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北京的原因
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在北京
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在北京新中国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定都在北京,你知道为什么新中国会定都在北京吗?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新中国为什么定都在北京,一起来看看吧。
新中国定都在北京的原因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
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以及周恩来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宣布就职。
会议一致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向各国政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愿与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建立外交关系。
会议结束后,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员集体出发,乘车出中南海东门,前往天安门城楼出席开国大典。
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
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已经有61年历史。
正式决定首都设在北平是在1949年3月召开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
毛泽东指出:“我们希望四月或五月占领南京,然后在北平召集政治协商会议,成立联合政府,并定都北平。
”你可知道,中共中央领导人当时为何选择北平作为新中国的首都吗?国民党增兵东北,哈尔滨未能见证新中国诞生将新中国的首都设在北京,这里有着众多的理由和依据。
据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回忆录记载,1948年3月下旬,毛泽东率领党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时,就已经开始考虑建国和定都的问题了。
在毛泽东组织平津战役中,解放军对北平“围而不打”,最终使千年古都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其中便有定都北平的考虑。
不过,中共中央最早选定的新中国首都既不是虎踞龙盘的金陵南京,也不是古都北京,更不是西北黄土高原的西都长安,而是具有“东方的莫斯科”之称的哈尔滨。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高中历史
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原因高中历史
1、明成祖朱棣要减少靖难之役对他的负面影响,且考虑到北方游牧民族时常南侵的问题,所以决定迁都北京。
在当时看来,这个决定是没有错误的。
2、判断任何一件事情或决策的正确与查,都要结合当地当时的情况,否则就是“流氓”。
对于明成祖朱棣,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身为朱元璋的庶生子,他一直认为自己的才能远超太子朱标,朱元璋该立他为太子,而不是“弱不禁风”的太子朱标。
更何况这老朱家的天下,还有他不可磨灭的一份功劳。
但朱元璋头脑清醒,他意识到连年征战后的国家需要休养生息,千万不能是好战的太子继位,否则天下将迎来几十年的战争。
定都北京的原因
明清时期出于那些考虑定都北京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
东距渤海150公里。
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
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
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 40平方公里。
人口1150万。
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
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
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 6.1℃。
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
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
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
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
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
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
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
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
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
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
定都北京的故事
我们的国都——北京北京(Beijing),简称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办公所在地。
国都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一个中央政权总是与其国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甚至有时我们以国都所在地来代指中央政府。
你们知道为什么新中国要定都北京吗?升国旗鸣放礼炮之后,毛泽东激昂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决定北平改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确立国都,是开国过程中头一件需要解决的大事。
众所周知,北京的优势是很明显的。
拥有如此优势的北京,当然是国都的理想地址。
但是,新中国的国都究竟定于何处,经历了一个酝酿的过程。
1.西柏坡首次议定都按照毛泽东的最初推算,解放战争要打五年,而战争的实际进程大大提前,建立新中国的问题自然提上了日程。
1948年5月,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由陕北迁到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
图为中央领导人办公处所俯瞰。
建国,首先要考虑的是首都设在哪里。
历代王者兴,都把国都选址作为头等大事,国都的选址也确实影响到了一些朝代的盛衰。
毛泽东不是封建王者,但他也开始考虑国都的地址。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粥时等率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进入晋绥解放区,结束了转战陕北的历程。
4月4日,他们离开兴县,过五台山向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地城南庄进发。
转进路上,毛泽东不止一次地想起明朝的迁都问题。
明朝朱元璋建国定都在南京,传到朱棣的时候,迁都北平,这一政治中心的变化,对全国的政治经济形势均发生了积极的影响。
新中国的首都建在哪里呢?五台山上刚刚下过一场春雪。
经过清扫的公路仍然很滑。
毛泽东看到山路难行,车轮空转,就从车上走下来,徒步往山上爬去。
当晚,毛泽东等一行在山顶的塔院寺借宿一晚。
民间对这一晚传说很多,如与僧人论古,请高僧算命等等,但无准确的考证。
第二天,毛泽东又参观了山上密集的寺庙群,然后离开五台山进入河北。
为什么首都定在北京
为什么首都定在北京
中国首都定在北京有三种原因:政治意义、现实情况、北京的建都历史。
1、政治意义
北京位于沿海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圈内。
而且扼守东北与关内的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同时离海近,而且渤海是中国近海,有辽宁、山东两个半岛拱卫,战略上十分安全。
2、现实情况
首都应当选择现代化的大城市,而且当时中国大城市不多,且位置合适,满足建都条件的大概只有西安、北京、南京。
西安距离革命时期的共产党政治中心近,群众基础最为可靠,位置较为安全,但是中国的经济重心已经东移,西安位置太偏西,交通并不便利,不利于新首都的建设与扩张,因此北京更适合做首都。
3、北京的建都历史
历史上的北京是辽、金、元、明、清五朝旧都。
自古“燕都地处雄要,北依山险,南压中原,若坐堂隍,俯视庭宇”。
北京在地理位置上的确独特,它为中原北方门户,有人讲它是中国的“龙眼”所在。
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
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
首先,地理位置是古代定都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水资源丰富,尤其是北方重要河流之一
的氾、黄等流经其境,为农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同时,北京位于华
北地区的中心,交通便利,这使得北京成为了政治、经济、交通的枢纽,
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古代定都北京的重要原因之一、北京曾先后是中
国多个朝代的政治中心,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明、清两个朝代。
北京地势平坦,适宜修建宫殿和政府机构,而且距离北方游牧民族较远,安全性较高,这使得北京成为了古代政治权力的稳定中心。
此外,北京还有较为完整的
城市规划和建筑群,如紫禁城、天坛等,可以展示皇权的威严。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古代定都北京的考虑因素之一、北京拥有悠久的
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内涵,曾是明清两个朝代的文化中心。
北京有华北地区
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和人文风貌,有庙会、花会等各种民俗文化活动。
此外,北京还有众多历史文化名胜,如颐和园、故宫、天坛等,这些文化资
源吸引了大量来自中国各地的人们前来访问,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繁荣与辉煌。
综上所述,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政治因素、经济原因
以及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
这些原因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塑造了古
代北京的历史与现实,使其成为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重要中心。
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三大背景
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三大背景作者:张平均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19年第10期从中国地图上看,北京并不处于全国的中心,也谈不上是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
那么,新中国为什么要定都北京呢?其实,这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综合考虑其历史、政治和国际背景的情况下,并广泛征求民主人士意见,通过法律程序而确定下来的。
定都北京的历史背景北京原名叫北平,1949年9月改为北京,简称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
周朝时,诸侯国燕就定都北京,称之为蓟。
后来,辽、金、元、明、清均定其为国都。
这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而闻名于世。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非常熟悉中国的历史,更熟悉北京的历史,并为北京悠远久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
早年毛泽东曾两次来过北京。
第一次是1918年8月19日,因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之事,到京后借住在地安门内豆腐池胡同的杨昌济家。
后来,他突然宣布不去法国,便由蔡元培介绍给李大钊,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半年后,1919年3月12日告别北京;第二次是1919年12月18日,毛泽东作为湖南民主运动的领袖人物带驱张代表40人到北京的。
这次来的目的是争取全国特别是北京各界对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支持。
两次北京之行,使毛泽东对北京的古老文化、美丽风光及那些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宏伟建筑充满了自豪感。
在北京生活时,就曾感慨: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
更何况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
这場运动取得的胜利,使人民领袖更加难以忘怀北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
因此,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全国的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北京的历史背景。
定都北京的政治背景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动因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
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出毛泽东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元明清定都北京的历史原因
事实上也正是这样,一个吴三桂,放清军入山海关,北京便被蛮夷一举控制了,并自称中华正朔,号令中国。虽然攻占了北京之后,清军并没有真的控制中国,但是大家意识中首都为一国之首,都被控制了,大明官兵选择了归顺,各地的民众也便选择了屈服。所以,满清轻易地窃取了中国,这难道与明朝首都在北京没有重要关系吗?南京虽然富庶,最初能保半壁江山,后来连半壁江山也保不住了。因为元明以后,水军和火器很发达了。
蒙元定都在北京,这很好理解。北京离蒙元老巢蒙古较近,离东北的游牧、渔猎民族也较近,蒙古人在北京统治中国,多少会添一些安全感。可是,明朝定都北京,我就不可理解了。在中国历史上,北京只被蒙元立为首都,作为殖民压迫的策源地,支撑过蒙元100年不到的统治。明朝作为汉人的政权,是中国的正朔,为何还以蛮夷订立的首都为首都呢?
元代蒙古贵州巴图南曾对忽必烈极力推荐北京,《元史·巴图鲁》记载巴图南语:"幽燕之地,龙蟠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朔漠.且天子必居中以受四方朝觐,大王果欲经营天下,驻跸之所,非燕不可."于是,忽必烈决定定都于燕.
元代的士人都知道北京的地理位置重要,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描述北京"右拥太行,左注小伙子海,抚中原,正南面,枕居庸,奠朔方."
元明清定都北京的原因
中晚唐以来,全国经济重心逐渐由黄河下游移向江南,东北契丹的兴起使中原政权的主要边患不再来自西北,依靠江南物资支撑而又漕运不济的关中屡遭战火摧残,日趋衰落,已丧失择都条件。于是,以北控燕赵、南通江淮、舟车辐辏、人庶浩繁为优势的开封遂取代长安、洛阳,成为五代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首都。如果包括金朝末年躲避蒙古压力从中都(今北京市)迁都于此,开封建都历时二百二十一年。开封之兴起主要得利于水陆交通之便,城市盛衰与运河通塞息息相关。开封四野平畴万里,无险可守,除加强城垣防御性建设之外,只好悉举天下之兵宿于畿甸。北宋一代,冗费俱增,国家始终处于积贫积弱之势,与定都开封,不得不依赖"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是分不开的。 这一时期,分据一方的地方政权大多以所在州(郡)的治所为国都。如十六国时成汉立国益州,以成都为都城;前凉据有凉州,以姑臧为都。各割据政权一般只设国都而无陪都之制。
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三大背景
历史天空新中国定都北京的三大背景文/张平均从中国地图上看,北京并不处于全国的中心,也谈不上是地理位置最优越的城市。
那么,新中国为什么要定都北京呢?其实,这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综合考虑其历史、政治和国际背景的情况下,并广泛征求民主人士意见,通过法律程序而确定下来的。
定都北京的历史背景北京原名叫北平,1949年9月改为北京,简称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
周朝时,诸侯国燕就定都北京,称之为蓟。
后来,辽、金、元、明、清均定其为国都。
这座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与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并列为中国六大古都而闻名于世。
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非常熟悉中国的历史,更熟悉北京的历史,并为北京悠远久长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折服。
早年毛泽东曾两次来过北京。
第一次是1918年8月19日,因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之事,到京后借住在地安门内豆腐池胡同的杨昌济家。
后来,他突然宣布不去法国,便由蔡元培介绍给李大钊,安排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半年后,1919年3月12日告别北京;第二次是1919年12月180,毛泽东作为湖南民主运动的领袖人物带驱张代表40人到北京的。
这次来的目的是争取全国特别是北京各界对湖南人民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支持。
两次北京之行,使毛泽东对北京的古老文化、美丽风光及那些凝聚中华民族智慧的宏伟建筑充满了自豪感。
在北京生活时,就曾感慨:故都的美对于我是一种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补偿。
更何况1919年在天安门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掀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第一页。
这场运动取得的胜利,使人民领袖更加难以忘怀北京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祥地。
因此,北京在中国革命进程中所起的先导作用,北京在中国历史上所起的统一全国的作用,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领导人考虑定都北京的历史背景。
定都北京的政治背景定都北京最重要的动因还是从政治上考虑的。
蒋介石政权定都南京,毛泽东把人民的政权定都北京,这种针锋相对的“一南一北”,既反映岀毛泽东鲜明的伟人个性,更反映出两种不同政权的根本对立。
新中国定都北京的由来
新中国定都北京的由来作者:丁洁来源:《北京支部生活》2019年第10期北京这座千年古都,是我们伟大社会主义祖国的首都,是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国首都、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
新中国选定北京作为首都,得从1949年3月说起。
1949年3月24日,新任北平市市长、北平市军管会主任叶剑英专程前往涿县迎接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进北平。
他在介绍北平有关情况时说:“北平和平解放,不少民主人士来信来电,表示他们坚决拥护共产党,要和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的政府。
”毛泽东说:“他们不知道我们已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把北平定为首都,慢慢他们就会知道的。
但是,要最后决定还得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25日晚,新华通讯社向全世界广播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到达北平的消息。
当日,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今天,当中共领导人毛泽东、他的书记处以及中共中央委员会从石家庄迁至文化古都,北平实际上已成为共产主义中国的首都。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战争的早期,创建的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曾经定都瑞金。
中共中央在长期革命战争中也曾经在各地选择驻居地,驻居时间较长的有上海、瑞金、延安、西柏坡。
解放战争进行到1948年,中国的形势发生巨大变化。
全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指日可待,新中国的国都选址问题逐渐提上议事日程。
中共中央、毛泽东一度设想把新国都放在东北的哈尔滨。
当时的哈尔滨是共产党最早占领掌握的大城市之一,工业门类比较齐全,拥有较发达的轻重工业,而且地理位置邻近苏联,便于取得苏联支援。
出于上述考虑,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特地批准哈尔滨为“特别市”,准备在这里宣布建立新中国。
后来,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毛泽东认为不必再远赴偏居一隅的哈尔滨宣布新中国诞生。
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北平等城市纷纷在毛泽东眼前浮现。
最后,他的目光锁定北平。
1948年11月8日,毛泽东与薄一波进行了一次重要谈话,指出把接管北平、天津的任务交给中共中央华北局,决定北平解放后由薄一波率华北局机关先行开赴入城,为中共中央机关进驻打前站。
定都北京的战略意义
定都北京的战略意义一、定都北京的历史渊源嘿呀,咱先聊聊北京的历史。
北京这地儿啊,那可是有着老深厚的历史底蕴了。
从古代开始就有好多朝代在这附近活动呢。
像元朝的时候,就开始把北京当成很重要的地方,元朝的统治者们在这儿大兴土木,修建了好多宏伟的建筑。
为啥选这儿呢?一方面是地理位置呗,北京处在北方,北方在当时的军事防御等方面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而且北京周围的地形,那也是有山有水,有一定的屏障作用,就像天然的城墙一样,能够保护都城的安全。
然后到了明清时期,北京就更是稳稳地成为了都城。
明朝的时候,朱棣那可是费了好大劲儿把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的。
这一迁都啊,可就奠定了北京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的重要地位。
北京在明清时期那可是政治、文化的中心,全国的大事儿小事儿都得从这儿发号施令。
这就好像一个大家庭的家长住在这儿,大家都得来这儿听令办事儿一样。
二、定都北京的政治意义从政治方面来讲,北京可是咱们国家的心脏呢。
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在这儿,各种政治决策都是从这儿做出然后向全国发布的。
就好比一个大脑,指挥着整个身体的行动。
各个国家的大使馆也都在北京,这就说明北京在国际政治舞台上那也是超级重要的。
各国的外交官们都在北京交流、谈判、协商各种国际事务。
这就像一个国际大舞台,北京就是那个舞台的中心位置。
如果把国家比作一艘大船,那北京就是船头的掌舵室,掌控着船行驶的方向。
三、定都北京的文化意义北京的文化底蕴那可太丰富啦。
北京有故宫,故宫里那可都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啊,各种各样的古建筑、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历史和文化。
还有那京剧,京剧可是咱中国的国粹,北京就是京剧的发源地之一呢。
那些老北京的胡同文化,那也是独一无二的。
住在胡同里的人们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也体现着北京的文化。
就像老舍先生写的那些关于北京的作品,把北京的文化描写得那叫一个细致入微。
而且北京还有好多高校,像北大、清华这些,那都是全国顶尖的高校,全国各地的学子都来这儿求学,各种文化在这里交融碰撞,让北京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北京的资料简介关于中国的首都为什么定在北京
北京的资料简介关于中国的首都为什么定在北京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北京的资料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北京简介北京,简称“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所在地。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
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三千多年的历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早在七十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部落“北京人”。
公元前1045年,北京成为蓟、燕等诸侯国的都城。
公元938年以来,北京先后成为辽陪都、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国都。
1949年10月1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截至2016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7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万人,增长0.1%,增量比上年减少16.5万人,增速比上年回落0.8个百分点。
2015年7月31日,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宣布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举办权。
北京由此成为全球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城市。
北京历史沿革建制沿革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
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西南。
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
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为广阳郡郡治。
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
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
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
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
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
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
迁都北京的地理原因
迁都北京的地理原因
首先,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地势较为开阔平坦,是一个适宜定都
的地理位置。
相对于其他地区,如山区或沿海地区,平原地带更容易进行
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更易于统治和管理地方。
此外,平原地区也有
更大的发展潜力和经济条件。
其次,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的中心位置,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具有
重要地位。
它与华北地区的其他城市、河北省以及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等
地理要素相连,形成了一个区域的枢纽。
迁都北京可以更方便地监控和控
制周边地区,实施地方统治。
此外,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气候条件适宜。
相对于南方地区的湿热气候,北方地区的干燥季节较长,夏季高温多风,冬季则严寒干燥。
正因为
这种气候条件,北京地区更易于城市建设和农业生产。
迁都北京可以保证
王朝的经济和军事发展。
最后,北京地处京津冀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里的地下资源
如煤炭、铁矿石等储量丰富,为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源保障。
此外,
北京周边地区拥有良好的农田和水源,为城市的粮食和水资源提供了保障。
综上所述,迁都北京的地理原因主要包括:平原地带的适宜城市建设、华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远离海上威胁的内陆位置、适宜城市
建设和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些因素共同促使北
京成为迁都的最佳选择。
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
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北京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之一,曾多次成为古代中国的都城,其成为古代定都的原因具有多方面的考量。
下面将从地理位置、政治因素、军事考量、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角度来探讨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
首先,北京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和华北山脉之间,北靠燕山,南临黄河,地势平坦,水文系统发达。
这样的地理条件有利于军事防卫和经济交通的发展,使得古代政权更容易在这里建都。
同时,北京地处东西方重要交通干线的交汇点,有利于统一管理和控制国家的内外事务。
其次,政治因素也是古代定都北京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的北京,曾先后成为辽、金、元、明、清等多个王朝的都城。
古代帝王往往选择坐镇政治中心以集中国家政权,加强统治。
而北京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中国王朝统治的中心,进一步强化了政治权力。
此外,北京附近的水源充足,有利于政府管理和居民生活,也是选择定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再者,军事考量也是北京成为古代都城的原因之一、北京周边山脉环抱,地势险要,具备良好的防御条件。
尤其是燕山脉北麓的居庸关及蔡河,永定河等自然屏障,为北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防线。
在古代战争频繁的时代,选择一个易于防守的地方作为都城,有助于提高国家的安全性。
此外,经济因素也对古代定都北京起到了推动作用。
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北京一直是重要的商贸中心。
古代定都选择北京,有利于经济发展和财富积累。
北京地处中国北方的经济中心,方便国家财政和商业交往的集散地,有利于国家财政资源的集中调配,推动了国家经济的繁荣。
最后,文化因素也是北京成为古代定都的原因之一、北京自古以来就是汉族的文化中心,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北京是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聚集地,文化氛围浓厚。
在这个城市中,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融合交汇,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
这种古代文化的积淀和传承,使得北京成为了古代帝王选择定都的首选之地。
综上所述,古代定都北京的原因主要涉及地理位置、政治因素、军事考量、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多个方面。
朱棣为何定都北京紫禁城
上。此外,明紫禁城将宫殿中轴东移,使元大都宫殿原 心,与“中”的传统观念密切相关。
中轴落西,处于风水上的“白虎”位置,加以克煞前朝残
其五,中国传统建筑风水思想的影响。建筑风水
余王气;明紫禁城建造时,凿掉了元故宫内原中轴线上 是中国流传下来的千年传统,如选址、朝向、布局、尺寸
的御道盘龙石,废掉了周桥。尽管明紫禁城建造时对 等应该满足使用者的某种心里需求。紫禁城的选址无
星宿围绕着一个固定的中心转动,这个中心即北极星所
在位置,是天帝的居所,亦是天体的中心。而大地的中心
以天体运行为参照,以天体中心所在的方位来定大地的
中心。《管窥辑要》里面有:“北高南下,天体上下侧旋,故
以东北为中”。也就是说,大地的中心在东北方。《周礼·
春官》把北京城划分为星象分野的东北方,即北京城就是
■
朱棣像
朱
棣
为
何
定
都
北
京
紫
禁
周 乾
城
元代延春阁
言 ”。 元 故 宫 同 样 建 设 得 非 常 豪 华 。 明灭元后,一个叫萧洵的小官,负责参 与拆除元故宫。他在《故宫遗录》里将 元故宫描述为:“凡门阙楼台殿宇之美 丽深邃,阑槛琐窗屏障之流辉,园圃奇 花异卉峰石之罗列……”朱棣下令建 造紫禁城,实际是在已拆除的元故宫 的基础上建造的。为了灭元朝的“王
元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焚毁,但处处可见元故宫的影 疑渗透着传统建筑风水的思想,如“负阴抱阳”“背山面
子。可以认为,元故宫为明紫禁城的建造奠定了较为 水”等方面。
坚实的基础。
“负阴抱阳”即建筑坐北朝南,这里是风水良好的
其四,传统观念影响。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皇帝 体现。但其还有地理学的原因,我国的黄河流域处于
北京为什么是首都?
北京为什么是首都?铅笔经济研究社李子埸参考书目:《北京历史地理》侯仁之著此书为侯先生1942年所著。
其中内容未在其他书中见到。
关于北京历史地理的成因等重要理论,请教历史地理专家后得知,后来并无重要的更深入研究。
关于华北平原早期历史、华北大道的形成演变等等,是很有意义的课题。
希望今后能看到更丰富、深入的研究。
古代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在黄河流域。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远离核心区域,甚至可以说位于边疆地带。
从一个边疆城市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首都,这中间包含着丰富的历史变迁。
在这个历史变迁中,地理、政治、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交错在一起。
从整体上回顾这个过程,一些藏在历史深处的长时段规律变得清晰起来。
那些已经消失了的历史,重新浮现出来。
“龙椅”和“北平湾”汽车进入普通人家庭以后,很多北京居民周末都会开车进山玩玩。
北京是个三面环山的城市,有山有水,周边旅游资源很丰富。
三面环山的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部,差不多位于最北部。
再往北就是燕山山脉了。
这种背靠山脉,南向大平原的地形,有人称之为面南背北的“龙椅”,说这就是北京成为首都的原因。
这种风水型的解释当然只能作为闲聊的谈资。
三面是山,一面向大平原的“龙椅”地形,实际上就是探入山区的一块平原。
类比探入陆地的海湾,人们将这里称为“北平湾”。
三面环山的“北平湾”平原并不好走如果今天从北京向南进入华北大平原,当然一片坦途,哪里都可以走,但在上古时代,情况大不相同。
华北平原属于典型的冲积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滦河等携带的大量泥沙沉积而成,多数地方的沉积厚达七八百米。
最厚的开封、商水一带,沉积层厚达5000米。
地质史上,海水曾经直接拍打太行山脉。
后来,河流带来的泥沙渐渐冲积,海洋后退,华北平原逐渐形成和扩大。
春秋战国时,海岸线大致在今天的天津附近。
现在,华北平原还在不断扩大。
因为是冲积而成,华北平原的地势很低很平坦,大部分地方海拔不到50米,沿海地方甚至不到10米。
这种地势平坦地区的河流,河道很宽很曲折,流速不快。
为什么首都选址在北京
选北京作为首都的原因有:
一、选择有限。
在经历了100多年的内乱和持续的战争之后,实际上并没有多少主要城市拥有可支持政府运作的现有基础设施。
二、整体条件。
出于政治、军事安全考虑,选择华北地区的城市做首都是最适宜的。
北京是华北地区的一座大都市,人口过百万、经济发达、交通便利,自然是很合适的。
三、合法性。
北京不仅是清朝的首都,它也是至少五个朝代的首都:辽,金,元,明,清。
它已经连续三朝成为首都,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最古老的首都之一。
北京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重大的历史和文化分量。
紫禁城(以及周围的皇宫建筑群)仍然象征着至高无上的力量。
四、意义性。
北京还做过元朝、明朝、清朝、北洋政府的首都,其政治影响力极大。
在1949年之前的七百年里,北京在大多数时间里都是首都,这也是它超越其它城市的地方。
定都北京的原因范文
定都北京的原因范文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历史背景和独特的地理条件,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北京成为定都的原因。
首先,北京的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北京有着超过3000年的历史,曾先后成为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的都城。
这些朝代在北京留下了众多宫殿、寺庙、陵墓等建筑,如紫禁城、天坛、故宫等,这些文化遗产反映了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辉煌。
这些宫殿和寺庙成为了世界遗产,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充分展示了北京的文化魅力,也为北京赢得了定都的地位。
其次,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地理条件优越。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地势平坦,四季分明,气候宜人。
北京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连接了燕山山脉、华北平原、华北水网等地理要素,使其在军事、经济、交通等方面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古代的朝廷需要一个方便统治和控制全国的地方,而北京地理位置的独特性使得省时省力的统治成为可能,从而成为了中国各朝代的重要政治中心。
第三,北京拥有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潜力。
北京地区拥有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铁矿石等。
这些资源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另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北京已经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许多大型的国际企业和金融机构都在北京设有总部或分支机构,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和投资。
这些经济资源和发展潜力为北京获得了定都的条件。
第四,北京是中国政治、文化、教育的中心。
中国的中央政府及各大政府机关多数设立于北京,各种重大决策和政策都在这里制定和实施。
北京还拥有众多的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等,这些学府聚集了许多国内外的优秀人才,为北京成为全国的文化、科技中心奠定了基础。
此外,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也展示了中国的国家形象和国家实力。
北京作为举办奥运会和其他国际大型活动的城市,吸引了世界各国的目光,为国家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展现了中国独特的魅力。
总之,北京的定都是基于其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遗产、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经济资源和发展潜力以及作为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出于那些考虑定都北京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
东距渤海150公里。
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
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
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
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 40平方公里。
人口1150万。
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
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
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
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 6.1℃。
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
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
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
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
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
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
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
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
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
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
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
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
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
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
各朝在此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
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
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
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
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
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19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最初定都南京。
明太祖建国之初,就曾有过北定国都的打算,但是拖了十来年,最后还是将国都定在了南京,后来他又有迁都关中的打算,也因太子朱标死后无人经营而落空。
可见迁都并非一件易事,何况明成祖是夺位登极,被封建道德视作“篡弑”,若再改制迁都,舆论压力可想而知。
那些抱定“祖制”不改的人,那些恋着江南故土不肯离去的人,还有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都会起来反对迁都。
此外,迁都所涉及的还有北京的宫殿、官署和粮食供应等等问题。
这一切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花时间去作。
为此,明成祖按照周密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前后共用十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项战略性的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
为了防止舆论的反对,明成祖以李至刚之口提出营建北京之议后,只是于京师南京外另设北都,既有明太祖以其“龙兴”之地凤阳为中都的先例,又有明太祖以开封为北京的先例,处处系遵祖制,无人能够非议。
而这样一来,他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始建设北京。
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成祖夺位登极后第一次返回北京,他除了经营北征外,还在北京北郊昌平境内为自己修建了长陵。
不将自己的陵墓修到南京,而是建到北京,这实际上就是个迁都的信号,可是明成祖不公开迁都计划,人们即使有所觉察,也无法反对。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第一次率师亲征回师后,第二年便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开会通河,决心打通南北漕运之路。
通浚运河的工程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直到永乐十三年(1415)完成。
造浅船三千余艘,“每春水泮,则首尾相衔而上。
”实现了南粮北调。
而这一切也都可以解释为转运军饷。
南粮北调的成功,为明成祖迁都提供了物质保证。
至此,他只需要朝臣们的支持了。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正式下诏“文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迁都计划公之于众了。
计划公开后,反对者也随之而来。
次年即有河南布政使司陈祚、周文褒、王文振合疏反对迁都。
明成祖杀一忄敬百,将他们谪贬到均州太和山种田去了。
在这样严厉的处罚下,没有人敢再出来讲话。
看来迁都时机确已成熟。
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正式颁布迁都诏,将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
这样,从永乐十九年(1421 年)正月起,明朝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两京制,也就是说南京和北京同时有两套在京官署。
在完成了迁都的部署之后,明成祖又连续进行了三次亲征。
三年后,他病故于北征回师途中,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宣布仍以南京为京师,改北京为“行在”(皇帝所在之地),但是没有正式迁回南京宫中。
这种状况经过明宣宗宣德十年,直到正统初,明英宗才又去掉“行在”之称,北京的国都地位被确定了下来。
迁都北京是明初统一战略中重要的一项决策。
明成祖迁都二十多年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瓦剌军抵北京城下。
朝臣中有人再度主张南迁,于谦、胡氵荧等人坚决反对,力主固守,理由便是:“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不拔之计也。
”保卫北京,也就防止了国家分裂,这不能不说是明成祖迁都战略的成功。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
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
皇太极的迁都北京是要占据这个关口从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
1644年8月20日开始,清朝大迁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清朝迁都北京,标志着清朝正式取代明朝,成为中国历史正统的中原的封建王朝。
迁都北京后,清兵迅速出兵扫除明朝残余势力,南下江南,四川等地。
定都北京进可统一中国,成为成为统一中国的前沿阵地,退可进入关外。
中国历代都城之选址,大都以“相形取胜”等风水原则为重要依据。
形胜指山川河流、地理形势及物产优胜等自然环境。
北京古城乃元、明、清各朝定都之地。
在中国,历朝选址定都,均有风水和易学论证,所谓“自古建都之地,上得天时,下得地势,中得人心,未有过此者也”。
然而,自明、清以来,北京古都的风水形胜及其生态环境,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就其自然条件而论,北京城内,据明代崇祯八年(1635年)刊印的《帝京景物略》记载:“皇城西,古木深林,春峨峨,夏幽幽,秋冬岑岑柯柯??”俨然一派古木林深、遮天蔽日之景象。
当年北京周围松林稠密,道路上只可容一人骑马前行。
茂密的山林,也带来丰盛的水源。
钓鱼台、玉渊潭、金鱼池等地,常年泉水涓涓,许多地方“泉从地涌,一决而通”。
如今北京之形胜,可谓地势犹在,而面貌皆非了。
城市建设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就是选址和规划。
中国的城市一般是先做建筑,然后再做城圈,元大都则是历史上少有的统一规划、统一建筑、统一搬迁的都城。
“辨方正位”是中国传统建筑在选择基址与规划布局上的一个重要原则。
风水理论又称作“方位理论”。
北京的选址非常讲究。
北京的位置,无论是从朝阳方位看还是从正阳方位看,都是“背山、面水、向阳”。
“相土尝水”也是建筑选址的一个基本原则。
民间所流传的“水土不服”,主要是就水土质量而言的。
清代注重养生之道的乾隆皇帝认为,水质好的标准是“其味贵甘,其质贵轻”。
他曾命令内务府特制一银斗,以较量天下各大名泉的水质。
结果发现只有北京的玉泉之水和承德木兰围场附近的伊逊之水水质最轻且味甘。
为此,乾隆还特地撰写了《御制玉泉山天下第一泉记》。
明、清北京城风水格局之讲究、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中国历代京城之最。
明、清北京城在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上,运用了易学中极为丰富的文化方位和象数义理,这些内容本身就是风水的理论基础。
老北京城有不少入水口,像内城的入水口是北侧西面的积水潭水关和西直门南侧的金水河水关;紫禁城护城河俗称“筒子河”,其入水口在筒子河西北角外沿西侧偏南,系一个双孔暗道;紫禁城之内金水河(在正五行方位中西方属金,来自西方的河水称作“金水河”)的入水口为今神武门西面筒子河内沿的单孔暗道。
它们均在西北乾方即“天门”方位。
北京内城水系的出水口,均设在东南巽方即“地户”方位(入通惠河)。
按照风水学的理念,水主财,水来之处谓之天门,若不见源流谓之天门开;水去之处谓之地户,若不见去处谓之地户闭。
天门开,象征财源不断;地户闭,象征财用不竭。
与此相应,在建筑设计上,北京内城城墙的西北角和筒子河西北角的外沿,都缺一角。
西北之天门方位缺一角,谓之“天口缺”,象征天门开。
入水口和出水口均为暗道,分别象征天门开和地户闭。
当年明代迁都北京时,将元大都的北城墙往南缩回不多不少整五里,而且,为了避开水面广阔的太平湖,不惜将西北方向的城墙缺一角,其道理与筒子河西北角外沿缺一角有异曲同工之妙,两者都与入水口空间方位的安排密切相关。
中国传统文化以水象征着财富未必就是迷信,不过是吉祥话而已,而且这也不难给以科学上的解释。
所谓“水主财”,是指水多之处地面上的资源丰富,民多富裕;反之,则地面上的资源匮乏,民多贫困。
以西北之天门、东南之地户分别为入水口和出水口,是因为中国的地势在整体上为西北高、东南低,如此安排,水流较顺。
首先我们都知道,元代是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的政权。
蒙古高原是他们的家园,他们真正熟悉的是自己的家乡,而蒙古高原就在北京的边上。
元朝时期蒙古族打进来的时候,人口最多不超过100万,以100万人口的少数民族来统治人口大约1亿的地区,总会有点惶恐,生怕有朝一日政权被推翻。
被推翻了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往自己的老家跑。
北京后面就是他们的老家,逃起来方便。
第二条,少数民族尤其是蒙古族,他们所生活的地方夏天是比较凉爽的,而其他地方无论是西安、洛阳、开封还是南京,夏天都比较热,北京晚上很凉爽,但白天也很热。
只有北京附近的蒙古高原最凉爽,所以定都北京也方便少数民族夏天到蒙古高原乘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