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都北京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时期出于那些考虑定都北京

北京市境处于华北平原与太行山脉、燕山山脉的交接部位。东距渤海150

公里。她的东南部为平原,属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边缘区;她的西部山地,为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她的北部、东北部山地,为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

北京位于北纬39°56′,东经116°20′。其雄踞于华北大平原的西北端,西部、北部、东北部,由太行山(西山)与军都山及燕山山脉所环抱,造成形似“海湾”之势,故自古就有“北京湾”之称。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全国政治、文化、交通、旅游和国际交往的中心。全市由11个区和7个县组成。总面积168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地10 40平方公里。人口1150万。北京为我国四大直辖市之首。

北京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花、秋月、夏雨、冬雪,是其各季气候的不同特色,不论你何时来京观光,均有迷人的风彩。北京春秋季较短,夏冬季稍长。一月份较冷,月均气温-4.7℃,七月份稍热,月均气温2 6.1℃。年均降雨量650毫米,无霜期180天。这里地理位置显赫,山川雄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故历来被视为藏龙卧虎的神州宝地。

北京,已有3000多年的文字记载历史和悠久的城建沿革。远在70~50万年前,这里就是人类祖先的发祥地,“北京猿人”便在京西南的周口店等地繁衍生息。公元前586年,周朝的封侯国—燕国,在此建都,名“蓟”,从此“燕京”之名流传至今。公元前三世纪后,此地历为秦、汉、隋、唐各朝的北方重镇。公元十世纪初,我国东北的契丹族建立辽朝,将这里作为陪都,名南京。1125年,女真族兴起,灭辽而建金朝,正式于此建都,定名中都,并大兴土木,建起三十六座豪华的宫殿。中都城在今广安门一带,但1215年毁于兵火。这一年,我国北方的蒙古族举兵南下,相继灭了金朝和避于杭州的南宋王朝而统一了中国。1267年,元朝以金代的大宁宫(今北海公园)为中心重建都城,改名为大都,此是今天旧北京城的前身。1368年朱元璋率领农民起义军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都城设于南京,将大都改称北平。1403年朱棣夺得皇位,迁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北京之名从此开始。不久兴建紫禁城等,经过十五年施工于1420年建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644年清军入关,明朝灭亡,清朝也在北京建都。各朝在此

建都共达8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古老的北京获得了新生,被确定为新中国的首都。

古老的北京城,经过历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在此留下了中华民族极其光辉灿烂的文化。全城的建筑布局以紫禁城为中心,从南到北贯穿一条全长8公里的中轴线。其前朝后市,左祖右社(太庙与社稷坛);街道纵横,殿宇辉煌;坛庙神奇,园陵壮美;河湖穿绕,风光如画。全城既有平面布局,又有立体造型,这不仅是中国古都的典范,而且在世界城建史上也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北京历来以丰富的名胜古迹和迷人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这里有天下奇观的万里长城,世界之最的皇宫建筑群,美不胜收的古典园林,以及宏伟壮观的坛庙、帝陵、古塔、石刻等。而且十渡、松山、龙庆峡、石花洞等自然景观,和1919年“五四”运动等众多史迹纪念地,均是让人大饱眼福,乐而忘返的旅游胜地。

朱元璋建立明朝时,最初定都南京。

明太祖建国之初,就曾有过北定国都的打算,但是拖了十来年,最后还是将国都定在了南京,后来他又有迁都关中的打算,也因太子朱标死后无人经营而落空。可见迁都并非一件易事,何况明成祖是夺位登极,被封建道德视作“篡弑”,若再改制迁都,舆论压力可想而知。那些抱定“祖制”不改的人,那些恋着江南故土不肯离去的人,还有那些政治上的反对派,都会起来反对迁都。此外,迁都所涉及的还有北京的宫殿、官署和粮食供应等等问题。这一切都需要人力物力和花时间去作。

为此,明成祖按照周密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前后共用十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项战略性的政治军事中心的转移。

为了防止舆论的反对,明成祖以李至刚之口提出营建北京之议后,只是于京师南京外另设北都,既有明太祖以其“龙兴”之地凤阳为中都的先例,又有明太祖以开封为北京的先例,处处系遵祖制,无人能够非议。而这样一来,他也可以堂而皇之地开始建设北京。

永乐七年(1409年)是明成祖夺位登极后第一次返回北京,他除了经营北征外,还在北京北郊昌平境内为自己修建了长陵。不将自己的陵墓修到南京,而是建到北京,这实际上就是个迁都的信号,可是明成祖不公开迁都计划,人们即使有所觉察,也无法反对。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第一次率师亲征回师后,第二年便命工部尚书宋礼、都督周长开会通河,决心打通南北漕运之路。通浚运河的工程先后用了五年时间,直到永乐十三年(1415)完成。造浅船三千余艘,“每春水泮,则首尾相衔而上。”实现了南粮北调。而这一切也都可以解释为转运军饷。南粮北调的成功,为明成祖迁都提供了物质保证。至此,他只需要朝臣们的支持了。

永乐十四年(1416年),明成祖正式下诏“文武群臣集议营建北京”,迁都计划公之于众了。计划公开后,反对者也随之而来。次年即有河南布政使司陈祚、周文褒、王文振合疏反对迁都。明成祖杀一忄敬百,将他们谪贬到均州太和山种田去了。在这样严厉的处罚下,没有人敢再出来讲话。看来迁都时机确已成熟。

永乐十八年(1420年)九月,正式颁布迁都诏,将国都由南京迁到了北京。这样,从永乐十九年(1421 年)正月起,明朝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两京制,也就是说南京和北京同时有两套在京官署。在完成了迁都的部署之后,明成祖又连续进行了三次亲征。三年后,他病故于北征回师途中,其子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宣布仍以南京为京师,改北京为“行在”(皇帝所在之地),但是没有正式迁回南京宫中。这种状况经过明宣宗宣德十年,直到正统初,明英宗才又去掉“行在”之称,北京的国都地位被确定了下来。

迁都北京是明初统一战略中重要的一项决策。明成祖迁都二十多年后,明英宗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了“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虏,瓦剌军抵北京城下。朝臣中有人再度主张南迁,于谦、胡氵荧等人坚决反对,力主固守,理由便是:“文皇定陵寝于此,示子孙不拔之计也。”保卫北京,也就防止了国家分裂,这不能不说是明成祖迁都战略的成功。

清朝建都北京,自是出于弹压中原、雄霸九州的胸怀和眼光,也是出于退可出关的战略考虑。以多尔衮为首的清廷的远见卓识者,认为要“以图进取”,必迁北京。皇太极的迁都北京是要占据这个关口从而统一全国,“以建万年不拔之业”。1644年8月20日开始,清朝大迁都,10月10日正式定都北京。

清朝迁都北京,标志着清朝正式取代明朝,成为中国历史正统的中原的封建王朝。迁都北京后,清兵迅速出兵扫除明朝残余势力,南下江南,四川等地。

定都北京进可统一中国,成为成为统一中国的前沿阵地,退可进入关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