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科学认识论
第四讲 科学事实与获取方法
第四讲 科学事实与获取方法
五、观察与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
5.1 观察渗透理论
结论:没有中性的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
观察是一种信息接收和加工的过程
观察要运用语言和概念
第四讲 科学事实与获取方法
五、观察与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
5.2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机遇—— 科学研究中导致新发现的意外事件或现象
一、关于事实
1.4 为什么在客观事实的概念之外,还要 引进科学事实的概念?
※首先,科学事实作为客观事实的反映,虽然具有不 依赖主观意识的客观实在性,但是,对于科学事实的客 观性,要作认真的分析。 ※其次,在科学认识活动中,同一事件是从不同的关 系上被考察的,因而科学事实也是认识的一种形式。 ※最后,收集事实的最终目是建立能解释事实并预见 新事实的理论,因而事实必须可靠。
第四讲 科学事实与获取方法
五、观察与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
5.2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凯库勒在睡梦中悟出苯的结构式 德国化学家维勒从无机物中提取有机物
美国化学家吉德意尔发明橡胶的硫化技术
第四讲 科学事实与获取方法
五、观察与实验中的认识论问题
5.2 观察实验中的机遇
第四讲 科学事实及获取方法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 如
果你们不凭借事实 ,就永远不能飞
腾起来。
——巴甫洛夫
第四讲 科学事实及获取方法
一、关于事实
1.1 客观事实
客观存在的事件、现象和过程 ——本体论意义上的事实
卡尔纳普 (1891~1970) Carnap,Rudolf
美国哲学家。逻辑实 证主义的主要代表。 1891 年 5 月 18 日生于 德国隆斯多夫1970年 9 月 14 日卒于加州圣 莫尼卡。著有《世界 的逻辑结构》等
科学认识和科学问题ppt课件
题,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揭示客观对象运动的规律 性。DNA是怎样复制的?
❖ 因果性问题要求解释形成研究对象属性和演化过程
的内在机制,或称作“为什么”型 (why型)问题,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提出各种假说,形成科学理论。
整理版课件
33
探索遗传问题:有些问题受当时认识程度 和实践水平的限制,一时无法进行研究,因而 还不能称为科学问题。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 才能转化为科学问题。
整理版课件
34
2、科学问题的基本特征
1〉科学问题的真实性:这是指任何一个科学问 题都可由科学事实加以证实或证伪,从而获得 有意义的解答。
2〉科学问题的待解决性:这是指前人或别人对 本科学习题还没有或没完全解决,又确实具有 科学探索的意义、需要研究解决的性质。
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是怎样的? 科学研究过程中需要运用到的方法 一般方法的内容、性质、作用、适用范
围和发生、发展的规律; 正确运用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研究各种一般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 探究科学方法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整理版课件
18
(3)科学方法论:
指关于科学认识(研究)的一般方 法的规律的理论;或者说,就是关 于获得和发展科学知识的一般方法 的理论体系,是研究人类认识自然 的基本过程及其手段、方式的体系, 而不是各种科学方法的简单堆砌。
整理版课件
3〉科学问题的正确性:这是指科学问题的提法 有正确与错误之分。科学问题的提法是否正确, 常常决定科学研究工作的成败。
整理版课件
35
❖ “脚气病是什么细菌引起的?” ❖ “脚气病是由什么毒素引起的?”
❖ “脚气病是不是由于机体缺少某种营养物质 引起的?”
科学认识论——精选推荐
科学认识论作者:黄焕金第一章认识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们的认识运动似乎有无数种形式,如意识、思维、直觉、经验甚至心理等等,因此,要找到认识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容易的。
并且,是否存在着这样的一种基本形式还是一个疑问。
纵观思想的历史,有不少思想家都涉猎了认识的过程,但并没有人明确地对认识的基本形式作出规定,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也未探索过这个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1] 却是科学认识论的一个基本问题,要探讨认识运动的必然过程,首先必须探讨这个问题。
哲学认识论似乎可以超脱于上述问题,因为它探讨的是认识之根本性质问题。
比如,反映论便是一种哲学认识论,它没有多少科学认识论方面的意义,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则相反,它具有科学认识论的意义而缺乏哲学认识论的意义。
然而,哲学认识论比任何科学认识论都更重视思维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而某些科学认识论只重视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以为认识活动[2] 便是人们普遍存在着的心理活动,大概这是由于“思维”这一范畴是属于哲学的缘故吧。
有鉴于此,我们必须研究思维与心理之间的区别,必须打破人们把心理与思维、精神混为一谈的意识状态思维是认识运动的基本形式心理是什么?心理只是思维和精神活动的一种现象。
因此,心理是附庸于思维和精神的,心理不存在任何创造性。
一定的心理只能使人看到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精神的存在,而创造性则是只有思维和精神才有的。
思维是认识运动的基本形式,其它如意识、灵感、启发、直觉甚至经验、先验等认识形式都是附属于思维运动的,它们在思维运动中产生和消灭。
比如,灵感、启发、直觉便是在一定的思维状态下产生的。
马原哲学第四讲认识论
四、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循环
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
级的程度。” ——毛泽东
包括以下四个问题
(一)从实践到认识。第一次飞跃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各自的的含义、特点以及表现形式;感 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由感性飞跃到理性的条件; (二)从认识到实践。第二次飞跃 要掌握由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由理性 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和途径; (三)认识过程的循环性和上升性。 为什么人类的认识要经过一个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的过程; 掌握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的意义; (四)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含义;作用;两者的关系; 如何看待非理性主义
4、主、客体的关系
实践关系:即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认识关系:即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关系。 价值关系:即是客体对主体的利益关系或客体满足主体需要 的价值关系。 审美关系:是指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与客体之间发生的一种超 功利的精神愉悦的关系。
主体自身条件对认识的影响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依赖
F=GM1M2/R2
于源来 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
有待于发展到
舍罕王赏麦
班· 达依尔: 陛下,我只 要……
舍罕国王:当 然可以……?!
舍罕王赏麦
印度舍罕王打算重赏象棋的发明人宰相西萨班达依尔。国王问他有何要 求,这位聪明的大臣“胃口”看来并不大,他跪着说:“陛下,请您在 这个棋盘的第一个小格内,赏我一粒麦子,在第二个小格内给两粒,第 三个格内给四粒,按照这样的比例关系,摆满棋盘上所有64格的麦粒, 就把这些麦粒都赏给您的仆人罢。” 国王听后,认为这区区赏金,微不足道,于是满口答应说:“爱卿,你 所要求的并不多啊。你当然会如愿偿的。”说着,便令人把一袋麦子拿 到宝座前。结果出乎国王的预料,按宰相的方法放,还没有放到20格, 一袋麦子就已经用完了。一袋又一袋的麦子被扛到了国王面前。结果, 国王发现,如果按此方法摆下去,摆到第64格,即使拿来全国的粮食也 兑现不了国王许下的诺言。因为按照宰相的要求需要有18,446,744, 073,709,551,615颗麦粒(可改写为1十2十22十24……263)。如果把 麦粒折合成重量,那就要给宰相40000亿蒲式耳才行。这样一算,这位 看来“胃口”不大的宰相所要求的麦子,竟是全世界在2000年内所生产 的部小麦。计算结果说明,舍罕王是无法实现自己的诺言的。
科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科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
科学认识论是一种关于科学知识如何产生、验证和演化的思想体系,其中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验主义原理:科学的认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的,只有基于实际经验的观察和实验结果才可以成为科学知识的依据。
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和实验,科学家可以发现客观事物之间的规律性,并对其进行解释和预测。
2. 理性主义原理:科学认识不仅仅依赖于经验观察,还需要理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支持。
科学家借助理性思考和推理来分析、解释和推导观察数据,从而建立科学理论和模型,并进行科学假设的提出和验证。
3. 可证伪性原理:科学知识必须具有可证伪性,即科学理论和假设应该能够通过实验证据进行验证或推翻。
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或假设需要能够被观察和实验进行测试,只有当它们通过实验证据的验证时,才能被认为是科学知识。
4. 基于共同性原理:科学认识的建立和演化是通过科学界的共同努力和交流实现的。
科学界采用公开的、透明的、合作的方式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家之间通过科学会议、期刊发表和学术交流等方式分享和批评科学观点,从而促进科学知识的积累和进步。
5. 误差修正原则:科学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演化的过程。
科学家在研究中可能会犯错误或存在认识上的不完全,但这并不
意味着科学方法本身是错误的。
相反,科学通过不断的试错和修正来纠正错误和不完全的认识,使科学知识逐步接近真实。
综上所述,科学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包括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可证伪性、基于共同性和误差修正原则。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科学界能够获得可靠和有效的科学知识,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认识论
第四章认识论第一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一、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1、实践促使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发生分化,为认识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
2、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内化为人脑的思维模式,使人脑具备了意识的功能,为认识活动的发生奠定了物质基础。
3、实践活动的社会性扩大了人际交往,加强了社会交流,促进了语言的产生,使人的认识可以超越个体经验的狭隘性和直观性,使认识活动的发生有了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直接来源(1)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2)认识形成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是由实践提供和规定的;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创造力新手段;也为认识的发展锻炼了思维能力。
3、实践是认识活动的最终目的认识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获得客观真理,但获得客观真理的最终目的却是为了实践活动的成功。
因为人只有在成功的实践活动中才能生存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真理的本性是主观和客观符合,只有能够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才能充当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的特点是直接现实性,因为实践是把主观变成客观的活动,因此,只有实践是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的活动,实践就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唯物主义观点。
(2)检验真理问题上的辩证法观点认为:把实践看做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是指唯一性、至上性、绝对性,即实践一定能检验真理,凡经实践检验的一切都是客观真理。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是指局限性、历史性、相对性,即实践检验真理不是一次性就能完成的,是一个过程,已经检验过的真理还需要经过实践的再检验。
(3)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逻辑证明的辅助和补充作用,但不能把逻辑证明当做检验真理的标准。
因为逻辑证明只能说明认识有道理,符合逻辑,但它不能说明道理的真实性。
三、认识反作用于实践1、这是由实践的本性所决定的。
实践是能动的,受意识支配的,这决定实践不能离开认识的指导。
第四讲 科学认识论
逐项分析、审议。
• 课题论证一般采取同行专家评议与管理决策部门审核相结 合的方式进行。
27
• (4)课题确定
• 经过专家对课题的论证与评议,最终确定所要研究的课题。 课题若通过论证则成为待研究课题。若通不过则被淘汰, 或修改课题,或另选课题。 • 科研选题是一个不断反馈调整的过程,常常需要反复调研
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完成课题
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经费,需要有关部门协助 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 题的重要依据。
26
• (3)课题论证
• 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 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 •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 实施条件、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
2
• 2.深刻性 • 科学认识不停留于表面现象,而是力求揭示现象背后 的本质,阐明其内在机理,即不仅“知其然”,还要 “知其所以然”;并且可定量表述其“精确性”。
• 3.创造性 • 即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抽象思维,创建科学理论 并指导实践创造出天然自然中未曾有过的人工客体。
3
二、科学认识系统的构成
24
• 2、科研选题的步骤
• (1)问题调研
• 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
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
究领域,然后对这一研究领域作全方位的调研。 • 调研内容包括,了解人们已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
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
• 1. 科学认识主体
• 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人。科学认识主体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科学技术认识论
简单性
• 包含的初始假设或公理最少,但又尽可能好地 符合客观对象,即要求理论或假说能够从最少 的初始假设或公理出发,得到逻辑上前后一贯 的体系,使观测到的一切现象都能得到简单明 了的统一解释。 • “物理上真实的东西一定是逻辑上简单的东西, 也就是说,他在基础上具有同一性。”——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商务印书馆, 1976年版,380页。
科学的主要形相
贝尔纳认为:科学在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含义, 主要有: 1.一种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建制而有以几十万 计的男女在这方面工作”,是现代社会不可或 却的社会职业。 2.一种方法: 3.一种累计的知识传统: 4.一种维持或发展生产的主要因素: 5.一种重要的观念来源:科学不仅供实际应用, 而且是“构成我们诸信仰和对宇宙和人类的诸 态度的最强大的势力之一”。
• 科学陈述是直言式陈述。(科学是明确 的,不是含糊的或两可的。)
科学的价值
• • • • • • • 科学的价值与人类自身价值的关系 科学的价值蕴含 科学的知识价值 科学的文化价值 科学的精神价值 科学的社会价值 科学活动的价值渗透
科学的划界问题
• 一、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 • 二、科学与伪科学的划界 • 三、科学与反科学的划界 • 四、科学与技术的划界
可检验性
• 假说或理论必须包含可以在实践中加以 检验的内容或推论,这是判断、评价其 合理性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 可检验性:原则上(或理论上)的可检 验性,或现实上(技术上)的可检验性。
科学陈述的语言特征
• 科学陈述是普遍性陈述。(全称陈述) • 科学陈述是精确性陈述。(科学事业是 一项精确性的事业。) • 科学陈述是开放性陈述。(科学结论具 有可被证伪的性质。)
科学的起源——从前科学到科学
四、认识论(马哲课件)
(二)从认识到实践——认识过程的第二 次能动飞跃
1、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认识本身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正确认识世 界是为了科学改造世界。 • 只有在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下,才能自觉地 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2、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更为重要 (1)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真正实现对 客观世界的改造,并由此显示出理论的作用。 (2)理论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 验和发展。
※辨析题:真理即事实。
27
4、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 说,真理只有一个。 由于特定的认识对象只有一个,所以不管 在什么情况下,事实上只有一种认识能与特 定的、客观的认识对象的状态、本质和规律 相一致,而只有这样的认识才是真理,所以 真理是一元性的。
如盲人摸象,众说纷纭,但象只有一种情形。
29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 的有条件性、无限性。 (1)任何特定的真理在反映客观对象时其认识 范围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2)任何特定真理在反映客观对象时其正确程 度也是有条件的、有限的。 3、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1)任何特定的真理都既包含绝对性方面,又 包含相对性的方面。 (2)任何特定的真理都是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 理发展的过程。
12
• 感觉是对事物个别表面特征的反映。例如我们看到苹果的 • 知觉是事物的各种特性在大脑中形成的整体形象。如在
大脑中,把苹果的形状、颜色、气味和滋味的感觉组合起来,形 成的苹果的整体形象,就是知觉。
形状、颜色,嗅到苹果的气味,尝到苹果的滋味,这些都是感觉。
• 表象是感觉和知觉在大脑中的再现。例如,那个苹果已经
21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四章认识论
②它使认识带上了不同的特征。
③它使主体的认识能力受到生理的局限。 (仅从个体角度来说)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38
课程
2.认识受主体的精神状况制约: 主体的精神状况可分为两大部分: ①认知结构是思维方式、科学知识、
价值观念等方面凝结而成的统一体,它 们共同制约主体反映客体的全过程。 ②非理性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 (三)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质和内容 (四)改造世界的双重任务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28
课程
第四章 认识论 (关键词:认识、实践、真理、规律)
“认识论”一词来自希腊文“知识”和“学 说”的结合,是一种关于认识(或知识)的 学说;定义为: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和 产生发展规律的哲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四章 认识论
主讲人:黄孟洲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1
课程
认识和实践 认识的辩证过程及其总规律 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 认识论和思想路线 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2
课程
第一节 认识和实践
一、认识的主体和客体 二、认识的本质是主体通过 实践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三、实践及其形式和特点 四、实践和认识的相互作用
2、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的飞跃的条件:
2020/10/24
电子科技大学 人文社科学院 精品
18
课程
二、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一)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 (二)人类认识发展的总规律的 内涵 (三)认识发展总规律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之 第四讲·科学技术方法论
西方科技哲学思想与现代科学方法主要内容⏹西方科技哲学思想逻辑实证主义波普的证伪主义拉卡托斯的科学研究纲领库恩的历史主义⏹现代科学方法数学方法系统科学方法【本章要点】在了解目前西方关于科学发展的主要哲学流派的基础上,简要介绍数学方法和系统方法两个现代科学方法。
两者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而且适用于技术研究,具有通用性和综合性。
本讲探讨数学方法的基本特征、科研功能和数学模型方法,考察系统科学方法的产生,以及几种重要的系统科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信息方法、反馈控制方法、黑箱方法、功能模拟方法。
一、西方科学哲学思想1.逻辑实证主义当代西方科学哲学主要学派和主要代表人物的思想,表明科学哲学的一个显著发展趋势:从逻辑主义到历史主义的转变,由科学结构的逻辑模型到科学发展的历史模型的转变。
逻辑实证主义是科技哲学的一个派别,又是现代分析哲学中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
它发源于中欧,后来逐渐扩展到英美,成为一种国际性的思潮,维也纳学派是逻辑实征主义的主体。
他们以科学为旗帜,以新逻辑为武器,以传统思辨哲学为对手,以罗素和维特根斯坦为先导,旨在力图把经验传统尤其是实证传统和逻辑传统结合起来,把哲学的任务归纳为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
逻辑实证主义的先驱罗素最先提出逻辑是科学的本质.意思是把哲学同逻辑等同,把科学哲学逻辑化。
他认为,科学的任务在于描述、整理经验现象,把经验材料化繁为简、系统化。
科学家的任务在于对科学的陈述进行逻辑分析,目的是检查它们在化繁为简的逻辑系统化过程中是否完全符合逻辑规则,有无因违反逻辑规则而混乱,以确保科学体系的逻辑严密性及内容正确性。
维特根斯坦是罗素的学生,他前期主张逻辑原子主义,后期主张日常语言分析。
在《逻辑哲学论》一书中的基本观点和老师一致,认为全部哲学就是语言的批判。
德国哲学家鲁道夫·卡尔纳普读过罗素的一本著作,受到罗素的巨大影响。
他说:“对逻辑的研究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课题:逻辑为哲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正像数学为物理学提供了研究的方法一样。
海德格尔生存论
海德格尔生存论一、科学认识论1.科学认识论近代西方的启蒙与科学,相辅相成;启蒙与科学,就是探讨近代西方哲学的两个基本维度。
启蒙是人在现世的觉醒,科学是人在现世的事业。
启蒙催生了科学,科学也隐含了启蒙的精神;科学的发展,就是启蒙的深入。
科学的主题,指向人-自然,追求在自然之中获取确切的知识;探讨这种科学知识的可能性和限度,就是近代西方哲学的科学认识论。
基于近代西方的启蒙与科学,科学认识论,于是成为了近代西方哲学的核心论题。
2.笛卡尔的“我思”笛卡尔(1595年-1650年)主张“我思故我在”,这首先是启蒙的成果,同时也开启了科学认识论的基本模式。
“我思故我在”,这首先表明——相对于上帝——“我”敢于并且能够进行独立的思考。
而在同时,这种思考也开创了“我”的事业。
“我思故我在”,指向人-自然;在人与自然之间,“我”为主体,自然为客体。
“主体-客体”,就是科学认识论的基本模式;而认识的真理性,就在于“主体-客体”的统一。
笛卡尔的“我思”,开启了“主体-客体”的认识论模式,而“我思”的优先地位却也隐含了“先验”的立场。
3.先验论与经验论在主体与客体之间,“我思”优先——也就是主体优先——就会导致先验论。
与先验论相对,则是经验论。
这种经验论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于经验;因为人与自然本身,都是经验的。
由于经验本身就是有限的,人于是只能获得有限的知识。
这种经验论,探讨了知识的可能性,同时也指出了知识的限度。
基于有限经验的有限知识,不但否定了普遍的知识,同时也使上帝失去了容身之所。
这种经验论,于是也被认为是怀疑论。
二、康德认识论的先验统一1.基于“应当”的“必然性”经验论的怀疑论,刺激了康德(1724年-1804年)的思考。
康德以为,“我”显然应该保留一种与上帝一脉相通的能力;这基于宗教与道德的需要,所以是应当的。
基于这种应当,于是就必须设想一种必然性——“应当表达了某种必然性”[1]。
这种“必然性”,既然基于“我”的需要与设想[2],也就并不纯粹。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1. 引言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不仅推动着社会发展,还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
然而,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问题在学术界一直备受争议。
本文将就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度研究,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和争议,并分享本文作者对这个主题的个人观点和理解。
2. 本体论: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本体论关注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
科学技术是一种人类活动,是通过一系列方法和标准来获取、解释和应用知识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看,科学技术是一种客观存在,不受个体意识和主观想法的影响。
然而,科学技术的本质是否仅仅局限于客观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内在地与社会和文化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应该考虑到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将科学技术看作一种与个体和社会共同发展的现象。
3. 认识论: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认识论关注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可以分为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步骤。
这些步骤是科学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基础。
其中,实验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然而,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争议。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是否完全客观和中立,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
一些学者认为,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受到个体主体性和社会背景的影响,是一种主观活动。
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应该包括对个体主观性和社会因素的考虑。
4. 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关系: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本体论和认识论是科学技术研究中紧密相关的两个领域。
本体论研究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存在方式,认识论研究科学技术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论。
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体系。
科学技术的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研究对于我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的意义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不仅为人类带来生活改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认识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北京大学自然辩证法整理
自然辩证法
内容设置
⏹第一部分、自然界的辩证法:自然界运动、变化、发展的一般特征。
⏹第二部分、科学哲学: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
⏹第三部分、科学史: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
⏹第四部分、科学社会学:科学的社会运行。
⏹第五部分、科学进入中国:西方科学进入中国的历史过程和社会文化涵义。
⏹第六部分、当代中国科学:中国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
授课计划
⏹第一讲、《自然辩证法》导论
⏹第二讲、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
⏹第三讲、科学发展的历程
⏹第四讲、科学的社会学特征
⏹第五讲、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史
⏹第六讲、中国科学启蒙的基本特征及社会文化后果
⏹第七讲、中国科技政策中的选择和平衡问题
⏹第八讲、中国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分析。
第四讲认识论(共21张PPT)
2、科学认识中的真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的深化
德里达说:“语言可称为在场与不在场这个游戏的中项。
4、艺术认识中的真理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理是事物与观念或理智相符合,或者是观念或理智符合于事物 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诗的真实的意义,认为抽象的概念是最真实的,是唯一的真理,艺术家所创造的典型体现了概念、理念,因而具有艺术的真实 性。 第二,典型所概括的内容都是某类人物或事物的现实的特性,是把感性直观中变化不定的在场的东西集中、总结、提升为定型的东西,这定型的 东西仍然是在场的东西,只不过它是恒定的在场(constant presence)罢了。
2、想象范围的扩展与艺术真理
的深化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此在与世界的融合关系这一存在论的基础是第一位的,认识论上的符合是第二位的 。
李白《秋浦歌》之十五:“白发三千丈, 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云: “尔未看此花时,此花与
2.真理与实践
只有生活实践( 而不是理论认识)才让 人领悟到人与世界融合为一的整体,这 是第一位的,至于理论认识则是后起的、 第二位的。
三、真理的层次
2、哲学史上符合论的真理观有哪些类型?试比较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四个层次的真理观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四种人生境界或四种人生观。
1、常识认识中的真理 二、真理的本质在于超越和自由
科学认识论
活动的详细过程[3] 就必然要研究思维活动和思维过程的详细环节。在这种详细的
研究中,人们必须面对灵感、直觉、启发、潜意识、心理等因素,因为这些因素都
各有其地位,都是不可缺少的,它们都各自在思维过程的不同环节中一一出现,而
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他们没有对自由、民主的需要;只有真正感到对自由、民主的
需要并努力为之争取,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和民主。因此,实现自由和民主是需要
更高的人的素质的。
由于认识是对事物内在性的把握,因此,我们就要研究事物内在性的存在状况,
研究整个实在世界的状况。不容置疑的是,这种研究已经超出了通常意义上的认识
矛盾将越来越尖锐,终将导致人类的毁灭。如果野心勃勃的国家企图以核战争的强
大力量来称霸世界,那么世界的末日会随即降临。比如,由于商品流通过程的发达,
某些假的、有毒害的商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会向四周扩散,从而造成巨大的社会危
害。这表明,没有理智就会导致人类的灾难,良心不纯就会使社会上的广大民众受
到损害。目前,世界的紧密联系与人们的素质之间存在着尖锐的不适应和矛盾,人
怕的。人类的力量来自人类对周围事物的了解,这种了解对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
所具有的重大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黑格尔说过,无知的人是不自由的,因为他对周
围的一切不了解,不了解周围环境对他自己是否有益或有害。有的学者提倡个人自
由,提倡感性的个体自由,要求得到超脱一切束缚的随心所欲的自由[4] ,但自由
科学认识论
作者: 黄焕金
第一章 认识运动的基本形式
人们的认识运动似乎有无数种形式,如意识、思维、直觉、经验甚至心理等等,
科学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 论
• 1、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 2、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 3、同不可知论、唯心主义、旧唯物主义划
清界限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先验论
反映论
天赋观念论的基本内容
• 笛卡儿把观念分为三种:天赋的、外来的、 虚构的 • 虚构的观念是由自己的思想制造出来的, 并不可靠 • 天赋的和外来的观念都是由思想之外的原 因造成的,上帝造成的观念可靠,而外物 造成的观念不可靠。天赋观念是唯一可靠 的知识来源,外物刺激造成的感觉是不可 靠的。
3.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经典论战
为上帝留下地盘
• 科学是关于现象的知识体系,因为科学 的内容来自经验世界,科学只能也只应当 理解经验世界,科学的任务不是对超验世 界作出解释。
为理性划出界限
• 康德为科学划出界限:凡是经验世界的事 物,都可以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凡是超验 世界的事物就都不是科学研究的对象,例 如科学不研究逻辑学、美学、道德哲学。 既然休谟已经发现经验世界的“因果关系” 都是“联想”,那么科学发现就只能满足 于此,对于超验世界的事情,科学应当保 持沉默,因为那对它来说是“不可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现实的认识客体。
• 由此可见,科学认识客体是客观事物中的一个特殊部分 ,这 一部分事物具有客观性、未知性、可知性的特点,是认识主 体需要研究又能够研究的事物。
6
3. 科学认识中介
指联系科学认识主体和科学认识客体的中间环节。
• • 在科学认识论中,这些中介环节主要表现为: 为了克服人类感官认识的局限性,必须引入仪器、工具等 感性物质中介,其作用在于延伸主体的躯体力量、感受能 力和部分思维能力,这是科学认识中介的硬件部分;
24
• 2、科研选题的步骤
• (1)问题调研
• 这是选题的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科研主体应首先根据社
会需要和个人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专长确定研究方向,明确研
究领域,然后对这一研究领域作全方位的调研。 • 调研内容包括,了解人们已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取得的成果
以及失败的教训;目前的进展情况,在近期有可能取得哪些
• C 历史性赋予科学问题以理论背景,使科学问题的典 型形式成为:理论背景中的预期与新事实不一致时所出 现的矛盾。
15
• 2、科学问题的结构和分类
• (1)科学问题的结构
• 科学问题是有结构的。在科学问题中蕴涵着问题的指向、
研究目标和求解的应答域。 • 问题的指向也就是问题域,是指问题的现状和性质,是事 实性的问题、理论性的问题还是方法性的问题; • 求解目标是指求解方向和要求,是辨识性目标、发现性目 标还是方法性目标; • 应答域是对问题的答案或者解的存在域限所作的假设,即 假设所求的解存在的大致范围。
• 1. 科学认识主体
• 是有目的地、有意识地从事科学认识活动的个人或群体,
同时也是社会化的人。科学认识主体有一些特殊的规定:
• 首先,在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规定。作为科学认识的主体, 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储备,具有合理的知识结
构。对于不同的研究对象,要求认识主体具有不同的知识
内容,科学中所要解决的问题越复杂,所需储备的知识也 就越多。
17
• 过程性问题(How→状态与过程鉴定)
• 要求说明研究对象发生发展和变化的状态和过程,以及主体
对研究对象所采用的实验方式和操作程序,回答的是“怎么 样”的问题,是一种描述性的问题。
• 解决这类问题有助于揭示客体对象运动的规律性。
• 因果性问题(Why→内在机理与规律的探求)
• 这类问题要求解释形成研究对象属性和演化过程的内在机制,
22
• 4、科学问题的来源
• (1)已有理论同经验事实的矛盾 • (2)理论内部的逻辑矛盾
• (3)从不同理论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
• (4)从社会需要与已有科技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
的矛盾中提出问题
• (5)从学科的空白区和交叉点中产生问题
• (6)为说明新领域的经验事实而提出问题
23
(二)科研选题
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
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 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 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20
• (1) 从具体的科研过程来说,科学问题是科研活动的起点,
也是整个科研过程所围绕的中心, 并引导科学观察 。
• (2) 从科学理论自身发展的总体过程来看,科学问题是科学 理论发展的内在动力。
5
• 2.科学认识客体
• 它是指进入了科学认识主体的特定认识领域中的那部分客观
事物(物质系统及其现象和过程),是认识主体所要理解和
认识的对象。 • 对于尚未进入认识主体实践和认识范围的对象和过程,只能
认为是潜在的认识客体,而不是现实的认识客体;潜在的认
识客体与现实的认识客体的划分是相对的,随着人类实践和 观测水平的不断发展深化,在某一时期是潜在的东西会转化
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 决而又未解决的矛盾,它包含着一定的求 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13
•
(2)科学问题的特点
景,脱离时代背景的个人疑难可能是个人知识结构的缺陷, 不一定能成为科学问题;
• 一是历史性,即科学问题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具有时代背
• 二是指向性,即有一定的求解目标和方向,不求解决的问 题尽管还是问题,但不会成为科学研究的起点;
• 三是可解决性,即有一定的求解手段和应答范围,可以解
决。
14
• 在这些特点中,历史性最为重要,也就是说,科学问题 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 • A 只有依据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 的科学问题。 • B 一定的科学技术水平决定着科学问题的提出方式、对
象领域、内涵深度、解答途径和求解手段。
改造自然的各门科学技术的一般研究方法的哲学概括。 • 这里的科学技术方法包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
认识自然的方法构成基础科学的方法,改造自然的方法
构成技术科学的方法。因此,科学技术方法论实际包含 了科学方法论和技术方法论两部分。我们主要讨论科学 方法论。
11
三、科学研究的一般进程
• 科学研究没有固定刻板的程序,但是在多数情况下,
• A 科学研究是一个根据已知研究未知的过程,能够把已知
和未知联系起来的正是科学问题。 • 问题就是以必要的知识为前提而体现出来的关于某个对象 无知的自觉意识状态。 • B 从具体科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来说,科学问题既是某一具
体理论发展的起点,也是其发展的终点。
21
何谓“问题”?
已知 未知
问题
(3)对于每个科研工作者来说,他所提出的科学问题往往 是其理论素养与科研能力水平的标志。Leabharlann 16• (2)科学问题的分类
• 根据提出问题的内容、性质、角度等的不同,可以把科学
问题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 (A) 陈述性、过程性和因果性问题
• 这是根据问题的求解类型而作的划分。 • 陈述性问题(What→定性识别)
• 通常要求对被研究客体是什么做出判断、识别和界定,回
答“是什么”的问题,其答案是关于事实的陈述。
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完成课题
的主客观条件,研究周期和所需经费,需要有关部门协助 解决的问题等等。开题报告是对课题可行性研究和审批课 题的重要依据。
26
• (3)课题论证
• 这一阶段是为了保证所选课题的正确和恰当,而对课题及 其方案做出的论证和全面评审。 • 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选题的基本原则,对课题的依据、 实施条件、社会和经济效益及对科学发展的潜在价值依次
会包括几个相互衔接的环节,以基础科学的研究程
序为例,它大体上包括以下五个环节:
• 1. 选题
• 2 .获取科学事实 • 3 .进行思维加工,提出假说 • 4 .验证假说 • 5. 建立科学理论
12
(一) 科学问题
• 1、科学问题及其特点
• (1)科学问题的含义: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
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
• 1、科研选题的含义和意义
• (1)科研选题的含义
• 科研选题是形成、选择和确定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学问题。 • (2)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 课题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所需要研究的一个或一组科
• 首先,选题在科研过程中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首要环节。
• 其次,科研选题还能促进科研人员调整知识结构,培养和提 高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
突破;哪些问题急需解决而尚未有人涉足等等。只有在调研 分析的基础上,才可能掌握科研新动向,并以前人的工作为 前提进行高起点的研究。
25
• (2)课题选择
• 这是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阶段。根据问题调研的结果,运
用选题的原则,从所调研的问题中优选出被选课题,然后
设计出研究方案,提出开题报告。 • 开题报告的内容有:课题来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
• 第四,科学方法是运用科学成果的桥梁
• 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运用,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功与否、 成就大小、进程快慢和效率高低。 • 方法得当,可能事半功倍; • 方法不当,则事倍功半,甚至一事无成。
10
• (3)科学技术方法论
• 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是以马
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为指导,对人类认识自然和
和多次论证。另外,科研选题的模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并
非只存在单一的模式。
28
(三)科研选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 人们在研究过程中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对于一 个具体的研究者来说,不是任何问题都可以作为研究课题 的。他必须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问题,这就是科研
分析事物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要求回答现象的原因或行为 目的,回答的是“为什么?”的问题。
• 解决这类问题可以提出各种假说,形成科学理论。
18
• (B)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
• 这是根据问题在科学发展的常规进化时期与革命时期所起的 作用来划分的。 • 常规问题是指那些在维系已有理论框架的前提下提出的,它 与已有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不发生根本性质的冲突, 并且在已有理论范围内能得到解决。这类问题的解决,能够
8
• (1)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
• 第一,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形成的必要条件
• 第二,科学方法是科学认识主体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形式 • 第三,科学方法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体现。
9
• (2)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 科学方法在科学认识中的地位,决定了它在科学认识中的作
用。 • 第一,科学方法是正确反映认识客体的通道。 • 第二,科学方法为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定向开道。 • 第三,科学方法使科学认识程序规范化、最优化。
•
•
为了简化思维过程,保证思想的有效保存和传播,必须引
入作为思想载体的语言符号中介; 为了保证科学研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必须引入操作、运 算、推理等规律中介,后两部分可以看作是科学认识中介 中的软件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