延迟问题。

2. 安全可靠:Turboringv2协议使用数据压缩和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协议还具有错误校验和纠错能力,能够自动修复传输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 兼容性强:Turboringv2协议与现有的网络设备和软件兼容性良好,可以无缝集成到各种网络环境中。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_修订版_090622

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_修订版_090622

文件编号:SHDX/ZS/CZ/JG/005/B/2009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2(修订版)1目的本规范是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发布的《IPTV机顶盒技术规范V2.0》的基础上,根据中国电信上海公司IPTV业务发展的需求以及IPTV运营的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修订而成的。

本技术规范的增补、修订和解释权归中国电信上海公司所有。

如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在此之前的文件与本技术规范有矛盾,按此技术规范执行。

本技术规范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适用范围本技术规范规定了IPTV终端的应用功能、操作要求、终端管理和接口要求等方面的内容。

本规范供中国电信上海公司引入机顶盒终端设备时参照执行。

同时,本规范也为终端厂商进行机顶盒终端设备开发制造提供依据。

3引用文件/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本技术要求的引用而构成本技术要求的条文。

在本技术要求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可能推出更新版本,使用本技术要求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13837-2003: 声音和电视广播接收机及有关设备无线电干扰特性限值和测量方法GB8898-2001: 音频、视频及类似电子设备安全要求RFC1889: A Transport Protocol for Real-Time ApplicationsSJ/T10730:电视广播接收机测量方法TR069:CPE WAN Management ProtocolYD/T 965-1998:电信终端设备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YD/T 993-1998: 电信终端设备防雷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4定义/术语DHCP Dynamic Host Configuration Protocol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NS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DRM Digital Rights Management 数字版权管理EPG Electronic Programmer Guide 电子节目单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 超文本标记语言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S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Secure 安全超文本传输协议IGMP Internet Group Management Protocol 互连网组管理协议IP Internet Protocol 网络协议MAC Media Access Control 媒体访问控制层MPEG-4 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移动图像专家组定义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 网络时间协议OSD On-screen Display 屏幕视控系统OSS Operation Support System 运营支撑系统PPPoE PPP over Ethernet 基于以太网点对点协议RTCP Real-time 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RTP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实时传输协议RTSP Real-time Transport Streaming Protocol 实时传输流媒体协议SIP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起始会话协议S/N Signal/Noise 信噪比SOAP imple Object Access Protocol 简单对象访问协议SSL Secure Socket Layer安全套接字层STB Set Top Box 机顶盒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TFTP Trivial File Transfer Protocol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TS Transport Stream 传输流UDP User Datagram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PnP Universal Plug and Play 通用即插即用USB Universal Serial Bu 通用串行总线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可扩展标记语言5机顶盒定义IPTV机顶盒终端是指具备网络接入和页面信息浏览、视音频播放等交互式应用功能,可直接连接电视机音响等播放设备的多媒体终端。

技术交流iWARP、RoCEv2、NVMe-oF是100G数据传输的关键协议

技术交流iWARP、RoCEv2、NVMe-oF是100G数据传输的关键协议

技术交流iWARP、RoCEv2、NVMe-oF是100G数据传输的关键协议随着数据呈现爆发式增长,更快地移动、存储和处理更多数据的需求,对于增长业务和保持竞争⼒⾄关重要。

为了⽀持⽤于⾼性能存储的快速数据传输,LR-LINK联瑞推出100G双光⼝以太⽹⽹络适配器(型号:LRES1014PF-2QSFP28)。

该款⽹卡采⽤intel E810主控⽅案,⽀持三种基于以太⽹的传输协议:基于iWARP RDMA的NVMe,基于RoCE v2 RDMA的NVMe和基于TCP(传输控制协议)的NVME。

此外,可以通过应⽤设备队列(ADQ)技术来加速TCP上的NVMe。

但是,如何确定哪种传输协议更适合您的组织架构呢?⾸先,远程直接内存访问(RDMA)⽀持iWARP和RoCE v2(融合以太⽹上的RDMA)两种协议。

RDMA使同⼀⽹络上的两台计算机可以交换内存⽽⽆需涉及操作系统或处理器,从⽽进⼀步减少延迟。

在这⽅⾯,LR-LINK联瑞推出的PCIe x8 双/四光⼝万兆以太⽹⽹络适配器同样满⾜。

此外,我们发现拥塞管理对于RDMA部署⾄关重要,因为它可以最⼤程度地减少数据包丢失并提⾼⽹络性能和可伸缩性。

因此,LR-LINK联瑞推出的100G双光⼝以太⽹⽹络适配器(型号:LRES1014PF-2QSFP28)⽀持基于拥塞通知(ECN)和往返时间(RTT)的拥塞控制技术。

三种⽹络传输协议⼀、使⽤iWARP的RDMAiWARP位于TCP / IP之上,可通过TCP传输的可靠性来管理流量拥塞。

采⽤iWARP传输协议可能需要考虑iWARP,因为它具有⾼度的可扩展性,并且可以跨标准以太⽹⼯作,⽽没有DCB(数据中⼼桥接)和PFC(优先级流量控制)的复杂性,从⽽使其易于部署和维护。

此外,iWARP仍使⽤旧式基础架构(例如现有的交换机和路由器),同时充分利⽤了RDMA的⾼性能和低CPU使⽤率。

⼆、使⽤RoCE v2的RDMARoCE位于UDP / IPv4或IPv6之上,并在融合以太⽹上运⾏,融合以太⽹使⽤⼀组DCB增强功能来创建⽆损以太⽹,并通过PFC进⾏配置。

09-H.323协议体系介绍(V2.0)

09-H.323协议体系介绍(V2.0)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8
注册GK失败
1.打开GK安装目录下的H323 log日志,如下文件中的
20080912h323_0001.log
2.从日志中可查找失败原因
RRQ recvfrom [(218.5.64.98:18616)] [terminal] [59285094444] [ras(172.16.30.127:1719)] [cs(172.16.30.127:1720)] RRJ sendto [(218.5.64.98:18616)] [59285094444]
GKM
GK
2.ACF× 3
MCU
T1
01001
T2
01002
T3
0100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14
MCU实现会议控制
广播会场T1
RMCC
MCU
T1 T1 T1
T1
T2
T3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实时传输/控制协议,用来传输视、音频码流
召开数据会议 双流 视频编解码协议 音频编解码协议
H.281
远程摄像机控制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Huawei Confidential
Page 6
终端开机后,注册GK
GK
RCF RRJ
RRQ
Terminal
•RRQ: Registration Request •RCF: Registration Confirm •RRJ: Registration Reject

ITU-T与IEEE协议规范

ITU-T与IEEE协议规范

ITU-T与IEEE协议规范ITU-T的中文名称是国际电信联盟远程通信标准化组(ITU-T for ITU Telecommunication Standardization Sector), 它是国际电信联盟管理下的专门制定远程通信相关国际标准的组织。

该机构创建于1993年,前身是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 是法语ComitéConsultatif International Téléphonique et Télégraphique的缩写, 英文是International Telegraph and Telephone Consultative Committee),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ITU-T的各种建议的分类由一个首字母来代表,称为系列(见下文),每个系列的建议除了分类字母以外还有一个编号,比如说"V.90"。

参见Category:ITU-T建议.重要的ITU-T的系列和建议有:A - ITU-T 各部分工作的组织协调B - 语法规定 : 定义, 符号, 分类C - 常规通信统计D - 常规关税原则E - 总体网络操作,电话服务,服务操作和人的要素E.123 国家和国际电话号码规范E.163 国际电话服务号码分配计划E.164 国际公共远程通信号码分配计划补充 2 - 号码可移动性F - 非电话远程通信服务G - 传输系统和媒体,数字系统和网络G.711 音频压缩 (mu-law)G.722 音频压缩 (宽带)G.722.1 音频压缩 (宽带, 低码率)G.722.2 语音压缩 AMR-WB (宽带, 低码率)G.723.1 语音压缩 CELPG.726 音频压缩 ADPCMG.728 语音压缩 LD-CELPG.729 语音压缩 ACELPH - 视频音频以及多媒体系统复合方法H.223 低码率多媒体通信复合协议H.225.0 也被称为实时传输协议H.261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1年H.262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2第二部分内容相同), 约1994年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5年H.263v2 (也就是 H.263+) 视频压缩标准, 约1998年H.264 视频压缩标准(和MPEG-4第十部分内容相同), 约2003年H.323 基于包传输的多媒体通信系统附录 D - 基于H.323系统的实时传真附录 G - 文本传输和文本集(Text conversation and Text SET)附录 J - H.323 附录 F 的安全性附录 K - 基于HTTP协议服务的H.323传输控制信道附录 M.1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附录 M.2 - H.323中的信令协议隧道 (Qsig)H.324 低码率下的多媒体通信终端H.332 基于H.323拓展的宽松双向视频会议在高清编码/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基于通用交换格式 (CIF) 进行编码的。

协议名词解释

协议名词解释

协议名词解释协议名词解释1. 协议(Protocol)协议是指两个或多个相互通信的实体之间所达成的一种约定或规范。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协议指的是为了在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约定的一系列规则和指导原则。

协议的目的是确保通信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互操作性。

2. 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TCP)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传输数据。

TCP通过将数据流分割成多个独立的数据包,确保数据的有效传输和完整性。

它还通过使用序号和确认应答机制,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错误恢复。

3. 网际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网际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它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路由和传输。

网际协议定义了用于发送和接收数据包的标准格式,以及数据包如何在网络中进行传递的规则。

它的主要功能包括寻址、分组、路由和传送。

IP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

4. 用户数据报协议(User Datagram Protocol,UDP)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无连接的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中快速传输数据。

UDP相较于TCP更加轻量级,但不保证可靠的数据传输。

UDP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场景,如流媒体、语音通话等。

它通过数据包的方式进行传输,不需要建立和维护连接。

5. 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是一种应用层协议,用于在互联网上传输超文本数据。

HTTP定义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规则。

这种协议常用于浏览器与网站之间的数据传输,如请求网页、提交表单等。

HTTP使用基于请求-响应模型的方式进行通信,常用的版本有HTTP/1.1和HTTP/2。

6. 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一种协议。

FTP定义了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规则,如上传文件、下载文件、创建目录等操作。

精密网络同步协议(PTP)-v2[1].0协议解析

精密网络同步协议(PTP)-v2[1].0协议解析

IEEE1588精密网络同步协议(PTP)-v2.0协议解析1 引言以太网技术由于其开放性好、价格低廉和使用方便等特点,已经广泛应用于电信级别的网络中,以太网的数据传输速度也从早期的10M提高到100M,GE,10GE。

40GE,100GE正式产品也于2009年推出。

以太网技术是“即插即用”的,也就是将以太网终端接到IP网络上就可以随时使用其提供的业务。

但是,只有“同步的”的IP网络才是一个真正的电信级网络,才能够为IP网络传送各种实时业务与数据业务的多重播放业务提供保障。

目前,电信级网络对时间同步要求十分严格,对于一个全国范围的IP网络来说,骨干网络时延一般要求控制在50ms之内,现行的互联网网络时间协议NTP (Network Time Protocol),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Simple Network Time Protocol)等不能达到所要求的同步精度或收敛速度。

基于以太网的时分复用通道仿真技术(TDM over Ethernet)作为一种过渡技术,具有一定的以太网时钟同步概念,可以部分解决现有终端设备用于以太网的无缝连接问题。

IEEE 1588标准则特别适合于以太网,可以在一个地域分散的IP网络中实现微秒级高精度的时钟同步。

本文重点介绍IEEE 1588技术及其测试实现。

2 IEEE 1588PTP介绍IEEE 1588PTP协议借鉴了NTP技术,具有容易配置、快速收敛以及对网络带宽和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IEEE1588标准的全称是“网络测量和控制系统的精密时钟同步协议标准(IEEE 1588 Precision Clock Synchronization Protocol)”,简称PTP(Precision Timing Protocol),它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一个同步信号周期性的对网络中所有节点的时钟进行校正同步,可以使基于以太网的分布式系统达到精确同步,IEEE 1588PTP时钟同步技术也可以应用于任何组播网络中。

网络接口EthernetV2协议(以太网第二版协议)

网络接口EthernetV2协议(以太网第二版协议)

⽹络接⼝EthernetV2协议(以太⽹第⼆版协议)⼀种总线型局域⽹--以太⽹从采⽤的介质访问控制⽅法⾓度来看,局域⽹可以分为共享介质局域⽹与交换式局域⽹两种。

⽬前被普遍采⽤并形成国际标准的介质访问控制⽅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路访问(CMSA/CD)⽅法、令牌总线(Token Bus)⽅法与令牌环(Token Ring)⽅法。

以太⽹(Ethernet)是由Xerox公司创建并由Xerox、Intel和公司联合开发的基带规范,是当今现有局域⽹采⽤的最通⽤的标准。

它是⼀种总线型局域⽹,使⽤CSMA/CD技术,并以10M/S的速率运⾏在多种类型的电缆上。

局域⽹在结构上分为总线型、环形和星形三种拓扑结构。

上图给出了实际的总线型局域⽹的计算机连接情况和总线型拓扑结构。

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实现容易,易于扩展,可靠性较好。

介质访问控制⽅法采⽤的是“共享介质”⽅式。

总线型局域⽹拓扑结构通常包含以下特点:☆所有结点都通过⽹卡直接连接到⼀条作为公共传输介质的总线上。

☆总线通常采⽤双绞线或同轴电缆作为传输介质。

☆所有结点都可以通过总线发送或接收数据,但⼀段时间内只允许⼀个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

当⼀个结点通过总线传输介质以“⼴播”⽅式发送数据时,其他的结点只能以“收听”⽅式接收数据。

☆总线作为公共传输介质为多个结点共享,可能出现同⼀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结点通过总线发送数据的情况,因此会出现“冲突”导致传输失败。

CSMA/CD协议CSMA/CD是⼀种争⽤型的协议,应⽤在OSI的第⼆层,提供了寻址和媒体存取的控制⽅式,使得不同设备或⽹络上的节点可以在多点的⽹络上通信⽽不相互冲突。

它的⼯作原理是: 发送数据前先侦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即发送数据。

若信道忙碌,则等待⼀段时间⾄信道中的信息传输结束后再发送数据;若在上⼀段信息发送结束后,同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点都提出发送请求,则判定为冲突。

若侦听到冲突,则⽴即停⽌发送数据,等待⼀段随机时间,再重新尝试。

rroce_rdmarocev2标准协议

rroce_rdmarocev2标准协议

rroce_rdmarocev2标准协议一、引言rroce_rdmarocev2标准协议(以下简称“本协议”)是一种先进的网络通信协议,旨在提供高性能、低延迟和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本协议结合了RDMA(远程直接内存访问)和RoCE(RDMA over Converged Ethernet)技术的优势,为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应用场景提供了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

本协议规范了数据通信的格式、流程和参数,确保了不同设备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和稳定性。

二、协议概述1. 协议目标:本协议旨在定义一种高效、灵活且可扩展的通信机制,支持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和分布式数据处理,满足数据中心等场景对于高性能、低延迟和可靠性的需求。

2. 协议范围:本协议适用于使用RDMA和RoCE技术的所有设备和系统,包括但不限于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以及相应的软件和固件。

3. 协议特点:本协议具有高性能、低延迟、高可靠性、可扩展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和数据格式,提供了丰富的管理和控制功能。

三、协议架构本协议采用分层架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

各层之间通过清晰的接口进行通信,实现了协议的模块化和可扩展性。

1. 物理层:负责数据的物理传输,包括信号编码、调制和解调等。

2.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链路级传输,包括帧的封装和解封装、错误检测和纠正等。

3.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包括IP地址解析、路由表维护等。

4. 传输层: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包括连接建立、数据分段和重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5. 应用层:负责提供各种应用服务,包括远程过程调用、文件传输、消息传递等。

四、协议流程本协议定义了详细的通信流程,包括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释放三个阶段。

1. 连接建立:通信双方通过交换连接请求和响应消息建立连接,协商通信参数和配置。

2. 数据传输:在连接建立后,通信双方可以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本协议支持多种传输模式和数据格式,可根据应用需求进行选择。

Cisco Expressway 系列

Cisco Expressway 系列

产品手册Cisco Expressway 系列用于简单安全协作的高级网关产品概述协作本应与电话呼叫一样简单安全,但事实上通常并非如此。

丰富视频和内容共享等交互活动的工具通常限于企业场所,或是位于同一网络或使用同类应用或设备的用户。

员工离开办公室,或是前往并非使用相同系统、网络或设备的供应商、客户或合作伙伴时,协作就会中断。

鉴于这些弊端,人们不得不使用较为低效的协作方式,如电话或邮件。

同时,他们错失了增进关系、提高决策速度的机会,且无法享有最佳协作方式带来的竞争优势。

Cisco® Expressway 系列是一种高级协作网关,可帮助解决这些问题。

与思科统一通信管理器、Cisco Business Edition 和思科托管协作解决方案 (HCS) 结合使用,有助于让协作变得更加普遍。

Cisco Expressway 系列的主要用途包括:●移动和远程访问:Cisco Expressway 通过简化最终用户体验,让企业内部和外部协作同样简单。

CiscoJabber® 移动用户使用基于传输层安全 (TLS) 协议的安全移动访问,可以访问各种协作工作负载(视频、音频、内容、即时消息和在线状态),不需要额外的 VPN 步骤。

Cisco Expressway 还支持 Cisco Jabber 用户的单点登录功能,从而直接与企业身份验证和现有的验证方法相集成。

这两项功能均可帮助通过带有Cisco Jabber 客户端的大量设备从任意位置轻松提供移动体验,并且补充 IT 部门通用的自带设备安全策略。

此外,远程工作人员无需 VPN 便可使用思科终端(Cisco TelePresence EX、MX、SX 和 C 系列,思科DX 系列以及思科 7800 和 8800 系列),让在家协作与办公室协作一样轻松。

●Cisco Jabber Guest 支持:Cisco Expressway 可一体化支持 Cisco Jabber Guest。

02-SIP协议介绍V2.0

02-SIP协议介绍V2.0

9
SIP协议的实体(Entity)
用户助理User Agent
用户助理客户端UAC 用户助理服务器UAS
Transaction
1) request
UAS UAC
2) response
UAS UAC

10
SIP协议的实体(Entity)
代理服务器Proxy Server
SIP协议介绍
ISSUE 2.0
日期:2007-4-23 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使用与传播
引入
互联网中有许多的应用需要建立和管理"会话",我 们可以把"会话"看作是某个集合中的参与者互相之 间交换数据的过程.集合中的参与者都有不同的标准 和使用方法,导致这些应用的实现非常复杂:用户可 能在不同的端点之间移动,他们可能被标注了多个名 称,同时他们可能采用不同的媒体格式进行通讯等 等.
防"拒绝服务",认证(用户-用户和代理-用 户),完整性检测,加密和私密服务等

5
SIP协议的框架
语法和编译层 传输层 事务层
SIP协议的基本组件,除了无状态的Stateless Proxy以外,其他的SIP实体都支持 采用扩展的巴科斯范式(ABNF)语法 (RFC2234) 定义客户端和服务器如何处理requests和 responses
?视频语音即时消息在席服务呼叫控制等wwwh3ccom5sip协议的特点z作为集成通信系统的一个组件和其他的ietf协议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互联网多媒体通信体系z不提供具体的服务service而是提供用来实现服务的模型primitivez不提供会议控制和管理的服务也不提供网络资源预留的能力但是可以和其他的会议控制协议和qos协议一起使用z提供一系列的安全服务?防拒绝服务认证用户用户和代理用户完整性检测加密和私密服务等wwwh3ccom6sip协议的框架z语法和编译层?采用扩展的巴科斯范式abnf语法rfc2234z传输层?定义客户端和服务器如何处理requests和responsesz事务层?sip协议的基本组件除了无状态的statelessproxy以外其他的sip实体都支持z事务用户?除了statelessproxy以外其他的sip实体都是事务用户wwwh3ccom7sip的典型组网核心从服务器ip话机ip话机总部办事处ip话机软电话出差用户移动手机办事处ip话机语音网关模拟电话ip网络核心主服务器位置服务器语音网关软电话二级服务器ip话机模拟电话语音网关ip话机pstn?sip协议简介?sip协议的一些重要的概念定义目录wwwh3ccom9sip协议的基本概念definitionz呼叫callz对话dialogz位置服务locationservicez消息messagez方法methodz请求requestz响应responsez会话sessionz事务transactionwwwh3ccom10sip协议的实体entityz用户助理useragent?用户助理客户端uac?用户助理服务器uasuasuacuasuac1request2responsetransactionwwwh3ccom11sip协议的实体entityz代理服务器proxyserver?有状态代理statefulproxy?无状态代理statelessproxytutu1request4response2request3responseproxyhighlayerstctctctstatefulproxymodelctclienttransactionstservertransactiontutransactionuserwwwh3ccom12sip协议的实体entityz重定向服务器redirectservertuturedirecti

gtpv2协议

gtpv2协议

gtpv2协议GTPv2协议。

GTPv2(GPRS Tunneling Protocol version 2)是一种用于在移动网络中进行数据包传输的协议。

它是GTP协议的第二个版本,被广泛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5G等移动通信技术中。

GTPv2协议在移动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负责处理移动设备和核心网络之间的数据传输,保证用户能够快速、稳定地进行通信和数据传输。

首先,GTPv2协议通过GTP-C(GTP Control Plane)和GTP-U(GTP User Plane)两个子协议来实现数据传输。

GTP-C负责控制消息的传输,包括移动设备的位置更新、会话管理和策略控制等功能;而GTP-U则负责传输用户数据,包括用户的IP数据包和用户面的QoS(Quality of Service)信息等。

通过这两个子协议的配合,GTPv2协议能够实现对移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全面控制和管理。

其次,GTPv2协议在移动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负责移动设备的接入和漫游管理,还能够实现移动设备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传输。

在LTE和5G等移动通信技术中,GTPv2协议更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能够保证移动网络的正常运行,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的通信服务。

另外,GTPv2协议的安全性也备受关注。

在移动网络中,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至关重要,而GTPv2协议能够通过加密和认证等手段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它能够有效地防止数据泄露和网络攻击,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总的来说,GTPv2协议作为移动网络中的重要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GTP-C和GTP-U两个子协议来实现对移动网络中数据传输的全面控制和管理,保证移动网络的正常运行。

同时,它也注重数据传输的安全性,通过加密和认证等手段来保护用户的隐私和数据安全。

可以说,GTPv2协议是移动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用户提供稳定、高效、安全的通信服务。

gtpv2协议

gtpv2协议

GTPv2协议1. 介绍GTPv2(GPRS Tunneling Protocol version 2)是一种在移动网络中用于承载用户数据和控制消息的协议。

它被广泛应用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和4G网络中,用于支持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和控制。

2. 背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速和高质量的移动数据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GTPv2协议应运而生,它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方式来传输移动数据,并支持各种移动网络中的关键功能。

3. GTPv2协议结构GTPv2协议采用了分层的结构,由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组成。

3.1 控制平面控制平面负责传输控制消息,这些消息用于建立、修改和释放移动数据会话。

控制平面包括以下重要的协议实体:•GTP-C:GTP控制平面实体,负责处理控制消息的传输和处理。

•GTP-U:GTP用户平面实体,负责处理用户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3.2 用户平面用户平面负责传输用户数据,包括移动终端产生的数据以及从互联网返回的数据。

用户平面使用GTP-U协议进行数据传输。

4. GTPv2协议的功能GTPv2协议在移动网络中提供了多种功能,包括:4.1 移动性管理GTPv2协议支持移动设备在网络中的移动性管理,包括移动设备的位置更新、会话的切换等。

4.2 会话管理GTPv2协议负责建立、修改和释放移动数据会话。

它确保用户数据能够在不同的网络节点之间正确地传输。

4.3 QoS管理GTPv2协议支持对移动数据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进行管理和控制。

它根据网络的拥塞情况和用户需求,动态地分配网络资源,以提供最佳的用户体验。

4.4 安全性管理GTPv2协议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机制,包括身份验证、加密和数据完整性保护等。

这些机制确保用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5. GTPv2协议的应用GTPv2协议在LTE和4G网络中广泛应用,它为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和控制提供了可靠和高效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眼
实时视频传输和控制协议v2
修改历史
复审人
一、说明
这份协议描述了视频服务器与流媒体分发服务器、视频服务器与企业客户端之间传输实时视频的方法。

文档中没有针对媒体分发服务器与企业客户端(第三方播放器)之间的通信方法,但是媒体分发服务器与企业客户端(第三方播放器)之间的通信方法尊守RTC1889和RPC2326定义的规范。

在这篇文档里我们把象视频服务器这样能够给观看者提供视频数据的设备称为逻辑上的服务端角色(也就是视频源),象企业客户端这样播放视频的终端设备称为逻辑上的客户端角色(也就是接收者或观看者)。

流媒体分发服务器同时具有两种角色。

交互流程中列出了两种模式,我们当前要先实现接模式。

推模式是为了视频服务器在私网环境时也可以通过流媒体发服务器向用户提供视频服务。

推模式暂不实现。

协议中没有提及RTCP协议,但并不影响视频通信质量,而且目前很难实现有效的编解码之间返馈的处理方法,所以现在,以及将来的一段时间都不会考虑RTCP协议,除非出现有效的视频质量控制机制。

本文参考RFC 1889、1890、2326、3550完成,如有不符合标准的、或者不完善的陈述,请提出来,发电子邮件到piaoxichuang@。

如果您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通过邮件进行交流。

二、协议
通信方式使用RTP over TCP方式。

(RTC1889、RFC2326)
1、一个完整的包
网络字节顺序
2、RTP包的封装(RTP over TCP)
网络字节顺序
Channel Identifier:取值0。

因为只有一个流在一个TCP连接中传递,同时不使用RTCP协议。

参见RFC 2326 [10.12]节。

Lenth:取值为RTP包的大小,包括RTP头部,但不包含本身的4个字节,以BYTE为单位。

3、RTP 12字节头部
网络字节顺序
V:版本,取值2。

[可能会使用0值,还没想清楚,可能的使用情况是为了实现防火墙穿透] P:附加数据,取值为0。

X:扩展头,取值为1。

CC:CSRC列表数量,取值为0。

M:记号,取值0或1。

关于M字段的取值:如果扩展头中T字段为1,则当一个包(RTP Packet)是一个帧(Sample)的最后一个包时取值1,否则取值0;扩展头中T字段为1时,由于指令长度较小,一个RTP就可以传输完成,所以取值为1。

除非要使用多个RTP包传输,最后一个RTP包取值为1,前面的包取值为0。

PT:负载类型,动态,取值96。

参见RFC 1890 [7]节。

Sequence Number:RTP包的序号,初始值是随机的,不是0。

Timestamp:以视频编码算法提供者的需要填写或单调增长的时间戳。

[将来可能把这个值也传递给视频解码算法中去。

]
SSRC:随机数,用于在同一个会话中区分不同的流。

建议使用MD32。

UINT Y[4]
If Y = MD5(X) Then
MD32(X) = Y[1] ^ Y[2] ^ Y[3] ^ Y[4]
注:RTP包大小最大值为2048。

(因为DSS支持的最大包为2048Bytes)
4、RTP扩展头
网络字节顺序
T:扩展头标志,取值0或1。

Packet Type:负载类型。

取值见下表:
[5.3.1]节。

1、Playload的格式
扩展头部定义的Playload类型:
T=0,Packet Type=1
XML格式,定义如下
<Message>
<Camera ID=”S” Naming=”S” />
<Ticket>S</Ticket>
</Message>
T=0,Packet Type=2
XML格式,定义如下
<Message>
<Successed>N</Successed>
</Message>
T=0,Packet Type=3
二进制的原始视频头部数据
T=1,Packet Type=1
二进制的原始视频数据
T=1,Packet Type=2
二进制的原始音频数据
T=1,Packet Type=3
二进制的原始视频数据
注:Naming是摄像头的全局唯一标识符,用与平台与联,目前的视频服务器协议可以忽略
这个属性。

三、交互流程
在全球眼系统中,对于实时视频传输控制协议扮演服务器角色的是前端视频服务器,扮演客户端角色的有企业客户端、流分发服务器、显示服务器、WEB客户端。

下面以前端视频服务器与流分发服务器为例说明实时视频传输控制协议的交互流程。

1、拉模式
第一步: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发起到前端视频服务器(服务器角色)的TCP连接请求,前端视频服务器接受这个连接。

完成TCP连接的建立。

(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第二步: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数据报到前端视频服务器。

Type为1)
第三步:前端视频服务器验证请求,如果请求有效,则回应给流分发服务器连请求应答(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为2)数据报;如果请求无效,则回应给流分发服务器一个请求有错的连接请求应答(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为2)数据报,并关闭TCP 连接,前端视频服务器(服务器角色)算法结束。

第四步:流分发服务器如果接收到一个正确的连接请求应答,则进入第五步;否则如果接收到错误的连接请求应答(或者说没有接收到连接请求应答),则关闭TCP连接,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算法结束。

第五步:前端视频服务器向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视频头部(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 为3)数据报。

第六步:前端视频服务器根据编码器产生的实时音视频数据向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视频数据报(扩展头部T字段为1,Packet Type为1,2,3)。

第七步:前端视频服务器重复第六步,直到TCP连接断开,前端视频服务器算法结束。

第八步:流分发服务器持续接收前端视频服务器在第六步、第七步发送的视频数据报。

第九步:流分发服务器不再需要视频流数据时(停止观看),流分发服务器关闭TCP连接,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算法结束。

2、推模式
算法与拉模式相似,只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算法中把服务器角色和客户端角色对换。

算法描述如下:
第一步:前端视频服务器(服务器角色)发起到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的TCP连接请求,流分发服务器接受这个连接。

完成TCP连接的建立。

第二步: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数据报到流分发服务器。

(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为1)
第三步:流分发服务器验证请求,如果请求有效,则回应给前端视频服务器连请求应答(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为2)数据报;如果请求无效,则回应给前端视频服务器一个请求有错的连接请求应答(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为2)数据报,并关闭TCP 连接,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算法结束。

第四步:前端视频服务器如果接收到一个正确的连接请求应答,则进入第五步;否则如果接收到错误的连接请求应答(或者说没有接收到连接请求应答),则关闭TCP连接,前端视频服务器(服务器角色)算法结束。

第五步:前端视频服务器向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视频头部(扩展头部T字段为0,Packet Type 为3)数据报。

第六步:前端视频服务器根据编码器产生的实时音视频数据向流分发服务器发送视频数据报(扩展头部T字段为1,Packet Type为1,2,3)。

第七步:前端视频服务器重复第六步,直到TCP连接断开,前端视频服务器算法结束。

第八步:流分发服务器持续接收前端视频服务器在第六步、第七步发送的视频数据报。

第九步:流分发服务器不再需要视频流数据时(停止观看),流分发服务器关闭TCP连接,流分发服务器(客户端角色)算法结束。

四、兼容性
视频服务器作为服务端角色,应该实现对原来版本实时视频传输协议的兼容机制。

这篇文档中不会规定实现新旧版本的兼容机制或算法。

最终实现者可以考虑基于数据包头部来区分版本。

五、传输控制
1、服务器角色
●服务器角色在发送数据时必须保证视频帧的完整性
●服务器角色必须支持一个时间阀值,以保证由服务器解色在传输上引入的时延小于该阀
值。

●服务器应该统计传输的丢帧率,并在到达一个预定义的阀值时放弃该传输。

2、客户端角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