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组织形式的发展上。以学校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分化,从非形式化教育进入形式化教育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又出现了第二次大的分化,从形式化教育进入制度化教育阶段。

第一节学校的产生

教育活动发生的地方就叫教育场所。

学校就成了开展教育活动的专门场所。一般认为是在奴隶社会早期出现了学校。

一、学校的概念

我国古代一般用“学”来指称专门的教育场所。

“学校”成为常用词,是20世纪初的事。

在西方,“学校”(school)这个术语源于拉丁语“schola”,又源于古希腊语“skhole”,意为“闲暇”、“休息”。后来凡是对年轻一代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机构就都被称为学校。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中学校是指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

第一,有专门的规格要求,比如说建筑规格。

第二,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如有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辅助人员等等。

第三,有相应的教育媒介、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等等。

第四,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校所应具备的条件作出的规定是: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学校的性质的细致的研究:

1.学校是一个规范性组织

2.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组织

学校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二,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以学校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分化,即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的分化。

学校的产生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

(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

(三)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

(四)国家机器的产生

三、学校的出现

(一)学校的萌芽

原始社会末期,有三种形式的原始教育机构较为引人注目,各有学者认为学校起源于此。

1.青年之家。

2.宣教广场。

3.养老机构。

上述三种原始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分别是训练、祭祀、教化、养老,只是同时兼有教育的任务,因此不能把他们称为学校。(二)最早的学校

人类最早的学校约在公元前4000年出现在奴隶制初期的巴比伦,亚述,埃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

一般认为,我国最初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第二节学校的发展

随着学校的产生,教育的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逐渐规范化。

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

(一)我国学校的发展

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可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大类。1.西周:学在官府

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在中央办有国学,在地方办有乡学。主干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

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战国时私学大盛,一些诸侯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以公室养士为官办教育,其中以战国时齐国设于稷下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最为著名。

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汉唐宋:官私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

汉武帝时在首都长安创办了太学,这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

唐代的官学制度已相当完备,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代表。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北宋初是书院发展的全盛期,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6所: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石鼓书院(湖南衡阳)、茅山书院(江苏江宁)。

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衰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

明清两代官学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明清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学宫”。

元明清三代,民间的启蒙教育也主要依靠私学。明清私学分三类:一是私塾,由教师在家设馆授徒;二是义学,由官员富商出资,聘教师为乡村贫寒子弟授课;三是专馆,富裕人家聘教师上门教授本家子女。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书院是有别于官学和一般私学的教育组织形式,

宋代的书院制度特点尤为鲜明:第一,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我。第二,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第三,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二)西方学校的发展

自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到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是西方学校发展、成熟和完备的时期。根据纵向发展顺序,西方学校主要有这么几类:斯巴达的军事学校、雅典的学校、基督教学校、城市学校、中世纪大学、人文主义学校、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师范学校和幼儿教育机构。

1.斯巴达的军事学校

2.雅典的学校

3.基督教学校“科学是宗教的奴仆”;

4.城市学校: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基尔特学校(或译手工业者或商业行会学校)。

5.中世纪大学,1158年,又在意大利的北部创立了波隆那大学,这所大学以研究法学为主。这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

6.人文主义学校

7. 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

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讲授实科知识的中等学校,即实科中学。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实科中学。

8. 师范学校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就提出了建立师范学校的建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