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合集下载

第五章 教育制度(王道俊 郭文安编)

第五章 教育制度(王道俊 郭文安编)

现代学制的类型
年龄 年级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十三 17 十二 16 十一 15 十 14 九 13 八 12 七 11 六 10 五 9 四 8 三 7 二 6 一 5 4 3


多 科 技 术 学 院
教 育 学 院
继 续 教 育 学 院
成 人 教 育

学 预 备 学 校
(一)经济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经济的发展为教育制度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相应的客 观需要(物质基础)。
(二)政治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 性。掌握着政权的统治阶级必然要掌握教育权,决定着不同 社会背景的学生享受教育的类型、程序和方式。统治阶级的 这些要求既体现在他们的教育观念上,又体现在他们的教育 制度上,而且必须借助教育制度加以保障和实现。因此,政 治制度对教育制度的影响是直接的。 (三)文化对教育制度的制约 教育活动既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又承担着一定 的文化功能,如文化选择、文化传承、文化整合与文化创造 等。不同的文化类型必然会影响到教育的类型,影响到教育 制度。 (四)人口的影响 人口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年龄结构等都影响教育制度。
现代学校是人类进入现代社会之后的产物。它是社 会的进一步大分化,特别是教育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 活中第二次分离的结果。 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 联系的性质,决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决定了学校结构上的多种类型和多种层次的特点,从 而决定了现代教育制度的系统性和完善性。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类型:双轨学制(西欧)、单轨学制(美 国)、分支型学制(苏联)。

现代学制主要由两种结构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 二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不同类型的学制只不过是学校 的系统性和阶段性的不同组合。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 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 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原来的西欧学制 属前者,美国的学制属后者。介于这二者之间的学制结构, 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分支 型学制,我国的现阶段学制也属于这一类型。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5章学校的教育制度

教师招聘最全题库(试题及答案)36章之第5章学校的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试题1一、选择题1、教育制度的主体是(A)A.学校教育制度B.教育体制C.社会教育制度D.业余教育制度2、普通中小学的双重任务是(C)A.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 B.发展体力智力,培养思想品德C.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为社会输送劳动、后备力量D.培养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3、学制中各级各类学校分段的主要依据是(B )A.文化传统B.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C.人口状况D.社会制度4、学校的出现意味着人类(D)A.文字的产生B.阶级的出现C.生产力的发展D.正规教育制度的产生5、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B)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6、反应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C )A.教育制度B.学校教育制度C.教育体制D.学校领导制度7、我国现代学校产生于(C)A.17世纪末B.18世纪末C.19世纪末D.20世纪末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D)年。

A.1985年B.1993年C.1999年D.2001年9、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标志是(B)A.人类教育的产生B.古代学校的出现C.近代学校系统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1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大量素质良好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城乡劳动者,所以必须大力发展(C)A.高等教育B.中等教育C.职业技术教育D.初等教育11、1981年,北京师范大学学制研究小组在其附属中小学开始进行的学制实验是(D)A.六三制B.双轨制C.分支型D.五四制12、教育制度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划分。

下面从教育阶段角度划分的一种教育制度是(A)A.高等教育制度B.特殊教育制度C.奖惩作息制度D.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13、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C)A.客观性B.强制性C.历史性D.教育性14、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A )A.客观性B.强制性C.价值性D.教育性15、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是(A)A. 制度教育B. 非制度化的教育C. 家庭教育D. 社会教育16、我国建国后推行新学制的时间是(C)A.1949年10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10月 D.1958年9月二、辨析通常我们所说的教育制度实际上所指称的就是学校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及其管理规则的总称。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狭义的教育 制度是什么?
广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 理规则。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 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存在和运行 的一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 从逻辑上讲,教育的各种施教机构与组织和教育的各种管理机 构与组织都是教育制度这个题目应当论述的范围。 在教育学中,教育制度这个题目通常只论述教育的各种施教机 构与组织构成的系统。
研究生院 年级
23 22 21 20 19 18 17
(攻读硕士、博士、博士后 研究生
大学和专门学院 4-5 年)
高中、职业 高中(3年)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专科学 校(23年) 中专 (2-4 年) 初中(3-4年)
育打好基础。
主要招收三至六岁儿童。
2、初等教育 指小学教育。主要是招收年满六~七周岁儿童入学,城 市一般是六周岁,农村一般是七周岁。但目前在城市里有 的也提前到五周岁或五周半,农村也有提前到六周入学的, 而在较落后的农村地区也还有八岁入学的。 学制年限基本上是五~六年,大部分农村地区多采用五 年制,并逐步由五年制向六年制过渡。小学阶段主要是进 行最基本的读、写、算的教育和人格教育,为在中学阶段 进一步学习作好必要的准备。 现在我国不仅从法律上保证了普及初等义务教育,而 且已经普及了初等教育。现在主要的问题是提高质量。
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 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 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等。 综合而言,“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 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中国教育史基础精讲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中国教育史基础精讲 第五章 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第五章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考纲内容】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新增】: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苏湖教法”:北宋三次兴学与“三舍法”:积分法:“六等黜陟法”:“监生历事”:社学。

(2)书院的发展书院的产生与发展:《白鹿洞书院揭示》与书院教育宗旨:东林书院与书院讲会:诂经精舍、学海堂与书院学术研究:书院教育的特点。

(3)私塾与蒙学教材私塾的发展、种类和教育特点:蒙学教材的发展、种类和特点。

(4)朱熹的教育思想朱熹与《四书章句集注》:“存天理,灭人欲”与教育的作用、目的:论“大学”与“小学”:“朱子读书法”。

(5)王守仁的教育思想“致良知”与教育作用:“随人分限所及”的教育原则:论教学:论儿童教育。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1)宋元明清的文教政策①重视科举,重用士人为了巩固政权,一方面采用政治威慑和物质利诱的手段迫使将帅交出兵权;另一方面重用文人,让他们充任全国各级政权的官吏。

因为政治上迫切需要文人,便利用科举考试大量取士。

②“三次兴学”,广设学校宋初通过科举考试,选拔了不少人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建立与巩固,但却忽视了兴建学校培育人才。

一些有识之士意识到,仅仅依靠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广设学校培育人才。

③尊孔崇儒,提倡佛、道宋朝统治者尊孔祟儒,大力提倡佛、道,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但因其积极倡导,使儒、佛、道三家在长期而激烈的斗争中,逐渐走上了融合的道路,最终孕育出以儒家思想为主体,糅合佛、道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理学思想。

(2)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学校的制约①科举制度的演变宋朝的科举制度:扩大科举名额;确定了“三年一贡举”;殿试成为定制;建立新制、防止科场作弊元朝的科举制度:其具有明显的民族歧视特点;规定从“四书”中出题,以《四书章句集注》为答题标准;科举制度日趋严密。

明朝的科举制度:是中国科举制度史上的鼎盛时期。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教育学课件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一种是国民党统治区原来实行的学制。随着政治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和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改革旧 学制、建立新学制已成为必然。
1. 1951年的学制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10月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指 出我国原有学校的许多缺陷,其中最重要的是工人、农民的干部学校、各种 补习学校和训练班,在学校系统中未置于应有地位;技术学校没有一定制度, 不能适应国家培养建设人才的要求等。为此规定我国当时的学制为:
本世纪30—40年代,中国共产党为适应革命战争的需要,在革命根 据和解放区建立了各种类型的学校,文化教育机关,创立了一种新型学 制。
其具体特点是:
1. 干部教育与群众教育并举
革命根据地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提高工农群众的文化水平和政治 觉悟,培养革命干部。与此相适应,根据地的教育就分为群众教育和干 部教育,而尤以干部教育为重。在干部教育中,在职干部提高重于未来 干部的培养。在群众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 传授战争和生产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特征
二十世纪,社会呈现高速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学制也 随之发生了许多变化,特别是西欧双轨制变革更为明显。各个国 家都在不断地改进学制,以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纵观当代 学制 发展,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一)重视学前教育,注意早期智力开发 (二)提早入学年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四)高等教育结构多层次化,类型多样化 (五)接受终身教育思想,发展继续教育
第二节 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旧中国学制的建立
学制是学校教育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我国古代的学制,萌芽于西周,如最早设立的“庠、序、校”等,形成 于西汉,到唐宋时期才比较完备。但由于古代学校教育不发达,因此这一时 期的学制也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5 英国学前教育

5 英国学前教育

(一)保育学校和保育班
保育学校
独立的学前教育机构,主要招收2--5岁的儿童, 由一位首席教师负责管理。保育学校的工作人员 受过教师和保姆的双重训练。 保育班
招收3--4岁的儿童,进行1--2年的学前教育。就近 入学,半日制为主,全日制为辅。家长决定儿童 入学与否。 初等教育过渡困难、费用低

二、英国学前教育课程
(一)学前教育课程目标 《基础阶段教育(3--5岁)课程指南》 3个 (二)学前教育课程内容
个性、社会性和情感的发展;交流、语言和读写; 解决问题、理解和算数;认识和了解周围的世界; 身体发展;创造性发展
英国多数儿童教育家都把《早年课程分类》作为教育实践指导
在任何情况下,课程都被看做是家庭教育的补充。课程目标 是:为全体儿童提供能发挥他们最大潜能的环境,培养语言能 力、独立性及社会技能,发展幼儿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 能力等。 英国课程一向以自由著称,课程有各地方教育当局及学习自 行确定,并无全国统一的课程与教材。 5-7岁的学生有三门核心课程:英语、数学、科学以及七门基 础课程:工艺、体育、音乐、美术、手工、历史、地理等。 5岁以下的学习内容有英语与文学、数学、科学、美育与创造 等。教学形式都以小组教育和个别教育为主。
财政来源:公立 、私立
幼儿在园时间长短:计时制、全日制、寄宿制 服务对象:一般保教机构、特殊教育中心、天才儿童教育
中心、亲子中心和小学预备班
功能:教育型和照料型
举办部门:社会福利部门、教育部门、卫生保健部门、私
人或团体举办
第二节 英国学前教育现状
一、英国学前教育机构的类型
1.社会福利部门举办:托儿所、日托中心、社区中心婴 儿室。 2.教育部门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幼儿班、小学附 设托儿所。 3.卫生保健部门举办:日托中心、游戏小组。 4.私人或团体举办:托儿所、幼儿学校、教会托儿所、 游戏小组、亲子小组、儿童保育中心。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历史产物,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⑴生产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⑵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⑶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⑴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⑵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森严的等级性.⑶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显的保守性.⑷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⑸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⑹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5、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教育终身化,社会化,生产化,民主化,国际化,现代化,多元化6.现代教育的特点:⑴具有鲜明生产.⑵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⑶内容日益科学化.⑷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⑸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第二章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普通教育学任务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2.古代教育学思想: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⑵西方古代的教育学思想苏格拉底是以问答法来启迪他人思想.分三步:①称苏格拉底讽刺;②叫定义;③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教师在过程中起助产作用.柏拉图的教育思想体现在《理想国》中.亚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体现在《政治学》中.3.教育学的建立与变革: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主张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卢梭《爱弥尔》.洛克提出了“白板说”,提出“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他主张绅士教育.裴斯泰洛齐第一个建立分科教学法并开师范教育先河.4.规范教育学的建立: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称为《普通教育学》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赫尔巴特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以实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教育观念.5.当代教育学的发展:凯洛夫主编出版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6.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⑴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⑵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⑶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第三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⑴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⑵政治决定着教育的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⑶政经制度制约教育制度.⑷教育相对独立于政经制度.2.教育对政经制度的影响:⑴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⑵宣传思想形成舆论.⑶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3.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⑴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和才力与物力).⑵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⑶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的作用.⑷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⑴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⑶人力资本理论.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科学技术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动力还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⑴科技发展对教育者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⑵科技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⑶科技发展将促进学校教育专业与结构的调整与更新.6.教育对科技发展的作用:⑴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⑵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⑶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⑷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7.信息技术与教育.⑴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的知识结构和教育内容.⑵信息技术改变着教学和教育的观念.⑶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8.文化对教育的作用⑴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⑵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⑶社会文化的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⑷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9.教育对文化的作用⑴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⑵教育是村金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⑶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10.学校文化的特征:⑴是一种组织文化⑵是一种郑和性较强的文化.⑶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⑷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11.学生文化的成因:⑴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⑵同伴群体的影响.⑶师生的交互作用.⑷家庭社会经济地位.⑸社区的影响.12.学生文化的特征.⑴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非正式性、多样性、互补性、生成性.13.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经验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表现为:⑴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⑵具有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第四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1.个体身心发展: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身心两方面的积极的变化过程.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⑴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⑵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3.关于身心发展动因的理论⑴内发论代表人物:中国的孟子;奥地利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美国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⑵外铄论代表人物:中国的荀子;美国的华生;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白板说”.⑶多因素相互作用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⑴不平衡性.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期给予合适的教育.⑵顺序性.教育活动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⑶阶段.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⑷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⑸互补性.注重培养受教育者自信和努力的品质.5.遗传或称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6.遗传的意义.⑴是人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但也不能夸大.7.成熟: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8.环境: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9.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因素.⑴人作为生命体进行的生理活动.⑵个体的心理活动.⑶社会实践活动.10.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⑴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不仅教给知识和技能,还要教会人们驾驽怀疑知识技能.⑵对人潜力的发掘.充分认识学生的潜能存在的事实及价值,尽可能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⑶对人的力量的发挥.要力图使人的身心发展得到协调,尽可能获得真正全面的发展.⑷对人的个性的发展.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的教育的本质和真谛.1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⑴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⑵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⑶对个体的发展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⑷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2.少年期总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13.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14.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是人生定向时期,个性定型时期,个体准备投入社会生活向正式投入社会生活转变时期.15.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帮助青年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提高青年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本文来自: 招教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thread-91940-1-1.html第五章教育目的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2.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3.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⑴国家的教育目的.⑵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⑶教师的教学目标.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⑴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①教育的目的是社会的历史性与时代性的动态结合.②教育的目的受制于生产力和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③教育目的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演进.⑵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⑶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⑷马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5.当前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⑴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⑵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⑶培养现代人的品质,独立个性和创新精神.6.素质教育: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⑷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本文来自: 招教论坛() 详细文章参考:/thread-91940-1-1.html第六章教师与学生1.学生的本质属性:⑴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⑵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社会的特别保护.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⑴人身权.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⑵受教育权.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5.学生的义务:⑴受教育的义务.⑵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⑶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⑷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⑸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6.教师职业性质:⑴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⑵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⑶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书育人.7.教师职业的特点:⑴人类文化的传递者.⑵人类灵魂的工程师.⑶示范者的角色.⑷管理者角色.⑸父母与朋友的角色.⑹研究者角色.8.教师劳动的特点:⑴特殊的复杂性.⑵独特的创造性.⑶鲜明的示范性.⑷显效的长期性.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⑴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往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学科研究教育研究能力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 ⑴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忍不拔的毅力.⑵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⑴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⑵热爱学生.⑶团结协作精神.⑷良好的道德修养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中的最基本关系.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⑴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授受关系.⑵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⑶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教师威信;善于同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第七章课程理论与课程设置1.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分析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分析
汉语中,“制度”一词有两种意思:一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 按一定规程办事的规则,如工作制度、学习制度等;二是在一 定条件下形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的体系,如资本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等。 综合而言,“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 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二)教育制度的概念
5、学校教育制度的建立,还要吸取原有学制中 的有用部分,借鉴外国学制中的有益经验
中外教育史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改革学制时,一 方面是根据统治阶级的需要和本国具体实际来进 行,同时对外国学制中的有用之处也要学习。
例如,美国经过独立战争摆脱英国统治后, 虽然两国尚在敌对,但在建立学制时仍然 借鉴了英国的幼儿教育制度。
狭义的教育制度含义
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 制。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 件、学习年限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 育制度的主体。
(三)教育制度的特点
客 观 性
取 向 性
历 史 性
强 制 性
(四)教育制度的历史发展
教 育 结 构 调 整
教育对象:人
4、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制约着学校教育结构 与学制
举例说明:心理学与脑科学的研究证明:一般人在 6岁时大脑重量已达成人的90%,余下的10%是 在其后十年中长成的,6岁至16-17岁是可能接受 系统科学知识,身心迅速成长的重要时期。因此, 大多数国家都把儿童的入学年龄规定为6岁,把其 后的10-12年作为基础教育阶段。
在原始时代,社会还处于混沌未分化状态,没有学校,因此,那时 就不可能有教育制度。 在进入古代阶级社会之初,由于社会的分化,产生了古代学校,后 来还有了简单的学校系统,因此产生了古代教育制度。古代教育没 有严格的程度划分,没有严格的年限规定,学校类型很少,层次简 单,只有蒙学和大学,甚至连中学都没有。 现代教育制度是社会进一步分化的结果,具有系统性和完善性。如 现代学校教育内容上的科学性及其与生产劳动密切联系的性质,决 定了学校规模上的群众性和普及性。 在当代,教育制度还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发展变化。它已由 过去的教育机构与组织系统发展为当代的以现代学校教育机构与组 织系统为主体,它的发展方向是终身教育制度,这在发达国家体现 地尤为明显。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学校教育制度

美 国 现 行 学 制
国 三 外 、 教 我 育 国 家 对 的 教 学 育 校 的 教 认 育 识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我国现行教育制度构成
制 度
(一)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1902-1904年的癸卯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 统。 1904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由国家正式颁布并在全国实 施的学校系统;三段七级;仿日本学制;重视师范教育与实 业教育;注重教学法的改进;注重书本与实践的结合;主要 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但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为指导思想一方面必须以中学为本,一方面又强调学习西学, 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学制偏长。另外,广大妇女被排斥在学 校教育之外,这也体现了这一学制的封建性。
国家为实现教育公平采取的策略:
1、增加义务教育经费
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的概念
• 对于终身教育比较普遍的看法是终身教育是: “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 它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 末,包括人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 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各 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 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各个不同领域受 到的教育,其最终目的在于“维持和改善个人 社会生活的质量”。
133个国家;7岁入学的有46个国家。
美 国(80年代)
1984年美国成立“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委员会”,负责调 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现状
调查结果:高中有1/4的学生毕业前辍学,即使完成了学 业,实际能力也很差;当时美国有近80%的工作不需要 具有大学文凭的人去做 原因:过分重视普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
改进措施:开设综合课程;将部分职业课程列为必修课; 在社区学院和专科学校进行职业教育,授副学士学位

《教育法学》第五章 学校

《教育法学》第五章 学校

第五章
第二节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按照章程自主管理是学校行使其办学自主权的重要方式。学校章程是规定学校名称、住所、办学目标和任务、基本管 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的根本性文件,是制定学校其他校规校纪的准则和依据。
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的教育教学权是其最基本的权利之一。学校有权根据自己的办学宗旨和任务,依据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有关教学计划、 课程、专业等方面的规定,自行决定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
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
学校拥有招生权,具体体现在制订招生方案、确定录取标准和招生程序等方面。不同阶段学校招生权的自主程度有所不 同。高等学校出于人才选拔等目的,具有明确的招生自主权。
第五章
第二节 学校的权利和义务
一、学校的权利
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 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学校有权根据国家法律规范、学校章程以及由此制定的校规校纪等文件对学生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这是 学校的基本权利,是学校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秩序的必要之举。
第五章
第三节 学校管理的基本制度
一、现代学校制度概述
1.依法办学
依法办学是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核心和法治基础,要求学校牢固树立依法办事、尊重章程、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的理念,建立公正合法、系统完善的制度与程序,保证学校的办学宗旨、教育活动与制度规范符合民主法治、自 由平等、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
2.学生管理制度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主体,学生管理制度会对学生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自治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等产生重要影响。作为学校管理制度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制度具体可分为学籍管理制度、学生行为养成制度 和学生参与制度。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篇一: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练习题一、填空题 1.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2.战国时私学大盛,一些诸侯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以公室养士为官办教育,其中以齐国设于稷下的高等学府“”最为著名。

3.欧洲中世纪期间,一般的世俗封建主对文化学习和道德品质的陶冶不甚重视,仅注重武艺与社交活动的训练,这种教育在教育史上通称为。

4.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将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和分支型学校教育制度。

二、判断题1.只要有黑板、课桌椅和教师的场所就是学校。

2.20世纪30年代,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特在两河流域上游的名城马里发掘出了一所房舍,被认为是迄今为止发掘的世界上最早的学校。

3.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是学校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4.分支型学制最早出现在英国。

5.苏联的学制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支学校教育制度。

6.随着学校教育的扩大和民主平等观念的普遍化,会出现双轨向分支、分支向单轨转化,阶级性精英主义式向平民化平等主义式转化的趋势。

三、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比较引人瞩目的原始教育机构:()A.青年之家B.宣教广场C.养老机构D.辟雍2.学校最早出现在:()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现代社会3.我国古代学校的基本发展脉络不正确的是:()A.原始社会:学在官府B.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C.汉唐宋:官私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D.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衰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4.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A.双轨制B.单轨制C.分支制D.中间型学制5.后来被世界许多国家所采用的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单轨制,最早产生于:()A.中国B.英国C.美国D.日本四、名词解释题学校教育制度五、简答题1.学校的产生须具备哪些条件?2.简述书院的特点。

第五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丽水学院教育学院
胡锋吉
提纲
一、学校的萌芽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三、古代学校(学校的出现和发展) 四、近代学校(学校系统的逐渐形成) 五、现代学校(制度化的学校) 六、未来学校(变革)
教育活动的历程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夏商周)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一、学校的萌芽
学校的出现不是突然的,是长期的演变.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私有制,奴隶制,一夫 一妻制家庭的出现,原始社会开始瓦解,原始社 会教育的特征逐渐消失,阶级教育逐渐形成。 如古代墨西哥,那些酋长,祭司,军事首长和 富人成了当时的统治者,他们的子弟可以不从 事体力劳动,在特别的房舍里学习象形文字, 观察星辰和计算土地面积,学校正是这样产生 的。
第一部教育论著--《学记》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 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 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 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 谓继志矣. 君子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能为师.然后 能为长.能为长.然后能为君.故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记 曰.三王四代唯其师.此之谓乎.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 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 以尊师也.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善问者如 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善待问者如撞 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容.然后尽其声.不善荅问者反 此.此皆进学之道也.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 之可也.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始驾马者反之.车在马前.君子察 于此三者.可以有志于学矣. 古之学者.比物丑类.鼓无当于五声.五声弗得不和.水无当于五色.五色弗得不 章.学无当于五官.五官弗得不治.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 君子曰.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察于此四者.可以有志于学 矣.三王之祭川也.皆先河而后海.或源也.或委也.此之谓务本.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练习题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练习题
6.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关于义务教育的规定。
答:198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7.简述1985年学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分步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并明确了义务教育实施中社会、家庭和学生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义务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
1951年学制奠定了中国当代学制的基础。
5.简述1958年学制改革中制定的“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原则的内容。
答:“三个结合”是指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原则。
“六个并举”是指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实行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社办学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的教育与不免费的教育并举。
4.我国现行的教育基本制度是在( )中规定的。
A.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答案:A
5.英国历史上占主导地位的学制是( )。
A.双轨制
B.单轨制
C.分支型学制
D.六三三制
答案:适龄儿童青少年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____、____、____,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答案:性别民族种族
五、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制度建立的依据。
答:第一,学制的建立与发展要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既向学校提出新的要求,也为学制的推行提供物质基础。

教育学知识点

教育学知识点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认识1、教育的概念:指通过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以有价值的内容善意地影响学生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通常是指一个或一群人以道德上可以接受的方式善意地对另一人或另一群人施加的积极的精神影响。

狭义的教育:特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有时还专指“思想政治教育”。

2、教育的本质:培养人。

本质特征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3、教育的要素:五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环境四要素: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和方法三要素:教育者,学习着,教育影响4、教育的形态:教育的形态是指由教育的基本要素所构成的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变化形式,也是“教育”理念的历史实现。

(也叫教育的类型)5、教育的功能: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区分教育功能与教育价值、教育目的:1)教育功能不是主观的期望而是客观的结果2)教育价值和教育目的是人们对“好”教育的一种期待,它反映了人们认为的“教育应该干什么”3)教育功能是一种实效,它反映了“应该干什么”的教育价值在教育实践中“实际干了什么”4)教育价值是教育的“应然”表现,教育功能是教育的“实然”表现,它是教育价值在教育实际中所释放出来的实际效果5)教育不仅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而且还具有方向性和多方面性第二节教育的发展历史1、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论、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教育的劳动起源论、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了人类就有教育,教育与人类同始终。

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过程。

形式化教育与非形式化教育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教育主体确定;(2)教育对象相对稳定;(3)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所传播的文化逐步规范化;(4)大抵有固定的活动场所和或多或少的设备;(5)由以上种种因素结合而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

第五章 现代学制

第五章 现代学制

21
20
19
18
17
16
职业学校
15
(1.2.3年)
中间学校
14
(6年)
13 高等国民学校
12 (4年)
11
10
9
基础学校
8
(4年)
7
6
高等学校












中 学
9 年
9 年
9

预备学校或 家庭教育
20世纪初期德国学制图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高 等 大学 教 (4年 育 以上)
13
12
完 全
二、现代学校的产生、发展和现代学制的形成
3.小学 ❖ 早在文艺复兴以前,西欧就有了行会学校和基 尔特学校,教授本族语的读写、计算和宗教知识 ,这些学校就是欧洲城市最早的初等学校。在文 艺复兴时期,教会又办起许多小学。 ❖ 在18世纪末和19世纪这100多年里,欧洲发生 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 业技术革命。这场革命使以劳动人民子女为教育 对象的小学教育得到广泛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 ,英、德、法、美、日都通过了普及初等教育的 义务教育法。在这个阶段,各个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都先后普及了初等教育。
3
三、现代学制的类型
一、现代学制的概念
❖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为学制,指一个国家各 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 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 间的关系。
❖ 现代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施教机构系 统的总体结构,它规定着各个施教机构的性质 、任务、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规定着各个施 教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5章《发展与合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 设计研究性学习任务,如撰写小论文、制作报告等,鼓励学生主动探索,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师适时提供反馈,针对学生的疑惑点进行个别指导,确保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针对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采用讲授法进行系统讲解,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事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学资源拓展
1. 拓展资源:
- 推荐阅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了解全球发展问题的现状和目标。
- 视频资料:观看关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差异的纪录片,如《地球脉动》系列,从视觉上感受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差异。
- 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利用GIS软件进行地理数据分析和地图制作,加深对区域发展特征的理解。
- 推荐相关的在线学习平台和资源,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 利用社交媒体和在线交流工具,组织线上讨论和分享,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 实践活动设计:结合课程内容,设计实地考察、模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 组织校园或社区的地理实践活动,如环境调查、地图制作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
最后,我还计划在课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了解他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请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
答案示例: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解决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包括: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如《巴黎协定》;合作打击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共同抗击传染病,如新冠疫情。
5. 请分析一个你认为成功的国际合作案例,并阐述其成功原因。
答案示例:成功的国际合作案例:《一带一路》倡议。其成功原因包括:符合各国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互利共赢;充分发挥我国优势,推动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提高倡议的全球影响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学校的产生与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其组织形式的发展上。

以学校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分化,从非形式化教育进入形式化教育阶段;以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又出现了第二次大的分化,从形式化教育进入制度化教育阶段。

第一节学校的产生教育活动发生的地方就叫教育场所。

学校就成了开展教育活动的专门场所。

一般认为是在奴隶社会早期出现了学校。

一、学校的概念我国古代一般用“学”来指称专门的教育场所。

“学校”成为常用词,是20世纪初的事。

在西方,“学校”(school)这个术语源于拉丁语“schola”,又源于古希腊语“skhole”,意为“闲暇”、“休息”。

后来凡是对年轻一代进行有组织的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机构就都被称为学校。

顾明远《教育大词典》中学校是指人类进行自觉的教育活动,传递社会知识文化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为一定社会培养所需人才的机构。

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专门场所。

作为专门的教育场所的学校有其特殊性,其特殊性表现在:第一,有专门的规格要求,比如说建筑规格。

第二,有专门的人员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活动。

如有教师、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辅助人员等等。

第三,有相应的教育媒介、教育手段、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活动方式等等。

第四,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传授知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我国在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对学校所应具备的条件作出的规定是: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学校的性质的细致的研究:1.学校是一个规范性组织2.学校是一个公益性组织学校的公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第二,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以学校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出现了第一次大的分化,即非形式化教育和形式化教育的分化。

学校的产生须具备以下条件:(一)生产力的发展(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三)文字的创造与知识的积累(四)国家机器的产生三、学校的出现(一)学校的萌芽原始社会末期,有三种形式的原始教育机构较为引人注目,各有学者认为学校起源于此。

1.青年之家。

2.宣教广场。

3.养老机构。

上述三种原始教育机构的主要任务分别是训练、祭祀、教化、养老,只是同时兼有教育的任务,因此不能把他们称为学校。

(二)最早的学校人类最早的学校约在公元前4000年出现在奴隶制初期的巴比伦,亚述,埃及,中国和印度等东方文明古国。

一般认为,我国最初的学校出现在商代。

第二节学校的发展随着学校的产生,教育的组织形式不断发生变化。

随着学校的发展,教育逐渐规范化。

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一)我国学校的发展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按其性质可分为官学、私学和书院三大类。

1.西周:学在官府西周官学分国学和乡学两类,在中央办有国学,在地方办有乡学。

主干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

2.春秋战国:私学兴起,学在四夷春秋时,孔子首开私人讲学。

孔子倡导“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

战国时私学大盛,一些诸侯国适应新的时代需求,以公室养士为官办教育,其中以战国时齐国设于稷下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最为著名。

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3.汉唐宋:官私并存,相得益彰,宋书院蓬勃发展汉武帝时在首都长安创办了太学,这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

唐代的官学制度已相当完备,堪称中国封建社会官学制度的代表。

书院是中国古代社会特有的教育机构,是封建教育制度下与官学并存的高级形态的私学。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

北宋初是书院发展的全盛期,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6所: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应天府书院(河南商丘)、嵩阳书院(河南登封)、石鼓书院(湖南衡阳)、茅山书院(江苏江宁)。

4.元明清:官学、书院渐趋衰落,启蒙教育主要由私学承担明清两代官学制度相近,中央有国子监,为国家最高学府。

明清地方官学有府学、州学和县学,统称“学宫”。

元明清三代,民间的启蒙教育也主要依靠私学。

明清私学分三类:一是私塾,由教师在家设馆授徒;二是义学,由官员富商出资,聘教师为乡村贫寒子弟授课;三是专馆,富裕人家聘教师上门教授本家子女。

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书院是有别于官学和一般私学的教育组织形式,宋代的书院制度特点尤为鲜明:第一,接受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完善自我。

第二,注重教学与研究结合,形成自由争鸣的学风。

第三,注重学生自修和教师指导的结合,培养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

(二)西方学校的发展自公元前8世纪的古希腊到18、19世纪的工业革命期间,是西方学校发展、成熟和完备的时期。

根据纵向发展顺序,西方学校主要有这么几类:斯巴达的军事学校、雅典的学校、基督教学校、城市学校、中世纪大学、人文主义学校、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师范学校和幼儿教育机构。

1.斯巴达的军事学校2.雅典的学校3.基督教学校“科学是宗教的奴仆”;4.城市学校:手工业者和商人的基尔特学校(或译手工业者或商业行会学校)。

5.中世纪大学,1158年,又在意大利的北部创立了波隆那大学,这所大学以研究法学为主。

这是最早的中世纪大学。

6.人文主义学校7. 文科中学和实科中学既具有普通教育的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讲授实科知识的中等学校,即实科中学。

1708年,德国人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实科中学。

8. 师范学校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中就提出了建立师范学校的建议。

1684年,法国“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开办了训练初等学校教师的讲习所,后来这种教师讲习所还附设了专门实习的“练习学校”。

这是欧洲最早出现的师范教育设施。

18世纪初期,德国人弗朗克在哈勒创立德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9. 幼儿教育机构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是由德国人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立的,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

二、学制以班级授课制的出现为标志,教育在其组织形态上又出现了第二次大的分化,即制度化教育和非制度化教育的分化。

1.学制的概念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组织(主要指学校)的总体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教育组织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与关系。

2.学制类型根据教育制度的选拔分层功能,可以将学校教育制度分为单轨制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分支型(或称为三轨制)学校教育制度:第一种是双轨制,学校系统是延两条道路发展而成的。

欧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了两个平行的互不相连的双轨学制。

以英国为例,为贵族子弟和统治阶级设立的学校有公学、文法中学和大学。

在这里,师资配备精良,学费昂贵,学校条件优越,是培养社会统治者及社会上层人物的重要场所。

为劳动人民设立的学校有高级小学、初等学校和职业学校等。

这些学校相对而言,教学质量低下,办学条件也要差一些,其主要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体力劳动者。

第二种是单轨制,以美国为例,由普及初等教育为起点,推动中等教育的发展,最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的单轨制学校教育系统是美国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政治经济发展要求而确立的。

第三种是分支型,苏联的学制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分支学校教育制度。

普通教育承担着为高等学校输送人才,为师范和技术学校输送人才,为职业进行训练,为参加实际工作做准备的多重任务。

3.我国学制的沿革我国近代学校的诞生以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设立为标志。

这是我国政府自行创立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1898年,京师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制的肇始,标志着我国近代高等教育进入了探索创建的阶段。

我国学制的沿革主要有如下脉络:(1)壬寅学制我国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钦定学堂章程》,由于1902年为农历壬寅年,所以又称其为“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但由于种种原因未付诸实施。

(2)癸卯学制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称其为“癸卯学制”。

它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3)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建立了以孙中山为首的临时大总统,并任蔡元培为首任教育总长。

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创办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最高教育行政机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部。

壬子癸丑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二部学制,是在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

改学部为教育部。

(4)壬戌学制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

原名“学校系统改革方案”,因颁布之年是1922年,是旧历壬戌年,故称为壬戌学制或1922年学制。

该学制是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为成熟的学制。

(5)我国现行学制1951年国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教育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4.学制的影响因素(1)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民族文化传统。

(2)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3)个人利益的博弈。

第三节学校的变革一、学校阶段的变革(一)幼儿园纳入学制体系福禄贝尔于1837年在德国的勃兰根堡创立世界上最早的一所幼儿园,并于1840年正式命名为幼儿园,但是这个时期的幼儿园还不是公立学校教育系统中的一部分。

1873年,美国的圣路易斯州首次把幼儿园的教育作为公立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强制性、免费性、普遍性和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本质属性。

义务教育于16世纪发端于德国。

1619年德意志魏玛邦公布学校法令,规定6~12岁男女儿童必须到学校读书;不愿送儿童入学的父母将受到惩罚。

(三)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所谓高等教育大众化,是指某个国家的高等教育从精英阶段跨入到大众阶段后,不断培养大批普通民众直至普及阶段来临之前的发展过程。

二、学校类型的变革我们认为学校类型的改革主要体现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勃兴,二是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勃兴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在当代有两个突出特征:第一是文化科学技术基础越来越高;第二是职业教育的层次、类型的多样化。

(二)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保罗·朗格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