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合集下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一)英国着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开始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978年,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说明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应该从小开始。

习惯是条件反射长期积累和强化的结果,因此真正的教育不在于说教,而在于长期、反复的训练,训练是形成良好习惯最基本的方法。

训练可以使机体与环境之间形成稳固的条件反射,这种稳固的条件反射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然的、一贯的、稳定的动力定型。

人的这种生理机制决定了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

教育是一项长期工程,矫正坏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耐心地训练学生,也需要多方面的教育力量协同配合,才能达到最终目的。

学习时坐不住是很多孩子的一种不好的习惯。

但是有一位妈妈非常有智慧,她用了一种区别强化的一个技术,对孩子说:你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你能够学习好。

你1个小时站起来10回,是不是太多了?能不能让我看到你1个小时只站5回?孩子知道妈妈注意他了,就说:5回就5回,第二天做作业,果然只站起来了5回。

妈妈说:哟,我儿子真了不起,一天就改了一半,进步太大了,我看你站4回也能做到。

孩子说:4回就4回……慢慢地,孩子做作业时就不站起来了。

这位妈妈还会用别的很多技术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例如,孩子特喜欢六点半看动画片,就给他约定:今天你做作业时站起来在3次以内,你就可以看动画片,超过3次,动画片不能看。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意思就是小时候形成的良好行为习惯和天生的一样牢固。

近代英国教育家洛克在其《教育漫话》中说道:“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能够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

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

这就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以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生作用了。

”­确实,儿童期是形成习惯的关键时期。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你播种一种思想,就会收获一种行为;播种一种行为,就会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就会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就会收获一种命运。

习惯对于孩子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事实上,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蓄,只有养成了良好的习惯,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潜能。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终身的幸福,每一个父母都需要高度重视孩子的习惯培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叶圣陶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习惯。

他说:“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多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我教育,其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水平。

习惯越自然越好,水平越增强越好。

”叶圣陶先生非常重视少年儿童良好习惯的培养。

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个理念,并专门写了《习惯成自然》和《两种习惯养成不得》等文章。

­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是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大师杜威。

归国后,他终身致力于中国教育的改造,教育思想和实践经验都十分丰富。

­陶行知认为,儿童期是人格和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

他在《创设乡村幼稚园宣言书》一文中写道:“从福禄倍尔发明幼儿园以来,世人逐步地觉得幼儿教育之重要;从蒙台梭利毕生研究幼儿教育以来,世人逐步觉得幼稚园之效力;从小学注意比较家庭送来的与幼稚园升来的学生性质,世人乃逐步觉得幼儿教育实为人生之基,不可不趁早给他建立得稳。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如果晚上不刷牙,就会觉得特别地难受,甚至无法入睡;如果今天的工作还没有完成,就会加班完成,因为不想拖到明天……这些都是人长期养成的好习惯,一切看来都十分自然,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不做才会感到十分别扭。

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人从幼年期就应当通过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教育其实是一种从早年就起始的习惯。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1978年,诺贝尔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是最重要的东西呢?”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是在幼儿园。

”“在幼儿园学到了些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认为终生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既不是在学校学到的科学知识,也不是在实验室里获得的科研实践,而是幼时培养的良好习惯。

这个例子就很好地说明了教育实际上也就是培养习惯。

陶行知先生也说:“教育是什么,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者提倡“养成教育”,也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他认为养成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养成坏的习惯则是贻害无穷,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能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成才奠定较好的基础。

同时他也认为教育的结果不能仅限于有一个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使受教育者思想深处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我们说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做人,而学会做人就应当从培养良好的习惯开始,只有从小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学会做一个真正的人。

应用建议一: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要善于观察学生,抓住培养学生习惯的关键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阶段和小学阶段,初中为辅助,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育习惯读后感1我仔细拜读了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我觉得这是一本给众多人的思想久远而深刻影响的一本好书,是一部伟大的著作,本著作为我们任何年纪的教育工提供了精神食粮,是指导我们如何做好教育工作的一部好书。

闲暇时拜读孙老师的著作,既能增加趣味,又能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还会大大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

朱永新老师说:“云晓是一个真正走进儿童世界的学者;而我们通过阅读他的作品,在走进孙云晓世界的同时,也走了儿童世界。

”我相信,有这样一本好书,它会援助我们走向胜利,会激励我们更加懂得我们教育人生的价值,仔细阅读,肯定会使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会激励我们发奋向上,会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发挥巨大的精神能量。

孙老师用了七个章节精辟论述了《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这一主题。

他以一个作家的细腻和敏锐,以一个文人的独立思维,去深入地观测相关的问题,去观测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现象。

他的文章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极具文学性和人文性。

他的这一著作对我们做教育工来说,有着反复细读和品尝的价值。

孙云晓老师的《教育就是培育好习惯》一书,第四章做人的习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书中说“‘做人’绝不仅仅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更不仅仅是一个空泛的词语。

它与我们的生活实践联系得特别紧密。

长期以来,‘做人’好像总是停留在纯粹的道德范畴,事实上它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胜利概念。

”文中提到:“拥有一颗爱心是做人的基础,做人离不开四块基石,即真诚待人〔爱心〕,老实守信〔诚信〕,仔细负责〔责任心〕,自信自强〔自信〕。

”这里的第一块基石就是爱心。

我们知道:爱,那是真正的聪慧,没有对人纯净的爱,没有对美妙人性的憧憬,没有对生命的关怀,没有最最少的人间温情,也就没有了生活,世界也就没有阳光。

读孙老师的这一名著,使我明白了作为教育者,也需要是爱的使者,让悲悯与怜悯成为我们的生命情感,通过我们的努力工作,使下一代拥有以生命尊严为基础的价值观,拥有美妙心灵,使整个社会真正地实现和谐。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教育家叶圣陶说:“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更深刻更形象:“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所以习惯的养成受到了很多家长的重视。

最近读了孙云晓老师写的《习惯决定孩子命运》这本书对我启发很大,作为父母都想让孩子养成受益一生的好习惯,但是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家长坚持不懈地努力和坚持。

那么到底该怎样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呢?孙老师强调的习惯的培养需要五大步骤,我认为很重要,今天我将结合我的见解与大家分享习惯养成的方法和步骤。

习惯养成的第一步——提高认识,或者说,引导孩子对养成某个习惯产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孩子拥有一个好习惯就要不断地引导他,在这一方面我的同事就做的很好,她在她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每天下午放学就很开心地告诉儿子说:“儿子,你今天学了什么,我们来做几道题行吗?”他儿子就欣然同意,很快儿子就做完了作业,然后她就很夸张地表扬儿子说:“儿子,你真棒,都做对了,一百分。

”然后在儿子的脸上奖励了几个香甜的吻,儿子在妈妈的表扬下很开心很快乐,久而久之在他心里就会认为学习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仅很有趣还能得到妈妈的关爱和表扬,何乐而不为呢?从此这个孩子就在妈妈的引导下爱上了学习,慢慢地就走上了努力学习的道路,以至于这个孩子的学习道理很顺畅,一路走上了名牌初中、名牌高中的大道,将来会很顺利地考上大学。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也是习惯使然使这个孩子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帆风顺。

习惯培养第二步——明确行为规范,让孩子你对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

这一点孙老师举了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著名的全国特师孙蒲老师对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说:“你要向老师鞠躬道歉。

”但是这个孩子不会鞠躬,孙老师就亲自向学生示范鞠躬的礼仪,告诉孩子:挺胸抬头,双手自然下垂,然后上身向下弯曲与地面平行,再平身,这才是鞠躬。

然后,孙老师示范后,再让男孩子当着自己的面练习了几次,才让他去给任课老师认错。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精选多篇)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讲座,观点精华:1、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2、好的家庭关系胜过许多教育3、教育的方法是培养习惯4、如果孩子没有朋友,比考试不及格还要严重5、健康的人格:自信、友善、有爱心、有责任感、善于自我管理、有抗挫折能力6、被过度满足的孩子并不快乐,好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要教育孩子学会克制。

7、没有批评的教育是缺失的教育8、孩子如果没有抗挫折能力,就会生活在危险中,父母要敢于说“不!”9、父母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改掉坏习惯。

10、习惯培养的五个步骤:①提高认识②明确规范③持久训练(21天形成,90天巩固)④及时评估⑤形成环境11、孩子不能夜不归宿12、好的家庭关系:相互理解、尊重、信任、帮助13、爱孩子是没有条件的,坚定地相信自已的孩子,不抛弃、不放弃14、家庭教育是培养情感的地方15、每天发现孩子10个优点16、孩子就是在犯错误中长大,犯错误是儿童成长的方式17、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18、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19、父母既要会“示强”也要会“示弱”,坦然接受孩子的照顾、帮助,“你后退一步,他前进一步”。

20、孩子最好是自已带,12岁以前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亲情的关键时期21、父母之间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相互贬损,这会伤害孩子孩子从父亲身上认识什么是男人、父亲,从母亲身上认识什么叫女人、母亲、妻子,从父母身上认识什么叫爱情、亲情22、千万不要让孩子吃独食,让孩子从小学会提供,学会与人合作23、参于是儿童的权利,儿童在参与中才会成熟,才会长大。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听关鸿羽教授讲座有感关鸿羽:著名教育专家,现任北京教育学院教育管理教研室主任,兼任北京普通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教科所兼职研究员,先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关老师谈家教”“关教授教育漫谈”等教育专题节目,深受全国各地观众欢迎。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是教育专家关鸿羽所著,他根据多年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科学实验的研究成果,写出了我国第一本养成教育系统著作。

全书共分八章: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的内容、养成教育的途径、养成教育的方法、道德习惯培养、学习习惯培养、生活习惯培养、思维习惯培养。

科学、严谨、新颖、实用,操作性强是这本书的特点,很适合小学教师阅读,更是低年级班主任推荐给学生家长的好书。

自古以来,很多学者都认为人格与习惯紧密相关。

如明代的王廷相认为“凡人之性成于习”,清代王夫之也提出“习成而性与成”。

有很多学者研究人格时,也直接使用习惯作为基础概念对人格的内涵进行界定。

习惯所体现出来的人格中自动化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和特征,是组成人格特质的重要基础。

习惯是人格特质的重要表征之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行为习惯与人格的关系研究课题组在北京11所小学的教育实验也表明,某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对某些人格特质有促进作用,这些良好习惯的积累、繁华、整合和升华,必将对少年儿童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形成产生重大影响,为少年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良好的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和外在标志;健康的人格,是良好习惯的升华和结晶。

而父母养育孩子,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成才,更是为了孩子成人。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能有效地促进儿童人格结构的优化,改变某些不良的人格倾向,使孩子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养成教育是家庭教育核心任务,更是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重点内容。

所谓“养成教育”,就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

它往往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孩子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的行为的最高层次,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是幼儿时期和小学阶段,而关键之关键是小学一、二年级。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受多方面影响的,只有各方面的力量协调一致,才能形成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教育就是习惯培养

引言关注习惯——教育就是习惯培养好习惯出能力,好习惯出效率。

习惯是思想和行为的载体,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捷径。

我走过中国500来个县市,做过1000多场演讲报告,接受过数万名家长和老师的咨询,我发现家长和老师咨询的70%左右的问题都是与孩子的习惯有关。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

爱默生说:“习惯是人的思想与行为的领导者。

”培根认为:“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习惯决定着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决定着一个人究竟能成为什么样的人。

心理学家詹姆士说:“我们从清晨起来到晚上睡觉,99%的动作,纯粹是下意识的、习惯性的。

穿衣、吃饭、跳舞,乃至日常谈话的大部分方式,都是由不断重复的条件反射行为固定下来的千篇一律的东西。

”可见,说到底,是习惯主宰着你,主宰着你的人生。

习惯是人最主要的、最稳定的素质。

任何一种能力都是养成好的习惯的结果。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人完整品德结构发展中质变的核心。

良好习惯是健康人格之根,是成功人生之基。

成功与失败的最大分野,来自不同的习惯,好习惯是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坏习惯则是一扇向失败敞开的门。

良好的生活方式,良好的习惯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石。

苏联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中所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值,一个人就会毕生享用它的利息。

坏习惯则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够用不断增长的利息去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使他达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也就是说,你如果养成好的习惯,你会一辈子享用不尽它的利息;要有了坏习惯,你会一辈子都偿还不了它的债务,这就是习惯。

所以说,命好不如习惯好。

孩子越小,习惯越容易养成,且不会觉得痛苦,大了以后反而难了。

因为习惯是潜意识的自动功能,是行为的载体,一经形成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同样,习惯从孩子小时培养也许不到10次就行,等长大以后培养,一般都需要连续进行21天以上才行,但若要固定下来要90天左右,一般人很难做到。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读后感》哇塞,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棒的书,叫《教育就是培养孩子习惯》!这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感触好多好多呢!书里讲了好多关于孩子习惯培养的事儿,就好像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我一直在想,习惯这东西到底有多重要呢?这不就像建房子得先打牢地基一样吗?要是地基不稳,房子能结实吗?孩子的成长不也是这个道理嘛!我记得书里有个例子,说有两个孩子,一个学习习惯特别好,每天回家先认真做作业,做完了还会自己检查,预习明天的功课;另一个孩子呢,一回家就先玩,作业拖拖拉拉,非得等到爸妈催好几遍才不情愿地去做。

结果呢,第一个孩子成绩越来越好,第二个孩子总是跟不上。

这难道不是习惯的力量吗?再想想我自己,有时候我也会偷懒,作业不想做,书包懒得整理。

哎呀,这样下去怎么行呢?我可不想变成那个成绩不好的孩子!这就好比在跑步比赛中,我自己给自己绑上了沙袋,能跑得快吗?还有啊,书里说习惯不仅仅是学习方面的,生活习惯也超级重要。

比如说早睡早起,自己的衣服自己洗,帮着爸妈做家务。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班的小明,他每天都精神饱满,原来就是因为他早睡早起,生活特别有规律。

我呢,有时候晚上偷偷玩手机,第二天上课就打瞌睡,这不是自己害自己嘛!我还和爸爸妈妈讨论了这本书。

我问他们:“你们觉得我的习惯好不好呀?”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宝贝,有些地方还得改进,比如你得学会更有条理地安排时间。

”妈妈也接着说:“对呀,还有要更自觉地学习,不能总让我们催。

”我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改掉那些不好的习惯!想想看,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养成好习惯,那学校里不就都是优秀的学生啦?那老师们得多开心,家长们得多骄傲啊!这不就像是一片花园,每朵花都开得鲜艳美丽,那该是多么美好的景象呀!读了这本书,我真的明白了,习惯就像是我们身上的翅膀,好的习惯能让我们飞得更高更远,不好的习惯就像断了的翅膀,想飞也飞不起来。

所以,我一定要努力培养自己的好习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我相信,只要我坚持,我一定能做到!。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觅渡桥小学薛丽君教育科学发展观认为: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对人的价值意义的认定,教育的目的是对人的身心发展有意识、有目的的进行直接影响,从而提高人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发展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个性得到发展。

这段时间,《人民教育》“魏书生民主科学教育”专辑中比较全面地对介绍了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对我们如何在实践中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很具有现实意义。

魏书生老师常说:“教育就是帮助人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是在每个循环中得以强化的,在教育过程中就要把握好三个环节:1、抓起始,要有良好开端。

2、抓过程,就要坚持不懈。

3、抓善终,落实每个细节。

一、培养民主科学治教的习惯。

魏书生教育管理思想的精髓是什么呢?我反复体会,应该是这样8个字:民主、科学、服务、共享。

关于他的教育管理方法,我也提炼出几个字:计划、赋权。

民主的层次越高,制度的规范就越细。

世界上最大的自由就是遵纪守法。

只有在制度的框架内推进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民主。

科学治教就是不断分析研究,揭示、认识教育规律,尊重规律,顺应规律,按照规律制定规矩制度。

在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治教也就是依法治教,依法治班,依法治校。

要养成习惯,就必须努力做到“依法治教”。

充分发扬民主,制定规章制度。

制定规章制度要关注学校特点,针对师生差异。

这样的制度才既讲共性也讲个性,既强调一般性也兼顾特殊性。

在群策群力、民主治校的过程中,魏书生老师特别强调“决策过程多商量”。

在盘锦各学校,每学期初对《量化考核方案》的讨论异常热烈。

办公室里,老师们在年级组长的带领下,一遍一遍地学,一项一项地议,提出符合本校实际的考核指标。

因为量化考核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大家讨论得特别认真、仔细。

再经过汇总、平衡,最终制订出更为科学、更具有操作性的方案。

在这方面我们也是有着深切体会的,觅小原来是没有自己的质量标准的,评价教学质量仅凭期末一张试卷的平均分和合格率。

作为特大型学校,我们感到如何评估学科教学质量,体现了我们教学观、质量观和学生观,是学校的价值导向所在。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

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2023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6篇1《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一书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全书共分五个专题,32个主题,分别介绍了各种习惯的养成教育。

读了《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后,感悟颇深。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是的,教育就是培养人的习惯,你的习惯好了,你就有可能成功、成才,好习惯决定好未来。

良好的习惯是成就事业的前提,习惯是人一生的必修课。

习惯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的:“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也说明了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就学习习惯而言,如爱上阅读、学会写作、及时记录、劳逸结合、合作交流、乐于提问及善找方法,这都是学习习惯的范畴。

无论是教师的学习,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尤为重要。

特别是教师的学习习惯,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

一个不爱阅读的老师怎能带出爱读书的学生呢?一个不爱读书的校长又怎能带出一个学习型的教师团队呢?这一年多以来,我自己首先加强阅读,写读书笔记,并带头在教师会、总结会上进行读书心得分享,也要求老师们要多读书,我自己也同大家一起分享。

老师们开始都有些反感,特别是老教师,认为自己教了一辈子书,还有什么可读的。

我们的老师、学生几乎都没有阅读的习惯,只有通过刚性要求,每期必须读几本书,而且要进行读书心得分享。

还要给老师创造交流发言的机会,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多学习、多锻炼,才会取得实效。

在老师们有了阅读习惯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多读书,给孩子们讲清读书的重要性,并规定时间让学生读书,比如晨读、午读,晚上下自习后听故事等。

逐渐的,老师和学生们都有了读书的习惯。

我校三年级的学生,阅读习惯差,每次写作文只是一句话,最多两句,就是一篇作文,而且还与主题无关,实在让老师头疼。

我也和语文老师进行过交流、了解,同老师们一起想办法,找出问题出在哪里?通过了解,发现这个班几年来语文教师更换频繁,而且以前的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也太低,大都是完成书本作业即可,就连该背诵的课文学生都背不了,也没有对学生进行看图说话、写话训练,都是简单的讲一讲就结束了,导致学生没话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精选13篇)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读后感篇1在学校掀起阅读高潮的时候,我很有幸读了著名教育专家关鸿羽写的《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本书,书中那流淌的思想,那细致入微的点点滴滴教育经验和养成教育的妙招,着实让人感到身为教师,身为人母肩头那份沉甸甸的责任,真是任重而道远啊。

这本书主要通过列举一些事例来讲述养成教育,整本书共分8个章节分别从养成教育的基本理论,养成教育内容、途径、方法及学生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和思维习惯的培训来阐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和如何去实践养成教育。

读完这本书感到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每个老师去读的书,更让我深深地感到习惯的养成必须要从小培养,并且要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句话一方面说明培养学习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指出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个老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不但可以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它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关系着他们一生。

对于习惯养成的重要性,人们有很多真知灼见: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

这些都很深刻地揭示了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的成长、成功的重要性。

正如这本书封面上这句话“首先我们养成了习惯,随后习惯养出了我们!”是呀,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的确是这样的。

我有时经常会这样说:“如果我从小把字写好,今天就不回怕写不好字了;如果我从小就养成认真的习惯,今天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了;如果我……。

”诸如此类的话很多,说这样话的人也很多,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那么多的坎坷、挫折,有那么多让人失意的事情呢?其实仔细想想也就是因为我们身上有很多要改掉的坏毛病、坏习惯,如果我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那么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再有这么多让我们感到失意的事情了,今天的我们也将都会是优秀的,我们的国家也将更加繁荣富强、更加美好。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_1(标准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_1(标准版)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评魏书生)●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自身的能量,调动学生源自内心的学习积极性。

要做到这些,教师就必须有教学民主的思想。

●国外极注视孩子们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孩子们自主能力的培养。

相形之下,我国许多“娃娃”的年龄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岁还不能自立,还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才能生活。

●脑子紧用一阵子,也像肌肉紧用一阵子一样。

久不激烈地跑200米,乍一跑,一个猛劲跑完了,第二天就会腿部肌肉疼。

久不让大脑思维紧张地运转,乍一猛用,过后也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思考惯了的人不思考,不思考惯了的人开始思考,几乎要有同样的毅力才能战胜惯性。

●种庄稼,首先要知道各种作物的生长发育特点,才能适时适量地施肥浇水;治病耍了解每个病人的具体病情,才能对症下药;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才能选择、确定教育的方法、措施。

(摘自:《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从孩子出生起,每个家庭就都已经在进行家庭教育了。

达尔文主张从婴儿诞生之日起就进行教育。

民国初年的广东省省长朱庆澜,在任职拥间的1916年,亲自撰写了一部名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开出版,分发给广东全省的家家户户。

朱庆澜认为学龄前阶段儿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长的基础,是“至要紧的事”。

他把一个人从出生到6岁入学前,入学读书和离开学校走上社会这三个阶段,形象地比喻为“三道染缸”。

他说:“小孩子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

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

”“家里6年教得好,养得好,好似白丝染成红底子。

到了进学堂,再得好先生。

就将那红红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层,自然变成了大红。

到了世界(社会)上,哪怕逼着坏朋友、坏染缸,想把他变成黑色,他那大红的底子,一时总不得变的。

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自然变成真正的朱红,头等的好人。

万一在家6年,教的法子、养的法子不好,比如白丝一下缸已经染成黑底子,进了学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变成红色,那底子总难退得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育,就是陪养习惯●养成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

养成教育是管一辈子的教育,是教给少年儿童终身受益的东西。

●从个体层面看,习惯是个体后天习得的自动化了的动作、反应倾向和行为方式,它是条件反射在个体身上的积淀。

从社会群体层面看,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反应倾向。

●行为习惯是道德习惯,学习习惯是智力习惯。

●真正的教育,绝不仅仅是讲道理,传授知识,更不是开发孩子的智力,而是维护好孩子的心力。

就是用自己精神的力量去温暖、滋润孩子的心灵,然后,自然就会自觉地区引爆大脑的潜能,爱学习,会学习,学得好。

●言传身教是教育的逻辑起点,父母可以经常检查一下自身的习惯,或者让孩子来分析父母的习惯。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做到一定程度就是文化,或者说,教育就是一种文化。

文化是一种状态,一种情怀,一种意识,一种耕耘,一种生命对生命的对话与交流,一种忘我的情怀,一种综合,最后融会贯通之后,就是一种力量,对心灵产生影响与感召的力量。

教育之所以是大智慧,就是因为它是一种文化。

无形,但胜有形;无用,但大器天成。

因此,实施养成教育的关键是,要有热情,要有情感参与,要有灵魂,也就是说,要从文化层面上来把握其真谛,否则很容易成为教条。

●所谓培养,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长期地教育和训练”。

●习惯决定人的命运。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也有一个精彩的比喻:“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

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好习惯是加速器,是助人腾飞的双翼;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

习惯支配人生,成也习惯,败也习惯。

●养成教育应当是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都应掌握的教育艺术。

2024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感想

2024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感想

2024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心得感想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

正如时间飞逝,到了2024年,教育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教育者和教育机构开始意识到,除了传授知识和技能,培养习惯也同样重要。

习惯是一种日积月累的行为模式,对个人的发展和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培养习惯,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知识,更是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2024年教育中培养习惯的心得和感想。

培养习惯是教育的新趋势,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在过去,教育的重点主要是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提高。

但是,这种教育方式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潜力的开发。

2024年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习惯的培养是这一理念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2024年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来支持。

在过去,很多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过度依赖老师和家长的指导。

这导致学习效果的降低和学生的自主性的失去。

然而,2024年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们通过掌握学习方法和规律,逐渐培养出自主学习的习惯。

他们可以通过阅读和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通过思考和实践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这种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实现个人的终身发展。

其次,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是2024年教育的另一个重点。

社交能力对个人的成长和职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在过去的教育中,社交能力往往被忽视。

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合作和讨论机会有限,缺乏与他人合作的经验。

2024年的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通过课堂活动和社交项目,学生们接触到更多的团队合作和社交互动。

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的观点,并能够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这种习惯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与他人合作并实现共同目标。

此外,培养健康生活习惯也是2024年教育的重要任务。

健康是人生的基础,没有良好的身体和心理健康,一切都是徒劳的。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教育,就是培育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0篇)《教育,就是培育习惯》的读书心得体会篇1近来我有幸拜读了《教育就是培育习惯》一书, 书里面关于养成教育的一些深刻见解, 让我受益匪浅。

本书是一本关于养成教育的专著, 不仅科学严谨, 而且实用新颖。

我深深赞同的教育观点:教育就是培育习惯, 习惯必须从小养成。

“有的孩子做作业, 边做边玩, 心思不能集中在作业上”, “有的孩子上课听讲静不下心来, 一会儿跟同学说话, 一会儿玩手中的东西, 一会儿看看窗外”相信很多老师在管教孩子方面都有过这些难题, 有时还真让我们对这些孩子们无可奈何。

我认为,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造就一个人一生幸福的基石, 从小培育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我们做老师的责任, 我们应更多的去关注一下他们的学习以及平时在校的生活习惯。

当然学校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了许多好的有关细节教育的要求目的就是培育学生的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养成的, 习惯养成之后看上去很简单, 但是养成的过程却不是简单的。

如果养成了不良习惯, 要把它转化成良好的习惯, 就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

为了不让孩子经历这种痛苦的磨练, 我们从一开始就要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作为一名小学老师, 你的一言一行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 孩子们现在的仿照能力是最佳时期, 他们会仿照你的一言一行, 所以要想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老师首先要严于律己, 从我做起, 为人师表, 言行全都。

当然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育不是学校单方面就能做到的他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相互配合。

就那我们班的吴妙研同学来说, 她以前逃过半天学这对于一个三班级的学生来说是多么恶历的行为。

问其原因才知道由于家庭作业没有完成不敢来上学, 怕老师告诉家长, 自己回家又挨打了。

通过了解我知道她和妈妈的关系很糟因为每当她犯错误时妈妈就会打她, 而爸爸又在很远的地方工作无法照顾她, 因此她就对妈妈产生了恐惧的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摘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可见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的过程中不断地培养起来的,而不是一步到位就可以达到的并定型的.我们作为老师,成为孩子受教育重要的来源之一,我们的责任是重大的,我们也有这个义务使孩子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为他的人生之路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关键词:幼儿、习惯、养成教育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家长应该把培养子女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着力点,大量事实充分证明,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众所周知,成绩优秀的学生,一定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良好的习惯一旦培养成功,便用不着借记忆,就很容易发挥作用,因此,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习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是关键。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的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期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

教师担负着培养幼儿的神圣职责,教师既向幼儿传授知识,又教导幼儿怎样绘画、叠纸、玩游戏等,所以,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纯洁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因为教师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有着良好的影响和示范作用,在培养并提高幼儿习惯的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教师扮演的是既重要又特殊的角色,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

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靠家长一点一滴地培养,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小的事做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某记者去采访一位当代著名科学家诺贝奖获得者时,问他使他最受启发的是哪所大学的教授,而他竞出乎意料的说是他的幼儿园教师,他教我很多好习惯,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

从根本上,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这位学者的回答代表了与会科学家的普遍看法。

把科学家们的普遍看法概括起来,就是他们认为终生所学到的最主要的东西,是幼儿园老师给他们培养的良好习惯。

可见,良好的习惯对一个人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教师的行为对幼儿的熏陶会永远留在幼儿的心目中。

一、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然渗透对幼儿的教育不是一两次的说教所解决的,而是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反复强化训练,才能内化为幼儿自身的行为。

在入园、离园时应着重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入厕和喝水环节则培养幼儿不拥不挤、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在区域活动或角色游戏时,就重点培养团结友爱、不争不抢玩具、分享合作等等。

这样教师时时处处营造一种文明礼貌的良好习惯氛围,做到“春风化雨细无声,功夫在平时”,真正体现“时时处处皆教育”的理念。

比如我园入厕这个环节:我园厕所不在园内,需要穿过小操场才能到达。

为了确保幼儿在操场这段路上行走安全,我必须首先教会小班幼儿学会排队走路。

1、先学站队。

开始我播放音乐,让他们出门站队,他们一听音乐,便一窝蜂的堵在门口,大家你拥我挤,谁也出不了门,告状声连绵起伏,针对这种情况,我把《门口》这首儿歌编成了小故事讲给幼儿听。

“四只猴子,挤在门口,你挤我挤,谁也难走。

”“四只小狗,排在门口,你先我后,出了门口。

”“小朋友,来说一说我们向谁学习呀?”“小狗。

”“那么,小猴子错在哪里呢?”“拥挤”。

“拥挤会造成什么后果呢?”引导幼儿讨论:拥挤造成的不良后果。

让幼儿得出“人多应排队,大家不拥挤”。

以后很少再有拥挤自由乱跑的现象了。

二、鼓励诱导,增强自信《纲要》指出“教育要以鼓励诱导为主”“老师对幼儿要有积极的期望”。

在过去的教育中,我们经常要求幼儿“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做得不对”。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幼儿获得挫败感,无所适从,丧失信心。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怎样是对的”“我能行”,从正确的方向教育幼儿,引导幼儿。

使幼儿目标明确,获得成功感,增强自信。

即正面教育。

如:冬天很冷,幼儿大多怕冷,不愿到室外锻炼。

我就给孩子讲述故事《不怕冷的大衣》听了我的故事,孩子们大喊着:“老师,我们也是勇敢的,我们也不怕冷!”然后纷纷跑出教室,和我一起跳绳、拍球、踢毽子,跑步……玩的不亦乐乎,再也不怕冷了。

这样,通过讲述故事,使幼儿明白了只要我们喜欢锻炼,不怕寒冷,就能战胜寒冷。

给幼儿一个“我是勇敢的,我是不怕冷的”积极自我暗示,增强了幼儿克服困难的自信和勇气。

只要天气还算晴朗,我和孩子们就到室外坚持锻炼,有时不用我说,他们就会催我:老师,该锻炼了。

过了一段时间,当孩子有了积极锻炼的良好习惯以后,我及时鼓励,采用“送礼物”“加冕”的方式等等,来加强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说是“礼物”无非是什么图片、剪纸、贴画或我画的一些简笔画。

“加冕”就是给孩子的一些称号,象什么“运动宝宝”“健康宝宝”“文明宝宝”“勇敢宝宝”“爱心宝宝”等等,为了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我还创造了一顶象征最高荣誉的桂冠“全能宝宝”。

只有赢得了所有宝宝称号的孩子才能得到。

通过“送礼物”“加冕”为孩子提供努力和转变动力,促进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环境育人,营造孩子良好氛围幼儿园常规教育是幼儿德行养成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为日后更为复杂的社会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心理需求,我尝试在环境中蕴含常规教育,让墙壁说话,环境育人,以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在活动室墙面上,我设计了一些卡通图片,巧妙地把“见到老师问声好”“上课专心听讲”“玩具摆放整齐”“别人休息不打扰”“你先请我后来”“小弟弟摔倒了扶起来”等等内容融入其中。

与之对应的是一面“鼓励墙”,以我进步了为题,强化幼儿进步。

“鼓励墙”上是一棵大大的成长树,树上有一朵朵的七色花,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花,并配有自己的照片。

我准备了七种颜色的贴纸,红色代表关心他人,助人为乐;橙色代表讲文明,有礼貌;黄色代表勇敢、坚强;绿色代表讲卫生;蓝色代表勤劳、爱劳动;紫色代表团结友爱;玫红代表遵守纪律。

每天离园前幼儿根据自己当天的表现选择相应的贴纸贴在自己的花上。

这样通过针对性的鼓励,用环境的暗示作用影响幼儿,引发幼儿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运用各种艺术手段,让德育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反复训练。

有人计算过,一个好习惯至少要重复21次才又可能巩固,幼儿恐怕更多。

幼儿良好习惯的训练,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糅合多种艺术手段,反复训练。

可以以游戏的形式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情境表演、情感换位等等,在故事情境、游戏、歌曲、童话剧中深化一些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

如:小班幼儿喜欢玩过家家,喜欢模仿,就让他们在扮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家庭成员的同时,了解每个家庭成员的不同责任,感受亲人之间的关爱,进而产生爱亲人的情感。

让孩子学习待人接物,教师也不必苦口婆心的大讲道理,就创设相应的活动情境,让幼儿或唱歌或听故事或看动画或扮演角色,让孩子在小主人、小客人的游戏里,学习如何礼貌做客和礼貌待客。

这样幼儿在参与中、在玩耍中提高了社会认知技能,学会了待人接物,学会了交往,学会了生活。

例如小班幼儿常常乱扔玩具,不知道爱护。

教师可以手拿一个少了耳朵的小白兔玩具,边说边表演:呜呜呜,小白兔哭得很伤心。

小猫走过了问:“小白兔,你怎么哭了?”小白兔难过的说:“有……有一个小朋友把我的耳朵弄……弄掉了。

”小猫问:“怎么会这样呢?”小白兔说:“他玩玩具的时候,从来都是乱扔的,我……我再也不跟他玩了。

”这样通过情境表演,使幼儿真实体验到小白兔被人弄掉耳朵后的感受。

接着我提出问题:“小白兔为什么哭了?它的耳朵掉下来,它感觉怎样?引发幼儿情感换位,让幼儿体验小兔子的感受。

:“你想对小白兔说些什么呢?”培养关心他人的感情,接着引导幼儿讨论“说一说应该怎样爱护玩具。

这样一步一步引导幼儿得出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

最后让幼儿拿出自己的玩具和大家一起玩。

这样将故事的行为准则延用到实践中,促进幼儿的社会行为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使幼儿懂得与同伴共同玩玩具时,要互相商量,不争不抢,并学会爱护玩具和保护玩具的方法。

五、家园合力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只有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反之就事倍功半。

我们在培养幼儿遵守规则行为习惯过程中,特别注重家园配合。

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活动,我们利用半日开放活动日让家长来园亲眼目睹幼儿在园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同时也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增添了乐趣。

如我们鼓励家长看孩子们做操、看孩子们游戏、了解孩子们在幼儿园的情况等。

总之,幼儿时期是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一环扣一环,环环相连,哪个环节都松懈不得,有了良好的开头,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就相当于给了孩子一把前进的金钥匙,让他们能够自信的面对生活,面对激烈的竞争,更早走向独立。

参考文献1.史慧中:《谈幼儿园的素质教育》科学普及出版社1994年出版2.国家教育部颁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1999年10月出版3.《教育科研论文选编》1998-2002福州幼师附属幼儿园出版4.刘华:《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5月5.戴淑凤:《儿童行为塑造及行为问题矫治》中国妇女出版社2004年版打印稿的打印格式要求是:标题用二号黑体,标题下面的单位、邮编和姓名用四号楷体,摘要用小四号楷体,正文用四号宋体,1.5倍行距,参考文献和注释用五号楷体,打印用A4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