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PPT38页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第一章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企业有为而有所不为───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无为”是不妄为、不乱来的意思。
把“无为”思想运用到社会和企业管理上,就是说领导者的行为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去制定相应的法律、制度,不轻易变更;人们在这样的法律、制度下,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这才是“无为”。
——薛永新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无为”思想是道家学说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真正理解了“无为”思想,也就把握了道家思想的要领大旨。
“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
老子所处的时代天下大乱,诸侯混战,统治者横征暴敛,胡作非为,老百姓在饥饿和死亡的边缘挣扎,民不聊生。
老子怀着对统治者的憎恨和对人民的同情,针对统治者的“有为”而提出“无为”的主张。
所谓“有为”就是指统治者强作妄为,贪求无厌,肆意放纵,违背自然规律、社会规律。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的生存规律,该规律就是和谐、理解、支持、帮助。
当时老百姓在沉重的税赋重压下,困苦不堪。
老子看到“有为”的祸害已经是非常严重的了,他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百姓饥寒交迫,是因为统治者的苛捐杂税太多。
老百姓的灾难不断,是因为统治者妄自作为,违背规律)。
老子对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过着越来越奢侈的生活提出批判,他说:“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这几句话,道尽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人间不平!统治者侵公肥私,过着豪华的生活,穿的是名贵服装,带的是宝刀利剑,山珍海味都吃厌了,钱财货物堆积如山,而农民却田园荒芜,仓库空虚,家无隔夜之粮。
这种情形,老子看在眼里,怎么能不感叹呢?无怪乎他要气愤地骂一句:“这简直就是强盗头子!”老子看到当时的统治者本是无德无能的,却偏要好大喜功,妄自作为,结果使老百姓疲于奔命,劳民伤财,造成人民的灾难。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

道家的管理智慧
学派简介:
代表人物:老子 庄子
代表著作:《道德经》
《老子》《庄子》
老子,姓李,名耳,谥曰 聃,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人。约生 活于公元前571年至471 年之 间,曾做过周朝的 守藏史。我国古代伟大 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 家学派创始人,其被唐 皇武后封为太上老君。 作品:《道德经》(《老 子》),约5千字。
• 庄子(约公元前369-前286年), 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 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 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 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 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 家。 • 《庄子》现存33篇。
• 黄老道家: • 战国中后期及秦汉时期,学者把传说中的黄帝 和老子的思想融合起来,称之为黄老道家。继 承了早期道家对世界的态度和管理智慧,部分 抛弃了“超然度外”的价值导向。 • 代表作: 《黄老帛书》《鹖he冠子》《慎子》《管子》 ——战国时期 《文子》《淮南子》——秦汉时期
现代回响
王石谈老总不能当“工头”
• 最近看王石登山登得高兴,就有人问:“身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老 总,您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从事与本职工作无关的事,似乎有些 不负责任。对此您怎么看?” 王石不以为然,回答说:“现在是 信息社会,有互联网,有移动电信,随时可以与下属沟通。企业 领导人一定得与下属天天在一起才能搞好企业吗?你也看到了, 在这里,用手机和上网都很方便,这些不行还有海事卫星电话、 铱(yi)星电话。我1997年开始使用铱星电话和上网,当时万科 内部已建起计算机网络,尽量实行无纸化办公,这在国内是非常 超前的。目前万科除了签支票,各项业务都由电脑处理水准。即使 我不登山,也是如此。现代企业需要制度化、品牌化,需要有个 团队去管理,一把手在与不在,都应该能够照常运转。何况我又 没有极端到一年365天都去登山。有一些企业的老板,自认为很 有本事,企业一天离开他们都不行。现在的问题,不是你能不能 离开企业,而是企业离开你行不行。如果我连两三个月都离不开, 岂不是太可悲了?我的爱好与公司业务要严格区别开来。”
道家的管理学思想.ppt

以科学管理为基础的西方传统管理思想有其不可克服的理论缺陷—忽 视人的价值,缺乏对人的主体性的重视。 道家管理伦理思想非常重视“人”的价值,所蕴涵的管理思想是真正 的人本管理思想。 与儒家强调注重人的道德化、社会化的意义不同,道家对人的个体价 值和个人自由予以了更多的关注。道家思想从“道法自然”的角度出发, 推崇人和社会的自然状态,是具有真正人道主义精神内涵的。
《老子》第十七章中有这样的话:“太上,不知有之”。
相反相成,物极必反 善于放权 低调
意思是说,最好的领导者,因为善于调动属下的积极性, 常常使人感不到他的存在。
2019/3/30
谢谢大家!
道中所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 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 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 律的意思。
“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 社会规律,以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 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是因为它蕴 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 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 不带个人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 规律和自然规律,找出顺应的方法, 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刘安与《淮南子》
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汉高祖刘邦之孙,淮南厉王刘 长之子。西汉知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曾“招致宾客方术之士 数千人”,集体编写了《淮南子》一书。
◇主张一切举措必须顺民之心,因民之性 →“治国有常而立民为本” ◇提出了君主治理经济的总方针——从“安民定用”到“省 事节欲”再归于“虚平无为” →“贤主不苟得,忠臣不苟利”、“上多求而下交争”
の管理学思想
壹
主要代表人物
贰
无为而治的科学释义
叁
道家思想的借鉴意义
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春秋时思想家,姓李名耳,字伯 阳,又称老聃[dān]。楚国苦县厉 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 之吏”。 著有《道德经》
道家思想ppt 课件

社会行为准则
道家思想认为,人类社会 的发展应当遵循自然规律 ,社会行为准则应以自然 主义为指导。
生态保护意识
道家强调人类应当具备生 态保护意识,珍惜自然资 源,保护生态环境。
可持续发展
道家提倡可持续发展理念 ,主张在满足当代人需求 的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 的生存与发展。
自然主义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环保意识觉醒
道家思想在个人生活中的应用
平衡身心
道家思想提倡平衡身心,即通过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来达到身心的和谐。在现代生活 中,人们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道家思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应对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顺应自然
道家思想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在现代生活中,人们常常忽视自 然规律,导致身体和心理上的问题。遵循道家思想,人们可以更好地平衡工作和生活,提 高生活质量。
ERA
道家思想的起源与背景
起源
道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是古代中国的重要哲学流派之一 。
背景
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们开始反 思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道家思 想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
道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
老子
道家思想的创始人,其著作《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之 一。
庄子
老子之后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著作《庄子》进一步发展了道 家思想。
道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无为而治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自然 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其内在规律 ,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强行
干预。
道法自然
道家认为万物皆有其自然发展 的规律,人们应该尊重自然, 不违背自然法则。
守柔处弱
道家主张守柔处弱,认为柔弱 胜刚强,人们应该保持谦虚、 谨慎的态度。
反朴归真
道家追求反朴归真的人生境界 ,认为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才
《道家管理思想》课件

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和环境可持续性,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优化组织结构
强化团队建设
倡导可持续发展
道家的整体性管理思想
05
整体性管理是指将组织视为一个整体,强调组织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联和协同作用,以实现组织整体最优化的管理思想。
整体性管理关注组织内部各部门的协同和整合,强调组织整体目标的实现,而不是仅仅追求个体或部门的目标。
整体性管理要求管理者具有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和管理策略。
组织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目标应与组织的整体目标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目标冲突和资源浪费。
统一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均衡性原则
平衡原则
强调组织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能够快速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和资源配置。
柔性原则
追求组织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共赢,通过合作、协同和共享资源,实现共同发展。
共赢原则
尊重多样性,接纳不同意见和文化,构建开放、包容的组织文化。
包容原则
加强内部沟通,促进信息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和误解。
扁平化、网络化、柔性化的组织结构有助于提高组织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制定整体发展战略
企业应加强内部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协同与整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组织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
加强内部协同与整合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组织的稳定和有序运行。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为组织的整体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期望,让员工自主完成任务和目标,管理者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监督。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道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在企业管理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大道无为”,强调“无为而治”,即不做过多干预和干涉,以达到自然而然的平衡和和谐。
如何将道家思想运用到企业管理中,提升组织效能和员工幸福感,成为了现代管理者的重要课题。
首先,大道无为的理念要求领导者放下权力和傲慢,不过多干预员工的工作过程和决策。
传统企业管理常常以控制和指挥为核心,领导者往往过度干预员工,导致员工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整个组织的发展。
而道家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领导者应该尽量给予员工更大的自由度和发展空间,相信他们的能力和判断,让他们自由发挥和做出决策。
只有在给予员工信任和自主权的情况下,他们才有更多的动力和创造力,从而推动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其次,大道无为也要求领导者注重观察和倾听。
道家思想强调“观天之道,执天之行”,通过观察和倾听来洞悉事物的本质和运行规律。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需要时刻关注市场变化、员工需求和组织运行情况,以及时作出调整和决策。
同时,领导者也应该倾听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员工的意愿和需求。
通过观察和倾听,领导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和应对策略,同时也能够建立更加紧密的员工关系,提高员工的参与感和认同感。
再次,大道无为还要求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保持平和和谦逊的心态。
道家思想主张心境平和、心态谦虚,不被私欲和功利所困扰。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经常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压力,需要保持冷静和镇定的心态。
只有在平和的心态下,领导者才能够正确评估问题和制定解决方案,避免偏见和决策失误。
谦逊的心态也能够帮助领导者更好地理解员工的需求和想法,与员工建立良好的互动和沟通,促进良性的组织文化和团队合作。
最后,大道无为还要求领导者关注整体和长远的利益。
道家思想强调“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且“长生天地,以养万物”。
在企业管理中,领导者应该放眼整体利益,不只关注个人和小团体的利益。
道家“无为而治”与现代企业管理(清华)PPT课件

第三层含义是在企业家行为上,提倡“顺其自 然”之为,“不采取反自然的行为”,并非禁 绝人们的一切行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 然”(《老子》第二—十五章),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 六十四章)
“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 贱下极则反贵。”(《史记·货殖列传》)
“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或者“贵出如粪土, 贱取如珠玉”。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老子》四 十九章)
“得人心者得市场。”
马斯洛的人生需求层次理论:满足衣、食、住、 行、性的生理需要,保护自己免受社会和自然 威胁的安全需要,关怀他人也要他人关怀的社 会需要,尊重自己与尊重他人的尊重需要和实 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顺民之天性”,“除民之所恶”,才能达到 凝业家既要 善于“竞争”,又要善于“不竞争”,即根据 市场竞争现状,适时地推出“不竞争”的退出 战略,乃是一种大智大勇的英雄本色。
“兰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价值 创新”不是为了打倒竞争对方,而是为了让竞 争变得毫无意义;不是局限于现有的市场空间 竞争,而是力图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不 是利用现有市场需求,而是寻求潜在的新的市 场需求。
“爱立信”宣布从2001年4月1日起退出手机生产领域 。“爱立 信”从手机生产领域退出,就可以把财力、物力、人力集中于新 技术的研发上,使“爱立信”的产品和售后服务更加完美,增强 市场竞争力。这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企业摆脱目前困境 的关键所在。“爱立信”在退出手机生产后,马上与Electronics 公司进行战略联盟,加强手机的研究与开发;又与日本索尼公司 达成“全方位协议”,成立索尼——爱立信移动通讯公司,共同 发展手机业务。在与中国海尔集团共同开发兰牙网络家电的基础 上,又向中国推出了两款新产品,即具有兰牙功能的T39mc和四 种背景灯的时尚手机A3618。同时,它还宣布成立“爱立信”的 移动平台公司,将向市场提供2.5G和3G技术平台,以强化其移 动电话技术特许授权工作,推动无线通信业的发展。
最新道家智慧与无为而治ppt课件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老子·第29章》
上篇:老子论道
一、自然之道
➢改变生理自然,导致病态。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老子·第12章》
上篇:老子论道
一、自然之道
➢ 改变伦理自然,导致道德沦丧。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使民无知无欲
四、治国之道
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老子·第3章》
上篇:老子论道
四、治国之道
管理的最高境界
➢社会自治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老子·第17章》
什么是黄老之学
▪ 战国秦汉之际的新道家学派。 ▪ “黄”是黄帝,“老”是老子。 ▪ 代表作:《吕氏春秋》、《淮南子》等
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
一、黄老“因循”管理哲学
“黄老”道家的理论特 点
➢ 以道家哲学为最高原则,融合法家、 儒家、阴阳家、名家等诸子百家,以经邦 治国为目的。
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 撮名、法之要, 与时迁移,应物变化。
道家智慧与无为而治
目录
前言 上篇:老子论道 下篇:黄老之学与用人之道
上篇:老子论道
一、自然之道
➢为何将“规律”称为 “道”
规律是无形的,无法命名。 称其为“道” ,是取人类出 行必遵循“道路” 之意。
夫“道”也者,取乎万物之所由 也。
王弼《老子指略》
上篇:老子论道
一、自然之道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四、忍让.融通.知迂回.无损:流畅 的立业之道
v 水遇阻就让,变通迂回,不去妄加冲击,不去刻 意争道,不强求于天下;这样的结果是,于客观 规律毫无冲撞,于水也毫无损伤。其中,水因忍 让而无损,很值得企业引以为训。凡主客观条件 不尽吻合,不要去强求,不要以为强求真能使你 成功。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 义
v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v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
不为,是真无为。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v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v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
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 “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 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 真花,结出真果。 v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 地的浩然正气。 v 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 所不为,是真无为。
v 真正的“无为”,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 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 要坚定。
v 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 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 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 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 业管理
2020/11/15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第一章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 而有所不为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大道无为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道家与管理PPT课件

的。2020年9月28日
14
从历史发展看,先秦是道家管理心理 思想的奠基时期。老、庄是先秦道家 的主要代表,提出了“无为”的管理 最高原则,丰富的辩正思想内容构成 了独特的管理谋略。此外,在领导心 理、人力管理心理方面提出了基础性 的思想观点。汉魏时期是道家管理心 理思想的继承发展时期。较之先秦, 汉魏道家就人力管理心理、领导心理, 信息、决策,时间等有关的管理心理 问题作出了更为具体、全面的论述。
第一,“无为”能减少管理的心理阻力。“无为”而治,
能使下属在不知不觉中接受管理要求,避免引起反感。老
子认为,以智取天下,别人还之以智;以力为出发点,别
人还之以力。“智慧出,有大伪。”
第二,“无为”可以减少冲突。道家认为,过分的利益引
诱,会导致相互争斗。管理者既要满足下属的合理需要,
又要防止贪欲带来损害。老子主张“圣人为腹不为目”,
2020年9月28日
26
6注重知人的人力资源论
道家指出“知人者智”。《淮南子》选取的是“贵”、
“富”、“穷”、“*”、“贫”这5种境遇进行观察。
“六验”除“守”、“节”外,还考察“僻”、“特”、
“志”等方面的品质特点。唐代魏徵向唐太宗陈述的知
2020年9月28日
18
在对道家著作中关于治国论 要 道
述的梳理基础上,提出道家 家
管理思想的6个主要方面:
管
“无为”的管理原则,辩证 理
的管理谋略,清虚自守的领 思
导品质,注重知人的人力资 想
源论,善用众智的决策思想, 概
把握时机的时间管理意识。
2020年9月28日
19
1 “无为”的管理原则
“无为”的管理学意义有3方面:
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 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 想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的管理智慧精品PPT课件

(二)庄子生平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战国时代宋国 蒙(今安徽省蒙城县)人。
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 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பைடு நூலகம்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 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 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 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 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记·庄子
传》)
庄子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 百金,可乎?” 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周顾视,车 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 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 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 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 肆!’”(《庄子·外物》)
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是的。舌头因为柔软而长 久存在,牙齿因为刚强而落完了,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全在其中了。现在你 明白了这个道理,我已经把最根本的东西教给你了,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 你的了。”(《说苑·敬慎》)
孔子问学于老子
(孔子)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 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 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 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史记·孔子世家》)
老子晚年隐居,留书函谷关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 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 隐矣,强为我著书。”於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 道德之意五千馀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史 记·老子传》)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无为”思想是《道德经》的精髓,也是道家学说提供给我们的为人、处世、办企业,乃至治国、兴邦、治世的一个基本原则。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
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
首先应是“舍”,然后才是“得”。
因为“无为”思想的核心是尊重和顺应客观规律,也包括市场经济的规律,“有为”则是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这个“道”,就是“无为”。
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无为”呢?现代企业立业之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这里,老子用水的形象和水的品格来阐述“道”的一些表现形式,借此传达“道”的一些普遍原则。
水的品格中有哪些适合于提炼为现代企业品格、上升为企业的经营发展之“道”呢?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万众而立水之道是: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之道是:企业利万众而不争则久立。
水之所以为万物所需要,是因为水能够给万物带去它们所必需的实在的利益。
如果水不能给万物带去利益,万物也就不需要它了。
因此,企业首先需要掌握的经营之道在于:怎样使企业自身成为社会和人类的普遍需要。
任何时代,立业必须立在人们最普遍、最实际、最迫切、最不可缺的利益需要上。
有些初涉商界的人士不懂得这一点,他们把立足点放在自己的利益需要上,为此,不惜使用坑、蒙、拐、骗、夺的手段,这样的企业即使短时间内看上去有一些起色,但终归久不了。
企业的位置和作用在于为公众主体创造利益,就像水使万物得到利益一样。
这才是企业的立业主道。
二、不争: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不争而有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个“不争”,是指水滋润了万物,却不从万物那里争取任何利于自己的东西,没有私利可言又与世无争。
将“不争”用作现代企业立业的参考点,最重要的就是:立业当立于无竞争领域。
这就是“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回避有竞争的领域,寻找“无竞争点”;这种对“无竞争点”的寻觅与探索,就是研究万众的潜在需要。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概述PPT模版

道家和法家的管理智慧
天問
• 人類歷史上曾經有過一個“軸心時代”?你知道中國歷史 的經濟繁榮期——文景,貞觀、開元,康乾等,都是最推 崇什麼思想主張嗎?儒家是中國惟一的文化傳統嗎?
• 幾乎在同一個時期,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印度的 釋迦牟尼,中國的老子、孔子等思想大師幾乎同時提出了 諸如“人為什麼活著”這類原來不是問題的問題,表達了 人類“終極關懷的覺醒”。沒有這種“哲學覺醒”民族, 如蘇美爾文化、巴比倫文化等,大都沒有逃脫覆滅的命運。
“反”才有“動”、沒有矛盾便沒有發展的規律; • “反”的第二重意義:返回,事物發展到一定限度不可避免地向對立
• 道是變化的,陳鼓應的“恒變恒動”說;
• 人類的語言中,文字中,不包含有終極真理。所用表述方法仍是文字, 並不是對自己的否定,而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
•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 不善已。
•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 聲相和,前後相隨。
•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 不為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2)
•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書都要燒掉,只留下三本,那麼,老子 就應當是其中的一本。——漢斯·約阿西姆·施杜裏希: 《世界哲學史》
“《道德經》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 汲桶,唾手可得。” ——尼采
“我們現在急需的智慧,都存在於老子的書中。”—— 諾貝爾獎獲得者、作家赫爾曼·何塞
“古代哲學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一切哲學發展的出發 點,所有其他中國哲學家的體系,都是在道德哲學體系 的各個部分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俄國漢學家海 澳基也夫斯基
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43 • 為學者日益,為道者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48 • 我無為,而民自化。57 • 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63 • 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
道家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

道家无为思想与企业管理——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管理科学与管理哲学有着不同的思想视野。
管理哲学旨在提供哲学智慧,而不是创造知识。
限制与自由、有为与无为等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矛盾,都离不开智慧的指引。
对此,思考老子的无为思想,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
老子“治大国如烹小鲜”,直至无为而治,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实乃管理的至高境界。
管理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总结和探索管理实践中的智慧。
智慧来自对生活实践的观察,也来自于先哲们的沉思默想。
从先哲那里获得灵感,寻找社会生活包括管理实践的智慧,是一条方便的法门。
老子,就是一个精神依然生活在我们当代的先哲。
它的无为思想,对于现代管理依然有着积极意义。
一、无为思想与企业社会的关系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有人认为“无为”就是毫无作为,消极等待,只是听任命运的摆布,这实在是误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说过:“无为而无不为”,意思是说:“不妄为,就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的。
”这里,“无为”乃是一种立身处世的态度和方法,“无不为”是指不妄为所产生的效果。
这和老子《道德经》第三章上所说的“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相通的。
“为无为,则无不治”的意思是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社会人生,一切事情没有不上轨道的。
万事万物均有其自身规律,我们只能顺应规律,顺应时代的潮流促其前进,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是有为。
有为即乱为、妄为。
“为无为”是讲以“无为”的态度去“为”。
可见,老子并不反对人类的努力。
老子说:“为而不恃”、“为而不争”,就是鼓励人们去“为”,去做,去发挥主观的能动性,去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他又叫人不要妄为,不要贪,不要争夺,不要占有,不违背规律。
对企业而言,提倡“无为”就是摆正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企业与社会是相辅相成,相互依靠的。
企业发展生产的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造福,为人类服务。
不是想如何赚多少钱,而是想如何为社会和国家作贡献。
道家的管理智慧PPT课件.ppt

古代故事 曹参“萧规曹随” 治天 下
• 曹窋回家把惠帝的话一五一十跟曹参说了一遍。曹参 一听就火了,把曹窋打了一顿,骂道:“你懂得什么, 国家大事哪是你该说的!”第二天,曹参上朝的时候, 惠帝就对他说:“曹窋跟你说的话,是我叫他说的, 你打他干什么?”曹参向惠帝请了罪,接着说:“请问 陛下,您跟高祖相比,哪一个更英明?”汉惠帝说: “那还用说,我怎么能比得上高皇帝。”曹参说: “我跟萧相国相比,哪一个更能干?”汉惠帝说:“好 像不如萧相国。”曹参说:“陛下的话说得对。陛下 不如高皇帝,我又不如萧相国。高皇帝和萧相国平定 了天下,又给我们制订了一套规章制度。我们只要按 照他们的规定继续办,不要失职就是了。”汉惠帝这 才明白过来。曹参轻松潇洒地当了三年相国,老百姓 休养生息,安居乐业,国力一天比一天强盛。
• “您今年才40多岁,为什么要捐出全部股份?”记者迫不及待地 问道。牛根生回答说:“虽然蒙牛只有6年,但我现在已经在考 虑它百年发展的事。我就是要建立一种制度和运行机制,让蒙 牛能获得百年发展。都说民营企业短命,谁说蒙牛不能是可口 可乐、奔驰、雀巢?”
• “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而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牛根 生说,对钱财,他的观念是“不在所有,重在所用”。“常言 道,富不过三代,那我就不让他富。钱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 无。企业垮了,或被不肖子孙祸害了,失去钱财就很难受。我 现在是自己让它从有趋于无,这才是支配金钱的最高境界。” 他觉得这是很幸福很快乐的事。
地视富贵为身外之物。”“登上至高无上的御座,仍只能坐
在屁股上。”“真正的快乐对于物质的依赖十分有限,无非
是食、住、衣的基本条件。超出了一定限度,财富的增加便
不再能带来快乐的增加了。奢侈对于快乐并无实质的贡献, 往往还导致痛苦。” “人对有准备的、理解了的挫折承受力
第四讲大道无为道家的管理思想

2020/7/30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10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意义
(六)治大国若烹小鲜 • 一是火候要掌握到好处,二是添加好佐
料;三是别莫心急少翻动 • 治国:把握好决策机遇;调和阴阳;不要
频繁的朝令夕改,要与民生息。
2020/7/30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11
二、上善若水:水性管理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 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 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2020/7/30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14
二、上善若水:水性管理
(一)居善地: 2、珞珞如石: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
2020/7/30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2
一、无为而治的管理学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 是“无为”思想的根基。
• 华为基本法:第十二条 我们进入新的成长领域,应当有 利于提升公司的核心技术水平,有利于发挥公司资源的综 合优势,有利于带动公司的整体扩张。顺应技术发展的大 趋势,顺应市场变化的大趋势,顺应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就能使我们避免大的风险。 只有当我们看准了时机和 有了新的构想,确信能够在该领域中对顾客作出与众不同 的贡献时,才进入市场广阔的相关新领域(成长的牵引)
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 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因此,要 统治人民,必先以语言对人民表示谦;要引导人民,必然 把自身利益摆在人民之后。是以“圣人”,处在人民之上, 而人民不感到沉重;处在人民之前,而人民不觉得有害。 因此,天下人民乐意拥戴而不讨厌。因为他不跟人争,所 以天下没有人争的过他。) • 处下而赢得员工的认可支持拥戴 • 处下而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创造力 • 处下才不会使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象一:练“空手道”的企业纷纷 落入法网。
❖ 专门“自生”,一点也不“生他”,违背 了天地之道
❖ 企业长存之道并不在于货币资金的拥有情 况;企业长存与否,在于企业与社会之间 的关系是“给予”还是“夺取”、是“不 自生”还是“自生”。
现象二:对改革的误解
❖ 改革对企业而言,一是要求企业更加主动地、更 加高速度、高质量地去创造更加丰富的社会财富 (决不是鼓励企业放弃财富的创造而不择手段地 直奔金钱、货币);二是要求企业更加直接地彻 底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更加自觉地使企业自身成 为专门为社会而存在、专门为公众的利益需要而 存在的劳动组织单位(决不是要求企业更加扭住 自身利益不放)
❖ 怎样才能做到“无为”呢?我认为最根本的是无 私心,无贪欲,忘我的利益他人。
二、“无为”思想对现代企业的指导意 义
❖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所 不为,是真无为。
〈1〉清静无为,方有真花真果
❖ 天地“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 对企业而言,要“无为”,方能“清静”; 要“清静”,方能各归其“本”;归其 “本”,方能有“真根”;有了“真根”, 才可以在时代的环境和风雨中成长,开出 真花,结出真果。
❖ 立业之初,立业点选在“无竞争点”
三、居下
❖ 有了成绩不骄傲,不居功,不沾沾自喜, 不炫耀,始终自省自己还有哪些不是、哪 些缺点、哪些与社会发展不符合的,然后 加以改正,始终居下地自省自责,对任何 人、任何事物均是大有益处;相反,攀高, 形成头大脚小,基础不牢,云里雾里,不 知所以,一旦跌下来,会粉身碎骨,自取 灭亡;居下就是遇上挫折,跌下后,能不 伤筋骨的立起来。
大道无为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
第一章 天地无为而无所不为 企业有为 而有所不为
───现代企业的无为之道
一、“无为”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 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 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 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 “无为”思想教人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以 忘我与淡泊宁静的心态去对待世间的万事万物, 是因为它蕴藏着浩然正气、中正之气,积极地忍 耐、坚毅,保持宽容和谐的人生态度。不带个人 的偏见,去对待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规律,找 出顺应的方法,融入自然与社会当中。
❖ 大道乃是管理着天地万物的更根本的机制 和体制。大道虽然无形,它的机制却无处 不在,就像老子认识到的“天网恢恢,疏 而不漏”。
❖ 那种见什么赚钱,就跟着撵什么的现象,就是“有为”的 表现。
❖ 老子说:“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我们说:企业之道就是,奉献而不占有。这就是“真无 为”。
第二章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企业利 万众而有成
——现代企业立业之道
❖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 之所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 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道德经》第八章
一、利他:水利万物而流,企业利 万众而立
❖ 立业的理念是“愿众生幸福、社会吉祥”,其 宗旨是“服务社会、造福人类”,
❖ 知道”与“入道”的差距
❖ 立业要立在公众的利益需要
❖ 水之道是:水利万物而长流;企业之道是: 企业利万众而久立。
二、不争:立于不争而无尤,立于 不争而有成
❖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 在“赚钱”上做文章,不在实质上下真功夫,这 是对改革的不解和误解,也是对企业的不解和误 解。
现象三:供求规律与企业长存之道
❖ 失败企业的产品所以无人要,那完全是因为失败 企业不了解市场需求,不了解消费者切身利益需 要所造成的。
❖ 企业在供求关系的演变面前,就像在镜子面前一 样。我们到底是把自身利益放在首要的突出的位 置,还是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我 们到底是真心实意地把社会、把公众利益放在首 位,还是做做样子,自欺欺人。在这个镜子面前 都将一目了然,十分清晰。
五、流水不腐,本性不变
❖ 不断地寻找新的立业点,不断地更新为社 会服务的方式,不断地寻找"造福人类"的 新的途径、新的路子。像水那样在从容不 迫的“无为”中始终保持流动的活力。
❖ “以市场为导向”只能算是谈到了皮毛;从某 种意义上说,还可能产生误导。
❖ 海狸鼠现象
六、柔能克刚,柔比刚好
❖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以其无以易之
❖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 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 弱者生之徒。
❖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பைடு நூலகம்至坚 ❖ 制度与文化的协调
第三章 天地不自生因而地久天长 企业不自私方可发达兴旺 ──现代企业的长存之道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 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 私。
❖ 这个真根就是“道”,“道”就是生天生 地的浩然正气。
❖ 清静无为以求自见根本。
(2〉为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为而有 所不为,是真无为。
❖ 真正的“无为”,就是“有所为”而“有所不为”。哪些 事“当为”,哪些“当不为”,这要有一个较深刻的把握, 要坚定。
❖ 所谓“无为”,说到底是要使企业行为归于正道。只在正 道上,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按照社会需求变化的规律, 按照产业生产和运营的规律,从容不迫,沉着稳健,脚踏 实地地从事那些利益在社会、利益在公众的正当的事业。
四、对“私”的超越
❖ 不自生故能长生;不自私故能成其私 ❖ 混沌所体现的就是不分彼此,没有“公”
与“私”的绝对分界 ❖ 企业的一切都是社会的。企业是社会的一
个细胞而已,并没有独立的 “私”字可言。这是天道的本质。 ❖ 国外大企业总裁们的生活侧记
第四章 为人民服务 ──企业的信仰之道
市场经济的本质
四、忍让.融通.知迂回.无损:流畅
的立业之道
❖ 水遇阻就让,变通迂回,不去妄加冲击,不去刻 意争道,不强求于天下;这样的结果是,于客观 规律毫无冲撞,于水也毫无损伤。其中,水因忍 让而无损,很值得企业引以为训。凡主客观条件 不尽吻合,不要去强求,不要以为强求真能使你 成功。
❖ 曲则全,枉则直
❖ 流畅的立业之道”:在各种客观的阻碍中,去实际 的领悟无阻无碍、流畅通达的立业之道,顺应客 观规律而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