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抗菌药

合集下载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名词解释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是一类用于预防和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的药物,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抗菌药。

抗菌药物可以杀死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对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皮肤感染等非常有效。

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种类繁多,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

人工合成抗菌药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抗菌活性的物质,包括磺胺类、硝基咪唑类、喹诺酮类等。

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也可用于预防术后切口和手术部位感染。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合理选用,注意药物的选择、剂量和使用时间。

如果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不仅会导致抗药性的产生,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因此,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遵循医生的指导,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喹诺酮—药物史系列15

喹诺酮—药物史系列15

喹诺酮—药物史系列15之前我们介绍了三种著名的抗菌药物—青霉素、磺胺和头孢菌素,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同样十分有名的合成抗菌药—喹诺酮。

喹诺酮(quinolone)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含4-喹诺酮母核的化学合成抗菌药,对细菌DNA螺旋酶具有选择性抑制的抗菌剂。

广谱高效的喹诺酮类抗菌药是当代抗感染化疗中最有希望和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之一。

氟喹诺酮类药物毫无疑问是抗生素家族中的强势者,它们长期以来占据全球抗感染药物市场的前两位,其销量仅次于头孢菌素类。

在我国,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我国临床常用抗菌药使用构成中,喹诺酮类药物占总消耗量的13.05%,位居榜首,其中的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各占8.13%和4.51%。

1 喹诺酮药物的发现与许多著名的药物(青霉素和安定)一样,喹诺酮药物的发现也是源自一次意外。

它的诞生可追朔到合成抗疟药氯喹过程中发现了一个副产物—7-氯-1-乙基1,4-二氢-4-氧代-3-喹啉羧酸。

尽管该化合物在体外仅对若干革兰氏阴性菌具有弱的活性,但是这个发现促进了设计和合成新类似物的研究。

1962年,Lesher报道了8-氮杂喹诺酮环系的衍生物萘啶酸,这是第一个上市的喹诺酮类药物,也是后来形成的喹诺酮家族的祖先。

萘啶酸对某些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具有好的抗菌活性,并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尿路感染。

然而,细菌的耐药性仍是个棘手问题。

同时因为萘啶酸血药水平较低,所以该药对于许多全身性感染无效。

基于此,萘啶酸在临床上使用不久,即仅作为现有化疗方法(如磺胺类药物治疗尿路感染)的一种补充。

尽管萘啶酸的抗菌谱窄,仅对部分革兰阴性菌具有中等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尿道感染,但是由于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并且与其他类抗生素之间没有交叉耐药性等优点,便很快引起了药物化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此后,新喹诺酮类抗菌药的研究与发展缓慢下来。

2 喹诺酮药物的结构演变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药物化学课件)

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磺胺类药物及抗菌增效剂(药物化学课件)
本身具有抗菌活性,与其它抗菌药合用可增强其它抗 菌药的抗菌活性,如甲氧苄胺嘧啶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或抗菌活性很弱,与其它抗菌药 合用可增强其它抗菌药的抗菌活性。
本身不具有抗菌活性,与其它抗菌药合用时通过影响 其代谢可增强其它抗菌药的抗菌活性。
典型药物
甲氧苄啶
CH3O CH3O
CH3O
N
CH2
NH2
N
磺胺类药物
简介
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统称为磺胺类, 磺胺类药物是从发现、应用到作用机制的阐明时 间短、种类多的合成抗菌药,主要用于预防和治 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化学治疗药物。
一、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通式与类型
磺胺类药物的结构通式为:
H N
R1
O
H
SN
O
R2
由于磺胺类药物N1、N4上含有不同的取代基,所以分 类方法可有三种分别是:按N1、N4上的取代基的不同分 类,按作用时间长短分类,按作用部位分类。
NH2
化学名:2,4-二氨基-5-[(3,4,5-三甲氧基苯基) 甲基]嘧啶,又名甲氧苄啶,简称TMP。
磺胺抗菌增效剂作用机制
•可逆性的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阻碍二氢叶 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影响细菌DNA、RNA的 合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二氢喋啶焦磷酸酯+谷氨酸+PABA
二氢叶酸
四氢叶酸
二氢叶酸合成酶 磺胺类药物
碱性。 芳伯氨集。
酸性
易被氧化变色。
课堂互动
配制磺胺类药物钠盐注射液的注射用水能否在 煮沸、放冷数天后,再用来溶解其钠盐原料配制注 射液?
不能。因为磺胺类药物钠盐属于强碱弱酸盐,且磺 胺类药物的弱酸性小于碳酸的酸性,配制磺胺类药物钠 盐注射液的注射用水在煮沸、放冷数天后,会吸收空气 中二氧化碳形成碳酸,溶解磺胺类药物钠盐后会导致析 出磺胺类药物的沉淀。

药物化学18-合成抗菌药

药物化学18-合成抗菌药

二、细胞色素P450脱甲基酶抑制剂
咪唑类:
克霉唑
三氮唑类:
咪康唑(达克宁) 益康唑
酮康唑(采乐洗剂)
特康唑
可以治疗浅表性真菌感染 可口服治疗全身性真菌感染 氟康唑
二、细胞色素P450脱甲基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克霉唑
克霉唑
➢ 口服吸收迅速,仅外用 ➢ 广谱抗真菌,主要治疗皮肤、黏膜、阴道念珠菌所致的疾病
O
H
0.23nm
N
O
H
0.67nm
对氨基苯甲酸
O
H
0.24nm RN- S
N
O
H
0.69nm
磺胺类药物
磺胺药物的代表药物
磺胺甲噁唑
甲氧苄啶
➢ 半衰期为11h,抗菌作用较强。磺胺甲恶唑与甲氧苄啶合 用称复方新诺
➢ 用于泌尿道和呼吸道感染外伤及软组织感染、伤寒、布氏 杆菌病等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药物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 其它抗菌药无交叉耐药性
二、细胞色素P450脱甲基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氟康唑
氟康唑
➢ 结构特点:酸碱两性,7个共轭双键 ➢ 作用机制:与麦角甾醇结合,导致细胞表面形成小孔,增加膜通
透性,细胞内成分外漏而导致真菌死亡 ➢ 治疗作用:治疗全身性、致命危险的真菌感染的首选药
三、角鲨烯环氧化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特比萘芬
特比萘芬
乙胺丁醇
➢ 治疗对异烟肼,链霉素有耐药性的肺结核 ➢ 多与异烟肼,链霉素合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链霉素
➢ 链霉素用于治疗各种结核病,特别是对结核性脑膜炎和 急性润性肺结核有很好的疗效
➢ 易产生耐药性
大环内酰胺类抗生素—利福平
利福平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抗菌药物考试题库(含答案)

第二篇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业知识第一章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体系架构、技术支持体系与策略一、多选题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A、制订和执行适合医院实际情况的管理细则B、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和负责实施C、开展微生物学监测D、制订和建立资料管理制度E、开展科研工作2、按抗菌药物处方过程设计的管理策略有A、教育/指南B、处方集/限制C、处方点评和反馈D、循环用药3、下列哪种抗菌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药物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C、环丙沙星D、红霉素E、阿奇霉素4、短程抗菌治疗主要适用于A、宿主免疫机制健全B单一敏感菌感染C不存在影响抗菌药物作用的局部组织因素D、社区感染和医院感染E、以上都是5、关于抗菌药物转换治疗下列哪项概念是不正确的A、包括“降级”治疗B、包括“降阶梯”治疗C、包括序贯治疗D、特指由静脉给药转为口服给药E、降低用药剂量二、问答题1、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AST)的职责有哪些?2、根据处方过程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主要有哪些?3、你所在医院目前实行的抗菌药物管理策略有哪些?你的看法怎样?4、如何根据抗菌药物的PK/PD理论优化抗菌治疗?5、除了处方集/限制外,减少抗菌药物暴露或用量的措施还有哪些?参考答案一、多选题1、ABCDE2、ABCDE3、ABD4、ABC5、BE第二章抗菌药物应用与医疗质量控制一、单选题1、有关抗菌药物使用权限,正确的是A、临床应用时间长、安全有效、经济且耐药较少的药物属非限制使用B、仅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C、仅对细菌耐药性影响明显的药物不属于限制使用D、临床应用资料少的药物不能限制使用E、医疗机构不能根据本机构具体情况增加特殊使用类别的抗菌药物品种2、医师在临床使用“特殊使用”抗菌药物应按照A、严格掌握适应证B、不经过药师审核C、可未经会诊越级使用D、根据临床需要应用E、以上都不对3、有关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综合评价标准,正确的是A、有明确适应证用药B、抗菌药物选择与更换无依据,无记录C、抗菌药物应用48-72小时后临床无效,无细菌培养结果不能更换抗菌素D、抗菌药物应用48-72小时后临床无效,必须等待药敏结果才能更换抗菌素E、以上都不对4、对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该A、参照药敏结果选择抗菌素B、加强病原检测C、及时给予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D、慎重选择抗菌素E、以上都正确5、有关I类手术切口应用抗菌药物,错误的是A、要严格掌握适应证、药物选择与用药时间B、术前0.5-2小时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C、术前4小时开始首次给药D、预防用药一般不超过24小时E、都不对二、多选题1、临床抗菌药物不合应用主要表现在A、品种选择错误B、剂量选择不当C、给药途径不当D、疗程不合理E、无指征治疗用药2、有关细菌耐药性正确的是A、是抗菌药物、细菌本身及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B、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而随之产生C、耐药菌对某一种抗菌药物抵抗的同时,也可对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产生交叉性耐药D、不同种属的细菌之间可发生耐药基因转移E、同种细菌的细菌之间可发生耐药基因的转移3、抗菌药物滥用可以引起A、造成卫生资源浪费B、引发耐药菌增加C、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D、机体菌群失调,出现继发感染E、对患者安全造成威胁4、关于抗菌药物应用,医疗机构中存在A、药品管理制度不完善B、临床医师不合理用药C、患者认识误区D、药学人员未发挥作用E、一些医疗卫生行业希望药品收入越多越好5、围手术期预防抗菌药物不合理主要表现在A、预防用药范围过广B、预防用药时间过长C、预防用药起点偏高D、外科I类切口必要时应用头孢唑林E、I类切口一般不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6、有关合理应用抗菌药物,不应该忽视的特殊人群是A、小儿B、老年C、肝肾功能不全者D、青年E、壮年7、医疗机构加强抗菌药物质量控制与管理,主要措施包括A、建立健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组织制度B、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与监督反馈C、加强医务人员培训D、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E、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预警机制等8、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的具体职责A、贯彻执行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等B、制定本机构抗菌药物供应目录,推动抗菌药物临床相关性文件的制定与实施C、对本机构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状况进行监测与定期汇总分析,并发布相关信息D、对医务人员进行有关抗菌药物管理法律、法规等的培训E、以上都不对9、对于泛耐药的病原菌感染A、检验科加强监测B、一旦发现,应与临床科室与医院感染管理科联系C、不同隔离D、加强手卫生E、调整抗菌药物10、有关抗菌药物应用管理,药剂科应定期公布A、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与比例B、抗菌药物使用率C、抗菌药物不合理处方D、抗菌药物不良反应信息E、呈报医院药事委员会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委员会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A3、A4、E5、C二、多选题1、ABCDE2、ABCDE3、ABCDE4、ABCDE5、ABC6、ABC7、ABCDE8、ABCD 9、ABCDE 10、ABCDE第三章抗菌药物基本知识一、单选题1、主要通过抑制细胞壁合成起抗菌作用的药物有A、克林霉素B、氯霉素C、红霉素D、万古霉素E、达托霉素2、下列哪类抗菌药物影响细菌细胞的蛋白质的合成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大环内酯类D、糖肽类E、磷霉素3、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抗菌活性的药物A、哌拉西林B、头孢他啶C、美罗培南D、头孢曲松E、环丙沙星4、对MRSA不具抗菌活性的药物为A、达托霉素B、万古霉素C、利奈唑胺D、头孢唑林E、替考拉宁5、治疗脑膜炎需要同时鞘内给药的抗感染药为A、青霉素B、头孢曲松C、两性霉素B D氟康唑E、美罗培南6、对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具抗菌活性的药物为A、替卡西林/克拉维酸B、米诺环素C、左氧氟沙星D、头孢吡肟E、SMZ/TMP7、无论脑膜有无炎症,不能透入脑脊液的抗菌药物为A、氯霉素B、头孢曲松C、米诺环素D、万古霉素E、红霉素8、骨组织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红霉素B、头孢菌素C、克林霉素D、青霉素E、四环素类9、前列腺中浓度高的药物为A、青霉素B、头孢他啶C、氟喹诺酮类D、氨曲南E、头孢拉定10、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关的PK/PD参数主要为A、血药峰浓度/MICB、AUC24/MICCDEC、血药浓度达到或超过MIC的时间(T>MIC)D、以上均是E、以上均否二、多选题1、口服吸收差的抗菌药物为A、阿莫西林B、左氧氟沙星C、两性霉素BD、万古霉素E、氟康唑2、胆汁中浓度高的抗菌药物有A、利福平B头孢哌酮C、氨基糖苷类D、万古霉素E、氟康唑3、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指标包括药物对细菌的A、最低抑菌浓度(MIC)B、最低杀菌浓度(MBC)C、抗生素后效应(PAE)D、生物利用度E、AUC4、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有A、氨基糖苷类B、氟喹诺酮类C、头孢菌素类D、氟胞嘧啶E、利奈唑胺5、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有A、青霉素类B、头孢菌素类C、碳青霉烯类D、两性霉素BE、棘白菌素类6、与浓度依赖性抗菌药物杀菌活力有关的主要PK/PD参数是A、C max/MICB、AUC24/MICC、>MICD、消除半衰期E、生物利用度三、问答题1、简述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2、简述引起细菌耐药性的主要机制3、简述联合用药的适应证4、简述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原则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A2、C3、D4、D5、C6、D7、C8、B9、C 10、B二、多选题1、CD2、AB3、ABC4、ABC5、ABCD6、AB第四章β-内酰胺抗菌药物基本知识一、单选题1、β-内酰胺类药物属于以下哪一类A、快效抑菌剂B、慢效抑菌剂C、静止期杀菌剂D、抑菌剂E、繁殖期杀攻剂2、青霉素G在临床应用中需要每日给药4-6次,这与以下哪项有关A、半衰期长B、浓度依赖性C、防突变浓度D、时间依赖性E、有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3、患者,女性,发热1个月余,血培养两次都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苯唑西林耐药,治疗选药以下正确的是A、青霉素GB、亚胺培南C、头孢唑林D、氯唑西林E、以上都不是4、对于无青霉素过敏史的患者,静脉滴注青霉素G前应该是A、不强行要求皮试B、氨苄西林与青霉素G无交叉过敏,可以不作皮试就用氨苄西林代替C、成人在7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小儿在3日内未用过青霉素者均应进行青霉素皮试D、不需要询问以前其他过敏史E、青霉素G配成液体后放置48小时内可以使用5、下列哪个药物不容易与青霉素发生交叉过敏A、氨苄西林B、阿奇霉素C、头孢噻肟D、阿莫西林E、苯唑西林6、青霉素G 的半衰期为A、60分钟B、120分钟C、30分钟D、180分钟E、240分钟7、葡萄球菌感染经验性选药应该首先避开以下哪种耐药问题A、大多数葡萄球菌产生青霉素酶,不宜用单纯青霉素G治疗B、因为DNA螺旋酶改变,不宜用喹诺酮类C、由于产生NDM-1金属酶,不宜用碳青霉烯类D、因产生钝化酶,不宜用氨基糖苷类E、因细菌外排泵功能增强,不宜选择四环素类8、青霉素类应用前,应该首选进行以下哪项工作A、血药浓度监测B、皮肤过敏试验C、大便菌群比例测定D、鼻腔筛查有无MRSA携带E、大便筛查产ESBL细菌9、预防风湿热可选择以下哪个药物A、苄星青霉素B、阿莫西林/克拉维酸C、头孢唑林D、头孢西丁E、头孢哌酮/舒巴坦10、应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该重点关注哪个问题A、光敏反应B、红人综合征C、肾功能损害D、肝功能损害E、血液系统三系降低11、患者,女性,29岁,患急性肾盂肾炎,尿培养为不产酶的粪肠球菌生长,万古霉素及氨苄西林都敏感,目标治疗应该选择以下哪个抗菌药物A、头孢吡肟B、头孢呋辛C、头孢唑林D、阿米卡星E、氨苄西林12、青霉素过敏性休克的部分抢救原则包括A、分秒必争,就地抢救,立即使患者头低位躺下B、立即在上臂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5-1.0mlC、迅速准备好静脉、输液D、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50-100mgE、以上都是13、以下哪个药物不适于初步判断细菌产生是否产生ESBL SA、头孢噻肟B、头孢曲松C、头孢他啶D、头孢硫脒E、氨曲南14、以下哪些药物可用于判断细菌产AmpCA、头孢噻肟B、头孢西丁C、哌拉西林/他唑巴坦D、头孢哌酮/舒巴坦E、以上都是15、患者,男性,72岁,糖尿病8年,胆管结石2年,出现发热,右上腹痛,轻度黄疸,血压75/55mmHg,以下哪个药物应作为经验治疗首选A、头孢典松B、亚胺培南/西司他丁C、阿米卡星D、哌拉西林E、阿洛西林16、以下哪个药物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A、头孢唑林B、苯唑西林C、头孢曲松D、头孢哌酮E、头孢硫脒17、患者,女性,G1P0孕周,出现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无发热,扁桃体有脓点,可经验性选以下哪种药物治疗A、左氧氟沙星B、多西环素C、SMZ-TMPD、青霉素VE、庆大霉素18、患者,女性,35岁,临床医生,近期因劳累后出现咳嗽咳痰,服用法罗培南4天无缓解,痰培养为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应该选择以下哪个药物治疗A、继续用法罗培南B、厄他培南C、头孢克洛D、阿莫西林/克拉维酸E、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9、以下哪个最常用于外科围手术期切口感染的预防A、左氧氟沙星B、阿米卡星C、头孢唑林D、阿奇霉素E、多西环素20、男性,23岁,因“头痛、呕吐2天,抽搐、昏迷4小时”入院,脑脊液显示化脓性改变,以下哪个药物宜作为经验性治疗选用A、美罗培南B、头孢哌酮/舒巴坦C、亚胺培南/西司他西D、阿米卡星E、头孢唑林21、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青霉素类药物是A、哌拉西林B、替卡西林C、美洛西林D、阿洛西林E、以上都是22、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头孢菌素类药物包括A、头孢他啶B、头孢哌酮C、头孢吡肟D、头孢匹罗E、以上都是23、不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碳青霉烯类药物是A、亚胺培南B、厄他培南C、美罗培南D、比阿培南E、帕尼培南24、对多重耐药不动杆菌具有较好抗菌活性的药物是A、头孢哌酮/舒巴坦B、头孢噻肟C、头孢克肟D、头孢唑肟E、头孢地尼25、头霉素类药物的抗菌谱不包括A、肠球菌属B、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产AmpC酶菌株E、以上都是26、除以下哪个药物,其他药物都无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A、阿莫西林B、氨苄西林C、氨曲南D、苯唑西林E、氯唑西林27、β-内酰胺类联合其他抗菌药物时,以下正确的提法是A、不能放在同一容器中输注B、不可用于原因不明的重症感染C、与氨基糖苷类联合具有拮抗作用D、与氯霉素联合具有协同抗菌作用E、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感染28、以下哪个药物属于仅对革兰阴性菌有效的单环β-内酰胺类A、头孢米诺B、氨曲南C、拉氧头孢D、法罗培南E、头孢呋辛29、在体外对不动杆菌及奈瑟菌属细菌有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A、他唑巴坦B、克拉维酸C、舒巴坦D、西司他丁E、倍他米隆30、迄今以下哪类细菌从来不产β-内酰胺酶,所致感染不需要使用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治疗A、大肠埃希菌B、肺炎克霉伯菌C、流感嗜血杆菌D、肺炎链球菌等链球菌属细菌E、铜绿假单胞菌二、多选题1、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严重感染的治疗,可选用A、头孢唑林B、哌拉西林/他唑巴坦C、美洛培南D、头孢呋辛E、头孢他啶2、以下哪些药物不能用于治疗MRS感染A、苯唑西林B、万古霉素C、帕尼培南D、头孢美唑E、阿奇霉素3、用药后出现肾功能损害,可能与以下哪些药物有关A、阿洛西林B、头孢拉定C、依替米星 D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E、法罗培南4、以下药物属浓度依赖性药物,只需每日1次给药,但不包括A、阿米卡星B、两性霉素BC、氨苄西林D、莫西沙星E、青霉素G5、以下哪些药物长时间使用可以引发抗生素相关性肠炎A、莫西沙星B、头孢曲松C、氨苄西林D、亚胺培南E、万古霉素6、患者,男性,62岁,因重症胰腺炎入住ICU,继发医院肺炎,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生长,可选择以下哪些药物治疗A、氨曲南B、头孢哌酮/舒巴坦C、苯唑西林D、氨苄西林/舒巴坦E、头孢氨苄三、问答题1、请简要叙述青霉素类药物使用中应该密切观察的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如何救治?2、请简要叙述头孢菌素类的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活性 在血清和组织中较低的浓度
和分布 只用于尿路感染和性病及前
列腺疾病的治疗。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2017‐11‐29
Nalidixic acid
吡哌酸 Pipemidic acid
西诺沙星 Cinoxacin
奥索利酸 Oxolinic acid
第一代喹诺酮抗菌药物的药效学特征: 抗革兰氏阴性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几乎无作用; 其活性中等,体内易被代谢,作用时间短; 易产生耐药性。
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地和特定的酶相作用,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 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 成(lethal synthesis),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代谢拮抗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bioisosterism)。 代谢拮抗概念已广泛应用于抗菌、抗疟及抗癌药物等设计中。 这是磺胺类药物在药物化学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要贡献
组成复方新诺明,其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数十倍,广泛用于治疗呼 吸道感染、菌痢及泌尿道感染等。
22
代表药物:甲氧苄啶
嘧啶二胺
三甲氧基苄基
又名甲氧苄胺嘧啶 5- [(3,4,5-三甲氧基苯基)-甲基]-2,4-嘧啶二胺 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广泛的抑制作用,与磺胺类药物合用
可使其抗菌作用增强数倍至数十倍,甚至有杀菌作用。还可增强多种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较强的抗菌活性,广泛的抗菌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 的作用更加显著
很好的药代动力学性质 临床常用的合成抗菌药。
10
1.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发展
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药效学特征
具有更新颖和更复杂结构特征; 明显的增加了抗革兰阳性活性,特别是抗厌氧菌活性; 一些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也有明显的改善。

第三节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三节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三节 化学合成抗菌药
一、磺胺类 二、抗菌增效剂 三、硝基呋喃类 四、喹噁啉类 五、氟喹诺酮类 六、硝基咪唑类
一、磺胺类
抗菌谱
• • • • • • 对G+菌、G-菌、衣原体、放线菌、原虫有效; 对弓形体有效; 对绿脓杆菌有效; 对砂眼衣原体有效; 对伤寒杆菌敏感; 对立克次体、螺旋体、结核杆菌无效。
哌嗪基与细菌DAN螺旋酶 B亚基之间相互作用,增强 N 了该酶的亲和力,活性增强。
OH
B A
HN
N
N
N CH3
使整个分子的碱性和水溶性增加
特 点: 抗菌谱扩大(抗G(-) G(+)菌、绿脓杆菌)。
抗菌活性增加( 对G(-)菌作用更强, 但G(+)菌较弱)。 药代动力学性质也得到改善, 毒副作用小(分子极性增加),耐药性低, 临床上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及耳道感染。
不良反应
急性中毒:静脉注射磺胺类钠盐,速度过快或
剂量过大;
慢性中毒: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
肾毒性;
应用时应充分饮水,促进排出; 宜与碳酸氢钠同服,碱化尿液,促进排出。
耐药性
细菌对磺胺类药物易产生耐药性,可能是
细菌改变了代谢途径
各磺胺药之间可产生程度不同的交叉耐药
性,但与其它抗菌药之间五交叉耐药性
地美硝唑(dimetridazole)
又名二甲硝咪唑; 广谱抗菌和抗原虫作用; 鸡对本品敏感,大剂量可引起平衡失调。
第四节 抗病毒药
作用机制
(1)干扰病毒吸附于细胞,阻止其 进入宿主C;
(2)抑制病毒核酸复制;
(3)抑制病毒蛋白质合成;
(4)诱导宿主C产生抗病毒蛋白。
病毒的复制及抗病毒药的作用部位

化学合成抗菌药

化学合成抗菌药
[机制] 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菌的DNA 回旋酶,而影响细菌DNA 的复制,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 现象 。
【临床应用】广泛
氟喹诺酮类适用于治疗敏感G-菌、G+菌引起的感染。
包括:泌尿道感染、肠道感染、呼吸道感染、骨骼系统 感染(骨髓炎和骨关节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种 感染。
【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5%
1·抗厌氧菌作用 对革兰阳性或革兰 阴性厌氧球菌、杆菌均有杀灭作用, 对脆弱类杆菌作用最强。 2·抗阿米巴原虫 是治疗急、慢性阿米 巴痢疾和阿米巴肝脓肿的首选药,
【作用和用途】
01
.3.抗滴虫 是治疗阴道滴虫病的首选药。对反复发作的病 人应夫妇同时服药,以求根治。
02
4·抗贾第鞭毛虫 是目前治疗贾第鞭毛虫最有效的药物, 治愈率可达90%。
01
第十四章抗微生物 药
02
第五节 化学合成 抗菌药
一、 喹诺酮类
[概述] 是一类含有4-喹酮母核的合成抗菌药,可分为四代。 第一代:萘啶酸,已被淘汰。 第二代:吡哌酸等。吡哌酸对G-菌有效,口服后尿中浓度
高,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已少用。
01
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等。口服易吸收、广谱、抗菌活 性增强,用于尿道或肠道感染。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泌尿道、呼吸道、 胆道、皮肤软组织、耳鼻喉及眼部的感染。
左氧氟沙星
氧氟沙星的左旋体,抗菌活性是氧氟沙星的2倍, 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各种急慢性感染、难治 性感染。不良反应较轻。
二、磺胺药和甲氧苄啶 (一)磺胺药
是1935年合成并用于防治全身感染的抗菌 药,与甲氧苄啶合用后对某些感染性疾病 疗效显著,且性质稳定、使用方便、价格 低廉,故目前在抗感染治疗中仍占有一定 地位。

单元三化学合成抗菌药(1).

单元三化学合成抗菌药(1).


1、碘胺间甲氧嘧啶(SMM) 2、磺胺甲噁唑(SMZ,新诺明) 3、碘胺异噁唑(SIZ,菌得净) 4、磺胺嘧啶(SD) 5、碘胺二甲氧嘧啶(SDM) 6、碘胺对甲氧嘧啶(SMD) 7、磺胺二甲嘧啶(SM2) 8、碘胺脒(SG) 9、磺胺嘧啶银(SD-Ag)
二. 抗菌增效剂
磺胺二甲嘧啶(SM2) 4次/d
中效(10-24 h): 磺胺嘧啶 (SD) 2次/d 长效( t1/2>24 h ):磺胺多辛 (SDM) 1次/3-7d 磺胺甲噁唑 3.外用磺胺: 磺胺米隆(SML) 磺胺嘧啶银(SD-Ag) (SMZ) 2次/d 2.用于肠道感染(难吸收):磺胺脒(SG)、柳氮磺吡啶(SASP) 磺胺醋酰(SA)
二. 抗菌增效剂
(一)甲氧苄啶(TMP)
• 抗菌谱与磺胺类相似,抗菌机制为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单 用易产生耐药,与磺胺类合用使抗菌作用增强而减少或延缓 耐药性的产生; • 还可增强多种抗生素(如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的抗菌作用; • 常以1:5的比例与磺胺类药物联用; • 长期应用可引起叶酸缺乏。
排泄:
内服难吸收的磺胺药主要随粪便排出;肠道易吸收的磺 胺药主要通过肾脏排出。
4、抗菌谱(广谱抑菌)
对G+菌、G-菌、衣原体、放线菌、原虫有效; 对弓形体有效;
对绿脓杆菌有效;
对砂眼衣原体有效; 对伤寒杆菌敏感;
对立克次体、螺旋体、结核杆菌无效。
磺胺类药物抗菌作用强度顺序: SMM>SMZ>SD>SDM>SMD>SM2>SDM>SN
磺胺类药物。 1956年 磺胺甲氧嗪(SMP)半衰期达37h
1959年 磺胺地托辛半衰期达40h,磺胺多辛半衰期达150h。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药物化学-合成抗菌药
3、鉴别: A、本品含有芳香第一胺,可发生重氮化-偶合反应。 B、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草绿色沉淀;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白
色银盐沉淀。
储存及临床用途:
本品的芳香第一胺易被空气氧化,在日光及重 金属催化下,氧化反应加速。本品应遮光、密 封保存。
本品抗菌作用和疗效均好,优点为血中有效浓 度高,血清蛋白结合率低,药物易透过血脑屏 障,为预防和治疗流行性脑炎的首选药物。
盐酸乙胺丁醇
OH
HH
N
H3C H
N OH H
CH3
·2HCl
, 2HCl
第四节 抗真菌药物
真菌感染一般分为两大类:浅表真菌感染和深部真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分类: (一)抗生素类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曲古霉
素、灰黄霉素和西卡宁等。 (二)唑类抗真菌药物:益康唑、咪康唑、酮康唑、氟康唑、
噻康唑和伊曲康唑等。 (三)其他抗真菌药物:萘替芬、特比萘芬和布替萘芬等。
磺胺类药物按其作用时间长短可分为三类:
短效磺胺,如磺胺异 唑; 中效磺胺,如磺胺嘧啶; 长效磺胺,如磺胺地索辛。
二、抗菌增效剂
甲氧苄啶(TMP)为广谱抗菌药,其主要作抗 菌增效剂使用。其作用机制是可逆性地抑制二 氢叶酸还原酶,阻碍二氢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 影响细菌DNA、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抑制 细菌的生长繁殖。
密闭保存。 2、本品主要用于深部真菌感染,也用于治疗皮肤和黏
膜真菌感染。
典型药物
硝酸益康唑
Cl
Cl
O*
N
N
Cl
·
, HNO3
典型药物
氟康唑
N
HO
N
N
F
N N
N
F
第五节 其他类抗菌药物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总结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特点总结

抗G+菌特点
➢ 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抗G+菌活性较强, 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几乎无抗G+菌活性。 ➢一些氟喹诺酮类在体外有抗肠球菌活性,但 一般不用于治疗肠球菌感染。
三.喹诺酮类药物的抗菌谱
抗厌氧菌特点
➢莫西沙星抗厌氧菌的临床应用证据较多。 ➢氟喹诺酮类耐药现象较常见,需根据当地的 流行病学特点选择药物。 ➢氟喹诺酮类通常不作为治疗某些G+菌和厌 氧菌中敏感微生物的一线用药。
物抑制DNA回旋酶活性,起到杀菌作用。
作用靶点:拓扑异构酶,喹诺酮类药物可抑制拓扑异构酶Ⅳ而干扰细菌的
DNA复制。
抗G+菌机制
二.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其他机制
诱导细菌DNA的SOS修复,出现DNA错误复制而杀灭细菌;高浓度喹诺酮类 药物可抑制细菌RNA及蛋白质的合成;抗生素后效应。
喹诺酮类药物引起的DNA复合体裂解引起DNA复制终止、DNA损伤,最终 导致细菌死亡。
新的无氟喹诺酮类药物:奈诺沙星增强了对G+菌的抗菌作用,抗菌谱可覆盖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青霉
素敏感或耐药的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具有高度抗菌活性。
感谢您的聆听!
N1位引入环丙基,抗非典型病原体作用增强


C7位引入哌嗪基





C6位引入氟原子

(环丙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司帕沙星)
C5位引入不同基团抗G+活性:CH3>NH>OCH3>Cl>F>OH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
左氧氟沙星
莫西沙星
加替沙星 司帕沙星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特点

喹诺酮类药物分析

喹诺酮类药物分析
• 1.性状:白色或微黄色至黄色结晶性粉末。 • 2.酸碱两性:酸性——羧基;碱性——氮原子。 • 3.还原性:哌嗪基 • 4.与金属离子反应:易与金属离子(钙、镁、铁、锌)形
成螯合物。
– 使用注意:不宜与含钙或铁的食物、药物同服 ;长期使用注意钙流失。
• (二)理化性质 • 5.紫外吸收光谱特性
– 分子结构中均有共轭体系,可用紫外分光光度 法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二、鉴别试验
• (一)氟元素反应

F-+
茜素氟蓝
+
pH4.3
Ce3+
蓝紫色
• (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鉴别多种喹诺酮类药物
• (三)红外分光光度法
– 标准图谱对照法
二、鉴别试验
• (四)薄层色谱法
– 诺氟沙星的鉴别:取本品与诺氟沙星对照品适量,分别加三氯甲烷-甲醇( 1:1)制成每1ml中含2.5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与对照溶液,照薄层色 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 氯甲烷-甲醇-浓氨溶液(15:10:3)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置紫外灯( 365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与荧光应与对照品溶液主斑 点的位置与荧光相同。
• (五)高效液相色谱法
供试液主峰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主峰保留时间一致
三、杂质检查
❖ (一)溶液澄清度检查
▪ 控制碱不溶性杂质的限量:喹诺酮类药物在碱中易溶 ,而中间体等杂质不溶。
❖ (二)有关物质检查
▪ 多数喹诺酮类药物均需做有关物质检查。 ▪ 方法:HPLC法 ▪ 举例:1.诺氟沙星中有关物质的检查
一、结构与性质
❖ (一)化学结构
❖ 喹诺酮类药物母核结构:4-喹诺酮-3-羧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合成抗菌药第一节磺胺药磺胺药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35年发现百浪多息能够治愈实验性感染,并证明其有抑制菌活性的基本结构是对位氨苯磺胺(简称磺胺)以来,磺胺药发展很快,对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较低,但是它只能抑菌,且易产生耐药性。

近年来,一些新型磺胺药及甲氧苄氨嘧啶的出现,为磺胺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构效关系]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磺胺,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一般说来,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时才有抗菌活性;氨基端取代的化合物在体内解离,放出游离氨基,才有抗菌作用;取代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可以得到许多抗菌效力更强的磺胺药,常用磺氨药的化学结构见表24-1。

[理化性状]磺胺药一般为白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较易溶于稀碱。

制成钠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抗菌作用]磺胺药属广谱抑菌药,血中最低有效浓度为5mg/100ml。

严重感染时则需10-15mg/100ml。

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

根据病原菌对磺胺药的敏感性,可分为:①.高度敏感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②.次敏感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绿脓杆菌等。

此外,对某些真菌和衣原体亦有抑制作用。

某些磺胺药还不够对球虫、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有效。

磺胺药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结核杆菌、病毒等无作用。

[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敏感菌叶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的。

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宿主)叶酸,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利用PABA、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

四氢叶酸是形成嘌呤和嘧啶必需的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嘌呤和嘧啶是合成核酸的必需原料,而核酸是细菌繁殖的物质基础。

磺胺与PABA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时酸的合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 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图24-1),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对已合成的叶酸无影响,故作用发生较慢。

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药则不敏感。

畜禽细胞能直接利用叶酸,故不易受磺胺药阻断叶酸合成的危害。

值的注意的是,磺胺药只有在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

此外,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药强,所以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PABA,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

此外,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能耐减弱磺胺药的作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时可产生PABA,亦妨碍磺胺药的疗效。

这些情况,在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耐药性]敏感菌对磺胺药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亦往往有交叉耐药性。

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生成大量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结果。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易吸收型与难吸收型两类。

前者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后者适用于肠道感染。

磺胺药的体内过程见图24-2。

1.吸收:多数磺酰胺基端取代的磺胺药易经小肠吸收,但其吸收率因药物和动物的种类而异。

其顺序分别为:SM2>SM1>SDM’>SN>SD;禽>犬、猫> 猪> 马> 羊> 牛。

一般而言,肉食动物内服磺胺药后,经3-4h即可吸收完毕,其他单胃动物需经4-6h,反刍兽则要经12-24h才能全部吸收,尚无反刍机能的犊和羔,对磺胺药的吸收大致与单胃动物相似。

此外,胃肠内容物过度充盈、胃肠机能减弱时,均级影响磺胺药的吸收。

可溶性磺胺制剂(如各种磺胺药的钠盐)亦可经肌肉、腹腔注射或由子宫、乳腺注入而迅速吸收。

2.分布:磺胺药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其中以血液、肝、肾含量较高,神经、肌肉及脂肪组织中含量较低,亦可进入乳腺、胎盘、胸膜及滑膜腔。

磺胺药在血中与血浆蛋白呈不同程度的结合,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且因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于通过血脑屏障,故脑脊液中浓度较低。

SD的蛋白结合率低(14-24%),进入脑脊液的浓度较高(为血液浓度的50-80%),因此可作为治疗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

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为疏松,能逐渐将药物释放而发挥菌作用。

困此,结合率高的磺胺药排泻较慢,血中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较长。

磺胺药的抗菌谱基本相同,各药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体内过程。

磺胺药在畜禽体内的半衰期,除SM2外,一般较在人体内为短。

3.代谢: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常见的方式是在对位氨基处(R2)乙酰化。

磺胺药在动物体内乙酰化程度的顺序是:牛>兔>绵羊>马>猫>犬>禽。

磺胺药乙酰化后失去抑菌作用,但仍保留其不良反应。

例如,SM2乙酰化后溶解度降低,易引起结晶尿和肾并发症。

如将尿液碱化,则可提高其溶解度。

此外,磺胺药在山羊和牛体内亦可经氧化代谢,如SD在山羊体内被氧化为2-磺胺-4-羟基嘧啶。

4.排泄:口服肠道难吸收类磺胺药主要随粪便排出;肠道易吸收类磺胺药多经肾随尿排出,少量由乳、消化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

随尿排出的药物,部分以原形,部分以乙酰化物形式出现。

磺胺药在尿中的浓度,一般比血中浓度高10-20倍(有时可达100-500mg%),因此某些乙酰化率低、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的药物,如SIZ、SMD可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磺胺药经肾排泄的速度,主要决定于经过肾小管时被重吸收的程度。

凡重吸收少者,排泄快,半衰期短,有效血药浓度不易维持(如SN、SIZ);而重吸收多者,排泄慢,半衰期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较久(如SM、SMM、SDM’等)。

当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

[不良反应]磺胺药对家畜的毒性很小,急性中毒仅见于静注磺胺药钠盐速度过快或剂量太大时,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好共济失调、肌无力、惊厥等,严重者迅即死亡。

牛除上述症状外,同学出现目盲、散瞳症状。

雏鸡中毒时可致地大批死亡。

慢性中毒见于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时,可出现下述症状:难溶解的乙酰化物结晶损伤肾和泌尿道,出现结晶尿、血尿、蛋白尿或尿闭;抑制消化道微生物,妨碍正常消化过程和维生素的合成,表现食欲不振、便秘、呕吐、腹泻、间歇性疝痛;因颗粒性白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或溶血性贫血,而使血凝时间延长并呈现出血性变化。

家禽慢性中毒时,见增重减慢,产卵抑制,卵壳变薄;并因肠道合成维生素B1及K的细菌受抑制,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和全身出血性变化。

此外,偶尔还可见到荨麻疹、感光过敏、药热(牛)等不良反应,以及局部刺激性(磺胺药钠盐皮下注射量大时)。

[用药注意]应用磺胺药治疗全身感染性疾病时,应注意:①为使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5-10mg%)并超过组织中PABA的浓度,首次用药应给与突击剂量(大于治疗量1 倍),以后,间隔一定时间给与维持量,等症状消失后,再减半给药2-3d。

对严重的急性感染,可静注其钠盐溶液。

②为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对肉食和杂食动物用药时,宜增加饮水并给与碳酸氢钠,以减少磺胺乙酰化后结晶的析出和促其排泄。

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作适当处理。

③一般情况下,连用3d疗效不明显时,及时改用其他抗感染药,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抑制消化道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磺胺嘧啶Sulfadiazinum,SD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血浆浓度容易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25%以下)且疏松,故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居磺胺药之冠。

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作用较强。

主要用于脑部细菌性感染、传染性脑脊髓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混合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弓形体病、禽霍乱,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体表感染等。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um,SM2吸收同SD,尿中溶解度大,不易出现尿结晶和血尿。

本品蛋白结合率高,因而峰药浓度低,但在治疗量时对家畜可维持有效血浓度24h。

用途同SD,效果稍差,但对禽、兔球虫病有明显疗效,对无性生殖球虫有杀灭作用,较难形成耐药性。

加之该药不良反应少,生产成本又低,故在兽医临床上应用较多。

磺胺异恶唑Sulfisoxazolum,SIZ又名菌得清,其抗菌作用较SD强,对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作用尤为突出。

吸收与排泄均较快,血中有效浓度不易维持,需频繁给药。

乙酰化率低,可迅速经肾排出,适用于泌尿道感染。

磺胺甲基异恶唑Sulfamethoxazolum,SMZ又名新诺明(Sinomin),其抗菌作用与SIZ相似,但可维持较久的有效血浓度。

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乙酰化率高,溶解度低。

三甲氧苄氨嘧啶(TMP)与本品按1:5制成的增效磺胺甲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抗菌作用可增强数倍至数十倍,抗菌范围与用途也相应扩大。

磺胺-5-甲氧嘧啶Sulfamethoxydiaxinum,SMD又名消炎磺,其抗菌作用和临床疗效较SM2稍差,但乙酰化率低,毒性和副作用较小,主要经肾排泄,对泌尿道感染疗效较好,对生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亦有效。

二甲氧苄氨嘧啶(DVD)与本品按1:5使用,对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体外试验,其抗菌作用可增强16-32倍。

磺胺-5,6-二甲氧嘧啶Sulfamethoxinum,SDM’又名周效磺胺,其抗菌谱与SD基本相同,但抑菌作用稍弱。

人内服后有效血药浓度能维持1周,但在畜禽体内维持时间较短。

(见表24-2)磺胺-6-甲氧嘧啶Sulfamonomethoxinum,SMM又名制菌磺,内服吸收快而完全,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约为50%。

血中及尿中乙酰化率很低,乙酰化物在尿中溶解度很大,因此在体内抗菌活性高,且不易引起结晶尿和血尿。

在畜禽体内半衰期短。

对细菌感染效果良好,尤其是对猪弓形体病、仔猪水肿病和畜禽球虫病疗效较高,对猪萎缩性鼻炎亦有一定疗效。

在乳腺炎和子宫内膜炎时,可用其钠盐深夜局部灌注。

磺胺甲氧吡嗪Sulfamethoxyoyrazinum,SMPZ抗菌谱同其他磺胺药,抑菌作用较SD稍弱。

内服后吸收快,排泄较慢,体内乙酰化率低。

人口服后血浆半衰期达65h,牛静脉注射0.1g/kg,半衰期为16.3h。

马、猪内服0.1g/kg,血药浓度(5mg%)可维持24小时。

与TMP有协同作用。

对原虫有效,可用于治疗鸡白细胞原虫病。

磺胺脒Sulfamidinum,SM又称磺胺胍(Sulfaguanidinum,SG),其结构中有强碱性胍基,解离度大,脂溶度小,内服后吸收少(新生幼畜例外),故能在肠内维持较高浓度。

但成年反刍动物的大量瘤胃内容物能使之稀释而降低药效,故仅用于幼畜和单胃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