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群体心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 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
家庭、邻里和伙伴衰退和外移的现象一般在几人到十几个或二
十几人之间
(三)假设群体和实际群体 (四)大群体和小群体 (五)松散群体、联合群体和集体 成员群体和参照群体
大群体一般指规模较大、人数较多、人员之间 较少直接互动的群体。典型的大群体是如阶级 群体这样的利益群体。这类群体人数众多,活 动方式和组合形式有的超出了作为实体的群体 范围,在其中甚至还可以划分出许多具有实体 形式的群体。 小群体则是指那些规模较小、成员之间能够直 接互动的群体。小群体的主要特征是:成员间 有面对面的联系,行为上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成员在心理上彼此意识到对方,保持着直接的 思想沟通;具有共同认可的群体规范。
(四)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教育与 管理
消除误解和偏见,正确认识学生非正式 群体存在的客观性 区分各种非正式群体的不同性质,有针 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处理原则和方法 对学生非正式群体实行目标改造,使之 纳入正式轨道
开展形式多样,种类齐全的班集体活动, 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特长和才干,尽量满 足每个学生多层次的需要 重视对核心人物的转化教育,注意重点突 破,以点带面 加强班集体建设,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教 育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渔人网络,优 化教育管理环境
(二)班集体及其特征
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班 集体有它自己的基本特征: 1、班集体的目标特征 2、班集体的价值特征 3、班集体的行动特征 4、班集体的情感特征
(三)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阶 段
(四)班集体的类型
1、简单聚合型 其成员仍然是缺乏联系的相对独立的个体 2、初具雏形型 这种类型的班集体多处于班集体形成和发 展的中期阶段。 3、理想成熟型 这种类型的班集体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 最后期,也是学生班集体建设的理想目 标。
参照群体和成员群体是以群体成员的归属为标准,而 进行的一种群体分类。 成员群体也就是内群体,个人 属于该群体的成员,并以本群体的规范作为自己活动 的准则,各成员之间在行为上彼此互相影响。 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 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由美国社会学家海曼提出的。后来,一些研究者把参 照群体概念扩大到个人对自己的社会地位、行为和观 点评价的标准等问题上。因此,参照群体既可以指个 人所羡慕的群体或他曾是其成员的群体,也可以指他 所属的群体;既可以指小群体,也可以指大群体。有 的甚至具体的个人也可能充当参照群体的角色。
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重情感而轻理 智的特点,往往会产生不健康的、危害 班集体和社会的行为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高凝聚力可能削弱正 式群体,有时会使正式群体处于松散状 态 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信息交流的畅通性、 随意性,往往使之成为小道消息和谣言 的传播者和制造者
学生非正式群体内核心人物(首领)的极大 权威性,易造成群体心理与行为的整体 偏离和失误 学生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的冲突,产 生“内耗” 少数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破坏性质, 已构成了危害班集体、学校和整个社会 的事实
3.非正式群体的作用 非正式群体的积极作用: 第一,弥补正式群体的不足,满足员工 的需要。 第二,融洽员工的感情。 第三,激励和培训员工 第四,保障员工的权益。
非正式群体的负面作用: 第一,干扰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二,削弱管理者的权力。 第三,控制束缚员工发展和上进。
4.如何做好非正式群体的工作
一、群体压力 (一)群体压力的概念 群体大多数成员的意见会产生一种无形的力量,它 使群体内每一个成员自觉地保持着与大多数人的一 致性,这个力量就是群体压力。 (二)群体压力的作用 第一,群体一致的行为,有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和 群体的存在与发展。 第二,群体一致的行为,可以增加个人的安全感。
二、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 或标准。群体规范有的是正式规定的,如法律、法规、 一些规章制度等。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 如文化、风俗、时尚、舆论等,它们能潜移默化地影 响个人的行为及人格的发展。 群体规范的形成受从众、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影响, 群体成员彼此通过暗示、模仿、感染等的相互作用, 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正是在此基 础上形成了群体规范。
非正式群体这一概念,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的 先驱者梅奥教授在其著名的霍桑实验(19241932)中相对于正式群体第一次提出的。 非正式群体是指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明文 规定的无形群体;其成员间的关系带有明显 的情绪情感色彩,以个人的喜爱、兴趣、需 要等心理相容和一致为基础自然而然结成的 群体。
非正式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非正式群体具有如下特征:
(二)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1.低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与组织目标 不一致,同时群体的凝聚力也低,凝聚力与生产效 率没有什么关系。 2.低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支持组织目 标,此时,就算是凝聚力很低,生产效率依然能够 提高。 3.高凝聚力、低一致性,即群体的态度不支持组织 目标,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成反比,凝聚力越高,生 产效率越低。 4.高凝聚力、高一致性,即群体态度与组织目标保 持高度一致性,生产效率与凝聚力成正比,凝聚力 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二)群体规范的作用 第一,维系群体的作用。 第二,认知的标准化作用。 第三,行为的矫正作用。 第四,惰性作用。
三、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凝聚性或群体内聚 力,它是使群体成员保持在群体内的合力, 是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是一种使其成员对 某些人比对另一些人感到更亲近的情感,它 可以被认为是群体的确定性特征。 心理学家多伊奇(Deutsch)曾提出一个计算 群体凝聚力的公式: 群体凝聚力=成员之间相互选择的数目/群体 中可能相互选择的总数
按人员自然交往而形成 非正式群体 由心灵组合为本,而产生无 形结构
2.非正式群体的分类
源自文库
类型
亲缘型 时空型 情感型 爱好型 信仰型 利益型
特 性
以亲属关系建立起来的群体 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 以时间和空间的接近而自然形成的群体如同省、同地区、 同学历等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 同学历等工作中经常接触的人,如校友群体、同乡群 体 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 以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共同语言为基础建立起来的 群体 以各种个性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相近为基础而建立起来 的群体, 的群体,如足球爱好者群体 有共同的宗教信仰或为实现某种抱负为基础而建立起来 的群体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上的一致而形成的群体,如汽车共 乘群体
三、群体的形成
谢立夫(M. Sherif et al.)1961年经典研究 影响群体形成的因素: 共同的目的 隶属需要 共同兴趣 压力情境
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 不确定。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这是群体内部冲突阶段。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 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群体表现出一定的凝聚力。 第三阶段:规范化阶段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群体已经有了结构、目 第四阶段:执行任务阶段 的、角色,并且已经对完成任务做好了准备。 第五阶段:结束阶段。 第五阶段:结束阶段 群体开始准备解散,注意力 放到了群体收尾工作。
(二)群体的特征
1、共同的目标 2、共同的情感 3、共同的价值规范 4、一定的组织结构
二、群体类型
(一)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按正式程序与否,可将群体划分为正式群体与 非正式群体。 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组织精心设计与规划的有明确的目 的和规章,成员的地位和角色、权利和义务都很清 楚并有稳定、正式结构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以观点、兴趣、爱好相似为基础, 以彼此感情为纽带自然形成的、没有固定组织形式 的群体。
?群体与个人的关系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之间的关 系
第二节 群体动力
“群体动力”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心理学家勒 温(Kurt Lewin,1890-1947)提出,他提出群体动 力的公式为:B=f(Ρ,Ε) 其中,B指个人行为;P指个人,包括人的遗传 素质、情绪、能力、人格等内在因素;E指现实的 社会环境,包括人际影响、群体中的社会心理气氛、 群体压力、领导作风等。 群体动力是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 是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 力量,主要包括群体压力、 力量,主要包括群体压力、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和 群体士气等。 群体士气等。
(二)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积极 功能
非正式群体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精神上的满 足 非正式群体可以增强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助于 正式群体的形成和巩固 非正式群体可以为学生个体提供及时而彻底的 物质和精神援助 非正式群体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提 高,促使个性得到和谐发展,人格更加完善
(三)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消极 功能
图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心理学家沙赫特(schachter)研究证明,仅仅靠群体的内 聚力,不一定提高生产效率,只有加上积极的诱导,才能有助 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如下图:
生 产 率
高内聚力积极引导 低内聚力积极引导 对照组 低内聚力消极引导 高内聚力消极引导
时间
(三)增强群体凝聚力的方法 1.群体规模。群体规模的大小与凝聚力成 . 反比,即群体规模大,凝聚力小;群体规模 小,凝聚力大。 2.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 3.外部压力。 . 4.群体内部的奖励。 . 5.群体的领导方式。 .
四、群体士气 (一)群体士气的概念 心理学家史密斯把士气定义为对某一群 体或组织感到满足,乐意成为此群体的一员, 并协助达成群体的目标的态度。 克瑞奇等人认为,一个士气高涨的群体具有7 个特征:
※ 群体的团结,不是起源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来自 内部的凝聚力。 ※ 群体内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群体的 倾向。 ※ 群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及处理内部冲突的能 力。 ※ 群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 群体内的每个成员都明确地掌握群体目标。 ※ 群体成员对群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和积极 的态度。 ※ 群体成员承认群体的存在价值,并且有维护该群 体继续存在的意向。
第一,管理者自觉增强与非正式群体的联系。 第二,运用舆论导向引导。 第三,区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
学校群体的心理效能
1、教育功能 2、归属功能 3、认同功能 4、支持功能
班级与班集体
(一)班级 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它是按照 学生的年龄段和教育管理的需要正式组 织起来的群体,故而班级也可以叫做班 级群体
(五)教师在班集体建设中的职 能和作用
1、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教育者 2、教师是班集体管理和建设的组织者 3、教师是班集体建设的领导者 4、教师是班集体良好人际关系的创造者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特征
学生非正式群体规模小,人数少 学生非正式群体规范的无形性以及较强 的约束性 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情感维系性和心理凝 聚性学生非正式群体核心人物(领袖人物) 的权威性 学生非正式群体内部信息传递的畅通性 和随意性
第一,自发性。 第二,成员的交叉性。 第三,有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 第四,排他性和不稳定性。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见表6—1。
表6——1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区别 类型 组成因素 按正式程序而组成 正式群体 以正式结构为本,而产生心 理认同 特性 结构单一性 具有一定结构形式 领导者常具有主管身 份 主要目标为达成工作 任务 结构具有重叠性 不具有一定结构形式 领导者不一定为主管 主要目标为满足成员 需求
第七章 群体心理
第一节 群体的概念及特征
一、群体及其特征 (一)什么是群体 群体是具有相同利益或情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人以某种方式相结合在一起的集合体。构成群体的 两个要素是:(1)成员关系必须具备相互依赖性; (2)成员具有共同的意识、信仰、价值和各种规 范,用以控制行为。 群体,又叫社会群体,是两个以上的人在同一 目标指引和同一规范的约束之下,彼此影响,相互 作用,共同活动的集合体,也可称为团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