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乘员头盔国标标准GB811-201
国标摩托车头盔标准

国标摩托车头盔标准目前国内安全头盔从用途上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自行车、滑板、轮滑用运动头盔;二是摩托车乘员头盔;三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头盔从外观上主要分为三类:全盔、揭面盔、及半盔。
另外,安全帽产品容易和安全头盔混淆,但其不适用于运动和车用头部防护。
具体说明如下:一、外观(一)从外观上一般分三类,分别是全盔、揭面盔、及半盔。
(二)各盔种的特点:1.全盔:从安全角度看,全盔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它会将骑乘者的整个脸部到下巴位置完全包裹。
但因为产品较重、透气性差导致舒适性较差。
2.揭面盔:安全性及舒适性介于全盔与半盔之间。
3.半盔:安全性比全盔和揭面盔稍弱,防护的位置仅为眼睛上方的头顶部及脑后部。
但因为重量轻,使用时的舒适性较好。
二、头盔相关标准(一)国家标准GB24429-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标准归口单位:全国文体用品标准化中心标准规定了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术语和定义、规格、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产品说明书。
标准主要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采用欧洲标准EN1078和美国标准F1447休闲自行车或轮滑用头盔的标准规范。
运动头盔:在运动过程中,用来吸收撞击能量,减少佩戴者头部意外伤害的装具。
(二)国家标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归口单位:公安部起草单位: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摩托车头盔:在事故中降低摩托车乘员头部伤害的装具。
摩托车乘员佩戴的头盔。
摩托车乘员头盔产品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管理。
A类:摩托车排量在125cc(含)以上,有全盔和半盔。
B类:摩托车排量在125cc以下,半盔。
(三)团体标准T/SEIA003—2019《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技术要求及检测规范》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发布,起草单位: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深圳市电动自行车行业协会、佛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中心、上海和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佛山市南海永恒头盔制造有限公司、深圳市深铃车业有限公司、国家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所(国家摩托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天津))。
摩托安全帽规定(3篇)

第1篇引言摩托车作为一种便捷的交通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摩托车自身结构的特点,驾乘人员的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为此,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规定,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本文将从法律、技术标准、安全性能、使用规范等方面对摩托安全帽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法律依据1.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一条:明确规定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应当按规定戴安全头盔。
对违反规定的,将依法进行处罚。
2.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对摩托安全帽的生产、销售环节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
二、技术标准1. 国家标准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规定了摩托安全帽的组成、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内容。
2. 组成要求:摩托安全帽主要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护目镜等组成。
- 壳体:采用质地坚韧、耐用并能较多地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制成,边沿应镶嵌软质圆钝的缘圈,以防直接损伤头颈部,并应覆盖头部保护区。
- 缓冲层:要求能较多地吸收碰撞能量,使用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材料,如设通风孔,其孔径不大于13毫米。
- 舒适衬垫:用吸汗、透气,对皮肤无毒、无害的耐用材料制成,与缓冲层连接时,不得使用对人体有毒或有腐蚀性的粘合剂,也不得用针线缝制。
- 佩戴装置:由系带、搭扣及连接部件组成,结构应保证乘员佩戴头盔牢靠舒适,解脱方便。
- 护目镜:不仅要满足透光性能,其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85%,还要满足冲击强度性能。
三、安全性能1. 防冲击性能:摩托安全帽在发生碰撞时,能够有效吸收冲击能量,保护驾乘人员的头部安全。
2. 防穿透性能:安全帽的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穿透性能,防止尖锐物体刺穿头盔。
3. 透气性能:安全帽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能,确保驾乘人员在长时间骑行过程中保持头部干爽。
4. 抗高温性能:安全帽在高温环境下应具备良好的抗高温性能,防止驾乘人员头部过热。
四、使用规范1. 佩戴方式:摩托安全帽应正确佩戴,确保系带紧固,避免在行驶过程中脱落。
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细则——摩托车乘员头盔

4 认 证 单 元........划.......分................................................................................................ 4
5 认 证 委........托................................................................................................................ 5 5.1 认 证 流........程......................................................................................................... 5 5.2 认 证 委 托........资........料......................................................................................... 5 5.3 认 证 方 案 及....认........证........合........同.................................................................. 6
一盔一带摩托车乘员头盔CCC认证详解

“一盔一带”摩托车乘员头盔CCC认证详解
近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部署在全国开展“一盔一带”安全守护行动。
从行政执法角度进一步提升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骑乘人员和汽车驾乘人员安全防护水平。
摩托车乘员头盔这也将是继口罩之后有一个关乎民生的焦点产品类目。
早于2018年8月1日,根据国发2017年34号文规定,摩托车乘员头盔已被纳入强制性产品认证范畴。
细说头盔的强制认证:
一、检测标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Helmets for motorcyclists
二、适用范围:摩托车乘员头盔
三、认证标识:
四、获证模式:型式试验+获证后监督
五、单元划分原则:
(1) 种类(A 类盔、B 类盔);
(2) 结构和形状(全盔、半盔);
(3) 壳体材料;
(4) 缓冲层材料;
六、头盔种类:
头盔按性能和使用对象分为A类盔和B类盔,按结构和形状分为全盔和半盔:
1、性能和使用对象分类:
A类盔的使用对象是总排量为125cc以上(含125cc)的摩托车乘员,形状有全盔和半盔;
B类盔的使用对象是总排量为125cc以下的摩托车乘员,形状为半盔。
2、结构和形状分类:
3、试验项目:
序号检测项目试验次数
1结构、规格尺寸6
2保护范围6
3质量6
4视野6
5护目镜透过率1。
摩托车乘员头盔国标标准GB811-201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种类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二者简称乘员)佩戴的头盔。
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版本的可能性。
GB 10000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 - 1摩托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头盔)保护摩托车乘员头部的装具。
3・2壳体头盔的外层结构。
3 ・ 3缓冲层吸收冲击能量的适体垫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 4舒适衬垫保证头部佩戴舒适的衬垫。
3 ・ 5佩戴装置保证头盔牢固地佩戴于头部的部件。
3 - 6护目镜遮挡眼面部又不影响观察的眼面部防护部件。
3-7护目镜透过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过护目镜可见光的光通量与入射光通量之比。
3 • 8全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能对眼、面、下颌部起保护作用头盔。
3・9半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的头盔。
3 ・10基础平面由左、右耳屏点和右眶下点确定的水平面,也称头水子面,即图I中0—0平面。
图1基础平面(0—0,)侧视图,3 - 11参考平面距基础平面以上一定距离的平面,该距离由头型型号决定,见图2及表1。
3・12试验头型(以下简称头型)检验头盔时,模拟人头部几何外形和力学性质的头部模型。
3 - 13试验区头盔的检验范围,即图2中的A - A/,以上部位。
Z—Z / ,为中央垂直轴。
图2参考平面和试验区(A—A/以上部分)侧视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1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表1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眼外角点至头顶点垂距。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摩托车乘员头盔是保护骑车人头部安全的重要装备,其质量和符合国家标准的程度直接关系到骑车人的生命安全。
下面是与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相关的参考内容。
一、标准号摩托车乘员头盔在中国国家标准体系中的标准号为GB 811-2010。
二、适用范围该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使用说明、包装、运输和贮存。
三、产品分类摩托车乘员头盔根据性能可分为A、B两类,其中A类为专用头盔,B类为非专用头盔。
四、产品要求1. 外表面:头盔外表面应平整、光滑、无割裂、掉漆、脱皮和褪色等缺陷,不得有明显的气泡、流痕和明显的痕迹。
2. 内衬:内衬应有一定的缓冲性能,能有效吸收和分散撞击力,内衬面应平整、无破损。
3. 头带系统:头带系统应安全可靠,能够固定头盔在头部的正确位置,不得有明显变形、脆化或松脱现象。
4. 透明部件:透明部件应具有良好的透光性、无色差和不得有气泡、缺陷或变形。
5. 聚合物材料:头盔的外壳和内衬应采用聚合物材料制作,并符合相关标准的机械性能和化学性能要求。
6. 重量:摩托车乘员头盔的重量应符合相关要求,不得过轻或过重。
7. 色彩和标志:头盔外表面的色彩应饱满、均匀,并按照标准规定的位置和要求标注标志。
五、试验方法摩托车乘员头盔的试验按照相关标准进行,主要包括冲击性能试验、透光性能试验、阻燃性试验、紫外线防护性能试验等。
试验结果应符合标准规定的要求。
六、检验规则和标志对于合格的摩托车乘员头盔,应进行检验和合格评定,并标注符合国家标准的标志。
七、使用说明摩托车乘员头盔的生产者应提供详细的使用说明书,用户在使用头盔时应按照说明书正确佩戴和保养头盔。
八、包装、运输和贮存摩托车乘员头盔应采取合适的包装方式,以保证头盔在运输和贮存过程中不受损坏。
运输和贮存过程中,头盔不得受到阳光直射、高温、湿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影响。
以上是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的相关参考内容,该标准的实施可以保证摩托车乘员头盔的质量和安全性能,为骑车人提供良好的保护。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一、头盔规格头盔的规格应当根据头型尺寸和头盔内部空间来确定。
一般来说,头盔的规格分为三种:小、中、大。
在购买头盔时,应选择适合自己头型的尺寸,确保头盔紧贴头皮,没有过紧或过松的感觉。
二、头盔强度头盔强度是衡量头盔保护能力的重要指标。
头盔应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抵抗在事故中可能受到的冲击。
在选购头盔时,应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高强度头盔。
三、头盔缓冲头盔缓冲是指在受到冲击时,头盔内部的材料能够吸收冲击力的能力。
好的头盔应具备较好的缓冲性能,以减少对头部的冲击。
在选购头盔时,应注意头盔内部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四、头盔稳定性头盔稳定性是指在骑行过程中,头盔不会因为风阻、震动等原因而移动或脱落。
好的头盔应具备较好的稳定性,以保证在骑行过程中对头部的保护效果。
在选购头盔时,应注意头盔的佩戴方式和固定装置的设计。
五、反光标识摩托车乘员头盔应配备反光标识,以便在夜间或低能见度条件下提高骑行安全性。
反光标识应符合相关标准,具备反射光线的能力,并能够清晰地显示摩托车乘员的头部轮廓。
六、佩戴装置摩托车乘员头盔应配备合适的佩戴装置,以便能够舒适地佩戴头盔。
佩戴装置应具备易于调节、紧固和开启的特点,以保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稳定地固定头盔。
同时,佩戴装置也应符合相关标准,确保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七、护目镜摩托车乘员头盔应配备护目镜,以保护眼睛免受飞溅的物体和风雨的侵扰。
护目镜应具备清晰的视野、合适的透光率和抗刮擦性能。
同时,护目镜也应易于调节和安装,以保证在各种情况下都能够提供最佳的保护效果。
在选购头盔时,应注意选择符合相关标准的护目镜,并确保其与头盔的尺寸和设计相匹配。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
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通常是根据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制定的,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标准:
1. 中国国家标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和驾驶员头盔》和GB36276-2018《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要求》。
标准要求头盔应具备一定的防护功能,包括能够保护头部免受碰撞和坠落物的伤害,具备足够的强度和抗冲击性能,并且需要通过相关测试认证。
2. 欧洲标准:ECE R22.05。
这是欧洲联合委员会(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颁布的头盔安全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该标准要求头盔应具备一定的冲击吸收性能、视野范围和抗穿刺能力等要求,并需要通过相关的测试认证。
3. 美国标准:DOT FMVSS 218(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Federal Motor Vehicle Safety Standard No. 218)。
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头盔安全标准,适用于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标准要求头盔具备一定的冲击吸收性能、视野范围和抗穿刺能力等,并需要通过相关的测试认证。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可能会有所不同,所以在购买头盔时应根据当地法规选择合适的标准。
同时,为了确保头盔的安全性能,乘员还应选择合适尺寸的头盔,并定期更换老化或发生大碰撞后的头盔。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新标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新标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新标准是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产业发展需求制定的。
新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材质要求:头盔的外壳材质应采用高强度的聚合物或复合材料,能够有效抵御碰撞和外力冲击。
2. 密封性能要求:头盔应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能够有效防止风雨和灰尘进入头盔内部,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
3. 透气性要求:头盔内部应有透气装置,能够保持乘员的头部通风透气,减少出汗感。
4. 紧固系统要求:头盔应采用牢固可靠的紧固系统,如扣带或搭扣,能够确保头盔在行驶过程中不易松脱。
5. 视野要求:头盔的设计应保证乘员具有良好的视野,不影响行驶安全和观察周围环境。
6. 防护性能要求:头盔应能够提供良好的抗冲击性能,以保护乘员的头部免受碰撞和摔倒等意外伤害。
新标准的实施旨在提高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安全性能,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并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新标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新标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是现代城市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
为了保障骑行者的安全,乘员头盔成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骑行时的必需品。
为了确保头盔质量和安全性,制定相关的标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就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新标准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介绍。
一、标准编号: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和GB 811-2015《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
二、标准起草单位:此标准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管,响应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要求,由中国轻工业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负责起草并组织实施。
三、引用标准:标准中引用了GB/T 19001-2016《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828.1-2012《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进料品质抽样的检验程序》等国家标准,确保标准的实施和质量的可控性。
四、标准内容的主要技术要求:1. 要求头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必须经受住掉落、静态、碰撞等测试。
2. 头盔的内衬应能缓冲冲击力,保护骑行者的头部。
内衬材料应选用吸收能量的发泡材料,并具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
3. 防护罩的透明性要求高,确保骑行者具有良好的视野。
防护罩还应具有耐磨损、耐冲击、透光性能等。
4. 头盔的制作材料应选用具有一定抗冲击性、防热性和阻燃性能的材料。
5. 头盔的坚固性能要求高,能耐受一定的外力和摩擦力。
6. 头盔的重量应在一定的范围内,既要保证安全性,又要保证骑行者的舒适度。
五、标准实施的原则和方法:1. 根据标准要求,对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进行质量检验。
2. 对各项技术要求进行测试,如力学性能测试、视野测试、环境适应性测试等。
3. 对头盔的外观、标志、说明书进行检查,确保标准的实施和产品的符合性。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制定了严格的标准,以确保骑行者的安全和乘员头盔的质量。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

中国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标准摘要:1.摩托车头盔安全标准的重要性2.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能要求3.摩托车头盔的分类及用途4.摩托车头盔新标准GB811-2022 的实施5.头盔的佩戴建议正文:一、摩托车头盔安全标准的重要性摩托车头盔作为摩托车驾驶人及乘坐人员的头部保护装置,其安全性至关重要。
摩托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头盔能够有效保护驾乘人员免受冲击伤害,阻止或减轻伤害,甚至挽救生命。
因此,摩托车头盔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摩托车驾乘人员生命安全的重要措施。
二、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能要求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能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规格尺寸:头盔的结构规格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以确保头盔的稳定性和舒适性。
2.保护范围:头盔应能覆盖驾乘人员的头部、面部和颈部,提供全面的保护。
3.质量:头盔的质量应适中,过重或过轻都可能影响头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视野:头盔的视野应保持良好的开阔度,确保驾乘人员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清晰观察周围环境。
5.护目镜:护目镜应具有防雾、防刮擦等功能,确保在各种天气条件下都能提供良好的视野。
6.刚度性能:头盔的刚度性能应适中,既能够抵抗冲击,又不会对驾乘人员造成不适。
7.固定装置强度:头盔的固定装置强度应符合标准,确保在冲击情况下能够有效保护驾乘人员。
8.佩戴装置强度:头盔的佩戴装置强度也应符合标准,以确保头盔在佩戴过程中不会出现意外脱落等情况。
三、摩托车头盔的分类及用途摩托车头盔根据用途和性能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跑车头盔:适用于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具有较好的空气动力学性能,能够降低风阻,提高行驶稳定性。
2.巡航头盔:适用于长途巡航的摩托车,舒适性较好,视野开阔。
3.越野头盔:适用于越野摩托车,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保护性能更好。
4.儿童头盔:适用于儿童摩托车驾驶人,尺寸和设计更适合儿童头部特点,保障儿童安全。
四、摩托车头盔新标准GB811-2022 的实施我国于2022 年12 月1 日发布实施了新的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GB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成员头盔》。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解读

《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解读中国质量新闻网 2006-05-28 07:30:00 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1999年6月1日发布实施至今已经近8年了。
这一标准的实施,对摩托车乘员头盔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与国外头盔产品的差距,拓宽国内外销售市场以及提高摩托车乘骑人员的安全性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深企业对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这一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理解,试做如下解读。
1.《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的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个《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是在晚于国外同类标准20余年的情况下,从1986年开始立项研究制定,于198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
当时,国内头盔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设计、生产、选材、工艺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
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在制定标准时,有意放宽了某些技术要求,如头盔的重量、外部结构的突出物、规格尺寸、检验规则、护目镜性能等。
这些指标均影响到我国头盔产品质量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头盔生产企业的增多,头盔批量出口的加大,运行了近10年的GB811-1989《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尽快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提高我国标准的先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头盔产品的质量,促进国内头盔产品的出口,进而加快国内头盔企业的发展,于1996年11月20日成立了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现河北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单位组成的《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修订小组,在广泛征求各头盔企业、专家、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企业的实施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现在执行的GB811-1998标准。
修订后的标准不仅符合标准制定的相关要求,而且在产品性能要求方面更全面合理,不仅对生产企业提高了要求,同时对检验部门、检验装置及检验条件也提出了严格要求。
2.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的解读(以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做解析)。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

【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标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在现代交通工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而头盔作为乘员的重要装备之一,其标准对于保障乘员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的标准入手,深入探讨其在安全保障方面所起到的作用。
1. 头盔标准的重要性头盔作为乘员出行时的安全防护装备,其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才能够在事故中发挥最大的保护作用,避免或减少头部受伤的可能。
头盔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障乘员的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 摩托车头盔标准对于摩托车头盔的标准,我国国家标准委员会于2008年制定了《GB 811-2008 摩托车头盔》国家强制性标准。
该标准对摩托车头盔的透气性、抗冲击性、带锁扣和视线等方面都有详细的规定。
而在使用摩托车时,乘员一定要选择并佩戴符合国家标准的头盔,以保障自身的安全。
3. 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相比于摩托车头盔标准,目前我国对电动自行车头盔的标准制定相对较少。
但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和使用量的增加,对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的重视也在逐渐提升。
未来,希望能够制定相关的国家标准,并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的执行,以提升乘员在使用电动自行车时的安全保障。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作为乘员的一员,我非常重视头盔标准对于乘员安全的重要性。
在选择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头盔时,我更倾向于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产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我也期待相关部门能够加强对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的制定和执行,以更好地保障电动自行车乘员的安全。
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对头盔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才能够更好地保障乘员的安全。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关于电动自行车头盔标准的规定,以此提升乘员在出行中的安全保障水平。
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在现代交通工具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但也伴随着一定的安全隐患。
gb811-2010

民用头盔:民用头盔是头盔的一种,和军用头盔相对应。
市场上流通的民用头盔主要分为摩托车乘员头盔和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者佩戴的运动头盔。
发展历史:市场上流通的民用头盔主要分为摩托车乘员头盔和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者佩戴的运动头盔,执行标准主要是该中心主持起草的国家标准GB24429-2009《运动头盔自行车、滑板、轮滑运动头盔的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和国家标准GB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主要特点:目前,驾乘电动自行车者所佩戴的安全头盔多为摩托车乘员头盔和运动头盔。
其中,摩托车乘员头盔为强制性认证(CCC)产品,按性能和使用对象可分为A类盔和B类盔。
A类盔的使用对象是总排气量为125毫升(含125毫升)以上的摩托车乘员,形状有全盔和半盔。
B类盔的使用对象是总排气量为125毫升以下的摩托车乘员,形状为半盔。
头盔应由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护目镜等组成,壳体使用质地坚韧,具有耐水、耐热、耐寒并能较多地吸收冲击能量的材料制成。
运动头盔按GB/T10000及未成年人的头围尺寸分为大、中、小和特小4种规格,头盔为壳体、缓冲层、舒适衬垫、佩戴装置等组成,壳体使用质地坚韧,具有耐水、耐热、耐寒材料制成。
注意事项消费者在购买头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从正规商超选购标识齐全的安全头盔;挑选适合自己头型尺寸的合格头盔;用手按压缓冲层,质地致密,以不掉渣不出坑为好;系上系带后用力拉一拉,看是否出现松脱或断裂。
消费者在使用头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根据天气、出行的实际情况选择匹配的安全头盔;使用时必须系紧系带;头盔如果发生过一次较大撞击事故应停止使用或送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是否可以继续使用;注意保管,不要用有腐蚀性溶剂擦洗头盔外表,不要撞击头盔;要注意说明书上的使用期限。
需要说明的是,正确佩戴运动头盔能有效降低运动伤害,但不能完全避免伤害。
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

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摩托车头盔是摩托车骑行者的重要安全装备,对于保护骑行者的头部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规范摩托车头盔的生产和质量,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国家标准,以确保摩托车头盔的安全性能和质量达到规定的要求。
本文将对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以便广大摩友们了解和选购符合标准的摩托车头盔。
首先,摩托车头盔国家标准主要包括GB 811-2010《摩托车头盔》和GB 811-2010《摩托车头盔试验方法》两个标准。
GB 811-2010《摩托车头盔》规定了摩托车头盔的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GB 811-2010《摩托车头盔试验方法》则规定了摩托车头盔的试验方法,包括外形尺寸、质量、光学性能、冲击性能、吸能材料、带环系统、视野、耐穿刺性能等方面的测试要求。
其次,根据国家标准,摩托车头盔应具备一定的外形尺寸和质量要求。
摩托车头盔的外形尺寸应符合标准规定,不得影响骑行者的视野和行车安全;摩托车头盔的质量应符合规定的要求,保证摩托车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头部受到冲击时能够有效地保护头部安全。
另外,摩托车头盔的光学性能也是国家标准所关注的重点之一。
摩托车头盔的透光率、透视性能、反射率等光学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保证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道路和交通情况,确保骑行的安全。
此外,摩托车头盔的冲击性能和吸能材料也是国家标准所要求的重点内容。
摩托车头盔应能够在受到冲击时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冲击力,减轻头部受到的冲击,保护骑行者的头部安全。
吸能材料的质量和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摩托车头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保护骑行者的头部安全。
最后,摩托车头盔的带环系统、视野和耐穿刺性能也是国家标准所要求的内容。
摩托车头盔的带环系统应能够有效地固定头盔,确保在骑行过程中头盔不会脱落;摩托车头盔的视野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确保骑行者在骑行过程中能够清晰地看到周围的道路和交通情况;摩托车头盔的耐穿刺性能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确保头盔在发生事故时能够有效地抵御外部尖锐物体的穿刺。
2020《摩托车乘员头盔》安全标准

2020《摩托车乘员头盔》安全标准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1999年6月1日发布实施至今已经近21年了。
这一标准的实施,对摩托车乘员头盔行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在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与国外头盔产品的差距,拓宽国内外销售市场以及提高摩托车乘骑人员的安全性等均取得了较好效果。
为了进一步加深企业对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这一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理解,试做如下解读。
1.《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的发展历程。
我国第一个《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是在晚于国外同类标准20余年的情况下,从1986年开始立项研究制定,于1989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
当时,国内头盔企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设计、生产、选材、工艺等方面均处于较低水平。
为了鼓励国内企业发展,在制定标准时,有意放宽了某些技术要求,如头盔的重量、外部结构的突出物、规格尺寸、检验规则、护目镜性能等。
这些指标均影响到我国头盔产品质量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头盔生产企业的增多,头盔批量出口的加大,运行了近10年的GB811-1989《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已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尽快与国际先进标准接轨,提高我国标准的先进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国内头盔产品的质量,促进国内头盔产品的出口,进而加快国内头盔企业的发展,于1996年11月20日成立了XX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现XX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等单位组成的《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修订小组,在广泛征求各头盔企业、专家、管理部门意见的基础上,认真研究了国外先进标准与国内企业的实施情况。
经过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了现在执行的GB811-1998标准。
修订后的标准不仅符合标准制定的相关要求,而且在产品性能要求方面更全面合理,不仅对生产企业提高了要求,同时对检验部门、检验装置及检验条件也提出了严格要求。
2.GB811-1998《摩托车乘员头盔》标准的解读(以标准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做解析)。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
国家3C认证头盔标准是中国对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以及自行车头盔强制性产品认证的标准。
这些标准确保了头盔的安全性能,以保护用户在骑行过程中免受头部伤害。
以下是关于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或3C)中头盔标准的一些信息:
1.GB 811-2010《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这个标准规定
了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用头盔的设计、材料、制造、性能测试
等方面的要求。
它包括撞击及耐穿透力测试等。
2.GB 15744-2016《自行车头盔》:这项标准适用于自行车头盔,
也规定了设计、材料、制造和性能测试的要求。
根据2023年的新规,电动车头盔的3C认证标准有以下更新:
•增加了电动车头盔的标准,并将摩托车头盔和电动车头盔的测试标准进行了区分。
•要求头盔护目镜耐磨性(雾度),落砂试验后,护目镜不能影响正常使用,且镜片雾度值不能大于10%。
•头盔表面突起的结构应该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突起部位划过,防止发生事故时造成骑手二次伤害。
头盔新国标

头盔新国标GB811-2022新国标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标为了规范头盔产品,2022年12月1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 811-2022《摩托车、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强制性国家标准。
该标准由市场监管总局会同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全国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技术机构制定。
新版国标自今年7月1日起开始实施,全面替代GB 811-2010《摩托车乘员头盔》。
头盔新国标对固定装置稳定性、佩戴装置强度、吸收碰撞能量、耐穿透、护目镜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定,是电动自行车乘员头盔领域的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
新标准的发布实施不仅弥补了电动自行车安全头盔领域的标准空白,更促进了头盔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了消费者的生命安全。
修改内容有五项1. 增加乘员佩戴头盔。
头盔新国标修改了适用范围,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乘员(包括驾驶人及乘坐人员)佩戴的头盔。
2. 增加了3个安全性能指标。
这3个指标分别为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头盔壳体表面凸起结构和表面摩擦力(图①)。
图①(1)、头盔护目镜的耐磨性(雾度)。
新标准规定落砂试验后护目镜的受损程度不能影响其正常使用,同时镜片雾度值应不大于10%。
(2)、头盔表面凸起结构的剪切力。
新标准规定被测的凸起结构应能被剪切、分离,或者不会阻挡切刀从凸起部位处滑过。
主要防止骑乘人出现事故过程中戴着有凸起物的头盔在地上摩擦时,凸起物阻挡了佩戴者头部向前的力造成骑乘者二次损伤。
(3)、头盔表面摩擦力。
新标准规定载物架应不会受到摩擦力阻挡而停止。
这个指标也是模拟骑乘人在发生事故的时候头盔在地上摩擦受到的阻力,摩擦力越大阻力越大,给骑乘者造成的伤害越严重。
3. 新标准中测试用的头型尺寸参数相对更适合亚洲人的头型数据。
头型由旧标准中大、中、小、特小4个头型修改为A、E、J、M、O等5个头型。
4. 修改了头盔的种类、规格、形状。
为便于直观区别,头盔按适用对象分为A类盔、B类盔两类。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标准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标准
合格的摩托车头盔应符合以下标准:
1. 安全标准:符合国家或地区的安全标准,如中国的GB 811-2010标准,欧洲的ECE R2
2.05标准,美国的DOT标准等。
2. 防护能力:头盔应具备足够的撞击吸收能力和保护范围,能够在事
故中有效保护头部免受外力伤害。
3. 材料和结构:采用高强度的材料,如玻璃纤维、碳纤维或聚合物等,具备强大的结构稳定性和抗冲击能力。
4. 厚度:头盔各部分的厚度均要符合标准要求,保证足够的防护层。
5. 内衬和衬垫:头盔内部应配备柔软的内衬和衬垫,以提供舒适的佩
戴感和额外的冲击吸收能力。
6. 可调整性:头盔应配备可调节的脖圈和下巴带,以确保合适的佩戴
模式和舒适性。
7. 透气性:头盔应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以避免患者头部过热和不适。
8. 附加功能:一些摩托车头盔还配备附加功能,如太阳镜、通风口、
反光片等,以提升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这些标准可以保障摩托车头盔的质量和安全性,消费者购买时可
以参考相关的评价和认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摩托车乘员头盔的基本结构、种类和规格、技术要求、检验方法及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摩托车驾驶员及乘坐人员(二者简称乘员)佩戴的头盔。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版本的可能性。
GB 10000 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摩托车乘员头盔(以下简称头盔)保护摩托车乘员头部的装具。
3. 2 壳体头盔的外层结构。
3. 3 缓冲层吸收冲击能量的适体垫层。
3. 4 舒适衬垫保证头部佩戴舒适的衬垫。
3. 5 佩戴装置保证头盔牢固地佩戴于头部的部件。
3.8 全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能对眼、面、下颌部起保护作用头盔。
3.9 半盔指壳体与缓冲层能覆盖保护区的头盔。
3.10 基础平面由左、右耳屏点和右眶下点确定的水平面,也称头水子面,即图l 中O—O 平面。
图 1 基础平面(O—O,)侧视图,3.11 参考平面距基础平面以上一定距离的平面,该距离由头型型号决定,见图2 及表1。
3.12 试验头型(以下简称头型)检验头盔时,模拟人头部几何外形和力学性质的头部模型。
3.13 试验区头盔的检验范围,即图 2 中的A一A/,以上部位。
Z—Z/,为中央垂直轴。
图 2 参考平面和试验区(A一A/以上部分)侧视图表1 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表1不同头型型号的基础平面和参考平面头型型号YX眼外角点至头顶点垂距。
3.16 眼突枕突距眼前突点至枕后突点水平距离。
不同规格尺寸头盔的保护区范围见表头盔按结构和性髓分全盔与半盔两种,每种按GB 10000 中的头围分小、中、大三个规格尺寸,应分别满足第 5 章规定的有关要求。
见表3。
表3 头盔规格尺寸注:头围尺寸允许小于表6头水平围20 mm。
5 技术要求5. 1 结构b)表面涂层颜色鲜明、光洁,不易沾污及脱落;c)在检验中壳体应保持完整无损.不得出现裂121;d)壳体可拆卸部件取下后,不得降低其防护性能,也不得对人头、颈部造成刺伤;e)护目镜连接件不得超分配壳体外表面7mm, 系带等其他连接件不得超过壳体内、外表面3mm ,连接件不得有毛边;f)壳体设通风孔时,其孔径不大于13mm;g)边沿应镶嵌软质圆钝的缘圈,以防直接损伤头颈部;h)应覆盖头部保护区(含耳罩部分)。
5.1. 2 缓冲层a)用能较多地吸收碰撞能量,对人体无毒、无害的材料制成;b)形状、规格尺寸适体,佩戴不移位;c)如设通风孔,其孔径不大于13 mm ;d)应覆盖头部保护区(耳罩可视作缓冲层的一部分)。
5.1. 3 舒适衬垫a)用体感舒适,吸汗、透气,对皮肤无毒、无害的耐用材料制成;b)舒适衬垫(含标记)与缓冲层连接,不得使用对人体有毒或有腐蚀性的粘合剂制;c)保证头盔佩戴的舒适性。
5.1. 4 佩戴装置由系带、搭扣及连接部件组成。
结构应保证乘员佩戴头盔牢靠舒适,解脱方便。
5.1.5 护目35.2. 2 头盔质量(含附件)按照6.3 规定进行检验,全盔不大于1.60kg;半盔不大于1.30kg5.2. 3 头盔视野按照6.4 规定呼方法进行检验,左、右水平视野不小于1050,上视野不小于7 0,下视野不小于300.5.2. 4 头盔护目镜5.2.4.1 按照6.5.1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护目镜不得被击穿或破碎。
5.2.4.2 按照6.5.2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护目镜可见光透过率不小于85%。
5.2. 5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性能按照6.6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不得出现伸长量超过25 mm 或系带撕裂撕断、连接件脱落及搭扣松脱的现象,并在6.7 规定的检验中不得出现以上现象。
5.2.6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以传递到头型上的加速度及其作用时间衡量,检验按照6.7 规定的方法进行。
5.2.6.1 全盔a)加速度峰值不超过300g;b)加速度超过150g 的作用时间应小于 4 ms。
5.2.6. 2 半盔a)加速度峰值不超过400 g ;b)加速度超过200g的作用时间应小于2 ms(加速度峰值均不超过300g,此项不作要求);c)加速度超过150 g 的作用时间应小于4 ms。
5.2.7 头盔耐穿透性能按照巳8 规定的方法进行检验,钢锥不得穿透头盔与头型产生接触。
6 检验方法6. 1 实验室环境条件温度21℃± 5℃,相对湿度40%一80%。
62b)测量头盔规格尺寸及保护区,将头盔佩戴到相应规格的标准头型上盔的保护区,并标出试验区;c)检验结果按5.1 及5.2.1 规定评定。
b)检验结果按5.2.2 规定评定。
6. 4 头盔视野检验6.4.1 检验装置顶端加 5 ks 载荷,测量头由视野计支架、角度标尺、标杆、头型及头型固定座等组成,装置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标杆旋转中心位置应处于头型中央矢状面的眼顶高114mm、眼突枕突距182 mm 的前点上,以保证测量的视野为人眼水平左、右及上、下视野;b)分度值为10 ;c)量程范围应满足5.2. 3 要求。
6.4. 2 检验步骤a)将头盔端正地佩戴在头型上;b)测量左、右水平视野时,将角度标尺放置水平位,转动标杆紧靠所测头盔左、右边缘,标杆在角度尺上指示的角度值即为头盔左、右水平视野;c)测量上、下视野时,将角度标尺由水平位转向垂直位,转动标杆紧靠所测头盔上、下边缘,标杆在角度尺上指示的角度值即为头盔上、下视野;d)检验结果按5.2.3 规定评定。
6. 5 头盔护目镜性能检验6.5. 1 护目镜冲击强度性能检验6.5,1. 1 检验装置由铅球(质量 1 g 土0.1 g、直径5.5 mm±0.1 mm)及固定头盔的专用箱组成。
6.5.1. 2 检验步骤a)将配有护目镜的头盔佩戴到固定头盔的专用箱内的头型上;b)将铅球对准护目镜检验位置,铅球以140—170m /s 的速度击中护目镜,检查护目镜损坏情况:c)在护目镜上任选三点进行检验,各点间距80mm± 5mm ;6.6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检验6.6. 1 检验装置由架体、头型、标尺、砝码、加载机构及模拟下颏装置(见图4)等组成。
a)将头盔佩戴在头型上,系带穿过模拟下颏并系紧之;b)按照表 4 施加初载荷,维持30 s,随即确定标尺起始零位;c)5~10s内,将载荷加至表4规定的检验载荷后,维持 2 min ,随即读出标尺指示的伸长量;d)检验结果按5.2.5 规定评定。
表 4 头盔佩戴装置强度检验载荷头盔种类初载荷检验载荷全盔23±05 136±1半盔15±0.5 90±16.7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检验6.7.1 头盔样品检验前处理头盔样品必须按照表 5 规定处理后方可进行检验。
每顶头盔样品选一项处理。
高温或低温处理后的头盔样品应在 5 mln 内完成一处的两次检验;第二处检验,应将头盔样品放回保温箱中再处理20rain 以上,方可进行检验。
水浸处理后的头盔样品,应淋干20mln 后进行检验。
表5 头盔检验前处理项目条件温度℃ 时间h 高温50±2 4~24 低温-20±2 4~24 水浸23±5 4~246.7.2 检验装置由摆头式或落头式碰撞试验台及测试分析仪器系统组成。
关保证碰撞能量、碰撞效果一致的规定。
6.7.2,1 碰撞试验台试验台应符合5由台架、头型、头型固定架、升降释放机构、砧、砧座及座基等部件组成,其主要部件应满足以下技术要求:a)头型:由近似人体头部频率响应的结构及金属材料制成,频率响应l 400Hz 以下平坦,zui 低共振频率为 2 500Hz。
头型分小、中、大三个型号,见表6 及图5。
坠落头型的总质量(含传感器及连接件)分别为小号4+0.10,中号5+0.10,大号6+0.10kg 。
其中,传感器及连接件的质量不大于坠落头型总质量的25%。
表6 头型尺寸符号名称型号误差小中大A 头水平围560 580 600 ±2B 头长180 190 200V 耳额距100 105 110C 头宽155 166 177D 耳顶高120 130 140b)砧及砧座:砧系圆形平板砧,用工具钢(T10A)制成,直径127 rnm,、厚度15 mm 以上,碰撞面粗糙度不低于Ra0.8、硬度不低于HRC50。
砧与砧座刚性连接,砧座须刚性固定在座基上,并保证砧碰撞面与头型碰撞点法线垂直。
c)座基:由钢筋混凝土制成,座基质量不小于1.6t。
d)升降释放机构:以不影响头型(含头型固定架)佩戴被检头盔后自由坠落的结构形式制作。
6.7.2.2 测试分析仪器系统由加速度传感器、放大器及数据处理、显示及记录等部分组成,其主要性能要求如下:a)频率响应范围0+0.10~l 000Hz ,频带截止点一3+0.5-1dB,衰减斜率一9~一24dB /OCt。
b)满足5.2,6提出的加速度值检测要求c)测量不确定度5%。
6.7. 3 检验步骤a)将加速度传感器刚性地固定在头型碰撞检验部位,传感器敏感轴与头型碰撞点法线夹角不得大子50。
b)校准碰撞检验装置:调整碰撞试验台头型落高(落高系头型碰撞点至砧碰撞面之间垂距),使之与标准试块碰撞。
加速度峰值必须达到400g,连续碰撞三次,每次碰撞加速度峰值偏差不大于3%;200 星的作用时间偏差不大于0.1 ms。
检验前及检验后各进行一次校准,如检验后加速度峰值和200g 作用时间超出上述要求,被认为检验结果无效。
c)将经过检验前处理的头盔佩戴于相应的头型上,系紧系带,按表?检验条件进行检验。
d)检验结果按5.2.6 规定评定。
表7 头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检验条件砧型落高检验部位每处碰撞次数平板砧1.830mm± 5mm 试验区的前、后、左、右任选四处,相邻两处不小于120mm 每处两次,同一处碰撞点偏移不大于5mm6.8 头盔耐穿透性能检验6.8. 1 头盔检验前处理按6.7.I 规定,每顶头盔任选项处理,或在常温下进行检验。
6.8. 2 坠落式穿透试验台由坠落台架、钢锥、头型、导轨及升降释放机构等组成,应满足以下技木要求:a)坠落台架:系实现钢锥沿导轨升降、释放、定向冲击头盔的架体,应保证6.8.3c)规定的钢锥落高要求。
其底部固定于质量为不小于l t 的钢筋混凝土基础上。
b)钢锥:结构和尺寸见图6,材料为工具钢(T10A),质量3+0.050 kg,硬度不低于HRC50 。
图中上为参与穿透部分的高度,应大于40mm 。
c)头型:须符合6.7.2.1a)有关头型尺寸的规定,并刚性地固定于坠落台架底部基础上。
6.8, 3 检验步骤图6 钢锥a)将经过检验前处理后的头盔佩戴于相应的头型上,系紧系带;b)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