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惨败的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事迹ppt课件

和平的重要性
避免战争的发生
和平可以避免战争再次发 生,使人们不再遭受战争 带来的痛苦和折磨。
促进人类发展
和平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 、文化和科技的发展,提 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维护世界和平
和平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 与协商,以维护世界的和 平与稳定。
06
总结与展望
抗美援朝的历史地位
保家卫国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历史 事件,它彰显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战略相持阶段与反攻
01
02
03
04
在经历了五次战役后,敌我双 方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在相持阶段中,志愿军在朝鲜 北部和中部地区修建了坚固的
防御阵地。
1953年7月,志愿军发起了决 定性的反攻,敌军被迅速击败
并撤出朝鲜。
1953年7月27日,双方在板 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
03
抗美援朝英雄人物
影响。
03
推动了国际关系民主化
抗美援朝使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进程得到推动,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
使其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也促进了其他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
大的作用。
对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强调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抗美援朝使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得到进一步强调,这也成为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之一。
促进了多边主义的发展
1
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决定出兵 朝鲜。
2
中国参战目的是为了维护朝鲜的民族独立、领土 完整和安全,以及维护亚洲及世界的和平。
3
中国参战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战争背景对国家的影响
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国国内的经 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受到了影响。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结果是什么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结果是什么抗美援朝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那么你了解抗美援朝吗?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结果,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结果抗美援朝战役又被称为朝鲜战争,朝鲜战争是发生在朝鲜和美国之间的一次战争,主要目的是阻挡以美国军队为首的军队来袭。
在这次战争中,中国和苏联以及韩国都参与了战争,这场战争双方伤亡都非常惨重。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是抗美援朝中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这一场战争的伤亡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伤亡数量最高的一场战争,也正是因为这一场战役使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军队愿意短暂的停战。
那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经过是怎样的呢?据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和第四次战役之间相隔的距离并不长,在第四次战役结束之后紧接着就展开了第五次战役,这一次战役美国军队的主要目的就是切断中国和朝鲜军队的后勤供应线,他们意识到中国的后援军队会不断得到达战场并且战争物资也在不断的增加,为了能够有效的遏制中国和朝鲜军队物资的增加,美国军队决定将切入点定位在中国部队的侧后方,试图在这里开辟出新的战线。
但是实际上中国和朝鲜军队的领导人早就看穿了他们的企图积极准备兵力,向西线发起猛攻,通过两个阶段的战争最终取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在这一次战役中虽然美国的军队伤亡非常大但是在战争后期中国志愿军的物资也已经严重不足了,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双方只好停战,也使的美国最终放弃了进攻战转而进行防御战。
抗美援朝的参战国家抗美援朝战争是一次规模非常大,持续时间非常长的一次战争,在这一次战争中参与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中国、苏联和朝鲜,但是实际上苏联军队所发挥的作用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真正的被公布出来,所以一直到上个世纪末期人们广泛认为抗美援朝参战国家中是没苏联的。
主要原因是因为当中国决定参战时曾经向苏联请求过支援,但是遭到了苏联领导人的拒绝,所以在不久之后中国志愿军独自踏上了支援朝鲜的道路,但是不久之后战场上空出现了身穿中国志愿军衣服的空军战队。
朝鲜战争志愿军的失利战役

朝鲜战争志愿军的失利战役1950年10月10日周恩来在苏联获承诺先进武器和技术支援建设后,派出两百多万至三百多万中国最优秀的军人作为“志愿军”前往朝鲜与联合国军队开战。
伤亡百万的数字早在N年前就有公布,当时我朝官方没承认也没否认。
之所以非战斗伤亡远远高于正常水平,其根本原因是后勤补给不足,对于出国战争的后勤补给的困难被低估了,准备不足。
第一次战役,是志愿军入朝后进行的首次作战。
这次战役,志愿军不宣而战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取得了初战胜利。
第二次战役 50年11月长津水库之战,原第三野战军精锐宋时伦第九兵团12个师15万人马企图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2万2千人,结果是美国陆战一师杀出重围从海上安全撤离。
不仅没丢弃重装备,而且带走了所有伤兵,阵亡将士尸体,以及九万平民。
第九兵团此役伤亡九万五千人,除伙夫,马弁,参谋,干事,医院的护士,文工团员,能拿枪杆的剩下不多了。
从1950年11月27到12月5日,仅仅8天,宋时轮第9兵团的4个军15万人活活冻死的有4万多,冻伤几万人,第9兵团活下来的人也都冻坏了手和脚,基本上等于是全军覆灭。
要到第五次战役才又参战,但战斗能力显然不行。
后来在统计中竟然统计志愿军9兵团伤亡4万多人,其中牺牲7000多,也就是说有33000多受伤,其中大多数是冻伤,就算33000多人都是冻伤吧,九兵团15万人总数中冻伤率是多少??仅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师2万多人,冻伤有7千,陆战一师一共多少人??2万人吧,冻伤率多高??9兵团多少人??15万!我们的冻伤率居然比美军低??这可能吗??这是真相吗连我们自己都承认“美军御寒装备比我们好的多,志愿军都是穿单衣作战”,结果志愿军冻伤率大大低于美军!---请问这可能吗?难道志愿军比美国人耐冻何况当时志愿军穿单衣,每天只能啃两个生土豆充饥。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
抗美援朝最大规模的战役反击战——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2020“力求在三八线以北歼灭敌人几个师”1951年4月初,“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并计划从中朝军队的侧后登陆,配合正面进攻,将战线北推至平壤、元山一线。
4月11日,“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因在战争期间的狂妄自大言行引起美国总统杜鲁门的极大不满而被解除一切职务,由李奇微接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4月中旬,李奇微侦察发现志愿军后续大兵团集结,判断中朝军队可能于4月下旬或5月初发动新的攻势,遂决定以一部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余方向暂转入防御。
此时,“联合国军”的地面作战部队共6个军(军团)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34万余人。
第一线兵力12个师另2个旅,第二线和后方兵力为5个师又1个旅另1个团。
其部署:美第1军位于临津江两岸及涟川以西地区,第9军位于涟川以东至华川地区,第10军和南朝鲜第3、第1军团分别位于杨口、元通里、杆城地区。
美骑兵第1师、空降第187团及南. All Rights Reserved.│202012朝鲜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春川、水原和原州地区。
南朝鲜第2军团第8师位于大田。
志愿军第四次战役的防御反击作战,为第二番兵团的开进争取了时间,掩护了后续部队往三八线附近集结,使得志愿军第一线作战部队增至3个兵团,共11个军33个师另4个炮兵师,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余万人。
与“联合国军”地面作战兵力相比,中朝方面已居明显优势。
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临战训练准备不足;后勤保障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应。
根据毛泽东主席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以及待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彭德怀司令员经与朝方商定,决心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先行发起第五次战役。
4月6日,彭德怀在金化附近的上甘岭村主持召开志愿军党委扩大会,重点研究第五次战役的有关问题。
彭德怀分析指出:敌人越过三八线后,在我军侧后实施登陆,配合正面进攻的企图日益明显。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中国共派出多少军队参战?抗美援朝战争的几点基本情况:①战争的起止时间,抗美援朝战争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共打了两年零九个月。
如果加上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的时间,则为三年零三十三天。
②作战地区:北起鸭绿江,南至“三七线”,以后转到“三八线”附近。
③作战兵力:对方是以美国为首的打着联合国旗号的侵略军,共16个国家的军队。
除了美国以外,还有它的15个仆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新西兰、澳大利亚、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卢森堡、希腊、南非联邦,通称16国,还没有把南朝鲜算为一个国家。
如算在内,即为17个。
另外,还有5个派有医疗队的国家,即丹麦、印度、意大利、挪威、瑞典。
这些国家的军队,都有着现代化的技术装备,特别是美国,除了有现代化技术装备的陆、海、空军以外,手里还握有原子弹。
对方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达111万余人,其中美军54万余人,南朝鲜军51万余人,仆从国军队4.8万余人;美国侵朝兵力占它全部陆军的1/3、空军的1/5、海军的近半数;我方参战为,中国、苏联(出动了一些空军)、北朝鲜军,在朝鲜战场上的最大兵力18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134万人,朝鲜人民军45万人。
志愿军先后入朝的部队共有:步兵27个军、空军12个师、炮兵15个师、铁道兵10个师、坦克3个师、公安军2个师、工兵14个团。
先后入朝部队占全军陆军的70%、空军的41%、炮兵的73%、防空军的60%、坦克兵的30%、工兵的57%、公安军的11%、铁道兵的100%。
在战争期间敌我双方陆续投入到战场上的总兵力:敌我双方均已达300多万人。
敌我总兵力对比为1∶1. 4,地面部队则为1∶1.7,我优于敌人。
④作战的武器装备,我则远远劣于敌人,对方战争开始时(1950年10月),有飞机785架、舰艇106艘、坦克886辆、火炮10388门,对方最多坦克达1543辆,最多火炮达19530门,最多舰艇达310艘(其中美军210艘,南朝鲜军67艘,仆从国33艘),最多飞机达2082架(其中美军1823架,南朝鲜军146架,仆从国军113架)。
战机和梯队: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为什么会失利

战机和梯队: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为什么会失利1951年4月间,随着志愿军第3、19兵团、第47军以及新组建的大批特种兵(4个地面炮兵师、4个高炮师等)相继入朝,志愿军、朝鲜人民军在朝兵力达到130万人,其中志愿军有95万人(作战部队15个军77万人、后勤支援部队18万人)。
我方第一线作战部队集结了志愿军第3兵团(第12、15、60军)、第19兵团(第63、64、65军)、第9兵团(第20、26、27军)以及第39、40军,共11个军33个师,54.8万人,连同朝鲜人民军3个军团,共计近70万人。
此时,首批从苏联订购的陆军37个师的装备开始到达,并换装部队。
志愿军的各种火炮已增至6000余门,其中野、山、榴、反坦克炮1000余门。
而此时,联合国军在朝鲜地面作战部队总数为34万人,从人数上中朝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从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志愿军发起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原计划歼灭美军三个师,尽早结束朝鲜战争。
但是,这场我方人员占绝对优势、装备也大为改善情况下发起的战役,却以众所周知的中朝方失利而结束。
为什么说我方失利?两点:1.整个战役我方人员损失巨大,却没有取得象样的战果。
2.战役第二阶段后期,志愿军开始后撤时,敌军突然发起大规模反扑,打得志愿军措手不及、一片混乱,共1.7万人被俘,第180师解体,损失7000余人,其中被俘5000余人。
一. 第五次战役我方失利的主要原因从志愿军入朝作战的第一次战役到第四次战役,我方总兵力甚至地面部队兵力都居于劣势(详见《实力还是赌博:李奇微为什么敢反攻》/publicforum/content/no05/1/147624.shtml),武器装备完全是万国牌,却取得了重大胜利。
而第五次战役,我方人员居于绝对优势,武器装备也大为改善,为什么却失利了呢?有人说中国军队是人海对火海,所以被打败了。
我国官方的通常说法是第五次战役打得大了点,打得急了点,造成了一些不应有的损失。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第一次战役将美军击退到清川江以南。
1950年10月19日,麦克阿瑟指挥美军侵占平壤后,气焰十分嚣张。
他调集13万人的兵力,从东西两线多路向朝鲜北部边境地区冒进。
西线由美军第8集团军指挥1军和南朝鲜2军团等共6个师、1个旅、1个团的兵力,于10月25日推进到清川江以北的博川、云山、温井、熙川,其中南朝鲜军一部于26日进到鸭绿江边的楚山等地。
英军27旅由博川继续向新义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至新义州东南20多公里的南市洞。
美军24师由博川继续向朔州前进,其先头部队进到距中朝边境40余公里的大馆以南的院兴洞。
南朝鲜军6师主力由温井向北镇、碧潼前进。
东线由美10军指挥5个师向北进犯,南朝鲜军首都师和3师占领五老里、咸兴后,继续向北部边境图们江推进;美军陆战1师经咸兴向长津、江界迂回前进;美军7师经咸兴向北部边境惠山镇方向前进。
美机到处扫射轰炸,地面部队和坦克到处袭击窜扰。
麦克阿瑟妄图在11月23日感恩节前,全歼朝鲜人民军,占领全朝鲜。
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定方针和部署是,先敌进至德川、宁远东西一线组织防御,初期只打防御战,稳住战局,待补充新的武器装备后再配合人民军举行反攻。
由于美军已抢先占领志愿军预定进占的地区,因此,原来的防御部署方案已不可能实施。
10月21日,彭德怀在北镇西北的大洞里会见金日成,研究了战场形势,商讨了作战问题。
10月21日至25日,彭德怀在大榆洞指挥所根据敌情的发展变化和毛泽东的一系列电报指示,适时地定下转变战略的决心,会同邓华等研究制定战役计划,采取了一系列应急作战措施。
首次战役的作战方针是,将原定的阵地防御改为以运动战为主,从运动中寻机歼敌。
为不贻误战机,以各军、师分别歼敌一两个团,争取全战役歼敌一两个师的兵力,制止"联合国军"向中朝边境的进攻,稳定战局。
具体打法是,先打推进速度快、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后打美、英军。
从熙川向德川方向实施战役迂回,割断东、西两线敌人的联系,不让其互相支援,集中主力打击西线进犯之敌。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60周年 回顾五大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五大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 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主要战役。
经过五大战役,迫使敌军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战争双方形成战略对峙情势下,美国不得不接受停战谈判。
志愿军在云山战斗中俘虏美军志愿军第39军在云山战斗中痛歼美军。
(图片来源:大众网)第一次战役,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首次反击战役。
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美军仍判断中国不会出兵,而继续分兵冒进。
10 月25日,在鸭绿江以南50公里处的温井地区,志愿军首战南朝鲜军,抗美援朝战争从此正式开始。
11月1日晚,中美两国军队的第一次交战——云山之战打响。
2日,志愿军攻克云山。
在第一次战役中,志愿军抓住敌人骄傲轻敌、分兵冒进的良机,利用敌军怕近战夜战的弱点,采取隐蔽接近敌人,乘敌不备突然发起反击的方式,歼灭敌军1.5万人。
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挫败了敌人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取得了同优势装备的“联合国军”作战的经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使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整顿的时间。
志愿军第三十八军在占领熙川后,向球场洞方向突击。
抗美援朝时志愿军狙击手。
(资料图片来源:环球网)第二次战役,1950年11月25日至12月24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的配合下,在朝鲜北部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役。
美国侵略军虽遭第一次战役打击,却还认定中国军队不可能大规模入朝,认为其参战兵力不过6至7万人,仍企图迅速占领全朝鲜。
11 月6日,“联合国军”开始试探性进攻。
24日便集中美英军队全部及南朝鲜军队大部共22万余人,分东西两线,主力置于西线,向北发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为粉碎敌军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经请示中央军委,决定利用美恃强骄傲的情绪,采取“诱敌深入,寻机各个歼敌”的方针,将敌诱至定州、香枳山、新兴洞、妙香山等志愿军预定地区,然后突然反击,在运动中歼灭敌军。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内部士气极度低迷,甚至一度准备退出朝鲜。
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威挽救了危局,他一到朝鲜就立马整顿联合国军,使部队迅速回到正常作战状态。
同时在作战中他采取了收缩防线、抢占山头保护侧翼等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战术。
这些战术的效果在第4和第5次战役中很快得以体现,联合国军不仅成功破解了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更是在第5次战役中依托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优势,重创志愿军各参战部队。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
图中撤出汉城的车辆上挤满了联合国军士兵,一辆坦克也翻倒在路边,足见撤退的慌乱程度。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失掉汉城,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
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威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
李奇威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
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
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
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
”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威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网。
抗美援朝战争简介.doc

抗美援朝战争简介抗美援朝战争简介战争过程入朝参战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率领下,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
从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10日,为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采取以运动战为主,与部分阵地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针,连续进行了五次战略性战役。
其特点是:战役规模的夜间作战和很少有战役间隙的连续作战,攻防转换频繁,战局变化急剧。
第一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一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在朝中边境及其附近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突然发起的进攻战役。
10月25日,志愿军发起战役,以1个军的主力配合朝鲜人民军在东线进行阻击,集中5个军另1个师于西线给“联合国军”以突然性打击,将其从鸭绿江边驱逐到清川江以南,挫败了“联合国军”企图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占领全朝鲜的计划,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共歼敌15000多人。
第二次战役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将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韩国国军诱至预定战场后,对其突然发起反击的战役,是扭转朝鲜战局的一次战役。
西线六个军主力在清川江地区。
东线3个军师在长津湖地区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放弃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线”以南。
“联合国军”虽然已经发觉志愿军入朝参战,但却估计志愿军参战只不过是为保卫边界。
11月24日,“联合国军”发起旨在圣诞节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
志愿军按预定计划,将“联合国军”诱至预定地区后,立即发起反击,给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联合国军”兵败于西部战线的清川江两岸和东部战线的长津湖畔,被迫弃平壤、元山,分从陆路、海路退至“三八线”以南。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也被称为辽沈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一场重大胜利。
该战役始于1950年11月3日,至1951年11月2日结束,历时一年。
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过不断的作战,守卫了辽东半岛,打击了美军的进攻,并成功解围锦州和辽宁。
该战役的背景是朝鲜战争的持续,以及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压制。
中国政府决定出兵朝鲜,支援北朝鲜,保卫中国的边疆安全。
随着战争逐渐升级,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了一系列重要的战役,其中包括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
在这一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使用了一系列新型武器和战术。
他们利用地形,采用伏击和迂回的方式打击美军,使得美军不得不频繁调度兵力。
中国人民志愿军还配备了大量的坦克、火炮和反坦克武器,以便迅速反击美军的猛攻。
战役的第一阶段是锦州战役。
1950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志愿军突袭了锦州,将美军包围。
美军进攻失败,不得不撤回海上,失去了宝贵的后勤补给。
这一胜利为中国在辽东半岛的掌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的阶段是辽沈战役。
1951年春,美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夺回辽东半岛。
中国人民志愿军坚决抵抗,展开了顽强的战斗。
在这一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成功地追击了美军,阻止了它们的进攻。
随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开始反击,用夜袭和伏击的方式,一举击溃了美军。
1951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解围了沈阳和辽宁。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的意义巨大。
在这个时期,美国、联合国军队和南韩军队在朝鲜的进攻被牢牢挡住,朝鲜的局势得到了稳定。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力得到了提高,提高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
这一胜利也表明了中国人民在自卫战争中的勇气和决心,增强了中国人民对于未来的信心。
作为中国军队的一次光辉历程,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将继续激励着我们,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不断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是原驻太原63军创造的经典战例。

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是原驻太原63军创造的经典战例。
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的组成部分1951年6月上旬,发生在在朝夕战争中的一次防御作战,是第五次战役的组成部分。
1951年5月,由于后勤不济加雨季将近,志愿军第五次战役参战部队逐步向北转移。
人民军第2、5军团在东线的一系列浴血的阻击战,一举扭转了中朝联军在第五次战役后期的不利局面,战线重新得到了稳定。
综合各方面资料,63军在铁原的阻击战伤亡人数在10000人左右,联合国军方面的损失基本与之相当。
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后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63军为扼止“联合国军”的进攻,在朝鲜涟川、铁原地区进行的阻击战。
背景:朝鲜战争第五次战役之初,志愿军攻势如潮,出其不意地渡过临近江和北汉江,直逼南朝夕首都汉城。
然而随着战役的深入,我军后勤补给不足的劣势愈发明显。
就在志愿军粮草弹药几乎耗尽的时候,1951年5月21日,彭德怀果断命令投入五次战役的志愿军各部全线后撤。
就在彭德怀下令撤军的同时,“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则指挥他部队开始了全面反攻。
李奇微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将我军主力全歼在三八线以南。
此时彭德怀盯着地图,李奇微也在盯着地图,两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停留在了同一个地方:铁原。
战区地形地形如图2,可见是一场山地攻防作战。
战线宽约25公里,纵深20公里。
志愿军根据地形,设计了山地战术支撑点式的防御,组织了大量以连、排为单位的防御分队在广大地域展开,仅189师就组织了200多个防御分队,而对于联合国军而言,需要进行拔点作战,否则将陷入多方交叉火力的威胁,此种情况与1979年,中国军队在越南北部遇到的情况非常相似。
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63军下辖187、188、189三个师。
战斗部署为:188师为预备队,187师防守右翼,189师防守左翼。
第五次战役前,63军全军约3.6万人,在进攻阶段后送伤员约5000余人,因此参加阻击时,各个师均不满员,初步估计每个师仅有约6000-7000人左右,全军人数在2.4-2.8万人左右。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推荐文章法国贝洛森林战役热度:抗日时期著名战役热度:抗日十大著名战役热度:二战太平洋战役资料热度:抗日期间的著名战役热度: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于1951年4月22日~6月10日,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的反击战。
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经过五十天的战斗,歼敌“联合国军”多国部队八万二千余人,缴获和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迫使敌军转入了战略防御,也使中国军队进一步取得了对美军作战的经验。
但由于种种原因,志愿军损失也很大。
三八线初定,双方展开谈判。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希望能帮到你。
抗美援朝的第5次战役概述战役酝酿中朝人民军队在第四次战役中,掩护了志愿军第19、第3、第9兵团集结,加上人民军3个军团,总共60万余人,地面兵力居优势。
但志愿军新入朝兵团,对敌情、地形不熟,准备仓促;后勤保障尚无重大改善,只能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应。
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关于"战争准备长期,尽量争取短期"、志愿军后续兵团到齐后"再进行有力的新的战役"的指示,经与人民军商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
战役目的消灭敌人几个师,挫败其登陆计划,夺回战场主动权。
战役指导具体部署在部署上,集中志愿军3个兵团共11个军及人民军1个军团于西线,在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主要突击;以其中一部兵力从金化至加平劈开战役缺口,使联合国军"东西割裂,使其不能互相增援。
以人民军2个军团在东线牵制美军第2、第7师,使其不得西援。
以志愿军3个军位于肃川、元山、平壤地区,人民军2个军团位于淮阳、沙里院地区,分别担任反登陆和反空降任务。
双方部署中方部队于四月十六日全部到达集结位置。
此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共有十四个军,除第38军,第42军及新入朝的第47军在后方休整及担任抢修机场等任务外,正面战场有三个兵团共十一个军。
朝鲜战争的转折点----铁原阻击战

朝鲜战争的转折点----铁原阻击战第五次战役后,志愿军大溃败,一直退到铁原附近,当时全军弥漫着恐慌、沮丧和互相埋怨的气氛。
谁也不知道美军的攻势到哪里为止。
但彭德怀觉得不能再退了,便命令六十三军坚守十五到二十天——哪怕把六十三军打光。
当时的该军军长是傅崇碧(后来当过北京军区司令员)。
这一仗打得很惨,部队一上去就光了,很多阵地失守时,不断有战士跳崖(当地山势很险峻),彭德怀时常在半夜望着漆黑的前方潸然泪下,战斗结束后十九兵团政委李志民也流下了眼泪,但这一仗使美军的攻势减缓了,最后直至停顿,把战线控制在了三八线一带,开创了朝鲜战争阵地战的先河。
这是一场我军伤亡巨大,异常惨烈的战斗,战后彭德怀对傅崇碧说,你要什么,傅回答,要兵!彭说,我给你两万。
铁原阻击战的结束,标志着第五次战役结束!五十三年前发生在朝鲜中北部铁原的这场战斗,硝烟早已散尽,但官方对于它讳莫如深的态度以及各种难以解释的迷团,对于沉迷在战史里的发烧友们来说,情不自禁想做的就是:试图透过历史时空去还原那场残酷的战斗,在这场残酷的战斗中感受浓烈的血腥。
想说清铁原阻击战,还是从头一步步地、慢慢地来吧。
先说说铁原的地理位置,铁原位于朝鲜的中北部,与金化、平康构成铁三角,是汉城至平壤铁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几条重要公路的交汇地,这里山峰耸立,山岭连绵。
是战争中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钮,也是攻击敌人遏制对手进攻态势的战略要地,任何军事家对它在战争中的作用不会视而不见。
李奇微无疑是朝鲜战争中扬名立腕的美国杰出的陆军战将,他洞察局势的独到眼光和扬长避短不拘一格的指挥艺术,使其在名将如林的世界军事将帅名册中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闲话休讲,还是让我们跟随李奇微的思想一起回到五十三年前的朝鲜铁原,看看这位将军当时在想些什么吧。
在《朝鲜战争》的一书中他是这样说的:由于轻而易举地抵达了临津江,我起先甚至想进而推进至临津江与礼成江(礼成江从临津江西面、开城的附近注入黄海)之间的广阔沿海平原。
因为我军从入朝到最后停战总共发起了五次大的战役

因为我军从入朝到最后停战总共发起了五次大的战役,所以称为五次战役。
参战方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9、19兵团所属各军及第39、40军,野战炮兵3个师,高射炮兵1个师朝鲜人民军第1、3、5军团[1] 美军第1、9、10军南韩军第1、3军团[1]兵力16个师3个旅1个团[1]伤亡8.5万余[1]其中1.7万人被俘占整场战争中国被俘80%[2] 中国声称8.2万余[1]英军29旅141人阵亡, 1,169伤失踪俘”[3]韩国方M115榴弹炮于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介入朝鲜战争后进行的第五次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事,为志愿军从三八线向南进行的大规模反击战。
对五次战役开打之前,彭德怀致电毛泽东:“这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
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毛泽东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预案。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发起。
[编辑] 过程联合国军则由詹姆斯·范弗里特接任美国第8军团司令官。
战斗从晚上争夺由比利时军队防守的194号高地东部两座大桥开始。
战役一开始,志愿军方面的重要后勤储备所三登(平壤以东,成川以南)被炸,损数三百万吨以上的粮食,暴露了中国军队运输和防空力量的落后。
至25日,中国军队连续三昼夜作战,在加平对美军侧翼造成严重威胁,但歼敌不多。
联合国军撤退至锦屏山、竹叶山、县里树平、春川的二线阵地,每晚撤退30公里,白天则转入防御,利用美军强大的火力优势给志愿军以杀伤,中国军队采取多钳合击的方式穿插前进。
美军在整个防线设置了多层铁丝网,阵地前埋设了无数地雷,还安放了很多盛满汽油的燃烧桶。
志愿军把二百多公里宽的战线推进了七、八十公里。
进攻过程中,第六十四军被美军火力阻住,未能穿插前进。
第六十五军的两个师又接踵而至。
五个师六万多人挤迫在临津江南岸约二十平方公里的狭窄地带,连续两天遭受美军密集火力的攻击,又空投很多凝固汽油弹,遭受较大伤亡。
美军主力部队白天撤退,担任掩护的摩托坦克部队黄昏撤退。
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的五次战役

抗美援朝运动战阶段的五次战役作者:姜廷玉来源:《百姓生活》2013年第10期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0月25日揭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1950年10月25日至1951年6月上旬,为运动战阶段,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连续进行了5次战役,共歼敌23万人,将“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退至“三八线”,并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稳定战局第一次战役是在敌进我进的遭遇状态下交战的。
1950年10月25日战斗打响时,志愿军主力仍在向战场开进中,而敌军则以团甚至营为单位组成战斗群高速推进。
志愿军遂以军、师为单位分头歼敌,边打边进。
在敌我双方都不摸底的情况下,志愿军在遭遇战中以伏击和突击取胜。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将这次战役称之为“遭遇与反突击战役”。
第一次战役于1950年11月5日结束,志愿军共歼灭“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1.5万余人,粉碎了“联合国军”在感恩节前占领全朝鲜的企图,并将其从鸭绿江边赶到了清川江以南,从而初步稳定了朝鲜战局。
此次战役志愿军伤亡1万余人,敌我伤亡对比为1:0.62。
第二次扭转战局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结束,分为东、西战场进行。
战役规模和双方投入的兵力都远胜于第一次战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共投入13个师3个旅又1个团22万人,志愿军投入9个军30个师38万人。
整个战役分为诱敌深入、战役反击和战役追击3个阶段。
志愿军收复了平壤和朝鲜“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全部领土,并解放了“三八线”以南的延安半岛和瓮津半岛,使“联合国军”的圣诞节前结束战争总攻势的企图遭到彻底失败,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
第二次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对美军打击最大的一次战役,歼敌3.6万余人,其中美军2.4万人。
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这是“美国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第三次损失最小第三次战役是对于有防御准备之敌进行的一次进攻战役。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10)转移阶段美军反扑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之二十一第五次战役(10)转移阶段美军反扑“联合国军”反扑自5月20日开始,由西而东,逐次展开,目的是为了减轻其东线的压力。
5月20日,西线的美第1军指挥的美骑兵第1师、美步兵第25师、英联邦第29旅和美第九军指挥的美步兵第24师向议政府,清平川一线反扑。
当晚,尽管李奇微回到了东京“联合国军”司令部。
但是他并不赞同此前范弗里特认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已成强弩之末的判断,“他们一定会在西部战线,特别是在以铁原、议政府、汉城公路为轴心一带发动攻击,但其间至少需要一周以上的准备时间。
”在此期间内,第8集团军如果能击破铁原方向的敌人补给路线,不仅能排除东部战线的压力,更能够将敌人新攻势的企图扼杀在摇篮里。
临走的时候,李奇微非常希望这次反击能够成功,他给范弗里特以激励,又加上了一句:“不仅如此,一旦反击成功,我们将为主要目标赢得无限机会!”在反扑中,联合国军组织大批以坦克、重炮为先导的所谓“特遣队”沿公路快速穿插,反攻速度极快。
此时,志愿军第19兵团主力尚未开始向北转移。
第63、第64、第65军三个军中,只有第65军减员较少,实力比较完整。
基于此,兵团命令军长肖应棠,政委王道邦率65军殿后,计划在议政府至涟川地区建立防线坚守15天,掩护全兵团北撤。
22日晚,第19兵团主力开始北移,担负阻击掩护任务的第65军开始展开。
在金谷里、加郎山、跨岩岭、云岳山等阻击阵地,第65军正面迎来的韩1师、美骑1师、美25师和英29旅的猛烈进攻,各部奋勇抵抗,战斗非常残酷。
在此期间,南朝鲜第1师向汶山和高阳地区反扑,首先突破人民军第1军团阵地,占领高阳,进至马智里、斗浦里一线。
人民军部队于23日晚撤至临津江以北的汶山至高浪浦里一线,志愿军第65军的右翼因此暴露。
致使第65军的防御立刻陷入被动,而南朝鲜第1师的推进速度极快,大有从东面包抄65军之势。
况且,对65军来说,防守涟川至议政府一线任务接得很突然,准备极为仓促,来不及构建纵深防御阵地,防守缺少弹性,再加上战术运用不当,迟滞敌人进攻的手段极其有限,战场形势危机四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惨败的第五次战役国内对五次战役的通行说法是,前四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虽然第四次战役是小胜,只有第五次战役是失败的。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看第四次和第五次战役的简要过程从彭德怀设计第四次战役的宗旨来看,这是一次被动的战役。
当时毛泽东要求彭德怀一鼓作气打到36线,然后再进行休整。
彭德怀一听,立刻否定了毛泽东所订的目标,这明摆着是做不到的。
经过第三次战役的惨痛教训的彭德怀为第四次战役订了一个比较现实的作战目的,即通过阻击和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
第四次战役的最重要且最著名的一次战斗是砥平里战斗。
砥平里所处的地位极其重要,是兵家必争之地。
有点向街亭在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所处的地位。
联合国军守砥平里的是美军第23步兵团和其附带的一个法国营。
志愿军包围了砥平里,先后投入8个团,可见决心之大。
联合国军坚守阵地的部队受到美空军的强有力的支援。
美国的重型轰炸机从日本,南韩釜山机场和航空母舰上起飞,把志愿军的攻击线路炸成一片火海。
志愿军伤亡极大,经常是一个连上去没有几分钟就只剩下7,8个人了。
就这样打了几天,志愿军除了上去送死外没有别的办法。
志愿军将士也是人,不是蚂蚁,对这种无谓的牺牲自然有意见。
基层军官强烈要求停止进攻砥平里。
彭德怀知道后同意停止进攻。
这种下级军官不执行任务并为上级军官所认可的做法,在中国共产党军史上是极为罕见的。
这时,美国第一骑兵师赶到,致使志愿军在砥平里的战斗彻底失败。
至此,第四次战役以志愿军的大量伤亡换来毫无所得而告终。
不过,在王树增的书里还颇有点自我安慰。
他说,砥平里战斗的失利使第四次战役没有取得大胜,言外之意是,第四次战役取得了小胜。
第四次战役的后果是,汉城又重新回到联合国军手里。
李奇微率军趁势向38线挺进。
志愿军被迫向后撤退。
志愿军撤退的速度比美军想象的还快一点。
彭德怀本人觉得第四次战役是失利的,不仅人员大量伤亡,还丢了大量的土地,特别是丢了面子。
于是策划了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 --第五次战役,却没想到它将是规模最大的一次失败。
彭德怀在向毛泽东汇报第五次战役的计划时说,”此次战役是极为重要的,是一场大恶战。
即使付出五,六万人的代价,也要消灭敌人几个师……”毛泽东却冷静得多,他不无担忧地说,”我们前几次战役的情况证明,一次包围美军几个师,一个整师,甚至一个团,都难达到歼灭的目的,而这次战役的第一阶段就预定歼灭敌人五个师,包含美军三个师,恐怕客观上难以做到。
”但最后还是批准了彭德怀的作战计划。
可是这时,美军方面情况发生了变化,李奇微已由第八集团军司令升任远东军司令,第八集团军由二战猛将范弗里特率领。
范弗里特的做法更加简单,即加大弹药使用量。
美军本来火力已经够强大了,范弗里特还把这样的火力提高到原来的五倍,创造了”范弗里特弹药量”的说法。
他的逻辑是,用弹药来换取人命,即多花钱,少死人。
这么大的弹药使用量,让志愿军如何吃得消?志愿军对第五次战役的准备不可谓不充份,前后长达一个月。
后勤源源不断运送物资,即使受到美军猛烈的空袭仍顽强不止。
志愿军的执著令美军倍感惊讶,铁路炸毁了,中朝军民当天就修复,再炸再修,反复不停。
美军的情报显示,中朝军队集结了大约70万部队,也预感到一场规模空前的大战役即将来临。
侦察情报还发现,中朝方在修建飞机场,看来要挑战美军的空中优势。
还发现中方调动了一些装甲部队,美军便准备迎接可能的装甲战。
战役打响后,美方并未遇到期待中的空战和装甲战,仍然是传统的火海对人海的战术。
盖因美军的空袭使志愿军无法有效地利用机场。
志愿军发起的攻势异常猛烈,重点选择由南韩军队防守的地段。
南韩军很快被击退了,美军的侧翼便暴露出来。
美军拼命围堵缺口,而志愿军拼命要扩大缺口,双方僵持不下。
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当七天过去后,志愿军粮弹消耗怠尽,而美军仍然是粮弹充足,火力丝毫不减。
战斗是从4月22日打响的,到4月27日,志愿军向前推进25哩,过了38线,兵临汉城之下。
然而这时的攻势已成强弩之末。
到4月29日,志愿军开始溃退了。
五月初,联合国军开始反攻,他们发现,象以前一样,他们前方已没有多少志愿军了。
志愿军撤退了十几哩,处于联合国军的炮火射程外,等待补给,并蓄势待发。
战役经过短暂的停顿后,第二阶段又打响了。
为了让大家了解到战斗的残酷性,把王树增书中有关段落的引用如下。
[1951年5月29日晚,朝鲜中部大雨如注。
在山洞里,光着上身的彭德怀用最低沉的声音对洪学智说:出事了!60军180师被包围在汉江南岸。
连日大雨使汉江江水猛涨,180师1万多中国官兵只能拉着仅有的3根铁丝北渡突围。
美军的照明弹悬挂在头顶,炮兵和低空盘旋的飞机把密集的炮弹砸向毫无还击能力的中国士兵。
齐胸深的江水汹涌,力气弱小的女兵紧紧拉住马尾,人们互相呼喊,还是有人不断被江水卷走。
中国士兵的鲜血使汉江江水成了红色。
180师周围是5倍美军的死死包围,每一个方向的突围都发生了极其残酷的战斗。
比死亡更可怕的是饥饿,全师断粮多日,伤兵更加悲惨,伤口由于不能及时处理而溃烂。
有的士兵主张把驮炮的骡子杀了吃,但是立即遭到反对,士兵们宁可饿死也不愿意杀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骡马。
驭手们怕它们被人吃,就解开僵绳放它们走,但是这些骡马恋着主人,人走到哪儿跟到哪儿,令炮兵驭手们放声大哭。
当60军韦杰军长得知负责救援180师的179师和181师行动失败,一头栽倒在军指挥部里180师开了最后一次党委会,决定分散突围。
师长郑其贵带领警卫分队和部份机关人员在黎明时分遭到美军坦克追杀,钢铁履带把中国军人的身体卷进去,然后抛起来。
几名警卫战士向与郑师长的行动相反的方向跑,以吸引美军火力。
郑其贵等趁机冲过山去。
郑其贵回过头看到,一个战士当场被打死,另一个战士负伤仰面倒下,被两名黑人士兵抓着两腿拖走。
40年后解密的志愿军司令部的资料显示:”除师长、参谋长及担任掩护大行李的一个建制营等部份人员突围外,余因饥饿与疲劳走不动,吃野菜中毒或作战死亡、失散等约七千余人。
”中国军队继续北撤,战线距离三八线越来越远。
将士们忍受着一种难以言传的情绪的折磨。
彭德怀认为,不能再退了,无论从军事上还是政治上,无论从道理上还是心理上。
他决定在朝鲜中部高山险阻之地守住最后的防线。
派谁来守呢?各军损失严重,只有36岁的军长傅崇碧率领的63军略好一点。
第63军最悲壮的一页翻开了。
一边是中国士兵的血肉之躯,一边是美军坦克的钢铁长龙,两边翻滚撕杀。
残酷的阻击战打了整整10天结束。
63军胜利完成任务,美军的进攻被挡住了。
彭德怀亲自迎接从前沿下来的63军官兵。
士兵们浑身的衣服已变成一缕缕的布条,许多人只剩下粘满血迹的裤衩。
彭德怀刚说了一句”祖国感谢你们”,官兵们就都哭了,他们想起了倒在异国土地上的战友。
记得一篇写180师全军覆没的文章里说,当师长只身逃出重围,回到60军军部时,军长大怒,对师长说,我恨不得一枪崩了你。
这还真有点象>电影里国民党军战败的镜头。
我这里想说,你凭什么要崩人家师长。
难道战败是该师长的过错吗?你军长是否有错呢?司令是否该崩了军长呢?这涉及到180师覆灭的责任由谁来负的问题。
而整个战役失败的责任由谁来负呢?难怪这样的仗林彪拒绝打呢。
林彪早已洞悉,结局只能如此。
不然他也不会是常胜将军了。
在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参战各军均损失过半,而美军只付出几千人的代价,这就是人海战术对火海战术的悬殊结果。
我们总是喜欢强调人的因素比武器的因素重要,而这场战役充份体现的武器的重要性。
在朝鲜战场上,中美武器的差别还主要是量上的差别,质上的差别并不大。
而量上的差别已足以造成天平想美方倾斜。
现在中美武器的差别已经是质上的差别了,更有量上的差别。
武器决定论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不服不行。
况且,人的因素也是美方占优。
美军素质高,技战术水平也高;而中国军队的心理素质早已无法比拟朝鲜战争时志愿军的水平了,中国很难经得起战争的动荡。
第五次战役后,由苏方提出了停战谈判,中方很快就接受了。
以前也有几次其中一方提出停战谈判的但都被另一方拒绝。
这是因为,以前是失败的一方提出停战,而胜利的一方还想多捞点好处,于是不同意停战。
第一次是仁川登陆后,朝鲜提出谈判,美方不同意。
第二次是,第二次战役后,美方要谈判,中方不答应。
这次则不同,取胜的一方要谈判,输的一方也乐得接受,最后经过长达两年的谈判,中方把美方一开始提出的条件照单全收了。
中国人在朝鲜战争中特别看重面子,甚至重于里子。
一个有趣的例子是,中美第一次在开城谈判时发生一个小插曲。
美国人大大咧咧走进谈判会议大厅,随手拉过一张凳子坐下。
中朝代表进来后迟迟不肯坐下,问他们原因也不肯说,只好不欢而散。
后来才搞清楚,原来美国代表坐的凳子碰巧是坐北朝南的方向,如果中国代表在美方对面坐下的话,就变成坐南朝北了,按中国古代的惯例,成了面北称臣了,这不等于承认我方失败了吗,这对我们来说可是重大原则问题,不能妥协。
但又不好意思跟美方代表当面讲出来,把凳子换过来不就完了,因为这样的做法实在上不了台面。
让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美方只好说一句东方人神秘。
两天后再次谈判时,中方做了充份的准备。
中方代表吸取上次教训,快步抢进会议大厅一坐上坐北朝南的凳子再也不肯起来了。
美方也不介意,在中方对面坐下来,但他们可没有要称臣的意思,他们要赢得里子。
中方做表面文章非常到家,他们为自己准备了高凳子,而为美方代表准备了矮凳子,使人高马大的美国人坐在他们面前也显得矮一截,以取得心理上的优势。
当美方代表掏出一面小美国国旗插在桌子上,中朝代表则拿出大一点的旗子插在桌子上。
中朝方千方百计营造气氛,把美国人搞成象一个失败者一样。
美国人不计较这些表面文章,给足了中朝方面子,心想战场上把你们打得够惨的了,给你们一点心理安慰,这样让你们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时不要太痛苦。
关于谈判的具体情况,以后如有时间将继续谈。
看过上面那段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描写,我想,任何一个经过那场战役的志愿军战士,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胜利者了。
如果这样的也算胜利,那么世界上就没有可以称作失败的东西了。
每一个那场战役的志愿军幸存者就象从地狱中爬出来一样,恐怖的场面久久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伴随余生。
王树增采访了一个那场战役的幸存者,38军主力师主力团团长范天恩。
他打过很多硬仗,被称为范大胆。
应算是一位英雄了。
但面对王树增要求他介绍一点英雄事迹时,英雄满脸凝重,一语不发。
50年前的那场战争对于80岁的老英雄不堪回首,无数的部下战死了,自己怎能把英雄的光环建立在部下的累累尸骨上呢?这时候,任何一个有良心的人是连吹牛的勇气都没有了。
每一个中国人在回顾朝鲜战争时都不应忘记,不应忘记在那次战役中死去的数万英魂。
我们为什么不树一些韩战纪念碑,象美国人所做的那样,把所有在朝鲜战争中死去的将士的名字刻上去,一个不能少。
作为我们对每一个人的生命都重视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