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记叙文阅读指导理清思路分析结构篇复习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叙文阅读指导理清思路分析结构

【能力解说】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部分要求同学们:“在

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结构是文章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主要包括文中句与句的联系、段与段的关系、整体谋篇布局的特点等。准确地分析文章结构,是理清文章思路的重要手段,也是理解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因此,阅读时对文章进行结构分析,也就是在理清作者的思路了。

阅读记叙文,要迅速地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1.明确把握文章记叙的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2.找出文章记叙的线索,弄清文章的脉络。3.划分记叙文的层次,准确地概括出段意,并能准确判断文章所采用的结构形式。4.明确文章记叙的顺序,即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并且对其作用有所了解。5.注意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把握文章写作思路及作者情感的变化。

【应对策略】

阅读记叙文时,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看标题理思路

标题被喻为文章的“灵魂”。一般情况下,标题是文章内容和写作意图的直接或间接表现,不少文章的标题与中心思想、作者情感有密切联系,透过标题我们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二、把握记叙的要素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个要素在文中的作用各不相同,彼此又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时同学们一定要注意这种联系,防止片面、孤立地分析某个要素,才能全面地理清文章思路。

三、找出记叙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形式有:以人物为线索、以事物为线索、以事件为线索、以时空转移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其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寻找记叙的线索,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三要注意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部分,因为“情”通常是记叙文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理清记叙文的结构

记叙文的结构包括开头、结尾、过渡与照应、段落与层次等,其中段落与层次最为重要。划分段落与层次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按时间先后划分、按地点的转换划分、按人物出场情况划分、按事件的发展变化划分、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发展变化划分、按内容变化划分、按“总分式”的结构特点划分等。

划分段落与层次的同时还应准确地概括出段意,才能更好地分析文章结构。具体方法有:1.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多在段首或段末。2.细读全段文字,体会段中各句的含意以及句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概括出段意。3.把文段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整体段意。

五、明确记叙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四种: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顺叙,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使文章的层次同事件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脉络清晰。

倒叙,即开篇先交代事件的结局,然后再回到事件的开头,按照正常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然后再接着叙述中心事件。补叙,是指行文中对前边所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阅读时,注意倒叙、插叙的起止点对把握文章的结构很有帮助。

六、抓表达方式

记叙文往往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行文,分析这些表达方式时,尤其要注意抒情和议论,它们是理清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的很好的切入点。

【美文展示一】

祖母的呼唤

□牛汉

童年时,每当黄昏,特别是冬天,天昏黑得很突然,随着田野上冷峭的风,从我们村许多家的门口,响起呼唤儿孙回家吃饭的声音。极少有男人的声音,总是母亲或祖母的声音。喊我回家的是我的祖母。祖母身体不好,在许多呼唤声中,她的声音最细最弱,但不论在河边、在树林里,还是在村里的哪个角落,我一下子就能在几十个声调不同的呼唤声中分辨出来。她的声音发颤、发抖,但并不沙哑,听起来很清晰。

有时候,我在很远很远的田野上和一群孩子逮田鼠、追兔子、用锹挖甜根苗(甘草),祖母喊出第一声,只凭感觉,我就能听见,立刻回一声:“奶奶,我听见了。”挖甜根苗,常常挖到一米深,挖完后还要填起来,否则大人要追查,因为甜根苗多半长在地边上。时间耽误一会儿,祖母又喊了起来:“狼下山了,狼过河了!成汉,快回来!”偶尔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愤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门!”祖母的声音拉得很长,充满韧性,就像她擀的杂面条,那么细,那么有弹力。有时全村的呼唤声都停息了,只有野成性的我还没回去,祖母就焦急地一声接一声喊我,声音格外高,像扩大了几十倍,小河、树林、小草都帮着她喊。

祖母最后的呼唤声,带着担忧和焦急,我听得出来,她是一边吁喘,一边使尽力气在呼唤我啊!她的脚缠得很小,个子又瘦又高,有一米七以上,走路时颤颤巍巍的,只有扶着我家的大门框才能站稳。由于她几乎天天呼唤我回家,久而久之,我家大门的一边门框,手扶着的那个部位变得光滑而发暗。祖母如果不用手扶着门框,不仅站不稳,呼唤声也无法持久。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渐形成两块凹处,像牛皮鼓面的中央,因不断敲击而出现的斑驳痕迹。

我风风火火地一到大门口,祖母的手便离开门框扶着我的肩头。她从不骂我,至多说一句:“你也不知道肚子饿。”

半个世纪来,或许是命运对我的赐予,我仍在风风雨雨的旷野上奔跑着,求索着,依我的体验写诗,跟童年时入迷地逮田鼠和兔子、挖掘甜根苗的心态异常的相似。

祖母离开人世已有半个世纪之久了,但她立在家门口焦急而担忧地呼唤我的声音,仍然一声接一声地在远方飘荡着:

“成汉,快回家来,狼下山了……”

(选自《读者》2011年第4期,有删节)

阅读感悟

当祖母悠长的呼唤穿越时空再次回荡在耳畔,你是否又一次嗅到那熟悉而又温暖的气息?那一声声呼唤包含着多少祖母对孙儿浓浓的爱意!而长大后的孙儿又因了这声声呼唤度过了多少个辗转难眠之夜!祖母的呼唤被作者渲染得有形有声,细腻感人,长久地停留在读者的记忆里。

悦读悦练

1.结合文章的线索,谈谈你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2.结合题目及文章主要内容,说说“偶尔有几次,听到母亲急促而愤怒的呼吼:‘你再不回来,不准进

门!’”一句在文中的作用。

3.“天寒地冻,为了不至于冻坏,祖母奇小的双脚不时在原地蹬踏,她站立的那地方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