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和规划后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
在逐项计算上述各项指标的基础上,应对规划区土 地利用现状进行综合评价,或对于不同规划区域土地利 用现状水平进行评价排序,为此必须解决不同量纲评价 指标的处理问题。 评价系数法是借助评价系数把不同量纲的指标化为 无量纲系数,经过系数加和得出总评价系数以比较优劣 的方法。 通过评价综合评定规划区域或单位的土地利用水平, 及其在所在地区内的地位,指出土地利用上的薄弱环节, 明确未来土地利用有待提高和完善的方向。



土地垦殖率(A1)=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利用率(A2)=已利用土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农业利用率(A3)=农业用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土地建设利用率(A4)=建设用地面积/土地地总面积×100% 耕地复种指数(A5)=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耕地总面积×100% 草原载畜量(A6)=各类放牧牲畜头数/草原面积 水面利用率(A7)=已利用水面面积/水面总面积×100% 人口密度(A8)=人口总数/土地总面积 林地覆盖率(A9)=林地面积/土地面积×100% 建筑密度(A10)=建筑物基底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建筑容积率(A11)=建筑总面积/用地总面积×100% 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A12)=居民点用地总面积/人口总数
常用方法有定性评价法、定量评价法、对比 评价法和因素分析法等。
20
END
21
第四章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和规划后评价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1
第一节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
一、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基 础上进行的。 通过土地资源系统的数量与质量、结构与分布、 利用现状与开发潜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规划区 域的土地资源的整体优势与劣势、优势土地资源 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制约优势土地资源开发利 用的主要因素,揭示各种土地资源在地域组合上、 结构上和空间配置上的合理性,明确土地资源开 发利用的方向与重点,为制定人地协调发展与强 化地域系统功能的土地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由土地开发利用程 度、土地集约经营程度和土地利用综合效果等方面 共30项指标组成。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A) 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B) 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C)
7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1.土地开发利用程度(A)
16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2、效益评价
是指规划的产出和规划的投入之比。 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规划的效益,如侧重从 规划的产出方面来看规划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说明规 划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度;或侧重从投入的角度来看为 达到规划目标所付出的代价和费用,分析投入的结构、 合理性和节约途径。 规划的产出计算时,最科学的方法是把规划给部 门或行业经济带来的贡献剥离出来,精确地而不是一 般地反映规划的效益,可惜的是目前暂无有效方法解 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借用评价国民经济效益的指标 来评价规划的效益。 规划的投入包括制定规划的投入和为实施规划的 17 全部投入。
18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4、守法评价
守法评价是指规划执行者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 条例的情况。 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多占少用、早征晚用、征而不 用等违法现象和次数,以及处理情况及其效果的说明。
19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后评价方法
规划后总评价是指在分别进行目标、效益、影响 和守法评价之后,对规划实施过程进行总体评价。可 将分类评价评定等级乘以其相应权重得到综合评分, 据此评定规划后评价总体等级。
5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土地利用结构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占地比重及其相 互关系总和,是各种用地按照构成方式的集合。 土地利用结构分析时,可以采用静态分析方法和 动态分析方法相结合,可以依据基期年各类用地面积 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关系;也可以依据 多年各类用地面积数据,分析各类用地之间数量比例 关系的动态变化情况。 可就产业用地结构与产业产值结构加以比较分析 可借用区位熵来分析土地利用类型空间结构与布 局上差异。土地利用类型区位熵是指某一区域某地区 某土地利用类型与该区域该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比例 与该地区总土地面积与该区域土地总面积之比。 6
15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一般来讲,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包括目标评价、 效益评价、影响评价和守法评价4项内容。 1、目标评价
是指规划完成以后规划目标的完成情况。可用 一个总指标来反映目标的完成情况,即: 规划完成程度(D)=实际完成数/规划规定数 ①D≥1,说明规划目标已得到完全实现; ②D<1,说明规划目标尚未实现,要分析此种情 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11
第二节 土地利用规划后评价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12
一、规划后评价的含义和作用
规划后评价是指在规划实施一般时间或规划结束 后,对规划的目标、效益、影响和守法等情况所进行 的系统的、客观的总结和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通过对规划活动实践的总结分析, 明确规划预定目标的执行或完成情况,主要的效益指 标完成情况,规划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规 划执行中的守法情况等。 通过分析评价,找出规划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提出改进意见,分析规划成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 训,并通过及时有效的信息反馈,为未来新规划的决 策和提高新规划的科学性提出建议,从而提高规划的 合理性、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全面贯彻土地利 13 用规划的意图。
3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数量 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分析、土地利用影响因素分 析和土地利用效益分析。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二)土地利用结构分析 (三)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指标体系 (四)土地利用现状评价方法

4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一)土地利用数量分析
三、规划后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一)后评价内容 3、影响评价
影响评价应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一 是研究土地利用对整个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环境、 收入、就业、地区发展等,属于宏观层面的影响分析; 一是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互相影响,因为土地利用系 统是相互联系的多个土地利用类型的有机整体,任何 一种土地用途都离不开另一种土地用途,以研究各类 土地利用类型之间动态变化情况。
9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3.土地利用综合效益(C)


单位播种面积产量(或产值)(C1)=作物总产量(或总产值)/ 作物总播种面积(或收获面积) 粮食耕地年单产(C2)=粮食总产量/(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复种 指数) 单位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产值 (C3)=种植业产值(或各业产值)/耕地(或园地、林地、牧地 水面和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农用地总产值(C4)=农业总产值/农业用地面积 单位建设用地总产值(C5)=建设部门总产值/建设用地面积 单位土地净产值(国民收入)(C6)=(产品总产值—消耗的生产 资料价值)/土地面积 单位土地纯收入(土地盈利率)(C7)=(产品总产值—生产成本 /土地面积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一)特性:独立性、司信性、建设性、透明性和 反馈性。
其独立性表明规划后评价必须保证公正性和独立性, 应从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以外的第三者的角度出发,独立 地进行,特别要避免完全的自我评价。 其可信性取决于资料信息的可靠性和评价方法的适用 性,不是主观推测,而是基于事实的分析。 其建设性要求评价者认真负责,不辱使命,提出具有 针对l生和可操作性建议,促进规划改进,使规划后评价 成为完善规划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透明性在于引起公众的关注,以起到监督作用,有可 能的情况下向社会公布后评价报告。 评价结果要及时反馈到决策部门,作为新规划制定和 14 评价基础,以及时调整规划,这是规划后评价最终目标。
8
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评价的内容
2.土地集约经营程度(B)



单位耕地功率数(B1)=拖拉机年平均在册功率数/耕地面积 耕地灌溉率(B2)=有效灌溉面积/耕地面积×100% 单位耕地化肥施用量(B3)=化肥施用量/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耗电度数(B4)=生产用电总度数/耕地面积 单位耕地用工量(B5)=用工总量/耕地面积 单位土地资金集约度(B6)=土地总投资/土地总面积 土地利用投入产出率(B7)=土地产出总值/土地投入总值 单位用地产值率(B8)=土地产出价值/用地面积 单位产值占地率(B9)=用地面积/土地产出价值 交通密度(B10)=交通线总长度/土地总面积 城镇化水平(B11)=城镇人口总数/人口总数×100%
二、规划后评价的特性和原则
(二)原则:真实性原则、合理性原则、民主性原 则、历史性原则和效率性原则。
要求评价者必须实事求是,敢于面对现实,客观地指 出规划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依据科学理论进行考 察,全面听取规划制定者和执行者的陈述和说明。规划后 评价必须坚持历史地看问题,不能苛求前人,评价中恪守 “对事不对人”原则。由于规划后评价是一项耗费大量人 力、物力和财力的活动,必须遵循“成本一效益”原则, 讲究规划后评价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数量分析,首先分析已利用土地如耕 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 通用地、水域等和未利用土地的数量及其占规划区 域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其次,掌握各种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和不同坡 度等自然状况下的土地资源的数量。 对于土地资源数量既要用绝对量表示,还要用 相对量即人均拥有的数量,以及人均拥有宜农地、 宜林地、宜牧地、宜建筑地的数量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