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DOC 42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DOC 42页)

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

2014年12月

前言

为推动电力行业企业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切实提升电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促进我国电力事业科学健康发展,特制定《电力行业内部控制操作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 号)及《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 1 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等相关规定编制而成。在对我国电力行业历史沿革、发展趋势、产业特点和管理现状等作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南》科学规划了电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线图及实施方案。在总结发电、输配电、变电、电力建设、电力设计和其他电力辅助产业等全产业链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指南》系统提出了建立以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为基础,以风险管理控制为导向,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桥梁,以内部监督为促进的闭环运行的电力企业内部

控制体系。

《指南》包括七章,分别为:

第一章:电力行业基本情况与内部控制建设背景。第一章介绍了电力行业基本情况以及电力发展趋势,简述电力行业内部控制的建设背景。

第二章: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与运行。在对电力行业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第二章科学规划了电力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路线图与建设阶段。电力行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将遵循由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向全面内部控制发展的路径,包括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内部控制评价与审计、内部控制体系持续改进与优化三方面的内容。

第三章:内部环境。第三章结合电力行业面临的内外部影响因素以及电力行业特点,分析了电力企业在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反舞弊管理等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应关注的要点及管理措施。

第四章:风险评估。第四章介绍了风险评估的概念、程序与方法。电力企业应从目标识别出发,在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经过建立基础、目标设置与分解、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评价及风险应对等程序,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

法,全面评估风险,为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本章还列示了当前电力行业面临的主要内外部风险,并对其中最具有行业特色的风险提出应对策略。

第五章:信息与沟通。第六章深入分析了电力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日常运营的特点,对电力企业在内部信息传递、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说明,并提出控制措施和监督评价要点。

第六章:内部监督。电力企业内部控制监督包括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其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是内部监督的普遍做法和重要形式。第七章介绍了内部控制评价的对象、原则、组织形式、内容、方法及工作程序等,并结合电力行业特点,重点介绍了内部控制缺陷的标准及认定程序。

《指南》属于参考性文件,供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设计企业和其他辅助性电力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实施、评价与改进过程中参考使用。由于电力行业包含发电、输电、配电、变电、电力建设、电力设计及电力辅助等多个产业环节,产业链覆盖电网、发电、电力建设、电力设计和其他辅助性多类企业,业态分布广泛、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各电力企业

可以参考本指南提供的基本思路,结合内部环境、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业务规模等因素,探索建立并实施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及内部控制操作手册。

第一章电力行业基本情况与内部控制建设背景

第一节电力行业基本情况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能源提供者,是将自然界的一次能源通过各种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再经输电、变电和配电将电能供应到各用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基础性产业。电力系统的重要特征是能源的转换与输配。电力的安全、稳定和充分供应,是国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电能的产生和运转方式,电力行业具有发电、输配电、变电等不同生产环节,并形成相应的电力产业链。电力产业链上的主要企业包括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电力建设企业、电力设计企业和其他辅助性企业。

一、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

我国的电力工业始于1882年,至2014年已有132年的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

业发展缓慢,至1949 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位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人均用电量仅有9千瓦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府将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行基础产业,大力发展电力工业,经过大规模的建设,到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分别比1949年增长了29.9倍和58.7倍。

改革开放以来,电力工业不断跨上新台阶。1987 年我国发电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1995年3月发电装机容量超过2亿千瓦;1996年我国装机容量和发电量跃居世界第 2 位;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达到12.5亿千瓦。

2013年以来,我国电力生产运行安全平稳,电力供需总体平衡,2013

年全社会用电量5.32万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达到3911千瓦时。中国的电力工业规模已位居世界第一位,长期困扰我国的电力供应不足矛盾得到缓解,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资源配置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截至2013 年,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非火电类型发电装机容量比

重已超过25%。清洁能源发电增长强劲,地热发电、光伏发电均呈快速增长之势;同时电网发展也实现重大突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的世界上规模最大,集风电、光伏发电、储能、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平台投产使用;亚洲首个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投入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在智能电网高端装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电网建设成果显著,结束西藏电网长期孤网运行的历史,使我国内地电网全面互联;目前,我国电力工业正从大机组、超高压、西电东送、全国联网的发展阶段,向绿色发电、特高压、智能电网的发展新阶段转变。

二、我国电力行业管理体制的变革

新中国成立后,电力行业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国家电力公司和电力监管委员会等数次变革。1949年至1978年,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军事管制委员会对电力等基础设施实行管制。在我国确立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期间,电力行业政府管制先后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其中,在燃料工业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电力行业实行集中管制,建立东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