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4cf629602d276a201292e16.png)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形象及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秋天万物凋零,霜风渐冷,给人以苦寒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人生迟暮,但也催人奋进。
先一起来看看两首写到秋天的诗词。
(多媒体展示《观沧海》与《天净沙·秋思》,找出描写秋景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老者,看看他笔下的秋带着怎样的气息。
(多媒体展示杜甫图片)【知人论世】(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唐代诗人。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创作从不同的侧面真实而集中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和社会面貌,因而被誉为“诗史”。
他本人被世人尊为“诗圣”。
(背景介资料)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社会陷入混乱当中。
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儿由陕西入四川,依靠四川节度使严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
他时刻关心着国家形势,盼望国家与百姓能够重归安宁。
可事与愿违,国家的形势却仍不稳定,回纥、吐蕃等民族不时侵略唐境,吐蕃还于763年一度攻占了都城长安;而唐朝内部在平定“安史之乱”战争中作大的军阀也拥兵割据,对朝廷构成了威胁。
国运犹如四季处在暮秋,动荡不安,杜甫为此而深感忧虑。
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乘舟沿江东下,寄居夔州。
寄居夔州时,杜甫年已五十五岁,已处在人生之秋,眼看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他日夜想回归故乡,却始终无法实现愿望,心境非常寂寞、抑郁。
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初步感知】1、教师示范朗读,指导学生读。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2)](https://img.taocdn.com/s3/m/a4f872af650e52ea5418986f.png)
2006年高考辽宁考生 肩膀
❖ 常常会想,要怎样一副铁肩才扛得起 一个朝代由盛转衰的剧变产生的心理落差? 才扛得起夹缝中的芸芸众生的声声叹息?才 扛得起中国诗歌在社会剧变中的大课题?
❖ 所以,不敢想象杜甫是怎样用他并不 健壮的躯体承载着一切。驾一叶平平仄仄 搭起的小舟,穿梭于暗流涌动的江水中, 我能想象杜甫逆流而上的艰难。
2.颔联又表现了怎样的景致?
本句层上展开,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 森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 舟 一 系 故 园 心
3.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怎样理解这一联?
“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孤 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 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 思于万里。
抒发了岁暮日晚、羁旅无依的伤感。而 凄苦之情,思乡之意,皆在不言之中。 全诗就此收束,余意绵绵。
杜甫的情怀
1、故园之思 2、羁旅之感 3、漂泊之愁 4、家国之忧 5、秋士迟暮之悲
杜甫是一位系念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 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遭遇,一有感触,则悲慨 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民生 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 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 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 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 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 得低回起伏。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 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沉郁顿挫,是杜诗 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顿 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杜 甫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 肩膀,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 上一座文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 观望,赞叹不止。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be417a6e58f5f61fb6366650.png)
2.如何理解“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的意思,表 达 作丛者菊怎两样度的开感情放?忆往昔感伤落泪,系孤舟上江岸,心中顿生故
园情思。
写景抒情,怀念故乡亲人的忧思
经历和创作:
(1)读书壮游时期。
七岁能文,十五岁文坛初露头角。所谓“读书破万卷”,二十岁后,开始 漫游生活。南游吴越,北越齐赵,饱览祖国壮丽河山,开阔视野和心胸,并在 洛阳与李白结为朋友。这时期生活和创作,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和情调。如 《望岳》一诗表现了他青年时代的气概和抱负,是他早期的代表作品。
(2)长安十年时期。
作者感情:天战气乱寒频凉 仍,,缺百衣姓少艰穿难的、痛忧苦时伤;国苦痛。
❖ 六、探讨诗歌的表现手法
本首诗歌在景与情的处理上有何特点?请做分析?
首联、颔联因物感兴,情思所附; 颈联、尾联即景寄怀,遣忧国之思。
情景交融,含蓄蕴藉。
七、拓展作业
课外阅读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沿着诗人的足迹,感受唐 时秦州的物产文化,体会杜诗“沉郁顿挫,苍凉感伤”的诗风, 学习其忧时伤国的爱国情怀。
❖ 3.如何理解“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的意思? 从“急暮砧”你能想到这首诗与李白的哪一首诗的画面相 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为赶制冬天穿的衣服,家家在动用刀尺。白帝城高处到处能 听到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 《子夜吴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战乱流离时期。
“安史之乱”起,他携家受冻挨饿,避难流亡,卷进了生活 的底层。在沦陷区,山河破碎之感甚深。脱贼后,又屡遭肃宗 贬斥。灾难的时代,震撼着诗人的心灵,写出了《春望》《北 征》和“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 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一系列具有高度 人民性和爱国思想的不朽诗篇,并达到了现实主义的高峰。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学生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01c684eefdc8d376ee32d0.png)
。
4:你觉得诗歌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可以从那些意象词语中读出?
其人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
”。
三. 1、关于唐诗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光辉的时期。按它发展的情况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
唐四个时期。
初唐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他们被称为“初唐四杰” 。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可以从那些词语中读出? 小结: 怎样初步读懂一首诗?
时。
选 取 了 哪 些 意 象 , 构 成 了 一 幅 怎 样 画 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 析。
乾县一中高一语文同步课时导学案
-1-
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正
湘一代,769 年死于赴郴州的船上。
杜甫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其诗显示了唐由
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有《杜
律诗发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 之问时正式定型,成熟于盛唐时期。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 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通常的律诗规定 每首 8 句。如果仅 6 句,则称为短律;超过 8 句 ,即 10 句以上的 ,则称排律或 长律。通常以 8 句完篇的律诗,每 2 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 (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尾联)。每首的二、三 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排律除首尾两联不对外,中间各 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 声 韵 ;第二、四、六、八句押 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唐诗分类
古体诗:唐代人把《诗经》到汉魏六朝的诗叫做古诗,或者古体诗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
![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9fb3f1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b.png)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 日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翼大家下载后,能够匡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味、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elementary school lesson plans, middle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activities, comments, messages, speech drafts, work plans, work summary, experience,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want to know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这是秋兴八首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是优秀的语文必修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高二语文《秋兴》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二语文《秋兴》其一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87720c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b0.png)
高二语文《秋兴》其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点。
2、赏析作品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品味作品中的意象特点教学难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讲析法、合作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刘禹锡的诗中说到“自古逢秋悲寂寥”,那么各位同学能否回忆起一些悲秋的诗句?(师生共同回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唐代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他是如何悲秋的?他的悲秋里有着怎么样的情怀?请大家集合课前的预习,有感情的朗诵这篇诗文。
二、文学常识回顾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成为“诗圣”,由于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因此其诗有“诗史”之称,有《杜工部集》。
文学常识古体诗又叫古风,形成于汉魏六朝,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方面均较自由。
近体诗是与之相对的概念,也叫今体诗,唐代诗人在梁陈诗人对诗律研究和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创造了律诗和绝句这两种新诗体。
律诗分五言和七言,每首四联,依次称首联、颔联、颈联、末联(或尾联);每联两句,上句称出句,下句称对句;每句的平仄都有严格规定,特别是第二、四、六字的平仄不得随意变更;凡偶句都要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两联须对仗。
近体诗的绝句,也称律绝,每首两联,平仄和押韵同律诗一样,只是不一定对仗。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家常以意境的高下来衡量作品的成败。
什么叫意境?意,即情感、意绪,即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境是境况、境界,即诗中所描绘的客观生活图景,它是广义的,不单指景,还指诗人所见所历之事。
意与境交融在一起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就是意境。
意境由意象组成,意象包括在意境中。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4)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4)](https://img.taocdn.com/s3/m/bc2d698b580216fc710afd5b.png)
怨恨
恨 帝 始 不 见 遇。
秋兴八首(其一)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情
•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景
• 玉露凋伤枫树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
• 万里, 地之远也。 • 秋, 时之惨也。 • 作客, 羁旅也。 • 常作客,久旅也。 • 百年, 迟暮也。 • 多病, 衰疾也。 • 台, 高迥也。 • 独登台,无亲朋也。
结束
• 二·天宝五年至十四年,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 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 马尘。残羹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悲惨生活。
•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 杜甫也历尽艰危,但创作成就很高。“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景
寒衣处处催刀尺, 白帝城高急暮砧。
景
• • • • • • • •
潦 倒
艰 难
百 年
万 里
不 尽
无 边
渚 清
风 急
登
新 停
苦 恨
多 病
悲 秋
长 江
落 木
沙 白
天 高
高
浊繁独常滚萧鸟猿
酒霜登作滚萧飞啸
杯鬓台客来下回哀
。,。,。,。,
登高
(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1)](https://img.taocdn.com/s3/m/043d208b87c24028905fc36f.png)
本句承上展开,诗人纵目驰骋自下而上, 自上而下,生动地写出了巫山巫峡的萧 森气象。
丛菊两开他日泪, 孤舟一系故园心。
3.第三联开始,转而由景生情,抒发感慨。 怎样理解这一联?
“丛菊两开”,指离蜀经历了两秋;“孤 舟一系”,指眼下旅途的飘零。而“他日 泪”则生悲情于从前,“故园心”则托相 思于万里。
初读文本
确 白寒孤丛塞江巫玉秋
立
帝衣舟菊上间山露兴 城处一两风波巫凋八
感 高处系开云浪峡伤首
情
急催故他接兼气枫其 暮刀园日地天萧树一
基 砧尺心泪阴涌森林
调 。,。,。,。,
悲伤凄凉
《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注解:
朱 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的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解
释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
所用话题
❖
肩膀
都说“男人铁肩担道义”,那么他 就是古往今来真正的大男人。一副肩膀, 看似柔弱,却撑起了中国历史上一座文 学与道义的高峰,让人远远观望,赞叹 不止。
秋 兴 八 首杜
甫
教学三维目标
1.了解杜甫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 就。 2.了解杜甫七言律诗的艺术风格。 3.背诵并积累名句。 4.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鉴赏诗 歌的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 诗人不仅是悲自然之秋,更是悲人生之秋和 国运衰落之秋,充溢着苍凉的身世之感和家 国之秋。
总结
今天,当我们穿越1200多年的 历史,重温诗圣杜甫所带给我 们的深沉情怀的时候,我们内 心不由得心生敬意,让我们带 着这分敬意去重读一遍这首诗 歌吧!
杜甫的诗风
❖沉郁顿挫
语壮境阔 寄慨遥深
二、抓作者(知人论世)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件
![优质课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7f08060f8c75fbfc67db27e.png)
归纳二
品味意象的方法:
1.明特点
江水
2.合背景 3.悟诗情
爱情 无尽 时间 的阻隔 的愁绪 的流逝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恰似 一江春水 向东流
大江东去, 浪淘尽
作业延伸,生活语文
1.观看百家讲坛栏目中康震教授关于诗 圣杜甫的讲解 2.任选一意象,结合所学过诗词进行归 纳整理并以自选形式绘制思维导图
一பைடு நூலகம்创设情境,走近诗人
“与杜甫相遇”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学习目标
一、 读,品味诗人情感。 二、 赏,积累鉴赏方法。
二、诵读体会,感知诗情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三、选点美读,自主探究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归纳一
1.明表意
2.探深意
3.析结构 4.悟情感
诗歌炼字的方法:
四、拓展阅读,深味诗情
自三峡七百里中……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 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 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 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水经注》(郦道元)
话题讨论:诗中“江间波浪兼天涌”一 句,写作是否恰当?为什么?
江间波浪兼天涌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林寒涧肃
《水经注》
郦道元
比较阅读
延伸阅读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3)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3)](https://img.taocdn.com/s3/m/a3825d6d43323968011c92d4.png)
常见情感
1羁旅愁思 2思亲念友 3征人思乡 4闺中怀人
常月 ——思乡
见 杜鹃鸟——凄凉哀伤 鸿雁——思乡怀亲和羁旅之情
பைடு நூலகம்
意 柳——惜别 表示漂泊之感的意象——浮萍、飞蓬
象
孤雁
表达技巧
1借景抒情 2想象、联想 3虚实结合 4修辞传情:比喻 拟人 夸张 5因梦寄情
链接高考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高考诗歌鉴赏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送
别诗、思乡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 咏物诗、边塞诗 等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
鉴赏要点
思乡怀人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 古代文 人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 因,长久寄居他乡,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 的羁旅 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 寞或对亲人的思念。
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 “归梦”是这首诗的诗眼。 你是否同意这种 说法?为什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 是那么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
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
是“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 的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 “归梦”是这首 诗的诗眼。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608a56d5022aaea988f0f6c.png)
《秋兴八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学会鉴赏诗歌。
2、从写景、抒情、炼字方面赏析诗歌。
3、理解诗歌主旨,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赏析诗歌,把握景与情的联系,品味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体会诗歌的感情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导入杜甫的忧国忧民(二)自主学习学生诵读课文初读:读准字音再读:感受情感(三)研读诗歌的意象情感1、解题:秋兴八首秋:季节景物(萧瑟)兴:托物起兴情感(悲凉)(借景抒情)2、自主学习诗歌(1)知人论世成都杜甫草堂里挂着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这16个字是对杜诗很好的概括。
人称“诗圣”,文为“诗史”。
创作背景:当时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秋兴八首》就是在这样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的社会背景写成的。
(2)研读诗歌的景物描写,感悟诗歌的感情3、重难点突破:意象:写了什么: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他日泪孤舟寒衣刀尺白帝城暮砧意境:营造了衰败、萧瑟、阴森又风云变化的悲壮意境。
情感: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的方法:①通过抓取、分析意象,透过意象把握思想感情。
②寻找诗中关于文章主旨的表达情感的语句。
问题:哪一联最能表明诗人感情?颈联: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明确主旨:抒发羁旅之愁,思乡之苦。
表达技巧:怎么写?试运用相关诗歌鉴赏的常识进行分析。
(提示:如可以从本诗的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抒情手法、修辞手法),炼字,语言风格等方面去探讨。
)鉴赏本诗的表现手法(抒情手法)首联状秋季阴森之景,衬作者低沉心境。
(抒情手法:借景抒情)颔联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巫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大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48250adcd4d8d15abe234e81.png)
• 三、课文探究:
• (齐读首联)
• 首联: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 问1:首联写了哪几个意象? • 明确: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 • 问2:这些意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 明确: • 1、玉露:深秋时分的白露 寒冷刺。骨 • 2、枫树林:火红的枫叶此时在秋露的侵袭
下已变得 凋零衰。败 • 3、巫山巫峡:“气”为“气象、景象”之
• 《秋兴》被誉为是他七律中的“裘领”,是 “一生心神结聚之作”(见《唐宋诗醇》)。
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3.中间两联须对仗。 • 4.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
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 一韵到底。
六、尝试练笔:
• 曾经远足,清明刚过,请你以“春”为话 题写两句写景抒情的对偶句。最好有点诗 情。
课后作业:
1、背诵默写此诗。 2、预习后两首诗。 3、把《秋兴》改写成一篇小散
文。(400字左右)
• 问9:其中蕴含着怎样的情感?
• 明确:飘泊之苦、思乡之愁。
• 尾联: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问10:这两句话如何解释?
• 明确:深秋岁寒,家家都在为亲人赶制御寒的 衣物;傍晚时分,白帝城中传来急促的捣衣声。
• 问11:结尾两句加深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 明确:思乡之愁。
• 关心家人冷暖,为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 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寒风中,漂泊的游子 听到捣衣声,就会联想到家中的亲人为自己 赶制寒衣,想到家庭的温暖,这就更增添心 中无尽的思乡之愁。
• 3、风云滚滚,昏暗无光——国家前景暗淡。 • 问7: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92af16084254b35eefd34d0.png)
《秋兴八首(其一)》导学案【探究目标】1、借助资料全面了解杜甫人生经历,把握其各人生阶段的创作特点。
2、品味杜诗的独特魅力,启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点】知人论世,深刻理解杜甫的作品,感受诗人深沉的情感。
【探究学习过程】一、走进杜甫其人杜甫(712—770),字,自号,盛唐大诗人。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
杜甫一生在思想上推崇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青年时代有着“致君尧舜上,”的宏伟抱负。
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这一主线。
杜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做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
他善于选择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高峰,起着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对于杜甫诗歌的认识,纵观其生活及社会背景,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
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
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
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
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秋兴八首(其一)》](https://img.taocdn.com/s3/m/9acbd346ba0d4a7302763ad0.png)
教学目标
1.赏析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 的写作手法。
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领 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
把握诗歌意象和诗歌情感的有机联系, 品味作品触景感怀、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一、诗人简介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世称 杜工部,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 白居易)之一,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其人有“诗圣”之誉,其诗有 “诗史”之称。
杜甫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
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 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 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 ,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 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 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 为“诗史”。
二、写作背景
公元759年,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妻 儿由陕西入四川,寓居成都,依靠四川节度使严 武等亲友的接济维持生活。765年,严武病逝, 杜甫失去依凭,于是离开成都,经重庆等地到了 夔州(今四川奉节),住了两年左右的时间。 《秋兴》是他旅居夔州时写下的一组诗,共有八 首,“玉露凋伤枫树林”是其中的第一首。
• 丛菊两开他日泪,——秋菊已开两度回想 他日再流泪,
• 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靠岸系绳也系 着我游子的故园心。
• 寒衣处处催刀尺,——深秋季节处处都在 为游子征夫赶制寒衣,
• 白帝城高急暮砧。——傍晚白借帝景城头传来
急促的捶布声。
颈联 丛菊、孤舟
抒情
飘零、孤寂、
尾联 催刀尺、急暮砧
凄苦、乡
四、知人论世、概括主旨
三、结合注释,翻译全诗
• 玉露凋伤枫树林,—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
• 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的气象满目萧瑟阴 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1、诗歌鉴赏,一直是高考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高,得分较低的部分,甚至有不少学生对诗歌鉴赏
题存在着畏难心理。
2、学生中存在着“轻读诗,重做题”的现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快速、高效的读懂诗歌
教学重点:
1、从诗歌的标题入手去破题
教学难点:
对不同内型的诗歌标题的积累和分析
教学课时
1课时
导入
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这是我们复习的重点,也是我们同学们的难点。
学生们在答题时存在的问题:读不懂、说不清、答不全。
归根到底还是在读不懂上。
我们要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现象。
活动一
诗歌鉴赏题由哪些要素构成
标题、作者、正文、注解、题干
活动二从标题入手,如何快速、高效的破题
1、学生归纳诗歌标题的重要性
2、以《咏素蝶诗》(2010年全国高考卷)为例,分析诗歌标题暗含的信息
(1)交代了写作对象
(2)点明了诗的类别
(3)暗示了写作手法
活动三不看正文的情况下,试着分析诗歌呢?用什么样的方法去阅读这首诗?
托物言志诗
1、找出素蝶的特征
2、素蝶的特征放到人身上
物的特征往往跟作者的经历遭遇、人生命运、价值取向有关系
带着对标题的解读,有的放矢的去阅读正文。
快速、高效的破题
活动四: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
1、《春日秦国怀古》晚唐周朴(2011全国)
2、《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 》黄庭坚(2011辽宁)
3、《春日忆李白》杜甫(2011江苏)
4、《晓至湖上》历鹗(2011福建)
小结:
(一)看标题,抓题眼
标题往往对诗歌广泛丰富的内容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
1、有些题目交代写作对象、重点。
2、有些题目交代写作目的和写作背景;
3、有些题目点明中心,表现感情基调。
4、提示题材
所以,有时抓住了题目,也就大体抓住了诗歌的基本内容。
【如何快速读懂意思?】
看标题——看作者——看注解——看字词——看意象——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