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合成抗菌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合成抗菌药

第一节磺胺药

磺胺药是应用最早的一类人工合成抗菌药,自1935年发现百浪多息能够治愈实验性感染,并证明其有抑制菌活性的基本结构是对位氨苯磺胺(简称磺胺)以来,磺胺药发展很快,对细菌性感染的化学治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磺药抗菌谱广,性质稳定,使用简便,价格较低,但是它只能抑菌,且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一些新型磺胺药及甲氧苄氨嘧啶的出现,为磺胺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前景。

[构效关系]磺胺药的基本结构是磺胺,其分子中含有苯环、对位氨基和磺酰胺基。

一般说来,只有保持了游离对位氨基时才有抗菌活性;氨基端取代的化合物在体内解离,放出游离氨基,才有抗菌作用;取代磺酰胺基上的氢原子,可以得到许多抗菌效力更强的磺胺药,常用磺氨药的化学结构见表24-1。

[理化性状]磺胺药一般为白或黄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度很低,较易溶于稀碱。制成钠盐后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

[抗菌作用]磺胺药属广谱抑菌药,血中最低有效浓度为5mg/100ml。严重感染时则需10-15mg/100ml。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有效。根据病原菌对磺胺药的敏感性,可分为:①.高度敏感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大肠杆菌等;②.次敏感菌,如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巴氏杆菌、产气荚膜杆菌、肺炎杆菌、炭疽杆、绿脓杆菌等。此外,对某些真菌和衣原体亦有抑制作用。某些磺胺药还不够对球虫、住白细胞虫、疟原虫、弓形体等有效。磺胺药对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结核杆菌、病毒等无作用。

[作用机理]磺胺药是通过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敏感菌叶酸合成而发挥抑菌作用的。对磺胺药敏感的细菌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性(宿主)叶酸,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必须利用PABA、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合成酶的催化下,合成二氢叶酸,再经二氢叶酸还原酶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四氢叶酸是形成嘌呤和嘧啶必需的一碳基团转移酶的辅酶,嘌呤和嘧啶是合成核酸的必需原料,而核酸是细菌繁殖的物质基础。磺胺与PABA的结构极为相似,因而可与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时酸的合成;或者,形成以磺胺代替PABA 的伪叶酸,最终使核酸合成受阻(图24-1),从而影响细菌的生长繁殖,产生抑菌作用,磺胺对已合成的叶酸无影响,故作用发生较慢。能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细菌,对磺胺药则不敏感。畜禽细胞能直接利用叶酸,故不易受磺胺药阻断叶酸合成的危害。

值的注意的是,磺胺药只有在机体防御机能健全的条件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抗感染效果。此外,由于PABA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的亲和力较磺胺药强,所以磺胺药的浓度必须大大高于PABA,才能有效的抑制细菌。此外,脓液和坏死组织中含有大量的PABA,能耐减弱磺胺药的作用;局麻药普鲁卡因在体内水解时可产生PABA,亦妨碍磺胺药的疗效。这些情况,在用药时应予以注意。

[耐药性]敏感菌对磺胺药在体内外均易产生耐药性,而且对一种磺胺药产生耐药性后,对其他磺胺药亦往往有交叉耐药性。耐药性的形成,是由于细菌改变代谢途径,生成大量PABA 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或直接利用外源性叶酸的结果。

[体内过程]根据磺胺药在肠道的吸收情况,可分为易吸收型与难吸收型两类。前者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后者适用于肠道感染。磺胺药的体内过程见图24-2。

1.吸收:多数磺酰胺基端取代的磺胺药易经小肠吸收,但其吸收率因药物和动物的种类而异。其顺序分别为:SM2>SM1>SDM’>SN>SD;禽>犬、猫> 猪> 马> 羊> 牛。一般而言,肉食动物内服磺胺药后,经3-4h即可吸收完毕,其他单胃动物需经4-6h,反刍兽则要经12-24h才能全部吸收,尚无反刍机能的犊和羔,对磺胺药的吸收大致与单胃动物相似。此外,胃肠内容物过度充盈、胃肠机能减弱时,均级影响磺胺药的吸收。可溶性磺胺制剂(如各种磺胺药的钠盐)亦可经肌肉、腹腔注射或由子宫、乳腺注入而迅速吸收。

2.分布:磺胺药吸收后分布于全身组织及体液,其中以血液、肝、肾含量较高,神经、

肌肉及脂肪组织中含量较低,亦可进入乳腺、胎盘、胸膜及滑膜腔。

磺胺药在血中与血浆蛋白呈不同程度的结合,结合后暂时失去活性;且因结合后分子变大,难于通过血脑屏障,故脑脊液中浓度较低。SD的蛋白结合率低(14-24%),进入脑脊液的浓度较高(为血液浓度的50-80%),因此可作为治疗脑部细菌感染的首选药。磺胺药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较为疏松,能逐渐将药物释放而发挥菌作用。困此,结合率高的磺胺药排泻较慢,血中有效浓度维持的时间较长。

磺胺药的抗菌谱基本相同,各药间的主要差别表现在体内过程。磺胺药在畜禽体内的半衰期,除SM2外,一般较在人体内为短。

3.代谢:磺胺药主要在肝脏中代谢,常见的方式是在对位氨基处(R2)乙酰化。磺胺药在动物体内乙酰化程度的顺序是:牛>兔>绵羊>马>猫>犬>禽。磺胺药乙酰化后失去抑菌作用,但仍保留其不良反应。例如,SM2乙酰化后溶解度降低,易引起结晶尿和肾并发症。如将尿液碱化,则可提高其溶解度。

此外,磺胺药在山羊和牛体内亦可经氧化代谢,如SD在山羊体内被氧化为2-磺胺-4-羟基嘧啶。

4.排泄:口服肠道难吸收类磺胺药主要随粪便排出;肠道易吸收类磺胺药多经肾随尿排出,少量由乳、消化液及其他分泌物排出。随尿排出的药物,部分以原形,部分以乙酰化物形式出现。磺胺药在尿中的浓度,一般比血中浓度高10-20倍(有时可达100-500mg%),因此某些乙酰化率低、大部分以原形经肾排泄的药物,如SIZ、SMD可用于治疗泌尿道感染。

磺胺药经肾排泄的速度,主要决定于经过肾小管时被重吸收的程度。凡重吸收少者,排泄快,半衰期短,有效血药浓度不易维持(如SN、SIZ);而重吸收多者,排泄慢,半衰期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较久(如SM、SMM、SDM’等)。当肾功能损害时,药物的半衰期明显延长。

[不良反应]磺胺药对家畜的毒性很小,急性中毒仅见于静注磺胺药钠盐速度过快或剂量太大时,主要表现为神经症状,好共济失调、肌无力、惊厥等,严重者迅即死亡。牛除上述症状外,同学出现目盲、散瞳症状。雏鸡中毒时可致地大批死亡。慢性中毒见于剂量较大或连续用药超过1周以上时,可出现下述症状:难溶解的乙酰化物结晶损伤肾和泌尿道,出现结晶尿、血尿、蛋白尿或尿闭;抑制消化道微生物,妨碍正常消化过程和维生素的合成,表现食欲不振、便秘、呕吐、腹泻、间歇性疝痛;因颗粒性白细胞减少,血色素降低或溶血性贫血,而使血凝时间延长并呈现出血性变化。家禽慢性中毒时,见增重减慢,产卵抑制,卵壳变薄;并因肠道合成维生素B1及K的细菌受抑制,可导致多发性神经炎和全身出血性变化。

此外,偶尔还可见到荨麻疹、感光过敏、药热(牛)等不良反应,以及局部刺激性(磺胺药钠盐皮下注射量大时)。

[用药注意]应用磺胺药治疗全身感染性疾病时,应注意:①为使磺胺药迅速达到有效血浆浓度(5-10mg%)并超过组织中PABA的浓度,首次用药应给与突击剂量(大于治疗量1 倍),以后,间隔一定时间给与维持量,等症状消失后,再减半给药2-3d。对严重的急性感染,可静注其钠盐溶液。②为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对肉食和杂食动物用药时,宜增加饮水并给与碳酸氢钠,以减少磺胺乙酰化后结晶的析出和促其排泄。一旦发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停药并作适当处理。③一般情况下,连用3d疗效不明显时,及时改用其他抗感染药,以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抑制消化道微生物的正常活动。

磺胺嘧啶Sulfadiazinum,SD

本品口服吸收迅速,血浆浓度容易维持恒定的有效水平,与血浆蛋白结合率低(25%以下)且疏松,故可通过血脑屏障,在脑脊液中的浓度居磺胺药之冠。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等作用较强。主要用于脑部细菌性感染、传染性脑脊髓炎、流行性乙型脑炎混合感染、出血性败血症、弓形体病、禽霍乱,以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体表感染等。

磺胺二甲嘧啶Sulfamethazinum,SM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