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
小学科学精品论文: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以《我们的小缆车》一课为例【摘要】《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对于核心概念建构给我们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和教材编者要自上而下地对核心概念逐级分解和领会,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自下而上的,从贴近生活,贴近兴趣,贴近儿童的浅而寓意深的举例着手,自然地进入各具体概念细目,并由此逐渐理解、掌握核心概念。
笔者结合《我们的小缆车》一课,分别从“明确核心概念”、“选择适切材料”、“搭建活动支架”,“数据研讨分析”四方面阐述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关键词】核心概念适切材料合适支架数据研讨近年来,欧美多个国家的科学教育界提出了“核心概念”的观点,希望以科学文化(包括科学思想和方法)为基础,实现科学课程的进一步综合化,提高科学课程的教育价值。
核心概念是指居于科学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值的关键性概念、原理或方法,也叫大概念、大观点、核心观念、学科思想等。
发展学生正确的核心概念,比让他们掌握大量事实性的信息更重要。
事实性的科学知识是穷其一生也学不完的!而核心概念是超越一般事实的观念和思想,具有很强的迁移性。
然而笔者发现当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有很多老师设定教学目标时往往只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很少去思考这一节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以及本单元在整个小学科学教学中所要承担的任务,即主要体现的核心概念。
如果我们不从体现核心概念的高度出发来设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那课与课之间的联系必然是松散而混沌的,学生最终所获得的认识结构必然是杂乱无章、层次低下的,也必然无法适应时代需求。
由此可见,核心概念引领下的科学课堂教学,学生可以利用少量的核心概念,在科学学习中实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下面结合《我们的小缆车》一课谈科学课堂中围绕核心概念的教学。
一、解读参考文本,明确核心概念1.解读标准,明晰课程核心概念《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明确指出在小学科学课程共有24个核心概念,其中物质科学领域包含10个核心概念,生命科学领域包含7个核心概念;地球科学领域包含4个核心概念;技术领域包含3个核心概念。
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复习教学策略——以“遗传和变异”一节为例
-068-2021年第22期(总第274期)教学案例JIAOXUE ANLI引 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作为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与作用。
因此,教师不能只注重新知识的讲解,还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复习,以帮助学生夯实所学知识,梳理完善的知识结构脉络[1]。
但就当前初中生物教学来讲,部分教师及其学生并未充分认识到复习教学的重要意义,甚至将其视作“鸡肋”“学之无味,弃之又可惜”,这是对复习教学价值的一种错误认知与理解。
作为初中生物教师,笔者在自身的生物教学实践中高度重视复习教学工作,并积极探索与运用符合初中生实际情况的高效复习教学方法。
以下,笔者仅结合“遗传和变异”这一节知识,对基于主线式情境的复习教学策略进行初步分析与探索,旨在抛砖引玉,使更多的初中生物教师及学生重视生物复习教学,并用对方式方法进行高质量的生物复习。
一、巧设情境主题,吸引学生入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持续且高涨的学习兴趣,才能在不依赖外界力量的督促的情况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从当前初中生的生物复习兴趣不高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他们的复习兴趣与热情,让学生自愿复习[2]。
根据生物复习内容巧妙创设特定的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情境,是促使学生对所学生物知识进行再次深度学习的一项重要手段。
例如,在带领学生复习“遗传和变异”这一节知识时,笔者不急于带领学生复习具体知识,而是根据“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一谚语,向学生提出问题:“这句谚语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一个农谚,那么,谁能说出这一农谚蕴含的科学道理呢?”学生虽然在生活中经常听到这一农谚,但是只知道农民习惯在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对其所蕴含的科学道理知之甚少,即不知道为什么种瓜会得瓜,种豆会得豆。
难道种瓜、种豆没有可能长出来其他的东西吗?这一问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
围绕核心概念建构概念体系的教学指导与实践策略
围绕核心概念建构概念体系的教学指导与实践策略摘要: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物理概念体系,培养学生知识关联整合能力,最终形成物理观念,使学生核心素养得到发展,是新时期对学生物理学科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
本文将围绕思维导图来具体谈谈如何在日常物理教学活动中围绕核心概念来开展对学生关联整合能力的培养,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物理概念体系。
关键词:核心概念;思维导图;概念体系核心概念,是组织物理学科知识内容的少数关键概念,是将纷繁复杂的物理客观世界进行本质提取后的抽象表达。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为桥梁所形成的概念体系可以将复杂的物理客观世界的规则清晰地展现出来。
初中物理教学,首先需要使学生对物理客观世界的认知,从源于经验的现象认知逐步过渡到抽象的物理本质上,从大量零散、分离的现象体验过度到整合、统一的物理知识体系,为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进而为实现知识方法的迁移与创新奠定基础。
因此,包含核心概念内涵及外延的教学活动必然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中,是中学物理教学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在日常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围绕核心概念构建概念体系。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时,首先主要接触的便是物理概念的外延。
若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教师并未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网络,容易使学生的知识结构“碎片化”。
碎片记忆不如系统记忆来得牢靠,更为重要的是,缺乏知识网络,学生就无法对核心概念进行关联整合,在解题时往往会退回到生活经验,混淆概念,在面对复杂题型时,无法有效调动大脑中相应的知识区域,导致解题时漏洞百出。
在郭玉英等人对物理核心素养内涵的探讨中,观察记忆、概括论证、关联整合是物理学习理解能力的三个指标。
围绕核心概念对知识进行“关联整合”,又包括“知识关系建构”与“核心概念整合”两个二级指标。
“知识关系建构”是在理解知识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建立起分属不同模块知识间的关联。
“核心概念整合”则要求学生能解释知识与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了解知识在核心概念体系中的地位,并围绕核心概念建构物理观念。
课程设计核心概念包括哪些
课程设计核心概念包括哪些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课程核心概念的定义、特点和作用;2. 学生能运用核心概念分析教材内容,建立知识框架;3. 学生能结合实际案例,运用核心概念解释学科现象。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提升沟通交流和团队协作能力;2. 学生能运用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工具,对课程核心概念进行梳理和总结;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核心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学科知识的热爱和兴趣,增强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和挑战权威;3.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核心概念在学科发展中的重要性,增强学术自信。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1.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科理论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学科核心概念,提高理论素养。
2. 学生特点: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具有一定的学科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对学科核心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3. 教学要求:教师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教学大纲:- 章节一:核心概念的定义与特点- 内容:概念的定义、内涵与外延;核心概念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 章节二:核心概念的应用案例分析- 内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核心概念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 章节三:核心概念与知识框架的构建- 内容:运用核心概念,搭建学科知识框架,形成系统化认识。
- 章节四:核心概念的拓展与延伸- 内容:探讨核心概念在学科前沿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2. 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 第一周:核心概念的定义与特点- 第二周:核心概念的应用案例分析- 第三周:核心概念与知识框架的构建- 第四周:核心概念的拓展与延伸3. 教材关联性:- 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本,结合课本章节进行拓展和深化;- 教学案例选取与课本实例相结合,提高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构建知识的脉络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组织技巧
构建知识的脉络全面学习策略的知识组织技巧知识是人类进步的基石,而构建知识的脉络和全面学习策略是有效学习的关键。
在面对大量的学习资料时,我们需要一些知识组织技巧来帮助我们整理、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知识组织技巧,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构建知识脉络和制定全面学习策略。
一、概念地图概念地图是一种将概念、定义和关系图形化表示的方法。
通过绘制概念地图,可以将各个知识点有机地组织起来,帮助我们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
概念地图的构建可以从一个核心概念开始,逐渐扩展到相关的子概念。
在构建概念地图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线条和图形来表示不同的关系和层次,使得整个知识脉络更加清晰可见。
二、逻辑框架逻辑框架是一种按照逻辑关系组织知识的方法。
在构建逻辑框架时,可以使用大纲、条理图等方式来呈现知识的层次和逻辑结构。
逻辑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和分类知识点,建立起整体和细节之间的联系。
通过逻辑框架,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个知识点的位置和作用,更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三、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中心主题和相关的分支来组织知识的方法。
在思维导图中,可以将中心主题放在中心位置,然后从中心主题延伸出各个相关的分支。
每个分支可以表示一个知识点或者一个具体的细节。
通过思维导图的构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层次关系,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内容。
四、时间轴时间轴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组织知识的方法。
通过构建时间轴,可以将各个知识点按照发展的顺序排列,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发展脉络和变化趋势。
时间轴可以是线性的,也可以是环形的或者其他形式的,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
通过时间轴的组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的演变过程,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
五、主题索引主题索引是一种根据主题或者关键词组织知识的方法。
通过构建主题索引,我们可以将相关的知识点归类在同一个主题下,便于我们查找和应用所需的知识。
教材分析: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对于构建学科知识体系起着关键作用。
一个好的教材应该能够合理组织和呈现学科知识,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学科认知结构。
下面我将分析如何通过教材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
一、知识分类与顺序一个好的教材首先需要对学科知识进行分类和归纳,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组织。
例如,在数学教材中,可以按照代数、几何、概率等不同领域来分类知识点。
然后,在每个领域内,再按照难易程度和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确定知识点的顺序。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逐步深入学习,建立起扎实的学科基础。
二、梳理核心概念与原理教材应当重点强调学科的核心概念和原理,这些是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石。
通过清晰地定义核心概念,并且给出具体的例子和应用场景,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
同时,教材还应该逐步揭示核心概念背后的原理和逻辑,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的基本框架和思维模式。
三、融入实际问题与案例学科知识应该能够与实际问题和案例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教材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实际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例如,在物理教材中,可以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样做可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注重扩展与拓展优秀的教材不仅仅局限于基础知识的传授,还应该提供一些扩展和拓展的内容。
通过扩展内容,学生可以了解学科的前沿发展和相关应用,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同时,教材还可以提供一些拓展题目和习题,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自主学习。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扩展学科视野。
五、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教材除了书本内容外,还应该配套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课件、实验指导、网络资源等。
这些资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供不同形式的知识呈现和学习支持。
同时,教材的评价方式也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考察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怎样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
怎样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是有效教授和评估学生学习的重要步骤。
一个良好的单元知识点框架能够帮助教师系统地组织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加深入和综合的学习。
本文将介绍如何设计一个有效的单元知识点框架。
一、确定单元主题在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单元的主题。
单元主题应该与学科内容相关,并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在一堂历史课中,可以选择“美国独立战争”作为单元主题。
二、分析单元目标在确定了单元主题之后,接下来需要分析单元目标。
单元目标应该明确地描述学生在学习完本单元之后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单元中,学生应该了解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并能够分析其对美国历史和全球影响。
三、确定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在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时,需要确定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
核心概念是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的重要概念,而关键问题则是用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核心概念的问题。
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单元中,核心概念可以是“自由”和“独立”,而关键问题可以包括“为什么美国人要争取独立?”和“美国独立战争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等。
四、制定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单元知识点框架中,需要明确列出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技能点。
知识点可以包括历史事件、重要人物、地理位置等,而技能点可以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能力、分析能力等。
在“美国独立战争”单元中,知识点可以包括关于战争起因的历史事件和关于主要人物的知识,技能点可以包括学生能够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和资料的能力。
五、组织知识点和技能点在设计单元知识点框架时,需要将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组织和整理,以确保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在联系。
可以采用层次结构或者思维导图等方式,将核心概念作为框架的中心,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连接起来。
例如,在“美国独立战争”单元中,可以将核心概念“独立”作为中心,将与独立相关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组织在周围。
六、评估学生学习设计好单元知识点框架后,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估方式来评价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
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是学生学习的基石。
然而,由于学生个体差异以及课程内容的复杂性,学生在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方面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提供一些建议和方法。
一、培养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动力。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呈现课程内容,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具和实物,组织有趣的小组活动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核心知识和概念。
二、建立知识框架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学生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来帮助他们理解和记忆核心知识和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引导学生将零散知识构建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区分主次关系,整理和归纳核心知识和概念。
三、巩固与复习巩固和复习是学生进一步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的关键。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练习和小测验,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复习方法和技巧,例如制定学习计划、使用记忆法和复习笔记等,帮助学生提高对核心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四、启发思考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还需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各个层次思考和理解核心知识和概念。
例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质疑,帮助他们深入思考,拓展对核心知识和概念的理解。
五、实践应用学习核心知识和概念不仅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核心知识和概念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例如,组织实验、观察、调研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实践,加深对核心知识和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六、个性化教学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是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核心知识和概念的有效途径。
知识点精讲掌握核心概念的关键
知识点精讲掌握核心概念的关键知识点精讲:掌握核心概念的关键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核心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你对知识点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在应用中灵活运用,构建出更加稳固的知识结构。
本篇文章将重点讲解如何精讲知识点,从而掌握核心概念。
首先,精讲知识点的关键在于理解其核心思想。
对于任何一个知识点,它都有一个核心思想或基本原理。
我们需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找到并理解这个核心思想。
只有理解了核心思想,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这个知识点。
其次,要将核心思想拆解成关键要素。
核心思想通常会由几个关键要素组成。
我们需要将这些要素抽象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
通过逐一分析和理解这些要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整个知识点。
同时,这也能帮助我们将知识点与其他相关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更全面的认知。
接下来,我们要深入学习每个要素。
对于每个要素,我们需要详细了解其定义、属性、特点、应用等。
可以通过查阅参考资料、阅读相关论文、观看视频教程等方式进行学习。
同时,也可以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进一步拓宽自己的思路。
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进行思维导图和笔记整理是非常有帮助的。
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我们可以将知识点的各个要素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清晰的整体认知。
同时,通过整理笔记,我们可以将学到的内容更好地记录下来,并进行回顾和梳理。
在精讲知识点的过程中,实践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际应用,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
可以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进行编程实践,或者进行模拟实验等。
通过不断实践,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并掌握其应用技巧。
最后,要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在学习一个知识点之后,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其中的重点和难点,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框架。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在复习和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
通过以上的步骤,我们可以更加高效地精讲知识点,从而掌握其核心概念。
掌握核心概念是学习的基础,也是进一步拓展和应用知识的关键。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在学习中有所帮助,祝您学习进步!。
利用思维导图掌握编码记忆系统
利用思维导图掌握编码记忆系统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记忆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整理和组织思维,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
在编码记忆系统中,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思维导图来掌握编码记忆系统。
一、了解编码记忆系统的基本原理编码记忆系统是一种基于联想的记忆方法,通过将信息编码成具有个人联想意义的形象,以提高记忆效果。
在编码记忆系统中,我们可以将信息分成若干个有机的节点,通过节点之间的联系组织知识结构,利用联想来提高记忆力。
二、使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框架1.选择核心概念:思维导图的第一步是选择核心概念,将主题或者知识点放在中心位置。
比如,我们以学习一门新语言为例,可以将这门语言作为核心概念放在中心位置。
2.添加分支节点:在核心概念周围添加分支节点,每个分支节点代表一个子概念或者相关的主题。
比如,在学习新语言的思维导图中,可以添加语法、词汇、口语练习等分支节点。
3.进一步展开:在每个分支节点下添加更详细的分支节点,将知识进一步展开。
比如,在语法分支节点下可以添加句型、时态、语法规则等分支节点。
4.建立节点之间的联系:通过连接线将不同节点之间建立联系,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通过连接线将句型节点和语法规则节点相连,表示句型是由语法规则来决定的。
5.添加关键词和图形:在节点和连接线上添加关键词和图形,帮助记忆和理解。
比如,在句型节点上可以添加一些常见的句型,用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图形来标记重点内容。
三、利用思维导图进行记忆练习1.复习和回顾: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和回顾,从核心概念开始按顺序复习各个节点和连接线。
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再次解释概念和知识点,并回忆联想的图像。
2.扩展和联想:在思维导图上进行扩展和联想,寻找新的连接和关联。
可以通过添加新的节点和连接线来扩展知识框架,通过联想来加深记忆。
3.思维导图演练:将思维导图抄写或绘制在纸上,并尝试在不看原始思维导图的情况下回忆和重建。
通过这种方式进行思维导图演练,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知识体系架构知识讲稿
未来的知识体系将更加注重知识的智能化处理和个性化推荐,通过人工 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知识获取和应用的效率。
02
知识体系架构的核心概念
知识分类
总结词
将知识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划分和归类。
详细描述
知识分类是知识体系架构中的基础环节,它根据知识的属性、特征和关系,将知识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使得知识 更加系统化、结构化。在分类过程中,需要遵循一致性、明确性、完整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确保知识的准确归 类和有效组织。
知识的版权问题
挑战
在知识体系架构中,如何处理知识的版权问题是 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决方案
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 知识体系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总结
知识的版权问题需要得到足够的重视,以确保知 识体系架构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知识的安全性与隐私保护
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知识体系架构中的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 日益突出。
政府机构知识管理
总结词
政府机构知识管理是知识体系架构的重要应用领域之 一,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架构,政府机构能够更好地管 理和利用内部知识资源、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 平。
详细描述
政府机构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力量,其内部积累了大量 的知识和信息。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架构,政府机构能够 将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系统化的整理和分类,便于员工 快速查找和使用,提高行政效率。同时,知识体系架构 还有助于政府机构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为制定科学合 理的政策和方案提供支持。此外,知识体系架构还可以 用于公共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知识 获取渠道和服务。
解决方案
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确保知识体系 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简述教师课程设计三适合两遵循
简述教师课程设计三适合两遵循教育的目标不是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该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和现象,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
因为学生在不同阶段思维有不同的发展,因此需要对知识的学习有一个进阶的设计,通过学习进阶,可以发展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深度理解科学概念、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中,现代教学技术教育重点实验室主任胡卫平教授对核心概念的定义作出解释,并阐述了核心概念教学的路径及方法。
本世纪以来世界主要的发达国家和经合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改革。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学生能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而简单的知识点没有办法成为学生符合现在社会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所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需要核心概念。
除此之外,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强调基于大概念的教学。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由于知识体系庞大,也必须选择综合性的方法和学习内容进行教学。
因此,基于核心概念,整合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参与实践,实现对重要原理的深入探索,发展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并提升学生的素养已经成为国际教育研究的共识,也是国际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
核心概念是某个知识领域的中心,包括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这些内容能够展现当代学科的图景,是学科结构的主干部分。
比如数学里面的几何、代数、统计等几个大的核心概念构成了数学学科的基本框架。
选择核心概念有严格的标准,要展现当代科学的主要观点和思维结构;能够组织和解释大量的现象和数据;包括了大量的逻辑内容,有足够的空间用于解释、概括和推论。
还要可以用于生活中常见的情况和环境;可以提供许多机会,用于发展与本学科特色相关的认知技能与逻辑思维过程。
要可以用于组建更高阶的概念,并能与其他学科的概念结构建立联系;要表达科学在人类智力成果中所占据的地位。
核心概念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科学概念,一类是关于科学的概念。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
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高三学生面临着重要的高考冲刺阶段,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非常重要。
融会贯通是指能够在各学科之间形成联系,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联想和应用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三复习阶段如何进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确定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在融会贯通学科知识之前,首先要明确每个学科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学科内部各个知识点的纽带。
例如,数学的核心概念可能是函数与方程,物理的核心概念可能是力与运动。
通过了解核心概念,可以更好地理解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过程。
二、建立学科知识的联系在理解了核心概念之后,可以开始建立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
可以先以一个核心概念为线索,将涉及到该概念的相关知识点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
例如,从数学出发,将与函数相关的各个知识点整理出来,包括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等。
然后,再将这些数学知识与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找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或者相互补充之处。
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融会贯通各学科知识时有一个整体性的视角。
三、进行学科知识的应用练习在掌握了学科知识的联系之后,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应用练习,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应用练习可以是针对某一个学科的练习,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练习。
通过应用练习,学生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将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可以尝试运用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知识,将跨学科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运用。
四、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在进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时,建立学科知识的框架非常重要。
通过建立框架,可以将不同学科知识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框架可以根据各学科的核心概念进行构建,以中心辐射式的方式将相关知识点连接起来。
通过建立学科知识框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五、加强跨学科的学习为了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学生可以主动加强跨学科的学习。
学科备考中的知识框架与脉络
学科备考中的知识框架与脉络在学科备考中,构建清晰的知识框架与脉络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
知识的组织和理解,需要建立在明确的框架和脉络上,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学习和应用。
本文将探讨学科备考中知识框架与脉络的重要性,并介绍如何建立和应用它们。
一、知识框架的建立学科备考中,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是必不可少的。
知识框架可以理解为知识的大致结构和组织方式,它包括了学科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知识点等。
建立知识框架的步骤如下:1. 确定学科的核心概念:学科的核心概念是学习和理解该学科的基础,需要根据教材和考试大纲来确定。
例如,数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包括代数、几何、微积分等。
2. 划分重要的知识点:根据各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划分和分类。
可以使用树状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呈现,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3. 建立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知识框架中,需要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关联。
可以通过思考和整理,发现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记忆和理解。
二、知识脉络的把握知识脉络是指学科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发展和演化顺序。
在备考过程中,把握知识脉络可以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和演变原理,提高学习效果。
建立和把握知识脉络的方法如下:1. 理清知识的发展脉络:通过研读教材和相关文献,了解学科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研究进展,从而理清知识的发展脉络。
例如,在学习历史学科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分阶段理解和记忆相关事件和人物。
2. 建立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按照知识的先后顺序进行整理和学习。
有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建立在其他知识点的基础上的,如果不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学习,可能会导致理解上的困难。
3. 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依赖。
在备考过程中,要掌握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知识框架与脉络的应用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和把握良好的知识脉络之后,如何应用它们来提高备考效果呢?1. 整体了解知识结构:通过建立知识框架和脉络,可以对整个学科的知识结构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
聚焦核心概念、精选课程内容
聚焦核心概念意味着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个主要的、基本的概念上。
精选课程内容则是从大量的教学资源中精心挑选出最重要、最有价值的内容。
这两个概念在教育领域中十分重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力和深度学习能力。
聚焦核心概念意味着教师和课程设计者要从众多的知识点中筛选出最重要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教学的重点。
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的核心部分,避免过多的琐碎细节,使学习更加有针对性和高效。
聚焦核心概念还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的框架和联系,提高他们的整体思维能力。
精选课程内容则是从各种教学资源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内容。
这些内容可能是经典的、权威的,或者是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果。
精选课程内容可以保证学生接触到最优质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术素养。
同时,精选课程内容也有助于教师管理教学时间和资源,避免课程内容过于庞杂和碎片化。
在实际教学中,聚焦核心概念和精选课程内容需要教师和课程设计者充分了解学科领域的本质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精心挑选的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和成长。
初中化学知识概念模型构建方法
初中化学知识概念模型构建方法第一篇范文在化学教育中,初中阶段是学生建立化学知识体系的关键时期。
化学知识概念模型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的基本原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知识概念模型的构建方法。
1. 知识概念模型的内涵知识概念模型是学生在学习化学过程中,对化学现象、原理和规律进行抽象、概括、内化的一种心智结构。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核心概念:化学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如元素、化合物、反应等;•基本原理:化学学科中的基本规律,如质量守恒、能量守恒等;•科学方法: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假设、验证等;•知识体系:将化学基本概念、原理、方法有机地结合,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2. 构建方法(1)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例如,在教授“燃烧”这一课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木头能燃烧,而石头不能?”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引出燃烧的本质。
(2)基于实验的学习实验是化学教育的核心。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例如,在教授“溶液”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情况,从而理解溶液的本质。
(3)基于讨论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碰撞。
例如,在教授“酸碱中和”这一课时,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酸和碱中和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讨论,使学生对中和反应有更深入的理解。
(4)基于案例的学习教师可以运用化学史、化学现象等案例,帮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例如,在教授“原子论”时,可以介绍道尔顿的原子论,让学生了解原子概念的起源和发展。
(5)基于信息的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化学知识,拓宽视野。
例如,在教授“化学键”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及其特点。
3. 构建策略(1)由浅入深教师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概念模型。
专业知识体系的搭建
专业知识体系的搭建一、了解专业领域搭建专业知识体系的第一步是全面了解所涉及的专业领域。
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参加学术会议、与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交流等方式,获取该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
二、建立核心概念在了解专业领域的基础上,需要确定该领域的核心概念。
核心概念是该领域的基石,是其他知识内容的基础。
通过分析和整理相关文献,可以识别出核心概念,并进行概念的定义和描述。
三、构建知识框架在确定了核心概念后,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知识框架。
知识框架是专业知识体系的骨架,用于组织和分类各种知识要点。
可以采用树状结构、网络结构等方式来构建知识框架,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有机地联系起来。
四、整理知识内容在构建了知识框架后,需要整理并填充具体的知识内容。
这包括对各个知识点的详细描述、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的归纳总结等。
在整理知识内容时,需要注意语句通顺,避免歧义或错误信息的出现。
五、建立知识链接为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可以在知识框架中建立相应的知识链接。
知识链接指的是将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关联,形成一种有机的知识网络。
通过知识链接,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提升专业水平。
六、持续学习和更新专业知识体系的搭建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一个持续学习和更新的过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需要及时获取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完善和扩充专业知识体系。
搭建专业知识体系需要全面了解专业领域、建立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整理知识内容、建立知识链接以及持续学习和更新等步骤。
通过这些步骤的实施,可以建立一个系统完整、结构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提升个人的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
浅析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内容整合
浅析大单元教学中的单元内容整合大单元教学内容,不是课时教学内容的简单累加,不是教材章节的机械合并,而是要重新确立内容核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高度结构化。
那么,大单元教学应该如何整合单元内容呢?一、从单元目标出发单元目标是整合单元内容的切入点和目的地大单元教学设计,希望学生通过单元学习,不仅掌握具体的知识,还能利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
所以,教师在整合单元内容时,需要重新审视单元目标,重新判断能否落实核心素养,进而重新思考要实现这样的素养目标,学生应该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学习哪些内容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二、以核心大概念为框架核心大概念具有抽象性、迁移性及核心性在学科结构中,核心大概念是学科骨架和主干。
核心大概念的抽象性决定了它需要持续理解和探究,而它的迁移性是指新情境中的问题解决,以它作为学科主干,可以确保学习内容与素养目标的统一。
核心大概念对学科内容有横向和纵向的广泛连接,连接学科具体知识。
核心大概念不仅连接学科具体知识,还与核心素养有强关联。
以核心大概念为框架整合单元内容,既可以实现学科内容的结构化,又可以在核心素养与学科具体知识之前架起桥梁。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三个地方去概括核心大概念:一个是从课程标准的高频话语中挖掘核心大概念,一个是从学科知识点中概括核心大概念,另一个是从对核心问题的思考和解决中概括核心大概念。
三、重新思考教学内容的意义和价值《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一书指出,专家的知识不是仅仅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而是围绕核心概念和“大观点”组织的。
这些概念或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
所以,教师在对单元内容进行整合时,就要努力将学科具体知识锚定在学科核心大概念上,引导学生像专家那样将具体知识组织起来,围绕核心大概念建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
这样,遇到问题时,就可以像专家那样,也能用核心大概念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像新手似的,只想通过回忆具体知识和求解公式来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复习?
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复习?怎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数学复习呢?数学复习是一项系统且重要的工作,直接影响学习成果。
教育专家建议同学们遵循以下方法进行高效安全的数学复习:一、统合知识框架,把握全局1. 梳理知识体系:将所学知识点进行分类整理,构建知识框架图,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便于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 简要概括核心概念:对每个单元的核心概念进行归纳总结,并列举相关公式、定理,加深理解和记忆。
3. 梳理解题思路:分析典型例题的解题思路,总结归纳解题规律和技巧,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提高思维灵活性。
二、针对性练习,查漏补缺1. 强化基础练习:基础练习培养基本概念和运算技能,重点关注易错点,及时矫正错误。
2. 提升解题能力: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练习,并进行错题分析,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升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 注重实战演练:模拟考试环境进行实战演练,检验复习效果,增强解题速度和应试能力。
三、合理规划时间,循序渐进1. 制定复习计划:根据考试时间和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并严格执行,确保系统复习内容覆盖。
2. 按计划稳步推进:将复习计划分解成若干个小目标,并定期检查和回顾总结,及时调整复习进度,保证高效安全复习。
3. 劳逸结合,注重休息:长时间学习容易导致疲劳,应适时休息,放松身心,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学习效率。
四、诚求帮助,积极沟通1. 主动向老师请教: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请教,寻求专业指导,解决自学困难,提高学习效率。
2. 与同学相互交流:与同学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增强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学习资料,拓展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保持积极主动的心态,充满信心1. 重塑信心:相信自己的实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保持积极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
2. 不懈坚持:复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持久坚持,不能中途而废,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
――――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为例进行核心概念教学生物学是以核心概念和重要概念为基础来构建的复杂而丰富多彩的知识体系的,核心概念是生物学理论的基础和精髓,也是思维过程的核心;《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在表述课程的基本理念时,把核心概念及概念间的相互关系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
如果学生能把核心概念研究清楚,至少解决了生物学科一半以上的问题,同时也有了进一步深入学习以及自主学习的基础和条件。
而“怎样实施生物概念的教学?怎样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概念”是很值得我们去思考、研究和实践的。
一、核心概念及核心概念在教材中的位置
核心概念构成特定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是具有文件夹功能的概念、具有统摄思维功能的概念、具有迁移价值的概念,位于学科知识结构中一般概念的上位,是一种规律性的认识。
核心概念具有统摄一般概念和事实性知识的作用,因为一般概念更接近于事实性知识,而核心概念则是超越具体、事实性知识的认识。
根据课程标准及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绝大部分“章”的知识是围绕核心概念来编写的,其设计的框架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核心概念。
教学中核心概念往往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形成的,通常需要多节课甚至是更长时间的、多角度的学习才可以形成的认识。
二、确定核心概念进行有效教学
高中生物学核心概念的教学常常不是一节课就可以完成的,每一节课均应从不同的维度指向核心概念,即确立“节”的核心概念对应课堂教学更有效。
我以“细胞的结构与功能”为例,主要探讨如何围绕核心概念构建知识框架,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1.“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在必修一的5个核心概念中,这是生命的层次观和系统观的核心命题之一。
在我们整个高中生物的学习进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贯穿其中,每一模块的学习我们都可以把其中的知识点整合到细胞的这个结构框架中,所以我指导学生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一核心概念时应和学
生强调其基础性和重要性。
我们可以把“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核心概念,采用一种完整的陈述句形式来表述,然后将基本概念依次列出:
A1.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A1.1怎样制备细胞膜(选用何种生物制备)
A1.2细胞膜的成分(少量糖类的主要作用)
A1.3细胞膜的功能(区别于细胞壁)
A2.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和合作
A2.1细胞器的种类(分类方法,按有无膜的结构,动植物特有与共有,是否有水生成,是否含有遗传物质等)
A2.2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所需细胞器的种类和膜结构的种类)
A2.3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定位的是细胞还是个体)
A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A3.1细胞核的功能(是代谢的控制中心还是代谢的主要场所)
A3.2细胞核的结构(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的孔道)
A3.3模型的种类(数学和概念模型必修三要学习到)
确定单元核心概念后,就为本单元教学过程指明了方向。
2.关注学生的前生物学概念对教学的影响
前生物学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生物学以前已经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生物学概念。
新知识的学习则是建立在这些存在个别差异的先前概念之上的,前概念有的是片面的、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概念,如细胞壁也有同学当成了细胞的边界;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必须有线粒体,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必须有叶绿体;激素都是蛋白质;亚显微结构是由电子显微镜观测到的,所有的细胞器我们在光学显微镜下就看不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细胞壁的成分是相同的等等,我们要克服这些学生接受正确概念的障碍和阻力。
3.创造冲突的学习情境
我们在掌握了学生实有的原认知结构状态以后,设法打破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使之出现“认知失衡”状态,从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望。
打破旧有认知结构的目的是要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建立新的认知结构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概念形成,主要通过学生对科学事实的直接感知和观察来建立初级概念;二是
概念同化,用已有的概念来吸纳新的概念,原有的认知结构的“缺口”暴露后,通过概念同化来将新信息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缺口中;三是概念改变,主要是学生原有的某种知识经验由于受到与此不一致的新经验的影响而发生的重大转变,学生习得新概念后,应及时通过精加工策略来将新旧知识整合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例如:我们在讲线粒体的时候要区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否有线粒体,是否能进行有氧呼吸,提醒学生注意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也要区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是否有,没有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区别对待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我们观察的细胞器是电子显微镜观察的亚显微结构,而光学显微镜观察的显微结构能观察到三种细胞器;分泌蛋白都有哪些,是否是全部的激素,抗体和消化酶,区别对待需要哪4种细胞器,需要哪5种膜结构;细胞的生物膜系统也要区别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膜而无细胞器膜和核膜),区别血管壁及消化管壁是否为生物膜系统;比较细胞核和细胞质谁是代谢的中心,DNA能否出入核孔,进出核孔的大分子物质RNA和蛋白质的运行方向是否一致,染色体和染色质的关系是什么,它们都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吗;为什么拍摄的显微照片不是物理模型?
4.利用各种直观手段,进行核心概念建构
在教学中,应尽可能通过实物、图片、照片、录像片、实验等,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对学科核心概念的建构。
教材中含有许多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插图,通过对教材插图进行对比、整合、实例化,能够加强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关于动植物细胞器的区别和联系,教材配有清晰的插图可以让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同时参考课本上的插图,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种类生物间各种细胞器之间的区别。
又如“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把这一现象做成动画,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连贯地演示合成和分泌过程,学生便会对这一具体过程发生的场所、条件、产物、所需要的细胞器和膜的种类有一个整体认识,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绘制概念图,进行核心概念构建
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
它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
的结构化表征,其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它可以让学生通过各个知识点的回顾,梳理相关概念间的联系,从而建构核心概念。
在构建核心概念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画概念图,构建知识体系,帮助他们深化理解现有的核心概念并进行具体的运用。
例如,在细胞器中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先画出一部分概念图,让学生扩展补充,学生通过分析修改,最终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
新出现的概念图可以独立呈现,待新课教学告一段落,在做小结时才将新课的概念图并入原来的大概念图中,每一节课都可以得到一张小的概念图,而这一张概念图又可以归并入整个章节的大概念图中,通过这种整合,学生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构建起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并清晰地了解各概念之间的关联和区别,建立起综合概念图,由“点”串成“线”形成“网”,不但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拓展思维打下良好的基础。
6.利用典型例题,设计反馈练习
概念的掌握最终不是以学生能复述和解释概念为目的,而是以学生能运用概念去解释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最终目的。
例题必须是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概念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解题能力。
例如:下图是某种生物的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试据图回答:
(1)图中[2]的主要成分是。
(2)被称为细胞内“动力车间”和“养料
制造车间”的细胞器分别[]和
[]。
(3)若该细胞是西瓜的红色果肉细胞,则
色素主要存在于[]。
(4)如果该细胞是低等植物细胞,则图中
还应该有的细胞器是。
若该细胞是高等动物细胞,则不该具有的结构是[ ] 、 [ ] 和[ ] 。
(5)图中与核糖体形成有关的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主要存在于[ ]
中。
(6)人们已经通过化学实验证明了细胞膜中含有磷脂分子。
现在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细胞核核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①实验课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目的:利用化学试剂检测细胞核核膜中的蛋白质成分。
③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材料:细胞核核膜样液、蒸馏水、洁净试管、滴管、双缩脲试剂等。
围绕核心概念进行教学设计,能在检测环节设置合适的检测点,特别是对核心概念形成基本理解的关键点,预设学生知识内化后应该发生的外显行为,这样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外显行为检测学生对核心概念理解达成的程度,更好地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围绕核心概念构建有逻辑关系的知识结构框架,是一个深度思考、有机整合的过程,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增强创新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加强学生理解和记忆知识的根本措施。
实施核心概念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更快、更有效地掌握高中生物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