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确学习化学的方法
很多同学都觉得化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而且很难。化学作为一门理科,与数学、物理既有相通之处,同时又有它独具的特性。要在记住熟悉了基本属性之后去灵活运用。跟数学以及大多数的理科相似,学化学必须遵循它的规律,使用合适的学习方法才能学好这一科。
对于学习化学很重要的是:
01 注重双基知识,突出重点以课本为主线,认真吃透课本,全面掌握基础知识,不能留有明显的知识、技能缺陷和漏洞,这是学好化学的根本。在学习过程中,不少学生不能脚踏实地,好高骛远,认为不会考课本上的内容或者课本上的内容太简单了,因此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还没有能真正搞懂吃透的情况下,一味地追求偏题、难题,搞题海战术,实际上这是得不偿失的。在强调“双基”的同时突出重点,其中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所以我们在学习时,一定要花力气通过记忆、强化训练等方法来熟练掌握好常见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只有这样才能为继续学习化学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02 重视化学实验,培养兴趣首先,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
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 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亲自做实验,不要袖手旁观。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多问、多想,从而来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独立实验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03 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时时处处都与化学紧密相关。如:钢铁生锈、食物的腐烂、水的污染、人的呼吸是缓慢氧化,雪碧是碳酸饮料……要学好化学,必须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关心身边的化学。学习化学,不能只满足于课本上的知识,还必须注意优化理论和实际的结合,注重化学、技术、社会的相互联系,聚焦于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化学科技前沿。将化学理论与社会生活实际、环保知识、时事政策、能源和有关经济方面联系起来,让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用所学化学知识和技能解释一些化学现象或解决一些化学问题,从而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学会关注生活、关心社会。初中化学内容丰富,知识覆盖面广,信息容量大,而且缺少简单的规律。因此,常常学了后面的,忘记前面的。所以我们在学习中,要不断地进行整理、归纳,把新学习的知识和原来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注意它们的共同之处和区别以及
相互之间的转变,使知识形成网络结构,更加系统化。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真正学好化学。
具体学习方法:
学习化学的核心,就一个字—— 背。背,就是背诵、记忆的意思。你只有背了、储存的基本信息多了,才能发现规律,才能形成系统的知识。如果没记住、脑子里没东西,是根本想不出这些东西间有什么联系。这就好比我给你两个数1 和5,你说这两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你是很难发现的,但如果我再多给你几个,1、5、9、13、17,你就能发现了—— 哦,原来这是个等差数列,两个数之间都差4。就是这个意思,化学想找到化学反应、物质间的基本规律,也必须要有大量的存储。
那为了学好化学,我们都需要背些什么呢? 背元素符号背元素原子量背元素的基本物理性质背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学会画原子核外电子排列图接下来我来为你分别讲解一下。
1. 背元素符号。这是最简单的第一步,就是分别记下最常用的30 个元素的对应字母。基本上花1-2 个小时,再加上平时的使用,很快就能记住了。
2. 背原子量。原子量是质量单位,指元素对应原子的相对质量,1 个原子量单位为C12 原子质量的1/12。原子量学校是不要求背的,但是你得背,因为它一共也才30 个,四舍五入背整数就可以了。例如,当我们知道了铜的原子量是多少、氧的原子量是多少、氢的原子量是多少,你再思考元素之间的化学方程式配平、再分析哪个
元素占多少比例的时候,你就能反应过来。但相反,你要是没有这个概念,你可能就会想不起来这是哪个元素,即使去查原子量对照表,也会打乱你做题的节奏。所以,你要把30 个元素的原子量背下来,不就三十几个数吗—— 这个元素这么重,那个元素那么轻,这样,你在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就很快能分析出来这大概是哪种元素,你才能有个判断标准。
3. 背会元素的基本物理性质。比如说氢元素,在单体状态下,呈现气态,降温后变成液态,呈淡蓝色;氧元素,常温下呈气态,无色无味,降温变成液态后是蓝色;铁在常温常态下是固态,如果把铁加热提纯后置于真空中,会呈现银白色等等,这些都是某一单一元素的物理性质。一种物质形成单体的时候,它在常温常态下,是什么状态,是液态气态固态,是什么颜色、有什么味道、它的表面形状是什么样的等等,都要背下来。尤其是那些你在生活中不常见到、考试又容易经常考到的,你就更得把它们给背下来了—— 哪怕是用一首打油诗,这是必须的。这样,我们在做化学题时,题中提出了某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理性质,你就知道它到底在说啥了。我们至少要把常用的30 个元素的物理性质背下来,当然,一些常考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如二氧化硫、二氧化硅、二氧化碳、苏打、碳酸钙等等,它们的物理性质也需要背会,这样在做题时,才能更快更准地判断题中所提物质究竟是什么。
4. 背元素的基本化学性质(核心是搞懂氧化性与还原性)。元素的化学性质种类也很多,如可燃性、助燃性、酸性、碱性、氧化性、
还原性、腐蚀性、毒性、脱水性等等。30 个常用元素与常考化合物的化学性质我们要搞懂并熟记于心。但化学性质中,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懂“氧化性”与“还原性”。氧化性:原子核外层电子数多,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从其它元素那夺电子过来,形成稳定化合物,叫氧化性(夺电子能力) 还原性:原子核外层电子数少,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给出电子,形成稳定化合物,叫还原性(失电子能力) 那么元素呈氧化性还是还原性,它的规律是什么呢?比较简单:一般而言,非金属物质都呈氧化性(核外层电子数多,通常大于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从其他元素那拽电子过来一般而言,金属物质通常呈还原性(核外层电子数少,通常小于4),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给出电子当然,非金属元素间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夺电子方是氧化物,失电子方是还原物)。
5. 学会画原子核外层电子排列图。这是最核心、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学化学的真正规律就在于此。可以这么说,所有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是由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别是“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元素间发生化学反应组成稳定化合物后,最外层电子数应该是8 个,组成8 个电子的稳定排列。它的规则就是反应过程中核外层电子数多的,吸收了核外电子数少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最终加在一起形成8 电子稳定结构,形成稳定化合物。了解了这个原理,并知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几个,你就能知道它到底是具有氧化性还是还原性了,同时,这个元素能否与其他元素发生化学反应,你就也可以分析出来了。所以我们说真正的规律在这一步上。