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数学总复习线段的定比分点和平移精品课件大纲人教版
互动探究2 将此抛物线按怎样的向量a=(h,k)
平移,能使平移后的曲线的函数解析式为y=x2?
解:由x′= x+ h y′= y+ k
得 xy==yx′′--kh
Hale Waihona Puke 代入y=(x-1)2-9 中得到 y′-k=(x′-h-1)2-9, 使其顶点为 (0,0),
∴h+1=0 , ∴h=-1
- 9+ k= 0
数y=f(x)的图象向左平移了1个单位,向下平移
了2个单位,故选C.
用=建立M、N之间的坐标关系,用其坐标表示λ,
求其值域.
【解】 (1)设曲线 C 上的点的坐标为(x′,y′), 由平移公式得
x′=x+2
y′=y+1
,即x=x′-2 y=y′-1
.代入曲线方程
即(x+2)2+2(y+1)2=2 中得到 x′ 2+ 2y′ 2= 2. ∴曲线 C 的方程为x2+y2=1.
x1+ x2 2
x1+ λx2 1+ λ
y1+ y2 2
2.图形的平移 (1)平移 设F为坐标平面内一个图形,将F上所有点按 _同__一_个__方__向____ 移 动同__样_____ 的 长 度 , 得 到 图 形 F′,这个过程叫图形的平移.将一个图形平移, 图形的形状大小不变,只是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 发生变化.
即把y=ex的图象向右平移两个单位,再向上平
移3个单位得到f(x)的图象.∴f(x)=ex-2+3.故
选C.
3.若函数y=f(x)的图象按向量a平移后,得到函
数y=f(x+1)-2的图象,则向量a等于( )
A.(1,-2)
B.(1,2)
C.(-1,-2)
D.(-1,2)
解析:选C.可知函数y=f(x+1)-2的图象是由函
高考数学(新课标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件: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1
考点自主回扣
考向互动探究
考能感悟提升
课时作业
2.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已知条件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斜率k与点(x0,y0) y-y0=k(x-x0) 不含直线x=x0 斜截式 斜率k与截距b y=kx+b __________ 不含垂直于x 轴的直线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考点自主回扣
考向互动探究
考能感悟提升
课时作业
两点 两点(x1,y1)、(x2,y2) 式 (其中 x1≠x2、y1≠y2)
y-y1 = y 2 -y 1 x -x 1 x2-x1
不含直线 x= x1(x1=x2)和直线 y=y1(y1=y2) 不含垂直于坐标
截距 式
截距 a 与 b
x y a+b=1
考点自主回扣
考向互动探究
考能感悟提升
课时作业
平行
k1=k2 且 b1≠b2
A1B2-A2B1=0 B2C1-B1C2≠0
A1B2-A2B1=0 或 A1C2-A2C1≠0
重合
k1=k2 且 b1=b2
A1B2-A2B1=0 B2C1-B1C2=0
A1B2-A2B1=0 或 A1C2-A2C1=0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考点自主回扣
考向互动探究
考能感悟提升
课时作业
质疑探究1:任意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和斜率吗?
提示:每一条直线都有唯一的倾斜角,但并不是每一条直
线都存在斜率.倾斜角为90°的直线斜率不存在. 质 疑 探 究 2 :直线的倾斜角θ越大,斜率k就越大,这种说 法正确吗?
提示:这种说法不正确.由 k=tan θ(θ≠)知 π ①当 θ∈[0,2 )时,k>0,θ 越大,斜率就越大; π ②当 θ∈(2,π)时,k<0,θ 越大,斜率也越大.
人教a版高考数学(理)一轮课件:6.3等比数列
1.已知{an}是等比数列,a2=2,a5= ,则公比 q 等于( A.1 2 ������5 ������2 1 8
1 4
) D.
1 2
B.-2
1 2
C.2
【答案】D 【解析】∵ q3= = ,∴ q= .
2.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不为零,首项 a1=1,a2 是 a1 和 a5 的等比中项,则数列 {an}的前 10 项之和是( A.90 ) B.100 C.145 D.190
1.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 2 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 非零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非零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an=a1qn-1.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还可以改写成 an= 1· qn 的形式,显然 等比数列{an}的图象是函数 y= 1· qx 的图象上的一群孤立的点.
【答案】B 【解析】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 d,则(1+d)2=1×(1+4d),∵ d≠0,∴ d=2. 于是,S10=10+
10×9 ×2=100. 2
3.若等比数列{an}满足 anan+1=16n,则其公比 q 为( A.2 B.4 C.8 【答案】B 【解析】令 n=1,得 a1a2=16,① 令 n=2,得 a2a3=162.② ②÷ ①,得 3=16,即 q2=16,于是得 q=± 4. 又由①知 q>0,因此 q=4.
n-1 2
.
1-(-2) S5= =11. 1-(-2)
5
T 题型一等 比数列的定义及判定
例 1 已知数列{an}的前 n 项和为 Sn,数列{bn}
中,b1=a1,bn=an-an-1(n≥2),且 an+Sn=n. (1)设 cn=an-1,求证:{c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 (1)由 an+Sn=n 及 an+1+Sn+1=n+1 转化成 an 与 an+1 的递推关 系,再构造数列{an-1}. (2)由 cn 求 an 再求 bn.
新课程高考数学大纲讲说 新课标 人教
一、高考数学科的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 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 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 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 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 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二、确定高考数学科 考试内容的依据
3.统计案例 .
必考课程的内容包括21项:
1.集合;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3.立体几何初步 ;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算法初步;
6.统计;
7.概率;
8.基本初等函数II;
9.平面向量;
10.三角恒等变换;
11.解三角形;
12.数列;
13.不等式;
14.常用逻辑用语;
15.圆锥曲线与方程;
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
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 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 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 合性和现实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 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 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 要求.
五、考试范围
文史类包括必考 理工类包括必考内容和选
其中必修课程是:
数学1,2,3,4,5.
包括:
1.集合;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 函数I(指数函数、对 数函数、幂函数) ;
3.立体几何初步;
4.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5.算法初步 ;
6.统计;
7.概率; 8.基本初等函数
II(三角函数); 9.平面向量; 10.三角恒等变换; 11.解三角形; 12.数列; 13.不等式.
选修课程系列2的内容分三个模块:
新高考数学人教版一轮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函数及其表示
2.设函数f(x)= ________.
2x,x<2, x+2x3,x≥2,
答案:(0,2)∪(3,+∞)
若f(x0)>1,则x0的取值范围是
课时作业 · 巩固提升
点击进入word....
题型三 分段函数 多维探究
高考对分段函数的考查多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试题难度一般 较小.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分段函数的函数求值问题;(2)分段函数 的自变量求值问题;(3)分段函数与不等式问题.
考法(一) 分段函数求值问题
[例1] (1)已知函数f(x)=floxg+2x,3,x≥x<6,6, 则f(-1)的值为(
[例1] (多选题)(2021·深圳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横坐标、纵坐标
均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若函数f(x)的图象恰好经过n(n∈N*)个整点,则
称函数f(x)为n阶整点函数.给出下列函数:
其中是一阶整点函数的是( AD )
A.f(x)=sin 2x
B.g(x)=x3
C.h(x)=13x
D.φ(x)=ln x.
x+1,-1<x<0, 2x,x≥0,
若实数
a满足f(a)=f(a-1),则f1a=( A.2
) B.4
C.6
D.8
(2)设函数f(x)= ________.
x2-1,x≥2, log2x,0<x<2,
若f(m)=3,则实数m的值为
[解析] (1)由题意得a≥0且-1<a-1<0, 即0<a<1,由f(a)=f(a-1),即2a= a,解得a=14,则f1a=f(4)=8. (2)当m≥2时,由m2-1=3,得m2=4,解得m=2;当0<m<2时,由 log2m=3,解得m=23=8(舍去).综上所述,m=2.
人教版新课标 高考数学:高考考纲解读与备考方案(共47张PPT)
什么是数学文化呢?
数学文化只是一种命题载体,只要平时多积累 和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常识,解题中注意审题, 实现载体与考点的有效转化.透过表象看本质, 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做得多了,心态就稳了, 思维就有了. 《九章算术》大约成书于公元1世纪, 《数书九章》成书于1247年9月, 《算数书》成书于公元前186年以前.
单调递减
,且 g(-1)=g(1)=0. 当0<x<1时,g(x)>0,则f(x)>,10;当0,x1<-1时,g(x)<0,则
f(x)>0,综上所述,使得 f (x)>0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A.
比较 ln , 1 ,ln 2 这三个实数的大小,说明理由. e
解:这三个数可统一写成 ln , lne , ln2 e2
42=462,
2.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五人分五钱, 令上二人所得与下三人等,问各得几何?”其意思为“已知甲、乙、丙、丁、戊五 人分五钱,甲、乙两人所得与丙、丁、戊三人所得相同,且甲、乙、丙、丁、戊 所得依次成等差数列,问五人各得多少钱?”(“钱”是古代一种重量单位),这个
再如:
已知函数
f
(x)
x2 4x 4xx2
x0 x0
,若
f(2a2)fa0,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已知函数 f (x) 4x2x4xx2
x0 x0
x
-x
f(2a2)fa
f(2a2)fa
再如:设函数 f ' ( x ) 是奇函数 f(x)(xR) 的导函数,f (1) 0 ,x当 0 时,xf'(x)f(x)0 ,则使得f (x) 0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A( ) A. (,1) (0,1) B.(1,0) (1,)
2025年新人教版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义 第一章 §1.1 集 合
(2)已知集合A={0,m,m2-3m+2},且2∈A,则实数m的值为
A.2
√B.3
C.0
D.-2
因为集合A={0,m,m2-3m+2},且2∈A, 则m=2或m2-3m+2=2,解得m∈{0,2,3}. 当m=0时,集合A中的元素不满足互异性; 当m=2时,m2-3m+2=0,集合A中的元素不满足互异性; 当m=3时,A={0,3,2},符合题意.综上所述,m=3.
知识梳理
3.集合的基本运算
表示 运算
集合语言
并集 _{_x_|x_∈__A_,__或__x_∈__B_}_
交集 _{_x_|x_∈__A_,__且__x_∈__B_}_
补集 _{_x_|x_∈__U__,__且__x∉_A__}_
图形语言
记法 _A__∪__B_ _A__∩__B_
_∁_U_A_
常用结论
例5 (多选)群论是代数学的分支学科,在抽象代数中具有重要地位,且 群论的研究方法也对抽象代数的其他分支有重要影响,例如一元五次及 以上的方程没有根式解就可以用群论知识证明.群的概念则是群论中最基 本的概念之一,其定义如下:设G是一个非空集合,“·”是G上的一个代 数运算,即对所有的a,b∈G,有a·b∈G,如果G的运算还满足:①∀a, b,c∈G,有(a·b)·c=a·(b·c);②∃e∈G,使得∀a∈G,有e·a=a·e=a; ③∀a∈G,∃b∈G,使a·b=b·a=e,则称G关于“·”构成一个群.
1.若集合A有n(n≥1)个元素,则集合A有2n个子集,2n-1个真子集. 2.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A∩B=A⇔A⊆B,A∪B=A⇔B⊆A. 4.∁U(A∩B)=(∁UA)∪(∁UB),∁U(A∪B)=(∁UA)∩(∁UB).
高考数学总复习§数列的综合应用精品课件大纲人教版
(2)
∵
f(λ)
=
λ 1+λ
,
∴
bn
=
1+bnb-n1-1⇒
1 bn
=
bn1-1+1.
∴数列{b1n}是首项为b11=2,公差为 1 的
等差数列,
∴b1n=2+(n-1)=n+1,∴bn=n+1 1.
【思维总结】 通过公比的函数关系 f(λ),
将解{:bn当}转λ化=为1 时{b1n,}求an=通项(12).n-1,∴cn=an(b1n-1)=(12)n -1n, ∴Tn=1+2×12+3×(12)2+…+n×(12)n-1,①
【解】 (1)由题意知 S6=-S155=-3, a6=S6-S5=-8, 所以5aa1+1+51d=0d-=58, , 解得 a1=7.4 分
所以 S6=-3,a1=7.6 分
(2)因为 S5S6+15=0, 所以(5a1+10d)(6a1+15d)+15=0, 即 2a21+9da1+10d2+1=0,10 分 故(4a1+9d)2=d2-8,所以 d2≥8.
所以10年内总投入20760万元,总收入为 13301万元.
【思维总结】 本题是求两个等比数列的前 10项和.
数列的综合问题
数列的综合问题主要有以下两类:一是已知 函数的条件,利用函数的性质图象研究数列 问题,如恒成立、最值问题等.二是已知数 列条件,利用数列的范围、公式、求和方法 等知识对式子化简变形,从而解决函数问 题.
m.
解:(1)∵an+1=f(a1n)=2+33an=an+23, ∴数列{an}是以23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又 a1=1,∴an=2n3+1. (2)Tn = a1a2 - a2a3 + a3a4 - a4a5 + … -
高考数学总复习 10.4随机事件的概率课件 人教版
【题后总结】1.在一定条件下,所要求的结果是否可能 发生是判断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还是随机事 件的主要依据. 2.对于每一个球来说,其被取出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m 所以可应用公式P(A)= n 计算概率,其中n是全部事件总 数,m是事件A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
在箱子里装有十张卡片,分别写有1至10十个整数,从 箱子中任取一张卡片,记下它的读数x,然后再放回箱子中;
注意: m (1)P(A)= n 是等可能性事件概率的定义,同时也是计算 这种概率的基本方法.步骤是:①确定随机事件中等可能 性的基本事件是什么;②计算随机事件中所有基本事件的 可能性结果数n;③计算事件A中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 m ④利用定义计算事件A的概率,即P(A)= n .
(2)从集合的角度研究概率:在一次试验中,等可能出 现的n个结果组成一个集合I,这n个结果就是集合I的n个元 素.各基本事件均对应于集合I的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包含 m个结果的事件A对应于I的含有m个元素的子集A.因此,从 集合的角度看,事件A的概率是子集A的元素个数(记作 card(A))与集合I的元素个数(card(I))的比值,也就是P(A)= cardA m = . cardI n
2.已知非空集合A、B满足A B,给出以下四个命题:
①若任取x ∈A,则x ∈B是必然事件;②若x∉A,则x ∈B 是不可能事件;③若任取 x∈B ,则 x∈A 是随机事件;④若 x∉B,则x∉A是必然事件.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C.3
B.2
D.4
解析:易知①③④正确,②错误.
答案:C
3.甲、乙两人各写一张贺年卡随意送给丙、丁两人中 的一人,则甲、乙将贺年卡送给同一人的概率为( 1 A. 2 1 C.4 1 B. 3 1 D.5 )
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讲课稿
2019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解读高中文科数学《考试大纲》解读王丕勇《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那么2019年高考,与往年相比,高考的考查要求有哪些变化呢?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一、知识要求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二、能力要求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3.推理论证能力:推理是思维的基本形式之一,它由前提和结论两部分组成;论证是由已有的正确的前提到被论证的结论的一连串的推理过程.推理既包括演绎推理,也包括合情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中学数学的推理论证能力是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4.运算求解能力: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5.数据处理能力: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做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是指针对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选择合理的收集数据的方法,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整理数据,并构建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推断,获得结论.6.应用意识: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进而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7.创新意识: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三、个性品质要求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四、考查要求数学学科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决定了数学知识之间深刻的内在联系,包括各部分知识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要善于从本质上抓住这些联系,进而通过分类、梳理、综合,构建数学试卷的框架结构.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主体.注重学科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的综合性,不刻意追求知识的覆盖面.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处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2.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的考查,考查时必须要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程度.3.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从问题入手,把握学科的整体意义,用统一的数学观点组织材料,侧重体现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对能力的考查要全面,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并要切合考生实际.对推理论证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的考查贯穿于全卷,是考查的重点,强调其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的互相转化上;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法和推理的考查,考查以代数运算为主;对数据处理能力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运用概率统计的基本方法和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对应用意识的考查主要采用解决应用问题的形式.命题时要坚持“贴近生活,背景公平,控制难度”的原则,试题设计要切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年龄特点,并结合实践经验,使数学应用问题的难度符合考生的水平.5.对创新意识的考查是对高层次理性思维的考查.在考试中创设新颖的问题情境,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时,要注重问题的多样化,体现思维的发散性;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试题;也要有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试题以及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等类型的试题.数学科的命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注重对数学能力的考查,展现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同时兼顾试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重视试题间的层次性,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努力实现全面考查综合数学素养的要求.与《2018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相比,《2019年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在考核目标、考试范围与要求等方面都没有变动.无论是知识内容及其要求的三个层次(了解、理解、掌握),还是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要求、个性品质要求和考查要求都没有变化.这说明2018年高考数学学科的命题仍然保持相对的稳定.下面对2018年考纲进行综合解读:一、核心考点不变2019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等.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集合、复数、程序框图、三视图、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线性规划、平面向量、数列的概念与性质、圆锥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解三角形、导数与不等式的结合、函数的性质仍然是高频考点.在解答题中,除数列和三角函数轮流命题外,立体几何、概率与统计、解析几何、函数导数与不等式、选考内容仍然是必考内容.【备考策略】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2.选择题与填空题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时,优选特殊值法;3.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值域或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4.恒成立问题或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5.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根与系数的关系求解,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方程及根的判别式;6.求椭圆或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7.求三角函数的周期、单调区间或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8.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作差的方法;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9.导数的常规题目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者前一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10.概率与统计的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二、提升综合能力考纲对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是对能力要求的强调,也是一种加强从教材习题出发,兼顾综合,体现应用,进行微创新是2018年高考命题的基本方向.1.基础性和综合性.综合性主要是核心考点基本知识的综合.2.应用性:体现在数学的应用功能,在函数、数列、概率统计、解三角形、不等式等知识背景下命制应用性试题,考生应重点关注.3.创新性:今年高考试题中,出现一些立意新、情境新、设问新的试题.此类试题新颖、灵活,难度不大,广泛而又有科学尺度,考查考生的数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把此类题称为创新试题.高考的特点是以学生解题能力的高低为标准的一次性选拔,这就使得临场发挥显得尤为重要,研究和总结临场解题策略,进行应试训练和心理辅导,已成为高考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确运用数学高考临场解题策略,不仅可以预防各种心理障碍造成的不合理丢分和计算失误及笔误,而且能挖掘思维和知识的潜能,考出最佳成绩.一、“内紧外松”,集中注意力,消除焦虑怯场集中注意力是考试成功的保证,一定的神经亢奋和紧张,能加速神经联系,有益于积极思维,要使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积极,这叫内紧,但紧张程度过重,则会走向反面,形成怯场,产生焦虑,抑制思维,所以又要清醒愉快,放得开,这叫外松.二、一“慢”一“快”,相得益彰有些考生只知道考场上一味地要快,结果题意未清,条件未全,便急于解答,岂不知欲速则不达,结果是思维受阻或进入死胡同,导致失败.应该说,审题要慢,解答要快.审题是整个解题过程的“基础工程”,题目本身是“怎样解题”的信息源,必须充分搞清题意,综合所有条件,提炼全部线索,形成整体认识,为形成解题思路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而思路一旦形成,则可尽量快速完成.三、确保运算准确,立足一次成功时间很紧张,不允许做大量细致的解后检验,所以要尽量准确运算(关键步骤,力求准确,宁慢勿快),立足一次成功.解题速度是建立在解题准确度基础上的,更何况数学题的中间数据常常不但从“数量”上,而且从“性质”上影响着后继各步的解答.所以,在以快为上的前提下,要稳扎稳打,层层有据,步步准确,不能为追求速度而丢掉准确度,甚至丢掉重要的得分步骤.四、讲求规范书写,力争既对又全考试的又一个特点是以卷面为唯一依据.这就要求不但会而且要对,对且全,全而规范.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表述不规范、字迹不工整又是造成高考数学非智力因素失分的一大方面.字迹潦草,会使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不良,进而使阅卷老师认为考生学习不认真、基本功不过硬,“感情分”也就相应低了,此所谓心理学上的“光环效应”.“书写要工整,卷面能得分”讲的也正是这个道理.五、执果索因,逆向思考,正难则反对一个问题正面思考发生思维受阻时,用逆向思维的方法去探求新的解题途径,往往能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顺向推有困难就逆推,直接证有困难就反证.如用分析法,从肯定结论或中间步骤入手,找充分条件;用反证法,从否定结论入手找必要条件.六、面对难题,讲究策略,争取得分会做的题目当然要力求做对、做全、得满分,而更多的问题是对不能全面完成的题目如何分段得分,下面有两种常用方法:1.缺步解答.对一个疑难问题,确实啃不动时,一个明智的解题策略是:将它划分为一个个子问题或一系列的步骤,先解决问题的一部分,即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就解决到什么程度,能演算几步就写几步,每进行一步就可得到这一步的分数.2.跳步解答.当解题过程卡在一中间环节上时,可以承认中间结论,往下推,看能否得到正确结论,如得不出,说明此途径不对,立即改变方向,寻找其他途径;如能得到预期结论,就再回头集中力量攻克这一过渡环节.若因时间限制,中间结论来不及得到证实,就只好跳过这一步,写出后继各步,一直做到底;另外,若题目有两问,第一问做不上,可以第一问为“已知”,完成第二问,这都叫跳步解答.。
高考数学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常用方法大纲人教版(1)[1]PPT课件
位题主置最,排先然需分常,排以后先析用末免排安法也位不首排和是共合位特元最有要共殊素基_求有元C _分本31_的_素C 析的_41 元_,法方再素是法处占解,理了若决其这以排它两元列元个素组素位分合.置析若问为以 位处考置理虑最由分其一后分析它个排步为位约其计主置束它数。条,位原需若件置理先有的共得满多同足有C 个时31 _特AC 约还_4341_殊AC束要4位3 41 条兼=置2件顾8的8A,其4要3 往它求往条,是件再C 31
(1)设集合A={a,b,c,d,e},则集合A的含有 3个元素的子集有多少个? 组合问题
(2)某铁路线上有5个车站,则这条铁路线上 共需准备多少种车票? 排列问题 有多少种不同的火车票价? 组合问题
(3)10名同学分成人数相同的数学和
英语两个学习小组,共有多少种分法?组合问题
(4)10人聚会,见面后每两人之间要 握手相互问候,共需握手多少次?
分步计数原理各步相互依存,每步中的方法 完成事件的一个阶段,不能完成整个事件.
1.排列和组合的区别和联系:
名称 定义
种数 符号 计算 公式 关系 性质
排列
组合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 素,按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
从n个不同元素中取出m个元 素,把它并成一组
所有排列的的个数
所有组合的个数
A
m n
C
m n
例: 6个同学和2个老师排成一排照相, 2个老 师站中间,学生甲不站排头,学生乙不站排尾, 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分析:先安排甲,按照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分两类:
1)若甲在排尾上,则剩下的5人可自由安排,有
A
5 5
种方法.
2)若有甲A 41在种第,2第、23、、36、、67、位7,位则的排排尾法的有排法A 44有种A,41种根,据1分位步的计排数法
高考数学课本讲解 63 等比数列课件 理 新人教A版
思考题 3 在数列{an}中,a1=2,an+1=4an-3n+1,n ∈N*.
(1)证明:数列{an-n}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前 n 项和 Sn; (3)求证:对任意 n∈N*都有 Sn+1≤4Sn.
【解析】 (1)由题设 an+1=4an-3n+1,得 an+1-(n+1) =4(an-n),n∈N*.
列,所以 a7=4,所以 log2a10=log2(a7·23)=log225=5.
第九页,共43页。
3.在等比数列{an}中,a1+a2=30,a3+a4=60,则 a7+a8 =________.
答案 240
第十页,共43页。
4.(课本习题改编)若数列{an}为等差数列,则数列{2an}为 ________数列;若数列{an}为等比数列,且 an>0,则数列{lgan} 为________数列.
例 1 {an}为等比数列,求下列各值. (1)已知 a3+a6=36,a4+a7=18,an=12,求 n; (2)已知 a2·a8=36,a3+a7=15,求公比 q; (3)已知 q=- 2,S8=15(1- 2),求 a1.
第十四页,共43页。
【解析】 (1)方法一 ∵aa43+ +aa76= =a336·,q+a6·q=qa3+a6=18, ∴q=12. 又∵a3+a6=a3(1+q3)=36,∴a3=32. ∵an=a3·qn-3=32·(12)n-3=28-n=12=2-1, ∴8-n=-1,即 n=9.
第十八页,共43页。
思考题 1 (1)设{an}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 a1=1,
a5=16,则数列{an}前 7 项的和为
()
A.63
B.64
高三数学高考总复习要点—知识篇(新人教版)课件(共137张PPT)
x
(x 0) 单调性:增区间 ,1, 1, 减区间 1,0, 0,1
奇偶性: 奇函数
1 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定义 抓住x , y , r
⑵ 符号 一全二正三切四余
⑶ 三角函数线 正切线的起点特殊
2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sin 2 x cos2 x 1
tan x sin x (x k )
数量积积为零是判定两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
设非零向量a x1, y1,b x2, y2 ,则a b x1x2 y1y2 0
2.当a与b同向时, a b a b ;当向量a与b反向时, a b a b
2
特别地, a a a 或 a a a
设a x, y,则a x2 y2 用于计算向量的模
1 集合及其表示
列举法 描述法
元素: 确定性 互异性 无序性
2 子集
⑴
⑵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集合a1, a2,an有2n 个子集
3 交集、并集、补集
1 函数的有关概念
⑴ 概念 ① 非空数集
② “每一个”到“惟一”
⑵ 分段函数
2 函数的基本性质
⑴ 定义域 ⑵ 值域
⑶ 单调性 ① 任取-作差-化简、变形-定号 ② 两个单调区间一般不能用“U”连接
⑴ 向量的加法:
① OA AB OB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⑵ 向量的减法:
① OB AB OB BA OA
② 三角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
⑶ 向量的数乘:
1)概念 一般地,我们规定实数λ与向量 的积是一个向量,这种运
算叫做向量的数乘,记作 ,它的长度和方向规定如下:
① | a || || a |; ② 当 0 时, a 的方向与a 的方向相同;
高考数学专题复习 第6单元 不等式课件 文 大纲人教版
第36讲 │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 探究点 1 比较大小
例 1 比较 2m2+3m-1 与 m2+4m-1 的大小.
[解 答 ] ∵(2m2+ 3m- 1)- (m2+ 4m- 1)= m2- m= m(m-1).
∴①当 m=0 或 m=1 时,2m2+3m-1=m2+4m-1; ②当 0<m<1 时,2m2+3m-1<m2+4m-1; ③当 m<0 或 m>1 时,2m2+3m-1>m2+4m-1.
第36讲 │ 要点探究
变式题 设 f(x)=ax2+bx,且 1≤f(-1)≤2,2≤f(1)≤4,求 f(-2) 的取值范围.
[解答] 方法一:设 f(-2)=mf(-1)+nf(1), 则 4a-2b=m(a-b)+n(a+b), 即 4a-2b=(m+n)a-(m-n)b, ∴mm+-nn==42,, 解得mn==13., ∴f(-2)=3f(-1)+f(1). ∵1≤f(-1)≤2,2≤f(1)≤4, ∴5≤3f(-1)+f(1)≤10,故 5≤f(-2)≤10.
第六单元 │ 使用建议
使用建议
1.编写意图 编写本单元时应注意:近年来随着高考的不断发展变化,特别是由于导数内容的增加和强化, 不等式的问题多结合导数进行考查,单纯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的问题有相对弱化的趋势.解不等 式的题目有时会出现在选择题或填空题中,以求定义域或集合运算或直接解不等式的形式出现, 难度不大,属于低、中档题.预计 2012 年的高考中解不等式仍是考查的重点,客观题以解不等 式为主,解答题以求参数的取值范围为主,并且将突出对不等式的灵活性、综合性及应用性的考 查.另外,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在高考中不会单独命制不等式的证明 题,而是与函数、导数、数列等问题相结合命制成综合问题,把不等式的证明当做大题的一问出 现.预计 2012 年的高考仍会对本单元内容进行考查,考查方式和内容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在保 持稳定的基础上可能对设问有一些创新.因此结合以上分析,在选题的时候注意了中低档题的选 取,对于这方面的综合性的题目也略有涉及,以此加强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的训练.在数学思想 方面,突出函数与方程的思想、等价转化思想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新增内容大多与实际应用紧密相关,对于这些与 实际应用紧密相关的内容,在复习中,要重视基 本概念的应用背景,使学生在遇到相关问题时会 合理利用相应的知识去处理,具备初步的数学建 模的思想 。
二、对新课标命题基本原则的解读
题型示例
1.(2010 新课标卷 1)已知集合 A {| x | 2, x R}}, B {x | x 4, x Z},则 A B
(A)(0,2)
(B)[0,2]
(C){0,2]
(D){0,1,2}
2.(2009 年 广 东 卷 文 ) 已 知 全 集 U R , 则 正 确 表 示 集 合 M {1, 0,1} 和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 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明确提出运用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分析函 数的性质的考查要求。函数图像的变换要 熟练掌握:由式到形,由形到式,式形互 化。做到形性一体,不能得意忘形。也就 是,无论是掌握函数的性质,还是利用函 数的性质解决问题,都要做到数形结合。 每年高考中也都有涉及函数图像的试题。
• “新课标考纲”的“了解”增加了“模仿”要求(可理解 为类比);
• “理解”增加了“清楚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能够用数学 语言对它们作正确的描述,能初步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 现实问题”。这对学生的数学语言和应用意识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
• 掌握则相当于“大纲考纲”的灵活和综合运用要求,增加 了“能够对所列知识进行准确地刻画或解释、推导或证明、 分类或归纳”。
三、对新课标中考核目标的解读
• 对于“创新意识 ”,高考中创新试题有三 大题型:信息迁移题、探究开放题、跨学 科综合题。这种题型应在今年高考有体现。
• 对于“思维能力”,新课标修改为更加明 确的要求,即“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 能力”,特别强调思维的发散性,试题会 更加多样化。
四、对新课标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解 读
高考要求“了解”的知识点一般只会小题中出现,或在大题中穿插考查,出题的概率 较小,出大题的概率更小。“理解”和“掌握”层次要求的知识点是高考命题的重点。
三、对新课标中考核目标的解读
• 二、能力目标
• 能力要求方面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即会收集、整理、 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 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 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 新增了幂函数的概念及五种具体的“幂函 数”、任意函数的零点及二分法,并提出了 考查要求,以此为背景可以命制选择题或填 空题,零点概念也可能解答题中出现。
• 对“分段函数”提出了具体要求,分段函数 体现了分类的思想。 考的可能性比较大。
• 函数部分(包括三角函数)更加突出函数的应 用,提出了对函数模型的应用的考查要求。
新课标命题基本原则摘选:
• 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 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பைடு நூலகம்体系的重点内 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卷的 主体。
• 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考查 ,要注重通性通 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中 学数学知识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 掌握程度.
二、对新课标命题基本原则的解读
• 对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考查,命题时要注意试 题的多样性。
二、对新课标命题基本原则的解读
总结起来,主要概括为三句话:
• 重视基础知识的复习; (重基础)
• 重视主干知识的复习; (有重点) • 重视数学应用问题。 (偏应用)
三、对新课标中考核目标的解读
• 一、知识目标
• 知识的要求由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这三个 层次变为了解、理解和掌握三个层次。
•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养成会用数据“说事”, 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信息,并 利用这些信息说明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形成对数据的敏 感,养成会用数据“说事”的习惯。
• 由于统计或统计案例贴近生活,几乎处处都会用到,所以 新课标教材又进一步加强这一内容。高考中对统计知识与 方法的考查必定会得到加强。
三、对新课标中考核目标的解读
• 应用性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 • 将“实践能力” 变成了“应用意识” 。 • 在复习过程中,不能只停留在显性的应用题的
讲解,应注意学生的应用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 认识到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培养学 生能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认识世界,能 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综合运用 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来解决和处理身边的问题。
2011年高考数学考试大纲 (新课标)解读
一、对新课标新增内容的解读 二、对新课标命题基本原则的解读 三、对新课标中考核目标的解读 四、对新课标考试范围与要求的解读 五、对下一阶段复习的建议
一、对新课标新增内容的解读
• 新课标有两个核心理念:探究性、应用性。 • 对新增内容的考查力度较大,但难度都不太大,
N x | x2 x 0 关系的韦恩(Venn)图是
4.(2010 辽宁理数)1.已知 A,B 均为集合 U={1,3,5,7,9}的子集,且 A∩B={3},
ðu B∩A={9},则 A=
(A){1,3} (B){3,7,9} (C){3,5,9} (D){3,9}
2.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Ⅰ(指数函 数、对数函数、幂函数)
• 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能力立意”,侧重于对 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尤其是综合和灵活的应用, 以此来检测考生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去的能 力,从而检测出考生个体理性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潜能.
• 实践能力在考试中表现为解答应用问题,考查的 重点是客观事物的数学化,这个过程主要是依据 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 学模型,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 决.
1.集合
• 增加能使用韦恩图(Venn)表达两个简单集合间 的关系及运算,加强了集合表述数学问题的工具 性。
• 在解决集合问题时,要善于抓住集合的本质或几 何意义,将集合化简或转化,特别是几种语言之 间的互化。
• 对本部分的考查,可能会直接考查集合之间的运 算,也可能结合函数、方程、不等式考查集合的 知识,但都是容易题。个别省市出现过创新型或 新定义型的试题,但难度也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